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名篇短篇小說
1. 贊頌醫生的名家名篇
贊頌醫生的名家名篇如下:
1、《紀念白求恩》:在這篇文中,毛澤東高度評價了加拿大醫生白求恩的貢獻,稱他為「一個高尚的人,一個純粹的人,一個有道德的人,一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一個有益於人民的人」。
2、《仁愛之心》(亞里士多德):在這篇文中,亞里士多德贊揚了醫生的高尚品質和仁愛之心,認為醫生應該是仁愛和智慧的象徵。
贊頌醫生的名言名句:
1、行醫三昧,願尋仁心。——董奉
2、醫者仁心,醫德為先。——孫思邈
3、醫生的心中,病人是一盞明燈。——愛德華·亞伯
4、無德者不能為醫,有品者方能濟世。——郭春園
5、夫醫者,非仁愛之士,不可托也。——曹雪芹
2. 汪曾祺簡介
汪曾祺(1920.3.5~1997.5.16),江蘇高郵人,中國當代文學史上著名的作家、散文家、戲劇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早年畢業於西南聯大,歷任中學教師、北京市文聯幹部、《北京文藝》編輯、北京京劇院編輯。在短篇小說創作上頗有成就。
主要作品
短篇小說:《受戒》《大淖記事》《雞鴨名家》《異秉》《羊舍一夕》。
小說集:《邂逅集》《晚飯花集》《茱萸集》《初訪福建》。
散文集:《逝水》《蒲橋集》《孤蒲深處》《人間草木》《旅食小品》《矮紙集》《汪曾祺小品》。
藝術小品集,手稿《羊舍一夕》;《汪曾祺:文與畫》。
文學評論集:《晚翠文談》。
劇本京劇:《沙家浜》(主要編者之一)。
京劇:《范進中舉》。
(2)名家名篇短篇小說擴展閱讀
汪曾祺1920年3月5日(農歷正月十五,元宵節)傍晚出生於江蘇高郵城鎮的一個舊式地主家庭。
祖父:是清朝末科的「拔貢」。
父親:汪菊生(1897-1959),字淡如,多才多藝。
生母:姓楊,在汪曾祺三歲的時候因肺病去世;
第一個繼母:姓張,後也死於肺病;
第二個繼母:姓任,伴隨汪曾祺的父親度過漫長而艱苦的滄桑歲月,汪曾祺對她很尊重。
長子:汪朗
兒子:汪朗,汪明,汪朝
3. 最經典的短篇小說的編輯推薦與評論
經典大師的盛宴,世界文學的珍寶!名家名作 《最經典的短篇小說》所選篇目堪稱人類語言文學之傑作,名篇佳譯,引領讀者透過大師的筆觸感受歐·亨利筆下普通人的愛與關懷;感懷莫泊桑的諷刺手法及行雲流水般的自然文筆;體味海明威作品的大氣與朴實無華的語言…… 題材廣泛 《最經典的短篇小說》選目題材廣泛,從普通人的市井生活到政府官員的競選州長,充分體現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創作風格、不同藝術傾向、不同敘述方法的作品,全面反映當今短篇小說的創作面貌。內容深邃 《最經典的短篇小說》作品內容深刻,均為世界文學史上久負盛名的精品,至今仍綻放著璀璨的光芒。既有對現實世界不平之事的評判與呼籲,又有對人類歷史的緬懷與感悟;既有對人世間倫理道德的關懷,又有對個人精神世界的探索……
風格迥異 《最經典的短篇小說》作品有的以故事情節或小說技巧見長,令讀者閱後拍案叫絕;有的寓意深遠讓人掩卷沉思,久久難忘;這些完全不同煦風格和寫作技巧讓人耳目一新。
4. 短篇小說三大名家
莫泊桑和契科夫、歐亨利並成為「世界三大短篇小說之王」。
(1)莫泊桑
十九世紀法國著名的批判現實主義小說家。1880年發表第一個短篇小說《羊脂球》,此後陸續寫了一大批思想性和藝術性完美結合的短篇小說,博得世界短篇小說巨匠的贊譽。他的創作廣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十九世紀後半期的法國社會現實,無情地揭露了資產階級道德風尚的丑惡,對下層社會的「小人物」寄予同情。小說構思新穎,描寫生動,人物語言個性化,布局謀篇別具匠心。代表作有短篇小說《羊脂球》、《項鏈》等,長篇小說《一生》、《俊友》(又譯做《漂亮的朋友》等。
莫泊桑受福樓拜的影響極大,他具有獨特的視角,見他人之所不見,以平淡的情節塑造人物,真實的細節凸現性格,反映了現實的思想內容,又有引人入勝的藝術格調。
莫泊桑從描寫司空見慣的平凡小事著手,把短篇小說的技藝運用到了盡善盡美的極致,形成了逼真、自然的寫作風格。他的敘述筆調幾近白描,生動而惜墨如金,寥寥數筆,人物的環境、氣氛躍然紙上,描寫用詞准確、言簡意賅,可以說是字字珠璣。
(2)契訶夫
十世世紀俄國批判現實主義作家、戲劇家和短篇小說藝術大師。他的早期合作諷刺和揭露了俄國社會官場人物媚上欺下的丑惡面目,寫得諧趣橫生,發人深思。八十年代中期,他創作了既幽默又富於悲劇的短篇小說,反映了社會底層人民的被侮辱被損害的不幸生活,具有深刻的思想意義。代表作有短篇小說《變色龍》、《苦惱》、《萬卡》、《第六病室》、《套中人》等。
契訶夫創造了一種風格獨特、言簡意賅、藝術精湛的抒情心理小說。他截取片段平凡的日常生活,憑借精巧的藝術細節對生活和人物作真實描繪和刻畫,從中展示重要的社會內容。這種小說抒情氣味濃郁,抒發他對丑惡現實的不滿和對美好未來的嚮往,把褒揚和貶抑、歡悅和痛苦之情融化在作品的形象體系之中。他認為:「天才的姊妹是簡練」,「寫作的本領就是把寫得差的地方刪去的本領」。他提倡「客觀地」敘述,說「越是客觀給人的印象就越深」。他信任讀者的想像和理解能力,主張讓讀者自己從形象體系中琢磨作品的涵義。
契訶夫戲劇創作的題材、傾向和風格與他的抒情心理小說基本相似。他不追求離奇曲折的情節,他描寫平凡的日常生活和人物,從中揭示社會生活的重要方面。在契訶夫的劇作中有豐富的潛台詞和濃郁的抒情味;他的現實主義富有鼓舞力量和深刻的象徵意義,「海鷗」和「櫻桃園」就都是他獨創的藝術象徵。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丹欽科以及莫斯科藝術劇院(1898年建立)與契訶夫進行了創造性的合作,對舞台節術作出了重大革新。
(3)歐.亨利
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美國現實主義著名作家。曾被誣告罪入獄三年。後遷居紐約,專事寫作,他幾乎每周寫一篇短篇小說,供報刊發表。他一生創作了近三百篇短篇小說和一部長篇小說,對腐朽的資本主義制度、反人道的法律、虛偽的道德給予揭露和諷刺。代表作有長篇小說《白菜與皇帝》,短篇小說《麥琪的禮物》、《警察與贊美詩》等。
歐·亨利對社會與人生的觀察和分析並不深刻,有些作品比較淺薄,但他一生困頓,常與失意落魄的小人物同甘共苦,又能以別出心裁的藝術手法表現他們復雜的感情。他的作品構思新穎,語言詼諧,結局常常出人意外;又因描寫了眾多的人物,富於生活情趣,被譽為「美國生活的幽默網路全書」。
從藝術手法上看,歐·亨利善於捕捉生活中令人啼笑皆非而富於哲理的戲劇性場景,用漫畫般的筆觸勾勒出人物的特點。作品情節的發展較快,在結尾時突然出現一個意料不到的結局,使讀者驚愕之餘,不能不承認故事合情合理,進而贊嘆作者構思的巧妙。他的文字生動活潑,善於利用雙關語、訛音、諧音和舊典新意,妙趣橫生,以含淚的微笑著稱。他還以准確的細節描寫,製造與再現氣氛,特別是大都會夜生活的氣氛。
從題材的性質來看,歐·亨利的作品大致可分為三類。一類以描寫美國西部生活為主;一類寫的是美國一些大城市的生活;一類則以拉丁美洲生活為對象。這些不同的題材,顯然與作者一生中幾個主要生活時期的不同經歷,有著密切的關系。而三類作品當中,無疑又以描寫城市生活的作品數量最多,意義最大。
歐·亨利思想的矛盾和他作品的弱點,與他的創作環境有極大關系。即使在他已經成名,受到讀者廣泛歡迎的時候,他的生活也依然經常處於拮據狀態。他曾經直言不諱地說:「我是為麵包而寫作的」。
5. 歐亨利、莫泊桑、契柯夫短篇小說選分別由哪個翻譯家翻譯的好
歐亨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