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小微小說 » 周立波短篇小說集

周立波短篇小說集

發布時間: 2022-08-17 00:03:54

① 周立波的簡介

有兩個周立波啊
周立波,出生於1967年4月22日,1981年進入上海滑稽劇團,師從上海曲藝界暨滑稽界元老周柏春。成名於80年代末,其表演風格獨樹一幟,融各派冷麵滑稽於一體,又不失人文才情的調侃和嘲諷。這些年,周立波為了拓展自我局限,下過海、經過商、出過國,但始終牽掛著表演藝術。他在接受采訪時說,我這么些年的生活積累,社會閱歷一直在促使我尋找全新的,能表現現代海派演藝文化的突破點,機緣到了,我會重新站上舞台。果然,2008年底,由周立波創作的海派清口《笑侃三十年》《笑侃大上海》在上海引起了強烈的轟動,一票難求。其藝術形式為獨創的海派清口(區別於依賴色情笑話的葷口),一個人,一個提示夾,一張椅子,以上海話脫口秀的形式演出2個小時。

1990年,23歲的周立波曾因誤傷當時激烈反對他戀愛的女友父親而被判刑,被迫離開舞台,引起滑稽界一片惋惜……

談及那場幾乎顛覆他藝術生涯的「意外」,周立波表示:「在經歷了種種誤會和波折後,我和岳父現在早已握手言和了,畢竟我和太太是真心相愛。如今,我們還照顧著岳父。」而周立波太太對於當初的選擇也不曾後悔:「周立波有才華,也有責任心,過去的事都只是誤會。」

這些年,周立波下過海、出過國,但他始終心牽著舞台藝術。在前輩王汝剛、嚴順開以及好友關棟天、孫徐春等鼓勵下,他終於再次鼓起勇氣登上舞台。當年有「上海活寶」之稱的周立波,雖然十多年不登舞台,風采卻不減當年。他告訴記者,這些年雖然沒機會站在舞台上為觀眾表演,但骨子裡的幽默感是壓不住的。

曾參加長篇電視情景喜劇《家裡比較煩》,飾演周家長子,和呂涼等合作,有精彩演出

主要演出場次:

2006年-2007年 《海派清口》 (蘭馨大戲院)

2008年末 - 2009年初 《笑侃30年》(美琪大戲院)

2009年5月 - 今 《笑侃大上海》(美琪大戲院)

周立波演出看點

梳著小分頭,穿著得體西裝,再加幾瓶礦泉水,周立波不換裝,不休息,一個人,一張嘴,一個提示夾,撐起了一台海派清口表演。他的單口,既有傳統噱頭,更多時尚笑料;既有脫口秀,又有才藝表演和簡訊互動。他正話反說,漫談愛情、婚姻、家庭、事業、財富,常在不經意中穿插匪夷所思的連環噱頭,並將自己的人生感悟融入到與觀眾的閑聊中。滑稽泰斗周柏春逝世後,他以自己逼真的模仿讓觀眾領略大師風采。股票狂跌、次貸危機,他又推出「我為『財』狂」財經專場。
周立波坦言,他的這種獨創既有評書、小品的影子,更有脫口秀、獨腳戲即興活口的特色。像「笑侃30年」由於「新型武器」多媒體的加入,昔日草綠軍裝、喇叭褲、爆炸頭、上海電信博物館中覓到的老式公用電話和磚頭大哥大、「有車一族」珍藏的自行車票等珍貴舊物件,都在台上一一重現。他自豪地表示:「我就是要讓更多的觀眾感受到滑稽的藝術魅力,糾正一些同行錯把庸俗當親民的誤導傾向。」
周立波的專場藝術總監關棟天認為,戲劇舞台素來是嚴肅面孔多,但周立波的東西很輕松,「很多很平常的事,像小時候難得一吃的油條、油墩子、麥乳精,在他的嘴裡說出來都很有趣,能說到別人的心坎里,引起大家的共鳴。」京劇名角關棟天告訴媒體,他們曾做過統計,一場演出的笑聲超過500次,掌聲也有200次左右。
周立波的殺手鐧是「促狹」,他始終是20年前成名時的那一臉壞相,寥寥數語就能把觀眾逗樂。他的噱頭別具一格,表演亦庄亦諧,寓教於樂,台詞更是充滿了海派思維和豐富想像,如「去年股市是腦充血,充發充發,就半身不遂了」;「這30年,2隻輪子少了,4隻輪子多了,原來坐出租的是大戶,現在坐出租的算散戶」……在他嘴皮子的翻滾中,在緊貼時代的各種趣聞軼事里,觀眾們懷舊與感悟。專家稱贊:「充滿笑聲卻處處蘊涵哲理的噱頭,已不再是昔日的小市民滑稽,而進入了既適合老上海人又使新上海人折服的大滑稽境界。」

經典台詞:
你們一定要像容忍你們領導一樣容忍我的無知。我的意思並不代表領導就一定無知,但無知的基本就是領導。
你說實話會得罪朋友和領導,說假話會得罪自己。
一個人一定要有法律概念,要知道自己怎麼 保護自己,當然你懂了法律之後你不違法,那就是浪費了。

還有一個、、、、

周立波(1908—1979),原名周紹儀,字鳳翔,又名周奉悟。湖南省益陽人,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中國現代著名作家、編譯家。1908年8月9日,周立波生出生於益陽縣(今赫山區)鄧石橋清溪村(對於家鄉,他曾作詩「說是清溪沒有溪,田塍道上草凄凄。山邊大樹迎風嘯,村外機車逐鳥啼」)一個私塾教師家庭。1924年秋考入長沙省立第一中學,在師長王季范、徐特立等影響教育下,思想追求進步,喜愛新文學。第一次大革命失敗後,輟學回縣在高小任教。1928年春隨周起應(周揚)到上海,後考入江灣勞動大學經濟系學習,參加革命互濟會活動。1930年春因散發傳單被校方開除。不久返鄉,開始從事文學寫作和翻譯。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到上海神州國光社當校對員。1932年因參加工人罷工被捕入獄。1934年7月被保釋出獄。後在上海參加中國左翼作家聯盟。1935年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負責編輯左聯秘密會刊,任中共左聯黨團成員,並任《時事新報》副刊《每周文學》編輯。他積極從事左翼文藝運動,翻譯了《被開墾的處女地》《秘密的中國》,譯著近百萬字。 周立波作品封面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赴華北抗日前線八路軍前方總部和晉察冀邊區參加抗日戰爭工作,任戰地記者,寫出報告文學與散文集。1938年冬到湖南沅陵參與地下黨領導工作,並參加編輯《抗戰日報》。1939年5月被周恩來調到桂林,任《救亡日報》編輯,並任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桂林分會籌備委員。同年12月到達延安,任魯迅藝術文學院編譯處處長兼文學系教員,被選為陝甘寧邊區文化界救亡協會執行委員、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延安分會理事。1942年參加延安文藝座談會。1944年任《解放日報》社副刊部副部長並主編文藝副刊,同年冬任八路軍南下第一支隊司令部秘書,隨軍南征。 1945年,日本侵略軍投降後,任中原軍區《七七日報》《中原日報》社副社長。1946年後被調往東北,先後任中共區委宣傳委員、松江省委宣傳處處長等職,參加土地改革運動,並編輯《松江農民報》。1947年開始創作其最重要的作品《暴風驟雨》,1948年調任東北文協《文學戰線》主編,1949年7月被選為全國文聯和全國文協委員。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歷任沈陽魯迅藝術學院研究室主任、政務院文化部編審處負責人、湖南省文聯主席兼中共黨組書記等職,被選為第一、二,三屆全國人大代表,第五屆全國政協委員會委員,連續被選為全國文聯委員和中國作家協會理事,並兼《人民文學》編委和《湖南文學》主編。 周立波作品封面
他的長篇小說《暴風驟雨》和參與編劇拍攝的《解放了的中國》影片,先後獲得斯大林文學獎金,《湘江之夜》獲全國短篇小說一等獎;周立波還是一位傑出的社會主義鄉土文學作家;從1955年至1965年,他回家鄉創作了長篇小說《山鄉巨變》和20多篇鄉土短篇小說開創了鄉土文學的新主題、新風格,與同時期的著名作家趙樹理享有「南周北趙」之美譽。 1979年9月25日,周立波同志因病在北京逝世;出版有《周立波短篇小說集》《周立波散文集》《周立波選集》《立波文集》等;周立波同志在四十多年的革命文學道路上,集作家、學者、戰士於一身,一生共創作了300多萬字的著作,創作的作品思想深刻,為人民群眾喜聞樂見;他以真誠的筆調記錄了新中國成立後的社會進步,具有鮮明的時代感。
編輯本段主要著作
《暴風驟雨》
《暴風驟雨》是與丁玲的《太陽照在桑乾河上》並駕齊驅的反映土地改革的經典著作。 故事講述的是以東北地區松花江畔一個叫元茂屯的村子為背景,描繪出土地改革這場波 新版面
瀾壯闊的革命斗爭的畫卷,把中國農村沖破幾千年封建生產關系的束縛發生的翻天覆地的變化展現在讀者的面前,熱情地歌頌了中國農民在共產黨領導下沖破封建羅網,朝著解放的大道迅跑的革命精神。1948年完成長篇小說《暴風驟雨》的創作,這篇作品曾榮獲1951年度斯大林文學獎三等獎。作品主要人物趙玉林、郭全海、老孫頭。小說描寫了東北地區一個名叫元茂屯的村子從1946年到1947年土地改革的全過程。全書分兩部分,第一部以趙玉林為中心人物,展現了元茂屯農民對惡霸地主韓老六的斗爭,後以趙玉林在剿匪中英勇犧牲結束。第二部寫一年後蕭隊長帶領工作隊再進元茂屯,扭轉出現反復的不利形勢。主人公是郭全海,他帶領農民繼續趙玉林等人的未竟事業,進行鋤奸反特和對地主杜善人的斗爭,最後鞏固了勝利果實,並帶頭參加人民解放軍,南下作戰。小說在廣闊的背景上,深刻地表現了解放戰爭時期廣大解放區農村偉大的土地改革運動的真實面貌,熱情地歌頌了在黨的領導下農民奮起推翻封建主義的急風暴雨式的革命斗爭,從而告訴讀者:土地改革不僅鏟除了幾千年的封建制度,推翻了地主階級的統治,消滅了封建土地所有制,改變了農村的階級關系和社會風貌,而且有力地啟發了各階層農民的階級覺悟,改變了農民的精神面貌,並且其中一些先進農民還成了無產階級的革命戰士,中國農民在共產黨領導下沖決封建羅網,正朝著解放大道迅速奔跑。
《山鄉巨變》
《山鄉巨變》(連環畫)
《山鄉巨變》可以說是《暴風驟雨》的續篇,雖然一個寫的是東北地區的土地改革,一個寫的卻是湖南山鄉的農業合作化運動——它們是中國農村的兩次「暴風驟雨」。 小說集中深入地描寫了一個僻靜的山鄉,在農業合作化運動中引起的異常深廣的變化——相沿幾午年的私有制的經濟基礎,古舊的社會習俗,家庭生活以及人和人的關系等,在一個短時期中被連根掀翻。作者用細膩的自我批評,帶著親切的鄉士氣息,刻畫了幾個革命幹部和農民的形象,其中鄧秀梅、李月輝、陳在春、盛佑亭等,各有自己鮮明的性格和特徵,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著名連環畫家賀友直根據這部小說創作的同名連環畫也堪稱經典之作。

② 『四桿鐵筆』指

孫犁、趙樹理、周立波和柳青四位作家,被譽為描寫農村生活的「四大名旦」和「四桿鐵筆」。

孫犁(1913-2002)原名孫樹勛,曾用筆名芸夫,河北安平人。現、當代小說家、散文家,被譽為「荷花澱派」的創始人。
1927年開始文學創作。1933年畢業於保定育德中學,研究生。1937年參加工作,任安新縣同口鎮小學教師,1939年後參加抗日工作,曾任河北抗戰學院教官,晉察通訊社、晉察冀邊區文聯、晉察冀日報社及華北聯合大學編輯、教師,延安魯迅藝術文學院教師,《平原雜志》編輯。1942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44年在延安發表《荷花澱》《蘆花盪》等短篇小說,以其清新的藝術風格引起了文藝界的注意,被稱為「詩體小說」。此外,還有長篇小說《風雲初記》(三集),中篇小說《鐵木前傳》,文學評論集《文學短評》。《白洋淀紀事》是作者最負盛名的一部小說和散文合集,其中的《荷花澱》《蘆花盪》等作品,成為「荷花澱派」的主要代表作品。1949年後歷任天津日報社副刊科副科長、報社編委,中國作家協會天津分會主席,天津市文聯名譽主席,中國作協第一至三屆理事、作協顧問,中國作家協會第四屆顧問、第五屆名譽副主席,中國文聯榮譽委員。其中一篇文章《蘆花盪》在中學課本中出現,因此得名。
趙樹理(1906——1970)
原名趙樹禮,山西沁水縣尉遲村人。現代著名小說家、人民藝術家。「山葯蛋派」的創始人。


1906年9月24日出生在山西省沁水縣貧苦農民家庭。193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中國文聯常務委員、中國作家協會理事、中國曲藝協會主席,曾任《曲藝》、《人民文學》編委、中國共產黨第八次代表大會代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二、三屆代表。他的作品鄉土氣息濃厚,有一種新鮮活潑、為老百姓喜聞樂見的大眾化風格,形成一個俗稱「山葯蛋派」的文學流派。
趙樹理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佔有重要地位。早在抗日戰爭時期,他就致力於革命文藝的通俗化、大眾化工作,寫出了許多反映農村社會生活、深受廣大群眾歡迎的小說,如《小二黑結婚》(1943)、《李有才板話》(1943)、《李家莊的變遷》(1946)、《三里灣》、《福貴》、《登記等。全國解放以後,繼續深入農村生活,耕筆不輟,馳騁於中國文壇。短篇小說《鍛煉鍛煉》、長篇評書《靈泉洞》(上集),以及《實幹家潘永福》、長篇小說《三里灣》(1955)等,都令人愛不釋手。
十年浩劫中,趙樹理身心受到嚴重摧殘,於1970年9月23日含冤而死,終年64歲。
趙樹理是我國真正熟悉農村、熱愛人民的少有的傑出作家之一,他的作品真實地再現了我國農村幾十年來的巨大變革,而且具有獨特的民族形式和民族風格,在弘揚我國優秀民族文藝的傳統、促進革命文藝的大眾化方面,作出了富有成果的貢獻。
趙樹理以其巨大的文學成就被稱為現代小說的「鐵筆」、「聖手」,在現代文學史上佔有一席重要地位。他取得成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他植根於晉東南這片家鄉的土壤,熟悉農村,熱愛人民,大量描寫了晉東南獨特的區域民俗事象,或作為作品深厚的民俗文化背景,或作為塑造人物形象,揭示人物心理,推進人物性格發展的手段,表現出了鮮明的民族特色。
周立波(1908-1979)
原名周紹義,字鳳翔,又名周奉悟。湖南益陽人。現代著名作家。


1908年8月9日生出生於私塾教師之家。1924年秋考入長沙省立第一中學,在師長王季范、徐特立等影響教育下,思想追求進步,喜愛新文學。第一次大革命失敗後,輟學回縣在高小任教。1928年春隨周起應(周揚)到上海,後考入江灣勞動大學經濟系學習,參加革命互濟會活動。1930年春因散發傳單被校方開除。不久返鄉,開始從事文學寫作和翻譯。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到上海神州國光社當校對員。1932年一二八事件後,因參加工人罷工被捕入獄。1934年7月被保釋出獄。後在上海參加中國左翼作家聯盟。1935年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負責編輯左聯秘密會刊,任中共左聯黨團成員,並任《時事新報》副刊《每周文學》編輯。他積極從事左翼文藝運動,翻譯了《被開墾的處女地》、《秘密的中國》,譯著近百萬字。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赴華北抗日前線八路軍前方總部和晉察冀邊區參加抗日戰爭工作,任戰地記者,寫出報告文學與散文集。1938年冬到湖南沅陵參與地下黨領導工作,並參加編輯《抗戰日報》。1939年5月被周恩來調到桂林,任《救亡日報》編輯,並任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桂林分會籌備委員。同年12月到達延安,任魯迅藝術文學院編譯處處長兼文學系教員,被選為陝甘寧邊區文化界救亡協會執行委員、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延安分會理事。1942年參加延安文藝座談會。1944年任《解放日報》社副刊部副部長並主編文藝副刊,同年冬任八路軍南下第一支隊司令部秘書,隨軍南征。1945年日本投降後,任中原軍區《七七日報》、《中原日報》社副社長。1946年後被調往東北,先後任中共區委宣傳委員、松江省委宣傳處處長等職,參加土地改革運動,並編輯《松江農民報》。1947年開始創作《暴風驟雨》。1948年調任東北文協《文學戰線》主編。1949年7月被選為全國文聯和全國文協委員。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歷任沈陽魯迅藝術學院研究室主任、政務院文化部編審處負責人、湖南省文聯主席兼中共黨組書記等職,被選為第一、二,三屆全國人大代表,第五屆全國政協委員,連續被選為全國文聯委員和全國作家協會理事,並兼《人民文學》編委和《湖南文學》主編。他的長篇小說《暴風驟雨》和參與編劇拍攝的《解放了的中國》影片,先後獲得斯大林文學獎金,《湘江之夜》獲全國短篇小說一等獎。他是中國現代卓有成就的優秀作家。1979年9月25日因病在北京逝世。
出版有《周立波短篇小說集》、《周立波散文集》、《周立波選集》、《立波文集》。
主要作品有:《暴風驟雨》(獲斯大林文學獎)《鐵水奔流》《山鄉巨變》,短篇集《鐵門里》《禾場上》,散文報道集《晉察冀邊區印象記》《戰地日記》,譯著《被開墾的處女地》第一部等。1978年發表的《湘江一夜》獲1979年全國優秀短篇小說一等獎。
柳青(1916-1978)
本名劉蘊華,字東園,筆名柳青,陝西省吳堡縣人。


早年從事革命活動,1928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38年奔赴延安。1943年在米脂縣一個鄉政府任文書,歷時3年。抗戰勝利後,任大連大眾書店主編。解放戰爭後期,又輾轉回陝北深入生活。解放初期,任《中國青年報》編委、副刊主編。1952年任陝西省長安縣副書記,並在長安縣皇甫村落戶達14年。「文革」期間,遭受「四人幫」殘酷迫害,被迫停止工作。1978年6月13日因病逝世。
柳青歷任第四、五屆全國政協委員,全國文聯委員,中國作家協會理事,作家協會西安分會副主席等職。柳青是當代著名小說家。他一貫深入生活,幾十年如一日生活在農民中間,有著豐厚的生活積累。他的小說大都以農村生活為題材,生活氣息濃厚,比較真實地反映了近幾十年歷次重大歷史時期農民的現實生活和精神面貌。其代表作品是《創業史》第一部。由於「四人幫」剝奪了他10多年最寶貴的創作時間,《創業史》的全部創作計劃未能如願完成,這是當代文學史上的一大憾事。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說集《地雷》(光華書店1947年2月初版),中篇小說《咬透鐵鍬》(載《延河》1958年4月號),長篇小說《種谷記》(山東新華書店1950年3月初版)、《銅牆鐵壁》(人民文學出版社1951年9月初版)、《創業史·第一部》(中國青年出版社1960年第:版,該小說最早在《延河》1959年第4—11期上連載)、《創業史·第二部上卷》(中國青年出版社1977年6月第:版)、《創業史·第二部下卷》(中國青年出版社1979年6月第:版)。

③ 周立波有哪些著作

主要著作有:《暴風驟雨》(獲斯大林文學獎)《鐵水奔流》《山鄉巨變》,短篇集《鐵門里》《禾場上》,散文報道集《晉察冀邊區印象記》《戰地日記》,譯著《被開墾的處女地》第一部等。1978年發表的《湘江一夜》獲1979年全國優秀短篇小說一等獎。

④ 作家周立波的簡介是什麼

周立波(1908~1979),原名周紹儀,字鳳翔,又名奉悟。湖南益陽人,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中國現代著名作家、編譯家。
早年在上海勞動大學讀過書,1928年開始寫作,1934年參加「左聯」,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抗戰爆發後作為戰地記者走遍華北前線,1939年到延安,任教於魯迅文學藝術學院,後主編《解放日報》文藝副刊。1942年參加延安文藝座談會,1946年去東北參加土改工作。新中國成立後創作了大量描寫農村新人新貌的小說和散文。1979年9月25日因病去世。他的小說清新秀麗,別具一格,擅長描寫農村中的生活,鄉土氣息濃厚,為讀者所喜愛。

周立波
1908年8月9日,周立波出生於湖南省益陽縣(今益陽市高新區)鄧石橋清溪村(對於家鄉,他曾作詩「說是清溪沒有溪,田塍道上草凄凄。山邊大樹迎風嘯,村外機車逐鳥啼」)的一個私塾教師家庭,他原名周紹儀,「立波」是他取「自由」的英文「liberty」給自己起的筆名。
1924年秋考入長沙省立第一中學,在師長王季范、徐特立等影響教育下,思想追求進步,喜愛新文學。第一次大革命失敗後,輟學回縣在高小任教。
1928年春隨周起應(周揚)到上海,後考入江灣勞動大學經濟系學習,參加革命互濟會活動。
1930年春因散發傳單,他被校方開除。不久返鄉,開始從事文學寫作和翻譯。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周立波到上海神州國光社當校對員。
1932年因參加工人罷工被捕入獄。
1934年7月被保釋出獄。後在上海參加中國左翼作家聯盟。
周立波作品封面
1935年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負責編輯左聯秘密會刊,任中共左聯黨團成員,並任《時事新報》副刊《每周文學》編輯。他積極從事左翼文藝運動,翻譯了《被開墾的處女地》《秘密的中國》,譯著近百萬字。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赴華北抗日前線八路軍前方總部和晉察冀邊區參加抗日戰爭工作,任戰地記者,寫出報告文學與散文集。
1938年冬到湖南沅陵參與地下黨領導工作,並參加編輯《抗戰日報》。
1939年5月被周恩來調到桂林,任《救亡日報》編輯,並任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桂林分會籌備委員。同年12月到達延安,任魯迅藝術文學院編譯處處長兼文學系教員,被選為陝甘寧邊區文化界救亡協會執行委員、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延安分會理事。
1942年參加延安文藝座談會。
周立波作品封面
1944年任《解放日報》社副刊部副部長並主編文藝副刊,同年冬任八路軍南下第一支隊司令部秘書,隨軍南征。
1945年,日本侵略軍投降後,周立波任中原軍區《七七日報》《中原日報》社副社長。
1946年後被調往東北,先後任中共區委宣傳委員、松江省委宣傳處處長等職,參加土地改革運動,並編輯《松江農民報》。
1947年開始創作其最重要的作品《暴風驟雨》。
1948年調任東北文協《文學戰線》主編。
1949年7月被選為全國文聯和全國文協委員。
他的長篇小說《暴風驟雨》和參與編劇拍攝的《解放了的中國》影片,先後獲得斯大林文學獎金,《湘江之夜》獲全國短篇小說一等獎;周立波還是一位傑出的社會主義鄉土文學作家。
1955年至1965年,他回家鄉創作了長篇小說《山鄉巨變》和20多篇鄉土短篇小說開創了鄉土文學的新主題、新風格,與同時期的著名鄉土作家趙樹理享有「南周北趙」之美譽。
1979年9月25日,周立波同志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71歲。他的作品被編為《周立波短篇小說集》《周立波散文集》《周立波選集》《立波文集》等出版。周立波同志在四十多年的革命文學道路上,集作家、學者、戰士於一身,一生共創作了300多萬字的著作,創作的作品思想深刻,為人民群眾喜聞樂見;他以真誠的筆調記錄了新中國成立後的社會進步,具有鮮明的時代感。

周立波資料:http://ke..com/subview/40523/5208667.htm#viewPageContent

⑤ 周立波是誰

周立波(1908—1979),原名周紹儀,字鳳翔,又名周奉悟。湖南省益陽人,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中國現代著名作家、編譯家。
1908年8月9日,周立波生出生於益陽縣(今赫山區)鄧石橋清溪村(對於家鄉,他曾作詩「說是清溪沒有溪,田塍道上草凄凄。山邊大樹迎風嘯,村外機車逐鳥啼」)一個私塾教師家庭。
1924年秋考入長沙省立第一中學,在師長王季范、徐特立等影響教育下,思想追求進步,喜愛新文學。第一次大革命失敗後,輟學回縣在高小任教。1928年春隨周起應(周揚)到上海,後考入江灣勞動大學經濟系學習,參加革命互濟會活動。1930年春因散發傳單被校方開除。不久返鄉,開始從事文學寫作和翻譯。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到上海神州國光社當校對員。1932年因參加工人罷工被捕入獄。1934年7月被保釋出獄。後在上海參加中國左翼作家聯盟。1935年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負責編輯左聯秘密會刊,任中共左聯黨團成員,並任《時事新報》副刊《每周文學》編輯。他積極從事左翼文藝運動,翻譯了《被開墾的處女地》、《秘密的中國》,譯著近百萬字。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赴華北抗日前線八路軍前方總部和晉察冀邊區參加抗日戰爭工作,任戰地記者,寫出報告文學與散文集。1938年冬到湖南沅陵參與地下黨領導工作,並參加編輯《抗戰日報》。1939年5月被周恩來調到桂林,任《救亡日報》編輯,並任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桂林分會籌備委員。同年12月到達延安,任魯迅藝術文學院編譯處處長兼文學系教員,被選為陝甘寧邊區文化界救亡協會執行委員、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延安分會理事。1942年參加延安文藝座談會。1944年任《解放日報》社副刊部副部長並主編文藝副刊,同年冬任八路軍南下第一支隊司令部秘書,隨軍南征。
1945年,日本侵略軍投降後,任中原軍區《七七日報》、《中原日報》社副社長。1946年後被調往東北,先後任中共區委宣傳委員、松江省委宣傳處處長等職,參加土地改革運動,並編輯《松江農民報》。1947年開始創作其最重要的作品《暴風驟雨》,1948年調任東北文協《文學戰線》主編,1949年7月被選為全國文聯和全國文協委員。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歷任沈陽魯迅藝術學院研究室主任、政務院文化部編審處負責人、湖南省文聯主席兼中共黨組書記等職,被選為第一、二,三屆全國人大代表,第五屆全國政協委員會委員,連續被選為全國文聯委員和中國作家協會理事,並兼《人民文學》編委和《湖南文學》主編。
他的長篇小說《暴風驟雨》和參與編劇拍攝的《解放了的中國》影片,先後獲得斯大林文學獎金,《湘江之夜》獲全國短篇小說一等獎;周立波還是一位傑出的社會主義鄉土文學作家;從1955年至1965年,他回家鄉創作了長篇小說《山鄉巨變》和20多篇鄉土短篇小說開創了鄉土文學的新主題、新風格,與同時期的著名作家趙樹理享有「南周北趙」之美譽。
1979年9月25日,周立波同志因病在北京逝世;出版有《周立波短篇小說集》、《周立波散文集》、《周立波選集》、《立波文集》等;周立波同志在四十多年的革命文學道路上,集作家、學者、戰士於一身,一生共創作了300多萬字的著作,創作的作品思想深刻,為人民群眾喜聞樂見;他以真誠的筆調記錄了新中國成立後的社會進步,具有鮮明的時代感。

主要著作

《暴風驟雨》
《暴風驟雨》是與丁玲的《太陽照在桑乾河上》並駕齊驅的反映土地改革的經典著作。
故事講述的是以東北地區松花江畔一個叫元茂屯的村子為背景,描繪出土地改革這場波瀾壯闊的革命斗爭的畫卷,把中國農村沖破幾千年封建生產關系的束縛發生的翻天覆地的變化展現在讀者的面前,熱情地歌頌了中國農民在共產黨領導下沖破封建羅網,朝著解放的大道迅跑的革命精神。
《山鄉巨變》
《山鄉巨變》(連環畫)《山鄉巨變》可以說是《暴風驟雨》的續篇,雖然一個寫的是東北地區的土地改革,一個寫的卻是湖南山鄉的農業合作化運動——它們是中國農村的兩次「暴風驟雨」。
小說集中深入地描寫了一個僻靜的山鄉,在農業合作化運動中引起的異常深廣的變化——相沿幾午年的私有制的經濟基礎,古舊的社會習俗,家庭生活以及人和人的關系等,在一個短時期中被連根掀翻。作者用細膩的自我批評,帶著親切的鄉士氣息,刻畫了幾個革命幹部和農民的形象,其中鄧秀梅、李月輝、陳在春、盛佑亭等,各有自己鮮明的性格和特徵,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著名連環畫家賀友直根據這部小說創作的同名連環畫也堪稱經典之作。

⑥ 周立波是干什麼的他的資料求大神幫助

周立波(1908—1979),原名周紹儀,字鳳翔,又名周奉悟。湖南省益陽人,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中國現代著名作家、編譯家。 1908年8月9日,周立波生出生於益陽縣(今赫山區)鄧石橋清溪村(對於家鄉,他曾作詩「說是清溪沒有溪,田塍道上草凄凄。山邊大樹迎風嘯,村外機車逐鳥啼」)一個私塾教師家庭。1924年秋考入長沙省立第一中學,在師長王季范、徐特立等影響教育下,思想追求進步,喜愛新文學。第一次大革命失敗後,輟學回縣在高小任教。1928年春隨周起應(周揚)到上海,後考入江灣勞動大學經濟系學習,參加革命互濟會活動。1930年春因散發傳單被校方開除。不久返鄉 [1] ,開始從事文學寫作和翻譯。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到上海神州國光社當校對員。1932年因參加工人罷工被捕入獄。1934年7月被保釋出獄。後在上海參加中國左翼作家聯盟。1935年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負責編輯左聯秘密會刊,任中共左聯黨團成員,並任《時事新報》副刊《每周文學》編輯。他積極從事左翼文藝運動,翻譯了《被開墾的處女地》、《秘密的中國》,譯著近百萬字。 周立波作品封面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赴華北抗日前線八路軍前方總部和晉察冀邊區參加抗日戰爭工作,任戰地記者,寫出報告文學與散文集。1938年冬到湖南沅陵參與地 [2] 下黨領導工作,並參加編輯《抗戰日報》。1939年5月被周恩來調到桂林,任《救亡日報》編輯,並任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桂林分會籌備委員。同年12月到達延安,任魯迅藝術文學院編譯處處長兼文學系教員,被選為陝甘寧邊區文化界救亡協會執行委員、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延安分會理事。1942年參加延安文藝座談會。1944年任《解放日報》社副刊部副部長並主編文藝副刊,同年冬任八路軍南下第一支隊司令部秘書,隨軍南征。 1945年,日本侵略軍投降後,任中原軍區《七七日報》、《中原日報》社副社長。1946年後被調往東北,先後任中共區委宣傳委員、松江省委宣傳處處長等職,參加土地改革運動,並編輯《松江農民報》。1947年開始創作其最重要的作品《暴風驟雨》,1948年調任東北文協《文學戰線》主編,1949年7月被選為全國文聯和全國文協委員。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歷任沈陽魯迅藝術學院研究室主任、政務院文化部編審處負責人、湖南省文聯主席兼中共黨組書記等職,被選為第一、二,三屆全國人大代表,第五屆全國政協委員會委員,連續被選為全國文聯委員和中國作家協會理事,並兼《人民文學》編委和《湖南文學》主編。 周立波作品封面他的長篇小說《暴風驟雨》和參與編劇拍攝的《解放了的中國》影片,先後獲得斯大林文學獎金,《湘江之夜》獲全國短篇小說一等獎;周立波還是一位傑出的社會主義鄉土文學作家;從1955年至1965年,他回家鄉創作了長篇小說《山鄉巨變》和20多篇鄉土短篇小說開創了鄉土文學的新主題、新風格,與同時期的著名作家趙樹理享有「南周北趙」之美譽。 1979年9月25日,周立波同志因病在北京逝世;出版有《周立波短篇小說集》、《周立波散文集》、《周立波選集》、《立波文集》等;周立波同志在四十多年的革命文學道路上,集作家、學者、戰士於一身,一生共創作了300多萬字的著作,創作的作品思想深刻,為人民群眾喜聞樂見;他以真誠的筆調記錄了新中國成立後的社會進步,具有鮮明的時代感。主要著作 《暴風驟雨》 《暴風驟雨》是與丁玲的《太陽照在桑乾河上》並駕齊驅的反映土地改革的經典著作。 故事講述的是以東北地區松花江畔一個叫元茂屯的村子為背景,描繪出土地改革這場波瀾壯闊的革命斗爭的畫卷,把中國農村沖破幾千年封建生產關系的束縛發生的翻天覆地的變化展現在讀者的面前,熱情地歌頌了中國農民在共產黨領導下沖破封建羅網,朝著解放的大道迅跑的革命精神。 《山鄉巨變》 《山鄉巨變》(連環畫)《山鄉巨變》可以說是《暴風驟雨》的續篇,雖然一個寫的是東北地區的土地改革,一個寫的卻是湖南山鄉的農業合作化運動——它們是中國農村的兩次「暴風驟雨」。 小說集中深入地描寫了一個僻靜的山鄉,在農業合作化運動中引起的異常深廣的變化——相沿幾午年的私有制的經濟基礎,古舊的社會習俗,家庭生活以及人和人的關系等,在一個短時期中被連根掀翻。作者用細膩的自我批評,帶著親切的鄉士氣息,刻畫了幾個革命幹部和農民的形象,其中鄧秀梅、李月輝、陳在春、盛佑亭等,各有自己鮮明的性格和特徵,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著名連環畫家賀友直根據這部小說創作的同名連環畫也堪稱經典之作。[編輯本段]上海著名滑稽演員個人檔案 海派清口創始人-周立波 姓名:周立波 別名:立波,波波 生日:1967年4月22日 屬相:羊 星座:金牛座 出生地:上海市 祖籍: 浙江省 寧波 鎮海 職業: 演藝 曲藝明星 身高:176厘米 體重:71公斤 特長:唱歌、表演、廣告影視拍攝 語言能力:漢語、英語 上海海派式代表,深受一部分兒童大人們喜愛。 最大的願望:家人福如東海,壽比南山 通告 :周立波有專用QQ,不過不會加好友,請各位波波小心辨認。個人簡介 周立波,海派文化的發起人。1981年進入上海滑稽劇團,師從上海曲藝界暨滑稽界元老周柏春。成名於80年代末,其表演風格獨樹一幟,融各派冷麵滑稽於一體,又不失人文才情的調侃和嘲諷。 這些年,周立波為了拓展自我局限,下過海、經過商、出過國,但始終牽掛著表演藝術。他在接受采訪時說,我這么些年的生活積累,社會閱歷一直在促使我尋找全新的,能表現現代海派演藝文化的突破點,機緣到了,我會重新站上舞台。果然,2008年底,由周立波創作的海派清口《笑侃三十年》《笑侃大上海》在上海引起了強烈的轟動,一票難求。其藝術形式為獨創的海派清口,一個人,一個提示夾,一張椅子,以上海話脫口秀的形式演出2個小時。 1990年,23歲的周立波曾因誤傷當時激烈反對他戀愛的女友父親,導致其眼睛受傷而被判刑,被迫離開舞台,引起滑稽界一片惋惜…… 談及那場幾乎顛覆他藝術生涯的「意外」,周立波表示:「在經歷了種種誤會和波折後,我和岳父現在早已握手言和了,畢竟我和太太是真心相愛。如今,我們還照顧著岳父。」而周立波太太對於當初的選擇也不曾後悔:「周立波有才華,也有責任心,過去的事都只是誤會。」 這些年,周立波下過海、出過國,但他始終心牽著舞台藝術。在前輩王汝剛、嚴順開以及好友關棟天、孫徐春等鼓勵下,他終於再次鼓起勇氣登上舞台。當年有「上海活寶」之稱的周立波,雖然十多年不登舞台,風采卻不減當年。他告訴記者,這些年雖然沒機會站在舞台上為觀眾表演,但骨子裡的幽默感是壓不住的。表演特色 演出看點梳著小分頭,穿著得體西裝,會說:上海話,普通話,再加幾瓶礦泉水,周立波不換裝,不休息,一個人,一張嘴,一個提示夾,撐起了一台海派清口表演。他的單口,既有傳統噱頭,更多時尚笑料;既有脫口秀,又有才藝表演和簡訊互動。他正話反說,漫談愛情、婚姻、家庭、事業、財富,常在不經意中穿插匪夷所思的連環噱頭,並將自己的人生感悟融入到與觀眾的閑聊中。滑稽泰斗周柏春逝世後,他以自己逼真的模仿讓觀眾領略大師風采。股票狂跌、次貸危機,他又推出「我為『財』狂」財經專場。 周立波坦言,他的這種獨創既有評書、小品的影子,更有脫口秀、獨腳戲即興活口的特色。像「笑侃30年」由於「新型武器」多媒體的加入,昔日草綠軍裝、喇叭褲、爆炸頭、上海電信博物館中覓到的老式公用電話和磚頭大哥大、「有車一族」珍藏的自行車票等珍貴舊物件,都在台上一一重現。他自豪地表示:「我就是要讓更多的觀眾感受到滑稽的藝術魅力,糾正一些同行錯把庸俗當親民的誤導傾向。」 周立波的專場藝術總監關棟天認為,戲劇舞台素來是嚴肅面孔多,但周立波的東西很輕松,「很多很平常的事,像小時候難得一吃的油條、油墩子、麥乳精,在他的嘴裡說出來都很有趣,能說到別人的心坎里,引起大家的共鳴。」京劇名角關棟天告訴媒體,他們曾做過統計,一場演出的笑聲超過500次,掌聲也有200次左右。 周立波的殺手鐧是「促狎」,他始終是20年前成名時的那一臉壞相,寥寥數語就能把觀眾逗樂。他的噱頭別具一格,表演亦庄亦諧,寓教於樂,台詞更是充滿了海派思維和豐富想像,如「去年股市是腦充血,充發充發,就半身不遂了」;「這30年,2隻輪子少了,4隻輪子多了,原來坐出租的是大戶,現在坐出租的算散戶」……在他嘴皮子的翻滾中,在緊貼時代的各種趣聞軼事里,觀眾們懷舊與感悟。專家稱贊:「充滿笑聲卻處處蘊涵哲理的噱頭,已不再是昔日的小市民滑稽,而進入了既適合老上海人又使新上海人折服的大滑稽境界。」周立波—票房之王 被稱作「票房之王」的周立波,其號召力,每次演出前伸長脖子苦等退票而不得的黃牛最有發言權。280元的演出票,開價800元收,照樣有人肯買。周立波笑道:「現在許多演出票,價格都是虛高,又是促銷價、優惠價、團購價,打折了再打折。有的演唱會,幾百、上千元的票子在劇場門口只賣10元,但場內觀眾依舊寥寥。我的演出拒絕團購包場,拒絕關系贈票,拒絕任何打折,要的就是實打實的散戶、個體戶,票子都是一張一張賣出去的。觀眾掏了真金白銀來買的,誰又肯隨便退掉呢?」 海派清口從200多座的戲劇沙龍演到600多座的蘭心大戲院,再從900多座的逸夫舞台演到如今1300多座的美琪大戲院,越演越火。蘭心大戲院經理告訴記者,在周立波之前,蘭心沒有一輪票房能突破100萬元,而他一輪就拿下了360萬元。為防止黃牛牟取暴利,他們不得不在每個售票點設置專人監控,每人買票也從限制6張到4張。這下急壞了黃牛。 談起票房奇跡,周立波快人快語:「這里沒有任何偶然因素,只有必然的因果規律。」 他說,歷史上經濟越蕭條,電影越繁盛。上世紀20年代末,人們即使排隊領救濟,也會擠出幾枚硬幣,去買票觀看瘋狂喜劇、熱鬧歌舞片以及秀蘭·鄧波兒的甜美臉蛋。周立波說,笑侃民生的海派清口,同樣有當年好萊塢喜劇的療傷效果,能幫助觀眾笑向未來,忘卻憂愁。 周立波分析,海派清口受歡迎,就因為它勵志向上、應景應時,常演常新,演繹的是社會熱點和百姓心聲,提倡的是健康思維和快樂人生。他說,清口雖說形式獨到,卻需人生閱歷作為積淀,這就需要不斷充電,不斷提高個人的綜合素質。為了吸引更多的新上海人、新白領觀眾走進劇場,他每天堅持4小時讀報、上網、看新聞,並隨時把靈光一閃的絕妙好詞記下來。他說:「沒有智慧的滑稽只能與庸俗為伍。我想靠日復一日的修煉,把表演做到最好。」主要演出 2006年-2007年 《海派清口》(蘭心大戲院) 2008年末 - 2009年初 《笑侃30年》(美琪大戲院) 2009年5月 - 今 《笑侃大上海》(美琪大戲院) 2009年11月 《我為財狂》(美琪大戲院) 2010年東方衛視春晚與成龍及新七小福表演小品《拜龍學藝》 2010年3月24日~3月30日(每天一場) 《我為財狂》(長寧國際體操中心) 2010年7月海派清口啟動江浙巡演 周立波「下江南」 2010年7月參加東方衛視《中國達人秀》擔任評委 2010年7月28日《閃電星感動》周立波化身「百家講壇」講師,現場鑒寶 2010年8月12日,海派清口創始人周立波攜《詼新聞》亮相上海書展首發簽售主要作品 海派清口 《第二次投胎》 《笑侃大上海》 《笑侃三十年》 《我為財狂》(盜版專有,非官方版) 電視演出 《王先生之慾火焚身》飾上海灘流氓頭子陸天寶喜歡玩玻璃彈珠,和林棟甫、張瑜、及上海老演員奇夢石合作 《家裡比較煩》飾演周家長子,和呂涼等合作,情景喜劇 《我的老豆是大佬》 《噱占上海灘》飾演劉天寶 《馬蘭花》為寵物老貓配音 《唐伯虎點秋香2》飾演文徵明(文徵明) 《壹周立波秀》(鳳凰衛視製作的6天脫口秀節目,2010年新年期間各地衛視爭相轉播) 《娛樂沒有圈》飾演 精神病醫生 (客串) 《分手專家》出版書籍 詼系列《四部曲》: 2009 《詼詞典》(現已面世) 2010 《詼新聞》(現已熱賣) 2011 《詼語錄》(敬請期待) 《詼歌詞》(敬請期待)

⑦ 周立波寫過什麼書

周立波(1908-1979) 原名周紹義,字鳳翔,又名周奉悟。湖南益陽人。現代著名作家。1908年8月9日生出生於私塾教師之家。1924年秋考入長沙省立第一中學,在師長王季范、徐特立等影響教育下,思想追求進步,喜愛新文學。第一次大革命失敗後,輟學回縣在高小任教。1928年春隨周起應(周揚)到上海,後考入江灣勞動大學經濟系學習,參加革命互濟會活動。1930年春因散發傳單被校方開除。不久返鄉,開始從事文學寫作和翻譯。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到上海神州國光社當校對員。1932年一二八事件後,因參加工人罷工被捕入獄。1934年7月被保釋出獄。後在上海參加中國左翼作家聯盟。1935年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負責編輯左聯秘密會刊,任中共左聯黨團成員,並任《時事新報》副刊《每周文學》編輯。他積極從事左翼文藝運動,翻譯了《被開墾的處女地》、《秘密的中國》,譯著近百萬字。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赴華北抗日前線八路軍前方總部和晉察冀邊區參加抗日戰爭工作,任戰地記者,寫出報告文學與散文集。1938年冬到湖南沅陵參與地下黨領導工作,並參加編輯《抗戰日報》。1939年5月被周恩來調到桂林,任《救亡日報》編輯,並任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桂林分會籌備委員。同年12月到達延安,任魯迅藝術文學院編譯處處長兼文學系教員,被選為陝甘寧邊區文化界救亡協會執行委員、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延安分會理事。1942年參加延安文藝座談會。1944年任《解放日報》社副刊部副部長並主編文藝副刊,同年冬任八路軍南下第一支隊司令部秘書,隨軍南征。1945年日本投降後,任中原軍區《七七日報》、《中原日報》社副社長。1946年後被調往東北,先後任中共區委宣傳委員、松江省委宣傳處處長等職,參加土地改革運動,並編輯《松江農民報》。1947年開始創作《暴風驟雨》。1948年調任東北文協《文學戰線》主編。1949年7月被選為全國文聯和全國文協委員。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歷任沈陽魯迅藝術學院研究室主任、政務院文化部編審處負責人、湖南省文聯主席兼中共黨組書記等職,被選為第一、二,三屆全國人大代表,第五屆全國政協委員,連續被選為全國文聯委員和全國作家協會理事,並兼《人民文學》編委和《湖南文學》主編。他的長篇小說《暴風驟雨》和參與編劇拍攝的《解放了的中國》影片,先後獲得斯大林文學獎金,《湘江之夜》獲全國短篇小說一等獎。他是中國現代卓有成就的優秀作家。1979年9月25日因病在北京逝世。出版有《周立波短篇小說集》、《周立波散文集》、《周立波選集》、《立波文集》。
主要著作有:《暴風驟雨》(獲斯大林文學獎)《鐵水奔流》《山鄉巨變》,短篇集《鐵門里》《禾場上》,散文報道集《晉察冀邊區印象記》《戰地日記》,譯著《被開墾的處女地》第一部等。1978年發表的《湘江一夜》獲1979年全國優秀短篇小說一等獎。

⑧ 周立波小說選的作者簡介

周立波(1908~1979),原名周紹儀,字鳳翔,又名周奉悟。湖南益陽人。當代著名作家。代表作有長篇小說《暴風驟雨》和短篇小說《湘江之夜》等。出版有《周立波短篇小說集》《周立波散文集》《周立波選集》《立波文集》等。

⑨ 急急急!!!周立波的代表作是什麼跪求各位大仙了~~~~~~

你說的是作家周立波還是搞海派清口的那個?作家周立波的《周立波短篇小說集》、《周立波散文集》、《周立波選集》、《立波文集》。 海派清口的周立波就是《詼詞典》
望採納,謝謝

作家周立波代表作《暴風驟雨》、《山鄉巨變》、《湘江一夜》等

熱點內容
都市金丹高手對抗導彈長篇小說 發布:2025-07-08 08:07:04 瀏覽:344
女主很難過的言情小說 發布:2025-07-08 08:00:50 瀏覽:425
萬界網游之小說 發布:2025-07-08 07:59:17 瀏覽:314
有聲小說總裁的小寶寶 發布:2025-07-08 07:55:48 瀏覽:170
新奇網游小說 發布:2025-07-08 07:51:24 瀏覽:258
文學小說經典男性角色 發布:2025-07-08 07:50:41 瀏覽:553
律師與法醫類言情小說 發布:2025-07-08 07:46:11 瀏覽:561
第六紀元小說txt免費下載 發布:2025-07-08 07:36:13 瀏覽:114
女總裁遇襲的小說 發布:2025-07-08 07:26:24 瀏覽:736
類似錦鯉敗家的言情小說 發布:2025-07-08 07:21:23 瀏覽: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