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小微小說 » 張愛玲1000字短篇小說

張愛玲1000字短篇小說

發布時間: 2025-05-25 20:12:14

Ⅰ 張愛玲著名小說,故事內容簡介 謝謝

《傾城之戀》是張愛玲最膾炙人口的短篇小說之一。
故事發生在香港,上海來的白家小姐白流蘇,經歷了一次失敗的婚姻,身無分文,在親戚間備受冷嘲熱諷,看盡世態炎涼。偶然認識了多金瀟灑的單身漢范柳原,便拿自己當做賭注,遠赴香江,博取范柳原的愛情,要爭取一個合法的婚姻地位。兩個情場高手鬥法的場地在淺水灣飯店,原本白流蘇似是博輸了,但在范柳原即將離開香港時,日軍開始轟炸淺水灣,范柳原折回保護白流蘇,在生死交關時,兩人才得以真心相見,許下天長地久的諾言。

《半生緣》是張愛玲第一部完整的長篇小說,原名《十八春》,一九五一年結稿,後來張愛 玲旅美期間,進行改寫,刪掉了一些略帶政治色彩的結尾,易名為《半生緣》。
幾個平凡的眾生男女,世鈞曼楨叔惠翠芝,一群隨處可見的都市年青人,把那一點點並不離奇的痴愛怨情,纏來絞去地在一張翻不出去的網里演了那麼多年,也就不年青了。而同時翻天覆地的中國近代社會種種變事:九·一九、一二·八、抗戰勝利、國民黨接管、上海解放、支持東北,只是作了他們的背景,隱隱約約給他們的故事刷上一筆動亂的底色。讓讀者盪氣回腸為之嗟嘆的,只是亂世里這幾個男女的故事,一點點的痴,一縷縷的怨,脆弱的愛,捂住面孔的無奈。
《半生緣》把張愛玲那種精妙絕倫,回味無窮的語言表露無疑,就像一窗精巧細致的窗欞格紋,少了每一格都不成,只是放在眼裡便透著美,但到底美在哪裡卻又一時道不明。洗盡鉛華、略帶感傷的筆調,正好用來緩緩敘述這一段漫長的不了情。曼楨與世均註定的情深緣淺,世均與翠芝兩個不相愛的人結了婚。叔惠去了後方,翠芝對叔惠情深幾許,卻是「漢之廣矣,誰可泳之?」曼楨懷著自殺般的心情嫁了祝鴻才……流年似水滔滔逝去,那些曾經刻骨銘心的愛,慢慢淡去;那些曾經撕心裂肺的痛,已然遠去;而那些曾經摧肝裂膽的恨,也變得輕如飛絮……

《紅玫瑰與白玫瑰》
「也許每一個男子全都有過這樣的兩個女人,至少兩個。娶了紅玫瑰,久而久之,紅的變了牆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還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沾的一粒飯黏子,紅的卻是心口上一顆硃砂痣」。在振保可不是這樣的,他是有始有終的,有條有理的。他整個地是這樣一個最合理想的中國現代人物,縱然他遇到的事不是盡合理想的,給他自己心問口,口問心,幾下子一調理,也就變得彷彿理想化了,萬物各得其所。因為《紅玫瑰與白玫瑰》,這句話成了膾炙人口的名言。本書收錄了張愛玲1944年的中短篇小說作品。
張是一個不會再現的神話。她曾親口對胡蘭成說過「沒有我形容不出的事物,任何事再難描繪,想一想之後也就可以描述出來」。讀她的文章你確實會贊同她的說法,再隱秘的人類心理與情結甚至一個時代的特性,一門藝術的發展過程,她都能准確地描繪帶你看到實質,文字又如此的干凈才氣盎然,妙喻蓋世,她那一句自評甚至是謙虛了。
在紅玫瑰與白玫瑰中,佟振保這個人物可以讓我們看到白描出的人性,還有平凡生活中普通人的掙扎與悲哀,其中又有瑣屑且易逝的歡喜,最終是無奈,淹沒在時代里。
紅玫瑰是火。
白玫瑰是冰。
蚊子血,顏色艷麗,卻讓人隱約厭惡。
明月光,清淡幽遠,可望而不可及。
白飯粒,不覺珍貴,卻不能缺少。
硃砂痣,是心頭隱痛,當時惘然。
換而言之,男人多半吃著碗里,看著鍋里。(沒有貶低男人的意思。。或者說,人性多半如此不知滿足) 之所以強調紅玫瑰與白玫瑰的對比,不僅僅是展示兩種截然不同的女人對於一個普通男人的生活的影響。也通過三個人之間的糾葛,表現出在時間的力量面前人類情感的脆弱。 也許每一個男子全都有過這樣的兩個女人,少兩個。娶了紅致瑰,久而久之,紅的變了牆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還是窗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的一粒飯粘子,紅的卻是心口上的一顆硃砂痣。 這是張愛玲書里那段對男人最寫實精闢的描寫,也不得不佩服她可以將男人的心理描寫的如此透徹! 男人初始時,大多是喜歡淡雅清麗的白玫瑰,皎潔的清香,象是冰涼的高山之雪,值得付出一生的代價,求得在這冰涼水流中的沉淪。 然而,在度過如醉如痴欣喜若狂之後,男人漸漸變的不滿足。他開始想要一個快樂的艷麗夢幻,**的濃艷,搖曳在月的黃昏。紅色的玫瑰,芳香彌散,辛辣魅惑。 其實,女人的美,從來蘊涵著千個面目,不是每個人都可以看到它。在一個足夠聰明的男子面前,它會展露給你世上最微妙的色彩。彼刻,純白艷紅,呈現另番甜美的面貌。那樣曼妙的花朵,需要刻骨的愛憐,聰慧的溫情,才可以灌溉。 每一個女子的靈魂中都同時存在紅玫瑰與白玫瑰,但只有懂得愛的男子,才會令他愛的女子越來越美,即便是星光一樣寒冷的白色花朵,也同時可以嬌媚地盛放風情。 可惜世間,懂得愛的男子實在是太少!在男人心裡真正完美的女人,總是隨著時間,閱歷的變化,不斷地變化著!你永遠達不到的。所以,不管是紅玫瑰,還是白玫瑰,都永遠有不能讓人滿足的遺憾和欠缺,所以男人總是永遠地渴望別的玫瑰媚惑的來臨。

《沉香屑·第一爐香》敘述的是上海女學生葛薇龍求學香港,被其姑母梁太太(富豪遺孀)所利用,來作為吸引男人的誘餌,滿足其虛榮,荒糜的生活。在求學的過程里,生活在梁家的葛薇龍終不免也陷入其中,變得熱衷於這種享樂主義的聲色犬馬的生活中,與花花公子喬琪喬開始了從一開始就註定是悲劇的戀愛與婚姻。故事的結局不言而喻:葛薇龍失去了利用的價值之後就會被喬琪無情的拋棄。

《金鎖記》寫於1943年,小說描寫了一個小商人家庭出身的女子曹七巧的心靈變遷歷程。七巧做過殘疾人的妻子,欲愛而不能愛,幾乎像瘋子一樣在姜家 金鎖記過了30年。在財欲與情慾的壓迫下,她的性格終於被扭曲,行為變得乖戾,不但破壞兒子的婚姻,致使兒媳被折磨而死,還拆散女兒的愛情。「30年來她戴著黃金的枷。她用那沉重的枷角劈殺了幾個人,沒死的也送了半條命。」
張愛玲在本書中在空前深刻的程度上表現了現代社會兩性心理的基本意蘊。她在她那創作的年代並無任何前衛的思想,然而卻令人震驚地拉開了兩性世界溫情脈脈的面紗。主人公曾被作者稱為她小說世界中惟一的「英雄」,她擁有著「一個瘋子的審慎和機智」,為了報復曾經傷害過她的社會,她用最為病態的方式,「她那平扁而尖利的喉嚨四面割著人像剃刀片」,隨心所欲地施展著淫威。
《金鎖記》在敘述體貌上還借鑒了民族舊小說的經驗,明顯反映了類似《紅樓夢》之類的小說手法已被作者用來表現她所要表現的華洋雜處的現代都市生活。
張愛玲,中國現代作家,本名張瑛,出生在上海公共租界西區的麥根路313號的一幢建於清末的仿西式豪宅中。張愛玲的家世顯赫,祖父張佩綸是清末名臣,祖母李菊耦是朝廷重臣李鴻章的長女。張愛玲一生創作大量文學作品。類型包括小說、散文、電影劇本以及文學論著,她的書信也被人們作為著作的一部分加以研究。1944年張愛玲結識作家胡蘭成與之交往。1973年,張愛玲定居洛杉磯,1995年9月8日,張愛玲的房東發現她逝世於加州韋斯特伍德市羅徹斯特大道的公寓,終年75歲,死因為動脈硬化心血管病。

《茉莉香片》
他心裡總是有種很無奈,卻很沉重的壓抑。故事就是圍繞著聶傳慶和言丹朱所發生的一些尋常且又與眾不同的事兒發展的。從中體現了「生之艱難,愛之凄涼」的風格。
文中的聶傳慶,生在聶家,沒有選擇的權利,也沒有愛的滋養 ,因了生父把對生母的憎恨遷怒於他,他跟著父親生活20年,這20年無名的磨人的憂郁,製造了一個精神殘廢的聶傳慶。聶傳慶的母親碧落是綉在屏風上的鳥———悒鬱的紫色緞子屏風上,織金雲朵里的一隻白鳥。年深月久了,羽毛暗了,霉了,給蟲蛀了,死也還死在屏風上。碧落嫁到聶家來,之後生下聶傳慶,屏風上又添上了一隻鳥,打死他也不能飛下屏風去。即使給了他自由,他也跑不了。
聶傳慶明白,那就是愛———二十多年前的,絕望的愛。二十多年後,刀子生銹了,然而還是刀。在他母親心裡的一把刀,又在他心裡絞動了。
聶傳慶相信,如果他是子夜與碧落的孩子,如果他是一個生活在有愛的家庭里的孩子,不論生活如何的不安定,他會活得跟正常人一樣。可偏偏,命運捉弄人,母親所愛的男人,也就是他惟一欣賞敬仰的對象,現在是別人的父親。
言丹朱是一個很好的女孩,她想幫助聶傳慶,結果他卻把她往死里打,一腳接一腳狠狠地踢在她身上,只管發泄內心的不滿和怨恨。按照聶傳慶的想法,言丹朱根本不應該在這個世界上存在;他對這個世界充滿仇恨,他就要找一個報復的對象,他就選定了言丹朱。他憎恨天真少女言丹朱在學校里給他的溫情,卻又無法擺脫言丹朱給他親近的誘惑,於是,他的精神陷入了病態……
本文亦通過對言子夜的渴望,寄託了張愛玲對自己父親的渴念,抒發了張愛玲無法用言辭表達的戀父情結。

《怨女》作者張愛玲,被譽為「文壇最美的收獲之一」。這部作品是在小說《金鎖記》原有情節人物的基礎上的改編。更換了一些人物的姓名,比較詳細的交待了女主角出嫁前的情況,擴充了女主角與小叔的故事、女主角兒子的故事,刪去她女兒的故事,其他的框架基本沒有改變。張愛玲這部作品被譽為「文壇最美的收獲之一」。「麻油西施」銀娣嫁了個軟骨病的富家子,忍受著妯娌的冷嘲熱諷,哥嫂的阿諛奉承,等到丈夫死了兒子大了,她終於拿起「主宰」這 怨女把劍,卻日復一日地麻木和肆意著。女主人公的變態心理,被張愛玲描繪得入木三分,蒼涼無比。

《小團圓》是張愛玲最為神秘的作品,從1970年代開始創作至去世前一直未能完成,在之前手稿也從未曝光,僅有好友宋淇、台灣皇冠文化集團社長平鑫濤等少數人看過手稿。《小團圓》可以看作是張愛玲本人自傳性的小說,她以自己的人生經歷為藍本,用文學的手法敘述了傳奇一生。張愛玲曾抱怨胡蘭成的《今生今世》中寫他們之間的事「夾纏不清」,在《小團圓》中讀者可能看到另一個版本的張胡之戀。

張愛玲的《桂花蒸阿小悲秋》出版於上海《苦竹》月刊第2期,1944年12月,收入《傳奇》。 是講述一個女傭的生活。她的孩子,她的男人,她的老鄉,和她同等地位和處境的人,還有她的視角來看的她的主人以及主人的女人。《桂花蒸阿小悲秋》里描寫女傭阿小在上海的三等電車上,「被擠得站立不牢,臉貼著一高個子人的藍布衣衫,那深藍布以為骯臟到極點,有一種奇異的柔軟,簡直沒有布的勁道,從那藍布的深處一篷一篷慢慢發出它內在的熱氣」。

《同學少年都不賤》,張愛玲小說作品。這部小說被宣傳為張愛玲的「遺作」,很容易引起誤會。遺作是指該作者生前完成或未完的最後一部作品,而這部小說並非是張愛玲生前最後一部作品,而是「本該與《色,戒》,《浮花浪蕊》等同時面世的」(簡體版《同》序,P7),僅僅是因某些原因未能在有生之年發表。《同學少年都不賤》講的是兩位女孩恩娟、趙珏之間的情誼滄桑。故事開端於兩人在上海重逢敘當年。恩娟嫁了位猶太人汴·李外,後來移民美國華盛頓,汴·李外成為第一位入閣移民,趙珏則境遇不如恩娟。因是多年後重逢,兩人相對當年平等的身世,便見出高低。或者這正是取名《同學少年都不賤》的深意。言語間充滿張愛玲式一貫的譏誚,人物刻畫鮮明、情節鋪敘細膩,在輕快的故事節奏里,透著對人生變化無常的滄桑凄涼感。

Ⅱ 張愛玲短篇小說《小艾》

1

讀這個短篇時、心揪的很緊。可能是小艾太善良太弱小了,好希望她可以有個好的結含斗局。但是每當看到一點點希望,又漸漸熄滅,最終小艾逃不過張愛玲唯老輪小說裡面女性的悲劇命運。

難過。

八九歲時,小艾被家裡人賣到大戶人家當丫頭,偏偏又是被人挑剩的,去了不得寵的五太太屋裡。五太太是個懦弱的人,人不算壞,但完全沒有自己的主見。丈夫不願意搭理她,她恨這個恨那個,全是無關緊要的人,卻沒有辦法恨自己的丈夫——真正讓她陷入困境的人。

小艾在這個大戶人家裡沒有感受到一點點的溫暖。五太太對身邊人笑嘻嘻,連對照顧自己的陶媽都有幾分怕,卻對小艾很不好。五太太對她不是打就是罵,小艾太小了,身心沒有發育完全,顯得那麼弱小、那麼無助。

張愛玲這樣寫小艾:「也是因為在這樣小的年紀,就突然的好像連根拔了起來,而且落到了這樣一個地方,所以整個的覺得昏亂而迷惘。」

是的,被連根拔起來的小艾。

在這樣的環境下,她表現出來的性格是「陰沉而呆笨」,大家看她也不過是一個笑話。

有人問她家裡的情況,她記得但卻說忘指信記了。因為不說對於她來說是一種反抗,她用自己微小的方式默默地對抗這些不尊重她的人。但久而久之,她真的忘了自己的家、父母,一切都變得模糊,她忘了自己姓什麼,忘了自己是誰,

2

小艾的命運到底是悲慘的。

對五太太和身邊人的打和罵已經漸漸習慣,她偶爾甚至有享受獨處的安靜。但突如其來的一件事卻把她推入深淵。

五太太帶她去南京,五老爺本來是個沒品沒德風流成性的人。有天大家都不在家,他看到小艾見色起意,侵犯了小艾。

關於這部分的描寫,是全書讓人毛骨悚然的地方。「她在驚惶和混亂中仍舊不能忘記這是專門給老爺喝茶的一隻外國磁茶杯,砸了簡直不得了,她兩只手都去護著那茶杯,一面和他掙扎著。景藩氣咻咻的吃吃笑了起來。」

長期被打罵的小艾,生怕碰壞了貴重的杯子,在被侵犯時還不忘去護著,而在五老爺看來卻只是個笑話。不得不說張愛玲的厲害之處,讓人看了心生恐懼。(今天先到這,未完待續)

Ⅲ 張愛玲《牛》全文賞析

賞析:

《牛》是張愛玲在中學時發表的短篇小說,總共才不過幾百字。在這部小說里,張愛玲從她高貴的身世、生活中俯下身來,從她的女性世界裡走出來,視點落到了農民身上,開始關注農民的疾苦,表現了她「冷艷」面紗下有著些許的溫情脈脈。

中國的農民歷代處在社會的最底層,他們創造著人們賴以生存的物質財富,卻又受到人們普遍的俯視,他們的辛苦、他們的痛苦、他們的疾苦,非親歷不能祥述。

在張愛玲的小說《牛》里,我們看到了張愛玲對農民生活的關注,看到了牛一般生活著的三十年代中國農民生命的無力掙扎。作為短篇小說,《牛》的故事情節很簡短:因為自家的「會吃會做的壯牛」「活活給牽走了」,祿興家的田到了農耕時節也無法耕種。於是祿興賣掉家中僅有的兩只小雞去租鄰居蔣天貴的牛。

豈料牛欺生,被鞭抽急了起了性子,活活把祿興頂死了。為了生存,生命做過掙扎,但這掙扎在現實面前多麼無力,以慘敗告終。張愛玲《牛》的故事情節:祿興牽走了家裡的牛、拿走了銀簪子、帶走了小雞,而這些全是他女人的;最後祿興死了,家裡窮困萬分,女人在悲痛凄苦中哭泣。

(3)張愛玲1000字短篇小說擴展閱讀

《牛》是文集上的開篇之作,在那個荒唐的年代,祿興和祿興娘子是如此謙卑的無力的存在,雨後的傍晚,是只剩下心酸,牛欄空寂的回盪出寂寞與悲哀,小黃雞步態蹣跚,只好不作聲啊,這無言的沉默,可心卻是看得雪亮。

生存是如此艱難,好不得不做出退讓,這致命的賭注就賠上了祿興夫婦所有的想望,要不傾家盪產,要不就走向死亡,時間呵,卻總免不了走向淪亡,鞭子打在身上,「牛啊,你這雜種畜生,任誰都欺負我,你也一樣,單單欺負你老子……」路上,牛的有意玩笑,祿興破口大罵傾瀉這著這現世的昏聵與荒唐。

作者:張愛玲,中國現代作家,原籍河北省唐山市,原名張煐。1920年9月30日出生在上海公共租界西區一幢沒落貴族府邸。作品主要有小說、散文、電影劇本以及文學論著,她的書信也被人們作為著作的一部分加以研究。

Ⅳ 《張愛玲短篇小說集》最新txt全集下載

《張愛玲短篇小說集》網路網盤txt 最新全集下載

鏈接: https://pan..com/s/1a8Zgs4UAlf6tX0pUQmpIsA

提取碼: i3sq

《張愛玲短篇小說集》最早為1944年在上海出版的《傳奇》,後來於1947年又添上幾篇新作,在上海又出版了《傳奇》(增訂本)。

Ⅳ 張愛玲最著名的三篇短篇小說是什麼

1、《傾城之戀》
《傾城之戀》是張愛玲最膾炙人口的短篇小說之一。這部作品講述了一個動聽而又近人情的故事。主人公白流蘇從一個腐舊的家庭中走出,香港之戰的洗禮並未將她感化成為革命女性。相反,這場戰爭影響了范柳原,使她轉向平實的生活,最終與他結婚。然而,結婚並未使他變為聖人,完全放棄往日的生活習慣與作風。
2、《半生緣》
《半生緣》是張愛玲第一部完整的長篇小說,原名《十八春》,於1951年結稿。後來,張愛玲在旅美期間對這部作品進行了改寫,刪掉了一些略帶政治色彩的結尾,並改名為《半生緣》。小說描繪了舊上海的幾對年輕人的愛恨情仇,他們曾經都是有緣人,最後卻各奔東西。通過年輕人婚姻的悲歡離合,小說揭示了社會和人性的方方面面。
3、《紅玫瑰與白玫瑰》
《紅玫瑰與白玫瑰》是張愛玲諸多作品中一部廣為流傳的中篇小說。作者用細膩的筆觸描寫了普通人隱秘的心理與情結,展現了20世紀三四十年代中國都市中西方文化交匯時人們的情感與婚姻生活,揭示了傳統與現代融合下男權社會中女性難以擺脫的悲劇人生。該書還收錄了張愛玲在1944年至1947年創作的其他中短篇小說,包括《年輕的時候》、《花凋》等。
張愛玲的小說寫作風格特點:
1. 小說創作手法豐富多樣,既是現代主義的又是現實主義的,既是客觀寫實又是主觀抒情,風格多樣。
2. 作品更具體,善於寫故事,營造氣氛,有很強的意境。
3. 語言通俗、明快、潑辣、犀利、到位、准確,使人讀之痛快,又有文學的味道。
4. 對生活、對時代社會理解的透徹,關注女性婚姻、愛情方面問題。
5. 擁有獨特的文字風格和語言風格。張愛玲的文字優美暢達、厚積薄發、傳神精準、流暢自然。

熱點內容
女主重生豪門千金的小說免費閱讀 發布:2025-05-26 01:12:23 瀏覽:965
林奕含的小說免費閱讀 發布:2025-05-26 01:05:33 瀏覽:844
嗜愛免費小說全文閱讀 發布:2025-05-26 01:03:20 瀏覽:580
美女總裁都市小說 發布:2025-05-26 01:01:41 瀏覽:544
男主姓顧重生娛樂圈小說 發布:2025-05-26 00:57:34 瀏覽:208
秒讀免費小說絕世劍帝 發布:2025-05-26 00:55:50 瀏覽:833
裝傻腹黑總裁的小說 發布:2025-05-26 00:54:59 瀏覽:874
小說言情愛叔叔 發布:2025-05-26 00:51:57 瀏覽:139
十大經典軍婚小說完結小說 發布:2025-05-26 00:41:14 瀏覽:379
重生網游競技的游戲有聲小說 發布:2025-05-26 00:34:07 瀏覽: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