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小微小說 » 現代短篇小說節選閱讀題

現代短篇小說節選閱讀題

發布時間: 2022-08-11 10:12:18

A. 回憶魯迅先生(節選)閱讀題 加分哦

魯迅生平

魯迅(1881-1936),浙江紹興人。中國現代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魯迅原名周樹人,字樟壽,號豫才;「魯迅」是其投身五四五四運動後使用的一個筆名,因為影響日甚,所以人們習慣稱之為魯迅。

魯迅,1882年9月25日出生於紹興都昌坊口一個封建士大夫家庭,7歲啟蒙,12歲就讀於三味書屋,勤學好問,博聞強記,課余喜讀野史筆記及民間文學書籍,對繪畫藝術產生濃厚興趣,自此打下堅實的文化基礎。他不囿於四書五經,多方尋求課外讀物,努力掌握歷史文化知識。紹興的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特別是眾多越中先賢的道德文章,給魯迅的思想以很大的熏陶和影響。魯迅少年時代,祖父因科場案下獄,父親病故,家道從此中落。魯迅由一個封建士大夫大家庭的長房長孫,變成了一個破落戶子弟。家庭所遭受的一系列重大變故,使少年魯迅飽受人間冷暖,世態炎涼,看到了「世人的真面目」,認識到封建社會的腐朽和沒落。魯迅母親魯瑞,農民的女兒,品格高尚,對魯迅影響很大。

…… ……
1936年10月19日,魯迅在上海大陸新村寓所與世長辭,終年55歲。

魯迅寫過一首《自嘲》詩,其中有兩句為「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這是他一生的真實寫照。

魯迅著作

《吶喊》(短篇小說集)1923,新期社

《中國小說史略》(上下卷)1923一1924,新潮社

《熱風》(雜文集)1925,北新

《彷徨》(短篇小說集)1926,北新

《華蓋集》(雜文集)1926,北新

《華蓋集續編》(雜文集)1927,北新

《墳》(論文、雜文集)1927,未名社

《野草》(散文詩集)t927.北新

《朝花夕拾》(散文集)1928,未名社

《而已集》(雜文集)1928,北新

《三閑集》(雜文集)1932,北新

《二心集》(雜文集)1932,合眾書店

《魯迅自選集》1933,天馬

《兩地書》(書信集)與景宋合著,1933,青光書局

《偽自由書》(雜文集)1933,青光書局

《魯迅雜感選集》翟秋白編選,1933,青光書局

《南腔北調集》(雜文集)1934,同文書局

《拾零集》1934,合眾書店

《准風月談》(雜文集)1934,興中書局

《集外集》楊霽雲編,魯迅校訂,1935,群眾圖書公司

《門外文談》(論文)1935,天馬

《故事新編》(小說集)1936,文生

《花邊文學》(雜文集)1936,聯華書局

《且介亭雜文》(雜文集)1936,三閑書屋

《夜記》(雜文集,後編入《且介亭雜文末編)1937,文生

《且介亭雜文二集》(雜文集)1937,三閑書屋

《且介亭雜文末編》(雜文集)1937,三閑書屋

《魯迅書簡》(影印本)許廣平編定,1937,三閑書屋

《魯迅全集》(1一20卷,收著作、譯文和輯錄的古籍)1938,魯迅全集出版社

《集外集拾遺》(綜合集)1938,魯迅全集出版社

《漢文學史綱要》(文學史)1941,魯迅全集出版社

《魯迅全集補遺》唐韜編,1946,上海出版公司

《魯迅書簡》許廣平編,1946,魯迅全集出版社

《魯迅日記》(影印本)1951,上海出版公司;鉛印本,1959,人文

《魯迅選集》1952,開明

《魯迅小說集》1952,人文

《魯迅全集補遺續編》唐韜編,1952,上海出版公司

《魯迅書簡補遺》吳元坎輯,1952、上海出版公司

《魯迅全集》(1-lO卷)1956-1958,人文

《魯迅選集。(1一2卷)1956-1958,中青

《中國小說的歷史的變遷》(文學史)1958,三聯

《魯迅選集》(上下冊)1959,人文

《魯迅書簡》(致日本友人增田涉)1972,人民日報社

《魯迅詩稿》1976,文物;1981,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

《魯迅書信集》(上下卷,收《兩地書》以外書信1381封)1976,人文

《魯迅佚文集》1976,解放軍報社

《魯迅書簡》(致曹靖華)1976,上海人民

《魯迅手稿全集》(書信8冊,日記6冊)1978一1980,文物

《魯迅致許廣平書簡》1980,河北人民

《魯迅全集》(1-16卷)1981,人文

魯迅全集卷一(墳 熱風 吶喊)

魯迅全集卷二(彷徨 野草 朝花夕拾 故事新編)

魯迅全集卷三(華蓋集 華蓋集續編 而已集)

魯迅全集卷四(三閑集 二心集 南腔北調集)

魯迅全集卷五(偽自由書 准風月談 花邊文學)

魯迅全集卷六(且介亭雜文 且介亭雜文二集 且介亭雜文末編)

魯迅全集卷七(集外集 集外集拾遺)

魯迅全集卷八(集外集拾遺補編)

B. 初中語文記敘現代文閱讀

中考記敘文閱讀答題技巧(一)
語段閱讀題答題總原則:
(1)、先讀題後讀文。讀題時注意從題干中找出「題眼」(即答題關鍵點),帶著問題讀文,使閱讀具有明確的目標。
5、小說種類: 長篇小說、 中篇小說、 短篇小說、 小小說。
6、小說三要素: 人物、 環境、 情節(開端、發展、高潮、結局 )。
7、記敘文的表達方式: 記敘、議論、抒情、描寫、說明。
12、 記敘的線索及作用:
線索: (1)核心人物 (2)核心事物 (3)核心事件
(4)時間 (5)地點 (6)作者的情感
作用:是貫穿全文的脈絡,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機地連在一起,使文章條理清楚、層次清晰。
答題套路:
如: 文章以「……」線索,中間串寫了「……」、「……|」幾件事,組成一種「冰糖葫蘆」的「串」式結構,選材典型,脈絡清晰,主旨鮮明。
14、記敘的順序及作用: (1) 順敘(按事情發展先後順序)
作用:敘事有頭有尾,條理清晰,讀起來脈絡清楚、印象深刻。
(2) 倒敘(先寫結果,再交待前面發生的事。)
作用:造成懸念、吸引讀者,避免敘述的平板單調,增強文章的生動性。
(3) 插敘(敘事時中斷線索,插入相關的另一件事。)
作用:對情節起補充、襯托作用,豐富形象,突出中心。
15、 語言特色: (形象生動、清新優美、簡潔凝練、准確嚴密、精闢深刻、通俗易懂、音韻和諧、節奏感強等)
答題套路:這篇文章語言(自然樸素或生動優美)如「……(摘錄文章中的相關句子)」,它「……(適當地選入下面詞庫摘抄的語言)」。
16、寫作手法及作用:(對比、烘托、欲揚先抑、巧設懸念、以小見大、開宗明義、卒章顯志、托物言志(即象徵)、寓事於理、情景交融、夾敘夾議……)
答題套路:這篇文章採用「XX」的手法,作者通過「……(文章相關內容)」使文章寫得「……」
例句:這篇文章採用象徵的手法作者通過對北方白楊樹的贊頌,來贊頌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廣大軍民保衛祖國的英雄氣概和團結向上的精神,它使文章意蘊含蓄,情感激越,作者的贊美之情藉此得到淋漓盡致的抒發。
(1) 擬人手法: 賦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動作,使物人格化,從而達到形象生動的效果。
(2) 比喻手法:形象生動、簡潔凝練地描寫事物、講解道理。
(3) 誇張手法:突出人或事物的特徵,揭示本質,給讀者以鮮明而強烈的印象。
(4) 象徵手法(托物言志):把特定的意義寄託在所描寫的事物上,表達了……的情感,增強了文章的表現力。
(5) 對比手法:通過比較,突出事物的特點,更好地表現文章的主題。
(6) 襯托(側面烘托)手法:
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襯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點、性格、思想、感情等。襯托,同類事物襯托是「正襯」,相反事物襯托是「反襯」;以次襯主。
(7) 諷刺手法:運用比喻、誇張等手段和方法對人或事物進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強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語言辛辣幽默。
(8) 欲揚先抑:先貶抑再大力頌揚所描寫的對象,上下文形成對比,突出所寫的對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9) 前後照應(首尾呼應):使情節完整、結構嚴謹、中心突出。
17、 修辭方法及作用:
答題套路:這篇文章運用了XX的修辭手法,如「……(某一段話)」;運用了「XX」的修辭手法,使(能)「……」(套修辭作用)
注意:在寫作時一定要結合文章的具體內容來寫,否則就會很空。
附:常見的幾種修辭手法的表達作用
(1)比喻:形象生動、簡潔凝練地描寫事物、講解道理,增強語言的生動性、形象性、化抽象為具體,使人易於理解。
(2) 擬人:賦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動作,使物人格化,使之更形象,從而達到形象生動的效果。
(3) 誇張:突出特徵,揭示本質,給讀者以鮮明而強烈的印象。
(4) 排比:條理清晰,節奏鮮明,增強語勢,長於抒情,使語言更有表現力,更有氣魄。
(5) 對偶:使句式整齊,結構一致,形式優美,音韻和諧,互相映襯,互為補充。
(6) 反復:強調某種意思,更能突出文章主題,觀點鮮明。抒情強烈,富有感染力。
(7) 設問:自問自答,引人注意,啟發思考。
(8) 反問:態度鮮明,加強語氣,強烈抒情。
(9)引用:使內容更真實、准確、深刻、精密。
(10)反語:增加諷刺意味,使表達更深刻,更有力度。
(11)對比:形成強烈反差,加強讀者的印象,突出文章的中心。
19、關鍵句子主要包括五個方面:
①點明題旨的句子;②描寫、議論、抒情的句子;③總結全文的句子;④起承轉合的句子(如相互照應的句子和起承上啟下作用的過渡句);⑤運用各種修辭手法的句子(如比喻、擬人、誇張、排比、對偶、反復、反語、設問、反問,特別是引用的句子)。理解關鍵句子主要是指能體味句子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如作者在字里行間流露出的喜怒哀樂、褒貶態度及思想傾向等。同時要理解句子在文中的功能、作用、特點。
20、分析記敘文語段中分析一句話:要緊扣住文章所渲染的特定氣氛、表達的感情、人物形象的特點等。
(1)、句中用了關聯詞「雖然……但是……」,這組關聯詞表轉折關系;用了關聯詞「不但……而且……」之類,這類關聯詞表遞進關系,兩者用意都在於強調後者。
(2)、倒裝句的作用:往往是強調前置(即調到前面)的部分,例如:「甚矣,汝之不惠」就是為了強調「汝之不惠」的程度是「甚矣」。
(3)、評價、賞析一句話:應從兩個方面入手,先評寫作特色、語言特色,如用了什麼修辭手法、表現手法,語言或生動或優美或講求對稱或准確嚴密……再評思想內涵,即闡明這一句表達了什麼觀點,給你什麼感受、啟迪、教育……
21、 句子在結構上的作用分析:
(1)、對上文(或全文):照應上文、首尾呼應、總結上文(或全文);
(2)、對下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筆、作鋪墊; (3)、對上下文:承上啟下(過渡)。
22、理解詞語在選文中的意思和在語境中的含義:
方法: 聯系詞語本義,解釋在文中的含義,找出其指代的具體內容。
答題套路: 「X X」一詞原指……,這里指……,起到了……的作用。
解答這類題目,要注意兩點:①是這個詞可能不再具有詞典中的含義,而是特定語境中的特殊含義。②是要理解詞語的語境含義首先必須正確理解詞語所在的語境。如《藤野先生》一文中「實在是標致極了」一句中的「標致」
28、詞語的比較(選詞填空):
(1)、比較詞義,尤其是意思相近的詞,一定要仔細辨別兩個詞在程度、適用范圍、感情色彩的方面的區別。
(2)、選好之後應該將相關句子多讀幾遍,反復體會。
29、記敘文的人稱:
(1)第一人稱:以「我」的口吻或者角度展開記敘。第一人稱的「我」有時是作者本人,有時是作品中的一個角色,即經過藝術加工的「我」。經過了虛構,就不是作者本人;把生活的真實的我記錄下來,這就是作者本人。
作用:便於直抒胸臆,讀來有親切感和真實感。
(2)第三人稱:以第三者的地位敘述文章中的人物、事件、場景等。
作用:不受時空限制,能夠從多方面自由敘述。
(3)注意:有的文章中運用了第二人稱代詞,一般多是出現在用第一人稱或第三人稱的敘述里,實際上仍是站在第一人稱或是第三人稱的角度寫的。
作用:可以增強文章的抒情性和親切感,便於感情的交流。
30、記敘文中的描寫:記敘文中的描寫分人物描寫和環境描寫。
(1)、人物描寫又細分為 : (1)肖像描寫 (2)外貌描寫 (3)神態描寫 (4)動作描寫 (5)語言(對話)描寫 (6)心理描寫
另外,人物描寫從另一個角度看,又可以分為: 正面描寫、側面描寫、細節描寫。
人物描寫作用:塑造人物性格;推動情節發展;揭示文章主題。
(2)、環境描寫又可以分為:自然環境描寫和社會環境描寫。
自然環境描寫(景物描寫)句的主要作用:
(1)、表現地域風光,提示時間、季節和環境特點; (2)、推動情節發展;
(3)、渲染氣氛; (4)、烘託人物形象(或人物心情、感情); (5)、突出、深化主題。
社會環境描寫的主要作用:
(1)、交代作品的時代背景。
(2)、在回答時必須結合當時當地的時代背景,指出文段中環境描寫的相關語句揭示了什麼樣的社會現實。
31、記敘文的提煉中心、主題:
要注意體會本文的主要內容和作者寫作本文的目的以及蘊涵在文中的思想感情。注意一些常用詞語,如概括主要內容,一般用:本文記敘了……,描寫了……,介紹了……,通過……,等等,如概括寫作目的和思想感情,一般用:表達……、抒發……、贊美……、歌頌……、揭露……、鞭撻……、諷刺……、說明……、揭示……、反映……等。
32、記敘文中議論:記敘文中議論是以記敘為基礎,對記敘的內容進行分析或評論。「敘」主體,「議」是附屬成分,不可本末倒置;「議」是「敘」的自然發生,並不是強加上去的。「議」宜短不宜長,點到為止,不可以「議」代「敘」。
記敘文的議論有三種方式:先敘後議、先議後敘、夾敘夾議。
作用:可起到承上啟下;統領全文; 引發讀者思考;點明人物或事件的意義;突出中心;升華主題;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33、 記敘文中抒情:分直接抒情和間接抒情。
直接抒情是指作者或主人公直接傾吐內心感受的抒情發式;
間接抒情是指寄情於景,融情於物,感情流露於寫人記事、寫景狀物的字里行間的抒情方式。
注意:閱讀散文時,要特別注意文章托物言志或借景抒情的特點。
作用:抒發作者真摯深沉的情感,引發讀者的感情共鳴,使文章具有強大的感染力。
35、記敘文中的過渡及照應。
(1)過渡:過渡是段落層次連接的橋梁。
作用:過渡能在段與段、層次與層次之間起到紐帶作用或穿針引線、承上啟下、組織成篇的作用。
(2)照應:照應是指上下文之間的相互照顧和呼應,包括交代和照應兩個方面。交代是對後面要表現的內容在前面適當地提示一下;照應是對前面提示的內容的回答。
照應可以分為:開頭(起段)與題目的照應、開頭與結尾的照應、前設懸念後有照應(即文章前後照應,或稱:相互照應)、相同或相近的語句、段復迭式照應。
37、文段(各種文體)中指代詞指代對象的判斷:
(1)、常考的指代詞有:這、那、這些、那些、其他、以上、如此、此……;
(2)、一般是往前找;(3)、找到之後,將找到的內容放在指代詞所在句中讀一讀,看是否適合。
39、開放性閱讀試題的解答:
這類試題實際就是要考查學生對選文內容或重要句子的感悟能力。要求學生把閱讀與生活、閱讀與寫作、閱讀與學習方法、閱讀與創新有機地結合起來。
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1)、要求根據選文材料談看法、感受和啟示;(2)、結合實際闡述對選文內容的理解;(3)、對文中的人物進行評說;(4)、根據生活、學習經驗,判斷優劣,對選文材料談自己獨到的見解;(5)、聯系實際對文中說明的現象提出合理化建議和設想;(6)、調動知識的積累,考查選文材料由內向外的延伸和課本外與內的聯系(如理解選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作品中的文學典型、名句等);(7)、發揮聯想、想像補寫有關內容;(8)、對文中的藝術手法或美點進行賞析。
答題套路:
這一類型的題目它都會要求考生「談談你的看法」,「你認為……」只要符合文題要求,所談內容言之成理即可得分
(1)表達時最好要有標志性語言。在答題時可以用「我認為……。比如……」這樣的標志性語言。先用「我認為……。」言簡意賅地表明自己的觀點。
(2)、再用「比如」、「例如」之類的詞語,運用舉例論證或道理論證來支撐自己的觀點。這樣,不僅給閱卷老師留下觀點鮮明之感,而且給人以條理清楚,論證有力的良好印象。
(3)、表達內容要緊跟時代步伐,貼近生活實際。(4)、要有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5)、語言要通順,表達要流暢

C. 求歐亨利短篇小說《二十年以後》的閱讀理解

答案A c 2.第一次,烘托環境,展開情節;第二次,渲染氣氛,轉 換情節。 3 答案1重視友情,信守諾言;2樂觀開朗,心直口快;3企圖逃避 法律。 4. 勃值得同情,因為他重情守信。

D. 短篇現代文或現代詩閱讀測試題

始 幻
星塵委散於大地,
卻又復原於大地。
花草死於土壤里,
然卻重立於土壤。
我們逝於這萬物浩瀚,
依舊重生在混沌間……
神秘的黑洞,
吞噬著一個又一個……
貪於樂此,
終而爆滅於蒼穹間……
宇宙,真的無限?
若此,該讓我們如何去幻想?
若無,包著它的是為何物?
依而人外人,天外天……
傲視蒼穹!
笑談浩瀚!
古往今來,誰無此之幻?
幻,終究是幻……
又何以復此?
幻復幻……

E. 《社戲》閱讀題

(一)現代文閱讀(23分)

離平橋村還有一里模樣,船行卻慢了,搖船的都說很疲乏,因為太用力,而且許久沒有東西吃。這回想出來的是桂生,說是羅漢豆正旺相,柴火又現成,我們可以偷一點來煮吃。大家都贊成,立刻近岸停了船;岸上的田裡,烏油油的都是結實的羅漢豆。

「阿阿,阿發,這邊是你家的,這邊是老六一家的,我們偷那一邊的呢?」雙喜先跳下去了,在岸上說。

我們也都跳上岸。阿發一面跳,一面說道,「且慢,讓我來看一看罷,」他於是往來的摸了一回,直起身來說道,「偷我們的罷,我們的大得多呢。」一聲答應,大家便散開在阿發家的豆田裡,各摘了一大捧,拋入船艙中。雙喜以為再多偷,倘給阿發的娘知道是要哭罵的,於是各人便到六一公公的田裡又各偷了一大捧。

我們中間幾個年長的仍然慢慢的搖著船,幾個到後艙去生火,年幼的和我都剝豆。不久豆熟了,便任憑航船浮在水面上,都圍起來用手撮著吃。吃完豆,又開船,一面洗器具,豆莢豆殼全拋在河水裡,什麼痕跡也沒有了。雙喜所慮的是用了八公公船上的鹽和柴,這老頭子很細心,一定要知道,會罵的。大家議論之後,歸結是不怕。他罵,我們便要他歸還去年在岸邊拾去的一枝枯桕樹,當面叫他「八癩子」。

「都回來了!那裡會錯。我原說過寫包票的!」雙喜在船頭上忽而大聲的說。

我向船頭一望,前面已經是平橋。橋腳上站著一個人,卻是我的母親,雙喜便是對伊說著話。我走出前艙去,船也就進了平橋了,停了船,我們紛紛都上岸。母親頗有些生氣,說是過了三更了,怎麼回來得這樣遲,但也就高興了,笑著邀大家去吃炒米。

大家都說已經吃了點心,又渴睡,不如及早睡的好,各自回去了。

第二天,我向午才起來,並沒有聽到什麼關系八公公鹽柴事件的糾葛,下午仍然去釣蝦。

「雙喜,你們這班小鬼,昨天偷了我的豆了罷?又不肯好好的摘,蹋壞了不少。」我抬頭看時,是六一公公棹著小船,賣了豆回來了,船肚裡還有剩下的一堆豆。

「是的。我們請客。我們當初還不要你的呢。你看,你把我的蝦嚇跑了!」雙喜說。

六一公公看見我,便停了楫,笑道,「請客?——這是應該的。」於是對我說,「迅哥兒,昨天的戲可好么?」

我點一點頭,說道,「好。」

「豆可中吃呢?」

我又點一點頭,說道,「很好。」

不料六一公公竟非常感激起來,將大拇指一翹,得意的說道,「這真是大市鎮里出來的讀過書的人才識貨!我的豆種是粒粒挑選過的,鄉下人不識好歹,還說我的豆比不上別人的呢。我今天也要送些給我們的姑奶奶嘗嘗去……」他於是打著楫子過去了。

待到母親叫我回去吃晚飯的時候,桌上便有一大碗煮熟了的羅漢豆,就是六一公公送給母親和我吃的。聽說他還對母親極口誇獎我,說「小小年紀便有見識,將來一定要中狀元。姑奶奶,你的福氣是可以寫包票的了。」但我吃了豆,卻並沒有昨夜的豆那麼好。

真的,一直到現在,我實在再沒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戲了。

1、解釋文中的兩個詞語(4分)

(1)旺相:(2)糾葛:

2、依次填入選文中橫線上的關聯詞語,最恰當的一項是(2分)

A.然而即使況且B.因而如果況且

C.然而如果而且D.因而即使而且

3、選文中寫了「月下歸航」途中的一件什麼趣事?雙喜是如何解釋這件事的?

4、你對阿發的行為是如果理解的?請簡要回答。(3分)

5、六一公公是一個怎樣的形象?(4分)

6、文段主要是通過什麼手法刻畫人物形象的?(2分)

7、「真的,一直到現在,我實在再沒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戲了。」對這個結尾應該怎樣理解?(4分)

(一)參考答案

1、(1)旺相:茂盛。(2)糾葛:糾纏不清的事情;糾紛。2、(C)3、寫了眾小夥伴去「偷」羅漢豆的趣事。「是的。我們請客。我們當初還不要你的呢。你看,你把我的蝦嚇跑了!」4、阿發憨厚無私,先人後己,偷豆都撿自家的偷。「偷我們的吧,我們的大得多呢。」5、六一公公是淳樸鄉民的形象。他寬厚,善良,淳樸,好客,熱誠,珍愛自己的勞動成果、深受封建禮教的影響。六一公公對於孩子們偷他的豆,只是責備「不肯好好的摘,踏壞了不少」,聽說摘豆是為了請客,馬上說「這是應該的」,他並不是吝嗇的人;後來他又親自送豆,表現了他熱情好客的性格。6、語言,動作,心理,神態。7、其實那夜的戲,看得叫人「打呵欠」「破口喃喃的罵」,那夜的豆,第二天吃起來也實在平常。所謂「那夜似的好豆」「那夜似的好戲」,代表了作者對天真爛漫自由有趣的童年美好的回憶,充滿一種浪漫的理想色彩,表現對人生理想境界的渴望和追求。(二)現代文閱讀■社戲(節選)(14分)月還沒有落,彷彿看戲也並不很久似的,而一離趙庄,月光又顯得格外的皎潔。回望戲台在燈火光中,卻又如初來未到時候一般,又漂渺得像一座仙山樓閣,滿被紅霞罩著了。吹到耳邊來的又是橫笛,很悠揚;我疑心老旦已經進去了,但也不好意思說再回去看。不多久,松柏林早在船後了,船行也並不慢,但周圍的黑暗只是濃,可知已經到了深夜。他們一面議論著戲子,或罵,或笑,一面加緊的搖船。這一次船頭的激水聲更其響亮了,那航船,就像一條大白魚背著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躥,連夜漁的幾個老漁父,也停了艇子看著喝采起來。離平橋村還有一里模樣,船行卻慢了,搖船的都說很疲乏,因為太用力,而且許久沒有東西吃。這回想出來的是桂生,說是羅漢豆正旺相,柴火又現成,我們可以偷一點來煮吃的。大家都贊成,立刻近岸停了船;岸上的田裡,烏油油的便都是結實的羅漢豆。「阿阿,阿發,這邊是你家的,這邊是老六一家的,我們偷那一邊的呢?」雙喜先跳下去了,在岸上說。我們也都跳上岸。阿發一面跳,一面說道,「且慢,讓我來看一看罷。」他於是往來的摸了一回,直起身來說道,「偷我們的罷,我們的大得多呢。」一聲答應,大家便散開在阿發家的豆田裡,各摘了一大捧,拋入船艙中。雙喜以為再多偷,倘給阿發的娘知道是要哭罵的,於是各人便到六一公公的田裡又各偷了一大捧。我們中間幾個年長的仍然慢慢的搖著船,幾個到後艙去生火,年幼的和我都剝豆。不久豆熟了,便任憑航船浮在水面上,都圍起來用手撮著吃。吃完豆,又開船,一面洗器具,豆莢豆殼全拋在河水裡,什麼痕跡也沒有了。雙喜所慮的是用了八公公船上的鹽和柴,這老頭子很細心,一定要知道,會罵的。然而大家議論之後,歸結是不怕。他如果罵,我們便要他歸還去年在岸邊拾去的一枝枯桕樹,而且當。面叫他「八癩子」。「都回來了!那裡會錯。我原說過寫包票的!」雙喜在船頭上忽而大聲的說。我向船頭一望,前面已經是平橋。橋腳上站著一個人,卻是我的母親,雙喜便是對伊說著話。我走出前艙去,船也就進了平橋了,停了船,我們紛紛都上岸。母親頗有些生氣,說是過了三更了,怎麼回來得這樣遲,但也就高興了,笑著邀大家去吃炒米。大家都說已經吃了點心,又渴睡,不如及早睡的好,各自回去了。8.將選段分為三個層次,請用「|」在文中標明。文中詳寫的那個層次的大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9.「回望」一詞在文中結構上起_________________作用。文中畫線的句子分別從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感覺的角度)兩方面描寫所見所聞,表現了我對「社戲」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10.「那航船,就像一條大白魚背著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躥,連夜漁的幾個老漁父,也停了艇子看著喝采起來」一句在表達上有什麼妙處? (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在文中劃出表現阿發憨厚無私的句子(1分)12.從文中雙喜的所言所思,可看出他是一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少年。(1分)13.針對文中孩子們的行為、做法,談談你的看法。(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參考答案

8.月還沒有落……喝采起來。/離平橋村……叫他「八癩子」/「都回來了!……各自回去了。(大意是)孩子們偷羅漢豆9..承上啟下視覺聽覺留戀10.運用比喻手法及側面(間接)描寫,表明船行駛之快,突出孩子們駕船技術之高。11.「偷我們的吧,我們的大得多呢。」12.反應靈敏、考慮周到、充滿自信13.文中孩子們偷豆帶有游戲性質,不能視為不良行為。它重在表現孩子們無憂無慮的童心童趣及良好品德,同時展示農村自由天地中充滿詩情畫意的兒童生活。

【二】

一、請根據文章順序排列下面事件的先後,並作詳、略歸類。

1、六一公公送豆給「我」。2、看社戲後歸航偷豆。3、夜航赴趙庄看戲。4、釣蝦放牛的鄉間生活。5、看戲前的波折。6、隨母親歸省小住平橋村。7、和夥伴們在趙庄看社戲。

順序:6 4 5 3 7 2 1

詳寫:2、3、5、7;略寫:1、4、6

二、選擇題:

1、文中對看戲途中的景物描寫細致逼真,對這樣的描寫的作用分析不恰當的一項是(D)

A、烘托出「我」看戲時興奮的心情。B、點出「豆麥」,為下文「偷豆」埋下伏筆。

C、表現出「我」對江南農村自然景物的熱愛。D、為描寫後面精彩的社戲作鋪墊。

2、作者以《社戲》為題目,對此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D)

A、具體實在,點出了中心事件。B、既可交代中心,又可暗示時代背景。

C、文章是以看社戲的生活經歷為依據,刻畫人物形象,表現中心的。

D、許多讀者不明白什麼是「社戲」,以此為題,具有吸引力。

3、下列哪組詞語填在空白處最合適(A)

一出門,便望見月下的平橋內泊著一隻白篷的航船,大家_____下船,雙喜_____前篙,阿發______後篙,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艙中,較大的聚在艙尾。

A、跳拔拔B、走拿拔C、走拔拿D、跳拿拿

4、根據課文內容,選出下列表述錯誤的一項(B)

A.小說寫船頭看戲的感覺,表現「我」對社戲的陶醉;寫月夜歸航的情景,表現孩子們歡快的心情和搖船的本領。

B.小說的標題是「社戲」,這就點明了它的中心事件是「看社戲」,因此,作者花了很多筆墨來寫社戲的內容。

C.課文成功地刻畫了眾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最突出的是雙喜和六一公公。

D.這篇小說中,月下行船、船頭看戲、月夜歸航這三個片段寫得富有詩情畫意,充滿了江南水鄉的生活氣息。

三、整體感悟課文後回答

1、作者為什麼說平橋村「在我是樂土」?

「我」在這里是公共的客,可以得到優待;可以免念《詩經》之類難念的書,享受到自由;可釣蝦、放牛,體驗到許多鄉間生活的樂趣。

2、雙喜和六一公公分別是一個怎樣的形象?

雙喜:聰明能幹、心細如發、熱情、機靈、善於為他人著想。(小夥伴:聰明活潑、膽大心細、熱情友愛)

六一公公:淳樸鄉民的形象。熱情好客、寬厚善良、珍愛自己的勞動成果、深受封建禮教的影響。

3、你怎樣看待文中「偷豆」這一情節安排?

開放題,言之有理即可。如:「偷」反映了小夥伴們的誠懇待客的熱情;「偷」顯示了小夥伴們純潔無私的心;「偷」反映了小夥伴們周到細致,天真純朴的天性。

4、文章題目為「社戲」,但作者寫社戲的部分卻很少,作者這樣安排是否合理?為什麼?

合理。看社戲只是全文的線索,作者要表現的是「我」與農家少年的美好友情和他們純朴的品質,而看社戲前後的情節正是表現這一主題的重點。

五、課內語段閱讀

(一)

這一天我不釣蝦,東西也少吃。母親很為難,沒有法子想。到晚飯時候,外祖母也終於覺察了,並且說我應當不高興,他們太dài màn(怠慢),是待客的禮數里從來所沒有的。吃飯之後,看過戲的少年們也都jùlǒng(聚攏)來了,高高興興的來講戲。只有我不開口;他們都嘆息而且表同情。忽然間,一個最聰明的雙喜大悟似的提議了,他說,「大船?八叔的航船不是回來了么?」十幾個別的少年也大悟,立刻攛掇起來,說可以坐了這航船和我一同去。我高興了。然而外祖母又怕都是孩子們,不可靠;母親又說是若叫大人一同去,他們白天全有工作,要他ǎo()夜,是不合情理的。在這遲疑之中,雙喜可又看出底細來了,便又大聲的說道,「我寫包票!船又大;迅哥兒向來不亂跑;我們又都是識水性的!」

誠然!這十多個少年,委實沒有一個不會鳧(fú)水的,而且兩三個還是弄潮的好手

外祖母和母親也相信,便不再駁(bó)回,都微笑了。我們立刻一哄(hōng )的出了門。

1、選文寫出了「我」看社戲轉機的出現。這轉機全在於哪些人做了哪些事?請你概括出來。

轉機的出現,一在雙喜的「提議」;二在十幾個別的少年的「攛掇」;三在雙喜「寫包票」。

2、雙喜敢寫包票的原因有哪些?從選文中,可看出雙喜是一個什麼樣的孩子?

雙喜敢寫包票,原因有三點:船大,迅哥兒不亂跑,同去的小夥伴們都是識水性的。

從選文中可以看出雙喜是個聰明機靈、熱情自信的孩子。

3、找出與畫線句子相照應的詞語,把畫線句子改為「這十幾個少年,委實全都會鳧水。」表達效果與原句有何不同?

「識水性」原句是雙重否定句,強調突出這十幾個少年無一例外,個個都會鳧水。改後語氣不如原句強烈。

(二)

甲:①A、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輕松)了,身體也似乎(舒展)到說不出的大。B、一出門,便望見月下的平橋內泊著一隻白篷的航船,大家()下船,雙喜()前篙,阿發()後篙,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艙中,較大的聚在船尾。母親送出來吩咐「要小心」的時候,我們已經()開船,在橋石上一(),(退後)幾尺,即又(上前)出了橋。於是()起兩支櫓,一支兩人,一里一換,有說笑的,有嚷的,夾著潺潺的船頭激水的聲音,在左右都是碧綠的豆麥田地的河流中,飛一般徑向趙庄前進了。

②兩岸的豆麥和河底的水草所發散出來的清香,夾雜在水氣中撲面的吹來;月色便朦朧在這水氣里。淡黑的起伏的連山,彷彿是踴躍的鐵的獸脊似的,都遠遠的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卻還以為船慢。他們換了四回手,漸望見依稀的趙庄,而且似乎聽到歌吹了,還有幾點火,料想便是戲台,但或者也許是漁火。

③那聲音大概是橫笛,宛轉,悠揚,使我的心也沉靜,然而又自失起來,覺得要和他彌散在含著豆麥蘊藻之香的夜氣里。

④那火接近了,果然是漁火;我才記得先前望見的也不是趙庄。那是正對船頭的一叢松柏林,我去年也曾經去遊玩過,還看見破的石馬倒在地下,一個石羊蹲在草里呢。過了那林,船便彎進了叉港,於是趙庄便真在眼前了。

乙:①月還沒有落,彷彿看戲也並不很久似的,而一離趙庄,月光又顯得格外的皎潔。回望戲台在燈火光中,卻又如初來未到時候一般,又漂渺得像一座仙山樓閣,滿被紅霞罩著了。吹到耳邊來的又是橫笛,很悠揚;我疑心老旦已經進去了,但也不好意思說再回去看。

②不多久,松柏林早在船後了,船行也並不慢,但周圍的黑暗只是濃,可知已經到了深夜。他們一面議論著戲子,或罵,或笑,一面加緊的搖船。這一次船頭的激水聲更響亮了,那航船,就像一條大白魚背著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躥,連夜漁的幾個老漁父,也停了艇子看著喝彩起來。

1、注音:躥cuān老漁父fǔ

2、釋詞:①依稀:隱隱約約②夜漁:夜間捕魚

3、給甲、乙兩段文字各擬一個小標題。哪一段是寫夜航去看社戲的?哪段是寫看完戲歸航?在文中找出兩處根據。

甲:夏夜行船, 乙:月夜歸航寫夜航去看戲的是()段,寫看完戲歸航的是()段。

根據:甲段中「但我還以為船慢」、「漸望見依稀的趙庄」、「料想便是戲台」;

乙段中「可知已經到了深夜」「我們一面議論著戲子」,找出其中兩處即可。

4、在文中空白處填上恰當的詞語,並分析在文中的作用。

A、作用:與上文的沮喪、壓抑形成鮮明對比,表現出我能和夥伴們一起去看戲時的歡喜輕快的心情。

B、作用:顯示了農村少年熟練的駕船技巧和勤勞能乾的品格。

5、「甲」文第二段主要從哪些角度描繪江南水鄉的清新秀美的?並找出相應句子。這些景物描寫有何作用?

觸覺、嗅覺、視覺、聽覺。寫出了江南水鄉月夜的特徵,以江南夜景的美麗清新烘託了行船之快,以及「我」急於看到社戲的迫切心情,情景交融。

6、你怎樣理解甲段中「朦朧」和「踴躍」這兩個詞語?

「朦朧」原為形容詞,在句中作動詞用,意為「變得朦朧了」。「踴躍」原為動詞,在句中作形容詞,把靜物寫活了,形象地寫出了「山」連綿起伏的形狀。既寫出了航船速度之快,也表達了「我」歡快迫切的心情。

7、「而且似乎聽到歌吹了」,「似乎」能否去掉,為什麼?

不能去掉。「似乎」表示好像,並不是真的而是人的主觀感受,若去掉,語氣就發生了變化。

8、第一段說船「飛一般前進」與第二段「我卻還以為是船慢」是否矛盾?為什麼?

不矛盾。「飛一般前進」寫出了船行速度快,「我卻還以為是船慢」就更突出了「我」看戲的急切心情。

9、「那聲音大概是橫笛,宛轉,悠揚」中「大概」能否去掉,為什麼?「那聲音」指的是什麼?

不能去掉。因為「大概」表示猜測,並不確定,如果去掉就是肯定了。第二段中的「歌吹」。

10、甲文寫到豆麥是為後文寫「偷豆」埋下伏筆,第二段寫的「漸望見依稀的趙庄」、「料想便是戲台」也是為了埋下伏筆,請從第三中找出與之相對應的句子,用「~~~~」標出。

11、「使我的心也沉靜,然而又自失起來」「沉靜」與「自失」在這里如何理解?

寫出了「我」完全陶醉在了這美麗的景色之中。

12、從第一、二、三段中各找出一處直接寫「我」心理活動的語句,用「」標出;然後分別從括弧里選出能恰當概括「我」的心理活動的詞語填在橫線上。

第一段________(活潑輕松)第二段________(急切焦慮)第三段________(惘然陶醉)

13、甲、乙兩段都寫了船速之快,哪一處是正面描寫?哪兩處是側面描寫?請找出有關語句並抄寫下來。

正面描寫:航船就像大白魚在浪花里躥;

側面描寫:連夜漁的幾個老漁父,也停了艇子看著喝彩起來。」 「淡黑的起伏的連山,彷彿是踴躍的鐵的獸脊似的,都遠遠地向船尾跑去了」

14、這兩段景物描寫都調動了人體的感覺器官,請分別找出來,再說說這樣寫的好處。

文中夏夜行船和月夜歸航兩幅畫圖描寫得極為優美,作者運用嗅覺、視覺、聽覺等,從色彩、氣味、聲響等方面入手,採用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將景物描寫得栩栩如生,讓讀者有身臨其境之感,文字情景交融,充滿水鄉特色。

15、兩段都用了比喻的修辭方法,分別寫出比喻的本體和喻體並分析其表達效果

甲段:本體起伏的連山喻體踴躍的鐵的獸脊

表達效果把連山比作獸脊,再加之「跑」,形象生動地寫出了船行速度快。

乙段:本體航船喻體大白魚

表達效果:把航船比作大白魚,化靜為動,既形象生動地寫出了船行速度快,又從側面表現了小夥伴們高超的架船技術。

16、「回望戲台在燈火光中,卻又如初來未到時候一般,又漂渺得像一座仙山樓閣,滿被紅霞罩著了。」「回望」體現了作者怎樣的心情?「罩」在這里如何理解?

「回望」表現出「我」依依的心情,「罩」通過視覺表現戲台如夢如幻的情景,與來時呼應。

(三)

「雙喜,你們這班小鬼,昨天偷了我的豆了罷?又不肯好好的摘,踏壞了不少。」我抬頭看時,是六一公公棹著小船,賣了豆回來了,船肚裡還有剩下的一堆豆。

「是的。我們請客。我們當初還不要你的呢。你看,你把我的蝦嚇跑了!」雙喜說。

六一公公看見我,便停了楫,笑道,「請客?——這是應該的。」於是對我說,「迅哥兒,昨天的戲可好么?」

我點一點頭,說道,「好。」

「豆可中吃呢?」

我又點一點頭,說道,「很好。」

不料六一公公竟非常感激起來,將大拇指一翹,得意的說道,「這真是大市鎮里出來的讀過書的人才識貨!我的豆種是粒粒挑選過的,鄉下人不識好歹,還說我的豆比不上別人的呢。我今天也要送些給我們的姑奶奶嘗嘗去……」他於是打著楫子過去了。

待到母親叫我回去吃晚飯的時候,桌上便有一大碗煮熟了的羅漢豆,就是六一公公送給母親和我吃的。聽說他還對母親極口誇獎我,說「小小年紀便有見識,將來一定要中狀元。姑奶奶,你的福氣是可以寫包票的了。」但我吃了豆,卻並沒有昨夜的豆那麼好。

真的,一直到現在,我實在再沒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戲了。

1、六一公公的話有沒有責怪的意思呢?體現出他怎樣的性格特徵?

沒有,只是為孩子們踏壞了莊稼而感到可惜。

2、第二段有關雙喜的語言描寫包含哪些意思?

「是的」寫出了雙喜的誠實,「我們請客」是「偷」的理由,「我們當初還不要你的呢」可看出雙喜的聰明,偷你的豆也是看得起你,「你看,你把我的蝦嚇跑了」轉移了話題。

3、「不料六一公公竟非常感激起來。」豆被小夥伴們偷了,六一公公為什麼還要感激呢?

因為城裡讀過書的「我」對他的豆子的誇獎,表現了六一公公淳樸厚道的性格。

4、「姑奶奶,你的福氣是可以寫的包票」了」中「寫包票」與前文中雙喜寫包票一樣嗎?為什麼?

不一樣。這里的「寫包票」是肯定的意思,是六一公公對「我」的贊美和誇獎,而前文的「寫包票」是雙喜

5、作者在結尾說「一直到現在,我實在再沒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戲了。」那夜的豆真的好吃嗎?戲也真的好看嗎?

其實那夜的戲,看得叫人「打呵欠」「破口喃喃的罵」,那夜的豆,第二天吃起來也實在平常。所謂「那夜似的好豆」「那夜似的好戲」,代表了作者對天真爛漫自由有趣的童年美好的回憶,充滿一種浪漫的理想色彩,表現對人生理想境界的渴望和追求。

F. 回憶魯迅先生(節選)閱讀題 急!!!

魯迅簡介
魯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壽,後改周樹人,字豫才,浙江紹興人(祖籍河南省正陽縣),是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魯迅的精神被稱為中華民族魂,並且是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之一,母親魯瑞、父親周伯宜。在這一生中他寫了小說,散文,雜文.

目錄·魯迅簡介
·作品及簡介
·生平和創作
·魯迅名言
·魯迅年譜
·曾用筆名
·魯迅三兄弟
·評論·紀念

詳細:http://ke..com/view/2004.htm
回答者:wuqunshan - 翰林文聖 十八級 2-26 18:02
http://ke..com/view/2004.htm
回答者:小人物灌籃籃 - 助理 三級 2-26 18:02
1898年去南京求學時改名周樹人。魯迅(周樹人)是大哥 ,周作人是老二.周建人是老三(即《風箏》里的弟弟)。「魯迅」是他1918年為《新青年》寫稿時開始使用的筆名,從此成為世人最崇敬的筆名。出身於破落封建家庭。青年時代受進化論、尼采超人哲學和托爾斯泰博愛思想的影響。1902年去日本留學,原在仙台醫學院學醫,後從事文藝工作,希望用以改變國民精神。1905—1907年,參加革命黨人的活動,發表了《摩羅詩力說》、《文化偏至論》等論文。期間曾回國奉母命結婚,夫人朱安。1909年,與其弟周作人一起合譯《域外小說集》,介紹外國文學。同年回國,先後在杭州、紹興任教。
辛亥革命後,曾任南京臨時政府和北京政府教育部部員、僉事等職,兼在北京大學、女子師范大學等校授課。1918年5月,首次用「魯迅」的筆名,發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奠定了新文學運動的基石。五四運動前後,參加《新青年》雜志工作,成為「五四」新文化運動的主將。
1918年到1926年間,陸續創作出版了小說集《吶喊》、《彷徨》、《故事新編》、雜文集《墳》、《熱風》、《華蓋集》、《華蓋集續編》、散文詩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等專集都被收錄在各類教材中。其中,1921年12月發表《阿Q正傳》。
1926年8月,因支持北京學生愛國運動,被北洋政府所通緝,南下到廈門大學任中文系主任。1927年1月,到當時的革命中心廣州,在中山大學任教務主任。1927年10月到達上海,開始與其學生許廣平同居。1929年,兒子周海嬰出世。1930年起,先後參加中國自由運動大同盟、中國左翼作家聯盟和中國民權保障同盟,反抗國民黨政府的獨裁統治和政治迫害。從1927年到1936年,創作了歷史小說集《故事新編》中的大部分作品和大量的雜文,收輯在《而已集》、《三閑集》、《二心集》、《南腔北調集》、《偽自由書》、《准風月談》、《花邊文學》、《且介亭雜文》、《且介亭雜文二編》、《且介亭雜文末編》、《集外集》和《集外集拾遺》等專集中。魯迅的一生,對中國文化事業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他領導、支持了「未名社」、「朝花社」等文學團體;主編了《國民新報副刊》(乙種)、《莽原》、《語絲》、《奔流》、《萌芽》、《譯文》等文藝期刊;熱忱關懷、積極培養青年作者;翻譯外國進步文學作品和介紹國內外著名的繪畫、木刻;搜集、研究、整理大量的古典文學,編著《中國小說史略》、《漢文學史綱要》,整理《嵇康集》,輯錄《會稽郡故書雜錄》、《古小說鉤沈》、《唐宋傳奇錄》、《小說舊聞鈔》等等。
1936年10月19日清晨,魯迅逝世於上海。成千上萬的普通人自動地來為他送行,在他的靈柩上覆蓋著一面旗幟,上面寫著「民族魂」(沈鈞儒手書)三個字。 葬於虹橋萬國公墓。1956年,魯迅遺體移葬虹口公園,毛澤東為重建的魯迅墓題字。
1938年出版《魯迅全集》(二十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魯迅著譯已分別編為《魯迅全集》(1957年版本,十卷),《魯迅譯文集》(十卷),《魯迅日記》(二卷),《魯迅書信集》,並重印魯迅編校的古籍多種。1981年出版了《魯迅全集》(十六卷)。2005年出版了《魯迅全集》(十八卷)。北京、上海、紹興、廣州、廈門等地先後建立了魯迅博物館、紀念館等。魯迅的小說、散文、詩歌、雜文共數十篇(首)被選入中、小學語文課本。小說《祝福》、《阿Q正傳》、《葯》等先後被改編成電影。魯迅的作品被譯成英、日、俄、西、法、德、阿拉伯……等50多種文字,在世界各地擁有廣大的讀者。魯迅曾因為母親的安排娶朱安為妻,但朱安其貌不揚,是封建社會的犧牲品,思想很陳舊,魯迅的家鄉紹興有一種風氣,看不起離婚的女人,魯迅心善,不想讓朱安淪落到如此地步,只好借出去工作為由,離開了朱安,後另娶了許廣平,1929年於上海生下了周海嬰。朱安一生都沒有和魯迅圓過房,生不了孩子。魯迅死後,是朱安為他守靈,但朱安死後卻沒人為她守靈,朱安終其一生始終是不幸的。

參考資料:http://ke..com/view/2004.htm#2

G. 求初中中考語文現代文閱讀理解答題技巧,記敘文,說明文和議論文都要

中考記敘文閱讀答題技巧
1.問文章體裁?答:此文是一篇 。備選答案有:詩歌、小說(長篇小說、中篇小說、短篇小說、小小說)、散文(抒情散文、敘事散文、議論性散文即哲理散文)——要求形散而神不散、劇本、說明文、議論文
2.記敘文六要素?時間、地點、人物、事件起因、經過、結果
3.文章內容?方法:看題目、人物(事物)、事件,進行綜合、概括。強調三個部分:內容是什麼,文章怎麼樣,作者怎麼樣。
答: A、此文記敘了(描寫了、說明了)……的故事(事跡、經過、事件、景物)。即誰做了什麼—這可以作為一句話概括文章內容答案。
B、表現了(贊美了、揭示了、諷刺了、反映了、歌頌了、揭露了、批判了)……。 C、抒發了作者的……的感情。
4.材料組織特點?緊緊圍繞中心選取典型事件,剪裁得體,詳略得當。
5.劃分層次?(1)按時間劃分(找表示時間的短語) (2)按地點劃分(找表示地點的短語)(3)按事情發展過程(找各個事件) (4)總分總(掐頭去尾)6.記敘線索及作用?線索(明線和暗線)———核心人物、核心事物、核心事件、時間、地點、作者的情感
作用:是貫穿全文的脈絡,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機地連在一起,使文章條理清楚、層次清晰。7.為文章擬標題。找文章的線索或中心,依據有(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 (3)核心事件(4)作者情感
8.品味題目可以從—— A內容上 B主題上 C線索 D設置懸念上等方面進行品味。
示例:(1)主題上結合主旨必答,如象徵性的散文題目,也可以這樣回答:擬題巧妙,一語雙關,本指…實指…,突出主題,耐人尋味。
(2)說明文:用了什麼修辭手法,生動形象說明了……,點明了本文說明的主要內容,點明了本文說明對象。 9.了解人稱的作用。
第一人稱:親切,自然,真實,適於心理描寫,便於刻畫人物形象及性格特徵。 第二人稱:便於情感交流。
第三人稱:顯得客觀,不受時空限制,便於敘事和議論
10. 記敘順序及作用?(1) 順敘(按事情發展先後順序) 作用:敘事有頭有尾,條理清晰,讀起來脈絡清楚、印象深刻。
(2)倒敘(先寫結果,再交待前面發生的事。) 作用:造成懸念、吸引讀者,避免敘述的平板單調,增強文章的生動性。(3) 插敘(敘事時中斷線索,插入相關的另一件事。) 作用:對情節起補充、襯托作用,豐富形象,突出中心。
11. 語言特色? 結合語境和修辭方法從下列語句中選擇: 形象生動、清新優美、簡潔凝練、准確嚴密、精闢深刻、通俗易懂、音韻和諧、節奏感強、詼諧幽默。必須結合具體語句分析。一般指口語的通俗易懂,書面語的嚴謹典雅,文學語言的鮮明、生動、富於形象性和充滿感情色彩。
12. 寫作手法及作用? 狹義的寫作手法即「表達方式」,廣義的寫作手法是指寫文章的一切手法,諸如表達方式、修辭手法、先抑後揚、想像、聯想、象徵、開門見山、托物言志、設置懸念、象徵、借景抒情、抑揚結合、正反對比、側面烘托、虛實結合、以小見大、運用第二人稱抒情、卒章顯志、巧設懸念、首尾呼應、鋪墊映襯、一線串珠、明線暗線等。常用具體如下:(1) 擬人手法賦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動作,使物人格化,從而達到形象生動的效果。(2) 比喻手法 形象生動、簡潔凝練地描寫事物、講解道理。(3) 誇張手法突出人或事物的特徵,揭示本質,給讀者以鮮明而強烈的印象。
(4)象徵手法 把特定的意義寄託在所描寫的事物上,表達了……的情感,增強了文章的表現力。(5) 對比手法 通過比較,突出事物或描寫對象的特點,更好地表現文章的主題。(6) 襯托(側面烘托)手法和正面描寫。 以次要人或事物襯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點、性格、思想、感情等。(7) 諷刺手法。運用比喻、誇張等手段和方法對人或事物進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強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語言辛辣幽默。
(8)欲揚先抑和先揚後抑。 先貶抑再大力頌揚所描寫的對象,上下文形成對比,突出所寫的對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9)前後照應(首尾呼應) 使情節完整、結構嚴謹、中心突出。
(10)設置懸念能引起讀者注意,引出文章的說明內容等。
(11)文章開篇的寫作手法有:
A、可以用詩經里的賦比興手法。比如說,興,是先言他物的。 B、也可以用引用的手法。如名句、箴言之類的
C、也可以先聲奪人,用一系列的排比句,氣勢強烈…… D、或是採用題記的方法。顯得雋永深刻,又有文采
E、開頭用景物描寫也不錯,渲染你所需要的氣氛和基調。 F、開門見山。 G、倒敘
13. 修辭方法及作用 (1) 比喻:生動形象地寫出xx事物的xx特點。

熱點內容
短篇小說可以是短文嗎 發布:2025-07-09 16:43:55 瀏覽:895
含糖小說txt完整版免費閱讀 發布:2025-07-09 16:43:48 瀏覽:165
言情小說女主是名媛的小說 發布:2025-07-09 16:32:23 瀏覽:181
主角都市很牛的小說 發布:2025-07-09 16:18:24 瀏覽:283
總裁別碰我小說夏沫 發布:2025-07-09 16:12:03 瀏覽:529
女主姓李的總裁小說 發布:2025-07-09 16:10:39 瀏覽:36
渝西三少新書最新小說 發布:2025-07-09 16:07:34 瀏覽:605
讓人感動男頻都市小說 發布:2025-07-09 15:53:38 瀏覽:233
長風最新小說 發布:2025-07-09 15:45:30 瀏覽:99
類似總裁的幼寵一樣的小說 發布:2025-07-09 15:45:29 瀏覽: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