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小微小說 » 促織選自文言文短篇小說

促織選自文言文短篇小說

發布時間: 2022-07-11 14:09:45

1. 促織選自文言( )小說集( )

《促織》選自文言(短篇)小說集《聊齋志異》,作者蒲松齡,字( 留仙), 又字劍臣,世稱(聊齋先生,自稱異史氏),(清)代傑出文學家,小說家,

http://ke..com/view/7721.htm

2. 促織的推薦語

《促織》這篇故事十分值得欣賞,深刻揭示了為政者之貪婪、兇殘、自私,批判了封建官僚制度的腐朽、橫征暴斂的罪惡,表現了老百姓為生計奔波的勞苦、辛酸和艱難,寄託了作者對受盡欺凌和迫害的下層群眾的深切同情。

文中關於促織的描寫,不僅顯示出作者出神入化的寫作能力,深刻的批判力和獨特的觀察視角,更顯示出他對促織的品種、生活習性了如指掌,具有熟稔的促織文化和知識。全篇敘事借物抒情,內涵更加豐富,社會意義更深一層。

(2)促織選自文言文短篇小說擴展閱讀:

《促織》見於《聊齋志異》第四卷,其內容久為人們所熟知。它深刻揭露了「苛政」之危害。孔子雲:「苛政猛於虎!」虎狼噬人,畢竟也僅止於一時,受害也僅限一身,而苛政之下,民不聊生,「貼婦賣兒」,甚至家破人亡,禍害之慘烈,誠然是觸目驚心。

但《促織》也不純然是一篇刻面黑暗現實的寫實之作,它既有對於苛政的譴責抨擊,也有頗具荒誕喜劇風格的幽默諧謔之筆,還穿插了一些離奇恍惚的怪誕情節,這使它在表現風格上更加斑斕多彩,較之許多揭示苛政的寫實之作,更富有想像奇紗的藝術表現力。

3. 促織的作者

促織作者:蒲松齡
《促織》是清代文學家蒲松齡創作的文言小說。這篇小說通過成名一家不幸遭遇的描寫,深刻揭示了為政者之貪婪、兇殘、自私,批判了封建官僚制度的腐朽、橫征暴斂的罪惡,表現了老百姓為生計奔波的勞苦、辛酸和艱難,寄託了作者對受盡欺凌和迫害的下層群眾的深切同情。文中關於促織的描寫,不僅顯示出作者出神入化的寫作能力,深刻的批判力和獨特的觀察視角,更顯示出他對促織的品種、生活習性了如指掌,具有熟稔的促織文化和知識。全篇敘事借物抒情,內涵更加豐富,社會意義更深一層。

4. 文言文《促織》的中心思想是什麼

《促織》的中心思想:通過成名一家不幸遭遇的描寫,深刻揭示了為政者之貪婪、兇殘、自私,批判了封建官僚制度的腐朽、橫征暴斂的罪惡,表現了老百姓為生計奔波的勞苦、辛酸和艱難,寄託了作者對受盡欺凌和迫害的下層群眾的深切同情。

《促織》是蒲氏的代表作之一。從內容看,顯然是受柳宗元的《捕蛇者說》的影晌而寫成的,其著眼點全在於揭露和諷刺上。小說通過主人翁成名從悲到喜、喜極生悲、悲極復喜,禍福轉化的奇特故事情節,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會統治者「宮廷」的驕奢淫逸,以及各級官吏的媚上責下「假此科斂丁口」等等罪責,同時也提示了封建社會制度本身的黑暗和腐朽性。

(4)促織選自文言文短篇小說擴展閱讀:

《促織》出自《聊齋志異》,清代短篇文言小說集,是蒲松齡的代表作,在他40歲左右時 基本完成,此後不斷有所增補和修改。「聊齋」是他的書齋名,「志」是記述的意思,「異」指奇異的故事,指在聊齋中記述奇異的故事。

聊齋紅樓,一長一短,一文一白,形成中國古代小說的雙峰。魯迅稱贊說:「《聊齋志異》獨於詳盡之外,示以平常,使花妖狐魅,多具人情,和易可親,忘為異類,而又偶見鶻突,知復非人。」郭沫若曾題聯贊蒲氏著作:「寫鬼寫妖高人一等,刺貪刺虐入骨三分,」老舍也評價過蒲氏「鬼狐有性格,笑罵成文章」。

多數作品通過談狐說鬼的手法,對當時社會的腐敗、黑暗進行了有力批判,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社會矛盾,表達了人民的願望。學史上,它是一部著名短篇小說集。全書共491篇,內容十分廣泛,多談狐仙、鬼妖、人獸,以此來概括當時的社會關系,反映了17世紀的中國的社會面貌。

5. 促織原文及翻譯注釋

一、原文

宣德間,宮中尚促織之戲,歲征民間。此物故非西產;有華陰令欲媚上官,以一頭進,試使斗而才,因責常供。令以責之里正。市中游俠兒得佳者籠養之,昂其直,居為奇貨。里胥猾黠,假此科斂丁口,每責一頭,輒傾數家之產。

邑有成名者,操童子業,久不售。為人迂訥,遂為猾胥報充里正役,百計營謀不能脫。不終歲,薄產累盡。會征促織,成不敢斂戶口,而又無所賠償,憂悶欲死。妻曰:「死何裨益?不如自行搜覓,冀有萬一之得。」成然之。

早出暮歸,提竹筒絲籠,於敗堵叢草處,探石發穴,靡計不施,迄無濟。即捕得三兩頭,又劣弱不中於款。宰嚴限追比,旬余,杖至百,兩股間膿血流離,並蟲亦不能行捉矣。轉側床頭,惟思自盡。

二、譯文

明朝宣德年間,皇室里盛行鬥蟋蟀的游戲,每年向民間徵收蟋蟀。這東西本來不是陝西出產的。有個華陰縣的縣官,想巴結上司,把一隻蟋蟀獻上去,上司試著讓它鬥了一下,顯出了勇敢善斗的才能,上級於是責令他經常供應。縣官又把供應的差事分派給各鄉里正。

市上那些游手好閑的年輕人,捉到好的就用竹籠裝著喂養它,抬高它的價格;儲存它們(並把它們)當作珍奇的貨物一樣(等待高價出售)。鄉里的差役們狡猾刁詐,借這個機會向老百姓攤派費用,每攤派一隻蟋蟀,常常使好幾戶人家破產。

縣里有個叫成名的人,是個念書人,長期沒有考中秀才。為人拘謹,不善說話,就被刁詐的小吏報到縣里,叫他擔任里正的差事。他想盡方法還是擺脫不掉(任里正這差事)。不到一年,微薄的家產都受牽累賠光了。正好又碰上徵收蟋蟀,成名不敢勒索老百姓,但又沒有抵償的錢,憂愁苦悶,想要尋死。他妻子說:「死有什麼益處呢?不如自己去尋找,希望有萬分之一的可能捉到一隻。」

成名認為這些話很對。就早出晚歸,提著竹筒絲籠,在破牆腳下。荒草叢里,挖石頭,掏大洞,各種辦法都用盡了,最終沒有成功。即使捉到二、三隻,也是又弱又小,款式上不符合。縣官定了限期,嚴厲追逼,成名在十幾天中被打了上百板子,兩條腿膿血淋漓,連蟋蟀也不能去捉了,在床上翻來覆去只想自殺。

(5)促織選自文言文短篇小說擴展閱讀:

《促織》賞析:

情節曲折,構思嚴謹中國小說起源於古代的神話傳說,因此形成的藝術傳統是,非常注重故事的情節,善於營造跌宕起伏的曲折性和起承轉合的完整性。《促織》一文以「促織」為線索,敘述清晰,又曲折動人。

語言精煉,生動形象《聊齋志異》一書歷數十年乃成,且不斷修改增補,其語言來自民間,又經藝術加工,自然十分的精煉、生動。用詞精煉主要表現在對動詞的運用,十分恰當,而且經濟。

神態描寫細致入微,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前面我已經講過,中國古代小說十分注重情節性,甚至到了刻意的地步,而對人物形象的塑造略顯不足。但《促織》不但主人公形象刻畫得很成功,就連次要人物也塑造得栩栩如生,確屬獨樹一幟。本文人物形象塑造的成功之處,主要在於神態描寫。

《促織》既繼承了中國古代小說創作的優秀傳統,十分注重情節結構的營造;又能在語言方面推敲斟酌,做到精煉生動;並在人物形象的刻畫上有所突破,使文中的人物都能栩栩如生,給人們留下了深刻印象,是一篇具有極強的藝術魅力的短篇小說精品。

文章通過成名一家不幸遭遇的描寫,深刻揭示了為政者之貪婪、兇殘、自私,批判了封建官僚制度的腐朽、橫征暴斂的罪惡,表現了老百姓為生計奔波的勞苦、辛酸和艱難,寄託了作者對受盡欺凌和迫害的下層群眾的深切同情。


6. 促織的出處介紹

《聊齋志異》,清代短篇文言小說集,是蒲松齡的代表作,在他40歲左右時 基本完成,此後不斷有所增補和修改。「聊齋」是他的書齋名,「志」是記述的意思,「異」指奇異的故事,指在聊齋中記述奇異的故事。
聊齋紅樓,一長一短,一文一白,形成中國古代小說的雙峰。魯迅稱贊說:「《聊齋志異》獨於詳盡之外,示以平常,使花妖狐魅,多具人情,和易可親,忘為異類,而又偶見鶻突,知復非人。」郭沫若曾題聯贊蒲氏著作:「寫鬼寫妖高人一等,刺貪刺虐,入木三分,」老舍也評價過蒲氏「鬼狐有性格,笑罵成文章」。
多數作品通過談狐說鬼的手法,對當時社會的腐敗、黑暗進行了有力批判,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社會矛盾,表達了人民的願望。學史上,它是一部著名短篇小說集。全書共491篇,內容十分廣泛,多談狐仙、鬼妖、人獸,以此來概括當時的社會關系,反映了17世紀的中國的社會面貌。

7. 《促織》全文的翻譯是什麼

明朝宣德年間,皇室里盛行鬥蟋蟀的游戲,每年都要向民間徵收。這東西本來不是陝西出產的。有個華陰縣的縣官,想巴結上司,把一隻蟋蟀獻上去,上司試著讓它鬥了一下,顯出了勇敢善斗的才能,上級於是責令他經常供應。縣官又把供應的差事派給各鄉的里正。於是市上的那些游手好閑的年輕人,捉到好的蟋蟀就用竹籠裝著喂養它,抬高它的價格;儲存起來,當作珍奇的貨物一樣等待高價出售。鄉里的差役們狡猾刁詐,借這個機會向老百姓攤派費用,每攤派一隻蟋蟀,就常常使好幾戶人家破產。

縣里有個叫成名的人,是個念書人,長期未考中秀才。為人拘謹,不善說話,就被刁詐的小吏報到縣里,叫他擔任里正的差事。他想盡方法還是擺脫不掉(任里正這差事)。不到一年,微薄的家產都受牽累賠光了。正好又碰上徵收蟋蟀,成名不敢勒索老百姓,但又沒有抵償的錢,憂愁苦悶,想要尋死。他妻子說:「死有什麼益處呢?不如自己去尋找,也許還有萬一找到的希望。」成名認為這些話很對。就早出晚歸,提著竹筒絲籠,在破牆腳下。荒草叢里,挖石頭,掏大洞,各種辦法都用盡了,最終沒有成功。即使捉到二、三隻,也是又弱又小,不合規格。縣官定了限期,嚴厲追逼,成名在十幾天中被打了上百板子,兩條腿膿血淋漓,連蟋蟀也不能去捉了,在床上翻來覆去只想自殺。

這時,村裡來了個駝背巫婆,(她)能借鬼神預卜凶吉。成名的妻子准備了禮錢去求神。只見紅顏的少女和白發的老婆婆擠滿門口。成名的妻子走進巫婆的屋裡,只看見暗室拉著簾子,簾外擺著香案。求神的人在香爐上上香,拜了兩次。巫婆在旁邊望著空中替他們禱告,嘴唇一張一合,不知在說些什麼。大家都肅敬地站著聽。一會兒,室內丟一張紙條出來,那上面就寫著求神的人心中所想問的事情,沒有絲毫差錯。成名的妻子把錢放在案上,像前邊的人一樣燒香跪拜。約一頓飯的工夫,簾子動了,一片紙拋落下來了。拾起一看,並不是字,而是一幅畫,當中繪著殿閣,就像寺院一樣;(殿閣)後面的山腳下,橫著一些奇形怪狀的石頭,長著一叢叢荊棘,一隻青麻頭蟋蟀伏在那裡;旁邊有一隻癩蛤蟆,就好像要跳起來的樣子。她展開看了一陣,不懂什麼意思。但是看到上面畫著蟋蟀,正跟自己的心事暗合,就把紙片折疊好裝起來,回家後交給成名看。

成名反復思索,難道是指給我捉蟋蟀的地方嗎?細看圖上面的景物,和村東的大佛閣很相像。於是他就忍痛爬起來,扶著杖,拿著圖來到寺廟的後面,(看到)有一座古墳高高隆起。成名沿著古墳向前走,只見一塊塊石頭,好像魚鱗似的排列著,真像畫中的一樣。他於是在野草中一面側耳細聽一面慢走,好像在找一根針和一株小草似的;然而心力、視力、耳力都用盡了,結果還是一點蟋蟀的蹤跡響聲都沒有。他正用心探索著,突然一隻癩蛤蟆跳過去了。成名更加驚奇了,急忙去追它,癩蛤蟆(已經)跳入草中。他便跟著癩蛤蟆的蹤跡,分開叢草去尋找,只見一隻蟋蟀趴在棘根下面,他急忙撲過去捉它,蟋蟀跳進了石洞。他用細草撩撥,蟋蟀不出來;又用竹筒取水灌進石洞里,蟋蟀才出來,形狀極其俊美健壯。他便追趕著抓住了它。仔細一看,只見蟋蟀個兒大,尾巴長,青色的脖項,金黃色的翅膀。成名特別高興,用籠子裝上提回家,全家慶賀,把它看得比價值連城的寶玉還珍貴,裝在盆子里並且用蟹肉栗子粉喂它,愛護得周到極了,只等到了期限,拿它送到縣里去繳差。

成名有個兒子,年九歲,看到爸爸不在(家),偷偷打開盆子來看。蟋蟀一下子跳出來了,快得來不及捕捉。等抓到手後,(蟋蟀)的腿已掉了,肚子也破了,一會兒就死了。孩子害怕了,就哭著告訴媽媽,媽媽聽了,(嚇得)面色灰白,大驚說:「禍根,你的死期到了!你爸爸回來,自然會跟你算帳!」孩子哭著跑了。

不多時,成名回來了,聽了妻子的話,全身好像蓋上冰雪一樣。怒氣沖沖地去找兒子,兒子無影無蹤不知到哪裡去了。後來在井裡找到他的屍體,於是怒氣立刻化為悲痛,呼天喊地,悲痛欲絕。夫妻二人對著牆角流淚哭泣,茅屋裡沒有炊煙,面對面坐著不說一句話,再也沒有了依靠。直到傍晚時,才拿上草席准備把孩子埋葬。夫妻走近一摸,還有一絲微弱的氣息。他們高興地把他放在床上,半夜裡孩子又蘇醒過來。夫妻二人心裡稍稍寬慰一些,但是孩子神氣獃獃的,氣息微弱,只想睡覺。成名回頭看到蟋蟀籠空著,就急得氣也吐不出,話也說不上來,也不再把兒子放在心上了,從晚上到天明,連眼睛也沒合一下。東方的太陽已經升起來了,他還直挺挺地躺在床上發愁。他忽然聽到門外有蟋蟀的叫聲,吃驚地起來細看時,那隻蟋蟀彷彿還在。他高興得動手捉它,那蟋蟀一跳就走了,跳得非常快。他用手掌去罩住它,手心空盪盪地好像沒有什麼東西;手剛舉起,卻又遠遠地跳開了。成名急忙追它,轉過牆角,又不知它的去向了。他東張西望,四下尋找,才看見蟋蟀趴在牆壁上。成名仔細看它,個兒短小,黑紅色,立刻覺得它不象先前那隻。成名因它個兒小,看不上。(成名)仍不住地來回尋找,找他所追捕的那隻。(這時)牆壁上的那隻小蟋蟀,忽然跳到他的衣袖上了。再仔細看它,形狀象土狗子,梅花翅膀,方頭長腿,覺得好像還不錯。高興地收養了它,准備獻給官府,但是心裡還很不踏實,怕不合縣官的心意,他想先試著讓它斗一下,看它怎麼樣。

村裡一個喜歡多事的年輕人,養著一隻蟋蟀,自己給它取名叫「蟹殼青」,(他)每日跟其他少年斗(蟋蟀)沒有一次不勝的。他想留著它居為奇貨來牟取暴利,便抬高價格,但是也沒有人買。(有一天)少年直接上門來找成名,看到成名所養的蟋蟀,只是掩著口笑,接著取出自己的蟋蟀,放進並放著的籠子里。成名一看對方那隻蟋蟀又長又大,自己越發羞愧,不敢拿自己的小蟋蟀跟少年的「蟹殼青」較量。少年堅持要斗,成名心想養著這樣低劣的東西,終究沒有什麼用處,不如讓它斗一斗,換得一笑了事。因而把兩個蟋蟀放在一個斗盆里。小蟋蟀趴著不動,獃獃地象個木雞,少年又大笑。(接著)試著用豬鬣撩撥小蟋蟀的觸須,小蟋蟀仍然不動,少年又大笑了。撩撥了它好幾次,小蟋蟀突然大怒,直往前沖,於是互相鬥起來,騰身舉足,彼此相撲,振翅叫喚。一會兒,只見小蟋蟀跳起來,張開尾,豎起須,一口直咬著對方的脖頸。少年大驚,急忙分開,使它們停止撲斗。小蟋蟀抬著頭振起翅膀得意地鳴叫著,好像給主人報捷一樣。成名大喜,(兩人正在觀賞)突然來了一隻雞,直向小蟋蟀啄去。成名嚇得(站在那裡)驚叫起來,幸喜沒有啄中,小蟋蟀一跳有一尺多遠。雞又大步地追逼過去,小蟋蟀已被壓在雞爪下了。成名嚇得驚慌失措,不知怎麼救它,急得直跺腳,臉色都變了。忽然又見雞伸長脖子扭擺著頭,到跟前仔細一看,原來小蟋蟀已蹲在雞冠上用力叮著不放。成名越發驚喜,捉下放在籠中。

第二天,成名把蟋蟀獻給縣官,縣官見它小,怒斥成名。成名講述了這只蟋蟀的奇特本領,縣官不信。試著和別的蟋蟀搏鬥,所有的都被斗敗了。又試著和雞斗,果然和成名所說的一樣。於是就獎賞了成名,把蟋蟀獻給了巡撫。巡撫特別喜歡,用金籠裝著獻給皇帝,並且上了奏本,仔細地敘述了它的本領。到了宮里後,凡是全國貢獻的蝴蝶、螳螂、油利撻、青絲額及各種稀有的蟋蟀,都與(小蟋蟀)斗過了,沒有一隻能占它的上風。它每逢聽到琴瑟的聲音,都能按照節拍跳舞,(大家)越發覺得出奇。皇帝更加喜歡,便下詔賞給巡撫好馬和錦緞。巡撫不忘記好處是從哪來的,不久,縣官也以才能卓越而聞名了。縣官一高興,就免了成名的差役,又囑咐主考官,讓成名中了秀才。過了一年多,成名的兒子精神復原了。他說他變成一隻蟋蟀,輕快而善於搏鬥。現在才蘇醒過來。巡撫也重賞了成名。不到幾年,成名就有一百多頃田地,很多高樓殿閣,還有成百上千的牛羊;每次出門,身穿輕裘,騎上高頭駿馬,比官宦人家還闊氣。

異史氏說:「皇帝偶爾使用一件東西,未必不是用過它就忘記了;然而下面執行的人卻把它作為一成不變的慣例。加上官吏貪婪暴虐,老百姓一年到頭抵押妻子賣掉孩子,還是沒完沒了。所以皇帝的一舉一動,都關系著老百姓的性命,不可忽視啊!只有成名這人因為官吏的侵害而貧窮,又因為進貢蟋蟀而致富,穿上名貴的皮衣,坐上豪華的車馬,得意揚揚。當他充當里正,受到責打的時候,哪裡想到他會有這種境遇呢!老天要用這酬報那些老實忠厚的人,就連撫臣、縣官都受到蟋蟀的恩惠了。聽說『一人得道成仙,連雞狗都可以上天。』這話真是一點不假啊!」

8. 促織誰寫的

《促織》是清代小說家蒲松齡創作的文言短篇小說。

9. 《促織》是否選自我國清代蒲松齡的文言短篇小說集《聊齋志異》

本文選自蒲松齡的《聊齋志異》,簡稱《聊齋》。
作者蒲松齡,山東淄州(今淄博市)蒲家莊人,字留仙,一字劍臣,別號柳泉居士。從小熱衷功名,19歲參加科舉考試,連中縣、府、道的第一,但此後卻屢試不第,擠不進官場。他的大半生基本上在家鄉過著清苦的塾師生活,因而和人民接觸的機會較多,對統治階級的種種罪惡有所不滿。
蒲松齡20歲左右開始創作《聊齋》,40歲左右基本完成,以後不斷有所修改和增補,直到死前為止。這部作品,是他一生心血的結晶。共16卷,431篇。「聊齋」是作者的書齋名,「志異」以狐仙鬼怪、魚精花妖為題材,就是記述花妖狐鬼及其他一些荒誕不經的奇聞異事。為什麼要寫這樣的奇聞異事?正如該書自序所說:「集腋成裘,忘續明之錄,浮白載筆,僅成孤憤之書。寄託如此,亦是悲矣。」作者以唐傳奇體,通過這些離奇虛幻的故事,大膽地揭露社會多方面的黑暗現實,便於贊美青年男女沖破封建禮教樊籬的精神,也便於抒發作者自己的滿腔「孤憤」。至於藝術特色,則誠如魯迅先生說的:「用傳奇之法,而以志怪,變幻之狀,如在目前」。(傳奇,指唐代傳奇小說)它代表了我國文言短篇小說的最高成就。
《促織》是《聊齋》中的名篇,作者通過寫成名一家被官府逼迫交納蟋蟀以致傾家盪產,但又終於致富的故事,深刻揭露了封建徭役的殘酷,辛辣諷刺「一人飛升,仙及雞犬」的丑劇,有深刻的社會意義。

熱點內容
主角施落衛琮曦小說免費閱讀 發布:2025-07-22 04:26:39 瀏覽:892
陸遲墨和黎漾的小說免費閱讀 發布:2025-07-22 04:20:01 瀏覽:251
網路小說法則下拉 發布:2025-07-22 04:07:57 瀏覽:725
先秦練氣士的言情小說 發布:2025-07-22 04:07:56 瀏覽:133
諷刺人性短篇小說 發布:2025-07-22 04:02:16 瀏覽:860
華冠小說免費 發布:2025-07-22 04:01:35 瀏覽:997
主角玩游戲船小說 發布:2025-07-22 04:01:32 瀏覽:275
言情小說激烈的部分 發布:2025-07-22 03:57:50 瀏覽:155
蔡徐坤言情小說 發布:2025-07-22 03:56:57 瀏覽:523
現實經典多肉小說推薦 發布:2025-07-22 03:45:55 瀏覽:9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