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心武的短篇小說和長篇小說
❶ 找劉心武的作品
短篇小說代表作有《班主任》《我愛每一片綠葉》、《黑牆》、《白牙》等。
中篇小說代表作有《如意》、《立體交叉橋》、《小墩子》等。
長篇小說有《鍾鼓樓》獲全國第二屆「茅盾文學」獎、《四牌樓》、《棲鳳樓》、《風過耳》等。
紅學著作《劉心武揭密「紅樓夢」》1-4部
❷ 劉心武的簡介有哪些代表作
簡介網路是有的,劉心武,1942年6月4日出生,中國當代著名作家、紅學研究家。筆名劉瀏、趙壯漢等。曾任中學教師、出版社編輯、《人民文學》主編、中國作協理事、全國青聯委員,加入國際筆會中國中心,其作品以關注現實為特徵。代表作有其成名作《班主任》,這部作品具有極大的時代意義,被視為新時期的文學開端。三樓是其所創長篇小說系列,《鍾鼓樓》《棲鳳樓》《四牌樓》。還有中篇小說《如意》、《木變石戒指》、《小墩子》,短篇小說《班主任》、《白牙》。對於紅學研究也有自己獨特的見解,《劉心武揭秘{紅樓夢}》是其暢銷作品。
❸ 劉心武《班主任》簡介
簡介:小說中描寫的主人公謝惠敏是畸形兒形象,深受極左路線毒害的學生女團幹部形象。通過謝惠敏等中學生形象的描寫,率先在文學作品中揭示「文化大革命」給青少年留下心理創傷的社會問題。
拓展資料:
作者:劉心武,1942年6月4日出生,中國當代著名作家、紅學研究家。筆名劉瀏、趙壯漢等。曾任中學教師、出版社編輯、《人民文學》主編、中國作協理事、全國青聯委員等,並加入國際筆會中國中心。
作品成就:其長篇小說《鍾鼓樓》曾獲得茅盾文學獎。20世紀90年代後,成為《紅樓夢》的積極研究者,曾在中央電視台《百家講壇》欄目進行系列講座,對紅學在民間的普及與發展起到促進作用。2014年推出最新長篇小說《飄窗》。
作品點評:劉心武短篇小說《班主任》作品所講述的悲情故事,觸及了被長時間的階級斗爭和政治運動所摧殘的人間親情,喚醒已經厭倦了緊張斗爭的中國人內心感情中久遭壓抑的一面,成為此時關於思想解放和藝術民主的第一次文學嘗試。劃開了文革文學與新時期文學的界限,在當代文學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義。
❹ 劉心武著名短篇小說
劉心武短篇小說代表作有《我愛每一片綠葉》、《黑牆》、《班主任》、《白牙》等。
❺ 劉心武獲第二屆茅盾文學獎作品是什麼
劉勰
-文心雕龍
劉心武
當代作家。短篇小說《班主任》,被認為是新時期文學的發軔作;《我愛每一片綠葉》獲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長篇小說《鍾鼓樓》獲全國第二屆茅盾文學獎。
❻ 劉心武作品
短篇小說代表作有《班主任》《我愛每一片綠葉》、《黑牆》、《白牙》等。
中篇小說代表作有《如意》、《立體交叉橋》、《小墩子》等。
長篇小說有《鍾鼓樓》獲全國第二屆「茅盾文學」獎、《四牌樓》、《棲鳳樓》、《風過耳》等。
紅學著作《劉心武揭密「紅樓夢」》1-4部
1977年發表短篇小說《班主任》,被認為是新時期文學的發軔作,獲首屆全國優秀短篇小說首獎。
1985年發表紀實作品《5·19長鏡頭》、《公共汽車詠嘆調》,再次引起轟動。1986-1987在《收獲》雜志開辟《私人照相簿》專欄,開創圖文相融的新文本,1999年推出圖文融合的長篇《樹與林同在》。1992年後發表大量隨筆,結為多種集子。
1993年開始發表研究《紅樓夢》的論文,並將研究成果以小說形式發表,十多年來堅持從秦可卿這一人物入手解讀《紅樓夢》。
1995年後開始嘗試建築評論,1998年由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出版《我眼中的建築與環境》,2004年由中國建材工業出版社出版《材質之美》。
作品多次獲獎,如長篇小說《鍾鼓樓》獲第二屆茅盾文學獎;短篇小說《班主任》獲1978年全國首屆優秀短篇小說獎第一名,此外短篇小說《我愛每一片綠葉》和兒童文學《看不見的朋友》、《我可不怕十三歲》都曾獲全國性獎項;長篇小說《四牌樓》還曾獲得第二屆上海優秀長篇小說大獎。1993年出版《劉心武文集》8卷,至2005年初在海內外出版的個人專著以不同版本計已逾130種。若干作品在境外被譯為法、日、英、德、俄、意、韓、瑞典、捷克、希伯來等文字發表、出版。
劉心武對生活感受敏銳,善於作理性的宏觀把握,寫出了不少具有社會思考特點的小說,作風嚴謹,意蘊深厚。其散文《錯過》被選入蘇教版八下語文教材,《白樺林的低語》被選入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六年級語文教材。
❼ 劉心武寫過哪些書~
劉心武,筆名劉瀏、趙壯漢等。曾任過中學教師、出版社編輯、《人民文學》雜志的主編。
1942年出生於四川省成都市,
1950年後定居北京。中學時期愛好文學。
1958年開始發表作品。短篇小說代表作還有《我愛每一片綠葉》、《黑牆》、《白牙》等。中篇小說代表作有《如意》、《立體交叉橋》、《小墩子》等。長篇小說有《鍾鼓樓》獲全國第二屆「茅盾文學」獎、《四牌樓》、《棲鳳樓》、《風過耳》等。
1961年畢業於北京師范專科學校中文系,後任中學教員15年。
1976年後任北京出版社編輯,參與創刊《十月》並任編輯。
1977年11月發表短篇小說《班主任》,被認為是「傷痕文學」發軔作,引出轟動,走上文壇
1979年起任中國作協理事、《人民文學》雜志主編。
❽ 關於劉心武的簡介
你鐧懼害鍦板浘
❾ 劉心武 寫過什麼小說
1985年發表紀實作品《5·19長鏡頭》、《公共汽車詠嘆調》,再次引起轟動。 1986-1987在《收獲》雜志開辟《私人照相簿》專欄,開創圖文相融的新文本。 1992年後發表大量隨筆,結為多種集子。 1993年開始發表研究《紅樓夢》的論文,並將研究成果以小說形式發表,十多年來堅持從秦可卿這一人物入手解讀《紅樓夢》。 1995年後開始嘗試建築評論。 1998年由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出版《我眼中的建築與環境》。 1999年推出圖文融合的長篇《樹與林同在》。 2004年由中國建材工業出版社出版《材質之美》。 著有《明星和我》系列文章,「民工三部曲」之《護城河邊的灰姑娘》《民工老何》《潑婦雞丁》,「北海三部曲」之《仙人承露盤》《九龍壁》《五龍亭》,歌劇劇本《老舍之死》,長篇小說《風過耳》。 2010年江蘇人民出版社出版《紅樓夢八十回後真故事》
編輯本段獲獎情況
漫畫劉心武
劉心武的作品多次獲獎: 長篇小說《鍾鼓樓》獲第二屆茅盾文學獎; 短篇小說《班主任》獲首屆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 短篇小說《我愛每一片綠葉》獲1979年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 兒童文學《看不見的朋友》、《我可不怕十三歲》都曾獲全國性獎項; 長篇小說《四牌樓》獲得第二屆上海優秀長篇小說大獎。
編輯本段作品影響
1993年出版《劉心武文集》8卷,到2005年初在海內外出版的個人專著以不同版本計已逾130種。若干作品在境外被譯為法、日、英、德、俄、意、韓、瑞典、捷克、希伯來等文字發表、出版。 《劉心武說『世道人心』》
其散文《錯過》被選入蘇教版八下語文教材,《白樺林的低語》被選入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六年級上期語文教材,《百合獻給誰》被選入上海小學實驗教材。曾任中國作協理事、《人民文學》主編等職,是國際筆會中國中心成員,中國作家協會北京分會專業作家、中華全國青年聯合會常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