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小微小說 » 洞察人性的短篇小說

洞察人性的短篇小說

發布時間: 2023-09-12 12:30:27

Ⅰ 有哪些值得一讀的短篇或中篇小說

不說以前,單說現在的網路文學,中短篇小說的創作者很多,登載這種中短篇小說的平台更是數不勝數。在這么多不斷增加的中短篇小說中,我會向你推薦以下這些作品:

國內作品:

1、魯迅《吶喊》《故事新編》

魯迅先生就不用我過多介紹了,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大家在語文課本上也讀過不少他的作品,像《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社戲》《少年閏土》《狂人日記》等等。

他主要寫的是雜文,但也寫過小說,《吶喊》《彷徨》和《故事新編》就是他的三部小說集。用短篇小說的篇幅來刻畫人性與社會炎涼,讀起來可能費力,因為他採用了很多隱晦的描寫,所以需要認真用心地去解讀。

總結:

個人覺得,好看的中短篇小說很多都被收錄進了語文教材里。就算是因篇幅限制,或者是某些要求需要改動,但還是值得我們去找來原版小說進行閱讀的。

畢竟這些作品,經過時間的沉澱,最終還是到了我們面前,這就是一種最好的證明。

只有好的作品,才會被時間和歲月留下來。

Ⅱ 求一些獲獎(不是茅盾獎,魯迅獎這么重量級的)短篇小說,10000字左右,希望文章有深度,布局有特點

其實我覺得《戰起1938》《百年家書》都挺好看的,前者好像是茅盾獎,而且都是穿越的,一個去到二戰時期的歐洲,一個穿到了苦戰時期的中國!很好看啊一點都不瑪麗蘇!

Ⅲ 《羅生門》 :無可規避的惡

「 《羅生門》作為一則短篇小說,內容極短,但理解起來卻不太容易。本文較大的篇幅都在介紹日本文學,我認為日本文學中蘊含的獨特的美學思想才是打開其作品內涵的一把鑰匙。」

《羅生門》是芥川龍之介於1915年(日本大正4年)發表在《帝國文學》上的一篇短篇小說。在這之後,芥川龍之介將其創作的短片小說集也取名為《羅生門》,除了《羅生門》這篇小說,其中還囊括了像我們所熟知的《竹林中》、《地獄變》等。

芥川龍之介被譽為「文學鬼才」,外界評價他的作品「在日本近代文學史上開拓了一個不曾有過的領域」。《羅生門》取材自日本古典故事,篇幅很簡短,只有三千多字,但這篇小說在芥川文學中佔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很大數量的日本文學作品閱讀起來會有一種很「喪」的感覺,作品字里行間彌漫著病態與死亡。像三島由紀夫、太宰治的某些作品完全就像是自說自話,在自己的世界裡痛苦掙扎。充斥在網路各個角落的一句「生而為人,我很抱歉」,就出自於太宰治的《二十世紀旗手》(並非出自《人間失格》,且是太宰治引用寺內壽太郎的絕筆)。

這句話在網路上走紅,並被頻繁地引用,用來當作個人的標簽,不免顯得滑稽可笑。似乎一夜之間,不帶點悲傷憂郁的氣質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了,這著實有點無病而呻吟了。但在日本文學中,這種喪文化,或者說死亡美學是否也是在無病呻吟,為賦新詞強說愁呢?

我偽裝成騙子,人們就說我是個騙子。我充闊,人人以為我是闊佬。我故作冷淡,人人說我是個無情的傢伙。然而,當我真的痛苦萬分,不由得呻吟時,人人卻認為我在無病呻吟。——《斜陽》太宰治

直白地來講,日本文學中看似病態的文字,其實是作者真的病了,而且病得不輕。這種「病」在世界范圍內都存在,比如我最近要寫的卡夫卡、伍爾夫也是如此。伍爾夫的作品晦澀難懂,說白了就是我們普通人的思維跟作者完全不在一個軸上,意識流手法表現出的景象跟我們用眼睛所看到的是截然不同的。

這種獨特的美學思想在日本文學中顯得更為密集,而這又是與日本文化相輔相成的。日本文化的特點是物哀、幽玄、侘寂,這之中又以「物哀」較為突出。這三個詞語是不能用漢語的詞義來對應的,「物哀」的概念來源於日本平安時代女作家紫式部的《源氏物語》(1001~1008年)。

《源氏物語》主要表現在去追求人性的真實,這也為後世的文學創作定下了基調,而「物哀」表達的是人類對於自然的有感而發,類似於睹物生情, 「物哀」並不只包含消極情緒,也不等同於頹廢意識,這種情感或喜悅、或悲哀、或恐懼、或憤怒、或思戀、或憧憬。

這是一種審美特質,是對生命富有的感性而細膩的認知。這也是為什麼日本文學中朴實無華的文字卻可以展現出極其細膩的陰柔之美。如日本作家川端康成,如果把他的作品撕去封面只看內容,纖柔、秀麗的風格會很容易被錯認為是女性作家的作品。

基於這種感性細膩的認知,外界環境稍有的微妙變化對內心造成的一絲漣漪也會被無限地放大出來。死亡美學的興起又要與日本歷史和社會大環境聯系起來,戰亂或是自然災害後混亂的社會秩序在作家身上造成的創傷更甚。而武士道精神也改變了日本人民對於死亡的認知。

以死亡的方式去求取精神的完善。破碎、絕望成了對美的追求。死亡意味著干凈漂亮地讓一切歸零而終止,他們認為每個人的一生都要以干凈漂亮地方式結束。如本應是作家創作的最高峰時期卻選擇自殺的芥川龍之介、三島由紀夫、太宰治。

作為日本「無賴派」代表人物的太宰治和三島由紀夫,他們的作品本質上都意在表述對社會、對權威的諷刺與反抗。但面對黑暗不堪的社會,對現實的絕望,唯有自殺去尋求精神的完善。所以往往我們看到的以為病態的文字實質上是病態社會的折射。

一口好牙和一個強健的胃——便是我對你的期待!只要你受得了我的書,我們就一定合得來!——《快樂的科學》尼采

獨特的視角能夠幫助我們看到一個獨特的世界,病態的文字逼迫著我們不得不去直面世間的虛無。如海德格爾所說的「向死而生」,當我們了解生活的真相後仍然能保持熱愛生活的勇氣,在經歷過無比的黑暗之後依然堅信世界是美好的,這才是作品的價值所在。希望大家都能有一口好牙和一個強健的胃。

無可規避的惡

《羅生門》描述的是「家將」在一個夜裡從好人變成壞人的心理演變。羅生門是日本京都羅城的城門,後來通常被借指人世與地獄之界門,事實與假象之別。

我看的最多的是魯迅的譯本,個人認為魯迅的文字較為貼合這怪誕吊詭的故事和陰森恐怖的氛圍,具有一定的日本敘事風格。

「烏鴉啄食死人的肉;昏沉的雲霧;朱漆柱上的蟋蟀;腐爛地臭氣;胡亂拋著的死屍。」

文章開篇是一大部分的場景描寫,每一句話都彌漫著強烈的陰森之氣。《羅生門》發表於1915年,此時的日本,資本主義高速蓬勃發展,同時又是一個天災人禍的亂世。社會動盪,經濟蕭條,民不聊生,處於京都的羅生門附近都已經是格外的荒涼。

此時人與人之間的關系相互疏遠變得陌生,善、惡、虛、實模糊不清,一切都被孤立,看不到任何人性的真誠。在這樣的背景下,芥川寫下了一個吊詭的故事。

老嫗拔下死屍上的頭發拿去做假發;年輕女人把蛇肉曬干當作魚干拿到軍營里售賣;家將剝下老嫗的衣服絕塵而去。

如果孤立地去看待褻瀆、欺騙、搶奪,毋庸置疑他們所做的都是惡事。但他們卻不是彼此孤立存在的,老嫗拔下的頭發是賣蛇肉的女人屍體上的,家將搶奪的是拔死人頭發的老嫗身上的衣服。

「拔死人的頭發,真不知道是怎樣的惡事呵。只是,這里的這些死人也是活該的人們」。因為年輕女人生前也做過惡事,老嫗便對自己拔頭發的惡事心安理得。看到這里,我們也許會稍有遲疑,但判斷過後仍會認為老嫗的做法是惡的。

但如果他們三個人都是迫於生存而不得不做的呢?

「我呢,並不覺得這女人做的事是惡的。不做,便要餓死,沒法子才做的罷。那就,我做的事,也不覺得是惡事。這也是,不做便要餓死,沒法子才做的呵。」

一個合理的解釋,惡行也可以順理成章,在生存面前,似乎一切也都能被原諒,按照老嫗的邏輯,「那麼,我便是強剝,也未必怨恨罷。我也是不這么做,便要餓死的了」。家將剝下老嫗的衣服,將她猛烈地踢倒在死屍上。一場雨的功夫,家將完成了從善至惡的轉變。

決定行為的既非善良也非罪惡,而是自己的好惡。芥川將「家將」置於這樣一種選擇當中,徹底剝掉道德的外衣,使我們不得不直視赤裸的人性。說到底,生存才是普羅大眾直面的問題,聖人不常在。

「惡」也是會傳染的,「人人都在做惡,我也不妨做惡」,如果人人都在效仿罪惡,拿別人的罪惡來掩飾自己的罪惡,藉所謂的說辭來欺騙自己的內心,那總有一天罪惡會降臨到自己頭上。這在當今的社會也是普遍存在的。

人從本性上就是護短的,有勇氣坦然接受殘酷的人才是大寫的人。芥川在描述人性的善良與道德的力量時依然流露出悲觀主義的態度,他認為道德和理性在今日已經不能約束人們的行為,人的利己之心總是促使人們做出可怕的事情。

到底是社會的惡摧殘了人的善,還是人的惡滅絕了社會的善。芥川以敏感的心感知人性,用他銳利的眼睛洞察人性,在羅生門下,他把人們赤裸的人性放在舞台中央,使之暴露在聚光燈下,使人們逃無可逃。一個人可以不去逼迫自己做好事,但可以選擇不做壞事。

不過我用刀殺人,你們用手裡的權利、金錢,甚至是陽奉陰違的幾句話,就能殺人,當然不一定要見血,人雖活著,可這也是殺人呀。——《竹林中》芥川龍之介

Ⅳ 屌絲心中的女神——賈平凹小說《五魁》簡評

《五魁》寫了什麼故事呢。陝北高原有「背新娘」的習俗,五魁是個單身漢,專門幫人背新娘。這次新娘很漂亮,要嫁給柳風寨的柳少爺。在背的的路上,抬聘禮的小夥子就故意放慢速度,有意要逗一逗新娘子,結果路上遇到白風寨的土匪,新娘就被擄白風寨。五魁為了救新娘就跑到白風寨,找到寨主,說這個新娘是「白虎」克夫,沒想到寨主真的放了他們回來。卻不料六少爺帶上人搶回新娘子的時候,不小心炸斷了雙腿。五魁為了接近少奶奶就去柳家做長工,少奶奶在柳家卻飽受折磨。終於在一次爆發後,少奶奶求五魁帶她遠走高飛,但是五魁卻猶豫了,少奶奶被抓住打斷了雙腿。五魁就放了一把火,兩人趁亂逃到了山上。五魁把渴慕的美艷女人背上山後,築屋,在中間紮起一堵界牆。盡管女人多次暗示,但是五魁始終不敢「越雷池一步」。女人在山上越來越無聊,五魁就給她買了一條狗。有一天五魁突然發現女人竟在和狗交媾,五魁殺了那條狗,女人抓花了自己的臉,跳崖自盡。幾年以後,五魁成了最大的土匪,娶了十一個壓寨夫人。

這個故事現在看來依然非常重口的,性壓抑、性虐待、人獸。如果是結局是兩人逃到白風寨,成為一代「神仙眷侶」,那麼就是武俠故事;如果兩人逃到山上,後來解放了,黨把兩人救下山,那麼就是一個紅色革命故事。但是畢竟不是故事會的獵奇,賈平凹也並沒有那樣寫,那麼他到底要表達什麼呢?

故事的主角五魁長又丑又窮,少奶奶在他心目就是「菩薩」,菩薩是神聖的不可侵犯的,按現在說法就是他心中的女神。當他背少奶奶時內心是非常高興的,雖然新娘要嫁給別人,但是柳家大少爺身材魁梧,按現在現在的說法就是「高富帥」,五魁心裡認為自己是配不上她的。後來新娘被擄走了,五魁冒險到白風寨,他本來可以背著新娘遠走高飛,但他並沒有。他認為只有新娘只有嫁到柳家才會幸福,他依然認為只有柳家才能給她幸福。五魁原以為白風寨是土匪窩,寨主是凶神惡煞的土匪,卻沒想到白風寨非常和諧,為了慶祝娶壓寨夫人還請人唱戲,寨主不僅不凶神惡煞,反而長得很英俊,用現在的話說就是「很帥」。白風寨不僅不像土匪窩,反而像「解放區」,寨主不像土匪,反而像黨員。這里五魁能夠把少奶奶從白風寨帶回來,說明其實五魁是很有膽識的,這也為他後來成為土匪埋下了伏筆。後來五魁到柳家做長工,為了少奶奶的一句話,一個眼神就非常開心,少奶奶也非常照顧,但是當少奶奶要讓他帶他走時,他卻猶豫了。最後兩人逃到山上,但他依然在兩人之間築起一道「牆」,五魁的一段內心獨白是非常有意思的,通過一隻蚊子「意淫」一牆之隔的「女神」:

後來盡管女人多次性暗示五魁,但五魁卻依然不敢越雷池一步。很多人不理解五魁,孤男寡女,難道不應該是乾材烈火嗎?是因為不解風情嗎?其實五魁心裡是明白的。同樣做一名屌絲,其實我是非常理解五魁的,五魁心中始終是自卑的,女神在他心中是只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的。五魁甚至想過將被打斷腿的少奶奶送給白風寨的寨主,做「睡美人」,自己卻從來沒有過一絲佔有的慾望,他的內心獨白是這樣的:

這就像一個現在的屌絲,為了女神做了很多事,但並不求回報,並沒有真正理解「女神」,僅僅是自我感動罷了。而後來故事的最後五魁成了土匪,娶了十一個壓寨夫人,女人成為他的玩物,沒有了「愛」,只有肉體的歡愉,就如韋小寶的七個夫人僅僅是他的」戰利品」罷了。五魁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這就像有的人,愛情破滅以後,就開始「放浪形骸」。

故事中的「少奶奶」,這個女人來說,這個女人命運是非常悲慘的,從一開始就不能把握自己的命運。要嫁給柳少爺,是父母之命。五魁兩次兩次「救她」,也說不上到底是好是壞。第一次五魁從白風寨救回,卻不成想,柳少爺雙腿被炸斷。第二次五魁帶她逃上山,不料生活卻落入清貧。一個有意思的細節是,後來在山上,女人有意無意提到那個土匪。也是雖然是土匪,但至少還是正常男人,而且長得很英俊。女人在最後抓花自己的臉,大概是恨自己生得太漂亮吧,那麼她為什麼會選擇自殺呢?有人說是因為羞愧,個人感覺是因為絕望吧,不論是柳少爺還是五魁,對自己來說都是一種折磨,只有自殺才能解脫。

                                                                                                                                                                   2018.1.28

Ⅳ 推薦一些比較經典的短篇偵探小說

那麼我推薦些日系推理短篇給你吧,至少本人覺得不錯。
一、小栗蟲太郎的《完全犯罪》,故事發生在中國,我很喜歡裡面的那個苗族軍官。還有裡面收錄的其他短篇都不錯,至少超級詭異;
二、大孤圭吉的《銀座幽靈》,一本書共22個短篇,我完全被作者那最純粹的本格推理之風所深深折服了;
三、海野十三的《三個人的雙胞胎》,一句話:「科學的謀殺、瑰麗的奇想」。
四、夢野久作的 《日本推理名作選》,本書收錄十餘則變格派大師夢野久作的精采短篇,其中〈妖鼓〉為其成名作。一具音色陰沈、具有百年歷史的奇鼓,始於一則幽怨詛咒,相傳聞者皆死!身為制鼓名人後代的音丸九彌,彷佛受到傳聞的魅惑,一步步走向咒怨砌成的死亡之井。情節融合了現實與虛幻的元素,在解謎之餘,令人驚嘆人性的幽黯離常遠比事件本身更加曲折難解。

至於另類刺激的經典短篇偵探小說,個人推薦:

一、《亞森·羅賓探案集》,亞森羅賓既是一位可與福爾摩斯齊名的神探,又是一位具有強烈正義感和同情心的「俠盜」,書中每個故事情節詭異奇特,驚險刺激,常常令人不忍釋卷。

二、《紐約三部曲》,《玻璃城》、《幽靈》、《鎖閉的房間》被稱為紐約三部曲。它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偵探小說,而是通過營造哥特式的緊張氣氛,一個又一個懸念來誘使讀者與之一起踏上追尋身份和存在意義的心靈之旅。

三、《希區柯克-懸念故事集》不是偵探小說,而是短篇懸念故事,書中的短篇故事絕大多數以人的緊張、焦慮、窺探、恐懼等為敘事主題,設置懸念,故事情節驚險曲折,引人入勝,令人拍案叫絕。

拒絕拷貝貼,手打真功夫。另外推理小說和短篇偵探小說是不同的,但兩者本人都給樓主推薦了,而且以上推薦的小說本人全部都買書看過,現在這些書也在本人的書櫃里收藏著。

Ⅵ 如何評價毛姆的《患難之交》

在《患難之交》這篇短篇小說中,作家毛姆運用對比和反諷的修辭手法,在語篇布局上處處照應,時時伏筆,從第一人稱的敘述角度對人性進行了深刻的分析,生動地刻畫出一個虛偽冷酷的紳士形象,闡釋了不可以貌取人的哲理。

Ⅶ 推薦十部經典短篇小說

長篇小說往往篇幅長,容量大,情節復雜,人物眾多,結構宏偉。短篇小說則篇幅短小精悍,情節簡潔,人物集中,結構精巧。前者體現的是作者的敘事抱負,後者更體現審美與情趣。現在社會生活節制快,生存壓力大,極少有人能沉下心來去啃「大塊頭」的世界名著。

所以,我推薦十部國內外經典短篇小說,閑暇時,耗二十分鍾甚至三五分鍾,享受文學經典給予人的慰藉,提高人文素養。好吧,這理由太巨大,換個小理由——打發時間,充實一下寂寞空虛冷的靈魂。

1《孔乙己》——魯迅

推薦語:

有人問魯迅,在他創作的30篇短篇小說中,最喜歡哪一篇,魯迅回答說是《孔乙己》。《孔乙己》不但是魯迅最好的短篇小說,也是中國乃至世界短篇小說的巔峰之一。

這篇小說,我們初中時就曾在語文課本中學習過,也許一輩子都不能完全讀懂。孔乙己是一個非常飽滿的藝術形象,在他身上集中了那個時代知識分子的悲劇,他身上折射了一個時代的悲劇。「大約孔乙己的確死了」,可是現在和將來還有無數孔乙己活著。

我們寫作,或者與人交流時,如何用一件道具,表現一個人死要面子,窮困潦倒,好吃懶做?魯迅只用了一件長衫,兩句話。

「孔乙己是站著喝酒而穿長衫的唯一的人。」

「穿的雖是長衫,可是又臟又破,似乎十多年沒有洗。」

2《命若琴弦》——史鐵生

推薦語:

小瞎子是老瞎子的徒弟。師徒以拉三弦琴說書為生。

小瞎子愛上了一位美麗的山裡姑娘,還把初吻給了她,姑娘嫁了別人。老瞎子的師傅在臨終前告訴他有一張復明葯方,只要彈斷一千根琴弦,這張葯方就能讓他的眼睛看到世界。

這張葯方支撐著老瞎子堅持了幾十個個春夏秋冬,老瞎子唯一的人生目標就是將一千根琴弦彈斷,看到光明,看到山山水水,看到小芳。彈斷一千根琴弦後,老瞎子發現復明葯方不過白紙一張,他找到了失戀後的小瞎子,對他說:「是我記錯了,是一千二百根,師傅記錯了,記住,是一千二百根!」

命若琴弦,琴弦雖然堅韌卻也亦斷,這不就是我們豐盈又脆弱的生命嗎?

3《古典愛情》—余華

推薦語:貧寒學子柳生入京趕考,在一座大宅的閣樓邂逅了富家小姐惠。屌絲逆襲白富美的橋斷不回出現在余華的小說里。在故事的五分之二處,一副余華氏暴力美學徐徐展開。

「公子切記,不管榜上有無功名,都請早去早回。」後面的情節,可以拍成恐怖片了。

余華常自詡以川端康成為師,連這篇故事的男女主角的名字——柳生和惠,都是日本爛大街的名字。可是這篇故事的敘述語言極具中國古典美,情節一如既往,像一張散發血腥味的溫和笑臉。殘忍與瑰麗的外衣下,隱藏著淡淡的溫情。

4《河邊的台階》——泰戈爾

推薦語:

第一,如果直接敘述一對男女的愛情故事,情節難免令人乏味。大詩人泰戈爾玩出了新花樣,藉助河邊台階的口吻講一個女人等待苦行僧丈夫的故事娓娓道來。——「如果把發生的事情都印在石頭上,那麼,你就可以在我的每一個台階上讀到許多昔日的故事。你如果想聽過去的故事,那就請你坐到我的台階上來;只要你側耳細聽這潺潺的流水,你就可以聽到過去無數動人的故事。我現在還記得從前發生的一個故事。那天也像今天這樣。」

第二,愛情與信念的兩難,苦行僧是愛自己的妻子的,世間安得兩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

民國電視劇里經常有這樣的畫面,一些仁人志士和美女發生關系後,都會深情地凝視著她,悲涼道:「奈何七尺之軀,以許國,再難許卿。」然後,提上褲子走人,給世人留下一抹倔強的背影,繼續轟轟烈烈地鬧革命。這也是愛情和事業的兩難。

人生的兩難實在太多,我高中的班主任有一天給我們上晚自習的時候,看了一下手錶,已經22點30分了,冷不丁來一句,「我多想陪陪家人。」這也是兩難。

人生那麼多兩難,還活著干什麼?請看下一篇。

5《麥琪的禮物》——歐亨利

推薦語:

自詡文藝青年的人,如果沒有聽過「歐亨利氏結尾,」都不好意思和人打招呼。

歐亨利小說向來以「情理之中,意料之外」著稱。

《麥琪的禮物》是一個富有戲劇性的故事:女主人公德拉和她的丈夫詹姆斯都很貧窮。他們都有一件最珍貴的禮物。聖誕節到來之際,他們為了給對方買一件與之相配的禮物,不惜賣掉了自己珍貴的東西。而他們所准備的禮物此時也失去了意義。

這對年輕小夫妻也是幸福的,因為有愛情。有了愛情,在貧富懸殊,人情冷暖的社會,可以找到安慰。無論老公或者妻子回家多晚,在城市的某間屋子裡,都有一盞燈在等待者。活著干什麼呢?少年少女們,先談個對象再說吧。

6《套中人》——契訶夫

推薦理由:

「他也真怪,即使在最睛朗的日子,也穿上雨鞋,帶上雨傘,而且一定穿著暖和的棉大衣。他總是把雨傘裝在套子里,把表放在一個灰色的鹿皮套子里;就連削鉛筆的小刀也是裝在一個小套子里的。他的臉也好像蒙著套子,因為他老是把它藏在豎起的衣領里。」

我們都是套中人別里科夫, 我們都活在一個有一個套子里,從一個套子換了另一個套子。這個套子是鞋子車子,女子,屋子……

我們能看到別里科夫有形的套子,卻看不到自己心裡無形的套子。

7《我的叔叔於勒》——莫泊桑

推理理由:這又是一篇中學課文,十年前學習的課文,至今還受益匪淺。

從寫法上講,堪稱現實主義創作經典,明暗兩線,最終交叉;以語言,動作,神態刻畫人物心理,作者述而不敘。再次就不再引用。

小說主題,令人心裡悲涼。想起了中國的一句老話——「窮在大街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這是古今中外,相同之處,放之四海八荒而皆準。

8《白象似的群山》——海明威

推薦理由:

海明威常言自己的創作是冰山理論。。他以「冰山」為喻,認為作者只應描寫「冰山」露出水面的部分,水下的部分應該通過文本的提示讓讀者去想像補充。——「冰山運動之雄偉壯觀,是因為它只有八分之一在水面上。」

《白象似的群山》是海明威的短篇小說代表作,文字簡約到不使用一個形容詞。文中男女每一句話,都能讓人有很多種猜想。

海明威是最能將感情藏自文字背後的作家。准確的說,《白象似的群山》里的文字只能佔到小說八分之一,另外八分之七是隱藏在文字後面的感情。

這種寫法非常累,但是文字卻非常有張力。

9《竹林中》——芥川龍之介

人性中的陰暗乃是世界上最可怕的事情,這就是《羅生門》告訴我們的真相。《竹林中》是芥川龍之介短篇小說合集《羅生門》中,我最喜歡的一篇。多年以來,我看過十幾遍了,還沒確定誰是兇手,想想真是令人毛骨悚然。

無論多襄丸、婦人、還魂的武士,還是樵夫,他們的敘述究竟誰最接近真實?

這種寫法,我稱之為「橫看成嶺側成峰」。金庸的《雪山飛狐》就抄襲了《羅生門》的寫法。好吧,我說錯了,是向經典致敬。

10 ,《一塊牛排》——傑克·倫敦

推薦理由:

傑克·倫敦是我成年後讀的第一個美國作家,《熱愛生命》里那個與艱苦環境搏鬥,求生意志逆天的那個採金者;《馬丁·伊登》里愛著白富美,心懷作家夢想,看透資本主義本質,生無可戀,絕望自殺的水生;《白牙》和《野性的呼喚》里,狼與狗的互相融合生成。

傑克·倫敦深受尼采超人哲學的影響,無論是野獸,他字里行間透漏著一股汗淋淋的男子漢味道。在傑克·倫敦筆下,野獸,荒原,飢餓,海嘯,惡徒都不要怕,生命本能的力量會讓你戰勝他們。

這篇《一塊牛排》卻是例外,中年貧困的拳擊賽湯姆·金無法戰勝年輕力壯的對手,無法贏得比賽,付房租,養活老婆孩子。

正是:長江後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灘上。

熱點內容
有沒有游戲有聲小說 發布:2025-05-25 19:48:57 瀏覽:732
好看的言情女強小說 發布:2025-05-25 19:39:05 瀏覽:109
四大名捕小說短篇散文 發布:2025-05-25 19:34:08 瀏覽:511
經典古言小說男主姓程 發布:2025-05-25 19:33:12 瀏覽:79
那部總裁小說女主是二婚 發布:2025-05-25 19:32:37 瀏覽:325
歐美經典小說名著推薦 發布:2025-05-25 19:29:27 瀏覽:539
求末世重生主角有系統的小說 發布:2025-05-25 19:28:39 瀏覽:879
網路小說智障程度 發布:2025-05-25 19:20:37 瀏覽:216
你的長夏永不凋零短篇小說 發布:2025-05-25 19:10:41 瀏覽:304
經典的小說章節名稱 發布:2025-05-25 19:04:56 瀏覽: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