盼出自哪個短篇小說
『壹』 《盼》原文
《盼》
有一天,媽媽下班回來,送給我一個扁扁的紙盒子。我打開一看,是一件淡綠色的、透明的新雨衣。我立刻抖開雨衣就往身上穿。怎麼?雨衣上竟然還長著兩只袖筒,不像那種斗篷式的;手在雨衣里縮著,什麼也幹不了。穿上這件情況就不同了,管你下雨不下雨,想干什麼就干什麼。
我一邊想,一邊在屋裡走來走去,戴上雨帽,又抖抖袖子,把雨衣弄得窸窸窣窣響。直到媽媽聲喊:」蕾蕾,你瘋啦?嫌身上沒長痱子嗎?「我才趕忙把雨衣脫下來。摸摸後背,襯衫已經讓汗水浸濕了,渾身涼冰冰的。
我開始盼著變天。可是一連好多天,白天天上都是瓦藍瓦藍的,夜晚又變成滿天星斗。我的雨衣一直安安靜靜地躺在盒子里,盒子一直安安靜靜地躺在衣櫃里。每天在放學的路上我都這樣想:太陽把天烤得這樣干,還能長雲彩嗎?為什麼我一有了雨衣,天氣預報總是「晴」呢?
有一天,快到家時,路邊的小楊樹忽然沙啦啦地喧鬧起來,就像在嘻嘻地笑。還用問,這是起了風。一會兒,幾朵厚墩墩的雲彩飄游過來,把太陽也給遮蓋住了。天一下子變了臉色。路上行人都加快了走路的速度,我卻放慢了腳步,心想,雨點兒打在頭上,才是世界上最美的事呢!
果然,隨著幾聲悶雷,頭頂上真的落上了幾個雨點兒。我又伸手試了試周圍,手心裡也落上了兩點。我興奮地仰起頭,甩打著書包就大步跑進了樓門。
「媽媽!」我嚷著奔進廚房。
「蕾蕾回來得正好,快把頭發擦擦,准備聽英語講座!」
「可是......還差半小時呀。」我嘟囔著,心想,你怎麼就不向窗外看一眼呢?
「那就休息一下。」媽媽說完,只聽吱的一聲響,原來她正往熱油鍋里放蒜薹呢。
「我今天特別特別不累。媽媽,我給你買醬油去吧,啊?」我央求著。
「你看, 醬油我下班帶回來了。」媽媽沖我笑了笑, 好像猜著了我的心思。
「可......是還要燉肉嗎?燉肉得放好多好多醬油呢。」我一邊說,一邊用眼瞟著窗外,生怕雨停了。
「我什麼時候說過要燉肉?」媽媽燜上米飯,轉過身來看了我兩眼。
「你沒說,爸爸可說過。」這話一出口,我就臉紅了。因為我沒見爸爸,也沒人告訴我要燉什麼肉。
「真的嗎?」媽媽問。
我不再說話,也不敢再去看媽媽,急忙背過身子盯住碗架,上邊的瓶瓶罐罐確實滿滿當當,看來不會有出去買東西的希望了。再看看屋裡的鬧鍾,六點二十,我只好打開電視,不聲不響地聽英語講座。
吃過晚飯,雨還在不停地下著,嗒嗒嗒地打著玻璃窗,好像是敲著鼓點逗引我出去。我跑到窗前,不住地朝街上張望著。望著望著又擔心起來:要是今天雨都下完了,那明天還有雨可下嗎?最好還是留到明天吧。
說來也怪,雨果真像我希望的那樣停了。四周一下子變得那樣安靜。我推開窗子,涼爽的空氣撲了過來,還帶點兒腥味。路燈照著大雨沖刷過的馬路,馬路上像鋪了一層明晃晃的玻璃;路燈照著路旁的小楊樹,小楊樹上像掛滿了珍珠瑪瑙。
可雨點要是淋在淡綠色的雨衣上呢,那一-定比珍珠瑪瑙還好看。我撲到自己的床上,一心想著明天雨點打在雨衣上的事。
第二天早晨一睜眼,四周還是靜悄悄的。我決心不再想什麼雨不雨的。誰知等我背著書包走到街上,腦門又落上了幾滴水珠。
我還以為是樹上掉下來的,直到我仰著頭躲開樹,甜絲絲的雨點兒又滴到我嘴唇上時,我的心才又像要從嗓子里蹦出來一樣。我幾步跑回家,理直氣壯地打開櫃門,拿出雨衣沖媽媽說:「媽媽,下呢,還在下呢!」
媽媽一歪頭沖我笑了笑,幫我系好扣,戴上帽子。我挺著脖子,小心翼翼地跑下了樓梯。
我走在街上,甩著兩只透明的綠袖子,覺得好像雨點兒都特別愛往我的雨衣上落。它們在我的頭頂和肩膀上起勁兒地跳躍:滴答,滴答滴答......
(1)盼出自哪個短篇小說擴展閱讀:
1、本文節選自鐵凝第一本短篇小說集《夜路》,這本書出版於1980年。
2、鐵凝早期作品多描寫生活中普通的人與事,特別是細膩地描寫人物的內心,從中反映人們的理想與追求,語言柔婉清新。如文中的「蕾蕾」,因為想穿新雨衣,迫切地盼望著一場雨的到來。從字里行間都能體會到她的純真可愛,也正是這種純真可愛,喚醒人們對於美好心靈的贊賞與追求。
『貳』 盼課文主要講了什麼內容簡略說
一、課文內容分析
《盼》選自作家鐵凝的第一本出版小說《夜路》。作者以孩子的視角,敘述了「我」得到新雨衣,盼望下雨穿雨衣、想借買醬油穿雨衣、如願穿上新雨衣的經歷,全文脈絡清晰,行文流暢。通過語言、動作、心理的描寫,詳細、具體地展示了小主人公「盼」的心理變化,表現了童真童趣。
課文內容很好體現了本單元的語文要素,以「新雨衣」為線索,圍繞一個「盼」字,展開敘述,並詳細描寫了盼下雨、盼外出、盼雨停等事件。
按照起因、經過、結果,可以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1~3自然段,寫媽媽送給「我」一件新雨衣,「我」特別喜歡,開始盼著下雨,穿雨衣。主要通過描寫「我」的心理和動作,表現「我」對雨衣的喜愛和盼望下雨的心情。
第二部分4~17自然段,寫「我」好不容易等來下雨,卻沒能如願穿上雨衣。作者抓住了「我」的動作、語言、心理等方面,細致刻畫了「我」對穿上雨衣的期盼。
第三部分18~20自然段,寫第二天下雨,「我」如願穿上雨衣。通過一系列動作描寫出願望實現的喜悅和興奮。
課後題也緊扣語文要素設計,第一題突出中心意思「盼」,第二題學習在圍繞中心選擇事例的基礎上,怎樣將重要部分寫得具體生動。
二、學情分析
小學六年級的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閱讀和體會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盼」的心情和「穿雨衣」的經歷,學生也都非常熟悉,所以不難理解文章的內容。但是不能准確把握作者是如何圍繞「盼」為中心展開敘述,又選取了哪些不同事例表達中心,這也是學生在習作中經常出現的問題。所以,通過閱讀學習習作的方法是本課學習的重點。
三、教學目標
1.會寫「袖、篷」等13個字,會寫「斗篷、情況」等13個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課文是如何選取事例,圍繞中心意思寫的。
3.感受課文是如何把心理活動寫具體、寫生動,說出這樣寫的好處。
四、教學重點和難點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課文是如何選取事例,圍繞中心意思寫的。
2.感受課文是如何把心理活動寫具體、寫生動,說出這樣寫的好處。
五、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交流預學,檢查字詞
1.同學們,你們有過這樣的心情嗎?師板書:盼。
2.學生分享盼的經歷,交流當時的心理感受。
3.放聲朗讀課文,看看文中的「我」在盼什麼?他當時的感受如何?
(生自由讀)
【設計意圖:通過課前談話和自由朗讀,拉近學生和作者的距離,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4.自學課後生字表,小組分享重點字詞。
指導書寫:篷、嚷、醬三個字。
注意提醒:「瘋」和「唇」師半包圍結構,豎撇要長一點。「篷」是上下結構,「竹字頭」要寫的寬,並於同音形近字「蓬」對比,區分不同的意思和用途。「醬」字筆畫多,不要漏寫「酉」部的橫。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認真觀察字形,在小組活動中互相學習。】
5.讀准字音。
窸窸窣窣 瓦藍瓦藍 瓶瓶罐罐 滿滿當當
悶雷 嘟囔 瞟窗外 燜米飯 瑪瑙
厚墩墩的雲彩 明晃晃的玻璃 甜絲絲的雨點兒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讀准字音,積累詞語。】
6.自讀課文,讀准字音
二、理清脈絡,把握主要內容
(一)梳理事情的起因、經過和結果
第一部分1~3自然段,寫媽媽送給「我」一件新雨衣,「我」特別喜歡,開始盼著下雨,穿雨衣。
第二部分4~17自然段,寫「我」好不容易等來下雨,卻沒能如願穿上雨衣。
第三部分18~20自然段,寫第二天下雨,「我」如願穿上雨衣。
(二)把握文章主要內容,簡要復述
文章記敘了「我」得到了一件特別喜歡的新雨衣,盼望下雨穿雨衣,並最終如願穿上新雨衣的經歷。
三、聚焦起因,感受喜愛
1.從哪兒能感受到我對這件雨衣的喜愛呢?
2.品讀1~3自然段,從雨衣的外形、我的動作、我的期盼,交流我對雨衣的喜愛。
第二課時
一、復習引入
同學們,你們還記得文中的「我」特別盼望什麼嗎?誰能帶著大家一起來回顧一下這篇文章的主要內容?
齊讀課題「盼」。我是如此喜愛這件新雨衣,課文是如何把「我」盼的心情表達得淋漓盡致的呢?
二、品味「盼」的心情
(一)出示自學提示
找出文中具體描寫「盼」的小事件,用批註的方式寫下自己的感受。
小組交流,品讀、體會,領悟作者是如何圍繞中心意思寫的。
(二)小組匯報
小組成員在匯報中,通過朗讀,結合文章內容談感受,並於老師、同學們進行交流。
預設:
1.得到雨衣盼變天。
「每天放學路上我都在想:太陽把天烤得這樣干,還能長雲彩嗎?為什麼我已有了雨衣,天氣預報就總是『晴』呢?」
心理活動描寫。老天似乎在和我作對,越是不下雨,我對下雨天的期盼就更加急切。
2.下起雨來盼外出。
(1)放學下雨格外興奮。
「路上行人都加快了走路的速度,我卻放慢了腳步,心想,雨點打在頭上,才是世界上最美的事呢!」
心理活動描寫。我當時會想些什麼呢?為什麼雨點打在頭上,是世界上最美的事呢?
「我興奮地仰起頭,甩打著書包就大步跑進了樓門。」
動作描寫。一般人遇到下雨,都會加快腳步、捂住頭快步走,「我」為什麼會這樣做呢?想像當時的情境,你們會怎樣呢?
(2)借故外出。
①關注對話。
分角色朗讀5~15自然段,交流體會心情。
②關注提示語。
興奮:「我嚷著奔進廚房。」
失落:「我嘟囔著,心想,你怎麼就不向窗外看一眼呢?」
央求:「我央求著。」
不甘:「我一邊說,一邊用眼瞟向窗外,生怕雨停了。」
③關注借口:買醬油、燉肉。
3.窗前看雨,雨後盼雨。
(1)窗前看雨盼雨停。
「我跑到窗前,不住地朝街上張望著。望著望著又擔心起來:要是今天雨都下完了,那明天還有雨可下嗎?最好還是留到明天吧!」充滿童真的想法,充滿對雨天的期待。
(2)雨後想像盼下雨。
「四周一下子變得那樣安靜……」
難道作者知識在寫雨後的景色嗎?想像此時此刻,「我」的心理活動。
三、終盼雨來,穿上雨衣
第二天早晨,雨終於被我盼來了,那一刻我竟然感覺這雨點是甜的。誰來帶著我們感受一下?
1.請生讀課文。
2.體會穿上雨衣前後的興奮和喜悅。
(1)下雨時的興奮。
(2)穿雨衣時的如願以償。
抓住動作的描寫,感受「我」穿上雨衣時的興奮心情。
(3)雨點兒的跳躍。
雨點兒真的會「起勁地跳躍」嗎?作者為什麼這樣寫呢?
文中還有很多這樣的描寫,找一找,作者是在接著景來抒發自己的感情。
四、梳理內容,歸納方法
課文圍繞「盼」寫了好幾件小事例:得到雨衣、盼穿雨衣、穿上雨衣。(師生一起藉助板書,一邊回顧內容,一邊梳理。)
其中,「盼穿雨衣」敘述的最為具體、詳細,寫了:放學下雨、借故外出、窗前看雨、雨後看景。(師生一起藉助板書,一邊回顧內容,一邊梳理。)
在圍繞一個意思表達時,要將重要部分寫得詳細些、具體些,才能夠給讀者留下更深刻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