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生代短篇小說家
❶ 中國有哪些優秀的年輕作家
1、周渝,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黨員;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中央《台灣研究》特邀撰稿人,90後文學創作群代表成員之一。2012年畢業後從事文史雜志編輯工作;從高中時期至今數年時間里,主要力行於「漢服復興」與「關愛抗戰老兵」的公益活動。於《貴陽文史》、《醒獅國學》、《國防大視野》等公開刊物上發表文章數十篇。出版作品《衛國歲月》。
2、林卓宇,1995出生於湖南瀏陽。著名90後作家、詩人,90後文學創作群代表成員之一。中國作家協會會員。玩酷文字,90後「玩得酷靠得住」典型代表。2000年開始創作文學作品,現出版著作多部。其作品深入人心,感動了無數讀者。被稱為「中國90後作家掌門人」。代表作品::《心海潮音》、《指尖上的花田》、《耳邊奔跑的花田》等。
3、余幼幼,90後詩人,90後文學創作群代表成員之一。曾用名:零落香。現居於四川。榮獲2009年度詩選刊「中國年度先鋒詩歌獎」。2010年度90後十大先鋒詩人排行榜第一名。作品入選《2010最佳詩歌》、《新世紀詩典》《詩選刊》《詩刊》《詩歌月刊》《詩林》等幾十個刊物及選本,連載隨筆《幼女要革命》。出版詩集《七年》。
4、林為攀,福建人,現居北京,90後文學創作群代表成員之一。曾獲十一屆新概念二等獎,首屆九零後新生代季軍等獎項。著有長篇PUSDVJ_BAIDURP_38707944《無相》,作品散見於《文藝風賞》《山東文學》《青年文學》《作品》等,累計於省級以上刊物發表作品20萬字。由於其作品風格別致語言獨特,受到讀者廣泛好評。
5、孫夢潔,女,90後文學創作群代表成員之一。郭敬明旗下作者,享有「90後寫作小魔女」之稱,與90後作者周渝、張佳羽、李唐、陳昂、林卓宇、邊瓊合稱為「中國90後文學七賢」,現已出版《世界病》《夢想販賣機》。《我不是幻想家》的參賽作者,作品多次刊登在《最小說》,深受郭敬明的喜愛和推崇。
❷ 楊絳的簡介
楊絳的簡介
楊絳(1911年7月17日—2016年5月25日),本名楊季康, 江蘇無錫人,中國女作家、文學翻譯家和外國文學研究家,錢鍾書夫人。楊絳通曉英語、法語、西班牙語,由她翻譯的《唐·吉訶德》被公認為最優秀的翻譯佳作,到2014年已累計發行70多萬冊。
她早年創作的劇本《稱心如意》,被搬上舞台長達六十多年,2014年還在公演;楊絳93歲出版散文隨筆《我們仨》,風靡海內外,再版達一百多萬冊,96歲出版哲理散文集《走到人生邊上》,102歲出版250萬字的《楊絳文集》八卷。 2016年5月25日,楊絳逝世,享年105歲。
(2)中國新生代短篇小說家擴展閱讀
楊絳主要著作譯作
散文類:《 楊絳記錢鍾書與〈圍城〉》《回憶我的姑母》等)、《雜寫與雜憶》(含《懷念陳衡哲》等 )、《丙午丁未年紀事》、《我們仨》、《我在啟明上學》、《走到人生邊上》
長篇小說《洗澡》;
短篇小說:《璐璐,不用愁!》、《小陽春》、《大笑話》、《玉人》、《我們仨》
譯作類:《堂吉訶德》、《吉爾·布拉斯》、《小癩子》、《斐多》
劇本類:《弄真成假》、《稱心如意》、《風絮》
論集類:《春泥集》、《關於小說》
❸ 莫言生平
莫言,原名管謨業,1955年2月17日出生於山東高密,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2012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亦是第一個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中國籍作家。
1981年開始發表作品《春夜雨霏霏》,1984年因《透明的紅蘿卜》而一舉成名。 1986年,在《人民文學》雜志發表中篇小說《紅高粱家族》引起文壇極大轟動。1987年擔任電影《紅高粱》編劇,該片獲得了第38屆柏林國際電影節金熊獎。
2011年憑借小說《蛙》獲得茅盾文學獎。2012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獲獎理由是:通過幻覺現實主義將民間故事、歷史與當代社會融合在一起。
2013年擔任網路文學大學名譽校長。2014年12月,獲頒香港中文大學榮譽文學博士學位。2016年12月,當選中國作家協會第九屆全國委員會副主席。2017年11月,莫言獲香港浸會大學榮譽文學博士學位。同年12月,憑借作品《天下太平》,獲「2017汪曾祺華語小說獎」中的短篇小說獎。
莫言因一系列鄉土作品充滿「懷鄉」「怨鄉」的復雜情感,被稱為「尋根文學」作家。據不完全統計,莫言的作品至少已經被翻譯成40種語言。
(3)中國新生代短篇小說家擴展閱讀
莫言自1980年代中以一系列鄉土作品崛起,充滿著「懷鄉」以及「怨鄉」的復雜情感,被歸類為「尋根文學」作家。2000年3月,莫言在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發表演講《福克納大叔,你好嗎?》。
在莫言的小說中,可以很容易發現西方現代主義文學的影響。這種影響是多方面的,有意識流小說的內心獨白、心理分析、感覺印象、幻覺夢境、時空顛倒等;有魔幻現實主義的隱喻、象徵、預言、神秘、魔幻;也有荒誕派戲劇的誇張、變形、荒誕;還有結構主義、感覺主義、象徵主義等等。
縱觀莫言的創作,他是以狂歡化的眼光觀察世界,以小丑,傻瓜等被官方文化貶低的邊緣人物作為小說的主人公,由從民間擷取的粗鄙語言與獨白式的「 高雅」語言相混雜,努力發掘出藏污納垢的鄉土民間中的狂歡精神, 使自己的小說創作具有了狂歡化風格的先鋒色彩。
❹ 中國當代著名作家有哪些
一、劉心武 (中國當代作家)
劉心武,1942年6月4日出生,中國當代著名作家、紅學研究家。筆名劉瀏、趙壯漢等。曾任中學教師、出版社編輯、《人民文學》主編、中國作協理事、全國青聯委員等,並加入國際筆會中國中心。其作品以關注現實為特徵。
以《班主任》而聞名文壇,其長篇小說《鍾鼓樓》曾獲得茅盾文學獎。20世紀90年代後,成為《紅樓夢》的積極研究者,曾在中央電視台《百家講壇》欄目進行系列講座,對紅學在民間的普及與發展起到促進作用。2014年推出最新長篇小說《飄窗》。
2019年9月23日,劉心武長篇小說《鍾鼓樓》入選「新中國70年70部長篇小說典藏」。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劉心武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巴金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姚雪垠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臧克家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趙樹理
❺ 史鐵生簡介
史鐵生的簡介:
史鐵生1951年1月4日在北京出生,史鐵生的原名就叫做史鐵生,他沒有又名也沒有字,他是著名的小說家,散文家。
從1986年起,即為北京作家協會合同製作家,曾任北京作家協會北京作家協會副主席、駐會作家,中國作家協會第五、六、七屆全國委員會委員,中國殘疾人作家協會副主席,一級作家職稱。
史鐵生多年來與疾病頑強抗爭,在病榻上創作出了大量優秀的、廣為人知的文學作品,主要作品有中短篇小說集《我的遙遠的清平灣》、《禮拜日》、《舞台效果》、《命若琴弦》。
和長篇小說《務虛筆記》等,其中《我的遙遠的清平灣》、《奶奶的星星》分獲1983、1984年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
另外散文《我與地壇》等作品也獲得了很大影響,2010年12月30日下午16點突發腦溢血,經搶救無效,於12月31日凌晨3點46分去世,享年59歲。
(5)中國新生代短篇小說家擴展閱讀:
史鐵生的作品簡介:
1、《我與地壇》:
《我與地壇》是長篇哲思抒情散文,中國當代著名作家史鐵生著。是史鐵生文學作品中,充滿哲思又極為人性化的代表作之一。
其前第一段和第二段被納入人民教育出版社的高一教材中。前兩部分注重講地壇和他與母親的後悔,對於中學生來說。
這是一篇令人反思的優秀文章。地壇只是一個載體,而文章的本質卻是一個絕望的人尋求希望的過程,以及對母親的思念。
2、《愛情問題》:
《愛情問題》為史鐵生精選珍藏文集之散文集,收錄了史鐵生先生經典散文,包括《我與地壇》等被廣大讀者熟悉的作品。
他的散文裡面處處體現著其他作者可望不可即的哲思色彩,不管是廣為流傳的《我與地壇》還是《好運設計》,語句中都充滿了哲學式的思考。
史鐵生的散文里還處處表達著對生活對人生的溫暖與熱情。史鐵生挖掘細小事物的光芒,對生活本身的熱愛和尊重,都無比令人欽佩。
3、《命若琴弦》:
這是一部散文集,作者史鐵生曾發表文學作品《我的遙遠的清平灣》、《奶奶的星星》、《我與地壇》等。在這部書里,他用殘缺的身體,說出了最為健全而豐滿的思想。
他體驗到的是生命的苦難,表達出的卻是存在的明朗和歡樂。他睿智的言辭,照亮的反而是我們日益幽暗的內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