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短篇小說
A. 是孫悟空和沙僧的耽美短篇小說,是一個小說里幾個小短篇,最後一個就是孫悟空和沙僧的,有點小虐心,記不
口味真的太重了,,畫面太美腦補會死吧?
B. 關於王者榮耀裡面孫悟空與妲己的短篇小說故事不是官發的,應該的網上有人寫的
「大聖×妲己」
1。妖歷752年,孫悟空自稱齊天大聖轟動三界。
當妲己從同族狐狸那聽到這個消息時她的眼睛是發亮的。
「齊天大聖……好帥啊。」
2。妲己不是一個有志向的狐狸。
她只想魅惑君王過上幾天的快活日子。
但畢竟都是女妖精,
還是嚮往神話故事裡才有的愛情和英雄。
3。妖歷753年,大聖鬧得天宮不可開交。
妲己正忙著做禍國妖妃。
紫霞仙子美得不可一世,引得好多小妖效仿。
妲己也跟風,用自己的一條尾巴換了一件和紫霞仙子同款的裙子。
4。紫衣墨發,妲己美得越發出眾。
紂王對妲己越發寵愛。
有天妲己心血來潮想遊山玩水。
紂王笑著應允,說孤的女人就算要這天下孤也會送給她。
「那……妾身想去花果山轉一轉。」
5。凡人自然是尋不到那仙境,
只有妲己憑著妖性摸了進去。
花果飄香,妲己沒忍住偷了一個桃子塞進懷里。
這一切都被坐在樹上看風景的大聖看在眼裡。
6。「紫霞??……咦原來是只狐狸。」
大聖那時身披戰袍笑的灑脫張揚,一時間陽光有點刺眼。
妲己眨眨眼滿臉通紅,結結巴巴說出自己想了很久的台詞。
「妾身……名喚妲己,」
7。像妲己這樣的白狐算是稀有動物,大聖表示好奇於是請了妲己在花果山留宿。
這件事情便成為新聞傳了妖界每一個角落。
小妖們紛紛表示大聖之所以「看上」妲己是因為妲己穿著紫霞仙子同款的衣服。
8。當李白把這些話告訴大聖時,大聖已經喝多了,搖搖晃晃靠著著用狐狸毛編成的毯子笑了又笑。
「紫霞同款的衣服太多了,可妲己就只有一個。」
9。大聖終歸是太囂張了,被楊戩和哮天犬盯住打的不可開交。
妲己躲在遠處焦急萬分,最終忍不住跑了上去替大聖抗傷害。
然後硬生生被楊戩的戰戟挑開了心窩。
「這么只小狐狸,也敢跟本將囂張。」
10。妲己這是第一次見大聖發瘋的樣子。
捏的她手腕生疼。
「大聖……妾身還有七條尾巴……沒事的。」妲己晃了晃雪白的尾巴笑的無所畏懼。
「滾。」大聖第一次遇到這種不怕死的,沒忍住直接甩了一巴掌。
11。妲己特別有志氣的走了。
回到王城繼續當她的妖妃聽一群大臣念叨。
紂王看美人心情不好也沒敢多問,只得好生供著。
「美人,孤給你建鹿台可好?」
妲己心下一想,鹿台高至齊天,也算是不輸給他,隨即欣然答應。
12。妖歷754年。大聖被關進煉丹爐里。
小妖們都搖頭惋惜說這輩子註定輸給玉帝了,只有妲己亂了分寸仔細偽裝成紫霞的樣子溜上天庭。
13。煉丹爐里火光沖天,妲己離遠看都覺得十分可怕,但還是鼓起勇氣藏煉丹爐後面吃了些三位真火。
好疼。
妲己醒來之後發覺自己被關在籠子里,突然發覺哪裡不對勁。仔細想了想,哦原來是被燒掉了一條尾巴,又被天兵們砍了一條。
14。妲己失去了兩條尾巴,卻意外獲得了狐火。
這樣的話我就可以幫到大聖了吧。
妲己這樣想。
15。大聖終究沒讓妲己失望。
火眼金睛扛著金箍棒打碎了煉丹爐救出了妲己,當大聖打算把天宮鬧得天翻地覆時。
紫霞出現了。
16。紫霞劍氣凌人,步步緊逼,大聖卻遲遲不肯動手。
妲己這時才發現差距。
大聖喜歡紫霞仙子的傳聞,是真的。
17。大聖不肯動手最終是被壓在五指山下,妲己落魄逃回花果山不見天日。
她覺得自己不管那一方面都輸了。
她現在特別難過。
18。難過歸難過,妲己還是天天會去五指山陪大聖聊天。
「大聖大聖,你喜歡紫霞仙子什麼啊。」
「大聖大聖,我不好嗎?」
「大聖大聖……」
大聖對著話嘮的狐狸有點無奈。「紫霞是我見過的最特別的。至於你。有點特別而已。」
19。妲己陪大聖聊天聊了五百年。
如今大聖跟著達摩西天取經,大概已經忘了紫霞。
妲己十分開心,只要等大聖回來,她有信心讓大聖喜歡上她。
20。大聖應該是太久不回來了,花果山被其他小妖侵佔,猴子猴孫也死了多半。
妲己一次次把大聖打下的基業守住,卻發覺這山越來越空了。
無奈,妲己隻身去了陰曹地府。
21。地府里寒風刺骨。
妲己自然沒有大聖的本事,逼著閻王改生死簿。
她只能用自己三條尾巴來換,大聖子孫百年無恙。
22。妲己就剩下兩條尾巴了,她有點害怕自己等不到大聖回來。
她把主意打到了達摩身上。
「長生不老啊……真羨慕。」
23。妲己還是沒能拐走達摩。
當她伸著爪子接近達摩時,
大聖早就嗅到了狐狸的氣味,警惕這四周以防她偷襲。
妲己冒了險,決心把唐僧抓進洞府。
24。狐火對大聖沒有多少用。
妲己哭哭啼啼求人的年齡也早過了。
她從大聖眼底看到失望厭惡但還是想獲得永生的機會。
她拼盡全力卻還是讓大聖鑽了空隙,被金箍棒敲碎了腦殼。
妲己賠了夫人又折兵,只下剩一條尾巴。
25。豬八戒對美人多少是有些上心的。
「大師兄,那狐狸……不是在你大鬧天宮的時候就跟著你?你也忍心?」
大聖愣了片刻隨即笑到。
「狐狸……都有九條命吧。」
這話說的底氣不足連他自己都有點心虛。
26。妲己變成了安分守己的狐狸,但族裡的小狐狸們卻殺戮太多犯了忌。
當妲己看到狐狸們千朝萬拜對自己恭敬有加時。
「被當做擋箭牌了啊……」
27。大聖護著達摩西天取經被封了佛。
整日閑來無事遊走三界。
當他聽到狐狸們挑起是非而正巧妲己稱王的時候揉了揉太陽穴。
「這下麻煩了。」
28。妖神不兩立。
大聖終有一天被派去剿滅那一群胡作非為的狐狸。
當大聖踏著祥雲來到妲己的領地時。
妲己的小丫鬟分外開心。
「大王大王,大聖他回來了!」
29。是小丫鬟想的太美好。
大聖剛過來就放出狠話,周圍殺意四起。
妲己也怔了好久。
她曾經認識的那個大聖,去哪了呢。
30。大聖最終沒捨得再打死妲己。
對於妲己還有幾條尾巴這事兒,他心裡也沒底。
大約還有三四條吧。
大不了自己回來了之後處處護著。
31。妲己的最後一條尾巴差點斷了。
她現在是最丑的狐狸。
妲己想了想,確定了她愛的是齊天大聖而不是那個有著慈悲心懷的佛。
她絕望了。
32。妲己親手砍斷了自己的尾巴。
這時她美的傾國傾城世間絕有。
她想起來曾經大聖摘了枝桃花送她。
「妲己,你比這桃花還美。」
再美有什麼用,她終究是要死了。
33。大聖無聊留在東海做客。
當他躍出海面天空飄起了雪。
大聖有點想家,決定回花果山看看。
看看自己那基業是否已經消失不見。
34。花果山意外的繁盛。
大聖很是意外,都過了將近一千年,族裡的長輩還是活著。
「妲己姑娘……救了我們啊……」
老猴子淚眼朦朧顫顫巍巍說出了這句話。
35。大聖跑到地府鬧了個天翻地覆。
當他發現生死簿上有妲己的名字,
而且名字已經被劃去的時候。
這個已經成佛戰力稱霸三界的男人慌張起來。
他找不到妲己了。
36。大聖將三界都快要找遍,最終還是回到了花果山靠著狐狸毛毯。
1狐狸欠打了,本大聖回來竟然不前來迎接。」
旁邊的老猴子沉默,沒敢說一句實話。
37。大聖回到花果山之後最愛的事情就是發呆。
把妲己和自己相識到現在的點點滴滴全都想了一遍。
尾巴好像不對數。
大聖想起來生死簿上的名字,心涼了半截。
又去了一趟地府。
38。閻王哆嗦著把妲己的死訊告訴大聖。
大聖沉默半晌,拿出金箍棒殺上了雲霄。
他又變成了當初那個齊天大聖。
但是他的妲己回不來。
39,多年以後許多小妖提起齊天大聖,語氣中都帶著佩服。
那個男人為了自己心愛的女人殺遍天界,天庭血流成河,大聖一時稱了霸主,但他依舊穿著殘破的鎧甲征戰八方,最終為天地不容慘死在桃花樹下。
40。老猴子也忘不了幾百年前那天,大聖眼眶通紅,抱著酒壇酩酊大醉瘋言瘋語。
說他這輩子最後悔的是當了佛。
說他為天庭征戰最後連自己心愛的女人也護不住。
還說妲己死了他便要這天下陪葬。
41。大聖穿著帶血的鎧甲坐在桃花樹下自爆經脈。
他想起來這是他唯一一次說出自己心意的地方。
「妲己,你比這桃花還要美。」
日月為禮江山為聘。
與本聖齊天好不好。
END
(by王者榮耀萬能牆 韓信V 侵刪)
我從別的復制來的,應該是這個吧,,
C. 尋2007年一篇在一個知名雜志上發表過的寫孫悟空的短篇小說,名字記不得了。
是2005年第一期《飛·奇幻世界》中的中篇小說,名字叫《再見悟空》,作者是聖者晨雷,我有電子版,你看看是不是。
D. 孫秀才結局小說第幾章
孫秀才的結局是75章。
人物、情節、環境是小說的三要素。情節一般包括開端、發展、高潮、結局四部分,有的包括序幕、尾聲。環境包括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小說按照篇幅及容量可分為長篇小說、中篇小說、短篇小說和微型小說(小小說)。
按照表現的內容可分為神話、仙俠、武俠、科幻、懸疑、古傳、當代等小說。按照體制可分為章回體小說、日記體小說、書信體小說、自傳體小說。按照語言形式可分為文言小說和白話小說。
小說的特點
小說的價值本質是以時間為序列、以某一人物或幾個人物為主線的,非常詳細地、全面地反映社會生活中各種角色的價值關系(政治關系、經濟關系和文化關系)的產生、發展與消亡過程。非常細致地、綜合地展示各種價值關系的相互作用。
與其他文學樣式相比,小說的容量較大,它可以細致地展現人物性格和人物命運,可以表現錯綜復雜的矛盾沖突,同時還可以描述人物所處的社會生活環境。優勢是可以提供整體的、廣闊的社會生活。
E. 關於孫中山的事跡短篇(要有故事名稱)
孫中山妙聯入官府
清朝光緒年間,孫中山留學歸來,途經武昌總督府,想見湖廣總督張之洞,他遞上「學者孫文求見之洞兄」的名片。門衛隨即將名片呈上,張之洞一瞧很不高興,何門衛來者何人?門衛回答是一儒生。張總督令人拿來紙筆寫了一行字,叫門衛交給孫中山。孫中山一看,紙上寫著:「持三字帖,見一品官,儒生妄敢稱兄弟」,這分明是一副對聯的上聯。孫中山微微一笑,對出了下聯,又請門衛呈送給張之洞,張之洞看見上書:「行千里路,讀萬卷書,布衣亦可傲王侯」,不覺暗暗吃驚,「呀,儒生不可小視!」於是,急命門衛大開中門,親自迎接這位才華橫溢的孫中山
F. 一篇關於孫悟空的短篇小說,之前一本雜志上看到的。悲劇,女主需要悟空的心,因為他的心是什麼什麼靈石
對對對我要找的也是這個就是女主穿越變成一直小白狐然後騙了猴子那個在雜志上看見的超感動但是後來雜志找不到了
G. 求《白骨精三打孫悟空》全文 是短篇小說,不是長篇的。
「孫悟空三打白骨精」的故事取自西遊記第二十七回。沒有單獨成本的小說,現在將這一回的內容發在這里,你如果需要可以復制下來。
第二十七回 屍魔三戲唐三藏 聖僧恨逐美猴王
卻說三藏師徒,次日天明,收拾前進。那鎮元子與行者結為兄弟,兩人情投意合,決不肯放,又安排管待,一連住了五六日。那長老自服了草還丹,真似脫胎換骨,神爽體健。他取經心重,那裡肯淹留。無已,遂行。
師徒別了上路,早見一座高山。三藏道:「徒弟,前面有山險峻,恐馬不能前,大家須仔細仔細。」行者道:「師父放心,我等自然理會。」好猴王,他在那馬前,橫擔著棒,剖開山路,上了高崖,看不盡——
峰岩重疊,澗壑灣環。虎狼成陣走,麂鹿作群行。無數獐 鑽簇簇,滿山狐兔聚叢叢。千尺大蟒,萬丈長蛇。大蟒噴愁霧,長蛇吐怪風。道旁荊棘牽漫,嶺上松楠秀麗。薜蘿滿目,芳草連天。影落滄溟北,雲開斗柄南。萬古常含元氣老,千峰巍列日光寒。
那長老馬上心驚,孫大聖布施手段,舞著鐵棒,哮吼一聲,唬得那狼蟲顛竄,虎豹奔逃。師徒們入此山,正行到嵯峨之處,三藏道:「悟空,我這一日,肚中飢了,你去那裡化些齋吃?」行者陪笑道:「師父好不聰明。這等半山之中,前不巴村,後不著店,有錢也沒買處,教往那裡尋齋?」三藏心中不快,口裡罵道:「你這猴子!想你在兩界山,被如來壓在石匣之內,口能言,足不能行,也虧我救你性命,摩頂受戒,做了我的徒弟。怎麼不肯努力,常懷懶惰之心!」行者道:「弟子亦頗殷勤,何嘗懶惰?」三藏道:「你既殷勤,何不化齋我吃?我肚飢怎行?況此地山嵐瘴氣,怎麼得上雷音?」行者道:「師父休怪,少要言語。我知你尊性高傲,十分違慢了你,便要念那話兒咒。你下馬穩坐,等我尋那裡有人家處化齋去。」
行者將身一縱,跳上雲端里,手搭涼篷,睜眼觀看。可憐西方路甚是寂寞,更無庄堡人家,正是多逢樹木少見人煙去處。看多時,只見正南上有一座高山,那山向陽處,有一片鮮紅的點子。行者按下雲頭道:「師父,有吃的了。」那長老問甚東西,行者道:「這里沒人家化飯,那南山有一片紅的,想必是熟透了的山桃,我去摘幾個來你充飢。」三藏喜道:「出家人若有桃子吃,就為上分了,快去!」行者取了缽盂,縱起祥光,你看他筋斗幌幌,冷氣颼颼。須臾間,奔南山摘桃不題。
卻說常言有雲:山高必有怪,嶺峻卻生精。果然這山上有一個妖精,孫大聖去時,驚動那怪。他在雲端里,踏著陰風,看見長老坐在地下,就不勝歡喜道:「造化,造化!幾年家人都講東土的唐和尚取大乘,他本是金蟬子化身,十世修行的原體。有人吃他一塊肉,長壽長生。真個今日到了。」那妖精上前就要拿他,只見長老左右手下有兩員大將護持,不敢攏身。他說兩員大將是誰?說是八戒、沙僧。八戒、沙僧雖沒什麼大本事,然八戒是天蓬元帥,沙僧是卷簾大將,他的威氣尚不曾泄,故不敢攏身。妖精說:「等我且戲他戲,看怎麼說。」
好妖精,停下陰風,在那山凹里,搖身一變,變做個月貌花容的女兒,說不盡那眉清目秀,齒白唇紅,左手提著一個青砂罐兒,右手提著一個綠磁瓶兒,從西向東,徑奔唐僧——主
聖僧歇馬在山岩,忽見裙釵女近前。翠袖輕搖籠玉筍,湘裙斜拽顯金蓮。
汗流粉面花含露,塵拂峨眉柳帶煙。仔細定睛觀看處,看看行至到身邊。
三藏見了,叫:「八戒、沙僧,悟空才說這里曠野無人,你看那裡不走出一個人來了?」八戒道:「師父,你與沙僧坐著,等老豬去看看來。」那獃子放下釘鈀,整整直裰,擺擺搖搖,充作個斯文氣象,一直的覿面相迎。真個是遠看未實,近看分明,那女子生得——
冰肌藏玉骨,衫領露酥胸。柳眉積翠黛,杏眼閃銀星。月樣容儀俏,天然性格清。體似燕藏柳,聲如鶯囀林。半放海棠籠曉日,才開芍葯弄春晴。主
那八戒見他生得俊俏,獃子就動了凡心,忍不住胡言亂語,叫道:「女菩薩,往那裡去?手裡提著是什麼東西?」分明是個妖怪,他卻不能認得。那女子連聲答應道:「長老,我這青罐里是香米飯,綠瓶里是炒麵筋,特來此處無他故,因還誓願要齋僧。」八戒聞言,滿心歡喜,急抽身,就跑了個豬顛風,報與三藏道:「師父!吉人自有天報!師父餓了,教師兄去化齋,那猴子不知那裡摘桃兒耍子去了。桃子吃多了,也有些嘈人,又有些下墜。你看那不是個齋僧的來了?」唐僧不信道:「你這個夯貨胡纏!我們走了這向,好人也不曾遇著一個,齋僧的從何而來!」八戒道:「師父,這不到了?」主
三藏一見,連忙跳起身來,合掌當胸道:「女菩薩,你府上在何處住?是甚人家?有甚願心,來此齋僧?」分明是個妖精,那長老也不認得。那妖精見唐僧問他來歷,他立地就起個虛情,花言巧語來賺哄道:「師父,此山叫做蛇回獸怕的白虎嶺,正西下面是我家。我父母在堂,看經好善,廣齋方上遠近僧人,只因無子,求福作福,生了奴奴,欲扳門第,配嫁他人,又恐老來無倚,只得將奴招了一個女婿,養老送終。」三藏聞言道:「女菩薩,你語言差了。聖經雲:父母在,不遠游,遊必有方。你既有父母在堂,又與你招了女婿,有願心,教你男子還,便也罷,怎麼自家在山行走?又沒個侍兒隨從。這個是不遵婦道了。」那女子笑吟吟,忙陪俏語道:「師父,我丈夫在山北凹里,帶幾個客子鋤田。這是奴奴煮的午飯,送與那些人吃的。只為五黃六月,無人使喚,父母又年老,所以親身來送。忽遇三位遠來,卻思父母好善,故將此飯齋僧,如不棄嫌,願表芹獻。」三藏道:「善哉,善哉!我有徒弟摘果子去了,就來,我不敢吃。假如我和尚吃了你飯,你丈夫曉得,罵你,卻不罪坐貧僧也?」那女子見唐僧不肯吃,卻又滿面春生道:「師父啊,我父母齋僧,還是小可。我丈夫更是個善人,一生好的是修橋補路,愛老憐貧。但聽見說這飯送與師父吃了,他與我夫妻情上,比尋常更是不同。」三藏也只是不吃,旁邊卻惱壞了八戒。那獃子努著嘴,口裡埋怨道:「天下和尚也無數,不曾象我這個老和尚罷軟!現成的飯三分兒倒不吃,只等那猴子來,做四分才吃!」他不容分說,一嘴把個罐子拱倒,就要動口。
只見那行者自南山頂上,摘了幾個桃子,托著缽盂,一筋斗,點將回來。睜火眼金睛觀看,認得那女子是個妖精,放下缽盂,掣鐵棒,當頭就打。唬得個長老用手扯住道:「悟空!你走將來打誰?」行者道:「師父,你面前這個女子,莫當做個好人。他是個妖精,要來騙你哩。」三藏道:「你這猴頭,當時倒也有些眼力,今日如何亂道!這女菩薩有此善心,將這飯要齋我等,你怎麼說他是個妖精?」行者笑道:「師父,你那裡認得!老孫在水簾洞里做妖魔時,若想人肉吃,便是這等。或變金銀,或變庄台,或變醉人,或變女色。有那等痴心的,愛上我,我就迷他到洞里,盡意隨心,或蒸或煮受用;吃不了,還要曬幹了防天陰哩!師父,我若來遲,你定入他套子,遭他毒手!」那唐僧那裡肯信,只說是個好人。行者道:「師父,我知道你了,你見他那等容貌,必然動了凡心。若果有此意,叫八戒伐幾棵樹來,沙僧尋些草來,我做木匠,就在這里搭個窩鋪,你與他圓房成事,我們大家散了,卻不是件事業?何必又跋涉,取甚經去!」
那長老原是個軟善的人,那裡吃得他這句言語,羞得個光頭徹耳通紅。三藏正在此羞慚,行者又發起性來,掣鐵棒,望妖精劈臉一下。那怪物有些手段,使個解屍法,見行者棍子來時,他卻抖擻精神,預先走了,把一個假屍首打死在地下。唬得個長老戰戰兢兢,口中作念道:「這猴著然無禮!屢勸不從,無故傷人性命!」行者道:「師父莫怪,你且來看看這罐子里是甚東西。」沙僧攙著長老,近前看時,那裡是甚香米飯,卻是一罐子拖尾巴的長蛆;也不是麵筋,卻是幾個青蛙、癩蝦蟆,滿地亂跳。長老才有三分兒信了,怎禁豬八戒氣不忿,在旁漏八分兒唆嘴道:「師父,說起這個女子,他是此間農婦,因為送飯下田,路遇我等,卻怎麼栽他是個妖怪?哥哥的棍重,走將來試手打他一下,不期就打殺了!怕你念什麼《緊箍兒咒》,故意的使個障眼法兒,變做這等樣東西,演幌你眼,使不念咒哩。」
三藏自此一言,就是晦氣到了,果然信那獃子攛唆,手中捻訣,口裡念咒,行者就叫:「頭疼,頭疼,莫念,莫念!有話便說。」唐僧道:「有甚話說!出家人時時常要方便,念念不離善心,掃地恐傷螻蟻命,愛惜飛蛾紗罩燈。你怎麼步步行凶,打死這個無故平人,取將經來何用?你回去罷!」行者道:「師父,你教我回那裡去?」唐僧道:「我不要你做徒弟。」行者道:「你不要我做徒弟,只怕你西天路去不成。」唐僧道:「我命在天,該那個妖精蒸了吃,就是煮了,也算不過。終不然,你救得我的大限?你快回去!」行者道:「師父,我回去便也罷了,只是不曾報得你的恩哩。」唐僧道:「我與你有甚恩?」那大聖聞言,連忙跪下叩頭道:「老孫因大鬧天宮,致下了傷身之難,被我佛壓在兩界山,幸觀音菩薩與我受了戒行,幸師父救脫吾身,若不與你同上西天,顯得我知恩不報非君子,萬古千秋作罵名。」原來這唐僧是個慈憫的聖僧,他見行者哀告,卻也回心轉意道:「既如此說,且饒你這一次,再休無禮。如若仍前作惡,這咒語顛倒就念二十遍!」行者道:「三十遍也由你,只是我不打人了。」卻才伏侍唐僧上馬,又將摘來桃子奉上。唐僧在馬上也吃了幾個,權且充飢。
卻說那妖精,脫命升空。原來行者那一棒不曾打殺妖精,妖精出神去了。他在那雲端里,咬牙切齒,暗恨行者道:「幾年只聞得講他手段,今日果然話不虛傳。那唐僧已此不認得我,將要吃飯。若低頭聞一聞兒,我就一把撈住,卻不是我的人了?不期被他走來,弄破我這勾當,又幾乎被他打了一棒。若饒了這個和尚,誠然是勞而無功也,我還下去戲他一戲。」主
好妖精,按落陰雲,在那前山坡下,搖身一變,變作個老婦人,年滿八旬,手拄著一根彎頭竹杖,一步一聲的哭著走來。八戒見了,大驚道:「師父,不好了!那媽媽兒來尋人了!」唐僧道:「尋甚人?」八戒道:「師兄打殺的,定是他女兒。這個定是他娘尋將來了。」行者道:「兄弟莫要胡說!那女子十八歲,這老婦有八十歲,怎麼六十多歲還生產?斷乎是個假的,等老孫去看來。」好行者,拽開步,走近前觀看,那怪物——
假變一婆婆,兩鬢如冰雪。走路慢騰騰,行步虛怯怯。弱體瘦伶仃,臉如枯菜葉。顴骨望上翹,嘴唇往下別。老年不比少年時,滿臉都是荷葉摺。主
行者認得他是妖精,更不理論,舉棒照頭便打。那怪見棍子起時,依然抖擻,又出化了元神,脫真兒去了,把個假屍首又打死在山路之下。唐僧一見,驚下馬來,睡在路旁,更無二話,只是把《緊箍兒咒》顛倒足足念了二十遍。可憐把個行者頭,勒得似個亞腰兒葫蘆,十分疼痛難忍,滾將來哀告道:「師父莫念了!有甚話說了罷!」唐僧道:「有甚話說!出家人耳聽善言,不墮地獄。我這般勸化你,你怎麼只是行凶?把平人打死一個,又打死一個,此是何說?」行者道:「他是妖精。」唐僧道:「這個猴子胡說!就有這許多妖怪!你是個無心向善之輩,有意作惡之人,你去罷!」行者道:「師父又教我去,回去便也回去了,只是一件不相應。」唐僧道:「你有什麼不相應處?」八戒道:「師父,他要和你分行李哩。跟著你做了這幾年和尚,不成空著手回去?你把那包袱里的什麼舊褊衫,破帽子,分兩件與他罷。」行者聞言,氣得暴跳道:「我把你這個尖嘴的夯貨!老孫一向秉教沙門,更無一毫嫉妒之意,貪戀之心,怎麼要分什麼行李?」唐僧道:「你既不嫉妒貪戀,如何不去?」行者道:「實不瞞師父說,老孫五百年前,居花果山水簾洞大展英雄之際,收降七十二洞邪魔,手下有四萬七千群怪,頭戴的是紫金冠,身穿的是赭黃袍,腰系的是藍田帶,足踏的是步雲履,手執的是如意金箍棒,著實也曾為人。自從涅脖罪度,削發秉正沙門,跟你做了徒弟,把這個金箍兒勒在我
頭上,若回去,卻也難見故鄉人。師父果若不要我,把那個《松箍兒咒》念一念,退下這個箍子,交付與你,套在別人頭上,我就快活相應了,也是跟你一場。莫不成這些人意兒也沒有了?」唐僧大驚道:「悟空,我當時只是菩薩暗受一卷《緊箍兒咒》,卻沒有什麼松箍兒咒。」行者道:「若無《松箍兒咒》,你還帶我去走走罷。」長老又沒奈何道:「你且起來,我再饒你這一次,卻不可再行凶了。」行者道:「再不敢了,再不敢了。」又伏侍師父上馬,剖路前進。
卻說那妖精,原來行者第二棍也不曾打殺他。那怪物在半空中,誇獎不盡道:「好個猴王,著然有眼!我那般變了去,他也還認得我。這些和尚,他去得快,若過此山,西下四十里,就不伏我所管了。若是被別處妖魔撈了去,好道就笑破他人口,使碎自家心,我還下去戲他一戲。」好妖怪,按聳陰風,在山坡下搖身一變,變成一個老公公,真個是——主
白發如彭祖,蒼髯賽壽星。耳中鳴玉磬,眼裡幌金星。
手拄龍頭拐,身穿鶴氅輕。數珠掐在手,口誦南無經。
唐僧在馬上見了,心中歡喜道:「阿彌陀佛!西方真是福地!那公公路也走不上來,逼法的還念經哩。」八戒道:「師父,你且莫要誇獎,那個是禍的根哩。」唐僧道:「怎麼是禍根?」八戒道:「行者打殺他的女兒,又打殺他的婆子,這個正是他的老兒尋將來了。我們若撞在他的懷里呵,師父,你便償命,該個死罪;把老豬為從,問個充軍;沙僧喝令,問個擺站;那行者使個遁法走了,卻不苦了我們三個頂缸?」行者聽見道:「這個獃根,這等胡說,可不唬了師父?等老孫再去看看。」他把棍藏在身邊,走上前迎著怪物,叫聲:「老官兒,往那裡去?怎麼又走路,又念經?」那妖精錯認了定盤星,把孫大聖也當做個等閑的,遂答道:「長老啊,我老漢祖居此地,一生好善齋僧,看經念佛。命里無兒,止生得一個小女,招了個女婿,今早送飯下田,想是遭逢虎口。老妻先來找尋,也不見回去,全然不知下落,老漢特來尋看。果然是傷殘他命,也沒奈何,將他骸骨收拾回去,安葬塋中。」行者笑道:「我是個做虎的祖宗,你怎麼袖子里籠了個鬼兒來哄我?你瞞了諸人,瞞不過我!我認得你是個妖精!」那妖精唬得頓口無言。行者掣出棒來,自忖思道:「若要不打他,顯得他倒弄個風兒;若要打他,又怕師父念那話兒咒語。」又思量道:「不打殺他,他一時間抄空兒把師父撈了去,卻不又費心勞力去救他?還打的是!就一棍子打殺他,師父念起那咒,常言道,虎毒不吃兒。憑著我巧言花語,嘴伶舌便,哄他一哄,好道也罷了。」好大聖,念動咒語叫當坊土地、本處山神道:「這妖精三番來戲弄我師父,這一番卻要打殺他。你與我在半空中作證,不許走了。」眾神聽令,誰敢不從?都在雲端里照應。那大聖棍起處,打倒妖魔,才斷絕了靈光。
那唐僧在馬上,又唬得戰戰兢兢,口不能言。八戒在旁邊又笑道:「好行者!風發了!只行了半日路,倒打死三個人!」唐僧正要念咒,行者急到馬前,叫道:「師父,莫念,莫念!你且來看看他的模樣。」卻是一堆粉骷髏在那裡。唐僧大驚道:「悟空,這個人才死了,怎麼就化作一堆骷髏?」行者道:「他是個潛靈作怪的僵屍,在此迷人敗本,被我打殺,他就現了本相。他那脊樑上有一行字,叫做白骨夫人。」唐僧聞說,倒也信了。怎禁那八戒旁邊唆嘴道:「師父,他的手重棍凶,把人打死,只怕你念那話兒,故意變化這個模樣,掩你的眼目哩!」唐僧果然耳軟,又信了他,隨復念起。行者禁不得疼痛,跪於路旁,只叫:「莫念,莫念!有話快說了罷!」唐僧道:「猴頭!還有甚說話!出家人行善,如春園之草,不見其長,日有所增;行惡之人,如磨刀之石,不見其損,日有所虧。你在這荒郊野外,一連打死三人,還是無人檢舉,沒有對頭。倘到城市之中,人煙湊集之所,你拿了那哭喪棒,一時不知好歹,亂打起人來,撞出大禍,教我怎的脫身?你回去罷!」行者道:「師父錯怪了我也。這廝分明是個妖魔,他實有心害你。我倒打死他,替你除了害,你卻不認得,反信了那獃子讒言冷語,屢次逐我。常言道,事不過三。我若不去,真是個下流無恥之徒。我去我去!去便去了,只是你手下無人。」唐僧發怒道:「這潑猴越發無禮!看起來,只你是人,那悟能、悟凈就不是人?」
那大聖一聞得說他兩個是人,止不住傷情凄慘,對唐僧道聲:「苦啊!你那時節,出了長安,有劉伯欽送你上路。到兩界山,救我出來,投拜你為師。我曾穿古洞,入深林,擒魔捉怪;收八戒,得沙僧,吃盡千辛萬苦。今日昧著惺惺使糊塗,只教我回去,這才是鳥盡弓藏,兔死狗烹!罷,罷,罷!但只是多了那《緊箍兒咒》。」唐僧道:「我再不念了。」行者道:「這個難說。若到那毒魔苦難處不得脫身,八戒、沙僧救不得你,那時節,想起我來,忍不住又念誦起來,就是十萬里路,我的頭也是疼的;假如再來見你,不如不作此意。」唐僧見他言言語語,越添惱怒,滾鞍下馬來,叫沙僧包袱內取出紙筆,即於澗下取水,石上磨墨,寫了一紙貶書,遞於行者道:「猴頭!執此為照,再不要你做徒弟了!如再與你相見,我就墮了阿鼻地獄!」行者連忙接了貶書道:「師父,不消發誓,老孫去罷。」他將書摺了,留在袖中,卻又軟款唐僧道:「師父,我也是跟你一場,又蒙菩薩指教,今日半途而廢,不曾成得功果,你請坐,受我一拜,我也去得放心。」唐僧轉回身不睬,口裡唧唧噥噥的道:「我是個好和尚,不受你歹人的禮!」大聖見他不睬,又使個身外法,把腦後毫毛拔了三根,吹口仙氣,叫:「變!」即變了三個行者,連本身四個,四面圍住師父下拜。那長老左右躲不脫,好道也受了一拜。
大聖跳起來,把身一抖,收上毫毛,卻又吩咐沙僧道:「賢弟,你是個好人,卻只要留心防著八戒言語,途中更要仔細。倘一時有妖精拿住師父,你就說老孫是他大徒弟。西方毛怪,聞我的手段,不敢傷我師父。」唐僧道:「我是個好和尚,不題你這歹人的名字,你回去罷。」那大聖見長老三番兩復,不肯轉意回心,沒奈何才去。你看他——主
噙淚叩頭辭長老,含悲留意囑沙僧。一頭拭迸坡前草,兩腳蹬翻地上藤。
上天下地如輪轉,跨海飛山第一能。頃刻之間不見影,霎時疾返舊途程。
你看他忍氣別了師父,縱筋斗雲,徑回花果山水簾洞去了。獨自個凄凄慘慘,忽聞得水聲聒耳,大聖在那半空里看時,原來是東洋大海潮發的聲響。一見了,又想起唐僧,止不住腮邊淚墜,停雲住步,良久方去。畢竟不知此去反復何如,且聽下回分解。
H. 某個雜志上一篇關於孫悟空的短篇小說,名字忘了
是不是《憂傷的橘子花香》,第329期《兒童文學》上的一篇文。
憂傷的橘子花香
文:林夕
忘不掉的橘子花香,我心中那最美的憂傷。
一
我在等一個時間的期限!
等待是一種痛苦。
尤其是等待一種時間上的期限。
五指山的花開了又敗,敗了又開,而總有一絲淡淡的花香,在陪我等待。
我在等一個人,等待一個日子的到來。
一個能揭去山頂符咒的人。
一個我恢復自由的日子。
他叫玄奘,一個我要用畢生去幫助的人,觀音大師告訴我,他是我師傅。
師傅?干什麼的?去做什麼?
去西天取經,跋涉十萬八千里,歷經九九八十一難,去取得普度眾生的真經!
為什麼選擇我?為什麼你不放我出來?為什麼不讓我去找他?為什麼……
觀音大師生氣了,他大聲斥責著我,悟空你又多嘴了!
我知道我多嘴了!五百年了,觀音大師只來過一次,只給了我一次和她說話的機會。
天黑了,師傅不會來了,今天不會的。
輕柔的風吹到臉上,像一雙手在輕撫,卻看不清是誰。本來就有很多事看不清,天上, 人間,都是的。亦真亦假,亦夢亦幻。
銀色的月光在我眼前投下了巨大的陰影,我從沒見過月光,也不敢見,我怕那銀白會刺 痛我的眼睛。
二
我喜歡一個人!
喜歡也是一種痛苦!第一次見到她,是在花果山腳下的一片橘子林里。她一身白衣,在芬芳的橘子花香中漫步,是那麼脫俗,出塵。
唯一刺痛我的,是她眼中那化不開的憂郁的悲傷。
我喜歡上了這個身上有橘子花香的女孩。身邊的小猴告訴我,她,叫紫霞。
牛魔王來了,他是我的鄰居。他一邊訕訕搭話,一邊色迷迷的看著她,我受不了他的眼神,對他未加理睬。
齊天大聖,來,今日咱們不醉不歸!牛魔王醉醺醺的和我說話。
我沒理會他,只是看著紫霞。許多妖怪都怕他,可我不怕。我以為我的不理睬會使他自討無趣的走開,可是,我錯了。
牛魔王飛掠到她的身邊,抱起了她,大搖大擺的從我身邊走過。我聞到了淡淡的橘子花香,看待了那憂郁的眼神。
我一記拳打到了牛魔王那醜陋的臉上,她被甩到了地上。惱羞成怒的牛魔王和我拚了起來。最終,他還是懷著怨毒的眼神走了。
我輕輕的拉起了她的手,漫步在滿是橘子花香的橘子林中。
晚上,我獨自坐在水簾洞中飲酒,想起了牛魔王那怨毒的眼神。我不怕他,無論是單打還是群斗。我突然想起了她,忙拿起金箍棒飛了出去。
我來晚了一步,牛魔王已經帶她飛上了天庭。我知道牛魔王要把她獻給玉帝那個昏庸的傢伙。他的不到的東西,也不會讓我得到。
我又來遲了一步。她的胸口插著一把精緻的匕首,鮮血染紅了她的白衣。像一朵血色的 橘子花,很美很美……
為什麼要死?為什麼不等我?
生亦何歡,死亦何懼!得不到真愛,活著又如何呢?
我要為你報仇!
不!你要好好地活著。
我起身怒呵玉帝,玉帝無言。他的沉默更加劇了我的憤怒,我舉起了金箍棒……
佛來了,我知道我打不過他,我想和他同歸於盡,但我忽然想起了那句話,你要好好地活著。
我拋下了金箍棒,扔下了仇恨。佛給我戴上了一個銅環,要將我壓在五指山下五百年。
我以極快的速度向下墜,耳邊是呼呼的風聲,眼前是巨石和電光。
墜落和飛翔的感覺有點不一樣,是真的不一樣。我看到一個白衣女子憂郁的眼神,對我說,你要好好地活著。
三
我不再是威震天庭的齊天大聖,不再是花果山的統治之王。我只是一個階下囚,被壓在 五指山下的囚犯。
五指山的花開了又敗,敗了又開。餓的時候,我只能吃鐵丸;渴的時候,我只能喝銅汁。我忍了下來,為的是那一句話,你要好好地活著。
五百年的生活太孤單,有一百的時間的時間,總有一個牧童陪伴著我,和我說話或給我幾個或青或紅的桃子。我發誓,我要報答他。
五百年一剎那就過去了!一剎那是多少呢?佛說,一彈指為六十剎那。哦,原來,一剎那就這么短暫。
玄奘來了,騎一匹白馬,目光堅定而執著。我認得出他就是小牧童,而他已不再記得我了。
我終於自由了,可我不知道是該難過還是該高興?我只知道我今後只有一條路,取得真 經,普度眾生。
四
我遇到那隻豬了,在高老莊中。他天生就是一個痴者,眼中總帶著淡淡的憂傷。
那一天晚上,我沒有走,我們面對面坐在雲棧洞前喝酒,他自己用山泉釀造的烈酒。我 們互相傾訴著自己的故事。我們大聲哭,大聲笑。這時,我感覺我們兩個是真正的男人。
我說,兄弟,認命吧!我們每個人都得向命運低頭。以前我不會,現在會了,在五指山下,在緊箍咒中學會的。
我不是齊天大聖,你也不是天蓬元帥,我們只是護送師傅到西天取經,普度眾生的小和尚而已。我在五指山下等了五百年,你在福陵山下等了一百年,為的就是這一天。除了西天這條路,我們別無選擇。
天亮的時候,我們喝完了最後一壇酒。他燒了他的雲棧洞,火光映紅了我們的臉,映紅了我們的眼。我的眼有點濕了,好像是被火烤的。對了,就是被火烤的。
在高老莊中,他皈依了佛門,穿上了僧袍剃去了長發,並由師傅賜了法號——八戒。
師傅說,沒有大喜大悲,就沒有大徹大悟。苦海無邊,回頭是岸。可是我到現在還不明白師傅的意思。師傅的話既復雜又深奧。
五
我在做一名行僧。
做行僧的生活是痛苦的。
師傅說,不付出代價,就修不成正果。
我們在西去的路上斬妖除魔,餐風飲露,為的只是心中的信念,取得真經,普度眾生。
眾生有包括誰呢?
很多的夜晚,我無法入睡,總會聞到一股淡淡的橘子花香,總會看到一個憂郁的眼神,總會聽到,你要好好活著。
我抬頭看著那輪明月,月光並不刺眼,並沒有刺痛我的眼睛。
我的眼睛有些濕了,可能是風吹,又或許是月光刺痛了我的眼睛。
我不再是以前的齊天大聖;也不是以後修成正果的佛;更不是一個普度眾生的神。我只是我,一個時常會聞到憂傷的橘子花香的人,一個為那句你要好好活著的而活著的人。
六
天又亮了,我們一直朝西走去。不知道要走到什麼時候,只知要去取得真經,普度眾生。
我又聞到了那淡淡的橘子花香……
I. 求 陶晶孫短篇小說《木犀》的賞析文章,謝謝
陶晶孫的處女作和代表作《木犀》描寫一個大學生在初秋的古廟旁,偶聞木犀花的香潮,從而會想起他初中時,與一個秀美聰明的女教師的戀愛悲劇。小說以清新脫俗的文筆,曲折的反映了五四青年不顧世俗偏見追求純潔愛情的時代情緒。
陶晶孫的小說作品絕大多數都是以他在日本的生活經歷為素材創作而成的,故事模式往往是一名叫晶孫或無量君的中國學生與日本女性之間的纏綿戀情。主人公活動的地點主要是東京、京都等日本的大城市。他的處女作和代表作《木犀》,就是描寫一位青年大學生素威在初秋季節路過一座鄉間古廟時,忽然聞到一股熟悉的木犀花的清香,他不僅感慨萬千,回想起少年時期與一位美麗、溫柔的女教師的戀愛插曲。他們由最初的彼此好感、愛慕乃至親近,逐漸產生了一種微妙而真摯的愛情。素威每次和先生親昵的時候,總能感覺到在先生的房間里涌動著一股木犀花的香潮。雖然女教師為這份情感而極為負疚,並且最終在聖誕節前夜而盍然長逝。但這份情感卻始終珍藏在素威的心底。從此每次嗅到木犀花的香潮,他總會情不自禁地從這特有的清香中感覺到「熱烈欲燃的歡愛存在」,總是情不自禁地回想起他幼時的那段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