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小微小說 » 長笛短簫短篇小說集

長笛短簫短篇小說集

發布時間: 2022-07-23 04:23:30

❶ 長笛,短笛,蕭有什麼區別,哪個好學

你好,首先和您說一下,我是學長笛的,自認為較簡單。相對來說短笛就比較難了。因為要求肺活量要很大的。我試過的,不怎麼好吹。下面是關於你所說的三種樂器的簡介。至於價格嘛……當然是越好越貴的啦。
友情提醒:一定要選自己感興趣的哦。(*^__^*) 嘻嘻……

長笛 長笛是現代管弦樂和室樂中主要的高音旋律樂器,外型是一根開有數個音孔的圓柱型長管。早期的長笛是烏木或者椰木製,現代多使用金屬的材質,比如普通的鎳銀合金到專業型的銀合金,9K和14K金等,90後中學生多使用笛頭純銀或純銀長笛,較受歡迎的牌子有愛攀、阿塔斯和吉普特,也有表演者使用特殊的玻璃長笛。傳統木質長笛的音色特點是圓潤、溫暖、細膩,而金屬長笛的音色就比較明亮寬廣。不同材料的長笛完全根據演奏者的愛好選擇。但是在樂隊中應該統一使用一種長笛,以得到最和諧和飽滿的音響效果。

樂器特色:清新、透徹,色調是冷的。高音活潑明麗,低音優美悅耳,廣泛應用於管弦樂隊和軍樂隊。
長笛(Flute)為吹孔氣鳴樂器,廣泛用於現代管弦樂隊,有時用於軍樂,也常用於獨奏、重奏。它的家族有短笛、高音長笛、中音長笛、低音長笛等,而以伯姆式C調標准笛為其代表。長笛為管弦樂隊木管組中的高音樂器,音色優美,音域寬廣,奏法繁多,表現力豐富,與弦樂、木管、銅管樂器親和力強。一般交響樂隊至少用3隻,第3兼短笛,規模較大者再加中音長笛。作為獨奏樂器,長笛可以不用伴奏,如J.S.巴赫的《a 小調奏鳴曲》等。用鋼琴、豎琴、吉他或樂隊伴奏之獨奏曲、協奏曲等曲目也極多。在室內樂中,長笛加雙簧管、單簧管、大管成為管四重奏;再加圓號,即成管樂五重奏。此外尚有各種組合,如W.A.莫扎特寫了3 首長笛四重奏,用長笛取代第1小提琴,加上小、中、大提琴組成。長笛本家族也有多種組合,近代作品更加入短笛,高、中、低音長笛等搭配成長笛五重奏、六重奏至十重奏等。
長笛的流傳已有好幾個世紀,其歷史甚至可以追溯到古埃及時代,當時它還只是豎吹的上面開孔的 粘土管。最初由德國人律利(1633-1687)和罕德爾(1685-1765)發明創制,稱德國笛。到了海頓所在的年代(1732-1809),長笛已成為交響樂隊中的固定樂器。19世紀初, 隨著特奧巴爾德·波姆發明的按鍵裝置(後來亦被用於單簧管、雙簧管和大管等),長笛完成了定型。
長笛音色柔美清澈,音域寬廣:中、高音區明朗如清晨的第一縷陽光;低音區婉約如冰澈的月光; 而且擅長花腔,演奏技巧華麗多樣,在交響樂隊中常擔任主要旋律,是重要的獨奏樂器。
長笛的種類很多,除常見的普通C調長笛外,還有降D、降E調長笛,G調次中音長笛,C調低音長笛等,不過應用較少。
它的家族橫吹笛最早於12世紀從亞洲傳入歐洲,形似中國笛子(無膜的悶笛),約600餘年不斷改進,始成現代長笛。中世紀期間,早期的無鍵長笛主要用於軍樂。至17世紀中葉始作為重要樂器,用於歌劇和宮廷樂隊。長笛的首次重大改進,在17世紀後期,由法國人木管樂器製造家J.奧特泰爾及其家族完成。而更重要的根本改革,則是在19世紀30年代初,由慕尼黑的T.伯姆作出。
構造與發音原理 長笛為木質或金屬管狀體,全長62厘米,笛頭閉塞,塞頭距管端約5厘米,笛尾開放。為便於攜帶與調音,由2或3段插接組成。笛身為圓柱體,內徑1.9厘米,從與笛身插接處起,其內徑至塞頭漸縮細為1.71厘米。以離塞頭1.7厘為中心,開橢圓吹孔,上覆吹孔蓋,開同樣橢圓孔,與吹孔相連,使蓋面與孔壁形成銳角,氣流即沖擊此邊棱,激棱發音,管壁開指鍵孔若干,用指尖控制音鍵啟閉,以變換開管長度,產生不同音高。
音域音色及演奏技巧
音域 音色
古六孔橫笛的音域僅有兩個八度多。後屢經改進,19世紀初為d1~a3,有完全的半音階。伯姆長笛擴展為c1~d4。現代作曲家要求更高,長笛製作日精,指法屢有創新,專業型笛尾加長,可下行至b音,此與吹奏#f4等泛音有關。因此目前音域擴展為b~#f4,共44個半音。
b為極端音區;低音區c~g音色鈍、濃,強奏無效,中強以下有效,弱奏時大調音色冷漠凄涼、小調音質柔和,更多用在樂隊中的獨奏段落;中音區g1~g2音色柔美溫存,透明純潔,發音穩定;高音區g2~g3音色清晰開朗,音色飽滿;超高音區g3~c4,音色尖銳刺激,穿透力極強;#c4~e4為極端音區。長笛的音色與其他木管樂器相比,其音色由於缺乏諧音,顯得冷漠,音響力度弱,表現力不夠豐富,音響也不如其他木管樂器豐滿,因此長笛不適合模仿人聲。但正由於這樣的特點,常常用來表現自然界,如田野、森林、湖畔、春天、小鳥以及回聲等等,有其獨特的能力。
演奏
雙手持笛,坐立皆可,採用胸腹混合式呼吸法,雙唇構成一定的基本口型,氣流集中沖擊吹口蓋與孔壁構成的75°銳角發音。其特殊技巧有:①泛音:用放鬆口型超吹八度或十二度、十五度音,產生類似弦樂器的清音效果;②滑音:手指在鍵孔上逐漸滑閉,可取得上滑音和下滑音效果;③同時哼唱:在演奏長笛的同時哼唱;④模擬打擊樂:快速拍打音鍵,同時口中發出咂舌的「嗒」聲,可發出模擬打擊樂的聲音效果;⑤呼嘯奏法:口含全部吹口,快速大量吹氣,同時按樂譜快速移動手指,造成嘯聲效果;⑥模擬銅管樂器:兩唇緊貼吹口,開小孔吹氣,發音如同小號。上述各種奏法,均可得特殊效果,在先鋒派音樂中常大量應用。

長笛為管弦樂隊中木管組中的高音樂器,音色優美,音域寬廣,奏法繁多,表現力豐富,與弦樂、木管、銅管樂器親和力強。一般交響樂隊至少用3隻,第3兼短笛,規模較大者再加中音長笛。作為獨奏樂器,長笛可以不用伴奏,如J.S.巴赫的《a小調奏鳴曲》等。用鋼琴、豎琴、吉他或樂隊伴奏之獨奏曲、協奏曲等,曲目也極多。在室內樂中,長笛加雙簧管、單簧管、大管成為管樂四重奏;再加圓號,即成管樂五重奏。此外尚有各種組合,如W.A.莫扎特寫了3首長笛四重奏,用
長笛取代第1小提琴,加上小、中、大提琴組成。長笛本家族也有多種組合,近代作品更加入短笛,高、中、低音長笛等搭配成長笛五重奏、六重奏至十重奏等。
歷代大作曲家都有長笛曲目創作,如巴赫的 6首奏鳴曲,3首《勃蘭登堡協奏曲》,《b小調組曲》;L.van貝多芬的《B大調奏鳴曲》;莫扎特的3首協奏曲;A.維瓦爾迪的13首協奏曲;G.P.泰勒曼的12首幻想曲;G.F.德爾的7首奏鳴曲;J.海頓的協奏曲與3首奏鳴曲。
中國作曲家的長笛曲目,主要有賀綠汀的《幽思》、《牧童短笛》、田保羅的小奏鳴曲《清晨》和黃虎威的《天山之歌》等。
長笛族系 短笛,一種較常用的小型長笛。管長僅為長笛之半,在交響樂隊中多由第3長笛手兼用。短笛為
C調,音域d2~c5。記譜與長笛相同,而實際發音高八度,為所有吹管樂器中的最高音樂器。音色尖銳,光輝明亮,穿透力極強。在配器上,無論規模多大的樂隊中,用一隻已足可擴展音域,增大縱深能力。對於銅管樂隊尤其重要。常用於歡欣鼓舞的熱烈場面。貝多芬《第五交響曲》終樂章的勝利進行曲中,用它來增加巍然屹立、勇往直前的氣概。他的《第六交響曲》第4樂章中,用短笛來描繪雷電轟鳴的場景。□.П.穆索爾斯基在交響詩《荒山之夜》中,用它來描繪群魔亂舞時陰森凄厲的哭聲。
為短笛寫的獨奏曲有維瓦爾迪的4首協奏曲等。
中音長笛,1854年為伯姆所創制的G調笛。基本形制是將C調長笛放大加長,指位指法不變。G調長笛長82.75厘米,內徑為2.6厘米,音域g~c3。發音豐厚甘醇,洪亮有力,從pp到ff始終如一,聽起來頗似圓號。在室內樂、重奏及交響樂中佔有重要地位。
低音長笛,C調,較標准長笛低一個八度,笛頭下端的管,拐兩個彎而直下。在近代作品中,它的地位日趨重要,尤其是在長笛合奏中,能使音色渾然一體,可與弦樂重奏媲美。

長笛是現代已知的樂器家族中最古老的成員之一,「笛 」這種稱呼被古人用來統稱其他所有的管型樂器,包括各種橫笛和豎笛,而並不體現他們之間的差異。
石器時代的人們因為不滿足於葦管單調的聲音,所以在野獸的腿骨上打上洞,製造出的就是最原始的笛子——骨笛;現代長笛的祖先,並不同於現在的其他一些笛子。尖頭笛和鳥嘴笛通常被認為是現代長笛真正的祖先,但這兩者本身同長笛並沒有直接的關系。在十七世紀前就已經相當流行的尖頭笛,它本身的前身是一種古豎笛——一種結構簡單,管身有音孔,同時又有音鍵的豎笛,靠簧片發聲。這種小笛子在民間很流行,現在依然能找到它的變種。長笛另一個近親祖先就是橫笛,它的祖先是從亞洲流傳而來的蘆笛。橫笛的特點是它已經不使用簧片,而是在管身側面打開一個「吹口」,更接近於今天的長笛,但是橫笛在十七世紀前的地位卻是遠遠在豎笛之下,十七世紀後,橫笛的優點才漸漸地被肯定,成為樂隊中穩固的成員。而尖頭笛本身的特點決定了自身的發展有限,在橫笛日趨流行的時期,尖頭笛慢慢地退出了歷史的舞台,現在只有在古老的樂曲和博物館中才能找到了。
橫笛不同於尖頭笛的沒落,橫笛在發展過程中不斷得到種種改進。音孔和音鍵的數量慢慢地增加到現代長笛的標准,並且設計出了分節的笛身——這種新的設計使得調音變得更容易。長笛必須的機械結構也得到逐步的增加,結構與今天的長笛已經十分的類似。
其中與現代長笛最接近的是一種老式D調德國長笛,據記載這種德國長笛大約在1667年左右在管弦樂隊中出現,自從蘆笛從亞洲傳入歐洲後,德國就是成為其發展的中心,德國長笛的名稱也因此而來,不過這種德國長笛本身沒有得到進一步發展,直到20世紀初,仍然保留了原來的特點和用途。這種德國長笛後曾在法國得到一些發展,之後傳回了德國,德國的長笛演奏家兼數學家特奧巴爾德·彪姆Theobald Boehm (1794-1881) 根據之前英國人威廉·哥登的理論,設計製造了一種新式長笛:這種長笛使用的是金屬的材料,金屬材料的使用使長笛更耐用,零件更容易在工廠中批量製造,金屬長笛的音量也比傳統木長笛大,更適合在大型音樂廳表演。此外還有錐形的上管和管體厚度、音孔直徑、音孔之間的距離等一系列特定的規格,這些數據使得長笛的音準進一步得到提高,這種長笛的設計中最重要的就是被稱為彪姆系統的按鍵結構。彪姆系統是一種多鍵聯動的設計,按下一個音鍵,與之關聯的另一鍵也會自動按下,這樣使一個手指就能按下兩個音孔。

短笛,是縮小了的長笛。在義大利文中,「短笛」(flauto piccolo)一字意為小長笛。像長笛一樣,短笛通常定為C大調,比一般的長笛高了一個八度(令它們成為最高音的橫笛)。音域d2~c5。記譜與長笛相同,而實際發音高八度,為所有吹管樂器中的最高音樂器。音色尖銳,光輝明亮,穿透力極強。短笛的音樂是寫得比標准音高低一個八度。短笛的指法與長笛的一致,但聲音卻比長笛高了一個八度。很多交替的指法亦可能被用作調整它們特有的音高的頻率,因為通常很多都會走音了。在標準的C大調短笛的增加部分中,有D音的短笛音高,有時用來與降半音A一致,出色地用於義大利軍樂隊。由於是長笛家族中音域最高的樂器,短笛在管弦樂中經常扮演陪襯的角色,雖然它裝飾性的功能重於旋律性,但短笛的獨奏也並非罕見[編輯本段]詳細信息
音域短笛管長僅為長笛之半,在交響樂隊中多由第3長笛手兼用。短笛是長笛的變種樂器,是交響樂隊中音域最高的樂器,通常由第二長笛手吹奏。由於音色尖銳,富於穿透力,有節制,審慎地使用可使整個樂隊的樂聲更加響亮、有力而輝煌。常用來表現勝利凱旋、熱烈歡舞或描寫暴風雨中的風聲呼嘯等。在配器上,無論規模多大的樂隊中,用一隻已足可擴展音域,增大縱深能力。對於銅管樂隊尤其重要。常用於歡欣鼓舞的熱烈場面。
很多協奏曲及獨奏曲是寫給短笛的,寫自著名作曲家如佩爾西凱蒂和維瓦爾第等。最早使用短笛的作品之一是貝多芬第五交響曲。三重木管樂器的管弦樂團典型地有兩個長笛與一個短笛或三個長笛與雙重短笛。不是所有的長笛演奏者都演奏短笛。盡管指法相同,運唇法及其他不同之處需要分開學習。此外,長笛演奏者因習慣按長笛那些較大的按鍵,當按短笛那些較小的按鍵時會感到困難。
在演奏會的進行曲中,短笛可以是挺重要的。例如在約翰·菲利甫·叟沙的「The Stars and Stripes Forever」中就帶出了一場壯觀的短笛獨奏,打動了不同年齡的聽眾。
吹至第三個八度的音符時,就會開始愈來愈難,特別是輕聲地吹的時候。但是作曲家們通常只是會把高音域的作品寫給短笛。
短笛被認為是一種比較難吹出調子的樂器,因為它很小的尺寸令它很難完全地吹出調子來。當把短笛吹得走音的時候是很明顯的。
短笛結構
短笛可以是由木、金屬、塑膠或化合物構成。很多的短笛手發現木短笛的音色比金屬短笛的更圓潤。在更近代的時候,短笛亦由塑膠合成的材料構成。合成的短笛更耐用,並更適合軍樂,音色一般。大部分的職業短笛手認為短笛應只由一種材料構成,避免短笛不一致的情況出現。
傳統合奏
在歷史上短笛是沒有調的,但不是現在,且不會與橫笛混為一談,橫笛有更小的孔和更刺耳。傳統上,短笛是用來在瑞士的巴塞爾嘉年華上與巴塞爾鼓合奏的。
典型應用
哈恰圖良(俄)《馬刀舞曲》,蘇薩(美)《星條旗永不落》第三樂段,泰克(德)《舊友進行曲》第三樂段。

簫的歷史
簫源於遠古時期的骨哨,歷史上亦稱為笛,唐以後方專指豎吹之笛。「橫吹笛子豎吹簫」,即笛簫之間最基本的差別。簫歷史悠久,音色圓潤輕柔,幽靜典雅,適於獨奏和重奏。簫笛同源於遠古時期的骨哨,新石器時代開始以竹製作。在秦漢至唐,簫是指編管的排簫。
早在《尚書·益稷》中記載有「簫韶九成,鳳凰來儀。」當因韶樂伴奏樂器以簫(當時為排簫)為主而有此稱。
簫在漢代時稱為「篴」、「豎篴」或「羌笛」。羌笛原為古代居住在四川、甘肅一帶的羌族人民的樂器,最初只有4孔(3個音孔加管口1孔),西漢京房(字君明,公元前77~前37年)在後面加了一個最高音孔後,成為5孔簫。
西晉樂工列和、中書監荀勖所改革的笛為6 孔(前5、後1),其形制與今天的簫已非常相似了。東晉的桓伊,擅長音樂,他有一支蔡邕的柯亭笛(簫),是江南數第一的吹簫名手,地位和聲望都已很高。他曾為素不相識的王徽之吹奏過三段樂曲,在歷史上被傳為佳話。
魏晉南北朝時,簫已用於獨奏、合奏,並在伴奏相和歌的樂隊中使用。
清代,簫的形制與現在完全一樣。清《律呂正義後編》記載:「明時乃直曰簫,不復有豎篴。今簫長一尺八寸弱,從上口吹,有後出孔;笛橫吹,無後出孔。」
簫-笛和簫的區別
笛子橫吹有膜孔,簫豎吹且沒有膜孔,但有後音孔。簫亦稱"篴","箎","龠"等等。有的音樂詞曲是這樣說明的:古代樂器,

竹子製作,上有音孔象笛子。沒有說明是橫吹還是豎吹。現在也有短的豎笛,不貼膜,音色在笛簫之間,更接近笛子。那麼,在遠古時代,不貼膜的橫吹樂器與豎吹樂器各方面區別不大,音色更接近簫。關於簫與笛的起源,說法不一,據《周禮》記載,周代的雅樂中已用到"篴"。與笛同音同義。但篴為豎吹,並非橫吹之笛。另相傳此種樂器原出於羌中,漢代稱"篴"。最初為四個指孔。西漢京房加1孔,成為5孔,晉代的篴已有6個指孔,與現代的簫相似。隨著考古專家的發掘,湖北隨州出土兩支春秋戰國時期的橫吹。開6孔,形制與竹笛極為類似,只是一端封閉。魏晉時,已做為樂隊中的主奏樂器。唐時,出現了前6孔,旁1孔加竹膜的笛子,稱七星笛(《樂書》)。到了元代的龍笛,已與今天的6孔竹笛完全一致。至此。笛與簫的概念已基本澄清:橫吹為笛,豎吹為簫。那麼,究竟哪種樂器最先為人們所創造並使用呢?從人體身體結構來看,豎吹更符合人體正常的動作狀態,而橫吹則需要一支胳膊向旁邊,而另一支胳膊則需要超過前胸到身體另一側。所以應該豎吹在前,橫吹在後。但由於橫吹音量大。傳得遠,加上膜以後音色清脆,明亮,表現力強,吹笛子的人逐漸多了起來。簫的音量較小,音色柔和,甘美而幽雅,適於獨奏和重奏。吹奏音量小是由於簫本身結構所致。簫的吹孔很小,並且依管壁厚度向內傾斜,這樣吹奏時氣流一大反而吹不響了。簫適於演奏低沉委婉的曲調,寄託寧靜悠遠的遐思,表現細膩豐富的情感。幽靜典雅,回味無窮,知音難遇,陶醉其中。對我們當今快節奏的現代都市生活來說,它無疑能使諸君領略到質朴的美,返璞歸真,鬆弛崩緊的神經,追求情緒中的安寧,使思維意識隨之升華,得到美的享受。
簫的品種
簫一般為竹製,也有玉制的玉簫和銅制的銅簫等。簫-簫的構造


簫由一根竹管做成,較曲笛長,上端留有竹節,下端和管內去節中空,吹口開在上端邊沿,由此處吹氣發音。在簫管中部,正面開有五個音孔,背面開有一個音孔。平列在管下端背面的兩個圓孔是出音孔,可用來調音。在出音孔下面的兩個圓孔為助音孔,它起著美化音色和增大音量的作用,也可用此孔栓系簫穗為裝飾。簫不設膜孔,專業演奏的簫音孔增至八孔,並帶有銅插口,可調節音高音低,方便於樂隊的合奏。簫依據材質和製作工藝以及音色的專業程度分為:普及簫,專業簫和精品簫。普通簫用紫竹製成,不論節數,外漆樹脂漆。對材質的要求低,適合於一般演奏和練慣用。專業簫選用檔次較高的紫竹,製作工藝精良,適於音樂演出使用。精品簫的選材極為講究,對竹子的長相,老結度,竹子的發音,振動以及節數都有一定的講究,其中九節簫更是簫中珍品,都為演奏和收藏。


在標准室溫20攝氏度時將上插口拔出3毫米下插口拔出2毫米,將標准音孔調到440頻 率,因竹製的簫管和其它物體一樣有熱脹冷縮的物理性質,夏季時管壁受熱膨脹,竹管內徑 縮小,音偏高;冬季時管壁在低溫下收縮,內徑反而加大,音偏低。這樣就需要通過調整插 口來校正音的高度,使之保持440的標准音高。 下插口也是幫助調整音準的,因上插口拔出的越多,筒音及一、二孔音比五、六孔音偏高, 音程關系不準,需要將下插口相應拔出,調整音程關系。如只有上插口沒有下插口,可調整 後出音孔(擴大),或用膠布將後出音孔貼上少許(根據需要貼)也可以幫助調准音程關系 。如要將上插口插上,也要相應插上下插口或將膠布揭下。
經典曲目
《妝台秋思》:
這是一首古曲,乃取材於昭君出塞的故事,優美委婉,又帶有淡淡的憂傷。
《平湖秋月》:
這是一首廣東音樂,曲調優美動聽,富有詩意。樂曲描寫了美麗動人的自然景色。
《梅花三弄》:
樂曲既表現了梅花高潔安詳的靜態,又表現出梅花不畏嚴寒迎風搖曳的動態。常與古琴合奏。
《唉乃》:
此曲系後人據唐柳宗元《漁翁》中「唉乃一聲山水綠」詩句而作。「唉乃」是船夫拉纖的號子聲,在樂曲中唉乃聲以不同形式先後出現,巧妙地表達了一種靜中有動的意境,贊頌了大自然秀麗的景色,也反映了作者孤芳自賞的情緒。
《關山月》:
古木蘭詩中有:「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朔氣傳金析,寒光照鐵衣「的句子,反映徵人對遠戎遠疆的不滿情緒。
《良宵引》:
根據二胡獨奏曲改編。樂曲共分三段,第一段旋律流暢,渾厚如歌;第二段旋律明亮,激情有力;第三段旋律昂揚,華彩多姿。
《泛滄浪》:
作者郭沔,字楚望。浙江永嘉(今溫州)人。南宋傑出的古琴演奏家、作曲家、教育家。本曲常作為《瀟湘水雲》的序曲,表現「志在駕舟於五湖」(《神奇秘譜》)的意境。元兵南侵時,郭楚望移居湖南衡山附近,常在瀟、湘二水合流處遊船。每當遠望九嶷山為雲水所蔽,見到雲水奔騰的景色,便引起他對外敵入侵、時勢變遷的愁緒,於是作《瀟湘水雲》以寄眷念之情。此曲是郭望楚代表作《瀟湘水雲》的序曲。樂曲開始,飄逸的泛音使人進入碧波盪漾、煙霧繚繞的意境。第一句的旋律音調,自第二段從中音區展開,並貫穿全曲,簫曲反復重復主題,圍繞骨幹音變化發展,深刻地揭示了作者憂國憂民的抑鬱心情,也流露出他對山河缺殘、時勢飄零的感慨。
《平沙落雁》:
樂曲最早見於明代,曲調悠揚流暢,雁鳴聲時隱時現。描寫雁群降落前空中盤旋顧盼的情景。
《碧澗流泉》:
樂曲以清脆之音,表現出深山峽谷之中淙淙流水歡快地流淌的情景,讓人聯想起唐朝詩人王維在《山居秋暝》中所描繪的意境:「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可自留。」一派詩情畫意般的田園風光令人流連忘返。
《 漁翁問答》:
琴簫合奏,頗有冬晨雪溪的意境,古琴與簫聲平分秋色,曲調搭配是越聽越有意味。音調時高時低,悠悠而清靜,可以使人心情平和。
希望以上的內容能夠給你提供幫助。O(∩_∩)O~

❷ 長笛,笛子,簫入門教學

笛子教學

鏈接: https://pan..com/s/15HMpStfmN4tE9Y48eUu-aA

提取碼: 5b7r 復制這段內容後打開網路網盤手機App,操作更方便哦

若資源有問題歡迎追問~

❸ 好聽的長笛曲

請您聽下效果網路在線試聽:
【http://box.zhangmen..com/m?gate=1&ct=134217728&tn=mt,故鄉的原風景&word=mp3,http://www.jimeco.cn/pJqYopyjrDg$.mp3,,[%B9%CA%CF%E7%B5%C4%D4%AD%B7%E7%BE%B0]&si=;;;;0;;0&lm=16777216&mtid=1&d=6】全部復制為在線試聽

故郷の原風景》
演奏樂器:十二孔C調陶笛
創作:日本作曲家宗次郎
專輯: 《木道》(1991)
應用: 曾經在TVB《鹿鼎記》(陳小春版)中的曾柔出場時作為她的簫聲而運用。在《神鵰俠侶》(古天樂版)中也用過。當小龍女跳崖的那一刻這首音樂作為配樂出現時被發揮到了極致,可以說和劇情配合的天衣無縫,幽怨的旋律刻畫出了楊過的悲傷和無奈的心情。高聳的山峰,瑟瑟的寒風,無一不襯托出劇情中場面的悲涼,加上陶笛深邃的旋律,那種生離死別的感覺彷彿感染這每一個觀眾。往事在眼前浮現,腦中徘徊,但已是物是人非,此時,只有這首音樂能夠表達一切,無需贅言……
意境:夢斷長笛
靜夜。閉上眼。夢里。幻里。……
孤仞萬重山,天高地闊。一聲塞外鈴鼓,搖墜長河落日圓,夕照殘陽似血。鄉關日暮是何處?仗劍獨行天涯客,臨風勒馬憑高處。不識舊時飛雁,任高天流雲飛渡。這時的一聲長笛音韻,從漂流過故鄉雲邊的天際破空傳來,彷彿是響起來的兒時頑童伴們的呼喚……
夕陽下。黃沙里。夢斷塞關馬不前!
立馬黃沙高崗處,南望中原。任男兒鐵石,臨風無言,不敢回看來時程,歸時路。解征轡,御雕鞍,放馬山野。燃起一堆篝火,伴泉澗松風,一壺烈酒,醉倒萬里鄉愁,藏一片冰心玉壺。擁鐵甲寒衣塞關孤月,醉依松下山泉石,夢伴山澗流水聲。魂去返,故園遠,長亭盡頭更短亭。塞外遠山殘雪裡,夜寒清風笛簫音,竟成風中凝咽聲。
遠山。孤峰。塞外碧寒天影中,一彎落沉下弦孤月!
待霜晨曉天。馬嘶驚醒夢殘,一捧寒雪揉碎相思魂。瀟瀟風,漫漫途,寒鎧鐵骨,踏破簫音過塞關。一路黃沙風萬里,故土只在雲天處。從此胡笳柳笛聲,不帶簫音過玉門。且待白發征夫還,埋骨故園慰夢魂。揮淚處,影緲時,一騎風沙絕塵去。
荒灘野。長河邊。唯余昨夜一堆篝火灰燼,幾絲殘煙裊裊……
軒窗月下待歸人,人自無期我自戀,不知歸人何時還,且待海枯石爛!
《故郷の原風景》使人徹底感受孤寂,體驗滄桑。此時此刻,疲憊的我,打開窗戶,我眼前不再是水泥森林矗立,灰煙彌漫的喧囂城市,而是一輪紅日下的一望無際的大漠,已然沉醉於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意境中......

❹ 長笛最著名的曲子有哪些

(意)維瓦爾第:七首長笛協奏曲
(德)台勒曼:五首長笛奏鳴曲、12首長笛幻想曲
(德)巴赫:六首長笛奏鳴曲 a小調無伴奏奏鳴曲 長笛第二號組曲
(德)匡茨:長笛協奏曲(G大調、D大調) 長笛奏鳴曲多首
裴格勒斯:長笛協奏曲
(德)約翰.斯塔密茲:長笛協奏曲(現存十一首)
卡爾.斯塔密茲:長笛協奏曲(現存三首)
(奧)海頓:D大調協奏曲
塔蒂尼:G大調協奏曲
帕格里斯:D大調協奏曲
加魯皮:D大調協奏曲
吉尼爾拉:盧庫巴協奏曲
達維涅:G大調長笛協奏曲 G大調長笛奏鳴曲
貝爾斯:D大調長笛協奏曲
(奧)莫扎特:C大調(K.299)、G大調(K.313)、D大調(K.314)長笛奏鳴曲
莫扎特:六首奏鳴曲
莫扎特:C大調行板

十九世紀波姆式新式長笛問世後出現的長笛作品更是不計其數,主要有以下:
貝多芬:降B大調奏鳴曲 小夜曲(OP.41)
羅西尼:長笛和豎琴序曲與奏鳴曲
(法)沙米納德
(法)依貝爾:長笛協奏曲
(法)州利韋:長笛協奏曲
阿爾比諾尼:長笛奏鳴曲
包互莫季那:六首長笛奏鳴曲
里維爾:協奏曲
波洛迪克:D大調奏鳴曲
阿巴密:D大調奏鳴曲 其他幻想曲、變奏曲、獨奏曲有:
舒伯特:枯萎的花變奏曲、前奏曲和變奏
肖 邦:羅西尼主題變奏曲
多普勒:匈牙例田園幻想曲、瓦拉莎幻想曲
波 姆:大波蘭舞曲
舒 曼:三首浪漫曲
德彪西:蘆笛、亞麻色頭發的少女、月光下、小黑人、在船上
齊 賓:塔蘭泰拉舞曲
奧涅格:山羊舞
扎 南:威尼斯狂歡節、拿波里民謠幻想曲與變奏曲、茶花女主題幻想變奏曲
比 才:小步舞曲
高伯爾特:長笛幻想曲、夜曲和快速的詼諧曲
博瑞納:卡門主題變奏曲
伊貝爾、格里格、格里愛爾、諾布洛:旋律四首
穆 舒:長笛小奏鳴曲
埃涅斯庫:如歌的急板
維茨格:在森林小溪旁
貝列奧:序列
居 勒:六首長笛幻想曲
摩蓋特:牧神之笛
拉威爾:哈巴奈拉
阿廖比也夫:夜鶯
佩里勒斯庫:羅馬尼亞田園舞曲
德梅塞曼:音樂會獨奏曲第六號(義大利協奏曲)
普朗克:長笛奏鳴曲
佛 瑞:幻想曲
成田為三曲、野田暉行改編:海濱之歌
宮成道雄:春之海

我國著名長笛作品有:
賀綠汀:牧童短笛、幽思、搖籃曲
田保羅:小奏鳴曲
譚密子:夕陽蕭鼓
黃虎威:陽光燦爛照天山
黃安倫:舞詩
金復載·樂組風:帕米爾的春天
古曲·錢巳改編:漁舟唱晚
段平泰:燕子
錢 苑:小車
羅孝敏:村笛
戴宏威:在內蒙古草原上

❺ 一個管弦樂隊里有哪幾種樂器

1.西洋樂器

西洋樂器一般地講是指發祥於歐洲的樂器,但習慣上指音樂廳或教 堂常使用的樂器,有時特指管弦樂隊常用的樂器。西洋樂器大致可分為: 木管樂器、銅管樂器、打擊樂器、弓弦樂器(通常稱作弦樂器)、撥弦 樂器、鍵盤樂器等幾類,但這種分類方法不能包括所有西洋樂器,比如 口琴就不屬於以上類別的任何一類。劃分的標准也不統一,比如打擊樂 器和弓弦樂器的區別在於發音原理的不同,而鍵盤樂器與其他類樂器的 區別則在於演奏方法,像鋼琴和鋼片琴就不屬於打擊樂器。值得指出的 是,電子樂器的類別劃分目前尚不統一,看來以演奏方法作劃分標准似 乎更合理,比如電鋼琴歸鍵盤樂器,電吉他歸撥弦樂器,對那些演奏方 法與傳統樂器大不相同的電子樂器可單算作一類。
以下是主要西洋樂器及其類屬:
木管樂器組 笛類
——長笛
——短笛
——堅笛
——弗拉佐萊哨笛
——契斯圖豎笛
——塔博鼓笛 雙簧管族系
——雙簧管
——英國管
——抒情雙簧管
——海克爾雙簧管
——大管
——低音大管
——庫塔爾雙簧管
——肖姆雙簧管 單簧管族系
——C、降 B、A 調單簧管
——低音單簧管
——高音降 E 調單簧管
——高音 D 調單簧管

——中音單簧管
——倍低音單簧管
——小單簧管
——海克爾單簧管
——木號單簧管 薩克斯管族系
——最高音降 E 調薩克斯管
——高音降 B 調薩克斯管
(中音降 E 調薩克斯管)
——次中音降 B 調薩克斯管
——上低音降 E 調薩克斯管
(低音降 B 調薩克斯管)
——倍低音降 E 調薩克斯管
——次倍低音降 B 調薩克斯管 銅管樂器組
圓號族系
——自然圓號
——閥鍵圓號 小號族系
——小號
——短號
——巴赫小號
——低音小號

——別辛號
——克拉羅(即克拉里昂) 長號族系
——高音長號
——中音長號
——次中音長號
——低音長號
——次中音—低音長號
——倍低音長號
——次中音閥鍵長號
——低音閥鍵長號 大號族系
——降 B 調次中音大號(尤風寧號)
——F 調常規低音大號
——降 E 調低音大號,即降 E 調邦巴東號
——降 B 調低音大號,即降 B 調邦巴東號
——C 調倍低音大號
——海利康大號
——蘇薩大號 薩克斯號族系

——降 E(或 F)調最高音薩克斯號,同降 E 調短號
——降 B(或 C)調高音薩克斯號,同降 B 調短號
——降 E(或 F)調中音薩克斯號
——降 B(或 C)調次中音薩克斯號
——降 B(或 C)調低音薩克斯號,同降 B 調次中音大號
——降 E(或 F)調低音薩克斯號,同 F 調常規低音大號
——降 B(或 C)調倍低音薩克斯號,略同降 B 調低音大號 夫呂號族系
——降 E 調高音夫呂號
——降 B 調中音夫呂號
——降 E(或 F)調次中音夫呂號 打擊樂器組
鼓類
——定音鼓
——小鼓
——中鼓
——大鼓
——架子鼓
——鋼鼓
——塔波鼓
——邦戈鼓
——鈴鼓 鈸類
——古鈸
——悶聲鈸
——噝聲鈸 木琴族系
——木琴
——鍾琴
——瑪林巴琴
——宰洛林巴琴
——顫音琴
——玻璃板琴 其他
——管鍾
——三角鐵
——響板
——砂槌
——鞭響器
——刮響器
——樂砧 撥弦樂器組
豎琴族系
——雙級變音豎琴

——威爾士豎琴
——半音豎琴
——雙列弦豎琴
——蘇格蘭豎琴
——齊特爾琴
——撥弦揚琴
——指鍵豎琴
——文藝復興時期豎琴 吉他族系

——西班牙吉他
——夏威夷吉他
——匹克吉他
——低音吉他
——巴拉萊卡
——班杜里亞
——西滕
——吉滕
——維烏埃拉 琉特族系
——琉特
——曼多拉
——曼多林
——安傑利卡
——雙頸琉特 鍵盤樂器組
鋼琴
手風琴 簧風琴 管風琴 羽管鍵琴 古鋼琴 電子琴 鋼片琴 音叉琴
弓弦樂器組

提琴族系
——小提琴
——中提琴
——大提琴
——低音提琴
——高音小提琴
——五弦中提琴

——大型中提琴
——輪擦提琴 維奧爾族系
——小型低音維奧爾
——里拉維奧爾
——上低音維奧爾
——低音維奧爾
——倍低音維奧爾
——抒情維奧爾 其他無系屬樂器
口琴 馬特諾琴 樂鋸 木管號
電子合成器 風笛

西洋樂器的種類很多,對那些不很常用的或已被淘汰的樂器,這里 不作介紹。由於樂器發展的歷史、各國間的語言差異或其他一些原因造 成了有些名稱不同的樂器實際上相差不大,比如大號族系的某些樂器與 薩克斯號族系的某些樂器幾乎沒有什麼差別;而另一些相同名稱的樂器 實際卻不是相同的東西,比如次中音大號和克拉德尼 1790 年發明的一種 玻璃樂器都叫尤風寧。有的時候,作曲家感到現有的樂器不足以表現自 己的創作意圖,就自己設計新的樂器或對原有樂器進行改造,以適合自 己的要求,這些樂器有時仍沿用舊名。所以僅通過樂器名並不一定能正 確地了解和識別樂器,而要通過了解作曲家的國籍、年代等因素來確定 某個樂器名的真正涵義。

2、中國民族樂器

中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大家庭,各民族都有著燦爛輝煌的文化,各族 人民在生產和生活中創造了優美的音樂並創制了各種形制不同的樂器, 民族間的文化彼此交融,中西方文化也互相借鑒,形成了種類繁多的樂 器。對中國民族樂器按民族進行系屬劃分比較困難,因為實際上許多非 少數民族樂器有也是由少數民族傳入的。眾所周知的胡琴(包括二胡、 京胡等),從名稱上即可看出是源自北方少數民族的樂器。而少數民族 樂器也不乏借鑒漢族樂器的地方。所以,對中國民族樂器的分類似乎應 以演奏的方式作為統一的劃分標准。
以下是主要的中國民族樂器: 吹奏樂器
——梆笛
——曲笛

──簫

──鼻笛
──仙簫
──短簫
──簫筒
──鼻簫
──鷹笛
──嗩吶
──管子
──雙管
──喉管
──巴烏
──侗笛
──口笛
──口簫
──筒欽
──笙
──方笙
──排笙
──葫蘆笙
──蘆笙
──芒筒
──口弦 彈撥樂器
──琴
──瑟

——琵琶
——箜篌
——柳琴
——月琴
——三弦
——四弦
——阮
——箏
——秦琴
——亞突嘎
——伽倻琴
——熱瓦普
——冬不拉
——札木聶
——獨弦琴
——弓琴 打弦樂器
——揚琴

拉弦樂器
——二胡
——高胡
——中胡
——大胡
——革胡
——板胡
——京胡

——墜胡
——擂琴
——二弦
——大筒
——四胡
——鐵琴
——奚琴
——椰胡
——馬頭琴
——艾捷克
——哈密胡琴
——柯布孜
——薩它爾
——根卡
——牛腿琴 打擊樂器
——鍾
——磐
——鐃
——鉦
——鐸
——堂鼓
——缸鼓
——長鼓
——板鼓
——書鼓

——點鼓
——排鼓
——羯鼓
——八角鼓
——太平鼓
——達卜
——八仙鼓
——環鼓

——邊鼓
——腰鼓
——象腳鼓
——銅鼓
——大鑼
——小鑼
——內鑼
——才鑼
——深波鑼
——蘇鑼
——斗鑼
——虎音鑼
——黑鑼
——大篩鑼
——田鑼
——高邊鑼
——鋩鑼
——雲鑼

——十面鑼
——填臻
——壇臻
——鐃鈸
——鑔
——齊鈸
——法鈴
——碰鈴
——碗鈴
——串鈴
——腰鈴
——碗碗
——什不閑
——梨花片
——拍板
——簡板
——四寶
——梆子
——南梆子
——連廂棍
——木魚
——薩巴依
——竹板

❻ 想聽古代中國式的長笛,簫之類富有詩意的樂曲,求推薦

譚寶碩先生的簫曲古樸些,《長相思》《雲門夜雨》《落霞》等;張維良先生的簫曲細膩委婉些,《茶禪一味》專輯中的曲子和早期《天幻簫音》《梅花三弄---簫的世界》專輯中的曲子都很好。陳悅的《綠野仙蹤》《良宵》也很好;還有很重要的幾首古曲《春江花月夜》《平沙落雁》《關山月》和近現代曲子《清明上河圖》《蘇武牧羊》等等。

❼ 笛子與簫

兩舟並進,櫓速不如帆快;
八音齊奏,笛清怎比簫和。
這副對聯包含了魯肅,樊噲,狄青,蕭何四人名字,更說明了笛子不如簫柔和。但要說古風了就難說了,我個人認為簫適合演奏凄婉的曲子,笛子適合演奏歡快的曲子。所以簫就會給人一種古風的感覺。

現在的「洞簫」都指單管簫,在唐代以前卻稱笛。我們常常把那時的笛誤認為橫吹笛,實際上東漢馬融的《長笛賦》中所說的長笛、晉代荀勖所作的十二支律笛等,都是豎吹笛。今單管洞簫由漢代長笛演變而來的一個重要證據是嘉峪關魏晉墓室磚畫中可清楚地見到九節形制的豎吹笛與四弦阮鹹的合奏圖。

至隋代,豎吹笛仍保持長笛的稱呼。到了唐代,由於在宮廷音樂中廣羅博採少數民族的音樂文化,在不同樂種的樂隊里有豎笛,也有橫笛。為了區別,橫吹笛前常綴以「橫」字,稱「橫笛」;而豎笛則直接稱「笛」,可見先前「笛」的概念失分清楚。

如史籍所載,唐代十部伎中,天竺、高昌、龜茲、疏勒、等部伎中所用橫吹笛稱「橫笛」;清樂、安國、康國、燕樂等部伎中所用的豎吹笛則直接稱「笛」;而西涼伎中豎吹、橫吹兩種笛皆用,則分別稱「笛」、「橫笛」。

《夢溪筆談》卷五:「後漢馬融所賦長笛,空洞無底,剡其上孔五孔,一孔出其背,正似今之『尺八』。李善為之注雲:『七孔,長一尺四寸』,此乃今之橫笛耳,太常鼓吹部中謂之『橫吹』,非融所賦者。」

約明代起,直接稱單管洞簫為「簫」。

❽ 民樂中的蕭有長有短,長蕭與短蕭有什麼不同之處

民樂中的蕭有長有短,長蕭與短蕭有外觀音色的不同。

4.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改造後製作的加鍵短笛,長34.5厘米,口徑1.2厘米。管體由銅插座(位於管體上方的吹孔和按壓孔之間)套接而成,可調節音高。演奏時,右手控制管體上方的三個指孔和兩個鍵孔,左手控制背孔(拇指),管體上方的三個指孔和一個鍵孔。下唇抵住吹孔,口風沖擊吹孔邊緣,導致管內空氣柱振動發音。

❾ 長笛、短笛、豎笛、簫的區別

長笛、短笛、豎笛、簫是四種不同的樂器,在外形、材質、音色、演奏技巧等方面都有很大區別。
長笛是現代管弦樂和室樂中主要的高音旋律樂器,外型是一根開有數個音孔的圓柱型長管。早期的長笛是烏木或者椰木製,現代多使用金屬的材質。樂器特色:清新、透徹,色調是冷的。高音活潑明麗,低音優美悅耳,廣泛應用於管樂隊、管弦樂隊和軍樂隊。
短笛是音域最高的木管樂器,是長笛家族的一種變種樂器,也是交響樂隊中音域最高的樂器之一。短笛必須要長笛練習的非常好的人才可以演奏,比長笛難吹,也比長笛的音色高。包含三個八度。由於音色尖銳, 富於穿透力,有節制,審慎地使用可使整個樂隊的樂聲更加響亮、有力而輝煌。常用來表現勝利凱旋、熱烈歡舞或描寫暴風雨中的風聲呼嘯等。
豎笛是歐洲一種歷史悠久的木管樂器,從中世紀起開始使用,它起源於15世紀的義大利,十六至十八世紀盛行於歐洲各國。豎笛的音色純正清麗,柔和輕盈,被稱為「柔和的笛子」、「像鳥唱歌的笛子」。
簫,分為洞簫和琴簫,皆為單管、豎吹,是一種非常古老的中國古代吹奏樂器。簫歷史悠久,音色圓潤輕柔,幽靜典雅,適於獨奏和重奏。 它一般由竹子製成,吹孔在上端。按「音孔」數量區分為六孔簫和八孔簫。六孔簫的按音孔為前五後一,八孔簫則為前七後一。八孔簫為現代改進的產物。

❿ 中國長笛名曲

《長笛名曲50首》的目錄信息

1 加沃特舞曲
2 幽默曲
3 小夜曲
4 飲酒歌
5 登山歌
6 西班牙女郎
7 印度之歌
8 阿萊城姑娘
9 《卡門》間奏曲
10 哈巴涅拉舞曲
11 《卡門》間奏曲
12 小夜曲
13 聖母頌
14 聖母頌
15 夢幻曲
16 土耳其進行曲
17 土耳其進行曲
18 匈牙利舞曲第五號
19 春之歌
20 乘著歌聲的翅膀
21 小夜曲
22 西西里舞曲
23 藍色多瑙河圓舞曲
24 春之聲圓舞曲
25 溜冰者圓舞曲
26 葛蓓莉婭圓舞曲
27 牧童短歌
28 幽思
29 在內蒙古的草原上
30 G大調行板
31 C大調行板
32 波羅乃茲舞曲
33 嬉戲曲
34 西西里舞曲
35 精靈之舞
36 如歌的行板
37 船歌
38 少女的祈禱
39 亞麻色發的少女
40 致愛麗絲
41 F大調浪漫曲
42 夜曲
43 冥想曲
44 行板
45 潘牧神與小鳥
46 野蜂飛舞
47 奏鳴曲
48 G大調協奏曲第一樂章
49 G大調協奏曲第一樂章
50 匈牙利田園幻想曲

熱點內容
艷情錄短篇小說合集 發布:2025-07-18 10:35:57 瀏覽:111
最新經典都市官場小說 發布:2025-07-18 10:23:23 瀏覽:286
最經典的二十本玄幻小說 發布:2025-07-18 10:16:30 瀏覽:892
你人設掉了小說最新章節免費閱讀 發布:2025-07-18 10:09:55 瀏覽:203
女主角是實驗體逃脫的小說言情 發布:2025-07-18 10:09:11 瀏覽:204
600篇艷情短篇小說目錄 發布:2025-07-18 10:08:26 瀏覽:280
早餐短篇小說 發布:2025-07-18 09:49:08 瀏覽:211
西幻小說女主言情txt 發布:2025-07-18 09:48:25 瀏覽:351
亨利的短篇小說最後一片藤葉 發布:2025-07-18 09:47:35 瀏覽:586
秦明臉譜案兇手大結局小說 發布:2025-07-18 09:47:02 瀏覽: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