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果短篇小說家
Ⅰ 《諾曼底號遇難記》作者簡介
維克多·雨果( 英文名:Victor Hugo,1802年2月26日—1885年5月22日),法國19世紀前期積極浪漫主義文學的代表作家,人道主義的代表人物,法國文學史上卓越的資產階級民主作家,被人們稱為「法蘭西的莎士比亞」。
一生寫過多部詩歌、小說、劇本、各種散文和文藝評論及政論文章,在法國及世界有著廣泛的影響力。
1802年2月26日,雨果生於法國貝桑松,上有兄長二人。13歲時與兄長進入寄讀學校就學,兄弟均成為學生領袖。他在16歲時已能創作傑出的詩句,21歲時出版詩集,聲名大噪。1845年,法王路易·菲利普授予雨果上議院議員職位,自此專心從政。
1848年法國二月革命爆發,法王路易被遜位。雨果於此時期四處奔走宣傳革命,為人民貢獻良多,贏得新共和政體的尊敬,晉封伯爵,並當選國民代表及國會議員。三年後,拿破崙三世稱帝,他對此大加攻擊,因此被放逐國外。
此後20年間各處漂泊,此時期完成小說《悲慘世界》。1870年法國恢復共和政體(法蘭西第三共和國),雨果結束流亡生涯,回到法國。1885年5月22日,雨果辭世,於潘德拉舉行國葬。
創作特色
作品主題
雨果一生的創作時期長達六十年之久,是個多產的作家,也是個多產的詩人。他前期的創作,基本上是站在資產階級人道主義立場上,同情人民疾苦,希望通過改良社會,解決矛盾。後期創作有一定的現實主義因素。
創作主調:贊頌真、善、美,鞭撻黑暗、丑惡、殘暴。
Ⅱ 船長是著名法國作家誰寫的他的代表作品有什麼什麼等名言世界上最寬廣的海最開
《船長》是法國著名作家雨果的短篇小說,講了哈爾威船長在「諾曼底」號客輪遭到「瑪麗」號大輪船猛烈撞擊即將沉沒的時候,鎮定自若,指揮60名乘客和船員有秩序地乘救生艇脫險,自己卻屹立在船長崗位上,隨著客輪一起沉入深淵的故事。
維克多·雨果(Victor Hugo,1802—1885),法國作家,19世紀前期積極浪漫主義文學的代表作家,人道主義的代表人物,法國文學史上卓越的資產階級民主作家,被人們稱為「法蘭西的莎士比亞」。一生寫過多部詩歌、小說、劇本、各種散文和文藝評論及政論文章,在法國及世界有著廣泛的影響力。[1]
雨果的創作歷程超過60年,其作品包括26卷詩歌、20卷小說、12卷劇本、21卷哲理論著,合計79卷。其代表作有《巴黎聖母院》和《悲慘世界》,短篇小說有《「諾曼底」號遇難記》。
雨果的名言有以下這些:
1.世界上最寬闊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寬闊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寬闊的是人的胸懷。
2.未來將屬於兩種人:思想的人和勞動的人,實際上,這兩種人是一種人,因為思想也是勞動。
3.在絕對正確的革命之上還有一個絕對正確的人道主義。
4.人的智慧掌握著三把鑰匙,一把開啟數字,一把開啟字母,一把開啟音符。知識、思想、幻想就在其 中。
5.世人缺乏的是毅力,而非氣力。
6.大膽是取得進步所付出的代價。
7.應該相信,自己是生活的強者。
8.藝術的大道上荊棘叢生,這也是好事,常人都望而怯步,只有意志堅強的人例外。
9.誰虛度年華,青春就要褪色,生命就會拋棄他們。
10.笑聲如陽光,驅走人們臉上的冬天。
11.勉強應允不如坦誠拒絕。
12.釋放無限光明的是人心,製造無邊黑暗的也是人心。
13.書籍是造就靈魂的工具。
14.人,有了物質才能生存;人,有了理想才談得上生活。
15.腳步不能達到的地方,眼光可以到達;眼光不能到達的地方,精神可以飛到。
16.多辦一所學校,可少建一座監獄。
17.生活就是面對微笑。
18.人的兩只耳朵,一隻聽到上帝的聲音,一隻聽到魔鬼的聲音。
19.我寧願靠自己的力量,打開我的前途,而不願求有力者垂青。
20.人類第一種飢餓就是無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