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祥夫談短篇小說
① 誰知道山西大同有哪些作家代表作是哪些
山西大同有名的作家.--曹乃謙著有短篇小說集《佛的孤獨》和《最後的村莊》、中篇小說集《部落一年》、長篇小說《到黑夜想你沒辦法——溫家窯風景》( 2005年台灣天下文化出版,已由諾貝爾文學獎評委馬悅然先生翻譯成瑞典文)。
--董曉磊出版有《我不是聰明女生》、《我不是聰明女生終結版》、《別走,我愛你》。其作品《我不是聰明女生》在韓國極其流行,被稱作是最接近韓國生活、最幽默、最唯美的網路小說,炫酷一族更是將其作品視為「另類」。在那個4800萬人的國家,她的《我不是聰明女生》在短短兩周內狂售300萬冊,連續居圖書排行榜榜首,平均16個韓國人中,就至少有1個人看過她的書。因為其小說在韓國的流行,產生了「哈唐族」的新名詞。
袁秀蘭------ 著有童話集《溫暖的小房子》、兒歌集《袁秀蘭兒歌》等。
較出名的是前兩個
② 王祥夫――母親閱讀答案
10.選文通過那兩件事來表現母親對自己無微不至地關懷的?(6分)
11.文中作者為什麼兩次流淚,分別表達了他怎樣的感情?(4分)
12.「我的母親!」兩次單獨成段,在內容和結構上有何作用?(4分)
13.文中的畫線句子分別表達了母親怎樣的性格特點?(6分)
(1)這次我真准備停杯了,母親又笑著看看我,說:「是不是還想喝?那就再喝一杯。」
(2)母親看看枕頭,摸摸褥子,又不安了,說:「你臉朝外睡就是左邊身子挨床,不行不行,這
對心臟不好。你聽媽的話,仰著睡,仰著睡好。"
14.結合全文及下面的鏈接材料,談談你對母親的理解。(至少使用一種修辭)(3分)
世界上的一切光榮和驕傲,都來自母親。——高爾基
世界上有一種最美麗的聲音,那便是母親的呼喚。——但丁
母親是偉大的。——魯迅
【參考答案】:
10.①母親勸「我」喝酒;②母親關心「我」睡覺的方向。
11.第一次流淚是因為被母親為了讓自己禦寒和高興勸自己喝酒,但又擔心喝酒危害身體,又怕
自己喝酒的矛盾言行而感動,表達了對母親的感激;第二次流淚是因為關於睡覺的方向這樣的小事,母親竟如此細心的關懷,作者被母親無微不至的關愛所感動,同時也為自己沒能關心母親的睡覺而歉疚,表達了對母親的感動和歉疚。
12.在內容上,總結上文所敘述的內容,集中表達對母親的感激,對母愛的感動,使抒情集中熱
烈,且照應題目;在結構上,層次清晰,結構嚴謹。
13.(1)善解人意,慈祥、善良。(2)心細,對兒子無微不至的關愛。(意近即可)
14.示例:母親心細、仁慈、善良,她對子女的愛如陽光,如雨露,如甘泉,熾熱、無私、聖
潔,且從不求回報,母親就是一顆永不下落的太陽,時刻照耀著孩子的心田,給孩子帶來光明、溫暖和幸福,有母親的地方就是天堂。(言之有理即可)
③ 王祥夫的個人榮譽
散文《荷心茶》獲第一屆「趙樹理文學獎」散文獎第一名
中篇小說《顧長根的最後生活》獲第二屆「趙樹理文學獎」中篇獎第一名
中篇小說《西牛界舊事》、《永不回歸的姑母》分別獲1986年、1988年《山西文學》優秀小說獎
短篇小說《兩盞桔黃的燈》獲首屆雲岡文學獎一等獎
短篇小說《上邊》獲第三屆「魯迅文學獎」短篇小說獎第一名
個人專輯獲2006年度《滇池》獎
短篇小說《橋》獲《小說月報》第十三屆「百花獎原創獎」
長篇小說《種子》英譯本獲美國丹佛爾獎
短篇小說集《狂奔》獲2009年中國「三個一百獎」並參展法蘭克福書展
中短篇小說《兒子》、《懷孕》、《回鄉》、《西風破》、《駛向中北斗東路》等改編並拍攝為電影。
④ 王祥夫小說有修辭手法嗎
王祥夫小說有修辭手法
王祥夫先生以小說名於世。以小說名於世者多了,似祥夫而能動人心弦者則不夥。前某年某期《讀者》頭條《最後一盤菜》,即祥夫小說《花生地》的縮寫版,當時念中學的女兒告我她前後讀過七遍,她顯然是當作「貧賤憂戚,玉汝於成」那樣的勵志作品讀了,而這也是《讀者》編排的意思。有趣的是,愛人幾乎把那篇文章當教材使喚了,常常拿文中那個默默苦讀的男孩兒來教育孩子。不知道那篇文章感動了多少類似我家這樣的普通讀者組成的中國家庭,這個數據是可以量化測評的——據說《讀者》若干年前就發行量超過一億冊了。好在此前此後祥夫老師饋贈過我兩本小說集,她們就可以看全一些了。
前多年教語文,在教學上也有一些想法,希望學生們有一個比較開闊的文學視野,比如趕上一半個課時出來,然後給學生在課堂上讀些我喜歡的課外文學作品,祥夫的小說我讀過兩次,讀至那些些婉轉哀絕的描摹和苦難傷心的情節,座中的小兒女也往往泫然而淚下,試想一下,若無有細致入微的力量,如何可以撥動這些不諳世事的少年的心弦?——反觀教材里的課文(不排除孩子們對功課心存逆反),則鮮有如此感人的力量,這是可以驗證於課堂的。
由此想見,關懷人心的作品,方能叩動人心,一如化學課里的置換反應,心血之作蘸取的墨水也摻和了心血,祥夫寫苦人,寫不具姓名的微茫如塵埃的小人物,每每交加著出自肺腑的疼和切膚之痛,並將次疼痛加諸讀者,讓讀者感同身受。
⑤ 讀《瘋子與竹林》有感
近日,我得到一本2011年第五期的《十月》雜志。這期雜志刊登了中短篇小說9篇,其中短篇小說之王劉慶邦的小說三題最為引人注意。而這三題之中我最喜愛的是《風中的竹林》。
劉慶邦不愧為當下的短篇小說之王。為什麼說是當下呢?我個人以為,新時期作家的發軔之作大多是從短篇開始的。那個時候,寫短篇小說的作家的很多,寫得不錯的也為數不少。但進入新世紀後,基於各種原因,作家寫短篇小說的已經很少了,特別是已經成名的作家。他們大多轉向寫中篇小說、長篇小說了。究其原因,不外有兩點:一是文學的商業化日益嚴重;一是短篇小說是最難寫的文體,它需要作家全神貫注,表現在作品中的是將渾身解數聚於一點,要有很強的爆發力。而劉慶邦和王祥夫卻十分鍾情於短篇創作,或者說他們是在堅守著短篇小說這個被許多人放棄的陣地。這就令人敬佩了。從《風中的竹林》這組短篇小說,我看到劉慶邦對短篇的執著,寫作短篇的能力,表現短篇的從容。
許多時候,人們寫作短篇必得有一個絕精的故事。劉慶邦的《風中的竹林》可不是這樣。當然它也是有故事的,不過故事很簡單:主人公方雲中——一個患血栓病的花甲男人,因為需要四處走走,活動活動身體,離開了他門前的竹林,去到村中最熱鬧的小賣部。年輕人全部出去打工了,村子裡只剩下年老的這些人。能去的地方無非是小賣部這樣的地方,這里有打麻將的人,熱鬧。再就是村裡威望很高、已經八十多歲的方長山那裡。這個地方,每天都有幾個老太太聚在一起聊天。方雲中走近小賣部時,聽到幾個正在小賣部主人朱連升門前打麻將的人說,朱連升的兒子很孝順,前些日子在城裡給他爹找了三個小姐,讓他爹享受。而且每個小姐的特徵不一樣,有小巧的,有豐滿的,有高個子的。方雲中對此十二分生氣,說,人不要臉,還算什麼人。朱連升進貨回來,還進了男女性用器具。他不賣,只出租。這讓方雲中更生氣,回家跟妻子說這事。妻子嫌他多管閑事。他覺得應該找村裡最有威望的方長山說說。沒想到方長山並沒有支持他,方長山強調,現在出現這些問題,最主要是形勢變了,形勢變了,人也得隨著變。方雲中不服,他去找任村長的本家侄子。村長不僅不支持方雲中的說法,還說朱連升的做法值得表揚——起碼解決了村中留守男女的身體飢渴問題。況且村長也到村中找女人偷情,偷情不要緊。被偷這家媳婦的婆婆一點兒也不見怪。這讓方雲中心情更壞,病情加重。在一次出去散心時,路過朱連升的小賣部,朱連升羞辱了一番方雲中。方雲中回到家裡,一病不起,就去世了。
小說寫了世風日下的境況和人心不古。方雲中是個正派人,他看不慣那些烏七八糟的東西,特別是嫖宿「人家大閨女」的事情。更看不慣朱連升進來了男女性用器具,並租給村裡的留守男女使用。方雲中這個人物很具有代表性,正直正派與固執互相纏繞是他的主要性格特徵。他反對嫖宿「人家大閨女」的行為,無疑是對的。但他厭惡朱連升出租男女性用器具,又顯得與時代格格不入。現在的時代,是商品經濟時代。一方面各種在計劃經濟時代不曾有的東西,現在都有了。我們不能說,所有的泊來品都是好東西,都可以「拿來主義」,但許多先進的東西,對社會的進步是有好處的。另一方面商品經濟的繁榮也帶來不少污垢,並進入人們的生活。比如,禁忌了幾十年的娼妓制度,或明或暗地大量存在著,成了污染社會的一塊毒瘤。從這個角度上看,劉慶邦塑造方雲中這個人物,表明了主人公或者作者自己對這個既繁榮又物慾的社會的一種無奈和抗爭。
我從劉慶邦的小說《風中的竹林》,看到了作家深厚的寫作功底。小說的敘述語言舒緩自如,對場景、對人物心理流程的描摹收放自如。在閱讀時,你感覺不到作家刀耕筆耘的任何痕跡,讀起來十分舒服。這就是好小說。老早就聽文學圈內的朋友說,會不會寫小說,或者說看小說寫的怎麼樣,看幾行就知道作者的水平。且不說作者立意的構思如何,思想性如何。就看語言表達,那些泛泛一般、沒有個性的語言就知道他會不會寫小說。看劉慶邦的小說是警醒,是在充分享受他的語言文字魅力下的警醒。
因此,我以後還有多讀劉慶邦的小說。重點是享受閱讀的快樂,並在閱讀中讓自己的心靈寧靜起來。
⑥ 王祥夫的創作年譜
1984年 短篇小說《兩盞桔黃的燈》發表於《萌芽》
1985年 短篇小說《宣德爐》發表於《小說林》
1985年 短篇小說《三月纖》發表於《青年文學》
1985年 短篇小說《時壺》發表於《山西文學》
1985年 短篇小說《武坡川》發表於《山西文學》
本年度獲「首屆趙樹理文學獎」散文一等獎
1986年 長篇小說《亂世蝴蝶》「大眾文藝出版社」出版。
本年度獲「首屆雲岡文學獎」一等獎。
本年度獲「首屆雲岡文學獎」榮譽獎。
1986年 中篇小說《西牛界舊事》發表於《山西文學》
1987年 中篇小說《沙棠院記事》發表於《鍾山》
1987年 長篇散文《我漫遊四方》、《食小札》、《子夜隨筆》等發表。
1987年 中篇小說《永不回歸的姑母》發表於《山西文學》
本年度獲「山西文學優秀小說獎」。
1988年 短篇小說《守望大草垛》發表於《青年作家》
本年度獲「山西省優秀創作獎」。
1989年 中篇小說《非夢》發表於《上海文學》
1989年 短篇小說《山葯窯》發表於《上海文學》
1989年 中篇小說《對一例梅毒病患者的查》發表於《鍾山》
1989年 短篇小說《豆官》發表於《作品》
1989年 短篇小說《拾掇那些日子》發表於《北京文學》
此作入選《北京文學五十五年精品選》
1990年 中篇小說《塵世》發表於《黃河》
1990年 中篇小說《護城河舊事》發表於《山西文學》
1991年 中篇小說《另一種玩笑》發表於《上海文學》
1991年 短篇小說《好峁雜錄》發表於《鍾山》
1991年 長篇小說《生活年代》「中國青年出版社」出版。
1991年 中篇小說《僱工歌謠》發表於《上海文學》
此作入選《中國中篇小說選》
1992年 中篇小說《百姓歌謠》發表於《人民文學》
1992年 中篇小說《往事推想》發表於《花城》
1993年 短篇小說《鳥巢》發表於《天津文學》
1993年 中篇小說《初雪》發表於《北京文學》
1994年 短篇小說《油餅窪記事》發表於《花城》
此作入選《花城四十年精品選》
1993年 短篇小說《木槿》發表於《作品》
1995年 中篇小說《早春》發表於《山西文學》
1993年 中篇小說《最後的畫家李樹》發表於《莽原》
1996年 長篇小說《種子》「灕江出版社」出版。
此作獲「恆泰杯長篇小說提名獎」。
此作獲美國丹佛爾大學「最佳漢語小說翻譯獎」。
1994年 中篇小說《玉山河》發表於《上海文學》
此作入選《94中篇小說精典》
1994年 短篇小說《平衡之鳥》發表於《山西文學》
1994年 短篇小說《游戲》發表於《延河》
1994年 中篇小說《鄉里》發表於《山西文學》
1995年 中篇小說《蝴蝶》發表於《芙蓉》
1995年 短篇小說《棉花》發表於《人民文學》
1995年 短篇小說《城南詩篇》發表於《人民文學》
此作入選《1995精短篇小說選》
1995年 短篇小說《洗澡》發表於《延河》
1995年 短篇小說《采訪之季》發表於《作品》
1995年 短篇小說《少年輓歌》發表於《都市》
1995年 短篇小說《竹坡記事》發表於《延河》
1996年 中篇小說《太陽下的村莊》發表於《山西文學》
1997年 短篇小說《城堡鄉村》發表於《萌芽》
此作入選《萌芽五十年精品選》
1996年 散文集《雜七雜八》「中國青年出版社」出版。
1996年 小說集《西牛界舊事》「北嶽出版社」出版。
1996年 短篇小說《小鼻村記事》發表於《人民文學》
1996年 中篇小說《鄉村事件》發表於《延河》
1996年 小說集《永不回歸的姑母》「北京人民出版社」出版。
1997年 中篇小說《臘月謠》發表於《上海文學》
1997年 散文集《心中的花園》出版。
1997年 短篇小說《演出》發表於《人民文學》
1997年 短篇小說《夾子》發表於《人民文學》
1997年 短篇小說《做醬》發表於《山西文學》
1997年 中篇小說《角落》發表於《延河》
1997年 中篇小說《巾幗歌謠》發表於《青年文學》
1998年 短篇小說《開光》發表於《青年文學》
1998年 中篇小說《鸚鵡》發表於《上海文學》
1998年 中篇小說《注水》發表於《十月》
1998年 中篇小說《城庄》發表於《青年作家》
1998年 中篇小說《扶貧詩篇》發表於《電影電視文學》
此作由山西省電視台拍攝為電視電影《狗不理回鄉記》
1998年 中篇小說《年事》發表於《山西文學》
1999年 中篇小說《誰再來撞我一下》發表於《上海文學》
1999年 中篇小說《回鄉》發表於《鍾山》
1999年 中篇小說《劉二木賣餅記》發表於《青年文學》
2000年 中篇小說《旱天雷》發表於《上海文學》
此作入選用《2002年最佳中篇小說》
2000年 短篇小說《兒子》發表於《羊城晚報》
此作由北京電視台拍攝為同名電視。
此作被福建省排為舞台劇《榴花紅了》
2000年 中篇小說《青春耳釘》發表於《青年文學》
2000年 中篇小說《民間故事》發表於《人民文學》
2000年 短篇小說《牛皮》發表於《延河》
2001年 中篇小說《民間大戶》發表於《上海文學》
2001年 短篇小說《那年那月》發表於《延河》
2001年 中篇小說《顧長根的最後生活》發表於《長城》
此作入選《2001年最佳中篇小說選》
2001年 短篇小說《我愛臭豆腐》發表於《人民文學》
2001年 短篇小說《橡膠給人們的幸福》發表於《人民文學》
2001年 短篇小說《懷孕》發表於《花城》
此作由北京「小馬奔騰影視製作中心」拍攝為同名電影電視。
2001年 短篇小說《杏子》發表於《鍾山》
2001年 短篇小說《菜頭》發表於《山花》
2001年 中篇小說《美人殺人記》發表於《電影電視文學》
2001年 長篇小說《咬緊牙關》發表於《黃河》
2002年 短篇小說《上邊》發表於《花城》
2002年 短篇小說《平凡時日》發表於《雨花》
2002年 中篇小說《小鎮》發表於《長城》
2002年 短篇小說《拆遷之址》發表於《延河》
本年度小說《上邊》被評入「中國小說排行榜」。
2002年 長篇小說《百姓歌謠》「灕江出版社」出版。
2003年 短篇小說《一絲不掛》發表於《花城》
2003年 短篇小說《半截兒》發表於《人民文學》
2003年 短篇小說《管道》發表於《鍾山》
本年度榮獲中國最高文學獎「第三屆魯迅文學獎」短篇小說第一名。
2004年 中篇小說《找啊找》發表於《人民文學》
2004年 短篇小說《客人》發表於《延河》
2004年 短篇小說《傷心蘑菇》發表於《雨花》
2004年 中篇小說《榴槤》發表於《花城》
2004年 中篇小說《憤怒的蘋果》發表於《山花》
2005年 短篇小說《浜下》發表於《人民文學》
2005年 短篇小說《婚宴》發表於《人民文學》
2005年 短篇小說《五張犁》發表於《人民文學》
2005年 中篇小說《奇花異草》發表於《小說月報》
2005年 長篇小說《榴槤榴槤》「春風文藝出版社」出版。
2005年 長篇小說《屠夫》「花城出版社」出版。
2005年 中篇小說《流言》發表於《長城》
此作被「天依影視」拍攝為同名數碼電影。
2005年 短篇小說《懲罰》發表於《上海文學》
2005年 短篇小說《花生地》發表於《紅豆》
2005年 短篇小說《最後一盤》發表於《羊城晚報》
2005年 短篇小說《朋友》發表於《延安》
2005年 短篇小說《香煙屁股》發表於《延安》
本年度作品《憤怒的蘋果》被評入上半年「中國最新文學排行榜」
本年度作品《婚宴》被評入下半年「中國最新文學排行榜」
2006年 短篇小說《菜地》發表於《花城》
2006年 短篇小說《狂奔》發表於《山花》
2006年 中篇小說《尖叫》發表於《中國作家》
2006年 長篇小說《米穀》發表於《作家》
2006年 小說集《王祥夫小說集》「北嶽出版社」出版。
本年度獲「山西省趙樹理文學獎」中篇小說獎。
本年度獲「山西省趙樹理文學獎」榮譽獎。
2007年中篇小說<西風破>發表於<北京文學><小說月報><小說選刊>轉,電影改編權簽給北京東方影視製作中心.
2007年中篇小說<風車快跑>發表於<華語文學>
2007年短篇小說<玻璃保姆>發表於<人民文學>
2007年短篇小說<六天>發表於<啄木鳥>
2007年短篇小說<街頭>發表於<花城>
2008年 短篇小說《熱三伏》、《澡堂歌手》發表於<人民文學>一期.
2008年短篇小說<看戲>表於<上海文學>二期.
2008年短篇小說<上火>表於<山西文學>期.
2008年 短篇小說《比鄰》發表於<回族文學>二期.
2008年中篇小說<驢肉球>表於<當代>三期.
2008年 中篇小說<駛向北斗東路》發表於<長城>三期.<小說月報><小說選刊><北京文學中篇小說選刊><作品與爭鳴><新華文摘>轉.電影改編權已簽給北京大禹文化藝術公司.
2008年中篇小說<連環套>表於<中國作家>三期.
2009年中篇小說<我本善良>發表於<芒種>四期<中華文學選刊>6月號轉<作品與爭鳴>7月號轉.
2009年中篇小說<尋死無門>發表於<山花>六期<作品與爭鳴>轉<小說月報>轉.
2009年中篇小說<一步一徘徊>發表於<中國作家>8期<北京文學中篇小說選刊>9期轉.
2009年短篇小說<塔吊>發表於<花城>3期.
2009年短篇小說<過中秋>發表於<中國作家>2期.
2009年短篇小說<飢餓>發表於<青春>7期.
⑦ 求06,07《小說月報》總目錄(含中篇小說專號增刊 )
中篇小說
喬葉小傳
打火機
格非小傳
不過是垃圾
李唯小傳
跟我的前妻談戀愛
遲子建小傳
第三地晚餐
楊少衡小傳
珠穆朗瑪營地
王祥夫小傳
尖叫
胡學文小傳
命案高懸
夏天敏小傳
北方,北方
徐坤小傳
野草根
羅偉章小傳
奸細
短篇小說
劉慶邦小傳
看秋
張抗抗小傳
北京的金山上
秦嶺小傳
碎裂在2005年的瓦片
蘇童小傳
拾嬰記
何玉茹小傳
勞動在1969年
李銳小傳
犁鏵·耬車
馮驥才小傳
抬頭老婆低頭漢
張笑天小傳
知恥而後勇
王蒙小傳
尷尬風流
石鍾山小傳
血紅血黑
葉兆言小傳
花開四季
范小青小傳
低頭思故鄉
談歌小傳
張子和
郭文斌小傳
吉祥如意
編後語
附錄:《小說月報》2006年總目錄
[中篇小說]
徐則臣小傳
跑步穿過中關村
楊少衡小傳
俄羅斯套娃
劉慶邦小傳
啞炮
方方小傳
萬箭穿心
萬方小傳
男女關系之悲喜劇
滕肖瀾小傳
奼紫嫣紅開遍
遲子建小傳
起舞
李鐵小傳
安全簡報
魯敏小傳
思無邪
[短篇小說]
馮驥才小傳
鬍子
徐坤小傳
銷簽
紅柯小傳
大漠人家
范小青小傳
父親還在漁隱街
郭文斌小傳
世界上最好看的手
陳忠實小傳
李十三推磨
談歌小傳
洗澡
王周生小傳
雲想衣裳
裘山山小傳
野草瘋長
肖鐵小傳
火車!火車!
畢飛宇小傳
家事
邵麗小傳
人民政府愛人民
讀好小說(編後語)
附錄:《小說月報》2007年總目錄
⑧ 《姑母》
庄朴
實名趙佩昆,男,1927年生,浙江紹興人。1948年開始以羅穆豐、羅朴、庄朴、培蓓等筆名,在滬杭報刊上發表一些短篇小說和童話,其中短篇小說《姑母》獲曹孟君主編的上海《現代婦女》月刊1948年4月號「三八徵文」揭曉第一名;所寫童話 ,先後有兩篇被選入1980年上海少年報社編,江蘇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國現代兒童文學選——童話》和1989年希望出版社編,山西新華書店發行的《中國兒童文學大系——童話》兩書中。
解放後,因在財經部門工作,遂與文藝寫作拉大了距離。
1981年與人合作,寫了少年白然科學叢書《冰山雪水》,由上海少年兒童社出版。
退休前曾為寧海縣科普創作協會理事長,寧海縣文學工作者協會名譽理事。( 目前這兩個單位都已撤銷。)
退休後,用現代漢語選譯了《聊齋志異》和《夜雨秋燈錄》,名之為《聊齋夜雨》,在美國 Phoenix 的華文《亞省時報》上,從2004年中開始,連載到2007年末;最後一篇譯者寫的附錄《漫談科舉制度》,刊載在2007年12月21和28日的《亞省時報》上。
2007年9—10月,美國New York 和 Los Angeles 以及10—11月泰國的三家華文《世界日報》,分別連載了作者寫於1980年代初的中篇小說,即本書——《往事纏綿》。
⑨ 簡述中國當代史上山西文學的三次創作高潮
我們山西是文學大省,有著悠久的文學傳統,歷史上出過許多成就卓越的大文學家,比如先秦時的荀子、韓非子,漢代的班婕妤、劉琨、郭璞,唐代的王績、王勃、王維、王之渙、王瀚、王昌齡、柳宗元、司空圖、溫庭筠,宋代的司馬光,金代的元好問,元代的白樸、鄭光祖,明代的羅貫中,清代的傅山,等等。到了現代,山西仍然有一大批中外著名的作家,如石評梅、李健吾、高長虹等。特別是上世紀40年代從根據地成長起來的趙樹理、馬烽、西戎、李束為、孫謙、胡正等,成為中國現當代文學史上的重要作家,並形成了影響深遠的「山葯蛋派」。
目前,我省老中青作家濟濟一堂,實力雄厚,共同創造著山西文學事業的輝煌。可以用經歷「三次高潮」「五代同堂」來概括。
第一,老作家大部分已經去世,趙樹理是「文革」中含冤而死的,現在我們是要繼承他的精神,做人民群眾的代言人。馬烽、西戎、李束為、孫謙、胡正五位,前四位也已前後辭世,只有胡正還健在。這些作家新時期以來,成就累累,比如馬烽寫的一批長、中、短篇小說,有兩篇獲得過全國優秀小說獎;跟孫謙合作的電影劇本《淚痕》《咱們的退伍兵》等,影響很大;其他幾位也都有佳作問世。同時,他們為培養中青年作家嘔心瀝血,現在活躍在文壇的許多中青年作家,都得到過他們不同形式的扶持。
第二,上世紀50年代一批作家。主要有焦祖堯、韓文洲、田東照、竇嘉緒、曹傑、李逸民、義夫、謝俊傑、劉思奇、楊茂林等人。他們是上世紀50年代走上文壇的,寫過一些不錯的作品,但很快就趕上了「文革」,停止了創作。「文革」後,他們多數擔起省、地、市文藝界領導職務,主要的貢獻是組織創作,培養文學新人。不過,他們中間的焦祖堯、田東照等,近年來還是不斷有新作問世。第三,「晉軍崛起」的一批作家。「文革」後,我省涌現出一批成就突出的青年作家,沒幾年就在中國文學界打出一片天地,被稱為 「晉軍崛起」。這批作家主要有:張平、成一、周宗奇、柯雲路、鄭義、韓石山、張石山、王東滿、李銳、鍾道新、燕治國、哲夫、蔣韻、趙瑜等。他們創作出了許多在讀者中產生過很大反響的優秀作品,獲得過全國性各種獎項。近年來,這批作家已經非常成熟,每個人都有了自己的風格,有的還在繼續追求純文學創作,如成一、李銳等,他們的新作《白銀谷》《銀城故事》《太平風物》《人間》等,是近年來全國文學界公認的優秀之作,《白銀谷》和《銀城故事》曾經入圍第六屆「茅盾文學獎」;有些則寫作關注社會重大現實的作品,如張平的《抉擇》和《國家幹部》等;有些寫高科技領域的題材,如鍾道新的《權力的界面》《智慧風暴》等;蔣韻是山西女作家中的佼佼者,作品的藝術質量很高,去年就獲得了第四屆魯迅文學獎 (中篇小說 《心愛的樹》)和2004—2006趙樹理文學獎(長篇小說《隱秘盛開》)。
第四,上世紀90年代走上文壇的作家,主要代表人物有呂新、王祥夫、晉原平、曹乃謙、譚文峰、常捍江、房光、張行健、曹利軍、許建斌等。他們都有比較突出的優秀作品問世,比如王祥夫的短篇小說 《上邊》曾獲第三屆「魯迅文學獎」,呂新曾是國內「先鋒小說作家」之一,晉原平的好幾部長篇小說和曹乃謙的短篇小說,都受到廣大讀者的好評。
第五,當下又有一批新銳作家出現,代表人物有葛水平、李駿虎、玄武、王保忠、楊遙、鎔暢、韓思中、曹向榮、關海山、李來兵、楊鳳喜、李燕蓉、閻文盛等。其中葛水平近年來成績突出,中篇小說《喊山》去年獲得了「魯迅文學獎」,其他幾位的作品,也非常有特色。這批作家是我們山西文學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