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與子短篇小說誰寫的
㈠ 《父與子》的作者是哪個國家的誰
《父與子》是俄國小說家伊凡·屠格涅夫的小說代表作,發表於1862年。
書名的俄文名稱Отцы и дети(Ottsy i Deti)的意思是「父與孩子」,但基於諧音關系,作品的英文名稱一般都譯作Fathers and Sons,即父與子。
伊凡·謝爾蓋耶維奇·屠格涅夫(俄文名:Иван Сергеевич Тургенев,1818-1883),19世紀俄國批判現實主義作家。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羅亭》、《貴族之家》、《前夜》、《父與子》、《處女地》,中篇小說《阿霞》、《初戀》等
屠格涅夫出生在奧廖爾省一個貴族家庭,但自幼厭惡農奴制度。曾先後在莫斯科大學、彼得堡大學就讀,畢業後到柏林進修,回國後和別林斯基成為至交。
從1847年起為《現代人》雜志撰稿,出於自由主義和人道主義的立場反對農奴制。
風格
他擅長細膩的心理描寫和抒情;他的小說結構嚴整,情節緊湊,人物刻畫生動尤其是女性藝術形象,描寫的大自然充滿詩情畫意。
(1)父與子短篇小說誰寫的擴展閱讀:
人物影響
屠格涅夫是第一個現實主義精神充分、現實主義手法純熟的俄國小說家。從整個俄國現實主義文學的發展史看,他以自己反映了「生動活潑的真實」的小說創作結束了俄國文學由浪漫主義到現實主義的「過渡」時期。他的出現,標志著俄國現實主義文學進入了新的成熟的階段。
屠格涅夫忠於自己的天性和創作個性,創造性地繼承和發展了普希金和果戈理的現實主義優良傳統,有效地利用了俄國和西歐的浪漫主義的積極成果,錘煉和創立了他自己的獨特的現實主義小說,從而極大地豐富了俄國現實主義文學的寶庫,有力地推動了俄國現實主義文學的發展。
屠格涅夫是第一個擁有全歐乃至全世界影響的俄國小說家。他以自己的創作和豐富的藝術經驗,擴大了俄國現實主義文學的影響,為俄國文學在世界文學中的重要地位的確立和鞏固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屠格涅夫的創作反映了俄國從封建農奴制轉變為資本主義制度這一過渡時期的社會生活,塑造了一系列富有時代特徵的藝術典型,成為俄國解放運動藝術編年史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簡潔、樸素、細膩、清新、抒情味濃的藝術風格,對俄國乃至世界文學都產生了較大影響。列寧稱他是「卓越的俄羅斯作家」。
他與列夫·托爾斯泰、陀斯妥耶夫斯基一起,被人們稱為俄國文學的三巨頭。
屠格涅夫也為俄羅斯語言規范化作出了貢獻。
人物評價
屠格涅夫是非常聰明的人,具有非凡的詩的才能。(俄國文藝評論家別林斯基評)
屠格涅夫是俄羅斯語言的巨匠。(俄國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評) 未來的文學史專家談及俄羅斯語言發展時,一定會說,這種語言是普希金、屠格涅夫和契訶夫創造的。(前蘇聯作家高爾基評)
屠格涅夫是「卓越的俄羅斯作家」。(列寧評)
㈡ 《父與子》是誰的作品
屠格涅夫,19世紀俄國批判現實主義作家。代表作有:小說《獵人日記》、《父與子》、《羅亭》等。
他出生於奧廖爾省一個貴族家庭。母親獨斷專橫,從小就目睹他家農奴的非人待遇,對農奴制產生厭惡。15歲時考入莫斯科大學語文系,後轉入彼得堡大學哲學系語文專業,以後又赴德國,攻讀哲學等課程。在歐洲,他受到盧梭等啟蒙思想的影響,與巴枯寧等人時有來往。在這個期間形成他的西歐派觀點。回到俄國後,在1842年底結識別林斯基,成為至交,他的反農奴制的態度更為堅決。早在大學時代他就曾嘗試寫詩。1843年他發表敘事詩《巴拉莎》,獲得別林斯基的贊許。同年他認識了法國女歌唱家維亞爾多夫人,此後終生眷戀她,甚至為她而僑居國外。特寫集《獵人筆記》(1847~1852)是屠格涅夫的成名之作,使他獲得作家的聲譽。同期他還寫了一些劇本,以《村居一月》最為有名。1856年第一部長篇小說《羅亭》問世,羅亭成為「多餘人」中最具光彩的形象。1859年發表的長篇小說《貴族之家》給他帶來第一流作家的聲望。以後他把目光轉向觀察新的社會典型,創作出刻畫「新人」形象的兩部長篇《前夜》(1860)和《父與子》(1862),其中《父與子》是他的代表作。 1867年發表長篇小說《煙》,通過男主人公在愛情生活上慘遭打擊的體驗,曲折地表達了作家在這個時期對社會政治運動所產生的悲觀情緒。最後一部長篇小說《處女地》(1877)反映了70年代民粹派到民間去的運動。此外,中、短篇小說的創作幾乎貫串在他一生的文學活動中,著名的有《木木》、《阿霞》、《初戀》、《春潮》等。《散文詩集》(1878~1882)是他最後一部作品,其中流露出作家多方面的思想和情感。
屠格涅夫被稱為「小說家中的小說家」。他的小說語言純凈優美,結構簡潔嚴密,擅長自然風景描寫,常用隱蔽手法描寫人物心理。作品充滿詩意的氛圍和淡淡的哀愁,給人無盡回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