劉震雲作品短篇小說
❶ 劉震雲經典作品排名
1、一句頂一萬句
《一句頂一萬句》是河南作家劉震雲重要作品,分為兩部:《出延津記》與《回延津記》。出版於2009年,描述了一種劉震雲中國式的孤獨感和友情觀。《一句頂一萬句》被稱中國版《百年孤獨》,是劉震雲的一個成熟、大氣之作。
《一句頂一萬句》分為兩部:《出延津記》與《回延津記》。上部「出延津記」講述的是在二十世紀前期的河南農村,一個孤獨無助的農民——吳摩西為了尋找與人私奔的老婆,在路上失去唯一能夠「說得上話」的養女,為了尋找她,他不得不走出延津的故事。
2、塔鋪
《塔鋪》是由劉震雲創作的一本小說,是中國內地作家劉震雲的成名之作。原著堪稱當代短篇小說的經典之作,故事發生在極具鄉土特色的黃河故道,講述的是七十年代作者求取功名之時所經歷的親情、友情、愛情,反映了極具豫北特色的民風民情。小說極具鄉土氣息,又充滿浪漫色彩。
3、一地雞毛
《一地雞毛》是劉震雲的一部中篇小說。小說主要描寫了主人公小林在單位和家庭的種種遭遇和心靈軌跡的演變。從菜籃子、妻子、孩子、豆腐、保姆、單位中的恩恩怨怨和是是非非里,反映了大多數中國人在八九十年代的日常生活和生存狀態。
它真實而生動地反映了大多數中國人生活的主旋律,深刻反映了內鏈變更改革開放的新形勢給人們內心和外在的變化。
4、官場
《官場》是一篇已經出版的中篇小說,作者是劉震雲。小說主要講述了官場中的權利角逐和爾虞我詐的一系列故事。《官場》是劉震雲關於「權力意識」的一種文本解析,尤其是《官場》中的省委書記許年華,雖然著墨不多,卻是一個極其復雜的人物。
5、故鄉天下黃花
《故鄉天下黃花》是作家劉震雲第一部長篇小說。講述了民國初年,村長孫殿元被人殺了,棄屍在村西一座土窯里。由此引出了村裡幾十年幾代人權力的更迭。
❷ 新寫實小說的早期作品有哪些
1、《塔鋪》
《塔鋪》是現代作家劉震雲創作的一部短篇小說,1987年發表於《人民文學》。
《塔鋪》主要通過一個復員軍人回鄉後參加高考復習的經歷,講述了幾個農村青年為改變貧困的命運而准備參加1978年高考的辛酸故事。
表現了生活在歷史變革時期的農村青年試圖用自己的努力改變命運的奮斗過程。該小說風格朴實,通過對幾個令人難忘的情節和細節的刻畫寫出了底層生活的貧苦與無奈,也寫出了窮人在絕望中相濡以沫的真情。
2、《一地雞毛》
《一地雞毛》是劉震雲的一部中篇小說。小說主要描寫了主人公小林在單位和家庭的種種遭遇和心靈軌跡的演變。從菜籃子、妻子、孩子、豆腐、保姆、單位中的恩恩怨怨和是是非非里,反映了大多數中國人在八九十年代的日常生活和生存狀態。
它真實而生動地反映了大多數中國人生活的主旋律,深刻反映了內鏈變更改革開放的新形勢給人們內心和外在的變化。
3、《不談愛情》
《不談愛情》是2007年江蘇文藝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池莉。
《池莉文集》初版於1995年,共出版7卷,先後印刷十餘次,發行近10萬套,堪稱當代最暢銷的女作家文集。本套文集為修訂版,每篇作品都經過池莉認真修訂。
目前池莉作品最具權威的版本,也是收錄其作品最全面的一個版本,囊括作者主要中篇小說、短篇小說、長篇小說和散文作品。此次出版的是《池莉文集》中篇小說系列,共六卷。
4、《煩惱人生》
《煩惱人生》是《池莉經典文集》中的一部,收入了包括《煩惱人生》、《細腰》、《不談愛情》、《太陽出世》、《冷也好熱也好活著就好》、《你是一條河》、《一去永不回》七個中短篇小說。這些小說,可以看出作家聞名文壇初期的溫婉的行文風格。這些小說,一如作家一貫的敘述風格,細膩動人,而又那麼生活化。
5、《狗日的糧食》
《狗日的糧食》是2003年1月1日江蘇文藝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劉恆。該書主要講述了幾個故事,描繪出瑣碎的生活細節和渺小的人生困境及人性中的鄙陋。
主要講述的故事內容是狗日的糧食、白渦、虛證、伏羲伏羲、教育詩、貧嘴張大民的幸福生活、三X與一個作家王干、作者主要著作目錄。書中第一部分介紹的是本書的書名《狗日的糧食》,故事是日後人們記起楊天寬那天早晨離開洪水峪的樣子,總找不到別的說法兒。他們只記住了一件事,不知道是不是頂重要的一件事。
「他背了二百斤穀子」這沒滋沒味兒的話說了足有三十年。它顯不出味道是因為那天早晨以後的日子味道太濃的緣故。楊天寬是趟著霧走的,步子很飄。他背著花簍,簍里豎著糧袋,鼓的。這些都陷入白國,人們疑心他背著空簍。但他前幾日的確跟各家借過糧食,穀子的用處也吞吐著挑明了。
❸ 風亂翻書之劉震雲《塔鋪》
題記:
劉震雲,河南新鄉延津人老莊人。務過農當過兵上過學當過官。任農業日報的文化部主任。自稱自由撰稿人,不領工資的作家。代表作中短篇小說《塔鋪》《新兵連》《溫故1942》《一地雞毛》《手機》《我叫劉躍進》等,長篇故鄉系列:《故鄉天下黃花》《故鄉相處流傳》,《故鄉面和花朵》,《1942》《一句頂一萬句》等。
劉震雲經歷豐富,工農兵學商五行,做了三行半。因此鄉村城市轉換很得體,從老農民到解放軍戰士到名牌大學學生再到文化名人,他所描寫的人物個個傳神,所表現出的社會場景也很典型。
塔 鋪
一年寒窗,兩行情淚,三四個同舍,五六百元,七八件事,總是十分受傷,千萬得有希望。這是《塔鋪》的大致內容:一年復讀,准備來年參加高考;所有人都不容易,說起來都是淚流滿面;三四個同舍(王全、耗子、磨桌)各有心酸;一個女孩(李愛蓮)救父把自己賣了五百元;六七件事,挺不過去的不再夢想破滅;
現實總會讓人受傷,但總得滿懷希望。
劉震雲的早期小說有個人經歷的影子。《塔鋪》寫的是「我」復員後趕上恢復高考,為改變命運,復讀一年的生活經歷記錄。
1977年,國家處於百廢待興時期,人才匱乏,高考既可以為國選材,也可以使一部分人通過選拔,擺脫現實生活的困境、實現個人夢想。「我」從部隊復員回來,去復讀的最根本的原因是幫助父親解決困境:「三個五尺高的兒子,一下子都到了向他要媳婦的年齡,是夠他喝一壺的。」
參加高考復讀的人很多,塔鋪中學有「我」這樣在外面闖盪一番,心野了的人;也有象王全那樣,已經成家卻未立業,想當個縣官、州官的孩子爹;有做著粉色夢,為追女孩而參加補習的幹部子弟耗子;還有懼怕農活,不想在麥子地里曬死的磨桌。這些懷揣光怪陸離夢想的人,走到一起,成為一個奇特的群體。
物質貧乏時期,學子們在飢腸碌碌下苦讀,支持他們的是白菜蘿卜湯、窩窩頭;甚至連教科書都沒有,一本世界地理需老爹跑幾十里路、用三天時間借來。因而,這場決定命運的競爭,開始就不公平:體質差的最先被冬天的寒冷淘汰王全,家庭拖累大的王全在農忙時無奈離開,基礎差的磨桌在苦讀中神經衰弱,不用功的耗子在最後時刻自我放逐。塔鋪中學的考場里出了幾個大學生?劉震雲沒有交代,可以想見,九曲黃河萬里沙,經過風簸浪激,能到天涯的,肯定少之又少。
《塔鋪》劉震雲用很多筆墨描寫了農村生活的困頓,寫出了農家子弟求學之不易,也表現出了真摯的情感。尤其是李愛蓮的遭遇,讓人感嘆。李愛蓮是「我」的初戀,倆人同命相憐,想徹底改變命運。但臨近考試,李父一場大病,不得已,李把自己的前途和身體賣了500元,喪失了改變命運的機會。為了不讓「我」分心,李愛蓮找了一個善意的借口,了解真相的「我」找到李的婆家,相顧無言。李愛蓮說「你是帶咱倆上大學的,無論在哪裡,無論享福,還是受罪,你都帶著咱們兩個。」「我」與李愛蓮告別,走向未來——此時,黃河古道里荒草萋萋,正像蓬勃生長的希望;身後夕陽如血,一如熊熊燃燒的青春。
高考是獨木橋,是一座分水嶺,也是真正的起跑線。「我」沒有輸在起跑線,但王全、磨桌、耗子、李等等很多同樣渴望改變的人,高考後,分別走向不同的人生之路。
《塔鋪》時劉震雲第一篇優秀短篇小說,小說與其後劉震雲關注小人物、表現普通人生活的創作內容一脈相承。它所表現出的親情、友情、愛情、以及黃河古道上的風土人情,真實細致感人。
用寫實手法描寫小人物生存狀態,按時間順序推進,層層剝繭的敘述方法,細致入微的描寫,平和淡然的意象,象老朋友聊天,娓娓道來,有波折起伏,卻順其自然。當然也有劉氏幽默存在:
上第一節課時,磨桌不為《黔之驢》中的驢子和老虎爭斗所擾,安然入睡並且鼾聲陣陣。語文老師馬中彎腰站到他面前說:「睡吧,睡吧,好好睡。毛主席說過,課講得不好,允許學生睡覺。」接著,一挺身,慨然道「當然,故而,你有睡覺的自由,我也有不講的自由。我承認,我水平低,配不上列位,我不講,我不講還不行嗎!」
一個自負、迂腐、氣急敗壞的老教師形象躍然而出,讀罷讓人掩口。當然這是劉氏幽默的第一層——讀了就笑,後來,劉氏的幽默就是另一個境界了。
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國文壇出現了被標之為「新寫實小說」的文化思潮,以池麗,方方、劉震雲等人為代表。
新寫實主義,注重對生活本身的表述,注重對現實生活的直接描寫,關注平常人的生活,描摹自然狀態下的生活,展示生活本來面目。這樣的作品,給人以真實質朴的印象,發生在身邊的事,活在身邊的人,每個人在主人公身上到可以找到自己的影子。新現實主義使文章有真實感和親和力,深受讀者喜愛。
新寫實主義有時會把近乎殘酷的真實展現在讀者面前,讓人覺得所有的浪漫、虛幻、憧憬中的理想狀態在現實面前不值一擊,讓人灰心喪氣、讓人氣餒,覺得這個世界很冷酷。但關注平常人平常事的寫作理念,畢竟比空中樓閣里的東西要好得多。何況理想和現實之間,有多遠,誰能說清楚呢?
《塔鋪》里看到新寫實小說的特點,而《一地雞毛》,我們可以窺得新寫實小說的全貌。
後記:
但凡從鄉村走向城市的人,看過《塔鋪》,多少都會有些觸動。
唯知識改變命運,那時我們並不懂這句話的含義,只知出農門。
回想曾經同學,有多少人在邁開人生第一步的時候,就被無情羈絆。
回想當年老師,有人已經作古,但他們無私付出,讓我們感動不已。
回想那時天空,純潔如藍,潔白如雲,澄凈如洗,一如少年心靈。
回想那時月光,月光如紗,陣陣蛙鳴里如水輕瀉,一如夢境幻影。
凡是過往,皆為序章。
那些過往,刻畫在心底不能遺忘;那些序章,有多少親情友情深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