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合改編成話劇的短篇小說
Ⅰ 老舍先生的主要作品有 哪些 話劇 哪些 小說。
長篇小說:《老張的哲學》、《四世同堂》、《正紅旗下》 、《趙子曰》、《離婚》 、
《駱駝祥子》、《鼓書藝人》、《二馬》、《牛天賜傳》、《火葬》、《我這一輩子》 中篇小說:《月牙兒》、《陽光》
短篇小說集:《趕集》、《櫻海集》、《蛤藻集》、《火車集》、《貧血集》
劇本:《龍須溝》、《桃李春風》、《殘霧》、《茶館》、《大地龍蛇》、《神拳》
其他合集:《老舍劇作全集》、《老舍散文集》、《老舍詩選》、《老舍文集》
老舍簡介:
老舍,原名舒慶春,字舍予。1899年生於北京。正紅旗人,滿族。家境貧寒,幼年喪父,由母親撫養長大。7歲入塾,後轉讀小學。1913年進北京師范學校學習,1918年畢業。先後在北京、天津等地中小學任國文教員。「五四」時期開始新文學創作。1924年去英國,任倫敦大學東方學院漢語講師,先後創作《老張的哲學》、《趙子日》、《二馬》等長篇小說。1926年加入文學研究會,1930年回國,先後在濟南齊魯大學、青島山東大學任教,此間創作《貓城記》、《離婚》、《牛天賜傳》、《月牙兒》等長短篇小說。1937年《駱駝祥子》問世。抗日戰爭爆發後,任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理事兼總務部主任,從事抗戰文學運動。此間創作長篇小說《四世同堂》。1946年赴美講學,1949年底回國。歷任政務院文教委員會委員、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作協副主席及書記處書記、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全國政協常委等職,創作了話劇《龍須溝》、《西望長安》、《茶館》、小說《正紅旗下》等。(歷史上的今天.cn) 「文化大革命」初期遭受迫害,1966年8月24日在北京投太平湖自殺。輯有《老舍文集》。
1978年6月3日,在北京八寶山革命公墓為老舍先生舉行了隆重的骨灰安放儀式。
老舍先生是著名作家。他把一生貢獻給了祖國的文學藝術事業。他在創作上積極勤奮,著作豐富。解放前,他寫了《駱駝祥子》等許多文學作品,對舊社會進行了揭露和批判。新中國成立後,毛主席的革命文藝路線給了他新的藝術生命,他以高度的創作熱情,夜以繼日地工作,創作了話劇《龍須溝》、《春華秋實》,小說《無名高地有了名》和其他各種形式的許多文藝作品,受到廣大人民群眾的熱烈歡迎和喜愛,在國內外享有崇高聲譽,被榮稱為「人民藝術家」。
老舍一生勤奮筆耕,創作甚豐。20世紀30年代就成為最有成就的作家之一,著有長篇小說《小坡的生日》、《貓城記》、《離婚》、《牛天賜傳》、《駱駝祥子》等,短篇小說集《趕集》等。其《駱駝祥子》問世後蜚聲文壇,標志著老舍現實主義風格的行成,達到了他小說創作的最高成就,是我國現代文學史上最優秀的長篇小說之一,曾先後被譯成十幾種外文。40年代的作品有:長篇小說《火葬》、《四世同堂》等,中篇小說《我這一輩子》,短篇小說集《貧血集》、《月牙集》,以及通俗文藝作品集《三四一》等。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的作品,主要有長篇小說《正紅旗下》,長篇報告文學《無名高地有了名》,散文雜文集《福星集》,劇本《龍須溝》、《茶館》等。老舍文學創作歷時40年,作品多以城市人民生活為題材,愛憎分明,有強烈的正義感。人物性格鮮明,細節刻畫真實。能純熟地駕馭語言,善於准確地運用北京話表現人物、描寫事件,使作品具有濃郁的地方色彩和強烈的生活氣息。老舍以諷刺幽默和詼諧輕松的風格,贏得了人民的喜愛,1951年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他「人民藝術家」的光榮稱號。
Ⅱ 適合改編成高中話劇的短篇小說
羊脂球》
《項鏈》
《我的叔叔於勒》
《瞎子》
《真實的故事》
《皮埃羅》
《月光》
《巴蒂斯特太太》
《一次政變》
《騎馬》
《等待》
《繩子》
《瓦爾特.施拉夫斯的奇遇》
《老人》
《傘》
《窮鬼》
《小酒桶》
《俘虜》
《圖瓦》
《流浪漢》
《橄欖園》
我讀過的有這么多
Ⅲ 譚同占的作品改編
中篇小說《大廠》被中央電視劇製作中心改編成8集電視連續劇。被西安電影廠改編成電影《大廠》。被改編成一些地方戲。如越劇、話劇、呂劇、廣播劇等
中篇小說《年底》《年初》被遼寧電視台改編成25集電視連續 劇《選擇》。
獲遼寧省電視劇金獎 中篇小說《大忙年》《雪崩》《城市熱風》等九部中篇被中國電影合拍公司改編成27集電視連續劇《震盪》
短篇小說《絕人》被中央電視台改編成電視電影《夏日情懷》。
獲優秀獎 短篇小說《名流》被中央電視台改編成電視電影《小鎮名流》。
獲優秀獎 中篇小說《野民嶺》被長春電影製片廠改編成《沉默的山無言的河》
中篇小說《山問》峨嵋電影製片廠改編成《山問》
短篇小說《城市票友》被北京電視台改編成電視電影
Ⅳ 不能走那條路原著小說
小說《不能走那條路》封面,講述的是一部根據中國農民作家李準的同名短篇小說改編的作品。該書深入觸及了土地改革後農村中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兩條路線斗爭的問題,強調了「資本主義道路行不通」的主題。
這部短篇小說於1953年發表在《河南日報》上。因其對農村社會主義革命重大課題的尖銳揭示,引發了廣泛的社會反響。小說出版後,被改編為電影、話劇、梆子、墜子、閩劇、豫劇、眉戶劇、連環畫等多種藝術形式,在全國范圍內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不能走那條路》不僅是文學創作的佳作,更是對歷史和現實的深刻反思。它提醒人們,社會主義道路才是適合中國國情的發展道路。在歷史的長河中,這本書猶如一盞明燈,照亮了人們前行的方向。
隨著時間的推移,這部作品的價值和意義在不斷被挖掘和傳承。它不僅成為文學研究的重要文獻,更是教育後代、啟發思考的寶貴資源。通過《不能走那條路》,人們可以更直觀地理解歷史背景,思考社會變革的重要性,以及在復雜的社會環境中堅持正確道路的必要性。
總之,《不能走那條路》不僅是一部文學作品,更是一個時代的縮影,一個歷史的見證。它通過生動的故事和深刻的主題,為讀者提供了一次心靈的洗禮,激發了人們對社會主義道路的堅定信念和對國家未來的無限期待。
(4)適合改編成話劇的短篇小說擴展閱讀
電影《不能走那條路》由上海電影製片廠於1954年攝制,由應雲衛執導。主要劇情是:農民張栓因為做小買賣欠下了賬,想賣掉土改時分的土地;而村裡的另一個農民宋老定想買下這塊地為後代置業;後來在他的兒子東山的勸說下,放棄了買地的念頭,而將自己的錢拿出來幫助張栓,走上了互助合作的道路。
Ⅳ 老舍的劇作有哪些
《茶館》《龍須溝》 》《駱駝祥子》老舍舞台經典 多角度反映老北京市井人生的悲劇交響曲 體現了老舍先生對人類生存與生命價值的深刻思考,既富哲理,又感人至深。
話劇老舍五則五個短篇作品分別是《柳家大院》《也是三角》《斷魂槍》《上任》《兔》。話劇老舍五則其中的人物雖然各自獨立、並無直接的關聯,但其筆意與氣質則體現了老舍透過對龐雜社會中各色人物的描寫而反應出來作家對人類生存狀態的哲學思考
《老張的哲學》(長篇小說)1928,商務
《趙子曰》(長篇小說)1928,商務
《二馬》(長篇小說)1931,商務
《文學概論講義》(理論)1931,齊魯大學文學院
《小坡的生日》(長篇小說)1934,生活
《貓城記》(長篇小說)1933,現代
《離婚》(長篇小說)1933、良友
《老舍幽默詩文集》1934,的代
《趕集》(短篇小說集)1934,良友
《櫻海集》(短篇小說集)19Z9,人間
《蛤藻集》(短篇小說集)1936,開明
《老牛破車》(創作經驗)1937,人間
《三團一》(曲藝集)1938,重慶獨立出版公司
《駱駝祥子》(長篇小說)1939,人間;修改本,1955,人文
《火車集》(短篇小說集)1939,上雜
《殘霧》(話劇)1940,商務
《文博士》(長篇小說,又名《選民》)1940,香港作者書社
《張自忠》(話劇)1941,華中圖書公司
《大地龍蛇》(話劇)1941,國民圖書出版社
《劍北篇》(詩集)1942,文藝獎金管理委員會出版部
《歸去來兮》(話劇)1943,作家書屋
《國家至上》(話劇)與宋之的合著,1943,南方印書館
《誰先到了重慶》(話劇)1943,重慶聯友出版社
《桃李春風》(話劇,又名《金聲玉報》)與趙清閣合著,l943,中西書局
《貧血集》(短篇小說集)1944.文聿出版社
《火葬》(長篇小說)1944,晨光
《惶惑》(長篇小說,是《四世同堂》第1部)1944,良友
《偷生》(長篇小說,是《四世同堂》第2部)1946,晨光
《東海巴山集》(短篇小說集)1946,新豐出版社
《微神集》(短篇小說集)1947,晨光
《月牙兒集》(短篇小說集)l948,晨光
《方珍珠》(話劇)1950:晨光
《龍須溝》(話劇)1951,大眾
《老舍選集》1951,開明
《春華秋實》(話劇)1953,人文
《老舍短篇小說》1956,人文
《福星集》(散文集)1958,北京
《茶館》(話劇)1958,戲劇
《上任》(短篇小說)1958,作家
《四世同堂》(長篇小說,又名《惶惑》、《偷生》、《飢荒》三部曲)上下冊,1959,百花;l—3部,四川人民
《正紅旗下》(長篇小說,遺著,未完)
《我這一輩子》(中篇小說)
《老舍小說集外集》1982,北京
《老舍文藝評論集》1982,安徽人民
《老舍選集》(1—4卷)1982,四川人民
《老舍戲劇全集》(1一4卷)1982,戲劇
《老舍新詩》1983,花山
《四世同堂補篇》(長篇小說)1983,百花
《老舍散文》1984,百花
《老舍經典作品選》2002,當代世界
《草原》 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