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小微小說 » 關於葉辛的短篇小說

關於葉辛的短篇小說

發布時間: 2023-03-06 14:41:27

① 葉辛經典知青作品文集的圖書信息

開本: 16開
紙張: 膠版紙
I S B N : 987820201677
包裝: 平裝
定價:¥273.40 願葉辛在同行和讀者面前,永遠保持「謎」一樣的狀態。 ——蔣子龍
有人說,知青是最幸運一代,因為知青的經歷是罕見的,荒謬的,以後再不會發生這樣的事了。
而正是偏遠山村的鄉愁,密密的樹林、連綿的雨季和日復一日的繁重農活,給了知青們理想、意志、道德、良知的熏陶,讓他們理解了社會,讓他們有一顆正直善良的心和別致的底蘊。那是泥土帶給他們的。
——雲南知青
知青歲月是一代人的陣痛,當總有人懷著復雜的心情回憶那些日子,當總有人在反思人生時掉下熱淚。那麼,逝去的年代總還有值得珍惜的東西。 ——福建知青
一代人的青春,是知青們用汗水和眼淚、苦澀和艱辛、希望和憧憬,在蹉跎歲月里書寫的。
——葉辛 《蹉跎歲月》:這是一部通過對知識青年生活和愛情的描寫,竭力鞭撻反動血統論的小說。
故事發生在1970到1976年間。這個時期,我國的政治風雲多變,每個人的命運都像一隻在疾風暴雨中飄盪的小船,忽沉忽浮,不知駛向何方。就在這個歷史背景下,出身不好的知青柯碧舟不顧生活的磨難和重重政治壓力,仍然堅定執著,於逆境中進擊,為他插隊落戶的山區人民發掘資源,建立了小水電站。感於他的品格和處境,軍幹家庭出身的女知青杜見春,對他產生了連恤和同情。但反動的血統論給杜見春的心靈布下了鴻溝,使她在柯碧舟純潔愛情的追求之前怯了步;不久,杜見春的父親被打成「走資派」,面對政治地位的急劇變化,杜見春的靈魂經受了一場嚴酷的洗禮。在她父親被平反後,她才執著地愛上了柯碧舟。小說通過這個故事的主線,充分展示了不同類型、不同出身青年的戀愛和生活態度,從而刻畫了這些青年的不同理想和追求,活畫出了那個年代一幅幅活生生的政治風俗畫。
青年時期總要各自探索自己的路,青年男女相處一起也總要產生愛情的。究竟應該走什麼樣的人生之路?究竟以什麼確立為愛情的標准?這本書是會給人以啟迪的。
近30年來,《蹉跎歲月》這本書一印再印,已經有過十幾個版本,印刷過幾十個版次。成為難能可貴的常銷的暢銷書。
「蹉跎歲月」四個字,也已成為人們對那個特定年代知青們遭遇的代名詞。
《風凜冽》:這是一部以知識青年葉銘和高艷茹的戀愛悲劇為主線的長篇小說。
故事發生在一九七六年一月的上海。那時,正是「四人幫」覆滅前的最黑暗時期,寒風凜冽,人妖顛倒,一切美好的東西都面臨著厄運。作者就是在這個背景下,展示了知識青年葉銘、高艷茹、醫學教授高浩天、青年女工葉勤與「四人幫」在上海的爪牙葉喬、劉慶強等人迫害與反迫害、正義與非正義、真善美與假惡丑的殊死斗爭。結果,美麗溫柔的高艷茹從肉體到生命都被毀滅了,葉銘和高艷茹這對青年男女的愛情終成一場悲劇。作品循著這個線索,深刻細膩地展現了一度在我國大地上出現的那個短暫而黑暗的年代,塑造了活躍於那個年代的不同類型的典型形象,他們個性鮮明,栩栩如生,讀之使人感奮,使人於黑暗中窺見了人民的力量,看見了地火的光明。
這部書情節緊湊,筆觸細膩深邃,是作者同類題材作品中頗有特色的一部。
《往日的情書》可說是一部真情實錄,其中收錄了葉辛和當年的戀人王淑君從萌生初戀到進入熱戀及兩地相思期間的所有通信。時間跨度是從1969年的12月至1973年的5月。知識青年上山下鄉30周年時,出版社醞釀出版一套《老三屆著名作家回憶錄》。當時由於葉辛參與主持上海作協日常工作,天天上班,擠不出時間撰寫大塊的回憶文章。出版社復印了葉辛夫婦這段時間的通信,除了一些辨認不清的字句,幾乎是原封原樣編撰了這本書,當年印刷了一萬五千冊銷售一空。這一次收進文集,僅在體例上做了調整,所有文字仍按復印信件出版。雖是年輕戀人的通信,可在字里行間,仍能讀出知青生活里男女情人間的相思和意味。
《在醒來的土地上》這是葉辛1982年創作的第四部知青題材的長篇小說。
在文壇初露頭角的青年作家嚴欣,懷著一種復雜的心情,到當年插隊落戶的村寨上,來看望他初戀的情人鄭璇。
而當年的女知青鄭璇,已是一個孤凄的寡婦,還撫養著一個四歲的女兒小鶯鶯,在偏僻的沙坪寨上,過著貧窮難熬、度日如年的日子。
一個美貌的上海女知青,一個曾經被評為先進典型、眾人學習榜樣的標兵。是如何淪落為頗有心機的農民漢子的妻子,又心甘情願當一個農婦呢?
心中始終惦念著她的嚴欣要解開這個迷,他還要動員她帶著女兒跟著他一起到省城裡去,徹底地改變他的生活狀態。
可鄭璇有顧慮,她顧慮自己的寡婦身份,顧慮已和老農生下了一個女兒,顧慮給前程遠大的嚴欣增添麻煩。而更主要的,是她心裡有著沉重的負擔,精神負擔。
嚴欣執著而頑強地希望她醒悟過來,覺醒起來。她會跟著嚴欣走嗎?
《愛的變奏》:這部書是作者繼《蹉跎歲月》之後,奉獻給廣大青年朋友的又一長篇新作。
上海知識青年矯楠與宗玉蘇從初戀到成婚終至離異,波瀾起伏,飽經憂患。本書以這一愛情悲劇為主線,展現出一代青年艱難坎坷的生活歷程和復雜深摯的內心世界。動亂年代,給他們帶來的是痛苦和失落、困惑和愧悔;從山鄉返回大城市,又面臨種種新的嚴峻的人生課題,急待思考的抉擇。但是,他們畢竟沒有向多舛的命運低首。
這部書文字曉暢而清麗,布局新巧,時空變換有致,充溢著時代感和濃郁的生活氣息。讀來會饒有興味,並從中獲得多方面的啟示。
《孽債》:小說以全新的視角展現了知青生活的另一面:他們曾在飛紅流翠,風光旖旎的西雙版納度過「無悔的青春」,爾後又在大返城潮流的沖擊下紛紛返回高樓林立、繁華熱鬧的東方大都會上海。地域的反差,時代的變化,使他們走上了迥異的人生旅途,扮演著不同的社會角色。而他們遺留在西雙版納的兒女卻念念不忘自己的親生父母,結伴到城市來尋親,於是便發生了一系列情與理、情與法的難分難解、無可奈何、令人怦然心動的故事。
《泛濫的櫻桃灣》:這是葉辛反映知識青年生活的中、短篇小說集。其中,既有反映知青們下鄉初時的《泛濫的櫻桃灣》、《山鄉紀事》等作品;又有充滿感情的回述如《兩個感情冒險者的命運》、《月亮潭情案》;還有描繪知青們返城以後各種命運的《返回的青春》、《倏忽的煙雲》等。無論是較長的中篇小說,還是令人深長思之的短篇小說,都展示了一代人青春歲月里愛與限、美與丑、真與假、情與欲的劇烈碰撞。情感的嬗變彷彿經歷了血與淚的洗禮,苦澀的青春也令人產生幾多的回味、咀嚼和反思。
《我們這一代年輕人》:這是一部反映知青生活的長篇小說。
對於這樣的題材,作者既不是按照知識青年下鄉生活的順序,空洞地寫他們如何「過三關」的經歷,也不單純地寫他們艱難、困苦乃至悲慘的遭遇,而是以愛情為主線,著意描繪幾種類型知識青年的性格、理想和命運,刻畫他們豐富復雜的內心世界,塑造了不同的典型形象,讀來引人思索,使人激動,激人上進。
這部書文筆清麗,描寫細膩,通篇洋溢著上海知識青年在貴州山區生活鍛煉的濃郁的生活氣息。 葉辛經典知青作品文集:蹉跎歲月
總序:永在流動的青春河
蹉跎歲月
後記一
後記二:關於《蹉跎歲月》答讀者問
後記三:寫作《蹉跎歲月》的日子
後記四:二十年的蹉跎村
葉辛經典知青作品文集:風凜冽
總序:永在流動的青春河
長篇小說《風凜冽》
中篇小說《秘而不宣的往事》
後記一:當年知青的心聲
後記二:往事的階梯
葉辛經典知青作品文集:往日的情書
總序:永在流動的青春河
自序
往日的情書
1969:一切從這里開始
1.淑君致葉辛
[附筆]
1970:苦澀日子裡最珍貴的
2.淑君致葉辛
[附筆]
[附]我的省城情結
[附筆]
[附]毛線衣
1972:思念伴我每一天
3.淑君致葉辛
[附筆]
[附]在湘黔鐵路工地
4.葉辛致淑君
[附筆]
5.淑君致葉辛
[附]心
6.葉辛致淑君
7.淑君致葉辛
[附]日記
8.葉辛致淑君
[附]夜,思毛頭
9.淑君致葉辛
[附]二十年
10.葉辛致淑君
[附]魚塘月色
11.淑君致葉辛
12.葉辛致淑君
13.淑君致葉辛
14.葉辛致淑君
15.淑君致葉辛
[附筆]
16.葉辛致淑君
17.淑君致葉辛
18.葉辛致淑君
19.淑君致葉辛
20.葉辛致淑君
21.淑君致葉辛
22.葉辛致淑君
23.淑君致葉辛
24.葉辛致淑君
[附筆]
25.淑君致葉辛
[附筆]
[附筆]
26.葉辛致淑君
[附筆]
1973:為了我們的未來
27.淑君致葉辛
28.葉辛致淑君
[附筆]
29.淑君致葉辛
30.葉辛致淑君
[附]南去的雲
31.淑君致葉辛
32.葉辛致淑君
33.淑君致葉辛
34.葉辛致淑君
35.淑君致葉辛
36.葉辛致淑君
[附筆]
37.淑君致葉辛
[附筆]
38.葉辛致淑君
39.淑君致葉辛
[附筆]
[附]往事
40.葉辛致淑君
41.淑君致葉辛
42.葉辛致淑君
43.淑君致葉辛
44.葉辛致淑君
45.淑君致葉辛
46.葉辛致淑君
[附筆]
散文精選一組
放牛的日子
懷鄉居古廟
當好「客人」
閑話久長
布依石頭寨
牛年的話題
回眸貴州話魔芋
辣椒與我及其他
遙念山鄉
兩種生命環
別亦難
今天我要離開貴州
最難忘的旅程
我們的「愛之路」
也算寫自己
《悠悠落月坪》題記
花江坡看山
兩副目光
孩子想念貴州
歲月蹉跎志猶存
後記:重訪砂鍋寨
葉辛經典知青作品文集:在醒來的土地上
總序:永在流動的青春河
在醒來的土地上
代後記:讓文學和生活一同前進
葉辛經典知青作品文集:愛的變奏
總序:永在流動的青春河
第一章初戀的微瀾
第二章愛情的波濤
第三章燃燒的野火
第四章飄散的灰燼
後記
附錄創作談三篇
1.談怎樣結構長篇小說
2.長篇小說之我見
3.關於長篇小說主題的思考
葉辛經典知青作品文集:孽債
總序:永在流動的青春河
孽債
後記一
後記二
《孽債》余言
附錄 論中國知青上山下鄉運動的落幕
葉辛經典知青作品文集:泛濫的櫻桃灣
總序:永在流動的青春河
泛濫的櫻桃灣
記憶中的白鴿花
位置
追回的青春
山鄉紀事
朦朧的黃昏
兩個感悟冒險者的命運
拜訪
倏忽的煙雲
月亮潭情案
後記
葉辛經典知青作品文集:我們這一代年輕人
總序:永在流動的青春河
我們這一代年輕人
後記一:遙遠的貓跳河谷
後記二:論中國大地上的知識青年上山下鄉運動

② 葉辛的人物經歷

中學畢業時遇上「文化大革命」的風暴,於1969年早春去貴州山鄉插隊,一呆就是十年又七個月。這段豐富而又跌宕的經歷使他和文學結了伴,守著茅屋裡的煤油燈,他拿起筆來寫起了小說。1977年他的處女作《高高的苗嶺》問世。1979年調入貴州作家協會從事專業創作,歷任《山花》雜志主編,貴州省作家協會副主席,《上海文壇》雜志主編。此後筆耕不輟,前後出版了四十幾部書籍。其代表作有《蹉跎歲月》、《家教》、《孽債》、《孽債2》等長篇小說。電視劇劇本《家教》、《蹉跎歲月》(均已錄制播出)均獲1983年全國金像獎。 短篇小說《塌方》獲國際青年優秀作品一等獎(1985)長篇小說《華都》獲全國優秀暢銷圖書獎(1995)。

③ 葉辛短篇小說集txt全集下載

葉辛短篇小說集 txt全集小說附件已上傳到網路網盤,點擊免費下載:

內容預覽:
1990年,我寫過一篇短文:《今天我要離開貴州》。文章里除卻表達了我對貴州山鄉的感情,還流露出回歸上海時忐忑不安的心情。
是的,對於故鄉上海,我不能說是陌生的,畢竟我在上海的弄堂里,整整生活了19年;以後由於探親、改稿、開會,時不時地也有機會回來,對於上海面貌的逐漸改變,多少也是曉得的。但我又不能說對上海十分熟悉,因為我終究有整整21年的時間,生活在貴州,那兒離上海都市裡的一切,是那麼的遙遠。
而創作最需要的,偏偏又是切身的感受。如果沒有這種對於生活,對於人,對於人所生活於其中的環境,諸如弄堂、公寓、大樓、小院、單位、馬路、城市的感受,對於人際關系、人物命運、社會風雲的感受,文學創作是無法進行的。
一晃十幾年過去了,我感受著上海這座大都市裡的一切,而且情不自禁地會把上海這座城市裡感受到的人和事,拿來和遙遠的貴州作比較。於是我經常用兩副目光來看待上海和貴州。一些同行遇見我,經常問,在你的散文隨……
別忘了採納喲

④ 作家葉辛幾歲了

68歲
葉辛,1949年10月出生於上海。1969年去貴州插隊,在鄉間呆了十年。1977年發表處女作《高高的苗嶺》。此後共出版著作有:長篇小說《蹉跎歲月》《家教》《孽債》等。短篇小說《塌方》獲國際青年優秀作品一等獎,長篇小說《華都》獲全國優秀暢銷圖書獎。電視劇文學本《風雲際會宋耀如》獲「金獅榮譽獎」。葉辛1985年被評為全國優秀文藝工作者,並獲全國首屆五一勞動獎章;曾任第六屆、第七屆全國人大代表。現任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上海市作家協會副主席、上海市文聯副主席,上海市人大常委等。

望採納,謝謝

⑤ 《孽債》epub下載在線閱讀,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孽債》(葉辛)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鏈接:https://pan..com/s/1ZCUmCX_ELSIkMc-EIZXlng

提取碼:qr8c

書名:孽債

作者:葉辛

豆瓣評分:8.0

出版社:江蘇文藝出版社

出版年份:1992.7

頁數:516頁

內容簡介:

那是一個時代,幾十萬熱血知識青年響應號召奔赴雲南邊疆。十年一夢,大返城的洶涌狂潮又把他們卷回城市。在邊疆,他們拋下的不只是紅土地、流沙河。橡膠林……還有他們的青春情懷和愛情結晶——孩子。

歲月荏苒,光陰似箭。歷史走到了九十年代的今天,孩子們長大了,懂事了。有的隱隱約約知道了自己的生身秘密。於是他們中一些膽大的便呼群結伴,瞞著養父母偷偷踏上了開往上海的列車,去探究自己的生命奧秘,尋找生養了自己,又拋棄了自己的親生父母。

然而,上海的親生父母都有了新的家庭,新的兒女。千里尋父的孩子們哪裡知道,他們的到來就像一枚枚炸彈,將給父母的家庭掀起多大的沖擊波瀾……

作者簡介:

葉辛,1949年10月出生於上海。1969年去貴州山鄉插隊。曾任第六、第七屆全國人大代表。現任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上海市作家協會副主席、上海市文聯副主席、上海市人大常委等。

1977年發表處女作《高高的苗嶺》。此後筆耕不輟,二十多年來,共出版四十多本書籍。其代表作有長篇小說《蹉跎歲月》、《家教》、《孽債》、《恐怖的颶風》、《三年五載》等。短篇小說《塌方》獲國際青年年優秀作品一等獎(1985)。中篇小說《家教》(上半部)獲《十月》文學獎(1987)。長篇小說《孽債》獲全國優秀長篇小說獎(1995)。長篇小說《基石》獲貴州省優秀作品獎(1984)。由其本人改編的電視連續劇《蹉跎歲月》、《家教》、《孽債》等播出後,在國內引起轟動,使他成為家喻戶曉的作家,並分別三次榮獲全國優秀電視劇獎。因創作上的成就,於1985年被評為全國優秀文藝工作者,並榮獲全國首屆「五・一」勞動獎章。

⑥ 葉辛的主要作品

《纏溪之戀》
《纏溪之戀》講述的是孤寂強壯的青年安陽,被多情的山寨女子像清澈澄碧的纏溪水那樣,牢牢而又溫存地纏住了。純情少女李昌惠悄悄地愛上了他,卻遭到母親任玉巧的百般阻攔。只因守寡十幾年的任玉巧迫切需要他,煞費苦心地把他變成男人。婚後多年不孕陷於情困的少婦任紅錦也對他覬覦良久,一旦他把她變成真正的女人,他倆就難舍難分。任玉巧妒火中燒,蠻橫地阻攔他與任紅錦相好。於是安陽和任玉巧野火般燃燒的戀情越燒越旺,不料他們的隱情被李昌惠發現。李昌惠極力反對母親與自己的心上人苟合,安陽不得不黯然背井離鄉。不久,他與美貌的茶葉商聶艷秋結婚,誰知出人意料的事情又接踵而來。
《孽債》
當年知識青年上山下鄉覆蓋了整個中國的城鄉。如今幾十年過去了,喧囂歸於沉寂,記憶漸漸變得朦朧與淡忘了。然而對那些家庭與那一部分人的那些記憶永遠是說不完也寫不盡的故事,永遠是與人類命運息息相通的社會熱點。
「美麗的西雙版納,留不住我的爸爸,上海那麼大,沒有我的家,爸爸一個家,媽媽一個家,剩下我自己,好像是多餘的。……」看過電視連續劇《孽債》的讀者一定還記得美麗的西雙版納、高樓聳天的上海和那幾個跑來上海找父母的娃娃……這些情景也許曾經打動過你,甚至至今還記憶猶新。
《蹉跎歲月》
本書所選的作品在當代文學史上有一定的地位,或以厚重見長,或以獨特取勝,或曾引起了強烈的反響,或為讀者喜聞樂見。
本書是葉辛的第24部長篇小說,與前一部間隔九年,是繼《華都》、《孽債》等有影響的作品後的又一部多層次、多色彩地反映現當代中國人生活的厚重的作品。 這是作者全方位描寫大都市上海的一部新作。在這本他傾注了多年心血創作的小說中,20世紀中國普通人的生活,人性的高貴和低下,人品的崇高和卑劣,純心幅畫的心靈帶給人們感官,性心理的純潔、微妙、復雜,全在文明和野蠻的沖撞下,在人言和人權的抗爭中,在性慾的誘惑和情愛的困頓中,展現得淋漓盡致。 小說細膩而有深度地刻畫了命運陡變中的女性對愛的企盼、深陷底層的女子對愛的渴望和無奈、傑出的都市女性對愛的憧憬和嚮往,反映了歷史巨輪推進中各不相同的女性命運。
《圓圓魂》:解密美人歸隱之謎
葉辛的第一部原創歷史小說《圓圓魂》在安徽文藝出版社出版,葉辛說昨晚9點剛拿到了樣書,印的非常漂亮,這本書也是在讀書論壇現場被讀者爭相購買的書籍。葉辛的演講就從《圓圓魂》說起。
在這本書中,葉辛全新解讀「聲色甲天下」的陳圓圓和「沖冠一怒」的吳三桂,走進圓圓靈魂深處,解密美人歸隱之謎。他說,陳圓圓死後艷骨葬於何處有多個版本。由於史料的缺失和沒有陳圓圓墓葬的文字記載,中外文史工作者長期探尋,仍是「茫茫一片都不見」,陳圓圓似流星般消失在歷史的煙塵中,成了一個難解之謎。
他說:「正是因為眾說紛紜莫衷一是的情形持續了相當久,始終沒個定論,所以當80年代初傳出陳圓圓的墓址在貴州省岑鞏縣水尾鎮馬家寨被發現,馬上就引起了關注和轟動。我一直留心爭論的來龍去脈。因為曾在貴州插隊過,當時聽農民說過岑鞏縣山上有陳圓圓洗澡的地方,鄉間農民,話說得直率一些。陳圓圓怎麼會到這近乎荒坡野嶺的山巔上去沐浴?我上山親眼見證了順著山勢巧建的各種亭台樓閣,地下一間岩板鑲得嚴絲密縫,稜角分明,恰像一個現代的浴室,修的特別精緻,比楊貴妃沐浴的華清池講究多了。2003年9月,《新民晚報》的《十日談》欄目向我約稿,我就寫了《陳圓圓歸隱之謎》。當時年過八旬的著名導演謝晉才拍完《鴉片戰爭》,對陳圓圓的題材特別有興趣,邀我創作電影劇本。我寫了個開頭,豈料風雲突變,謝晉去世,寫劇本的事就此擱下。去年,新華社發文,清史權威肯定了300多年來一直爭論不休的陳圓圓墓在貴州省,我再次拿起筆寫陳圓圓的故事。《圓圓魂》重點寫的是1673年,'沖冠一怒為紅顏'29年後發生的故事。陳圓圓已紅顏老去,是怎麼歸隱的,怎麼會如煙般消失在岑鞏縣的山野之間。」
其他作品
著有長篇小說《我們這一代年輕人》、《蹉跎歲月》、《家教》、《恐怖的颶風》、《在醒來的土地上》、《三年五載》(三部曲)、《省城裡的風流韻事》、《孽債》、《圓圓魂》,中篇小說集《葉辛中篇小說選》、《發生在霍家的事》、《閑青河谷的桃色新聞》,中短篇小說集《帶露的玫瑰》,電影文學劇本《火娃》、《收獲的季節》等。

⑦ 求關於知青的優秀小說。

小說:張承志的<<黑駿馬>>張賢亮的<<綠化樹>>梁曉聲的<<今夜有暴風雪>>等,老鬼的<<血色浪漫>>也值得一看,近期比較吸引人的是都梁的<<血色黃昏>>風趣幽默中帶著感傷. 70年代後期至80年代初期帶「傷痕」性質的知青小說,寫苦難歷程,以血淚的控訴為特徵。主要作品:葉辛《蹉跎歲月》,竹林《生活的路》,孔平《晚霞消失的時候》。第二階段:80年代前期具有「回歸」傾向的知青小說,寫青春的激情和理想主義,以對知青生活正面價值的肯定為特徵。主要作品:史鐵生《我的遙遠的清平灣》,梁曉聲《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今夜有暴風雪》,張承志《黑駿馬》,王安憶《本次列車終點》。第三階段:80年代中期以後是具有「反思」性質的知青小說,以對人性扭曲的思考為特徵。主要作品:朱曉平《桑樹坪紀事》,張抗抗《隱形伴侶》,陸天明《桑那高地的太陽》,老鬼《血色黃昏》,李銳《合墳》。 梁曉聲是知青小說的典型作家,他的創作多以知青題材為主,有人稱他的作品為「北大荒小說」,多描寫北大荒的知青生活,真實、動人的展示了他們的痛苦與快樂、求索與理想,深情的禮贊了他們在逆境中表現出來的美好心靈與情操,為一代知識青年樹立起英勇悲壯的紀念碑。代表作有《那是一片神奇的土地》、《今夜有暴風雪》、《雪城》、《年輪》等,長篇小說《雪城》最為出色;後期作品開始探討現實與人性,長篇《浮城》以社會幻想的形式展現了作者對人類末世預測,十分深刻。其作大多被香港、台灣出版,並譯為英、日、法、俄等國文字。 自1979年起知青文學作品開始增多,而且與文革中的知青作品有了明顯分野。比如涉及到上山下鄉陰暗面及知青的悲慘遭遇。這時期影響較大的作品有竹林的小說《生活的路》,葉辛的小說《蹉跎歲月》及孔捷生的短篇小說《在小河那邊》。八十年代初和中期是知青文學的高峰,出現了一大批懷舊的作品。這些作品可分三類。第一是寫知青與農民,牧民等的情誼。代表作有張蔓菱的《有一個美麗的地方》,史鐵生的《我的遙遠的清平灣》,陳村的《我曾經在這里生活》及懿翎的《十三界》等。第二是表現知青的理想主義,英雄主義。代表作有梁曉聲的《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今夜有暴風雪》及曉劍的《世界》和《青春夢幻曲》。張承志的作品《金牧場》等兼有以上兩類的內容。第三是寫知青回城後感到不盡如意而懷念鄉村或兵團生活,如陸星兒的《達紫香悄悄的開了》,孔捷生的《南方的岸》等。八十年代中後期,出現了一批用批判眼光反思上山下鄉運動及知青歷史的作品。比如孔捷生的《大林莽》,阿城的《樹王》,張抗抗的《隱形伴侶》以及李曉和王明浩的系列短篇小說。然而,把知青文學的發展概括為從傷痕到到舊到反思等是過於簡單化了。很多作品不能歸入這些類別,能歸入的作品也遠遠非這些類別能概括。比如老鬼的《血色黃昏》既有強烈的"傷痕"特點又表現了知青的理想主義和英雄主義。即使同是表現知青理想主義的作品,不同作家也都強調的是不同的側面,表現的是不同的主題。另外如喬雪竹的《尋麻崖》,彭瑞高的《賊船》和阿城的《棋王》等都是極有特色又比較深刻的作品,但無法歸入以上任何類別。知青文學的內容實際相當豐富,從不同視角,不同側面反映了知青的獨特生活體驗,是歷史學家和政治學家的書遠遠不可能囊括的。 九十年代,大多已成名的知青作家轉向非知青題材。但是知青文學並未斷檔,反而有更多長篇問世。比如郭小東|的《中國知青部落》,趙維夷的《老插春秋》,芒克的《野事》,米琴的《芳草天涯》,劉軍的《噩戀》韓乃寅的《遠離太陽的地方》,李晶,李盈的《沉血》等.這些作品都展現了以前知青作品中未出現過的知青生活內容和感情體驗。還有一些中短篇也極具獨特視角。比如王小坡的《黃金時代》解剖了知青所處的政治環境,李銳的《黑白》表現了知青理想主義的虛幻成份,劉醒龍的《大樹還小》從老鄉的角度寫知青。九十年代的知青作品頗有內容,然而都沒引起大陸評論界特別注意。就連2000年出版的最新研究知青的專著,姚新勇的《主體的塑造與變遷:中國知青文學新論(1977-1995)》,主要論及的也大多是八十年代小部分較有名氣的知青作家的作品。原因之一是,九十年代"知青題材"在大陸已經"過時"。代之而起的寫改革,反貪,性愛,婚外情等等的作品吸引了讀者和評論界的注意。 九十年代更受矚目的是大量涌現的知青回憶錄以及報告文學。後者最出名的是鄧賢的《中國知青夢》。該書揭露了大量雲南農場知青受迫害,被虐待的事實。此外還有白描的《蒼涼青春》和結集出版的系列書-《中國知青情戀報告》等。回憶錄有姜昆主編的《中國知青回憶錄》三卷本。其它較出名的有專寫北大荒兵團的《北大荒風雲錄》,專寫內蒙兵團的《草原啟示錄》,陝西插隊知青的回憶錄--《情系黃土地》和《回首黃土地》,山西知青的回憶錄--《老插話當年》,女知青回憶錄--《青春方程式》以及《輝煌的青春夢》,《我們曾經年輕》,《苦難與風流》等等,舉不勝舉。回憶錄中有不少出色的,可入文學的作品,比如王新華的《野草》(載《回首黃土地》)。但大多數比較簡單,粗糙。這些報告和回憶錄為研究知青史和上山下鄉運動提供了豐富的材料,也為知青一代百年之後的知青文學提供了素材。有人總結知青文學的三大主題是:青春無悔,蹉跎歲月,劫後輝煌。這倒是可以基本概括大部分回憶錄,但遠遠不能概括知青的文學作品。沒有任何一部文學作品是僅僅表現這三大主題的。有人認為知青回憶錄的大量出現是因為很多知青不滿意知青文學對知青生活的歪曲。這也是一個頗有爭議的問題。實際上,回憶錄可能有記憶誤差,嚴肅的高質量的文學作品倒可能更真實,更本質,更深刻,更全面地反映知青生活。但總的說來,已發表的知青文學作品中比較有份量的長篇不多。表現插隊生活的文學作品數量相對來說遠遠不足。當年有百分之八十以上的知青插隊,不到百分之二十的知青去農場。但比較有影響的文學作品大多是寫農場知青的。知青文學的最新發展是2000年九月出版的《中國民間備忘文本》系列,六本非虛構長篇著作。其中《羊油燈》和《落荒》實際上是自傳體小說,兩部書寫的是在同一地點插隊的同一撥人。《落荒》中第一次出現了知青野心家的形象。《無人部落》和《狼性高原》寫青海兵團的知青,也是以前知青文學中從未涉及的。紀實小說《泣紅傳》寫文革前下鄉知青在文革中的經歷。《審問靈魂》是知青作家根據別人經歷寫的紀實小說。這套書還在不斷擴充充發展。今年年底將出第二批書。據說,第二批書的質量更高。這套由著名知青編輯岳建一策劃編輯的叢書,對推動知青文學的發展起了巨大的推動作用。在知青文學市場低迷的情況下,這套書的推出,在社會上引起強烈反響,使知青文學再度引起人們注意。並且這套書的繼續發展也鼓勵知青中的非專業作家從事知青文學的寫作。有強烈使命感的岳編輯特別強調這套書的歷史、政治意義。他希望知青文學真實反映歷史,在進行深刻的歷史反省和自我反省的基礎上為重鑄民族靈魂而作出貢獻。這套紀實文學叢書雖然著重再現歷史和當時的政治文化,但其意義遠遠超出歷史、政治的范疇。因為文學作品與歷史書不同,是以描寫人物形象為主,並著重反映人的思想感情。這套叢書中的一些著作相當深刻地表現出人的復雜性,多面性,矛盾性。也表現出知青對上山下鄉那段經歷的復雜感受

熱點內容
經典有聲小說狩獵往事 發布:2025-07-08 09:36:10 瀏覽:151
姓秦的都市小說主角是兵王 發布:2025-07-08 09:20:12 瀏覽:841
小說嚴肅教授他財大器粗免費閱讀 發布:2025-07-08 09:01:17 瀏覽:92
我夢幻中的三國網游小說 發布:2025-07-08 08:51:43 瀏覽:721
網路小說軍旅言情小說簡介 發布:2025-07-08 08:35:02 瀏覽:879
離婚500萬言情小說 發布:2025-07-08 08:34:14 瀏覽:366
限時醫院小說免費閱讀 發布:2025-07-08 08:33:10 瀏覽:298
總裁肉寵小說一v一 發布:2025-07-08 08:30:49 瀏覽:249
女主總裁的gl小說 發布:2025-07-08 08:25:35 瀏覽:981
都市醫武至尊小說下載 發布:2025-07-08 08:21:14 瀏覽: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