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姆短篇小說集的背景介紹
❶ 小說家毛姆資料介紹
毛姆,英國現代小說家、劇作家。毛姆出生於一個律師家庭,他的父親在駐法大使館工作,家境良好。長篇小說《人生的枷鎖》、《月亮和六便士》。下面是我為你搜集小說家毛姆資料介紹的相關內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毛姆簡介
毛姆,英國現代小說家、劇作家。毛姆出生於一個律師家庭,他的父親在駐法大使館工作,家境良好。不幸的是他的父母都早早離開人世間,只剩下他孤單一人。父母把毛姆託付給毛姆的叔叔,於是毛姆被叔叔接到英國,由叔叔撫養他。
毛姆少年時期是學習 醫學 的,後來他 畢業 於加拿大的聖托馬斯醫學院。畢業之後,他找到了一份在醫院的工作。在他當 實習 醫生的那段時間里,他接觸到了身在社會底層的人們,能夠切身感受到他們的苦悶和絕望。經過思索之後,他 決定 動筆把自己看到想到的東西通過小說寫出來,後來寫成《蘭貝斯的麗莎》。
他經過五年的磨練,他逐漸挖掘出自己的 興趣 愛好 所在,後來他義無反顧的選擇了棄醫從文。他喜歡讀書,閱讀量極大。在他青年時期接觸到很多關於優秀的歐美小說家的作品。他從不盲目的崇拜某位作家,敢說巴爾扎克、托爾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等一些世界著名的作家文筆不好,可見他是一位十分認真的讀者。
因為他豐富的 社會實踐 經驗 ,所以他具有十分敏銳的觀察力。他的作品常以冷靜、客觀乃至挑剔的態度審視人生,基調超然,帶諷刺和憐憫意味。著名的有戲劇《圈子》,長篇小說《人生的枷鎖》、《月亮和六便士》,《刀鋒》等,短篇小說集《葉的震顫》、《卡蘇里那樹》、《阿金》等。
毛姆作品
毛姆作品有《蘭貝斯的麗莎》,這部小說是根據他在醫院當實習醫生的見聞所寫的,從這部作品中就可以看出他絲毫不扭捏, 自然 順暢的行文風格,帶有濃厚的英國風。
棄醫從文後,他又寫了一部帶有自傳體性質的小說—《人間的枷鎖》。他將自己對於社會,宗教, 教育 等與上層建築有關的思索描述了出來,道出了很多人的心聲,即使這部作品放到當今社會,對青年人也是很有啟迪作用的。
在國內,有一本毛姆作品受眾極廣,這部小說的名字叫做《月亮與六便士》。這本書講述了一個男子,為了追尋自己的 繪畫 夢想,放棄自己現有的安穩的生活,拋棄了自己的妻子兒女,從零開始,但是最後失敗了的 故事 。故事雖然簡單,但是毛姆用他極強的講故事的能力和語言敘述能力把我們引入另一個世界,不斷地拷問關於夢想和現實的命題,給人帶來極大的震撼。
其實毛姆作品很多。如《聖潔的天國:安大路西亞見聞和印象》、《調情》、《主教的圍巾:一個大家庭的來龍去脈》等等,都值得人去閱讀。
對毛姆的評價
在文筆方面,馮唐對毛姆的評價是“文體家水平”,在歐洲,“文體家”可謂是對文學家的最高稱謂了。毛姆一下筆雖不是那麼流光溢彩、驚為天人,卻勝在細膩無聲。毛姆是一個敏感又聰明的人,對人性敏銳的洞察力以及對人心的把控程度都讓人驚嘆,所以他的描寫、他的講述都太能觸碰到讀者的心底,讓人感同身受。
然而這么聰明的一個作家,作品卻止步於暢銷,甚至有人對毛姆的評價為二流作家,這是為何?毛姆很聰明,他的聰明是入世的聰明。他看似冷靜地站在旁觀者角度上批判人性,刻薄,玩弄聰明,卻到底是個正常人。二十世紀的大師們,像卡夫卡、海明威等人,風格各異,文章里一定帶著桀驁之氣。毛姆的技巧、結構、故事、語言什麼的當然早就過關了,但和他們一比較,便可以發覺他缺失的是創新性,又或者說是心境的問題。毛姆紮根在了人性之中,變得十分平易近人,又有種愛耍寶的機靈勁兒,讓一些人無法對他作出多高的評價。但作家的等級界線也不是多麼清晰,對作家的偉大程度做出評判也是極為困難的事情。
❷ 毛姆的簡介
威廉·薩默賽特·毛姆(William Somerset Maugham)於1874年1月25日出生在巴黎。父親是律師,當時在英國駐法使館供職。小毛姆不滿十歲,父母就先後去世,他被送回英國由伯父撫養。毛姆進坎特伯雷皇家公學之後,由於身材矮小,且嚴重口吃,經常受到大孩子的欺凌和折磨,有時還遭到冬烘學究的無端羞辱。孤寂凄清的童年生活,在他稚嫩的心靈上投下了痛苦的陰影,養成他孤僻、敏感、內向的性格。幼年的經歷對他的世界觀和文學創作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
1892年初,他去德國海德堡大學學習了一年。在那兒,他接觸到德國哲學史家昆諾·費希爾的哲學思想和以易卜生為代表的新戲劇潮流。同年返回英國,在倫敦一家會計師事務所當了六個星期的練習生,隨後即進倫敦聖托馬斯醫學院學醫。為期五年的習醫生涯,不僅使他有機會了解到底層人民的生活狀況,而且使他學會用解剖刀一樣冷峻、犀利的目光來剖視人生和社會。他的第一部長篇小說《蘭貝斯的麗莎》(1897),正是根據他作為貝可醫生在貧民區為產婦接生時的見聞用自由主義寫法寫成的。
1903-1933年,他創作了近30部劇本,深受觀眾歡迎。1908年,倫敦有4家劇院同時演出他的4部劇作,在英國形成空前盛況。他的喜劇受五爾德的影響較深,一般以家庭、婚姻、愛情中的波折為主題,其中最著名的劇本《圈子》(1921)。 他的主要成就是小說創作。 毛姆的作品除在英美暢銷外,還譯成多種外文。1952年,牛津大學授予他名譽博士學位。1954年,英王授予他「榮譽侍從」的稱號。
作家這個身份之外,他還從事過間諜活動. 薩默塞特·毛姆最重要的間諜活動��曾在瑞士當英國軍情六處的間諜,試圖扶持克倫斯基臨時政府,阻止俄國革命;「二戰」期間毛姆重新出山,在英國情報處新處長威廉·斯蒂文森麾下效力。��薩默塞特·毛姆是20世紀英國最偉大的作家之一。他膾炙人口的作品像他的名字一樣在世界各地廣泛流傳,不用版本的傳記作品也屢見不鮮。而他生於高度的愛國主義熱情,曾經替軍情六處工作的歷史,卻鮮為人知。��英國軍事情報第六局第六處(代號M16),亦稱秘密情報處,設立於1909年,它的主要工作目標是開展海外諜報活動。 1965年12月16日在法國病逝。
❸ 毛姆簡介 毛姆資料介紹
1、威廉·薩默塞特·毛姆(William Somerset Maugham,1874年1月25日一1965年12月16日),英國小說家、劇作家。代表作有戲劇《圈子》,長篇小說《人生的枷鎖》、《月亮和六便士》,短篇小說集《葉的震顫》、《阿金》等。
2、毛姆1874年1月25日出生在巴黎,中學畢業後,在德國海德堡大學肄業。1892至1897年在倫敦學醫,並取得外科醫師資格。1897年發表第一部長篇小說《蘭貝斯的麗莎》。1915年發表長篇小說《人生的枷鎖》。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毛姆赴法國參加戰地急救隊,不久進入英國情報部門,在日內瓦收集敵情;後又出使俄國,勸阻俄國退出戰爭,與臨時政府首腦克倫斯基有過接觸。1916年,毛姆去南太平洋旅行,此後多次到遠東。1920年到中國,寫了游記《在中國的屏風上》(1922),並以中國為背景寫了一部長篇小說《面紗》(1925)。以後又去了拉丁美洲與印度。1919年,長篇小說《月亮和六便士》問世。毛姆於1928年定居法國地中海濱。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曾去英、美宣傳聯合抗德,並寫了長篇小說《刀鋒》(1944)。1930年,長篇小說《大吃大喝》出版。1948年以16世紀西班牙為背景的長篇小說《卡塔林納》出版,此外又發表了回憶錄與文藝批評等作品。1954年,英國女王授予其「榮譽侍從」的稱號,他成為皇家文學會的會員。1959年,毛姆作了最後一次遠東之行。1965年12月16日於法國病逝。
❹ 毛姆是什麼人,代表作有哪些
威廉·薩默塞特·毛姆,英國小說家、劇作家。代表作有戲劇《圈子》,長篇小說《人生的枷鎖》、《月亮和六便士》,短篇小說集《葉的震顫》、《阿金》等。
毛姆作品:
1、長篇小說
中文名——英文名——出版時間
《蘭姆貝思的麗莎》——Liza of Lambeth——1897年
《一個聖徒發跡的奧秘》——The making of a saint——1898年
《英雄》——The hero——1901年
《克雷杜克夫人》——Mrs. Craddock——1902年
《旋轉木馬》——The merry-go-round——1904年
《主教的圍巾:一個大家庭的來龍去脈》——the bishop's apron——1906年
《探索者》——The explorer——1908年
《魔術師》——The magician——1908年
《人生的枷鎖》——Of human bondage——1915年
《月亮和六便士》——The moon and sixpence——1919年
《彩巾》——The painted veil——1925年
《尋歡作樂》——(Cakes and ale)or (The skeleton in the cupboard)——1930年
《偏僻的角落》——The narrow cormer——1932年
《戲院》——Theatre——1937年
《聖誕節》——Christmas holiday——1939年
《別墅里紅運高照之人》——Up at the villa——1941年
《黎明前的時分》——The hour before the dawn——1942年
《刀鋒》——The razor』s edge——1944年
《時常》——Then and now——1946年
《卡塔琳娜—— 一段羅曼史》——Catalina.A Romance——1948年
2、短篇小說集
中文名——英文名——出版時間
《東向禮拜》——Orientations——1899年
《一片樹葉的顫動》——The trembling of a leaf——1921年
《阿申登故事集》或《一個英國間諜》——Ashenden——1928年
《象從前那樣的雜拌》——The mixture as before——1940年
《環境的產物》——Creatures of circumstance——1947年
《這里和那裡》——1948年
3、戲劇
中文名——英文名——首演時間
《一個體面的男人》——a man of honour——1898年
《拓荒者》——The explorer——1899年
《弗雷德里克夫人》——Lady Frederick——1903年
《傑克·斯特洛》——Jack straw——1907年
《朵特夫人》——Mrs.Dot——1904年
《珀涅羅珀》——Penelope——1908年
《第十個人》——The tenth man——1909年
《史密斯》——Smith——1909年
《可指望的土地》——The land of promise——1913年
《比我們高貴的人們》——Our betters——1915年
《不可企求的人》——The unattainable——1915年
《陌生人》——The unknown——1920年
《周而復始》——1919年
《家庭和美人》——Home and beauty——1919年
《凱撒之妻》——Caesar's wife——1918年
《蘇伊士之東》——East of suez——1922年
《忠實的妻子》——The constant wife——1926年
《信》——The letter——1927年
《聖火》——The sacred flame——1928年
《養家活口的人》——The bread-winner——1930年
《因為效了勞》——For services rendered——1932年
《謝佩》——Sheppey——1933年
(4)毛姆短篇小說集的背景介紹擴展閱讀:
毛姆名言名句
1、愛情中需要有一種軟弱無力的感覺,要有體貼愛護的要求,有幫助別人、取悅別人的熱情——如果不是無私,起碼是巧妙地遮掩起來的自私;愛情包含著某種程度的靦腆怯懦。——毛姆
2、人生是個艱辛的歷程,讓我自己的一生過得完美一點兒已經很不容易了,怎麼能指望去教導別人如何過好他的一生呢?——毛姆
3、兩個戀人當中總是一方愛另一方,而另一方只是聽任接受對方的愛而已。這一點對我們大多數人來說,都是一條必須服從的痛苦的真理。可是偶爾也會有兩個彼此熱戀而同時又彼此被熱戀的情況。——毛姆
4、改變好習慣比改掉壞習慣容易的多,這是人生的一大悲衰。——毛姆
5、一竅不通的人以為無竅可通,因而也就可以以為他已無所不通,於是心滿意足;要叫他相信並非無所不知,還不如他相信月亮是用未熟的乾酪做成的來得容易。——毛姆
6、良心是守護個人為自我保存所啟發的社會秩序的保護神。——毛姆
7、一個人因為看到另外一種生活方式更有重大的意義,只經過半小時的考慮就甘願拋棄一生一事業前途,這才需要很強的個性呢,冒然走出這一步,以後永不後悔,那需要的個性就更多了。——毛姆
8、為樂趣而讀書。——毛姆
9、由於時光轉瞬即逝,無法挽回,所以說它是世間最寶貴的財富。濫用時光無疑是人們最沒有意義的一種消磨方式。——毛姆
10、女人們不斷為了愛情而自尋短見,但是一般說來她們總是做得很小心,不讓自殺成為事實。通常這只是為了引起她們情人的憐憫或者恐怖而作的一個姿態。——毛姆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威廉·薩默塞特·毛姆
❺ 毛姆的一生是怎樣的呢
威廉·騷墨賽·毛姆,1974年生於法國巴黎,父親是律師。他的童年是在寂寞凄苦中度過的。當他很小的時候,父母相繼去世,伯父把他接回英國收養,送進一所寄宿學校讀書。1891年,年僅17歲的毛姆,到德國求學;第2年回國,在倫敦一所醫學院學習。2年之後他實習門診,並為貧民接生。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他隨軍到了法國,開救護車並護理傷員,從事戰地醫療工作。1915年他加入英軍情報機關,到過瑞士和俄國執行任務。
1916年,毛姆去南太平洋旅行,此後又多次游歷遠東地區,並於1920年到中國旅行。從1928年起,毛姆來到法國地中海海濱的里維拉定居。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戈塔爾揚言要通緝毛姆,毛姆倉皇逃走,直到1946年才重返法國。1952年,牛津大學授予他榮譽博士學位。1954年,他得到英國女王的冊封。1959年,他到遠東作最後一次旅行。
毛姆的創作活動是從寫小說開始的。1897年,他根據在倫敦學醫的生活經歷,寫成第1部小說《蘭貝斯的麗莎》。1903年到1933年毛姆共創作近30個劇本,揭露了資產階級和貴族社會的道德墮落。他最著名的劇本是《圓圈》(1921)。在這個戲劇里,作者描寫了資本主義社會的種種弊病,但絲毫沒有反抗和憤慨情緒。
毛姆不但戲劇與創作很有成就,還在長、短篇小說創作方面也有一定的地位。
毛姆第1部重要的長篇小說是《人性的枷鎖》(1915)。這是一部有自傳性質的作品,主人公菲力普是個理想破滅的青年,他在遭受不合理的教育制度的摧殘、宗教思想的束縛以及愛情生活的打擊之後,認識到在資本主義社會里,一切追求美和正義的企圖都是毫無結果的。他同一個女招待發生了關系,但他只迷戀她的肉體,彼此在精神生活上相差太遠。後來他憎恨女方,卻很久難以擺脫她的糾纏。他通過各種生活的體驗,得出了在資本主義制度下人生全無意義的結論。這部小說一出版就受到不少評論家的贊賞,直到1966年,仍被列入「現代文學巨著一百種」。
毛姆另一部著名小說《月亮和六便士》於1919年出版。小說寫一個法國畫家高根舍棄西方資產階級文明世界,來到太平洋的一個小島上,與保持原始方式的土著人民在一起生活,創作出許多絢爛多彩的畫幅。這部作品揭示了個性、天才與當代社會現實之間的矛盾。1930年,毛姆出版又一部重要長篇小說《尋歡作樂》,通過描寫一位「文壇泰斗」及其周圍各種人物的活動,辛辣諷刺了當時英國文學界種種可笑可鄙的現象。
毛姆一生共寫100多篇短篇小說,出版了許多短篇小說集,較出名的短篇小說集有《葉的震顫》(1921)、《短篇小說全集》(1951)等等。毛姆短篇小說所反映的生活豐富多采,有的以南太平洋的生活為題材,有的反映國內生活,還有一些則以間諜活動為題材,其中以南太平洋為題材的尤為出色。其他題材的也不乏佳篇。除戲劇、長短篇小說之外,毛姆還發表過不少回憶錄和文藝批評著作。
在英國文學中,毛姆是第一個以奚落、揶揄的筆觸勾勒殖民者形象的作家,他的短篇小說所敘述的故事娓娓動聽,引人入勝,情節變化多端,文字簡潔利落,人物形象鮮明突出,以藝術上的借鑒和美的享受,因而擁有廣大的讀者。
1965年12月,毛姆在他的「毛萊斯克」別墅病逝,享年91歲。
❻ 毛姆簡介
1、威廉·薩默塞特·毛姆(William Somerset Maugham,1874年1月25日一1965年12月16日),英國小說家、劇作家。冊棗高代表作有戲劇《圈子》,長篇小說《人生的枷鎖》、《月亮和六便士》,短篇小說集《葉的震顫》、《阿金》等。
2、毛姆1874年1月25日出生在巴岩拆黎,中學畢業後,在德國海德堡大學肄業。1892至1897年在倫敦學醫,並取得外科醫師資格。1897年發表第一部長篇小說《蘭貝斯的麗莎》。1915年發表長篇小說《人生的枷鎖》。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毛姆赴法國參加戰地急救隊,不久進入英國情報部門,在日內瓦收集敵情;後又出使俄國,勸阻俄國退出戰爭,與臨時政府首腦克倫斯基有過接觸。1916年,毛姆去南太平洋旅行,此後多次到遠東。1920年到中國,寫了游記《在中國的屏風上》(1922),並以中國為背景寫了一部長篇小說《面紗》(1925)。以後又去了拉丁美洲與印度。1919年,長篇小說《月亮和六便士》問世。毛姆於1928年定居法國地中海濱。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曾去英、美宣傳聯合抗德,並寫了長篇小說《刀鋒》(1944)。1930年,長篇小說《大吃大喝》出版。1948年以16世紀西班牙為背景的長篇小說《卡塔林納》出版,此外又發表了回憶錄與文藝批評等作品。1954年,英國女王授予其「榮譽侍從州尺」的稱號,他成為皇家文學會的會員。1959年,毛姆作了最後一次遠東之行。1965年12月16日於法國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