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玲的第一部短篇小說集
⑴ 2、請你寫出幾個曾經在上海生活過的作家。
1.丁玲
民國十六年(1927年底),處女作《夢珂》發表於《小說月報》。
民國十七年(1928年),丁玲完成代表作《莎菲女士的日記》(發表於《小說月報》),引起文壇的反響,出版第一本短篇小說集《在黑暗中》。
民國十八年(1929年),丁玲與胡也頻、沈從文在上海合辦《紅黑》雜志。
民國十九年(1930年),丁玲參加中國左翼作家聯盟,完成第一部長篇小說《韋護》。
2.廬隱
1931年夏天,離開杭州到上海,由劉大傑介紹,廬隱進工部局女子中學。她一面教書,一面寫文章,在《申江日報·海潮》、《女聲》、《時代畫報》、《前途雜志》和《現代雜志》上發表了一系列作品,先後創作了中篇小說《地上的樂園》和《火焰》。
3.施蟄存
1926年轉入震旦大學法文特別班,與同學戴望舒、劉吶鷗等創辦《瓔珞》旬刊。
1928年參加《無軌列車》《新文藝》雜志的編輯工作;
1929年,施蟄存在中國第一次運用心理分析創作小說《鳩摩羅什》《將軍底頭》使其成為中國現代小說的奠基人之一。
1930年他主編的《現代》雜志,引進現代主義思潮,推崇現代意識的文學創作,在當時影響廣泛;
1932年起主編大型文學月刊《現代》,成為專業文藝工作者。
4.田間(童天鑒)
1934年加入中國左翼作家聯盟,參加《文學叢報》、《新詩歌》的編輯工作。
1935 年任《每周詩歌》主編,創作並出版處女作《未明集》。
1936年出版描寫東北人民抗日斗爭的短詩集《中國牧歌》和以紅軍長征為背景,寫農民反抗斗爭的長詩《中國·農村的故事》。這兩部書都被國民黨政府列為禁書,作者險遭逮捕。
5.張愛玲
1943年,在《紫羅蘭》上發表小說《沉香屑·第一爐香》,該小說使張愛玲在上海文壇一炮打響,嶄露頭角。此後,張愛玲一發不可收,陸續發表了《沉香屑·第二爐香》、《茉莉香片》、《到底是上海人》、《心經》、《傾城之戀》等一系列小說,散文。
1944年,初春,張愛玲因小說《封鎖》與胡蘭成相識、相知、相戀。同年,張愛玲不僅創作了《花凋》、《鴻鸞禧》、《紅玫瑰與白玫瑰》等作品,還出版了她一生中最重要的小說集《傳奇》以及散文集《流言》,並在《苦竹》上發表《自己的文章》以回應傅雷的批評,張愛玲也因此在上海文壇大放異彩。
6.張恨水
1930年,張恨水在上海《新聞報》副刊《快活林》上連載了集言情、譴責、及武俠成分集於一體的長篇小說《啼笑因緣》。該小說被戲曲、電影、電視等多種藝術樣式所改編,《啼笑因緣》而作的續書之多更是民國小說中之最。至此,張恨水的名聲如日中天。
7.程小青(程青心、程輝齋)
中國現代偵探小說「第一人」,被稱為「東方的柯南道爾」。
1911年上海《新聞報》副刊舉辦小說徵文大賽,程小青的以霍桑為主角的小說《燈光人影》被選中,發表後深受讀者喜愛。之後,程小青與周瘦鵑等人用文言翻譯了《福爾摩斯探案集》,1919年,他創作的小說《江南燕》被上海友聯公司拍成電影,獲得巨大成功。從此,程小青的「霍桑探案」一發而不可收地見諸報端。
8.徐枕亞
1912年初,應自由黨領袖周浩之聘,與吳雙熱及胞兄徐天嘯同赴上海,並為《民權報》編輯。於是撰《玉梨魂》小說,刊布於該報文藝副刊,一鳴驚人。1914年改任《小說叢報》主編,因《玉梨魂》備受歡迎,遂將其改為日記體,取名《雪鴻淚史》,在該刊連載,不料其受人歡迎不亞於《玉梨魂》。此後二書並駕齊驅,久傳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