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小微小說 » 波拉尼奧短篇小說評價

波拉尼奧短篇小說評價

發布時間: 2025-05-23 16:54:49

『壹』 羅貝托 波拉尼奧的《地球上最後的夜晚》中每個故事的中心思想是什麼

《荒野偵探》、《地球上最後的夜晚》、《2666》這三部描寫最活躍最鮮明的年青一代的作品,有著看似無形,實則千絲萬縷的聯系。它們的情節與作者經歷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波拉尼奧用平淡卻精準的文字變幻為一個個匪夷所思的故事。波拉尼奧的長篇營造出一個已成追憶的迷人世界,充滿青春和烏托邦的理想,既獨特而生動,憂傷而無法遏抑,而這本《地球上最後的夜晚》則是對長篇的濃縮,內容也是關於堅持信念、自由與青春。

我們都曾經有過勇敢追夢的浪漫情懷,或是希望自己曾經擁有過。 「我夢想我是一個年邁多病的偵探,去尋找那些已經迷失了很久的人們。有時我偶然看向鏡中,認出了羅貝托·波拉尼奧。 」這是智利作家羅貝托·波拉尼奧的詩作《一條通往文學的小徑》中的句子,他以極其簡練的文字勾勒出了他的自畫像:一位年老的偵探,尋找迷失的人性與理想。

當波拉尼奧知道自己即將死亡,他曾經開玩笑說:「我的名聲在死後。」他說這個感覺有些像永遠無法被擊倒的羅馬角鬥士。

2003年,羅貝托·波拉尼奧在西班牙巴塞羅那因肝臟功能損壞,於五十歲的盛年去世。他留下了十部小說,四部短篇小說集、三部詩集。波拉尼奧從十八歲就開始寫作,在他生命的最後十年,更是埋首於創作,基本上一年出版一部作品,有時候還更多。

的確,在他辭世後出版的英譯本《荒野偵探》於同年底成為亞馬遜、紐約時報書評的十大好書與年度選書,《2666》被《時代》雜志選為2008年度的最佳圖書、並獲選紐約時報書評十大好書,2009年初更獲得美國國家圖書批評家獎小說獎。

去年,被稱之為21世紀偉大作品的《2666》在中國出版後,立刻引起了熱切的閱讀反響。最近羅貝托·波拉尼奧的首部短篇小說集《地球上最後的夜晚》,和其成名作 《荒野偵探》(2013新版),已經面世,讓讀者可以深度體驗羅貝托·波拉尼奧筆下的文學世界,那些年輕的為了理想而不斷探尋、苦苦掙扎的靈魂。

有評論認為,「如果說他的長篇是從這些短篇衍生出的一場又一場的夢境,那麼他的短篇則是據個人經歷寫成的輓歌。 」作品在國外出版後,評論家們普遍認為「波拉尼奧在短篇小說領域展現出來的純熟技巧,堪與卡夫卡和博爾赫斯媲美。 」小說中的人物令人著迷,他們苦尋的答案,追求中的挫敗,但並非失敗的旅程觸動了幾代人的心弦。這是一部關於愛與死,哀愁與渴望的迷人之書。

《地球上最後的夜晚》由14個短篇組成,講述一個智利流亡者,在南美和歐洲漫無目的地游盪,他串聯起了他同時代的其他人的故事,他們幾乎都是在流亡生活中,掙扎於現實的邊緣,不放棄理想,又困於夢魘。這些人猶如在一場夢中,在不同的故事裡不斷改換著形象、名字或背景。 《紐約時報》評論「波拉尼奧的短篇營造了一種神秘和憂郁的氛圍,一種令人聯想到巴別爾和卡夫卡,忘記故事以外一切的氛圍。 」

在14個短篇中,絕大多數故事的主人公「B」被普遍認為是來自波拉尼奧(Bolaňo)名字的首個字母。書中第10個故事——「地球上最後的夜晚」中,有評論家猜測主人公「我」有可能就是《荒野偵探》中的阿圖羅·貝拉諾。而波拉尼奧說過,「《2666》的敘述者就是阿圖羅·貝拉諾」。

《Sensini》寫的是「我」邂逅的一位流亡作家,此人生活拮據,於是靠參加各種文學比賽賺取獎金為生,從他那裡「我」學到了把一篇小說稍稍改頭換面投往多處的把戲。

《Enrique Martin》的主人公是一位水平糟糕的詩人,他最後變成了給低俗雜志寫科幻文章的寫手。

《一場文學歷險》(A Literary Adventure)是一個略帶幽默色彩的故事:主人公B寫了一部小說,其中暗諷某位著名作家,沒想到那位著名作家撰文高度評價該書,主人公坐卧不安,懷疑事情背後藏有陰謀,於是想方設法去和那位作家見面。

《人間最後的夜晚》(Last Evening on Earth)寫的是一對父子,父親是一位退休的拳擊手,兒子是一個沉溺於詩歌的十多歲的男孩。小說細寫了這對父子開車到某地度假的過程,氣氛營造得極好。

這些小說的魅力來自波拉尼奧筆下的那些人物本身的魅力。如果要對這些人物做一個概括,那麼可以說,他們都是內心充滿激情的人,而他們往往處於一種邊緣化的,非成功的境地。他們的人生中充滿著激情和挫折的混合,產生出一種迷離的傷感氣息。另外,波拉尼奧的敘事有一種質朴的簡約與才華飄逸的靈動。這兩種氣質相結合的敘述風格散發著迷人的魅力!

《地球上最後的夜晚》同樣是由《2666》譯者,西語研究專家趙德明翻譯,設計師陸智昌打造其封面及內文裝幀。而新版《荒野偵探》也保持了與《2666》一致的整體設計,形成同風格的套系感。 《地球上最後的夜晚》之後,世紀文景也將推出波拉尼奧另外兩本重要的作品《護身符》及《美洲納粹文學》。

『貳』 地球上最後的夜晚

第一次看《地球上最後的夜晚》是2013年10月。現在看到當時的記錄一面慨嘆竟然五年多了,以為沒過多久。另一方面覺得看過的書標記一下還是有必要的,即使當時一個記號一個詞,回頭再看時也能回憶起些許當時看書的些許感觸。當時打了五顆星,現在依舊是五顆,只是沒有當時看過後那種驚喜的感覺了。

作者是智利的羅貝托波拉尼奧,關於生平做過的事寫的是流浪者、詩人。地球上最後的夜晚這本短篇小說集,果真像作者從一個地方到另一個地方遇到的人聽到的事——藝術源於生活。

有一篇「戈麥斯帕拉西奧」,看時想起揚之水或者汪曾祺寫的文章來,作家到某個地方感受當地風土人情,當地的編輯部或者文化部的人帶領參觀之類的事。這篇的不同在於將帶領者的生活摻雜進來,那麼一篇觀光散文就變成了一篇小說,「我」無可奈何地聽,卻能聽得出對方目前的生活狀態及心境。

    「地球上最後的夜晚」,看時完全記得情節,但還是有一絲提心吊膽,擔心父子倆的這次旅途中會出現什麼再也回不去的大事件。事件正要發生的時候,故事結束了,旅程還在繼續。

「聖西尼」講的是「我」與聖西尼之間的筆友故事,一個是我喜歡的作家,一個是正要起步寫作生涯的我。我寫信給聖西尼,意料不到收到聖西尼的回信和鼓勵,更加積極地參與寫作比賽,並與聖西尼相互鼓舞。以寫作為生的我們並非生活中的得獎者,捉襟見肘的困境就像家常便飯充斥在生活里。

「一件文學奇事」講的是B寫了一本書嘲笑某些作家的書,書中嘲笑的對象之一A,有知名度、有錢、有讀者。B覺得對方早已關注他,因為看過他的這本書也知道自己隱喻嘲諷的人是他。B千方百計關注A的動向,後來打聽到A家的電話便不斷電話去想和A見一面。至於為什麼見面,見面要說什麼做什麼,B根本沒有底兒。A對B沒什麼概念,關於在書評中對B寫的書的點評也比較中肯。B通過自己的臆想將A設置為假想敵。作者在對B的描述中不留餘地,如果B代表作者本人,佩服作者犀利的描寫,還有就是能寫得出來。真實地面對自己有時不是很難,難在還要把這種真實一字一句地描述出來,沒有辯解也沒有虛飾。

「通話」用短短的篇幅寫了一場瘋狂地單戀,B與昔日情人X通過電話再次取得聯系,得以再續前緣。B欣喜若狂,覺得這次一定可以和X共譜連理。他前往X所在的城市見面,和X共度的每一夜都讓B再次感到愛情。誰知對方沒過多久就沒有任何理由的和他說算了。他不甘心也不接受這個結果,反復給X電話並去找X,X對他的死纏爛打並不買賬,說了不再見就是不再見。B一直不死心,直到有一天B被警察傳喚,了解他們交往的經過,並告知X已經死了。短短地篇幅中,作者將一個想愛一個決定跑的情感狀態寫得非常有畫面感,整個故事沒有太多血肉,好像只有一副骨架子,但血肉可以通過這幅骨架子自己添油加醋的加上去。

「毛毛蟲」寫的是一個逃學的孩子天天跑去書店看書的故事,他遇到一個每天坐在同一個地方的男人,他和這個男人聊天,還一起看過一場電影。這個神秘男子生了一場病,孩子幫他買葯,照料。這個神秘的男人是誰呢?他好像懂的很多又有很多故事。我們期待著有故事的人的講述,然而故事在此戛然而止。

「安妮穆爾的生平」是篇幅較長的一個故事,畢竟講的是生平嘛。這個女人一生漂泊,不斷遇到男人,可是她遇到的每個男人好像都不太著調。「我」和安妮也有過一陣子交往,後來以安妮離開作為結束。顛沛的生活並沒有令安妮失去自帶的光環,好像她過著的有了上頓沒下頓,從一個地方輾轉到另一個地方的生活,正是對她這個人的滋養。

「小眼席爾瓦」讓我想起毛姆寫的關於印度的故事。這個故事講的是關於未成年人受虐待和遭受性虐待的事兒,由席爾瓦講給我聽的關於席爾瓦親身經歷的事。看完久久回不過神兒來。

……基本上這本書里的B也好,我也好,大多和文學有關,幾乎每個人的世界都支離破碎,但是又有些許的希望隱藏在文字中。引用作者一句話作為結束吧:「我們不會停止閱讀,即使每本書總有讀完的時候,如同我們不會停止生活,即使死亡必然來臨。」

『叄』 羅貝托·波拉尼奧的介紹

羅貝托·波拉尼奧(西班牙文:Roberto Bolaño,[roˈβerto βoˈlaɲo ˈaβalos]),1953年4月28日—2003年7月15日),智利詩人和小說家。他1977開始文學創作,在二十多年的時間里,一共寫了十部長篇小說、四部短篇小說和三部詩集,代表作是《荒野偵探》和《2666》。2003年在巴塞羅那去世,過世後其作品陸續被發掘出版,獲得高度贊揚:榮獲拉丁美洲最高文學獎——羅慕洛·加列戈斯國際小說獎、2009年美國書評人協會小說獎等。

『肆』 護身符的作者簡介


羅貝托·波拉尼奧(Roberto Bolaño,1953—2003)出生於智利,父親是卡車司機和業余拳擊手,母親在學校教授數學和統計學。1968年全家移居墨西哥。1973年波拉尼奧再次回到智利投身社會主義革命卻遭到逮捕,差點被殺害。逃回墨西哥後他和好友推動了融合超現實主義、達達主義以及街頭劇場的「現實以下主義」(Infrarealism)運動,意圖激發拉丁美洲年輕人對生活與文學的熱愛。1977 年他前往歐洲,最後在西班牙波拉瓦海岸結婚定居。2003 年因為肝臟功能損壞,等不到器官移植而在巴塞羅那去世,年僅五十歲。
波拉尼奧四十歲才開始寫小說,作品數量卻十分驚人,身後留下十部小說、四部短篇小說集以及三部詩集。1998 年出版的《荒野偵探》在拉美文壇引起的轟動,不亞於三十年前《百年孤獨》出版時的盛況。而其身後出版的《2666》更是引發歐美輿論壓倒性好評,均致以傑作、偉大、里程碑、天才等等贊譽。蘇珊·桑塔格、約翰·班維爾、科爾姆·托賓、斯蒂芬·金等眾多作家對波拉尼奧贊賞有加,更有評論認為此書的出版自此將作者帶至塞萬提斯、斯特恩、梅爾維爾、普魯斯特、穆齊爾與品欽的同一隊列。
羅貝托·波拉尼奧 其他作品:《2666》,《地球上最後的夜晚》,《荒野偵探》。

熱點內容
女主叫莫莫的總裁小說 發布:2025-05-23 22:36:40 瀏覽:836
韓嫣小說言情 發布:2025-05-23 22:20:38 瀏覽:683
都市小說總裁閃婚你別追 發布:2025-05-23 22:17:56 瀏覽:949
敘事短篇小說作文800字 發布:2025-05-23 22:16:17 瀏覽:989
免費小說國公府七個閨女 發布:2025-05-23 22:06:28 瀏覽:267
英文推薦歐亨利短篇小說 發布:2025-05-23 22:04:42 瀏覽:101
經典仙俠玄幻懸疑小說 發布:2025-05-23 22:01:35 瀏覽:963
知乎高質量短篇小說推薦 發布:2025-05-23 21:55:54 瀏覽:438
戀月兒小說大結局 發布:2025-05-23 21:55:08 瀏覽:421
言情小說txt全集 發布:2025-05-23 21:55:08 瀏覽: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