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談卡夫卡短篇小說中的人物形象
『壹』 對卡夫卡《變形記》中人性的思考
《變形記》是卡夫卡為數不多的小說中的一部,也是他最具代表性的短篇小說,一部具有寓意性和象徵性的小說。小說中的主人公格里高爾是一名旅行推銷員,在某天早上醒來後他離奇的變成了一隻長滿許多細腿的甲蟲。這一變故給他自己和家庭帶來了巨大的影響,從家裡的頂樑柱變成了累贅,家人對他變成甲蟲的事實隨著時間推移越發心生厭惡。最終這只甲蟲在家人和社會的唾棄中無聲無息死去。縱觀整篇小說,格里高爾由人性變成蟲性的過程就是現代人被社會異化和追求內在真實的過程。
文學作品是作家對社會的真實反映,「藝術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初看《變形記》中主人公變成甲蟲,給人以不現實的虛假荒誕感,但當你深入了解後你會產生共鳴,這不就是社會壓力下人異化後的外在形態表現嗎?「一名推銷員一覺醒來發現自己變成了甲蟲,他極力想去同親人聯絡感情,但都以失敗告終,最終被世界遺棄,孤獨死去。」人被社會異化後,或變成甲蟲或變成老鼠或老虎……卡夫卡只是將這種被異化後的人類形態用荒誕的形象展現在讀者面前。他通過對小人物格里高爾的際遇描寫,形象的反映出人性在社會壓迫下異化後的種種表現,這是社會小人物痛苦、悲哀的生存情況。在格里高爾變成甲蟲後,其父母和妹妹的態度變化、以及格里高爾內心活動,淋漓盡致的為我們展現了人性這一永恆的主題。
一、現代社會精神壓力—人際關系異化
馬克思認為:「人同自己的勞動產品、自己的生命活動、自己的類本質相異化的直接結果就是人同人相異化。當人同自身相對立的時候,他也同他人相對立。」卡夫卡意識到了這一點,並將其刻畫在作品中,現代社會是一個金錢和權利構成的網路關系,社會權利僅屬於少部分人,極大部分人只能在理想與現實中夾縫生存,這就導致了人的異化。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似乎是以某種實質性的目的所連接。格里高爾在父親破產後,為了養家,在變異前的每天都在或者緊張勞累的生活。為了給家人安定的生活,他可以違心的做著自己並不是很喜歡的工作,常年在外奔波勞累夜在所不辭。「唉,我的工作真是繁忙啊,天天出差!出去談生意麻煩多多,旅途中又疲憊又煩心,不能准時用餐,食物又相當差勁,還要老是留神什麼時候要倒車,整天跟不同的人打交道,完全無法為跟人深交。」 在那樣的機器化的時代,員工被當做機器,是資本家進行價值創造的工具。老闆與員工之間只能是僱傭與被僱傭的關系,僅此而已。上級總能對員工擺處一副高高在上的樣子,於是乎人與人之間恰似隔了一層厚障壁,完全不能去對他人深交。法律代表說:「生病恐怕就是唯一合理的解釋了,但願他病得不嚴重。在此我要說明一下,我們這種商務人士通常不會在意那些無關緊要的小毛病,畢竟還是做生意最重要啊!當然,別人可能會持有不同的意見。」在日常工作中,職工生病請假對於老闆來說只是推脫工作偷懶的表現。格里高爾這么拚命工作,卻也得不到老闆的信任,生病請假在老闆眼裡亦或是在資本家眼裡,只能是懶惰的借口。這樣的社會現狀只會讓部分底層人物越發走向異化,人際關系的芥蒂和隔膜勢在必存。
格里高爾異化後,最先發現其狀態的就是家人。此前,在筆者看來,家庭成員之間那血濃於水的親情是改變不了的,在困難中唯有家人是堅強的後盾。但讀過《變形記》後筆者對家庭成員之間的關系又迎來了另一種此前未有過的深思。格里高爾在未變異之前是家裡的唯一的經濟來源,家裡一切的生活開銷都以他那並不豐厚的工資來滿足。在父母眼中,他是孝順的好兒子,在妹妹眼中,他是被傾佩的哥哥,格里高爾家庭成員之間被愛所包裹著,父母的關心,妹妹的敬仰都是他成功的表現。但自從他被異化後,家人對他的態度也有了極大的轉變。家人對異化的格里高爾失去變回人形的期望後,逐漸對他產生厭惡。妹妹只對父親說道:「我能想像得到,你們兩個遲早會被它折磨致死,所以我們必須要讓它遠離這個家,不管用什麼方法都好。我們每天的工作負擔已經夠沉重的了,回到家裡還要繼續遭受痛苦,誰能受得了呢,反正我是受不了了。」家人已經完全將格里高爾排除在了家庭成員之外,他們的本性漸漸暴露在了格里高爾面前。家人對格里高爾的厭惡已經升華到了任他的死於不顧的地步,格里高爾被推向了懸崖邊,他徹底選擇了死亡。在他死後,家人們愉快的乘著電車去郊遊。原本溫暖的家庭關系在現實的壓力下選擇了成全自我,走向離棄的變異。人與人關系的變異無處不在,卡夫卡只是將其用寫實手法展現在世人面前。拜金主義彌漫著整個社會,格里高爾的父母和妹妹對待他的態度轉變,親情變得多麼廉價,這樣的結局是在格里高爾徹底比變成甲蟲後才意識到的。
二、孤獨是社會人的常態
孤獨並不是你隻身一人才叫孤獨,孤獨的個體即便身處鬧市也會孤獨,甚至在熱鬧的群體生活中更加顯得突兀。郁達夫的《沉淪》:「上課的時候,他雖然坐在全班學生的中間,然而總覺得孤獨得很;在稠人廣眾之中感得的這種孤獨,倒比一個人在冷清的地方,感得的那種孤獨還更難受。」在群體生活中的個體孤獨反而是最要命的,但現代人幾乎都是在這樣的情景中度過,直至死亡。一個人赤裸裸的來到世界上,死後也將一個人赤裸裸躺在火堆上化成灰。或許孤獨就是現代人的終極宿命吧。卡夫卡因猶太人的身份,被周圍的日耳曼人、捷克人以及說捷克語的猶太人視為異己。多愁善感的性格也許很有利於他的文學創作,卡夫卡渴望成家卻又怕結婚干擾創作,怕孤獨卻又擔心婚姻會打破孤獨,這樣一種對孤獨欲罷不能的心理就是現代人的真實處境。《變形記》中的格里高爾當他變成甲蟲後,他能夠聽懂別人的談話,但別人卻聽不懂他的蟲言蟲語。更滑稽的是所有人也認為格里高爾聽不懂他們得語言。別人不理解格里高爾的內心真實想法,無法意識到他的真正需要。妹妹為格里高爾拿來新鮮的麵包和牛奶,但她確不知道變成蟲之後的格里高爾更喜歡吃腐爛發霉的食物;每次妹妹來卧室時,格里高爾都躲在狹小的沙發下,狹小的空間使他的身體無法動彈,妹妹卻並未意識到他的難受;妹妹把格里高爾卧室的窗戶打開本是想讓他透透氣,卻沒想到這讓他更加難受;母親和妹妹為方便格里高爾爬行,把阻擋他正常活動的東西搬走,卻沒想到這更加重了格里高爾無處藏身……這一系列的溝通障礙,把孤獨個體無法被他人所理解的困境淋漓盡致的展現出來,這是現代人面臨的生存處境。每個人都是以自我為中心,無法體驗到他人的真實內心。
三、迷失自我
文學作品對社會雖沒有直接的改造作用,但它是幫助人們認識世界,感知世界,把握社會的媒介,對社會起著警醒和引導作用。好的作品,當人們在讀作品時,不僅僅是在讀一本書,而是在人類社會的故事,並從中引發對命運的思考。[4]卡夫卡的作品借動物的內心感受表現普通小人物在外在擠壓下的恐懼心裡和悲觀情緒。他將主人公置入如此陌生化的假定情境中,重新打量人在社會、他人、自我這三大關系維度中真實的存在狀態,從而揭示了人與世界雙重異化的深刻主題。卡夫卡用荒誕的故事刻畫出人所處世界的悲哀,讓那些身處荒誕世界而不自知的人有了真切意識。在這個荒誕世界裡的人們隨著社會的打壓逐漸迷失自我,失去了最初的本心,任由自己被異化。格里高爾的變形,透露著現代人自我價值和迷失個性的悲劇。為了工作,格里高爾在還未變異之前做著自己並不喜歡的工作,他甘願忍受著違心的一切事務。作為一名旅行推銷員,格里高爾盡心盡力為老闆工作卻落的個任人擺布的下場,在這樣一種寄人籬下的工作環境中他失去了自我。這一切的根源源於父親的破產,他的父親破產,為了還債他只得在債主家的公司工作,他任勞任怨地為公司奔忙,卻始終也得不到老闆的信任。常年奔波在外,住在陰暗狹小的旅館里時想到此時的家人們能在家談笑風生,就覺得所有的付出都值得,但他這么愛護家人的人始終夜想不到當自己變異成甲蟲後遭到了家人的唾棄。格里高爾的家人們在金錢中迷失了自我,走向了六親不認的地步。他住著公司的秘書主任指責他玩忽職守,老闆甚至還懷疑他貪污了公司的錢。格里高爾的老闆擺官架子,總是坐在辦公桌上居高臨下地對雇員發號施令,儼然一副封建專制國家暴君形象。格里高爾的內心常希望他從高高的辦公桌上飛摔下來,但暗潮洶涌的內心外是一副對老闆恭恭敬敬的姿態。為了工作,他容不得自己馬虎,每天都按時的上班報到。格里格爾似乎成為了一架為資本家迅速運轉著的機器,成為資本家發家致富中的一枚棋子。他被公司壓榨著,但他不能反抗,父親的債務成為了他被公司當作奴隸的籌碼,無聲的為老闆工作是他一直在做著的,任勞任怨的充當著勞動力。在格里格爾發現自己變異後,他首先想到的是擔心家人日後的生活狀況,他並沒有考慮自己往後迎來的人生困境。格里格爾都在為家人著想著,即使變異後也在為家人考慮著,為了不讓家人被自己這副樣子嚇到,他情願躲進狹小的沙發下。即使家裡人將他稱為怪物,他依然在為家人著想。他的存在本身只是為了還債,為了養家糊口,丟失了個性,逐漸迷失自我,這就是當時西方現代人精神世界的真實表現。現代人的個性逐漸在荒誕的世界裡迷失,喪失人性,淪為任社會擺布的棋子。
從《變形計》中的主人公格里高爾來反觀現實,值得我們深思的是人性,在錯綜復雜的世界裡人性充滿了未知,因此我們應該理解人性。俗語說「久病無孝子」,當我們陷入困境時,對於他人的冷漠無需怨恨,他人選擇是否幫助你脫離困境是他們的權力,理解人性。因此,在這樣一個社會里我們能做的首先就是愛自己,生活中不要總給自己定義成老好人形象,要學會去恰如其分的處理事情。格里高爾的命運使我們看到了真實的人類世界,從人性到蟲性的轉變過程是社會重壓下人逐漸走向變異的過程。如今的社會,人性遭「變形」是普遍存在的,克服異化就得自強自愛,學會慎獨,戰勝孤獨,我們努力生活的意義是為了成就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