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經典小說 » 都柏林人譯文經典小說

都柏林人譯文經典小說

發布時間: 2025-07-04 20:51:05

A. the dead是JAMES JOYCE的一部小說,中文名該怎麼翻譯有中文版譯文嗎

《死者》是詹姆斯·喬伊斯的一部小說,這部作品在中文世界中有著一定的知名度。讀者們對於這部作品的翻譯版本十分關注,其中最廣為人知的是由譯者張神翻譯的版本。該版本詳細解析了小說中的每一個細節,使得讀者能夠更好地理解作品的深層含義。

《死者》最初是喬伊斯創作於1914年的短篇小說,收錄於其短篇小說集《都柏林人》之中。這部作品講述了一個名叫格里高利·哈林頓的中年男子在葬禮上的經歷,通過細膩的描寫展現了主人公內心世界的變化。這部小說不僅展現了愛爾蘭社會的現狀,更深刻揭示了人類情感的復雜性。

張神的譯本在2007年首次發布,至今已被廣泛傳播。譯者在翻譯過程中注重保持原文的風格和氛圍,力求准確傳達喬伊斯的創作意圖。許多讀者在閱讀譯本時,都對其精妙的翻譯技巧給予了高度評價。

除了張神的譯本外,還有其他一些譯者也對《死者》進行了翻譯。這些不同的版本各有特色,為讀者提供了多樣的閱讀體驗。其中一些譯本更加註重語言的流暢性,而另一些則更加註重忠實於原文。

《死者》作為喬伊斯的代表作之一,不僅是文學愛好者研究的重點,也是普通讀者了解愛爾蘭文學的窗口。通過閱讀這部作品,人們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愛爾蘭的文化背景和社會現狀,同時也能夠感受到人類共通的情感和思考。

譯本的多樣性和譯者的努力,使得《死者》這部作品能夠跨越語言和文化的障礙,被更多的人所接受和喜愛。無論是張神的譯本還是其他版本,都為讀者提供了一種全新的視角,讓他們能夠更好地理解這部經典作品的內涵。

張神的譯本不僅得到了讀者的認可,也獲得了文學界的一致好評。許多評論家認為,這部譯本在保持原作精神的同時,還能夠傳達出原著的韻味,使得這部小說更加生動地展現在讀者面前。

總的來說,《死者》是一部值得反復閱讀的作品。不論是通過張神的譯本還是其他版本,讀者都可以從中獲得不同的感悟和啟示。這部作品不僅展現了人類情感的復雜性,更揭示了社會的多樣性和文化的多元性。

B. 推薦名著

這是我准備的書單 也許可以借鑒一下
帶*的是上海譯文出版社的,其它的是人民文學出版社的。

摩訶婆羅多插話選 [印度] 趙國華譯
五卷書 [印度] 季羨林譯
沙恭達羅 [印度] 迦梨陀娑著 季羨林譯
詩選 [印度] 泰戈爾著 石真 謝冰心譯
戈拉 [印度] 泰戈爾著 劉壽康譯
萬葉集選 [日本] 李芒譯
小說選 [日] 二葉亭四迷著 鞏長金 石堅白譯
破 戒 [日] 島崎藤村著 柯毅文 陳德文譯
阿拉伯古代詩選 [阿拉伯] 仲躋昆譯
波斯古代詩選 張鴻年等譯
列王紀選* [波斯] 費而多西著 張鴻年譯
薔薇園 [波斯] 薩迪著 水建馥譯
小說戲劇選 [俄] 果戈理著 滿濤譯
死魂靈 [俄] 果戈里著 滿濤 許慶道譯
奧勃洛摩夫* [俄] 岡察落夫著 齊蜀夫譯
詩 選* [俄] 萊蒙托夫著 余振譯
當代英雄* [俄] 萊蒙托夫著 草嬰譯
獵人筆記 [俄] 屠格涅夫著 豐子愷譯
前夜 父與子 [俄] 屠格涅夫著 麗尼 巴金譯
誰在俄羅斯能過好日子 [俄] 涅克拉索夫著 飛白譯
罪與罰* [俄] 陀思妥耶夫斯基著 岳麟譯
亞.奧斯特洛夫斯基戲劇選(俄)奧斯特洛夫斯基 臧仲倫譯
謝德林童話集* [俄] 謝德林著 張孟恢譯
寓言選 [俄] 克雷洛夫著 辛未艾譯
怎麼辦 [俄] 車爾尼雪夫斯基著 蔣路譯
安娜.卡列尼娜 [俄]列夫.托爾斯泰著 周揚 謝素台譯
復活* [俄] 列夫.托爾斯泰著 草嬰譯
中短篇小說選*[俄] 列夫.托爾斯泰著 草嬰譯
契訶夫小說選 [俄] 契訶夫著 汝龍譯
蕾莉與馬傑農 [亞塞拜然] 內扎米 盧水譯
法爾哈德和希琳 [烏茲別克] 納沃依
詩 選* [烏克蘭]謝甫琴科著 戈寶權 張鐵弦 夢海 任溶溶譯
高爾基短篇小說選 瞿秋白 巴金 耿濟之 伊信譯
傀儡* [波蘭] 普魯斯著 庄瑞源譯
2 二十世紀外國文學叢書 (外國文學出版社/上海譯文出版社)

船長與大尉(上下) [蘇 卡維林]
穿破褲子的慈善家(上下) [英 特萊塞爾]
一個青年藝術家的畫像 [愛爾蘭 詹姆斯?喬伊斯]
斯.茨威格小說選 [奧]
西線無戰事 [德 雷馬克]
憤怒的葡萄 [美 斯坦貝克]
起義 [羅 李.列勃里亞努]
恰巴耶夫 [蘇聯 富爾曼諾夫]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蘇聯 奧斯托洛夫斯基]
普通人狄蒂 [丹 尼克索]
古斯泰.貝林的故事 [瑞典 拉格洛孚]
喀爾巴阡山狂想曲 [匈 伊雷什.貝拉]
自由或死亡 [希臘 卡贊扎基]
廣漠的世界 [秘魯] 西羅.阿萊格里亞
梅特林克戲劇選 [比]
變 [法 米歇爾.布托爾]
阿爾特米奧.克羅斯之死 [墨 卡洛斯.富思特斯]
艾特瑪托夫小說選 [蘇]
哈拉馬河 [西 費洛西奧]
看不見的人 [美 拉.艾里森]
城堡 [英 阿.約.克羅寧]
萊尼和他們 [西德 海因里希.伯爾]
雪國 [日 川端康成]
農民(春、夏、秋、冬)[波 萊蒙特]
旋渦 [哥倫比亞 里維拉]
無產者安娜 [捷克 奧勃拉赫特]
刀鋒 [英 毛姆]
縮影 [日 德田秋聲]
侏儒 [瑞典 巴.拉格維斯]
喪鍾為誰而鳴 [美 海明威]
菲茨傑拉德小說選 [美]
偽幣製造者 [法 紀德]
在輪下 [德 赫爾曼.黑塞]
好兵帥克歷險記 [捷克 哈謝克]
莫拉維亞短篇小說選 [意]
小城畸人 [美 舍伍德.安德森]
土生子 [美 理查.賴特]
喧嘩與騷動 [美 威廉.福克納]
曼斯菲爾德短篇小說選 [英]
告別 [德 約翰內斯.貝歇爾]
血與沙 [西班牙 伊巴涅斯]
啊 拓荒者! 我的安東妮亞 [羅 薇拉.凱瑟]
人的大地 (法)聖艾克絮佩里
人的境遇 (法)安德烈.馬爾羅
豪門春秋 (美)伊迪絲.華頓
鯢魚之亂 (捷克)卡雷爾.恰佩克▲
第七個十字架 (德)安娜.西格斯
大師和瑪格利特 (俄)米哈伊爾.布爾加科夫
羅生門 (日本)芥川龍之介
告別馬焦拉 (俄)拉斯普京
沉船 (印度)羅賓德拉納特.泰戈爾▲
岸 (俄)尤里.邦達列夫▲
蛇結 (法)弗朗索瓦.莫里亞克
兩宮之間 (埃及)納吉布.馬哈福茲
馬人 (美)約翰.厄普代克
老婦還鄉 (瑞士)弗里德里希.迪倫馬特
托諾-邦蓋 (英)威爾斯
間諜 (英)約瑟夫.康拉德
在少女們身旁 (法)馬塞爾.普魯斯特
諾爾瑪或無盡的流亡 (法)羅布萊斯
獨粒鑽石 (烏拉圭)基羅加
煙雨霏霏的黎明 (俄蘇)康斯坦丁.帕烏斯托夫斯基
聖女桑塔 (墨西哥)甘博亞
愚人船 (美)安.波特
堂塞貢多.松布拉 (阿根廷)吉拉爾德斯
青春——康拉德小說選 (英)約瑟夫.康拉德
幸運兒彼爾(上、下) (丹麥)彭托皮丹
大地的成長 (挪威)克納特.漢姆生
考德威爾中短篇小說選 (美)歐斯金.考德威爾(2000年再版更名為《煙草路》)
北緯四十二度 (美)多斯.帕索斯
一九一九年 (美)多斯.帕索斯
賺大錢 (美)多斯.帕索斯
人樹 (澳大利亞)帕特里克.懷特
阿爾塔莫諾夫家的事業 (俄)高爾基
大街 (美)辛克萊.路易斯▲
裸者與死者(上、下卷)(美)諾曼.梅勒(再版本合並為一冊)
風中蘆葦 (義大利)黛萊達
紅顏薄命 (芬蘭)弗.埃.西蘭帕
幼獅 [美]歐文.肖
蠅王 [英]威廉.戈爾丁
赤手斗群狼 [德]布魯諾.阿皮茨
加布里埃拉 [巴西]若熱.亞馬多
百年孤獨 [哥倫比亞]加西亞.馬爾克斯
蒂博一家(上、中、下) [法]馬丁.杜.加爾
達洛衛夫人 到燈塔去 [英]弗吉尼亞.伍爾夫
權力的走廊 [英]C.P.斯諾
勞倫斯之女克里斯丁——花冠、女主人、十字架 [挪]溫賽特
養身地 [厄瓜多]豪爾赫.伊卡薩
誇齊莫多 蒙塔萊 翁加雷蒂詩選 [義大利] 誇齊莫多 蒙塔萊 翁加雷蒂
甘露街 [埃及]納吉布.邁哈福茲
海浪 [英]弗吉尼亞.吳爾夫
血的婚禮 [西班牙]加西亞.洛爾卡
名望與光榮 [波蘭]雅.伊瓦什凱維奇
基希報告文學選 [捷克] 基希
兒子與情人 [英]勞倫斯
巴比特 (美)辛克萊.路易斯
莫里亞克小說選 (法)弗朗索瓦.莫里亞克
蜜蜂腦袋奧勒 [德]埃爾溫.施特里特馬特
魔山 [德]托馬斯.曼
鐵皮鼓 [德]格拉斯
雨王漢德森 [美]索爾.貝婁
探險家沃斯 [澳大利亞]帕特里克.懷特
彼得大帝 [蘇]阿.托爾斯泰
嚮往宮 [埃及]邁哈福茲
薩爾卡。瓦兒卡 [冰島]哈爾多爾.拉克斯奈斯
空中飛行員 [法]聖埃克絮佩里

十字軍騎士* [波蘭] 顯克微支著 陳冠商譯
詩選* [匈牙利] 裴多菲著 興萬生譯
鯢魚之亂 [捷克] 恰佩克著 貝京譯
金人 [匈牙利] 約卡依.莫爾著 柯青譯
軛下 [保] 伐佐夫著 施蟄存譯
奧德修紀* [希臘] 荷馬著 楊憲益譯
伊索寓言 [希臘] 伊索著 羅念生譯
悲劇二種 [希臘] 埃斯庫羅斯著 羅念生譯
悲劇二種 [希臘] 索福克勒斯著 羅念生譯
悲劇二種 [希臘] 歐里庇得斯著 羅念生譯
古希臘抒情詩選 [希臘] 水建馥譯
埃涅阿斯紀 [羅馬] 維吉爾著 楊周翰譯
變形記 [羅馬] 奧維德著 楊周翰譯
金驢記* [羅馬] 阿普列尤斯著 劉黎亭譯
古羅馬戲劇選 (羅馬) 楊憲益等譯
神曲(地獄篇) [意] 但丁著 田德望譯
十日談(選本)* [意] 卜丘伽著 方平 王科一譯
解放了的耶路撒冷 [意] 塔索著 王永年譯
約婚夫婦* [意] 曼佐尼著 呂同六譯
斯巴達克斯* [意] 拉.喬萬尼奧里著 李俍民譯
喜劇二種 [意] 皮藍德婁著 吳正儀譯
羅蘭之歌* [法] 佚名著 楊憲益譯
特利斯當與伊瑟 [法] 貝迪耶 羅新璋譯
高乃依戲劇選*(法)高乃依 張秋紅 馬振騁譯
拉封丹寓言詩選 [法] 拉封丹 遠方譯
喜劇六種* [法] 莫里哀著 李建吾譯
拉辛戲劇選* [法]拉辛著 齊放 張廷爵 華辰譯
吉爾.布拉斯 [法] 勒薩日著 楊絳譯
波斯人信札 [法] 孟德斯鳩著 羅大岡譯
伏爾泰小說選 [法] 傅雷譯
懺悔錄 [法] 盧梭著 黎星 范希衡譯
戲劇二種 [法] 博馬舍著 吳達元譯
紅與黑* [法] 司湯達著 郝運譯
巴馬修道院 [法]司湯達著 郝運譯
歐也尼葛朗台 高老頭 [法] 巴爾扎克著 傅雷譯
幻滅 [法] 巴爾扎克著 傅雷譯
農民* [法]巴爾扎克著 陳占元譯
中短篇小說選 [法]巴爾扎克著 鄭永慧譯
雨果詩選 [法]雨果著 程曾厚譯
九三年 [法]雨果著 鄭永慧譯
巴黎聖母院 [法]雨果著 陳敬容譯
木工小史* [法]喬治.桑著 齊香譯
包法利夫人 [法]福樓拜著 李健吾譯
都德小說選* [法]都德著 郝運譯
萌芽 [法]左拉 黎柯譯
金錢 [法]左拉著 金滿城譯
小說選* [法]法郎士著 蕭甘 郝運譯
莫泊桑中短篇小說選 郝運 趙少侯譯
一生 漂亮朋友 [法]莫泊桑著 盛澄華 張冠堯譯
約翰.克利斯朵夫 [法]羅曼.羅蘭著 傅雷譯
熙德之歌* [西] 趙金平譯
堂吉訶德 [西]塞萬提斯著 楊絳譯
戲劇選* [西]維加著 朱葆光譯
戲劇選* [西]卡爾德隆著 周訪漁譯
戲劇二種 [德]萊辛著 商章孫等譯
威廉.邁斯特的學習時代 [德]歌德著 關惠文譯
威廉.邁斯特的漫遊時代 [德]歌德著 馮至 姚萬昆譯
詩選 [德]席勒著 錢春綺譯
雄貓摩爾的生活觀* [德]霍夫曼著 韓世鍾譯
小說戲劇選* [德]克萊斯特著 商章孫 楊武能譯
艾菲.布里斯特* [德]台奧多爾 馮塔納著 韓世鍾譯
亨利四世* [德]亨利希.曼著 董問樵譯
戲劇二種* [德]霍普特曼著 韓世鍾 章鵬高譯
臣僕* [德]亨利希.曼著 傅惟慈譯
布登勃洛克一家 [德]托馬斯.曼著
短篇小說選* [德]托馬斯.曼著 錢春綺 劉德中譯
德國詩選* [德] 錢春綺譯
阿馬羅神父的罪惡* [葡]克羅茲著 翟象俊 葉揚譯
綠衣亨利 [瑞士]凱勒著 田德望譯
童話選 [丹麥]安徒生著 葉君健譯
戲劇四種 [丹麥]安徒生著 潘家洵譯
坎特伯雷故事* [英]傑弗雷.喬叟著 方重譯
喜劇五種 [英]莎士比亞著
悲劇四種(英)莎士比亞 卞之琳譯
失樂園* [英]彌爾頓著 朱維之譯
魯賓遜漂流記 [英]笛福著 徐霞村譯
格列佛游記 [英]斯威夫特 張健譯
棄兒湯姆.瓊斯史 [英]菲爾丁著 蕭乾譯(一說張谷若譯)
多情客游記 [英]羅.斯泰恩著 石永禮譯
彭斯詩選 [英]彭斯 王佐良譯
中洛辛郡的心臟 [英]司各特著 章益譯
傲慢與偏見* [英]奧斯丁著 王科一譯
唐.璜 [英]拜倫著 查良錚譯
抒情詩選 [英]雪萊著 查良錚譯
瑪麗.巴頓* [英]蓋斯凱爾夫人著 荀枚 佘貴堂譯
名利場 [英]薩克雷著 楊必譯
董貝父子* [英]狄更斯著 祝慶英譯
大衛.考坡菲爾* [英]狄更斯著 張谷若譯
荒涼山莊* [英]狄更斯著 黃邦傑 陳少衡 張自謀譯
簡.愛* [英]夏.勃朗特著 祝慶英譯
呼嘯山莊* [英]愛. 勃朗特著 方平譯
米德爾馬契 [英]喬治.愛略特著 項星耀譯
德伯家的苔絲 [英]哈代著 張谷若譯
戲劇三種 [英]蕭伯納著
福爾賽世家* [英]高爾斯華綏著 周煦良譯
英國詩選* 王佐良主編
最後的莫希幹人* [美]費.庫柏著 宋兆霖譯
紅字* [美]納.霍桑著 侍桁譯
朗費羅詩選 [美] 楊德豫譯
湯姆大伯的小屋* [美]斯陀夫人著 黃繼忠譯
瓦爾登湖* [美]亨利.大衛.梭羅著 徐遲譯
白鯨——莫比-迪克* [美]麥爾維爾著 曹庸譯
草葉集* [美]惠特曼著 趙蘿蕤譯
哈克貝利.芬歷險記* [美]馬克.吐溫著 張萬里譯
一位女士的畫像 [美]亨利.詹姆斯著 項星耀譯
歐.亨利短篇小說選 [美] 王仲年譯
章魚* [美]弗蘭克.諾里斯著 吳勞譯
馬丁.伊登* [美]傑克.倫敦著 吳勞譯
癩皮鸚鵡 [墨西哥]維列薩爾迪著 周末 怡友譯
瑪利亞 [哥倫比亞]伊薩克斯著 朱景冬 沈根發譯
惡之花 巴黎的憂郁 [法]波德萊爾 錢春綺譯
社會毒瘤(菲律賓)里薩爾 陳光堯 柏群譯
巴塞特郡紀事-巴徹斯特養老院*(英)特羅洛普著 主萬譯
巴塞特郡紀事-巴徹斯特大教堂*(英)特羅洛普著 主萬譯

3 外國文藝叢書 (上海譯文出版社)
當代美國短篇小說集
現當代英國短篇小說集
當代蘇聯短篇小說集
當代法國短篇小說集
當代義大利短篇小說集
當代北歐短篇小說集
博爾赫斯短篇小說集 [阿根廷]博爾赫斯
都柏林人 [愛爾蘭]喬伊斯
城堡 [奧地利]卡夫卡
蒲寧短篇小說集 [俄]蒲寧
荒誕派戲劇集 [法]貝克特 尤奈斯庫等
鼠疫 [法]加繆
加西亞.馬爾克斯中短篇小說集 [哥倫比亞]馬爾克斯
橡皮 [法]羅布.格里耶
伙計 [美]馬拉默德
普寧 [美]納博科夫
波特中短篇小說集 [美]波特
盧布林的魔術師 [美]辛格
斜陽 [日]大宰治
魚王 [蘇]阿斯塔菲耶夫
老人 [蘇]科里豐諾夫
麵包與運動 [西德]倫茨
一個分成兩半的子爵 [意]卡爾維諾
勞倫斯短篇小說集 [英]勞倫斯
癌症房(上、下) [蘇]索爾仁尼琴
第二十二條軍規 [美]約瑟夫.赫勒
活下去,並且要記住 [蘇]拉斯普京
海的未婚妻 [蘇]阿納托利.金
現代派美術作品集
迪倫馬特小說集 [瑞士] 迪倫馬特
漿果處處 [蘇]葉.亞.葉甫圖申科
黛茜密勒 [英]亨利.詹姆斯

4 獲諾貝爾文學獎作家叢書 (灕江出版社)

孤獨與沉思 [法] 普魯多姆
羅馬風雲 [德] 蒙森
挑戰的手套 [挪威] 比昂遜
金島 [法] 米斯塔爾
偉大的牽線人 [西班牙] 埃切加賴
第三個女人 [波蘭] 顯克微支
青春詩 [意] 卡爾杜齊
老虎!老虎! [英] 吉卜林
精神生活漫筆 [德] 魯道爾夫.歐肯
騎鵝歷險記 [瑞典] 拉格洛夫
特雷庇姑娘 [德] 保爾.海澤
花的智慧 [比利時] 梅特林克
群鼠 [德] 霍甫特曼
飢餓的石頭 [印度] 泰戈爾
約翰.克里斯多夫 [法] 羅曼.羅蘭
朝聖年代 [瑞典] 海頓斯坦
磨房血案 [丹麥] 吉勒魯普
天國 [丹麥] 彭托皮丹
奧林比雅的春天 [瑞士] 施皮特勒
大地碩果.畜牧神 [挪威] 漢姆生
苔依絲 [法] 法朗士
不吉利的姑娘 [西班牙] 貝納文特
麗達與天鵝 [愛爾蘭] 葉芝
福地 [波蘭] 萊蒙特
聖女貞德 [愛爾蘭] 喬治.肖伯納
邪惡之路 [意]黛萊達
創造進化論 [法] 亨利.柏格森
新娘.主人.十字架 [挪威] 西格里德.溫塞特
魔山 [德] 托馬斯.曼
巴比特 [美] 辛克萊.路易斯
荒原和愛情 [瑞典] 卡爾費爾德
有產者 [英] 約翰.高爾斯華綏
米佳的愛 [俄] 蒲寧
尋找自我 [意] 皮蘭德婁
天邊外 [美] 奧尼爾
蒂博一家 [法]馬丁.杜.加爾
大地 [美] 賽珍珠
少女西麗亞 [芬蘭] 弗蘭斯 .西蘭帕
漫長的旅行 [丹麥] 威廉.楊森
柔情 [智利] 米斯特拉爾
荒原狼 [德] 赫爾曼.黑塞
田園交響曲 [法] 安德烈.紀德
四個四重奏 [英] 托瑪斯 艾略特
我彌留之際 [美]福克納
哲學.數學.文學 [英] 帕特蘭.羅素
大盜巴拉巴 [瑞典] 拉格克維斯特
愛的荒漠 [法] 莫里亞克
不需要的戰爭 [英] 溫斯頓.丘吉爾
老人與海 [美] 海明威
漁家女 [冰島] 拉克斯奈斯
悲哀的詠嘆調 [西班牙] 希門內斯
局外人.鼠疫 [法] 加繆
日瓦戈醫生 [蘇聯] 帕斯捷爾納克
水與土 [意] 誇西莫多
藍色戀歌 [法] 佩斯
橋.小姐 [南斯拉夫] 伊沃.安德里奇
人鼠之間 [美]斯坦貝克
畫眉鳥號 [希臘] 瑟弗里斯
蒼蠅 [法] 讓一保爾.薩特
靜靜的頓河 [蘇聯] 肖洛霍夫
行為之書 [以色列] 阿格農
逃亡 [瑞典] 薩克斯
玉米人 [瓜地馬拉] 阿斯圖里亞斯
雪國 故都 千紙鶴 [日本] 川端康成
等待戈多 [法] 貝克特
癌症樓 [蘇聯] 索爾任尼琴
情詩.哀詩.贊詩 [智利] 聶魯達
女士及眾生相 [德] 亨利希.伯爾
風暴眼 [澳大利亞] 亞帕特里克.懷特
烏洛夫的故事 [瑞典] 約翰遜
露珠里的世界 [瑞典] 馬丁遜
生活之惡 [意] 蒙塔萊
赫佐格 [美]索爾.貝婁
天堂的影子 [西班牙] 阿萊克桑德雷
魔術師.原野王 [美] 辛格
英雄的輓歌 [希臘] 埃利蒂斯
拆散的筆記本 [美] 切斯拉夫.米沃什
迷惘 [英] 卡內蒂
霍亂時期的愛情 [哥倫比亞] 加西亞.馬爾克斯
蠅王.金字塔 [英] 威廉.戈爾丁
紫羅蘭 [捷克] 塞弗爾特
弗蘭德公路.農事詩 [法] 西蒙
獅子和寶石 [奈及利亞] 沃萊.索因卡
從彼得堡到斯德哥爾摩 [美]布羅茨基
街魂 [埃及] 納吉布.馬哈福茲
為亡靈彈奏 [西班牙] 卡.何.塞拉
太陽石 [墨西哥] 奧.帕斯
七月的人民 [南非]納丁.戈迪默
鐵皮鼓 [德]格拉斯
呼喚雪人 [波蘭]希姆博爾斯卡

5 拉丁美洲文學叢書 (雲南人民出版社)

第一輯
弗洛爾和她的兩個丈夫 [巴西]若熱.亞馬多
狂人瑪伊塔 [秘魯]巴爾加斯.略薩
大使先生 [巴西]埃里科.維利希莫
旁邊的花園 [智利]何賽.多諾索
拉丁美洲短篇小說選 陳光孚編
拉丁美洲歷代名家詩選 趙振江編
拉丁美洲散文選 林光主編

第二輯
紅唇 [阿根廷]馬努埃爾.普伊格
愛情和陰影 [智利]伊薩貝爾.阿連德
獨裁者的葬禮 [委內瑞拉]烏斯拉爾.彼特里
一個遇難者的故事 [哥倫比亞]加西亞.馬爾克斯
近乎天堂 [墨西哥]路易斯.思波達
大埋伏 [巴西]若熱.亞馬多

第三輯
胡利婭姨媽與作家 [秘魯]巴爾加斯.略薩
最明凈的地區 [墨西哥]卡洛斯.富恩特斯
酒吧長談 [秘魯]巴爾加斯.略薩
叛亂 [智利]安東尼奧.西卡爾梅達
默默的招供 [巴西]若蘇.埃蒙特羅
中獎彩票 [阿根廷]胡利奧.科塔薩爾
死屋 一號辦公室 [委內瑞拉]奧特羅.西瓦爾
帕斯作品選 [墨西哥]奧克塔維奧.帕斯
白痴市場 [哥倫比亞]古斯塔沃.加爾德阿薩瓦爾
英雄與墳墓 [阿根廷]埃內斯托.薩瓦托

第四輯
帝國軼聞 [墨西哥]德爾.帕索
總統先生 [瓜地馬拉]阿斯圖里亞斯
胡安.魯爾福全集 [墨西哥]胡安.魯爾福
卡彭鐵爾作品集 [古巴]阿萊霍.卡彭鐵爾
百年孤獨 [哥倫比亞]加西亞.馬爾克斯
巴比倫彩票 [阿根廷]博爾赫斯

第五輯
天譴 [尼加拉瓜]賽爾希奧.拉米雷斯
英雄夢 [阿根廷]比約.卡薩雷斯
漫歌 [智利]巴勃羅.聶魯達
跳房子 [阿根廷]胡利奧.科塔薩爾
請聽清風傾訴 [烏拉圭]胡安.卡洛斯.奧內蒂
長笛與利劍 [古巴]何賽.馬蒂

第六輯
拉美詩選(修訂本)
拉美中篇小說選(修訂本)
拉美短篇小說選(修訂本)
拉美散文選(修訂本)
綠房子 [秘魯]巴爾加斯.略薩

第七輯 拉美作家談創作
「文學爆炸」親歷記 [智利] 何塞.多諾索
科塔薩爾論科塔薩爾 [阿根廷] 胡利奧.科塔薩爾
作家們的作家 [阿根廷] 豪.路.博爾赫斯
小說是一種需要 [古巴] 阿萊霍.卡彭鐵爾
批評的激情 [墨西哥] 奧克塔維奧.帕斯 趙振江譯
謊言中的真實 [秘魯] 巴爾加斯.略薩
勇敢的新大陸 [墨西哥] 卡洛斯.富恩特斯
若熱.亞馬多談創作 [巴西] 若熱.亞馬多
米.安.阿斯圖里亞斯談創作 [瓜地馬拉] 米.安.阿斯圖里亞斯
加西亞.馬爾克斯談創作 [哥倫比亞] 加西亞.馬爾克斯

6 《外國文藝理論叢書》五十種(人民文學出版社)

文藝對話集 [希臘]柏拉圖著 朱光潛譯
詩學 詩藝 〔希臘、羅馬〕亞里士多德、賀拉斯著 羅念生 楊周翰譯
論崇高 [羅馬〕朗迦納斯著
古希臘羅馬文論選〔希臘、羅馬〕 亞里士多德 西塞羅 昆提里央 琉善著
歐洲重世紀美學論文選 普羅提諾 聖.奧古斯丁 阿伯拉爾 聖.托馬斯.阿奎那著
古代印度文藝理論文選 婆羅多牟尼 檀丁 阿難陀彈伐那 曼摩吒 毗首那他著 金克木譯
小說神髓〔日〕坪內逍遙著
義大利文藝復興時代文論選 但丁 彼特拉克 卜伽丘 塔索 清西奧 明圖爾諾 卡斯特羅維特羅 瓜里尼著
新科學選〔意〕維柯著
英國經驗主義美學論文選 培根 霍布斯 休謨 博克著
英國十六—十八世紀文論選 錫德尼 德萊登 愛德華.楊格 約翰遜著
十九世紀英國詩人論詩 渥茲渥斯 柯爾立治 雪萊 濟慈著
英國十九世紀文論選 梅瑞狄斯 莫里斯 配特著
詩的藝術 〔法〕波瓦洛著
論文學 〔法〕伏爾泰著
論文學與藝術 〔法〕盧梭著
美學論文選 [法〕狄德羅著 徐繼曾等譯
論文學 〔法〕斯達爾夫人著
論文學(《拉辛與莎士比亞》等) 〔法〕司湯達著
論文學(《人間喜劇》序、《貝爾研究》)〔法〕巴爾扎克著
論文學 〔法〕雨果著 柳鳴九譯
論文學 〔法〕聖.勃夫著
文學書簡 小說論 〔法〕福樓拜 莫泊桑著
論文學 〔法〕波德萊爾著
藝術哲學 〔法〕泰納著
文學論文選 〔法〕左拉著
文學生活選 〔法〕法朗士著
論文學 〔法〕布爾熱著
論文學與戲劇 〔法〕羅曼.羅蘭著
判斷力批判(上) 〔德〕康德著
拉奧孔 [德〕萊辛著 朱光潛譯
漢堡劇評選 〔德〕萊辛著
文學論文選 〔德〕赫爾德爾著
論文學與藝術 〔德〕歌德著
歌德談話錄 〔德〕愛克曼輯錄 朱光潛譯
文學通訊錄 〔德〕歌德 席勒著
《美學書簡》及其他 〔德〕席勒著
論文學 〔德〕奧.史雷格爾 弗.史雷格爾著
美學選 〔德〕黑格爾著
論文學與藝術 〔德〕海涅著
美學論文選 〔德〕叔本華著
《悲劇的誕生》及其他 〔德〕尼采著
文學論文選 〔俄〕別林斯基著
論文學與藝術 〔俄〕謝德林著
文學論文選 〔俄〕車爾尼雪夫斯基著
論文學與藝術 〔俄〕列.托爾斯泰著
文學論文選 〔俄〕杜勃羅留波夫著 辛未艾著
現實主義者 〔俄〕皮薩烈夫著
文學論文選 〔俄〕岡察洛夫 屠格涅夫 陀思妥耶夫斯基 苛羅連科著
美國十九世紀文學論文選 愛默生 愛.倫坡 亨利.詹姆斯著

C. 都柏林人哪個譯本好

好的譯本推薦:《都柏林人》詹姆斯·喬伊斯著,蔣怡所譯本。

解釋如下:

譯本選擇對於讀者理解原著至關重要。《都柏林人》作為詹姆斯·喬伊斯的經典短篇小說集,國內有多個譯本。其中,蔣怡的譯本被廣大讀者認為是非常好的一個版本。

蔣怡的譯本以其准確的翻譯和深刻的文學理解,成功地再現了喬伊斯的作品魅力。他在翻譯過程中,不僅注重語言的精確性,還充分考慮到文學作品的審美要求,使得中文讀者能夠較為容易地理解和接受原作的精髓。

此外,蔣怡的譯本在保持原作風格的同時,也考慮到了中文的表達習慣,使得譯文流暢自然,能夠更好地為中文讀者呈現喬伊斯筆下的都柏林風貌。他的譯本也受到了許多文學評論家的推薦和肯定。

因此,如果想要閱讀《都柏林人》,蔣怡的譯本是一個值得推薦的選擇。

請注意,由於個人閱讀體驗和審美偏好不同,不同的讀者可能會有不同的看法。建議在購買前查閱多個版本的介紹和評論,以選擇最適合自己的譯本。

D. james joyce的Araby的譯文

Araby(byJamesJoyce)譯文

阿拉比

北理奇蒙德街的一頭是不通的,除了基督兄弟學校的學童們放學回家那段時間外,平時很寂靜。在街盡頭有一幢無人住的兩層樓房,跟一塊方地上比鄰的房子隔開著。

街上其他房屋彷彿自以為有像樣的住戶,而沉下褐色的臉,互相凝視。

我們從前的房客,一個教士,死在這屋子的後客廳里。由於長期關閉,所有的房間散發出一股霉味。廚房後面的廢物間里,滿地都是亂七八糟的廢紙。

我在其中翻到幾本書頁捲起而潮濕的平裝書:瓦爾特·司各特作的《修道院長》,還有《虔誠的聖餐者》和《維道克回憶錄》。我最喜歡最後一本,因為那些書頁是黃的。

屋子後面有個荒蕪的花園,中間一株蘋果樹,四周零零落落的幾株灌木;在一棵灌木下面,我發現死去的房客留下的一個生銹的自行車打氣筒。

那教士是個心腸很好的人,他在遺囑中把全部存款捐給了各種慈善機構,又把傢具贈給他的妹妹。

到了日短夜長的冬天,晚飯還沒吃完,夜幕就降落了。當我們在街上玩耍時,一幢幢房屋變得陰森森的。頭上的夜空顯出一片變幻的紫羅蘭色,同街燈的微光遙遙相映。

寒氣刺骨,我們不停地玩著,直到渾身暖和。我們的喊叫聲在僻靜的街心回響。我們竄到屋子後面黑暗、泥濘的巷子里,遭到棚屋裡那一夥野孩子的夾道鞭打;

我們就跑到一家家幽暗陰濕的花園後門口,那裡一個個灰坑發出難聞的氣味。隨後再到黑黝黝的滿是馬糞味的馬廄去。馬夫在那兒梳馬,或敲著扣上的馬具,發出鏗鏘的聲音。

當我們折回街道時,燈光已經從一家家廚房的窗子里透出來,把這一帶照亮了。這時,假如我叔叔正拐過街角,我們便藏在暗處,直到他走進家門。

如果曼根的姐姐在門口石階上呼喚弟弟回家吃茶點,我們就在暗中瞧著她對街道東張西望。我們等著看她呆住不走呢,還是進屋去。要是她一直不進去,我們就從暗處走出來,沒奈何地走到曼根家台階前。

她在等我們,燈光從半掩的門里射出來,映現出她的身影。她弟弟在順從她之前,總要先嘲弄她一番,我則靠著柵欄望她。她一移動身子,衣服便搖擺起來,柔軟的辮子左右揮動。

每天早晨,我躺在前客廳的地板上,望著她家的門。我總是把百葉窗拉下來,只留一英寸不到的縫隙,那樣別人就看不見我了。

她一出門走到台階上,我的心就怦怦跳。我沖到過道里,抓起書就奔,跟在她後面。我緊緊盯住她穿著棕色衣服的身影。走到岔路口,我便加快步子趕過她。

每天早晨都是如此。除了隨便招呼一聲,我從未同她講過話。可是,她的名字總是使我蠢頭蠢腦地激動。

甚至在最不適宜浪漫的想像的場合,她的形象也陪伴著我。每逢周末傍晚,我都得跟姑媽上街買東西,替她拎一些包。

我們穿行在五光十色的大街上,被醉鬼和討價還價的婆娘們擠來擠去,周圍一片喧囂:勞工們在詛咒,站在一桶桶豬頰肉旁守望的伙計們尖聲叫嚷,街頭賣藝人用濃重的鼻音哼著贊美奧唐納萬·羅沙的《大夥兒都來》,或一支感嘆祖國動亂的歌謠。

這些雜訊匯合成一片眾生相,使我對生活的感受集中到一點:彷彿感到自己捧著聖餐杯,在一群仇敵中間安然穿過。有時,在莫名其妙地做禱告或唱贊美詩時,她的名字會從我嘴裡脫口而出,我時常熱淚盈眶(自己也說不清為什麼)。

有時,一股沸騰的激情從心底湧起,流入胸中。我很少想到前途。我不知道自己究竟會不會同她說話,要是說了,怎麼向她傾訴我迷惘的愛慕。這時,我的身子好似一架豎琴,她的音容笑貌宛如撥弄琴弦的纖指。

有一天,薄暮時分,我踅到教士在裡面死去的後客廳內。那是一個漆黑的雨夜,屋子裡一片沉寂。透過破碎的玻璃窗,我聽到雨密密麻麻瀉在土地上,針尖似的細雨在濕透了的花壇上不斷跳躍。

遠處,有一盞街燈或誰家窗口透出的光在下面閃爍。我慶幸自己不能看清一切。我的全部感官似乎想隱蔽起來,我覺得自己快要失去知覺了,於是把雙手緊緊合在一起,以致手顫抖了,一面喃喃自語:「啊,愛!啊,愛!」

她終於跟我說話了。她一開口,我就慌亂不堪,呆在那兒,不知道說什麼好。她問我去不去阿拉比。我記不起怎麼回答的。她說那兒的集市一定豐富多彩,她很想去吶。

「為啥不去呢?」我問。

她不斷轉動著手腕上的銀鐲子說,她不能去,因為這一禮拜女修道院里要做靜修。那時,她弟弟正和兩個男孩搶帽子。我獨自站在柵欄前。

她搭著一根欄桿的尖端,低下頭,湊近我。門對面,街燈的光照著她白嫩的脖子的曲線,照亮了披垂的頭發,也照亮了擱在欄桿上的手。她稍微叉開腿,從容地站著,燈光使她衣服的一邊清晰可見,正好映出襯裙的白色鑲邊。

「你真該去看看,」她說。

「我要是去,」我說,「一定給你捎點什麼的。」

從那一晚起,數不清的愚蠢的怪念頭充塞在我白天的幻想和夜半的夢中!但願出發前那段乏味的日子一下子過去。學校里的功課使我煩躁。

每當夜晚在寢室里或白天在教室中讀書時,她的形象便閃現在我和啃不進的書頁之間。Araby(阿拉比)這個詞的音節在靜謐中隱隱然回響,我的心靈沉溺在寂靜中,四周彌漫著魅人的東方氣息。

我要求讓我星期六晚上到阿拉比集市去。姑媽聽了吃一驚,疑心我跟共濟會有什麼勾搭。在課堂里,我難得回答出問題。我瞧著老師的臉從和藹變成嚴峻。

他說:「希望你不要變懶了。」我成天神思恍惚。生活中的正經事叫我厭煩,它們使我的願望不能盡快實現,所以在我看來,都像兒戲,單調而討厭的兒戲。

星期六早晨,我對姑父說,晚上我要到集市去。他正在衣帽架邊手忙腳亂地找帽刷子,便漫不經心地說:

「行,孩子,我知道了。」

他呆在過道里,我就沒法去前廳,趴在窗口眺望了。我悻悻地離開家門,緩緩地走向學校。空氣透骨地陰冷,我心裡一陣陣忐忑不安。

回家吃飯時,姑父還沒回來。時光還早呢。我坐著望了一會兒鍾,滴答滴答的鍾聲叫我心煩意亂,便走出屋子,登上樓梯,走到樓上。

那些高敞的空房間,寒冷而陰郁,卻使我無拘無束。我唱起歌來,從一個房間跑到另一個房間。透過正面的玻璃窗,我看見夥伴們在街上玩耍。

他們的喊聲隱隱約約傳到耳邊。我把前額貼住冰冷的玻璃窗,望著她住的那棟昏暗的屋子。約莫一個小時過去了,我還站在那兒,什麼都沒看見,

只在幻想中瞧見她穿著棕色衣服的身形,街燈的光朦朧地照亮曲線的脖子、擱在欄桿上的手,以及裙子下擺的鑲邊。

我再下樓時,看見當鋪老闆的遺孀默塞爾太太坐在火爐邊。這個長舌婦,為了某種虔誠的目的,專愛收集用過的郵票。我只好陪著吃茶點,耐著性子聽她嚼舌。

開晚飯的時間早已過了一小時,姑父還沒回來。默塞爾太太站起身來說:「對不起。」不能久等,八點過了,她不願在外面待得太晚,夜裡的風她受不了。她走後,我在屋裡踱來踱去,緊攥著拳頭。姑媽說:

「上帝啊,興許今晚去不成了,改天再去看集市吧。」

九點,我忽然聽見姑父用彈簧鎖鑰匙在開過道門。接著聽見他自言自語,聽到衣架被他掛上去的大衣壓得直晃盪。我能猜出這些聲音意味著什麼。

晚飯吃到一半,我向他要錢到集市去。他已把這件事給忘得一干二凈了。

「人們早已上床,睡過一陣了,」他說。

我沒笑。姑媽大聲說:

「還不給錢讓他去?!他已經等得夠長啦!」

他說非常抱歉,忘了這件事。爾後又說,他很欣賞那句老話:「只工作不玩耍,任何孩子都變傻。」他又問我去哪兒,於是我再講一遍。

他便問我知不知道《阿拉伯人向駿馬告別》。我走出廚房時,他正要給姑媽背誦那故事的開場白哩。

我緊緊攥著一枚兩先令銀幣,沿著白金漢大街,向火車站邁開大步走去。街上熙熙攘攘,盡是買東西的人,煤氣燈照耀得如同白晝,這景象提醒我快到集市去。

我在一列空盪盪的火車的三等車廂找了個坐位。火車遲遲不開,叫人等得惱火,過了好久才慢慢地駛出車站,爬行在沿途傾圮的房屋中間,駛過一條閃閃發亮的河流。

在威斯蘭羅車站,來了一大群乘客,往車廂門直擁。列車員說,這是直達集市的專車,這才把他們擋回去。我獨自坐在空車廂里。幾分鍾後,火車停在一個臨時用木頭搭起的月台旁。

我下車走到街上。有一隻鍾被亮光照著,我瞅了一眼:九點五十分。我的面前矗立著一座大建築物,上面閃亮著那魅人的名字。

我怎麼也找不到花六便士就能進去的入口。我生怕集市關門,便三腳兩步穿過一個旋轉門,把一個先令付給一位神情疲憊的看門人。

我發現走進了一所大廳,周圍環繞著只有它一半高的游廊。幾乎所有的棚攤都打烊了。大半個廳堂黑沉沉的。我有一種闃寂之感,猶如置身於做完禮拜後的教堂中。

我怯生生地走到商場中間。那兒還有些人圍著仍在營業的攤子;一塊布簾上用彩燈拼成「樂聲咖啡館」幾個字。兩個男子正在一隻托盤上數錢。我傾聽著銅幣落盤時的叮當聲。

我搜索枯腸,才想起為什麼到這兒來,便隨意走到一個搭棚的攤子前,端詳陳列在那裡的瓷花瓶和印花茶具。

棚攤門口有個女郎,正同兩位年輕的先生說笑,我聽出他們的英國口音,模模糊糊聽著他們交談。

「噢,我從沒說過那種事。」

「哎,你肯定說過。」

「不,肯定沒有!」

「難道她沒說過?」

「說過的,我聽見她說的。」

「啊,這簡直是……胡說。」

那位女郎看見我,便走過來問要買什麼。她的聲音冷冰冰的,好像出於責任感。我誠惶誠恐地瞧著兩排大壇子,它們豎在攤子門口兩側,恰似東方衛士;我低聲說:

「不買,謝謝。」

那女郎把一隻花瓶挪了一下,然後回到兩個年輕人身邊去了。他們又談起同一個話題。那女人回頭瞟了我一兩次。

我逗留在她的棚攤前,彷彿真的對那些貨物戀戀不舍一般,盡管心裡明白,這樣呆著毫無意思。

最後,我慢吞吞地離開那兒,沿著集市中間的小道走去。我把兩個便士丟進口袋,跟裡面一枚六便士的硬幣碰響。接著,我聽見長廊盡頭傳來熄燈的喊聲。頓時,大廳上方漆黑一片。

我抬頭凝視著黑暗,感到自己是一個被虛榮心驅使和播(撥)弄的可憐蟲,於是眼睛裡燃燒著痛苦和憤怒。

(4)都柏林人譯文經典小說擴展閱讀:

阿拉比(Araby)

《阿拉比》(Araby)是《都柏林人》的短篇小說集的第三篇作品,是詹姆斯·喬伊斯早期現實主義小說中的一篇,充分顯露喬伊斯在意識流方面的才華。

E. 詹姆斯·喬伊斯的生平

詹姆斯·喬伊斯
愛爾蘭作家 ,詩人 。1882 年2月2日生於都伯林信奉天主教的家庭,1941 年1月13日卒於瑞士蘇黎世 。先後就讀於都柏林大學克朗格斯伍德學院、貝爾沃迪爾學院和大學學院,很早就顯露出音樂、宗教哲學及語言文學方面的才能,並開始詩歌、散文習作。他諳熟歐洲大陸作家作品,受易卜生影響尤深,並漸漸表現出對人類精神世界特殊的感悟及對家庭篤信的宗教和自己生活環境中的習俗、傳統的叛逆。1902年大學畢業後,曾與當時的愛爾蘭文藝復興運動有所接觸,不久即成為其對立面。同年,迫於經濟壓力及為擺脫家庭宗教和自身狹隘環境的束縛,自行流亡到歐洲大陸,先後在法國、瑞士、義大利過著流離的生活,廣泛地吸取歐洲大陸和世界文化的精華。1905年以後,攜妻子兒女在義大利的里亞斯特定居,帶病堅持文學創作詹姆斯•喬伊斯是二十世紀最偉大的作家之一,他的作品及「意識流」思想對全世界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一、生平與作品
1882年2月2日,喬伊斯(James Joyce)出生在愛爾蘭的都柏林。他的父親對民族主義有堅定的信念,母親則是虔誠的天主教徒。喬伊斯出生的時候,愛爾蘭這個風光綺麗的島國是英國的殖民地,戰亂不斷,民不聊生。他有一大群弟弟妹妹,但他父親偏愛這個才華橫溢的長子,「不論這一家人有沒有足夠的東西吃,也給他錢去買外國書籍。」他從小就在教會學校接受天主教教育,學習成績出眾,並初步表現出非凡的文學才能。1898年喬伊斯進入都柏林大學專攻哲學和語言,1902年6月,喬伊斯畢業於都柏林大學學院,獲得了現代語學士學位。10月2日,他登記到聖西希莉亞醫學院修課。可是,在這里只念到11月初就因為經濟困難而放棄了學業。1904年,他偕女友諾拉私奔歐洲大陸,從此義無反顧地開始了長及一生的流亡生涯,中間僅僅點綴著短期的回鄉探親,1911年後便再也不曾踏上愛爾蘭的土地。他一生顛沛流離,輾轉於的里雅斯特、羅馬、巴黎等地,多以教授英語和為報刊撰稿糊口,又飽受眼疾折磨,到晚年幾乎完全失明;但他對文學矢志不渝,勤奮寫作,終成一代巨匠。1939年巴黎淪陷,12月他帶著家眷疏散到法國南部。1940年12月17日,喬伊斯夫婦把患精神分裂病的女兒露西亞留在法國的一家醫院,狼狽不堪地逃到瑞士的蘇黎世。第二年的1月10日,喬伊斯因腹部痙攣住院,查明是十二指腸潰瘍穿孔,在13日凌晨去世,終年59歲。
喬伊斯的文學生涯始於他1904年開始創作的短篇小說集《都柏林人》。在寫給出版商理查茲的一封信中,他明確地表述了這本書的創作原則:「我的宗旨是要為我國的道德和精神史寫下自己的一章。」這實際上也成了他一生文學追求的目標。在喬伊斯眼中,處於大英帝國和天主教會雙重壓迫和鉗制下的愛爾蘭是一個不可救葯的國家,而都柏林則是它「癱瘓的中心」,在這個城市裡每時每地都上演著麻木、苦悶、淪落的一幕幕活劇。
詹姆斯•喬依斯於1904年1月7日,在他母親逝世之後4個月起在都柏林開始創作長篇小說《青年藝術家畫像》,1914年完稿於義大利的里雅斯特,歷時10年。長篇小說《青年藝術家的畫像》有強烈的自傳色彩,主要描寫都柏林青年斯蒂芬•迪達勒斯如何試圖擺脫妨礙他的發展的各種影響——家庭束縛、宗教傳統和狹隘的民族主義情緒,去追求藝術與美的真諦。喬伊斯通過斯蒂芬•迪達勒斯的故事,實際上提出了藝術家與社會、與生活的關系問題,並且饒有趣味地揭示了這樣一個事實:斯蒂芬•迪達勒斯本人恰恰就是他力圖逃避的都柏林世界所造就的,都柏林無形中報復了反叛的青年藝術家。
長篇小說《尤利西斯》是一個平凡的小人物一生中平凡一天的記錄,即主人公廣告經紀人利奧波德•布盧姆在1904年6月16日一天的活動。喬伊斯在本書中將象徵主義與自然主義鑄於一爐,借用古希臘史詩《奧德修紀》的框架,把布盧姆一天18小時在都柏林的游盪比作希臘史詩英雄尤利西斯10年的海上漂泊,使《尤利西斯》具有了現代史詩的概括性。《尤利西斯》以三個人物為主,除代表庸人主義的布盧姆外,還有他的妻子、代表肉慾主義的莫莉以及代表虛無主義的青年斯蒂芬•迪達勒斯。小說通過這三個人一天的生活,把他們的全部歷史、全部精神生活和內心世界表現得淋漓盡致。
長篇小說《芬尼根守夜人》以都柏林近郊一家酒店老闆的潛意識和夢幻為線索,是一部用夢幻的語言寫成的夢幻的作品。喬伊斯借用義大利18世紀思想家維柯關於世界在四種不同社會形態中循環的觀點,在此框架中展開龐雜的內容。書中暗喻《聖經》、莎士比亞、古代宗教、近代歷史、都柏林地方誌等,大量借用外國詞語甚至自造詞彙,通過誇張的聯想,喻示愛爾蘭乃至全人類的歷史、全宇宙的運動。�
除上述三部作品,喬伊斯還著有詩集《室內樂集》和劇本《流亡者》。�
在喬伊斯的一生中,民族主義思想是貫徹始終的。早在1912年8月22日,剛屆而立之年的喬伊斯就在致妻子諾拉的信中寫道:「我是也許終於在這個不幸的民族的靈魂中鑄造了一顆良心的這一代作家之一。」1936年,喬伊斯邊讀著英國版《尤利西斯》的校樣邊對弗里斯•莫勒說:他為了這一天,「已鬥了二十年」。 喬伊斯從1914年著手寫《尤利西斯》,但直到1918年美國的《小評論》才開始連載。最早的單行本是1922年在法國由莎士比亞書屋出版的。德(1927)、法(1929)、日(1932年出四分冊,1935年出第五分冊)譯本相繼問世後,美國版(蘭登書屋,1934)也出版。然而對喬伊斯來說,最重要的是《尤利西斯》在英國本土的出版。也難怪他對丹麥詩人、小說家湯姆•克里斯滕森說:「現在,英國和我之間展開的戰爭結束了,而我是勝利者。」他指的是,盡管《尤利西斯》里對1901年去世的維多利亞女王及太子(當時〔1904〕在位的國王愛德華七世)均有不少貶詞,英國最終不得不承認這本書,讓它一字不刪地出版。
喬伊斯在作品中所表現出來的對民族對國家的熱愛,深深感動著愛爾蘭人民。而愛爾蘭人是這么崇拜喬伊斯的,甚至把《尤利西斯》中描寫主人公利奧波德•布盧姆一天全部活動的六月十六日定為「布盧姆日」,該節日後來成為了僅次於國慶日(三月十七日聖巴特里克節)的大節日。

喬伊斯進入中國文學界的視野
「意識流」這一術語最早是由美國哲學家兼心理學家威廉•詹姆斯於20世紀初提出來的,隨後便被借用到了文學領域。喬伊斯的長篇小說《尤利西斯》就是意識流作品的代表作,是二十世紀最偉大的小說之一。
20世紀中國文學曾受到西方意識流理論和創作的影響,並在此基礎上形成和發展起來了中國的意識流文學。「意識流」這一概念進入中國語境經由兩條路線:一條由西方先「流」到日本,再由日本「流」到中國;另一條則由西方直接「流」到中國。在時間上,前者稍早於後者。因此,我們在考察意識流進入中國之前,首先應當檢查意識流是如何進入日本文化語境的。最早把喬伊斯介紹到日本的是當時活躍在日本和歐美的著名詩人野口米次郎(1875-1947)。他於1918年3月,在著名雜志《學燈》發表了介紹喬伊斯《年輕藝術家的肖像》的文章《一個畫家的肖像》。他稱贊「這部小說是用英語寫成的近代名作」。 另外,較早留下了關於喬伊斯記載的是芥川龍之介。他刊登在《三S》(《サンエス》1920年3月號)雜志上的文章《〈我鬼窟日錄〉摘抄》談到他曾購買丸善書店發行的《年輕藝術家的肖像》。並在1920年9月發表於《人間》雜志的《〈雜筆〉中的「孩子」》中這樣談到喬伊斯:「喬伊斯的《尤利西斯》無論如何看都是對兒童感受的直接述寫。或者也許可以說是具有那種只要有一點感受就寫下來的心情吧。但是無論怎樣珍品就是珍品,像他這樣寫文章的找不到第二個。我想,讀一讀是有好處的。(8月20日)」
正因為如此,他後來還親自翻譯了《年輕藝術家的肖像》的一部分。
中日兩國一衣帶水,交往密切,日本文壇對西方意識流文學的關注和譯介很快就被中國知識界注意到了。不過,日本人最初對意識流的介紹和把握並不準確。1933年由高明翻譯的早稻田教授吉江喬松撰寫的《西洋文學概論》便將普魯斯特與喬伊斯歸為超現實主義流派。朱雲影在《現代》(第3卷第1期)上寫了一則《日本通信》:「『新心理派』以伊藤整等為代表,雖然出了幾種同人雜志,理論宣傳得頗熱鬧,但是作品簡直沒有,倒是翻譯的朱易士(James Joyce)的《尤利西斯》(Ulysses)非常暢銷,正宗白鳥曾推森歐外翻譯的《即興詩人》為明治時代的最大傑作,那麼這里也不妨認為《尤利西斯》為新心理派的傑作了。 」
喬伊斯及其《尤利西斯》就這樣經由日本來到了中國。
高明撰寫的《一九三三年的歐美文壇》中有這樣一段:「朱伊士在『Transition』雜志上連載了『Work in Progress』。在嘗試著英語革命的點上,被人注目著。有時候把字連在一起,有時候利用句子所有的聯想:看他的意思像是在表現上開一新境地。他也許是說,『新的感覺需要新的字眼』吧?在那裡同時附著新字辭解;因為在那文章里,不加解釋,是沒有理解的可能的。」文中「Work in Progress」指的是喬伊斯的最後一部小說《為芬尼根守靈》,該書1927年起在雜志上連載,1939年出版。在文章末尾作者註明道,本文「系根據1934年日本中央公論年報寫成」。這又一次證明喬伊斯是輾轉日本來到中國的。
中國文學界與喬伊斯作品
在《尤利西斯》出版的當年,在劍橋留學的著名詩人徐志摩就讀到了這部作品,並在他的《康橋西野暮色》前言中稱贊它是一部獨一無二的作品。他以詩人特有的激情奔放的語言歌頌該書最後沒有標點的一章:"那真是純粹的'prose',像牛酪一樣潤滑,像教堂里石壇一樣光澄……一大股清麗浩瀚的文章排傲面前,像一大匹白羅披泄,一大卷瀑布倒掛,絲毫不露痕跡,真大手筆!"
1922 年,茅盾先生在《小說月報》第13 卷11 號上撰短文介紹詹姆斯•喬伊斯的新作《尤利西斯》:新近喬安司(James Joyce) 的「Ulysses」單行本問世,又顯示了兩方面的不一致。喬安司是一個准「大主義」的美國新作家。「Ulysses」先在《小評論》上分期登過: 那時就有些「流俗的」讀者寫信到這自號「不求同於流俗之嗜好」的《小評論》編輯部責問,並且也有謾罵的話。然而同時有一部分的青年卻熱心地贊美這書。英國的青年對於喬安司亦有好感: 這大概是威爾士贊「A Portraitof the Artist as a YoungMan」(亦喬氏著作,略早於Ulysses)的結果。可是大批評家培那(Arnold Bennett) 新近做了一篇論文, 對於Ulysses 很不滿意了。他請出傳統的「小說規律」來,指責Ulysses 裡面的散漫的斷句的寫法為不合體裁了。雖然他也說:「此書最好的幾節文字是不朽,」但貶多於褒,終不能說他是贊許這部」。
30年代現代主義在中國掀起第二次高潮,大背景下零散的喬伊斯介紹文字略見增加,值得一提的是出現兩篇不長的專論,喬氏的短篇「Counterpart」也首次完整地翻譯過來。兩篇專論立足點全然不同,因此所描述的喬氏亦判然有別。第一篇評述是費鑒照撰寫的《愛爾蘭作家喬歐斯》。⑧此文不曾預設喬是進步的或者頹廢的,持論比較客觀。費文介紹了《杜白林人》和《畫像》,重點放在《游離散思》(即Ulysses) 上。費文嘗試解讀喬,少數地方略見切入,但總體不成功(篇幅短是一個原因) ,圍著喬伊斯轉一圈而已。此文認為《尤》「是一部包羅近代世界的一切———政治,宗教,實際,人道主義等等的作品」,有很多優點,但認為不能說該書是一種「新的」,而且有明顯的缺點: 一是「重局部而忽略整個的諧和」,二是「注重人的肉體方面,而忽略精神方面」。雖然以今天的角度看,費所說的缺點屬於誤讀,但費是讀過原著來嘗試批評的。費文的缺點是下功夫不夠,將喬當作一般作家來閱讀,說到底是缺乏真正的興趣。
另一篇專論是周立波1935 年5 月6 日在《申報•自由談》上揭載的《詹姆斯喬易斯》。文章前半部分比較客觀地介紹了喬氏在現代文學史上的地位,喬的生活道路,其創作的流變與發展;主要的評述基本符合事實,但認為《畫像》「沒有獨創的地方」。文章的後半部分問題卻很大。周看喬伊斯的出發點,與蘇聯出版的《英國文學史綱》里的觀點完全一致,連所用的基本貶詞(如「頹廢」) 也完全相同。從中可以看出他受蘇聯文學批評的影響。蘇聯在1935年首譯《尤》,只選譯第一至第十節,刊蘇聯《世界文學》雜志,因此可以認為,立波寫此文跟蘇聯選譯《尤》有關,其資料來源來自蘇聯,並沒有立波自己的意見,立波本人也未讀過原著,lv 因此連誤讀亦無從說起,誤讀的源頭在蘇聯。周立波與早期茅盾、徐志摩、費鑒照、趙景深、趙家璧、楊昌溪等人的評述或譯述有很大不同,從影響源方面看,後者的基本觀點是西方的,前者則是蘇聯的,前者武斷主觀,後者的批評充滿遲疑和困惑,批評對象把握不住,語焉不詳之處甚多;前者則是清楚明白的持否定態度。周立波此文的觀點在40 年代後半、以及50 —60 年代逐步演成壓倒一切的主調。
傅東華譯的《復本》(即Counterpart) 當為喬氏小說的首次漢譯。譯文前有譯者以否定的筆調寫的約四五百言的簡介,譯文本身有傅一貫的流暢,內容大致查看下來亦無甚大不妥。在那一期的《文學》(2 卷3 期) 上還刊出中年喬伊斯的相片一幀和漫畫一幅。
中國另一次對喬氏作品的翻譯,是一份影響似乎不太大、只出了10 期的文學刊物《西洋文學》。這份創刊於1940 年的刊物為喬伊斯作品在中國再次試探性登陸做出過重要貢獻。該刊在1941年推出「喬易斯特輯」,內有喬易斯像、喬的詩選、短篇《一件慘事》和《友律色斯》(Ulysses) 插話三節,還有翻譯的愛德蒙•威爾遜( Ed2mund Wilson) 的《喬易斯論》。該刊還在「書評欄」里發了署名興華的書論,介紹1939 年才問世的《斐尼根的醒來》。據該刊主要編輯之一張芝聯介紹,該雜志內容「百分之九十都是譯文」,從它推出的托爾斯泰特輯、葉芝特輯和喬伊斯特輯來看,從它發表譯作的譯者隊伍來看,這個短命的雜志其實在當時算得上一份高品位譯文雜志,它與朱光潛主編的《文學雜志》、徐志摩等主編的《新月》一樣,同具一份學人的高雅格調,惜乎它在中國文學史上、在翻譯文學史上以及現代文學期刊史上並未受到應有的重視。
1949 年後至1978 年30 年間,連上面這種「雜碎」似的介紹幾乎都見不到了,即便是偶爾提到,喬伊斯也像是一具散發著惡臭的腐屍。
1950年11月,朱光潛先生在路易•哈拉普的《藝術的社會起源》譯後補記里也表達了同樣的態度。朱先生雖沒有直接評論本書,但否定了哈拉普視《尤利西斯》是運用傳統的一個最好說明,而且是幾個世紀文學發展最高峰的觀點。1964年袁可嘉在《文學研究集刊》第一期上發表的《英美意識流小說述評》,對《尤利西斯》也持批判態度。
1978 年創刊的《外國文藝》享有一份光榮,即該刊在1980 年第4 期上發了3 篇喬伊斯短篇小說,即《死者》(王智量[ 智量]譯) 、《阿拉比》和《小人物》(宗白譯) 。3 個短篇選目出手不凡,其中前2篇是世界文學的短篇精品。這大概是新時期發表的對喬氏作品最早的譯介。
該書初版半個世紀之後的1979年,錢鍾書先生在所著的《管錐編》(第一冊的394頁)中用《尤利西斯》第十五章的詞句(喬伊斯將yes和no 改造為nes,yo)解釋了《史記》中的話。1981年,袁可嘉等人選編的《外國現代作品選》第二冊關於意識流的部分收入了《尤利西斯》第二章的中譯,並附有袁本人的短評,對於該書的文學價值和地位重新給予了肯定。
資深翻譯家黃雨石先生默默工作,他譯的《青年藝術家的畫像》已由外國文學出版社1983 年出版。這是大陸出版的第一部喬氏作品單行本,亦是大陸譯介喬伊斯的第一部完整的長篇小說。1984 年10 月,孫梁譯的《都柏林人》7 個短篇加上宗白等人人的其他8篇譯作,,由上海譯文出版社以《都柏林人》之名出版。
80 年代最早的《尤》選譯,是金 譯的第二章,收入袁可嘉等主編的《外國現代派作品選》第二冊(上) ;5 年後《世界文學》揭載金譯《尤》的第二、六、十章和第十八章片斷; 越年,百花出版社推出《尤》的選譯本,並且增加了第十五章的片斷譯文。這些是中國第二次《尤》的選譯,是在研讀的基礎上選譯的,量與質均較高。
九十年代中葉,意識流開山之作、長篇巨著《尤利西斯》有了兩部全譯本:蕭乾、文潔若合譯的由南京譯林出版社於一九九四年出版;金盽所譯的則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1994年至1996年)。

圖書網:http://www.kongfz.com/bookstore/10819/book_49925306.html
http://proct.dangdang.com/proct.aspx?proct_id=127453
http://www.llxb.cn/books/151/1517464.html
http://i.mop.com/yaxinchen/blog/2005/09/14/471920.html

熱點內容
網路短篇小說作者名字大全 發布:2025-07-05 00:31:33 瀏覽:177
重生到法國外籍兵團的小說 發布:2025-07-05 00:14:54 瀏覽:978
游戲創業類小說排行榜 發布:2025-07-05 00:06:05 瀏覽:572
醜女霸道總裁小說免費閱讀 發布:2025-07-04 23:58:25 瀏覽:286
總裁冥王的是什麼小說 發布:2025-07-04 23:49:22 瀏覽:114
最近都市的小說 發布:2025-07-04 23:42:01 瀏覽:524
黑莓免費小說下載 發布:2025-07-04 23:37:51 瀏覽:744
馬克吐溫短篇小說全集讀書筆記 發布:2025-07-04 23:27:24 瀏覽:433
不能說的秘密結局小說 發布:2025-07-04 23:16:23 瀏覽:904
主角叫輝煌的網游小說 發布:2025-07-04 23:16:17 瀏覽:7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