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篇小說鑒賞教材
⑴ 英語短篇小說賞析內容簡介
英語短篇小說賞析內容簡介如下:
內容精選:本書精選了來自英國、美國、加拿大等國的14篇知名短篇小說,旨在為讀者提供一份高質量的英語短篇小說閱讀清單。
章節劃分:按照小說創作的關鍵元素,本書被劃分為7個章節。分別是情節與結構、人物塑造、視角運用、背景設定、主題探討、象徵與諷寓,以及語言與風格的展現。每個章節都包含了兩篇佳作,確保讀者能夠全面深入地了解每個創作元素。
解讀與思考:每篇小說都配以作者簡介和深入淺出的中文解讀,幫助讀者更好地理解小說的內涵。同時,每篇解讀後都附有引發思考的問題,激發讀者的思考和討論。
附錄資源:
附錄一:「小說評析寫作要點」為讀者提供了撰寫小說評論的指導,通過列出系列問題來激發寫作靈感。
附錄二:特別解析了詹姆斯·喬伊斯的代表作《阿拉比》,從背景、象徵元素、神話與原型、視角與人物塑造等多個角度進行深入剖析,供讀者深入理解這部經典作品。
附錄三:關於小說評析常用術語的簡明解釋,幫助讀者更好地理解和運用這些專業詞彙,提升文學鑒賞能力。
學習目標:本書的目標是通過學習這些精選短篇,提升讀者的閱讀理解、文學鑒賞和寫作技巧。同時,它還能增進讀者對英語國家社會文化及風俗習慣的洞察,提升人文素養。
適用人群:無論是大學英語選修課的教材,還是自學英語者的閱讀伴侶,這本書都能為你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源,滿足不同讀者的需求。
⑵ 小說鑒賞內容梗概
這部由美國新批評派學者布魯克斯和沃倫合編的短篇小說鑒賞集,堪稱新批評理論觀點和方法在小說批評與理論領域的精華之作。它收錄了豐富多樣的短篇小說,涉及不同題材和風格,通過深入分析和對比,揭示了評判優秀小說的一些准則,剖析了小說的創作過程。它的目標是提升讀者對文學作品的理解深度,提升鑒賞能力,讓讀者更深刻地領悟小說的本質精髓。[1]
作為新批評派細致入微的批評方法和理論的代表作,本書在文學教育領域產生了深遠影響,奠定了新批評派在大學文學講壇上的重要地位。它不僅適用於文學教學,也是文學愛好者自我提升的寶貴資源。特別對於那些具備一定英語基礎的人來說,中英文對照的編排使其成為理想的文學閱讀選擇,同時也是英語學習者不可多得的閱讀材料。[2]
(2)短篇小說鑒賞教材擴展閱讀
《小說鑒賞》是新批評派學者克林斯·布魯克斯和羅伯特·潘·沃倫合編的一部短篇小說鑒賞集,是新批評理論觀點和方法在小說批評與理論領域的體現。
⑶ 《我的叔叔於勒》課文賞析
《我的叔叔於勒》是法國作家莫泊桑創作的短篇小說。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我的叔叔於勒》課文賞析,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我的叔叔於勒》課文賞析 1
這篇課文中刻畫的幾個人物,都能給人以鮮明的印象。菲利普太太是個精細機敏,尖刻潑辣,虛榮心強的小市民的婦女,由於貧困,她一面極力節儉度日,勉強支撐門面;一面又經常遷怒於丈夫,說刻薄話發泄怨氣。菲利普的性格,沒有菲利普太太那樣鋒芒畢露,比較軟弱老實,遇事容易慌張,隨機應變不如菲利普太太,但愛擺架子的習氣,似乎又有過之。他們兩人對待於勒的態度,或親或疏,或褒或貶,都是以金錢利害關系為轉移的,看後,令人覺得可卑、可厭、可憐、可笑。但他們並不使人覺得可恨,因為他們既不是陰謀狡咋的歹徒,也不是胡作非為的惡棍,只不過是拜金主義的可憐蟲而已。小兒子若瑟夫,在這篇課文中是唯一同情於勒的人物,他對父母拒不認親的作法不以為然,但是,在當時的情況下,他卻無力改變於勒的處境,只能用給小費的方式,求得良心上的安慰。由此可見,於勒的命運,不取決於人們的心腸好壞,性格如何,而是由社會制度和占統治地位的統治階級的觀念所決定的。
這篇課文,通過菲利普一家對待於勒態度的前後變化,形象地展示了小資產階級愛虛榮、向上爬的卑俗心理,揭露了資本主義制度下人和人的關系,是「赤裸裸的利害關系」,是「冷酷的現金交易」,反映了資本主義制度的黑暗和腐朽。
不過,這篇課文揭露批判人性的自私冷酷、極度虛榮的心理的時候,也反映了小人物的辛酸與無奈;同時,也通過寫約瑟夫對窮於勒的憐憫,表達了看重骨肉情意、同情貧弱者的思想感情。
於勒始終是菲利普一家孤懸海外的一個希望,是這個窮困家庭為自己設想出來的一個美好的夢想,從這個意義上來看,於勒象徵著社會底層小人物無奈人生中的灰色希望;是希望,但不可能實現,一經觸碰就化為虛無,這恰恰反映出小人物的悲哀和理想在現實面前不堪一擊,而這篇課文恰恰犀利而無情地揭示出了這種希望凋敝的過程。用虛榮之類的措辭來指責這個家庭是不合理的,一個卑微的家庭在深受貧窮折磨後仍然能夠對生活抱有體面的希望這是值得尊重的;至於在船上不與於勒相認,固然有其個人利害關系的計較,但仍然情有可原,菲利普夫婦看似無情的表現其實包含著生活的情非得已,「貧困的生活導致了美好人性的缺失。菲利普一家的天性還是善良的,但是當時的處境讓他們有了那樣的選擇」。從這個意義上來說,莫泊桑給予這家人更多的是悲憫而非批判。
莫泊桑在悲觀地描述社會現狀時,能反省自己,解剖自己,希望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希望找到生活中的亮色,希望能給讀者一些心靈上的溫暖,希望能救贖那漸行漸遠逐漸世俗化的靈魂。若瑟夫的形象正是這種矛盾思想的展示。
作者讓若瑟夫克制沖動平靜地喊出「先生」後,又讓他冒著被母親指責的危險多給了於勒十個銅子的小費。這些小費會讓母親心疼,但能讓若瑟夫的良知稍稍得以安慰,這也讓讀者在壓抑中輕輕鬆了一口氣。
《我的叔叔於勒》課文賞析 2
我的叔叔於勒課文賞析
小說《我的叔叔於勒》的主題不是那麼深奧,情節不是多麼曲折復雜,讀者從平凡中看出了神奇,從質朴里窺見了光華,心不由自主跟著作家去嘲諷、去鄙夷、去同情、去憐憫,直至小說戛然而止,讀者仍在感受人物的喜怒哀樂,仍在品味其中的酸甜苦辣。
19世紀後半葉法國最優秀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莫泊桑從最下層社會的形形色色人物的日常生活、家庭瑣事、種種遭遇之中,從他們的言談行為、心裡變化之中,自然地而又深刻地寫出資本主義社會種種黑暗、污濁的陰影:虛偽,貪鄙,欺詐,冷酷。《我的叔叔於勒》就屬於這一類作品。小說寫的是法國西北部哈佛爾海港達佛朗司家的一個故事。於勒在小說中是個大起大落的人。作者通過菲利普夫婦對其弟弟於勒態度的變化,形象地揭露了資本主義社會人與人之間赤裸裸的金錢關系,反映了資本主義社會的黑暗與腐朽。
這篇佳作,有三個比較突出的鑒賞點:首先是構思巧妙。經過作者巧妙的安排情節,形成了一個鮮明的對比。菲利普夫婦盼望於勒從海外發財歸來是文章的敘事明線,於勒離家到美洲冒險的十年經歷是暗線。明線暗線並行,在船上見到於勒的情節,使兩線交錯,達到高潮。小說雖然以「我的叔叔於勒」為題,但對於勒的直接敘寫卻很少而著重寫菲利普一家盼於勒、贊於勒、遇於勒、躲於勒的過程。在於勒未出場前,全家日夜盼望,於勒的兩次來信使全家處於興奮狀態,母親拚命誇贊他。但二十年後,窮困潦倒的弟弟於勒突然出現在菲利普夫婦的面前,把這對庸俗、虛榮心極強的夫婦從幸福的巔峰拋下現實的悲苦深淵,全家為躲避於勒改乘海輪回家,結尾令人回味,引人深思。小說的情節雖不復雜,但構思巧妙,深化了文章的主題。
其次是刻畫人物的方法,小說塑造人物的形象一般是刻畫人物的言行神態,通過描寫性的語句,去理解人物復雜的內心活動。菲利普夫婦是小說描寫的主要人物。菲利普夫婦總是重復他那句永不變更的話:「唉!如果於勒竟在這只船上,那會叫人多麼驚喜呀!」這句話在小說中出現兩次,顯然,這絕非「閑筆」,而是作者匠心獨運,可藉以製造懸念,推動情節發展。還可藉以巧置情節,完美塑造人物形象。對於勒的期盼,何其殷切,簡直到了無以復加的程度!積久了就成了一種條件反射。只要一看見大海船開過來,菲利普總要說他「那句永不變更的話」。海船——於勒——金錢,是菲利普夫婦的思維程式。而後來,於勒以一個窮水手的面目真出現在他們面前時,他們驚恐,神色狼狽、臉色蒼白、低聲嘟噥,暴怒,猶如面對瘟神,避之唯恐不及,躲之唯恐不遠。又罵他是「賊」。說他「不會有出息」,還馬上提醒菲利普「最要留心的是別要咱們女婿起疑心」。前面形成鮮明的強烈對照。對菲利普夫婦自私、冷酷、只認金錢有無、不顧手足親情、唯利是圖的性格特徵暴露得淋漓盡致。
三是細膩的心理描寫。課文通過人物的語言、行動、表情,揭示人物豐富的心理活動,細膩地刻畫人物的性格特點。如:菲利普認出買牡蠣的窮水手就是於勒時,「突然好像不安起來」,這時心理驟然緊張所致:「他向旁邊走了幾步」,是想躲開目光,怕他認出自己來:「瞪著眼睛看女兒、女婿,是怕他們察覺這個秘密」。這一系列行為描寫,加上表情的描寫,層次分明寫出人物緊張、恐慌以至失魂落魄的心理狀態。又如:菲利普夫人聽丈夫說那個賣牡蠣的窮水手好像是於勒時的表現:她怕起來,吞吞吐吐地說:「你瘋了!既然你知道不是他,為什麼這樣胡說八道」。她親自看清楚那買牡蠣的果真是於勒時,她暴怒起來。
綜合起來,這些人物的語言、行動、表情是菲利普夫婦對弟弟於勒滿懷希望而又避之唯恐不及的心聲,最能揭示他們的內心世界,揭示小說的主題,推動情節發展,增強小說的諷刺效果蓄勢,其作用是不容忽視的。在教學中國值得細細體會,反復品讀,領會其深沉意蘊。
難句解析
1、「唉!如果於勒竟在這只船上,那會叫人多麼驚喜呀!」
這個句子在小說中多處出現,這是作者在極力渲染菲利普夫婦盼望於勒歸來的一個細節,真是望眼欲穿,焦急萬分,恨不得立即相見。這永不變更的話一方面給讀者留下了懸念,一方面為情節的發展埋下了伏筆。當然,這句話有一個潛在的前提,那就是於勒是一個有錢的人,這才會讓人驚喜,然而也正是這句話與後文形成強烈的反差,恰恰讓他們遇見的是一個窮困潦倒的於勒,使小說具有一種喜劇式藝術效果。
2、父親的弟弟於勒叔叔,那時候是全家惟一的希望,在這以前則是全家的恐怖。
此句是一個過渡句,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引出下面的插敘,同時也是懸念,句中的「希望」與「恐怖」對舉,它不僅對比強烈,還可以引起讀者的思考。究竟是什麼讓於勒從全家的恐怖一下子成為全家的希望?當然是於勒叔叔的一封信,當然是他在美洲闊綽起來的消息。
3、我們去哲爾賽旅行,上了輪船,離開棧板,在一片平靜的好似綠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駛向遠方。
這里的`自然景色描寫烘托出人物歡快的心情。
4、於勒,大家都認為分文不值的於勒,一下子成了正直的人,有良心的人。
於勒之所以從「分文不值」的「流氓」和「壞蛋」成為一個「正直」「有良心」的人,是因為他賺了點錢。其中的「一下子」一詞,是多麼具有諷刺性的絕妙語言,形成了多麼強烈的反差。看來,錢真的不僅可以改變一個人在別人心目中的地位,而且還可以使一個「賊」成為令人尊敬的有地位的人。
5、母親也常常說:「只要這個好心的於勒一回來,我們的境況就不同了。他可真算得是一個有辦法的人。」
這個句子終於道出了菲利普夫婦盼望於勒歸來的真正原因,同時也使母親勢利自私的本性昭然若揭,對於勒的望眼欲穿不為其他,而是為了讓自己的境況好起來,歸根結底還是對金錢的渴望。看來,在菲利普夫婦眼中,能夠超越親情的只有金錢。
6、我總認為這個青年之所以不再遲疑而下決心求婚,是因為有一天晚上我們給他看了於勒叔叔的信。
一封信帶來的多麼遙不可及的指望,居然會成為一個冠冕堂皇的理由,看中二姐也是看中了於勒的錢,多麼詼諧而又誇張的一筆,多麼富有戲劇性的一筆。多麼可笑!可憐!可鄙!作者運用簡單的語句間接地刻畫了「這個青年」的市儈嘴臉!
7、父親神色很狼狽,低聲嘟囔著:「出大亂子了!」
多年期待的美夢最終破滅,跌入了失望的谷底。用「狼狽」一詞極為傳神地點出父親的神色,「低聲嘟囔」又將父親的動作刻畫得惟妙惟肖。「出大亂子了」一句將父親內心極度的恐慌表現得真實而又生動。寥寥數語,就對父親的神態、動作、語言進行了極富個性的描寫,使人物形象躍然紙上,作者的語言功力可見一斑!
8、我看了看他的手,那是一隻滿是皺紋的水手的手。我又看了看他的臉,那是一張又老又窮苦的臉,滿臉愁容,狼狽不堪。我心裡默念道「這是我的叔叔,父親的弟弟,我的親叔叔。」
飽含深情的外貌描寫,意味深長,令人頓生感慨:親情在金錢面前是多麼的脆弱,多麼的不堪一擊、,哪怕是至親的同胞弟弟!這是對人與人赤裸裸的金錢關系的嘲諷。句中反復出現的「我」的默念,是對親情的一種熱切而又令人心酸的呼喚,是「我」作為一個孩子還未被金錢砧污的良知的表露。
9、我母親嚇了一跳,直望著我說:「你簡直是瘋了!拿十個銅子給這個人,給這個流氓!」她沒有再往下說,因為父親指著女婿對她使了個眼色。
這句話讓菲利普夫婦勢利、虛偽、冷酷、惟利是圖的性格暴露無遺。證實了那個自己盼望了多年的於勒,已經不再闊綽的時候,他在菲利普心中的地位一落千丈,從一個「正直的人」「有辦法的人」淪落為一個「流氓」,「我」一次出於同情的施捨居然遭到了她的強烈的不滿,她對於自己丈夫的親弟弟沒有絲毫的同情,雖然自己多年的夢想成為泡影,但是她的虛榮心又使她依然要保持鎮定,在女婿面前,她還要不動聲色的把這出醜態百出的戲演到最後。
10、在我們面前,天邊彷彿有一片紫色的陰影從海里鑽出來,那就是哲爾賽島了。
這里的景物描寫烘託了人物失望、沮喪的心情。與剛上船時的歡快心情形成鮮明的對照。
《我的叔叔於勒》課文賞析 3
1、閱讀本文,我們能感受到文中豐富深刻的主題內蘊:
可以說,課文最大的特點是內蘊豐富。馬克思曾有這樣的論述:「資產階級撕下了罩在家庭關繫上溫情脈脈的面紗,把這種關系變成了純粹的金錢關系。」「貨幣能使各種冰炭難容的人親密起來,迫使勢不兩立的人互相親吻。」在資本主義社會里,金錢主宰了人的心靈和生活,貨幣既然能使互相對立的人親密無間,同樣也能使非常親近的人分道揚鑣。小說就是為了反映資本主義社會中異化的人與人的關系。菲利普夫婦為什麼不肯和自己的親弟弟相認?就是因為金錢在作怪,這樣殘酷的情景,是資本主義金錢至上的社會現實的概括。這篇小說對這樣普遍的社會問題,作了真實的藝術反映。
2、閱讀本文,我們能感受到文中情節結構的跌宕曲折:
本文在故事情節的安排上,構思巧妙,看起來平鋪直敘,但卻波瀾起伏,張弛有度。菲利普這個生活拮據的職員家庭,盼星星、眼月亮、盼過去的「恐怖」、今天的「福星」於勒降臨,盼了12年,始終沒盼到。作者暫時丟下這個不寫,而寫菲利普的二女兒婚後全家外出旅行,看來與情節發展關系不大,使情節舒緩下來了,而且在舒緩中又絕妙地插上一個菲利普模仿紳士請漂亮太太吃牡蠣的「文雅高貴」的姿態令人發笑,心情鬆弛下來,在這輕淺素淡的幽默中,不知不覺把故事推向高潮。菲利普與他朝思暮想的「福星」於勒在海輪上相遇了。在沒有確認這個牡蠣販子就是於勒以前,菲利普夫婦已經驚恐萬狀,故事情節頓時緊張起來。但作者沒有立即解開這個謎,而是跌宕一下,讓這個驚魂未定的菲利普去找船長問底細,又讓氣氛鬆弛一下。船長的話證實了他們的懷疑.故事發展到高潮,他們如臨大敵,到了瘋狂的地步,到底有沒有認出來呢?由於籌劃有方,退卻有序,安然脫險,故事慢慢地入情入理地結束了這場虛驚,把氣氛平息下來,最後用全家改乘海輪回來結尾,給人以回味咀嚼、沉思默想的機會。
3、閱讀本文,我們能感受到文中精妙無比的景物點染:
「一切景語皆情語」,本篇小說中景物渲染只有為數不多的兩處。「我們去哲爾賽旅行,上了輪船,離開棧橋,在一片平靜的好似綠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駛向遠方。」這里的自然景色描寫烘托出人物歡快的心情。
「在我們面前,天邊彷彿有一片紫色的陰影從海里鑽出來,那就是哲爾賽島了」。這里的景物描寫烘託了人物失望、沮喪的心情。與剛上船時的歡快心情形成鮮明的對照。
4、閱讀本文,我們能感受到文中細膩真實的心理刻畫:
小說通過人物語言、動作、表情來揭示人物豐富的內心活動,細膩地刻畫了人物的性格特點。如:菲利普認出賣牡蠣的窮水手就是於勒時,「突然好像不安起來」,這是心裡驟然緊張所致;「他向旁邊走了幾步」,是想躲開於勒的目光,怕他認出自己來;「瞪著眼」看女兒、女婿,是怕他們覺察出這個秘密;菲利普夫人等丈夫確認那個人真的就是於勒時,她暴怒起來,說:「我就知道這個賊是不會有出息的,早晚會回來重新拖累我們的。」她終於按捺不住,舊怨新恨一齊發作,便破口大罵。這里一系列的表情描寫,加上語言和動作描寫,層次分明地寫出了人物緊張、恐懼以致失魂落魄、最後憤怒不止的心理狀態。她的性格特徵,隨著她的心理變化,一層一層地發展,直至畢露無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