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內蘊豐富的經典小說
㈠ 求10本小說或名著的簡介和喜歡看這本書的理由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理由:《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描寫保爾·柯察金作為一個普通工人的兒子,經歷第一次世界大戰、十月革命、國內戰爭和國民經濟恢復時期的嚴峻生活,把對舊生活自發的反抗改變為自覺的階級意志。保爾的成長不是「性格的自我發展」,而是如同作者在回憶自己一生時所說:「鋼是在熊熊大火和驟然冷卻中煉成的……我們這一代也是在斗爭和艱苦考驗中鍛煉出來的。」
戰爭與和平》是他中年時期的作品,寫於一八六三年至一八六九年期間,長達一百二十萬字。在小說當中,作者描寫了拿破崙、庫圖佐夫、沙皇亞歷山大一世等真實的歷史人物,但是小說沒有圍繞這些帝王將相而展開,而是以一批虛構的主人公作為主角。整個作品中,共出現了五百五十九個人物,作者以四大貴族——保爾康斯基、別祖霍夫、羅斯托夫和庫拉金在戰爭與和平地的環境中的不同表現為重點,以四大貴族的主要成員安德烈、皮埃爾、娜塔莎等人的命運作為貫穿始終的線索,生動再現了從城市到鄉村,從客廳到戰場,從首都到外省等廣大的生活圖景等。
著名長篇小說《唐·吉訶德》(1602~1615)是塞萬提斯的代表作。小說全名為《奇情異想的紳士堂吉柯德·德·拉·曼卻》共2卷,主要描寫一個瘦弱的沒落貴族吉柯德因迷戀古代騎士小說,竟像古代騎士那樣用破甲駑馬裝扮起來,以醜陋的牧豬女作美賽天仙的崇拜貴婦,再以矮胖的農民桑丘·潘札作侍從,3次出發周遊全國,去創建扶弱鋤強的騎士業績。以致鬧出不少笑話,到處碰壁受辱,被打成重傷或被當作瘋子遣送回家。小說中出現的人物近700個,描繪的場景從宮廷到荒野遍布全國。揭露了16世紀末到17世紀初正在走向衰落的西班牙王國的各種矛盾,譴責了貴族階級的荒淫腐朽,展現了人民的痛苦和斗爭,觸及了政治、經濟、道德、文化和風俗等諸方面的問題。小說塑造了可笑、可敬、可悲的吉柯德和既求實膽小又聰明公正的農民桑丘這兩個世界文學中的著名典型人物,將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有機地結合起來,既有朴實無華的生活真實,也有滑稽誇張的虛構情節,在反映現實的深度、廣度上,在塑造人物的典型性上,都邁上了一個新的台階。
這本書堪稱經典,但是最好不要帶著那麼嚴肅的眼光去看,因為這本書在出版後一大段時間內屬於地攤讀物,他的價值也曾被認為僅僅是「逗笑」(塞萬提斯不學無術,不過倒是個才子,他是西班牙最逗笑的作家—當時人語),不管曾經遭過什麼評價,這本書確實很逗笑,我寫這篇讀後感的時候都忍不住想笑。這本書言語輕松活潑,似乎每一句話都是信手拈來而又很貼切,但不是那麼精確,甚至情節的前後銜接都很隨便,以至於出現不少漏洞,但是這並不影響整個書的吸引力,這本書有一種來自民間的活力,如果你和一堆淳樸的鄉下人扎堆開玩笑,就能感受到這種暖和的,自然的活力來。
作者塞萬提斯正是這種社會低層的角色,他是個傷殘的軍士,被俘當過奴隸,其間帶領弟兄們幾回逃跑,都被抓回來。被人贖回來之後,一貧如洗,寫作也沒有讓他脫貧,還因為無妄之災坐了幾回牢…….最後得水腫病死了。死後,人們也不知他的確切葬處。
堂吉柯德,一個鄉下紳士,讀騎士小說入了迷,一心想要把書中騎士的種種行為付諸現實,他以利相誘,居然說動了鄰居桑丘去作他的奴僕,這樣,一個瘋子和一個傻子,就開始了這部「偉大的信使」。
在歷險中,和別人交談,只要不涉及騎士道,堂吉柯德頭腦清晰,見識高明,他有堅定的信仰,高尚的品德,堪稱騎士典範,他一心追求正義,和想像中的敵人「作戰」毫不畏懼,連命都不要,他堅信自己應該扶助弱小,但事實上,他往往給別人添亂。他捍衛純潔忠貞,痴心不悔地堅守著自以為是的愛情,而他所謂的「情人」是個粗壯的村姑,壓根不認識他。他在想像的世界裡生活,歷盡挫折而不後悔,認為這只不過是「魔術家搗的鬼」,還不斷給桑丘打氣---騎士總是要歷盡各種艱險,才能成就豐功偉績的。
而桑丘呢?他是個只看見眼前利益只顧自己的農民,因為堂吉柯德許給他種種好處,他才跟著去當奴僕的,他滿足於口腹的享受,對堂吉柯德的各種奇思異想不斷戳穿,對他的清苦生活滿腹牢騷。「天上飛的老鷹,比不上地上跑的母雞。」他憑常識判斷處理問題,總督居然當的不錯,當然,後來他覺得累,不願當了。
主僕二人的歷險,略似《西遊記》當中的唐僧師徒四人的歷險,只是前者是現實世界為背景的荒謬,而後者是以神話世界為背景的奮斗。這另人想起信仰的問題,信仰是遙遠的,如遠方的燈火。而眼前的世界,局限於經驗,是感性的,淺薄的而或許是「正常的」, 桑丘就是一個沒有理性,光知道享受的傻子,主僕二人看似矛盾,實際卻不可分割。堂吉柯德的理想固然可笑,可是誰又能笑話他呢?如果一個人有點使自己激動的理想和信念,是不是比堂吉柯德的游俠夢更加真實,更加高明一些呢?如果不是,想做桑丘,滿足於眼前的快樂,又有誰甘心這樣呢?
簡單來說,拿當時的一個笑話來結尾吧.
西班牙當時的國王在王宮陽台上看到一個學生一邊看書,一邊狂笑,就斷定這個學生一定在看《堂吉柯德》,否則就是個瘋子。果然,那傢伙就是在看《堂吉柯德》。
作者和他筆下的堂吉柯德一樣,是一個悲劇人物.
名著:《瓦爾登湖》(美·梭羅)
推薦理由:
梭羅是一位才華橫溢的天才,然而在中國,他卻被遺忘了很久,《瓦爾登湖》往往在書架上一放就是很久。這本書被稱為塑造美國人性格的一本書,在20世紀影響巨大。
初讀此書,正值心浮氣躁的少年,略略一看,以為是本野外生存手冊。直到被歲月磨平了稜角,再靜下心來讀她,竟有了大徹大悟的感覺。書中所詮釋的人生態度,人與自然的關系值得我們深思。
多說無意,唯有靜下心來,以一顆澄澈的心靈進入梭羅的世界,才能得到受用一生的教誨。
《平凡的世界》
我是八零後的一代,在我的生活中充滿著不同的氣息!積極的!頹廢的!
第一次接觸《平凡的世界》是在高三的時候,當時,看到這套書並沒有太看好,只是覺得有點無聊才拿過來看看。當時,是借的同學的。當我看完第一卷時,我急迫的想看第二卷,這是以前沒有的現象,以前看書很多,但是從來沒有這樣的感覺,這本書觸到了一些我自己也不能肯定的東西!
沒有驚心動魄的描寫,有的只剩下了真實!
我不會把內容給你,因為,《平凡的世界》不能有簡介。它是一個整體。只有你去讀完了才能知道。
在現在這個社會充斥著太多的虛偽,讓我們總是在霧里看花。雖然這是一種很高尚的境界,可是,我更喜歡生活在陽光下。
我們無法靠自己的力量來改變什麼!但,我們至少可以把自己的生活設計到陽光的普照之下。
哪怕只有一刻,那這一刻,你就是最幸福的!
《平凡的世界》就是要給你這一刻的幸福!!!
《平凡的世界》
至於我推薦的理由,我還是跟你說說這本書的故事情節你就了解了。這本書是路遙寫的,獲得了茅盾文學獎
《平凡的世界》故事梗概
故事發生在1975年貧瘠的黃土高原。
黃原地區原西縣高一(1)班的農村學生孫少平,常常咀嚼著貧困帶給自己的自卑和痛苦。由於同病相憐,他和班上最貧窮的女生郝紅梅關系密切。但不久,紅梅疏遠了少平,原來她被父母都是高級知識分子的班長顧養民吸引住了。為此,少平的好友金波帶人狠狠揍了顧養民一頓。兩年的高中生活轉瞬即逝,少平最重要的收獲是認識了縣革委副主任田福軍的女兒田曉霞。田曉霞讀書很多,思想活躍。她還經常借《參考消息)等報刊給少乎閱讀,使少平能用比較廣闊的目光去審視自己和周圍的事物。高中畢業後,少平和村大隊書記田福堂的兒子潤生一起成為了雙水村學校的民力教師。
孫少平的大哥孫少安6歲那年,就跟著父親孫玉厚進山砍柴。在參加全縣升初中考試的幾千名考生中,少安名列第三。但他的學習生涯隨著錄取通知的到來,也結束了。父親在他面前痛哭失聲,但他對父親說他可以憑著勞動,供養弟弟少平和妹妹蘭香念書。少安的愛情生活痛苦而又幸運。他與田福堂的女兒潤葉青梅竹馬,感情很好。但自己輟學務農,潤葉卻在縣城教書,地位的懸殊使少安最終選擇了山西農村姑娘賀秀蓮。潤葉聽到少安結婚的消息,傷心欲絕,嫁給了她並不喜歡的李向前。
時間大踏步地邁進80年代,廣大的國土之上,到處都能聽見冰層的斷裂聲。省委書記喬伯年將改革開放的精神傳達給各級幹部,隨即生產責任制的浪潮大規模地席捲了整個黃土高原。在這個中國社會發生翻天覆地變化的時候,孫少平3年的教師生涯結束了,受外面世界的強烈誘惑,他來到黃原城闖天下,成為一名很能吃苦的、地道的攬工漢子。但少平稍有空閑,仍會拿起書來讀幾頁。通過不斷讀書,少平認識到,一個人只有對世界了解得更廣大,他才有可能對自己所處的艱難困苦有更高意義的理解。
一天下午,少平在電影院門口邂逅了田曉霞。曉霞的父親已升任黃原地委書記,曉霞也正在黃原師專讀書。盡管地位懸殊,曉霞還是被少平那種對生活的獨特理解征服了。他們約定每周六見面一次,愛情的綠苗在兩人心中逐漸生長。曉霞畢業後分配到了省報當記者。在離開黃原城前,她與少平共同遊玩了古塔山。聰明的曉霞借一個故事表達了自己的真情,在樹蔭深處,少平緊緊地抱住了曉霞。
為了謀生和結束流浪生活,少平決定去大牙灣煤礦當工人。在這里,他和師傅王世才一家的關系相處得很好,王世才妻子惠英的善良和兒子明明的淘氣總讓少平有到家的感覺。曉霞來過幾封信,信里對少平依然一往情深。後來,曉霞借采訪的機會來看望少平,少平說他准備獻身煤礦事業,並打算報烤煤炭技術學校。曉霞覺得自己更深地熱愛這個掏煤的漢子了。但不幸的是,不久,田曉霞在抗洪第一線為搶救群眾的生命英勇犧牲了。師傅王世才為救徒弟安鎖子,也被鋼梁奪去了生命。孫少平幾乎被巨大的悲痛壓垮了。這時惠英給了他無盡的關懷和照顧。兩個苦命人的心悄悄貼近了。不久,少平為救工友,被大石砸成重傷,礦上把他送進省城醫院。性命保住了,但少平臉上卻留下了可怕的疤痕。之後,他婉言拒絕了女大學生金秀的求愛,回到了大牙灣煤礦。他遠遠地看見,頭上包著紅紗巾的惠英、胸前飄著紅領巾的明明以及脖項里響著銅鈴鐺的小狗,正向他飛奔而來……,少安的同學劉根民介紹少安幫工地拉磚。在拉磚的過程中,少安看到了磚瓦的緊缺,於是用拉磚賺來韻錢開了一個磚窯,賺了不少錢,被公社選為冒尖戶,參加了原西縣「誇富會」。孫少安被氣派更大的冒尖戶胡永合深深刺激了,他覺得自己不能滿足於現狀,應該放開手腳發展自己的事業。「誇富會」結束後,他設法貸款買了制磚機,擴大了磚窯規模。隨著少安生意的紅火,村裡不少親戚鄰居央求到他磚窯上打零工。少安不忍看鄉親們的困境,他的內心升起一種庄嚴的責任感來。於是又貸款—萬元擴建?磚場,僱傭了村中三十幾號人物做勞力。不幸的是他這次高薪聘來的燒磚師傅是個騙子,孫少安的磚全部燒砸。他無力歸還貸款,也開不起給村中幫忙勞力的工資。大家馬上又用另一種眼光看待他了。
人,常常是脆弱的,但人又是最頑強的。少安在秀蓮的鼓勵下,又一次掙扎著邁進腳步,重新踏上創業的征程。他從胡永合那裡借到了一部分錢款,父親孫玉厚也把養老錢拿了出來,少安的磚窯又開始點火了。第—批成磚出窯後,三天內就銷售一空。欠村中所有人的錢馬上還清了。不到兩年,盈利滾滾流入少安的腰包。少安的膽也逐漸大起來了。當他聽說公社那個快要倒閉的鄉辦磚瓦廠要承包給個人經營時,馬上趕去簽訂了合同。這時胡永合又找到少安,慫恿少安和他一起去贊助電視台拍電視,少平知道後馬上阻止了他,勸他不如拿這點錢為村裡人辦點實事。少安出資重修了雙水村小學。學校修建竣工那天,縣鄉領導親自趕來參加了「落成典禮」。少安的妻子秀蓮這時卻患上了肺癌,生活中還有無盡的酸甜苦辣等著這位農民企業家去品嘗。
少安、少平兩兄弟以不同的方式對人生進行著探索,在這個平凡世界中,他們是真正的大地之子。
名著:《瓦爾登湖》(美·梭羅)
推薦理由:
梭羅是一位才華橫溢的天才,然而在中國,他卻被遺忘了很久,《瓦爾登湖》往往在書架上一放就是很久。這本書被稱為塑造美國人性格的一本書,在20世紀影響巨大。
初讀此書,正值心浮氣躁的少年,略略一看,以為是本野外生存手冊。直到被歲月磨平了稜角,再靜下心來讀她,竟有了大徹大悟的感覺。書中所詮釋的人生態度,人與自然的關系值得我們深思。
多說無意,唯有靜下心來,以一顆澄澈的心靈進入梭羅的世界,才能得到受用一生的教誨。
<魯賓孫漂流記>
魯濱孫出身於一個體面的商人家庭,渴望航海,一心想去海外見識一番。他瞞著父親出海,第一次航行就遇到大風浪,船隻沉沒,他好不容易才逃出性命。第二次出海到非洲經商,賺了一筆錢。第三次又遭不幸,被摩爾人俘獲,當了奴隸。後來他劃了主人的小船逃跑,途中被一艘葡萄牙貨船救起。船到巴西後,他在那裡買下一個庄園,做了庄園主。他不甘心於這樣的發財致富,又再次出海,到非洲販賣奴隸。
船在途中遇到風暴觸礁,船上水手、乘客全部遇難,唯有魯濱孫倖存,隻身飄流到一個杳無人煙的孤島上。他用沉船的桅桿做了木筏,一次又一次地把船上的食物、衣服、槍支彈葯、工具等運到岸上,並在小山邊搭起帳篷定居下來。接著他用削尖的木樁在帳篷周圍圍上柵欄,在帳篷後挖洞居住。他用簡單的工具製作桌、椅等傢具,獵野味為食,飲溪里的水,度過了最初遇到的困難。
他開始在島上種植大麥和稻子,自製木臼、木杵、篩子,加工麵粉,烘出了粗糙的麵包。他捕捉並馴養野山羊,讓其繁殖。他還製作陶器等等,保證了自己的生活需要。雖然這樣,魯濱孫一直沒有放棄尋找離開孤島的辦法。他砍倒一棵大樹,花了五六個月的時間做成了一隻獨木舟,但船實在太重,無法拖下海去,只好前功盡棄,重新另造一隻小的。
魯濱孫在島上獨自生活了17年後,一天,他發現島邊海岸上都是人骨,生過火,原來外島的一群野人曾在這里舉行過人肉宴。魯濱孫驚愕萬分。此後他便一直保持警惕,更加留心周圍的事物。直到第24年,島上又來了一群野人,帶著准備殺死、吃掉的俘虜。魯濱孫發現後,救出了其中的一個。魯濱孫把被救的土人取名為「星期五」。此後,「星期五」成了魯濱孫忠實的僕人和朋友。接著,魯濱孫帶著「星期五」救出了一個西班牙人和「星期五」的父親。不久有條英國船在島附近停泊,船上水手鬧事,把船長等三人拋棄在島上,魯濱孫與「星期五」幫助船長制服了那幫水手,奪回了船隻。他把那幫水手留在島上,自己帶著「星期五」和船長等離開荒島回到英國。此時魯濱孫已離家35年。他在英國結了婚,生了三個孩子。妻子死後,魯濱孫又一次出海經商,路經他住過的荒島,這時留在島上的水手和西班牙人都已安家繁衍生息。魯濱孫又送去新的移民,將島上的土地分給他們,並留給他們各種日用必需品,滿意地離開了小島。
<鋼鐵是怎樣練成>
本書講述了主人公保爾·柯察金從一個在社會底層掙扎的貧苦少年,逐漸成長為一個為祖國和人民的事業奮斗畢生的無產階級革命戰士的歷程。年少的保爾曾做過店員,任人欺侮;偷過德國人的手槍,因救朱赫來而坐牢;輾轉於硝煙彌漫的戰場,多次掙扎在死亡線上;革命勝利之後又將全部身心投入了國民建設當中……在這個過程中,保爾表現出了一個真正的無產階級革命戰士所具有的堅毅、勇敢、無私奉獻的高尚品格,他把自己寶貴的青春交給了黨和人民,在全身癱瘓的情況下仍勇敢地拿起筆服務於人民。保爾的精神是一面永恆的旗幟,保爾的事跡和品格是每一個21世紀青少年學習的榜樣。
<簡愛>
《簡·愛》的獨特之處不僅在於小說的真實性和強烈的感染力,還在於小說塑造了一個不屈於世俗壓力,獨立自主,積極進取的女性形象。小說中簡·愛對羅切斯特的愛情故事,生動地展現了的那火一樣的熱情和赤誠的心靈,強烈地透露出她的愛情觀。她蔑視權貴的驕橫,嘲笑他們的愚蠢,顯示出自強自立的人格和美好的理想。她大膽地愛自己所愛,然而當她發現自己所愛之人還有妻子的時候,又毅然離開她所留戀的人和地方。小說表達出的思想,即婦女不甘於社會指定她們的地位而要求在工作上以至婚姻上獨立平等的思想,在當時不同凡響,對英國文壇也是一大震動。小說的虛構結尾,描寫簡愛獲得一筆遺產,回到孤獨無助的羅切斯特身邊。這一情節雖然值得推敲,但是它顯露出作者的理想—女性在經濟、社會地位以及家庭中的獨立平等以及對愛情的忠貞不移。
<繁星春水>
一九一九年的冬夜,和弟弟冰仲圍爐讀太戈爾R. Tagore的《迷途之鳥》(Stray Birds),冰沖和我說:「你不是常說有時思想太零碎了,不容易寫成篇段麼?其實也可以這樣的收集起來。」從那時起,我有時就記下在一個小本子里。
一九二O年的夏日,二弟冰叔從書堆里,又翻出這小本子來。他重新看了,又寫了"繁星"兩個字,在第一頁上。
一九二一年的秋日,小弟弟冰季說"姊姊!你這些小故事,也可以印在紙上麼?"我就寫下末一段,將他發表了。 是兩年前零碎的思想,經過三個小孩子的鑒定,《繁星》的序言,就是這個。
<三 國 演 義 >
《三 國 演 義》 是 中 國 第 一 部 長 篇 歷 史 小 說。 它 成 書 於 元 末 明 初, 是 由 作 家 羅 貫 中 根 據 民 間 傳 說 和 說 唱 故 事, 吸 取《 三 國 志》 等 歷 史 資 料, 編 寫 而 成 的。 這 部 小 說 最 早 的 刊 本 叫《三 國 志 通 俗 演 義》, 二 十 四 卷, 二 百 四 十 則。 後 來, 明 末 李 卓 吾 和 清 初 毛 宗 崗 又 對 它 進 行 整 理、 加 工, 才 成 為 今 天 我 們 看 到 的 一 百 二 十 回 本。
《三 國 演 義》七 十 余 萬 字, 結 構 宏 偉, 人 物 眾 多, 情 節 錯 綜 復 雜, 生 動 地 反 映 了 從 黃 巾 起 義 到 西 晉 統 一 這 九 十 多 年 中, 各 封 建 統 治 集 團 間 的 政 治、 軍 事 斗 爭, 再 現 了 三 國 時 期 的 歷 史 面 貌。 小 說 中 描 繪 的 那 些 大 事 件, 都 是 合 乎 歷 史 真 實 的。 但《三 國 演 義》 不 是 歷 史 書, 而 是 一 部 文 學 巨 著。 它 是 在對 歷 史 事 件 選 擇、 加 工 的 基 礎 上, 通 過 想 象 和 虛 構, 來 編 織 情 節 和 塑 造 人 物 的。 作 品 中 那 些 膾 炙 人 口 的 故 事, 象 桃 園 結 義、 古 城 會、 三 顧 茅 廬。 借 東 風、 群 英 會、 空 城 計 等 幾 乎 是 家 喻 戶 曉 的; 那 些 閃 爍 著 藝 術 光 輝 的 典 型 人 物,如 諸 葛 亮、 劉 備、關 羽、 張 飛、 趙 雲、 曹 操、 周 瑜 等, 差 不 多 是 老 幼 皆 知 的。 在 中 華 文 學 史 上,《三 國 演 義》、《 水 滸 傳》、《 西 游 記》、《 紅 樓 夢》 等 長 篇 巨 著 一 樣, 都 是 長 期 深 受 讀 者 喜 愛 的 優 秀 作 品。
<紅樓夢>
林黛玉因喪母,被外祖母賈母接到賈府,見到賈寶玉及眾姊妹,寶黛二人一見面就有似曾相識之感.不久,寶玉的表姐寶釵也在賈府住下.
寶玉的姐姐元春被封為妃,皇帝恩准她探家,於是賈府修建大觀園.後元春怕大觀園空閑,令寶玉與眾姐妹入園居住.寶玉與黛玉感情加深,落花時節,黛玉葬花.
後大觀園成立詩社,黛玉的錯誤被寶釵察覺,寶釵原諒了她,兩人關系轉好.
寶釵被家事纏繞,寶玉被父親要求上學,迎春出嫁,大觀園冷清起來
後黛玉思想終身之事無人可求,染重病.不久,寶玉糊塗,元春死去.
賈母做主,讓寶玉娶寶釵,黛玉孤苦而死.
最後,賈家勢敗,寶玉出家
㈡ 中國四大經典書籍是什麼
中國古典四大名著《紅樓夢》 作者:曹雪芹, 清代小說家。《西遊記》 作者:吳承恩,明代小說家。《三國演義》 作者:羅貫中,元末明初小說家、戲曲家。《水滸》 作者:施耐庵,元末明初小說家。
1、《三國演義》是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全名為《三國志通俗演義》。作者是元末明初小說家羅貫中,是中國第一部長篇章回體歷史演義小說。描寫了從東漢末年到西晉初年之間近105年的歷史風雲。
小說以賈、史、王、薛四大家族的興衰為背景,以賈府的家庭瑣事、閨閣閑情為中心,以賈寶玉、林黛玉、薛寶釵的愛情婚姻故事為主線。
描寫了以賈寶玉和金陵十二釵為中心的正邪兩賦有情人的人性美和悲劇美,歌頌追求光明的叛逆人物,通過叛逆者的悲劇命運預見封建社會必然走向滅亡,揭示出封建末世的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