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篇小說潘虎
㈠ 活人禁忌 清風道長叫潘什麼
潘虎 他自己說了……
㈡ 自命題記敘文怎麼寫呀
[理論指導]
記人的記敘文離不開事件,但寫事的記敘文和記人的記敘文寫事著眼點和思路不完全一樣。記人的記敘文著眼在人,以人為主,文中寫的一件事或幾件事都是為表現人的思想性格服務的。寫事情並不要求完整、細致,只揀有助於表現人物有關的事寫。而寫事的記敘文則著眼於事,以事為主。當然事情是人做的,寫事必然要寫到人,寫到人的思想性格,但這些都是為敘事服務的,這些如果與事情的發展,與表現文章的中心有關就寫,無關就不寫。總之,敘事貫串文章的始終。敘事的文章從事情的數量上分,有一文一事,一文多事。一文多事的寫法有多事並行,有多事連寫。練習寫事的記敘文,開始多練些一文一事或一文兩事三事的文章,再寫比較復雜的敘事的記敘文也就不覺得太難了。
一、寫事記敘文的總體要求。
一篇敘事的記敘文無論寫一件事或幾件事,都只能有一個中心思想,也就是說要寫的幾件事不一定發生在同一時間,同一地點,事情也不一定都是同一個人或同一些人做的,但這些事應該有內聯系,共同說明一個道理,為一個中心服務。
一篇敘事的記敘文要想寫得好,能抓住讀者,還要在中心明確的基礎上,把事情寫得完整、具體、生動,要把六要素交代清楚。具體、生動是使中心思想明確的重要條件。如果每一件事情都概括地寫,整篇文章的中心就談不到明確了。因為記敘文是用具體的人、事、景、物來說話的。當然,除此之外,還得注意詳略得當,處理詳略也是由中心思想的要求來決定,對層次的安排也是如此。
二、寫事記敘文的具體指要。
下面就敘事記敘文的選材方面、構思方式作出某些經驗性總結。
1、記敘一件完整的事,從一件事中得到啟發,受到教育。選取的事,必須是自己親身經歷的事。
(1)通過自己學習繪畫,刻苦自勵,認識到繪畫猶如爬山,一步步必須付出特別的代價。可以採用欲揚先抑的寫法,先寫不太感興趣,之後受到啟迪,畫泰山看到了挑山工,認識到學習猶如挑山工,要經過十八盤,才會成功。
(2)可以選取自己學習游泳、書法、鋼琴等刻苦努力、思想變化的事實,來反映—件事情必須持之以恆才會成功的道理。
(3)可選取生活中自己喜愛的事,如炒菜、看書、爬山、郊遊、垂釣等方面,通過愛好的緣由,愛好的動搖,愛好的進取,來反映自己努力追求的精神。
(4)可以選取自己對體育項目的酷愛,來反映自己認識、思想的真諦。如寫自己是個守門員,就要認識到足球的團體配合;如寫自己是排球隊員,可重點寫「二傳手」的作用,當好「二傳手」;如寫自己是游泳隊員,可重點寫練習憋氣每天上百次,來說明訓練的艱辛;如寫自己是乒乓球隊員,可寫眼睛跟球的速度,眼睛裡都是小小亮亮的球,來說明專心致志;如寫練習長跑,可重點寫每一步就是55公分,訓練不管是在刺骨的寒冬,還是在酷熱的暑夏。要寫好一件事,重點不是在成功,不是在鮮花,而是在鮮花與成功的背後,那艱辛,那痛苦,那矛盾,那困惑,那分歧,那犧牲,那失去的歡樂,那不屈的掙扎,那才有意義,那才真實。
(5)要選取那些不平坦、不尋常的事,往往挫折才會吸引入,慘苦才會感染人。曲折是對人的意志的磨煉,痛苦是對人生的洗練,困惑是對人生的考驗。挫折、慘苦、曲折、痛苦、困惑,寫得真切,寫得具體,才會升華主題、思想的層次。所以選材時多選這些內容。
(6)要通過記敘事情來升華主題。下象棋粗心大意,從而認識到驕兵必敗的道理;給茉莉花澆水過量,從而認識到事物要按客觀規律辦事的道理;拿著菜譜炒糊了,認識到「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的道理。學騎自行車摔倒無數次,認識到成功來自失敗,失敗是成功之母的道理;因小矛盾同學不說話,之後和好,認識到友誼是建築在真誠基礎上的道理。
(?)還可以選一次失誤,一次誤解,一次分歧,一次爭吵,一次忍耐,一次覺悟,一次自責,一次不理解,一次好心未得好報,一次熱心對冷漠,來反映自己的內心世界,自己的「獨善其身」與「兼善天下」。
2、記敘多件事,圍繞一個中心去寫。倘若是記敘文,必須寫自己的事;倘若根據材料寫記敘文,那就根據材料去寫。
(1)寫習慣,可以寫愛閑事的習慣,通過愛管閑事的幾件事,別人雖有不同看法,自己卻自得其樂,來展現自己對人生對社會對他人的態度。
(2)寫責任,可以選取生活中展現自己責任心的事例,如拾到了同學的鋼筆主動交到了傳達室,並不留名;大同學欺負小同學,自己主動上前勸解,還落了個沒趣;看到缺斤少兩的商販與顧客爭吵,自己也上前左右一番;母親生病,爸不在家,自己也能端一碗熱湯面送到媽媽身邊;醫院找錯了零錢,竟能擠上去退給人家,卻落下了「加塞」的名聲,等等,來展現自己作為當代中學生對社會對人生應抱有的正確責任,只有認識到自己的責任,才會把它付諸實踐。
(3)寫覺悟,可以選取生活中提高覺悟的兩三件事,來展現自己覺悟的提高。
從同學日益相互封閉的現象中,認識到自己應去做點什麼(相互幫助);
從家長的日益操勞中,覺得自己應去做點什麼(報得三春暉);
從教師的苦口婆心中,覺得自己該去做點什麼(奉獻);
從同學不幸的遭遇中,覺得自己該為同學做點什麼(同情):
從平凡無奇的交往中,覺得自己應該珍惜什麼? (珍惜友情,平平淡淡才是真)
從同學的矛盾中,覺得自己應消除什麼? (消除誤解)
從原來初中同學的成績中,覺得自己還缺少什麼? (恆心、忍勁)
看到社會的不良現象,覺得自己應該去做什麼? (責任)
(4)寫珍惜,可以選擇一件事去寫,也可選擇幾件事,圍繞「珍惜」去寫。
可以是抽象的,如幸福、生命、時間、人格,也可以是具體的糧食、環境等等。
從一個人短暫的生命中,體會怎樣去珍惜生命。
從時間的短暫中,認識怎樣去珍惜時間;
從人與人的交往中,體會怎樣珍惜生活;
從人與自然環境的關系中,體會怎樣珍惜環境;
從植被的破壞中,認識到怎樣珍惜自然生態平衡;
從父母對自己的關懷中,認識到怎樣去珍惜情感;
從經歷假冒偽劣的一次切身感受中,認識到怎樣去珍惜人格;
從一次不愛惜糧食的現象中,覺得應當怎樣珍惜勞動成果;
從同學的矛盾變化中,覺得應當怎樣珍惜友誼。
(5)寫考驗,可以選取的材料:軍訓對人格的考驗;生存夏令營對生命與抗爭的考驗;父母不在家,自己怎樣燒水做飯,面對生活的考驗;班主任老師生病,學校要舉行大型課間操比賽,自己是班長,面臨特殊的考驗;遇到一位老人晚上迷失了方向,自己面臨心靈的考驗:一隻雛鳥不幸從樹上掉下來,老鳥在樹上急急地叫著、跳著,自己面臨著要小鳥還是放小鳥的考驗……
三、寫事記敘文的更高要求——寫出事件的波瀾
古人說:「文似看山不喜平」。安排文章結構,最忌平鋪直敘。文章若一味地平鋪直敘,沒有一點起伏變化,象流水帳,容易使人感到單調、乏味,那是很難獲得讀者喜歡的。因此文章在情節的展開和場面的刻畫上有些變化,寫得波瀾起伏,搖曳多姿,才更能激起讀者強烈的閱讀興趣。而這種一波三折、曲折多姿、引人人勝的寫法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波瀾」。我國古代的章回小說,在回與回之間巧妙利用情節張馳起伏的變化,從而緊扣讀者和觀眾的心弦,使之欲罷不能。確實,古今中外的優秀作家都很講究文章的波瀾。世界最短的微型小說就是這樣寫的:
「伊麗薇娜的弟弟佛萊特伴著她的丈夫巴布去非洲打獵,不久,她在家裡接到弟弟的電報:巴布獵獅身死——佛萊特。」
伊麗悲不自勝,回電給弟弟:「運其屍回。」三星期後,從非洲運來一個大包裹,裡面是一個獅屍。她又趕發了一個電報:「獅收到。弟誤,請寄回巴布屍。」
很快,收到了非洲的回電:「無誤,巴布在獅腹內。——佛萊特。」(148字)
這是世界上最短的一篇小小說,全文148字,情節中卻包含著三次曲折:巴布遠獵非洲,不幸身亡;伊麗要求運回丈夫屍,不料運回的是獅屍;她又去電,回電後才知巴布在獅腹內。小說雖短,卻一波三折,具有藝術魅力。美國著名短篇小說家歐亨利的《最後一片葉子》塑造了老畫家貝爾門平凡而偉大的形象。他是具有一個博大胸懷,情感真摯,為挽救他人生命毅然犧牲自己的人。但作者並未正面敘述貝爾門的故事,而是採用陪襯的手法,以瓊西的病作為小說的明線。小說的故事情節並不復雜但由於作者善於「尺水興波」,才使得內容跌宕起伏。一開篇就將生活貧困、疾病纏身、萬念俱灰的瓊西推到讀者面前,醫生的斷言與蘇的悲傷,使讀者關注著瓊西的命運。瓊西想隨最後一片落葉飄去的固執使情節出現波折。惡劣的天氣,瓊西的執拗使人對瓊西的生存不再抱有希望,而此時小說的情節陡然一轉:經過漫長一夜風雨的吹打居然還有一片藤葉掛在磚牆邊的藤枝上,這使人們看到了一線希望。醫生覺得有了五成的希望,瓊西一天天好起來,讀者也如釋重負。不料結尾奇峰突起,再次在讀者心靈上引起撞擊:貝爾門先生患肺炎去世了,更令讀者感到意外的是牆上那片藤葉竟是假的,是貝爾門在那個凄風苦雨的夜晚,在那個最後一片葉子掉下的晚上,用自己的生命畫出的傑作。細細回味,方覺早是意料之外,但實際在情理之中。
的確,一篇主題深刻、巧設波瀾的文章能收到極佳的效果,贏得讀者的心,那麼,如何才能使文章有波瀾、有起伏呢?
(1)懸念法。在寫復雜記敘文時恰當運用設置懸念的方法,能夠造成讀者某種期待和熱烈關切的心理狀態,產生一種非看下去不可的強烈沖動,增強文章內容的感染力,從而達到預期的寫作目的。如《祝福》就把祥林嫂之死放在開頭,引起讀者對祥林嫂一生強烈的關注。
(2)對比法。吳敬梓的《范進中舉》,通過胡屠戶前倨後恭的表現,造成故事的曲折變化,把一個粗野、勢利自私、虛偽的丑惡靈魂暴露得淋漓盡致。
(3)巧合法。如莫泊桑《我的叔叔於勒》,菲利普一家夢寐以求的於勒,竟在船上不期而遇,嚇得菲利普夫婦驚慌失措,這就深刻反映了資本主義社會赤裸裸的金錢關系。
(4)誤會法。如《潘虎》,潘虎對我的誤會造成情節的不斷展開,最後誤會解除。
(5)抑揚法。或欲揚先抑,或欲抑先揚。如契珂夫的《裝在套子里的人》採用的就是一抑到底的方法;《荔枝蜜》採用的是欲揚先抑的手法。
(6)倒敘法。如《同志的信任》,開頭描寫了一個緊張神秘的片斷,緊扣讀者心弦,然後再回過頭來,依照事件發生、發展順序寫,一張一馳,曲折動人。
(7)誇張法。《變色龍》以誇張的手法,描寫奧楚蔑洛夫的善變,推動情節的曲折發展,有力地揭露了反動政權走狗爪牙的卑劣無恥。
文章騰挪跌宕、波瀾起伏,可以激發閱讀興味,但一定要適度、自然,不可脫離生活,故弄玄虛,或者節外生枝,故作驚人之筆。
[例文欣賞]
牛奶瓶碎了以後
B老師繼續說道:「明天早上,每位同學交一篇感想,就這件事寫感想。我希望大家好好想一想。」
第二天早上,B老師正坐在辦公室里改著作業,課代表走了進來,推了推架在鼻樑上的高度眼鏡,說道:「老師,這是你昨天布置的作業。」B老師頗有些自得地接過一疊本子。他現在還為昨天的事感到自豪呢!就是,S中學除我之外,還有誰能想出。這么妙的教學方法。況且S中學又是重點中學,學生素質好,這還不一點就通?我剛剛到S中學不久就干出這么大的成績,一定會得到全校師生的敬佩。
但結果卻使B老師大失所望,哭笑不得。百分之九十的學生在本上寫的是:牛奶與高考無關;牛奶與分數無關:牛奶與前途無關。字里行間似有指責B老師教學無方之意。
讀罷這些感想,B老師已不覺汗流浹背。他沒料到他的創新教學竟被學生呼為誤人子弟。正當B老師有些不知所措時,門外沖進兩位家長,見到B老師就問道:「B老師,我孩子反映您上課不講課,卻浪費時間去打碎牛奶瓶子。您一定是新來的老師吧!您可要注意多抓學生成績呀!高考可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競爭激烈著呢!打碎個什麼牛奶瓶子,孩子們的分數又不能提高!」
家長們正興師問罪,校長又進來了:「B老師,聽說您上課……」B老師腦袋「嗡」的一聲,下面的話便再也聽不進去了。
家長們的興師問罪,校長的親自指責,使B老師不得不好好想一想了:對S中學升學率之高,S中學學生戴眼鏡度數之高,人數之多早有耳聞,但人才就等於分數嗎?B老師的腦筋還轉不過彎來。盡管他教導學生後悔和抱怨無用,但自己卻就是不能忘記它。
不過B老師上課再也沒講「廢話」倒是真的。
(1992年三南高考作文題)
[簡評]我驚奇於作者的魄力。他對尋常思想所進行的大幅度調度使他的文章跌宕起伏,文章短小,卻大起大伏,尋常思維難以把握得好。
作者出其不意地把全社會各個方位的指責,集中到了這第一個有趣的有啟示意義的插曲上。指責得過分,指責得荒謬,以至於感到近乎失真。這是我始料不及的。這位侃侃而談、躊躇滿志、富於創意的老師在指責面前本該進行申辯,進行抗爭,起碼也會不服氣,但他卻相反,「再也沒講『廢話』」。在世俗面前,他馴服了。
深惡痛絕拚命追求升學率的這位考生,用一個寓言般的故事抒寫了內心的不平與悲涼。小小年紀,這樣富於創造力,這么大膽,思想具有如此的穿透力,著實令人吃驚。
[寫作訓練]
題目:幫助
範文:
綠瑩,笑了
內蒙古一考生
新學期又開始了,綠瑩背著沉甸甸的書包,邁著沉重的步子又踏上了開往學校的列車,她的手裡攥著僅有的200元學費,緊緊地攥著……車窗外,綠油油的莊稼形成了綠色的海洋,好美!然而,綠瑩卻無心欣賞這窗外的景緻,她的內心正在做著一次痛苦的選擇……此刻,她感到很無助,很失落……
終於到了教室,看見同學們正在聲情並茂地講述著自己的假期見聞。綠瑩什麼也沒有說,只是默默地回到那個永遠屬於自己的安靜角落裡坐下了。
「喂!」這周的周日是農歷七月二十六,我的生日,你一定要來參加我的生日Party……」綠瑩的前桌回過頭來對綠瑩的同桌說。
「七月二十六?好熟悉呀!」綠瑩自言自語。自從綠瑩的爸爸生病後,她早已忘記了這個日子。
綠瑩不喜歡把自己的事情告訴別人,她拿出了那本粉紅色的日記本,記下了她此時的矛盾、痛苦和那無助的心情。
時間過得真快,一轉眼周日到了。吃完午飯,綠瑩又像平常一樣回到班裡學習。教室里靜悄悄的,一個人也沒有,綠瑩的嘴角拂過一絲微笑,能在如此安靜的環境中度過最後一個星期天,對綠瑩來說,實在是一件最幸福、最奢侈的事了。
綠瑩靜靜地走到自己的座位旁,忽然發現桌子上放著一個很美麗而且誘人的大蛋糕。「哦,今天是張帆(綠瑩的前桌)的生日,是誰這么粗心,把蛋糕放錯了位置……」綠瑩把蛋糕放在了她前桌的桌子上。咦,蛋糕下還有一張紙,她剛要把紙也拿走,卻看到紙的上方赫然寫著「綠瑩」兩個大字,她的心一顫,把目光集中到了那張紙上……
綠瑩:
對不起,無意中我們看見了你的日記,看到了沉默寡言的你原來有那麼多的心事,你家裡所發生的一切我們都知道了。因為你爸爸的病,使得家裡無力再供你讀書,你很矛盾,你很痛苦,最後你選擇了放棄學業,對嗎?通過你的日記得知,今天是你在學校度過的最後一個周日,這也是你幾乎快忘記了生日的一天吧,對嗎?我們大家經過商量,決定不讓你走,我們要攜起手來,一起幫助你渡過難關。關上門,我們是一家人,我們決不允許你離「家」出走,決不允許……這些錢無論如何你先收下,千萬別多想,這不是同情,這是愛,因為我們是一家人……
班級全體愛你的同學
看著這些情動人心的文字,綠瑩早已哭成了淚人,這時全班同學都涌進了教室,一同唱著生日快樂歌,「Happy birthday」的祝福在教室里回盪……
從那以後,總能看見綠瑩的臉上帶著甜甜的笑……
亮點剖析
文章有以下亮點:1.內容充實感情真摯。文章以「綠瑩,笑了」為題,敘述了綠瑩的求學情況,在敘述過程中,有許多細致的心理描寫,如「她感到很無助,很失落」,「七月二十六?好熟悉呀!」等語言不僅充實了內容,而且使得綠瑩的形象更鮮明。丈中穿插同學的信,是感情真摯最集中的表現。2.構思新巧,有個性色彩。考生以一個學生求學的經歷為切入點,在不露聲色的敘述中,表現了「幫助」的主題,構思新巧,在敘述中,語言也很符合當代中學生的心理,具有個性色彩。
㈢ 尷尬是外來詞嗎
尷尬不是外來詞
尷尬,亦作「尲尬」,最早見於《說文解字》:「尲尬、行不正也。」
通常是說人遇到的一種情景,讓人覺得窘迫。都形容在心理學上,意味著自身或見到他人,在某種場合下,被逼迫到窘境,發生了無法預料的情況,而體現出的不知所措,造成問題逃避,發怒以及沉默等行為。處於兩難境地無法擺脫。指處境困難,窘迫,不知所措,不好處理。
(1) [awkward]∶處於兩難境地,不好處理
(2) [embarrassed]∶神色、態度不自然的
(3) [clandestive;sneaking]∶鬼鬼祟祟,不正派
(4) [humiliated] : 窘迫的
基本信息編輯
【拼音】gān'gà
【英譯】Awkward embarrassed humiliated
【分類】形容詞
【筆畫】
五筆:dndn
編碼:尷:dnjl ,13畫;
尬:dnw ,7畫。
【注意】尷尬的偏旁不是「尤」切記沒有上面一點。左邊不是「九」,而是尢。
基本解釋編輯
尷尬 gān'gà
[awkward]∶形容表情或語句不好意思表達出來,羞澀只能暫時停止運行。
也可做本來打算好了的,然後超出意料之外。
處境尷尬
尷尬的局面
這一來,我倒有些尷尬了,下面的話怎麼說呢!——《百合花》
[embarrassed]∶神色不自然,行為、態度不正常的。
潘虎顯得有些尷尬:「我是自己豎竿子的。」——《潘虎》
尷尬人
神情尷尬
[clandestive;sneaking]∶鬼鬼祟祟,不正派
卻才有個東京來的尷尬人,在我這里請管營、差撥吃了半日酒。——《水滸》
態度不自然。形容處境困難,不好處理:他覺得去也不好,不去也不好,實在表情尷尬。
註:偏旁不可寫成【九】而為【尤】去掉一點
引證解釋編輯
行為、態度不正常。
①《說文·尢部》:「尲,尲尬,行不正也。」 段玉裁 註:「今 蘇州 俗語謂事乖剌者曰尲尬。」
②《水滸傳》第十回:「卻才有個 東京 來的尷尬人,在我這里請管營、差撥吃了半日酒。」
③沙汀 《老煙的故事》:「至少他是平靜下來了,沒有那種坐立不安的尷尬神情。」
④明 施耐庵《水滸》第三十回《施恩三入死囚牢 武松大鬧飛雲浦》:武松早睃見,自瞧了八分尷尬。
處境困難或事情棘手,難以應付。
清 和邦額 《夜譚隨錄·戴監生》:「汝牂羝不辨,香臭不分,有何尲尬,其恃汝母為護符耶! [1] 」
相關編輯
「尷尬」一詞,《說文》作「尲尬」。《說文》:「尲,不正也。從尣兼聲。」「尬,尲尬也,從尣介聲。」也就是說,「尷尬」二字都是形聲字,形旁是「尣」。「尣」,是什麼意思呢?《康熙字典》:「『尢』(wāng)字本作『尣』,通作『尩』。」而「尢」字《說文》解釋為:「跛,曲脛(人)也。從大,象偏曲之形。」段玉裁註:「跛者,蹇也。跛者多由曲脛。」察其篆體,「尢」確實象「曲脛之人」。《詞源》解釋得更為清楚,摘抄如下:
尪:骨骼彎曲症,脛、背、胸彎曲都叫尪。尢(尣)的重文,或作尩、尫。《左傳僖二一年》:「夏大旱,公欲焚巫尫。」註:「巫尫,女巫也,脊病之人,其面上向,俗謂天哀其病,恐雨入其鼻,故為之旱。是以公欲焚之。」《呂氏春秋"盡數》:「苦水所多尩與傴人。」註:「尩,突胸仰向疾也。
看來,「尢(尣)」是一種殘疾,「尢(尣)」字旁的字多與人骨骼彎曲之狀態有關。再舉兩例如下:
尰:「足腫。說文作瘇。詩小雅巧言:『既微【=癓】且尰,爾勇伊何。』傳:『骭【gan去聲,三義:脛,小腿,肋骨。】瘍為微【=癓】,腫足為尰。』」(《詞源》)嶽麓書社《白話四書五經》翻譯為:「爛了小腿又腫腳。」
尥(尦):「《說文》:『行脛相交也。』《六書故》:『今人謂筋骨弱,舉足不隨為尥。』」(《康熙字典》)
按《集韻》「行不進」和《康熙字典》《說文》「行不正」的解釋,「尷尬」的本義應該是因腿疾而走路不穩的樣子。由此引申為「行為不正,鬼鬼祟祟」。《詞源》援引例證:
京本通俗小說《西山一窟鬼》:「這個開酒店的漢子又尷尬,也是鬼了!」《二刻拍案驚奇》(六):「後來見每次如此,心中曉得有些尷魀。」
這兩種詞義現已不用,至於本文首段的兩個「尷尬」應該都是後起義。「尷尬事」指「處境為難或棘手難處理的事情」,這是現代漢語的一個常用義。如《雍熙樂府》(十二)【行香子】「名利貪婪,世事尷尬,空使人白發髧鬖。」「尷尬」也引申為「不三不四,左右不是、沒有著落」,如「我們不能不正視漢語的尷尬地位。」它的另一個常用義屬方言,指「神色、態度不自然」,「老師頗為尷尬」一例即是。
現代漢語方言中比較接近古漢語的蘇州話中「尷尬」讀為「gāngà」,保留了古音,《唐韻》的注音就是「古拜切」。從這個注音的角度,我們再看兩例:
《朱子語類"四七"論語二九》:「便是世間有這一般半間不界底人,無見識,不顧理之是非,一味謾人。」
宋吳泳《鶴林集"二七"答家本仲書》:「又思向來講學,只是半間半界,無詣平實處。」
這兩句中的「間界」,蘇州話就是讀作「gāngà」,其實就是「尷尬」,《詞源》:「間界,今通作尷尬。半間不界,也作半間半界:不深刻,膚淺不徹底。」《紅樓夢》有例,第四十六回「尷尬人難免尷尬事」中,那個「尷尬人」——為保地位諂事賈赦幫這個頗有些春秋的老公向賈母討她「離了她飯也吃不下」的大丫頭鴛鴦為妾的那個邢夫人。
㈣ 百步穿楊的神話故事
戰國時代,戰亂紛紛,人們生活在水深火熱中,但是這也是一個英雄輩出的時代,出現了很多的名人和名將,秦國的白起就是其中的一位。有一年,白起帶領秦國軍隊去攻打魏國。
當時魏國有個名叫蘇厲的謀士,當他獲悉白起要攻打魏國後,非常的著急。他知道,靠魏國的實力,根本不是秦國的對手。為了魏國的存亡,蘇厲想盡了腦筋,最後想出了一個好辦法:要想保住魏國,不能硬來,只能採取一些辦法讓白起退兵。
有一天,他很早出發去朝見周朝的國君,提醒他說:「如果魏國被秦軍佔領,您的處境就危險了。」為什麼這么說呢?原來,在戰國時期,由於諸侯爭霸,周朝的中央權力已經名存實亡了。周朝的國君名義上是天子,實際上對各諸侯國已沒有管轄權。魏國如被秦國攻滅,秦國的勢力將更強大,對周天子的威脅也更大。
周天子一聽,趕緊問蘇厲怎麼辦?蘇厲建議:周天子趕快派人去勸說白起停止進攻。周天子問:「派一個人去勸白起停止進攻,這能行嗎?」於是蘇厲把自己想好的計策告訴了周天子,周天子一聽覺得可行,於是就派了一個人去勸白起停止進攻。
周天子的使者到了白起的營中後,按照蘇厲的吩咐給白起說:「白將軍,你能聽我講一個故事嗎?」
白起一聽,哈哈大笑:「你不是來勸戰的嗎?怎麼講起故事來了?」
使者說:「將軍先聽我講完故事好嗎?」
白起說:「既然來了,就請講吧!」
於是使者講了下面這個故事:
話說楚國襄陽郡有個著名的射箭手,名叫養由基。此人年輕時就勇力過人,練成了一手好箭法。當時還有一個名叫潘虎的勇士,也擅長射箭。由於兩人的箭術很精,都互相看不起對方,都說自己的箭術才是最準的。
有一天,兩個人又比上了,許多人都圍著觀看。靶子設在五十步外,那裡撐起一塊板,板上有一個紅心。潘虎拉開強弓,一連三箭都正中紅心,博得圍觀的人一片喝彩聲。潘虎也洋洋得意地向養由基拱拱手說:「請多多指教!」
養由基微微一笑,說:「射五十步外的紅心,目標太近、太大了,還是射百步外的柳葉吧!」潘虎一聽他要射一百步外的柳葉,覺得他是在說大話。養由基說:「你等著瞧吧!」
說罷,他指著百步外的一棵楊柳樹,叫人在樹上選一片葉子,塗上紅色作為靶子。接著,他拉開弓,「唆」的一聲射去,結果,箭正好貫穿在這片楊柳葉的中心。在場的所有人都為這種不可思議的箭術驚呆了。
潘虎心想:這怎麼可能呢?世上根本沒有這么高明的箭術。於是,他便走到那棵楊柳樹下;選擇了三片楊柳葉,在上面用顏色編上號,請養由基按編號次序再射。他想:這次看你怎麼射?上次只是你的運氣罷了!
養由基向前走幾步,看清了編號,然後退到百步之外,拉開弓,「嗖」、「嗖」、「嗖」三箭,分別射中三片編上號的楊柳葉。潘虎看到這種情況,大聲驚呼:真是好箭法啊!在場的人在驚呆了一下之後,都發出了喝彩聲。
就在一片喝彩聲中,有個人在養由基身旁冷冷地說:「喂,有了百步穿楊的本領,才可以教他射箭了!」養由基一聽,心想:此人口氣好大啊,於是,轉過身去問道:「你准備怎樣教我射箭?」那人平靜他說:我並不是來教你怎樣彎弓射箭,而是來提醒你該怎樣保持射箭名聲的。養由基問:你說怎麼保持呢?那人說:你是否想過,一旦你力氣用盡,只要一箭不中,你那百發百中的名聲就會受到影響。一個真正善於射箭的人,應當注意保持名聲!養由基聽了這番話,覺得很有道理,再三向他道謝。
白起聽完這個故事後,問來使:「你講這個故事的用意是什麼?」使者說:「白將軍可是百戰百勝的人啊,難道你不想保持自己的好名聲嗎?而要保持自己的這個好名聲,就不應該
輕易出戰,萬一戰敗了,名聲不是全沒了嗎?」
白起聽後,停止了向魏國的進攻。這個故事還引申出另一條成語「百發百中」。
㈤ 百度「知道」的積分!手機和電腦不一樣
hao123john123 實習生 一級(30) | | 我的知道 | 我的消息(2/2) | 我的空間 | 網路首頁 | 退出
我的知道 我的提問
我的回答
為我推薦的提問
知識掌門人
新聞 網頁 貼吧 知道 MP3 圖片 視頻 網路
幫助 設置
網路知道 > 教育/科學 > 學習幫助 相關內容 添加到搜藏已解決
求初一文學小報內容!!急!
懸賞分:20 - 提問時間2007-10-9 22:14
要內容!!
提問者: 葡萄o水果 - 實習生 一級 其他回答 共 1 條
六盤水文學備忘錄
吳學良輯
明永樂十六年(1419年),普安州沈勖受編《普安州志》,內設藝文卷。
明嘉靖三十年(1551年),普安直隸廳知州高廷愉繼沈勖《普安州志》作續補,修成嘉靖本《普安州志》,內設藝文志,刊印於世。
清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普安知州王粵麟主持編修乾隆本《普安州志》,內設藝文。
清同治年間,水城通判陳昌言聘危朝英創修廳志。
清光緒十五年(1889年),普安修成光緒本《普安直隸廳志》,內設藝文,人物卷之十七下設「文學」。
清光緒二年(1876年),水城通判陳昌言撰修《水城廳采訪冊》,內設文藝門,記載當時文學創作的情況。
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郎岱籍作家劉雪葦創立貴州文藝研究會郎岱分會。
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刊行的《郎岱縣訪稿》、《羊場分縣訪冊》設藝文記載郎岱和岩腳文學創作的有關情況。
民國二十七年四月(1938年),西南聯大聞一多等「湘黔滇旅行團」成員從長沙行經貴陽到昆明,劉吉兆一路采風,采錄兩首盤縣民歌入《西南采風錄》,次年由商務書館出版。
同年,六枝新華人畢永新(1918—1958)在家鄉倡立「漢鄉詩社」。
民國37年(1948年),郎岱同鄉會利用牆報形式辦文月半月刊《曙光》,文學月刊《盯》。
1956年7月1日,郎岱縣文化館創辦文學雙月刊《六枝文藝》(油印)。
同年12月,盤縣文化館創辦油印刊物《飛躍》。
1959年,水城縣舉辦展覽,其中展出文學作品180件。
1960年1月,盤縣文化館創辦鉛印刊物《群眾作品》。
1961年5月,六枝市成立業余創作委員會。
1963年春,盤縣文化館改《群眾作品》為《盤縣文藝》。
1969年,盤縣創辦文學小報《丹霞山》。
1970年,盤縣文化館創辦《工農兵文藝》。
1972年,六枝文化館創辦油印本《文藝宣傳資料》。
同年,水鋼創辦文藝刊物《幼芽》。
1973年,六枝特區文化館創辦文學季刊《業余創作》。
同年5月,水城特區文化館創辦文藝刊物《水城文藝》。盤縣文化館創辦《盤江文藝》。
1974年,水鋼創辦詩歌刊物《水鋼詩歌》。
1975年6—7月,《貴州文藝》編輯部在六枝召開文學創作會議,參加者為戲劇、小說、評論作者,會議由卓廉操、塗塵野主持,省委宣傳部部長汪小川到會看望了與會作者。
1978年5月,六枝礦務局政治部創辦《煤城文藝》。
同年,六盤水地區文化局創辦《六盤水文藝》。
1979年1月16—18日,全市文學創作會議召開。大會要求認真貫徹「雙百方針」和「兩結合」的創作方法,培養作者,繁榮創作。
同年3月,市文化局舉辦戲劇讀書班,有18位重點作者參加,省文聯主席蹇先艾應邀前來講學。
同年10月,水鋼宣傳處創辦《水鋼通訊報文藝增刊》。
1980年,市文化局創辦《文藝資料》。
同年10月,水鋼工會創辦文學月報《烏蒙山》。
1981年,市文化局改《六盤水文藝》為《 杜鵑》。
1982年,盤縣特區文化館創辦文學月報《碧雲》。
1983年6月,六枝特區文藝創作者協會在六枝成立。
同年,金永福創作的方言小話劇《還帳》獲本省戲劇創作二等獎。
1984年4月16日,彭定肅的短篇小說《寄自礦山的信箋》獲中國煤礦文化基金會舉辦的「全國煤礦優秀文學作品獎」二等獎。
同年5月,全市文藝創作會在水城特區招待所召開,文學方面的作者參加了會議。大會落實了「大寫六盤水,歌頌六盤水」的主導思想,以及向國慶35周年獻禮的任務。
同年8月2日,吳秋林赴吉林省長春市參加首屆中國寓言文學研討會,當選為理事。
同年9月27日,市文化局召開文學創作會,省作協副秘書長尹伯生、作家蘇曉星、苑坪玉等與在市的省級會員和市的重點作者座談,對六盤水文學的特色、隊伍、現狀與成立文聯等問題進行了探討和磋商。
同年,市群眾藝術館創辦《群眾文藝》。
1985年3月,水城特區文化局創辦《水城文藝》。
同年4月28日,六盤水市文聯成立,下設文學戲劇協會,改《杜鵑》為《新都市文學》。
同年6月中旬,金永福、段揚到小河煤礦、小河鐵廠、老鷹山煤礦、老鷹山選煤廠深入生活和聯絡作者,並在老礦召開了座談會。
同年8月,市作協在火鋪礦舉辦「首屆礦山文學講習班」,學員40餘人,由金永福、段揚、李門主講。
同年9月22日,六枝特區文化局主辦的首屆桃花詩會召開。
同年12月13日,省作協召開第二次代表大會,金永福當選為本屆作協理事。
1986年,水城縣文聯成立,下設文學戲劇協會。
同年8月22日,金永福在黃果樹賓館參加省出版社召開的安順、六盤水、黔西南作者座談會。
同年6月下旬,金永福參加省文聯組織的學習考察組,赴北京、石家莊、鄭州等地文聯學習考察。
同年7月10—13日、《新都市文學》與市文化局《群眾文藝》聯合召開「青年文學作者座談會」。
同年12月20日至22日,金永福參加《山花》召開的文學創作懇談會。
同年,市作協在六枝地宗礦舉辦文學講習班,《新都市文學》第三期發表了學員寇大軍、張家華、陳軍、石安芳等人的作品。
同年,市作協在六枝舉辦文學講習班,《新都市文學》第五、六合期推出學員周維慶、楊厚衛、楊厚勇、陳家賢、石安芳等人的作品。
1987年3月13日,市作協在六枝片區召開重點作者座談會。
同年4月2日—4日,市文聯與市文化局、市民委聯合召開十大文藝集成編纂會議。
同年4月,市文聯邀請部分作家召開《紀念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發表四十五周年座談會,金永福、張人卓、胡嘉沛、魏玉光、朱開貞、鄭健強、吳秋林、史天雲等在會上分別作了發言。
同年8月4日至14日,金永福、段揚、李門、倪治國等在六枝舉辦文學講習班,學員30餘人。
同年9月,市文聯召開了有15名業余作者參加的文藝評論討論會,對如何開展評論、如何讓評論促進文藝創作等問題進行了比較深刻的研討。
同年同月,文聯與《水鋼報》、《水城特區報》聯合舉辦「溶洞詩會」,《新都市文學》第三、四期開辟了專欄。
同年,《新都市文學》第三、四合期推出「紀念建軍六十周年詩歌」專欄。
同年12月,市文聯召開文學創作座談會,會上就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全市戲劇的創作探索和努力方向及法制文學創作的問題進行了熱烈探討。
同年12月,水鋼文聯成立,下設文學戲劇協會。
1988年1月,六枝特區文聯成立,下設文學戲劇協會。
同年5月23—30日,金永福參加西南五省區作家聯誼會龍宮筆會。
同年,市文聯與市青年聯合會舉辦青春音樂詩會,《新都市文學》第二期開辟了專欄。
同年6月,市文學戲劇協會、《新都市文學》編輯部、《六盤水報》、《水鋼報》聯會舉辦「山風獎」徵文活動,11月評出小小說四篇,散文四篇,小報告文學一篇,並舉行了頒獎和座談會。
同年8月23日,六枝礦務局文聯成立,下設文學戲劇協會。
1989年,市作協與《六盤水報》等六家單位聯合舉辦首屆青春詩歌大獎賽,《新都市文學》第二、三合期推出了大獎賽專欄。
同年2月,盤縣文聯成立,下設文學戲劇協會。
同年6月,市作協與市青年聯合會共同舉辦國慶徵文活動,《新都市文學》第五、六期推出了「國慶徵文」專欄,評出一、二、三等獎11名;同時第五、六合期推出了「警笛」徵文獲獎作者及篇目。
國慶徵文部分:
一等獎:蠶子《神仙歸來》
孫乾衛《失而復生的幺爺》。
二等獎:
劉嘉碧 《櫻桃鄉記》
漆華華 《黃昏戀》
劉成學 《仡 鄉醉》
三等獎:
魏維 《情系梅花山》
陳月輝 《鋪滿陽光的河灣》
楊興祥 《故鄉的雞客》
白平 《門衛》
譚躍建 《煤山上的鬼精靈》
任健 《夜話黑老蠻》
「警笛」徵文評出一、二、三等獎11名。
一等獎:
孫乾衛《發生在警察家中的故事》 報告文學
劉明霞《魚桿釣出的奇案》 報告文學
二等獎:
吳秋林《山鄉有個大偵探》 報告文學
劉毅《基石》 報告文學。
曉建《一本被注銷的戶籍》 紀實文學
三等獎:
曉鳴《新都市的特警隊》 報告文學
蔡文學《「三隻手」的剋星》 紀實文學
白平《哦、GA》 小說
黃壽立 岳茂奎《夜幕下的罪惡》 紀實文學
陳應秋 楊友全《「變聲人」現形記》 紀實文學
黃壽立 《智擒「民警」》 報告文學。
同年,《中國民間文學三套集成六枝特區卷》出版。
同年,《新都市文學》舉辦「國慶詩會」,推出一批詩歌作品。
同年11月,金永福 、段揚到盤縣、六枝看望重點作者,並召開了座談會。
1990年2月,《中國民間故事集成水城縣卷》、《中國民間歌謠諺語集成水城縣卷》出版。
同年,市文聯與市公安局聯合舉辦「交警風采」徵文活動,《新都市文學》1990年第五期開辟了專欄,評出一等獎1名,二等獎2名,三等獎4名,具體情況為:
一等獎:
簡平 使命(詩報告)
二等獎
王荊凱 紅燈綠燈(紀實文學)
宦迪 情系烏蒙路(紀實文學)三等獎
劉嘉碧 委屈者說(紀實文學)
劉毅 交警風采錄(紀實文學)
吳秋林 熱愛生命(紀實文學)
小河 他不是剋星(紀實文學)
1991年,市文聯舉辦「我與《新都市文學》徵文」,李恆、陳月輝、余漫江、東旭等人的作品在《新都市文學》第一期推出。
同年,金永福參加貴州作家代表團,出席在雲南召開的第三次西南五省區作家聯誼會。
同年6月17日,郎岱籍老作家劉雪葦應邀回鄉講學。
同年7月,為紀念中國共產黨成立七十周年,《新都市文學》與市總工會聯合舉辦「七·一」徵文。一等獎:
高守亞《教師的故事》小說
二等獎:
黃剛 《另一種人生》小說
三等獎:
黃遠麗 《無聲的旋律無字的歌》報告文學
徐風 《逝去的歲月》散文詩
李學良 《一位公僕老是想》人物特寫
湯野、羅曉燕 《情系礦工》人物特寫
同年7月下旬,中國寓言文學研究會在六枝召開第三次年會,會後編輯出版《寓言文學論文集》一書,收入論文29篇。
同年,市文聯與市公安局舉辦第二局「警笛」徵文活動,推出了黃壽立、陳應秋、黃遠麗、劉成學、鄭國柱、湯野、羅曉燕、劉毅、高明等人創作的報告文學作品。
同年,《新都市文學》第五、六合期推出地宗礦文學講習班作品。
同年,金永福創作的三集電視劇《苦果》在中央台播出。
1992年6月16日,金永福加入中國作家協會,成為我市第一個中國作協會員。
同年,市文聯召開「貴州西部文學」研討會。
1993年,吳秋林 的理論專著《寓言文學概論》獲貴州省第二屆哲學社會科學理論研究三等獎。
1994年,《新都市文學》第二期推出市師專作品專頁。
同年4月,在六枝特區政府及相關部門的支持下,省、市民協在六枝舉辦了一期民間文學講習班。《新都市文學》第四期開辟了專欄。
同年5月31日,省作協召開第三次代表大會,金永福當選為本屆作協理事。
同年10月20日,吳秋林的理論專著《世界寓言史》獲中國寓言文學研究會第一屆「金駱駝獎」理論研究二等獎,他參編的《寓言辭典 》由鮑延毅獲二等獎。
同年,由金永福任文學編輯的三集電視劇《在任還有三天》在省台和中央台播出。
1995年4 月,市文聯與市國稅局、市地稅局聯合舉辦「法制與稅收」徵文,《新都市文學》第五期推出專欄。
同年5月,省文聯西巡組成員余未人、戴明賢、伍略、苑坪玉等在六盤水召開文學作者座談會,了解六盤水的創作活動。
同年6月,吳秋林加入中國作家協會。
同年8月,為紀念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國抗日戰爭勝利五十周年,《新都市文學》第四期推出」民族魂「專欄。
同年,由金永福任文學編輯的電視劇《河這邊,河那邊》在中央台播出,後獲「飛天獎」。
1996年,《新都市文學》第二期開辟「西部文學走向」專欄,先後推出王繼賢、凡夫、祝發能、劉春雷、王嶸、王鵬翔、石忠華、高守亞、王如柏等人的作品。
同年,《新都市文學》第二期推出六枝礦區文學作品專欄。
同年,吳秋林的《世界寓言史》獲」國酒茅台杯—貴州省文學獎」銀獎。
同年,魏維創作的戲劇《門衛》獲全省戲劇文學二等獎。
同年,何潤民創作的四集電視連續劇開始在市、省和中央台播出。
同年,王如柏的詩作《長空賦》參加「桫欏杯」全國大賽獲一等獎。
同年12月16日,作家金永福作為貴州代表團成員到北京參加中國作協第五次代表大會。
1997年,《新都市文學》第二期推出六枝礦區文學作品專欄。
同年6月,為迎接香港回歸,《新都市文學》推出「回歸頌」 詩詞小輯。
同年,王如柏的詩作《羅湖橋抒懷》參加 雲南省迎回歸全國詩詞大賽獲一等獎。
同年9月25—26日,省作協在花溪召開「貴州長篇小說結構研討會」,金永福的《半邊戶》列入研討范圍,金永福、吳學良參加了會議。
同年11月,市詩聯學會為慶祝建市20周年舉辦面向全國和海外的「六盤水杯」詩詞大賽徵文,至1998年5月31日,共收到全國31個省市區1319位詩作者的詩作3000餘首,評出獲獎作品134首,一等獎2名,二等獎4名,三等獎8名,佳作獎20名,入編獎100名。具體情況為:
一等獎
汪龍舞(貴州) 《六盤水放歌》
魏 維(貴州) 《苗寨行》
二等獎
孫臨清(遼寧) 《六盤水行》
汪民全(廣西) 《六盤水放歌》
丁芒(江蘇) 《(雙調)魚游春水·
為貴州六盤水市建市二十周年作)》
林隆載(福建) 《中國寶鼎吟》
三等獎
陳春嘯(江蘇) 《鶯啼序·訪圓明園遺址》
周澤安(江西) 《江城子·六盤水》
張利春(吉林) 《六盤水頌》
張嘉興(湖南)《沁園春·贊六盤水建市二十年》
周明揚(重慶) 《揚州慢·南昆鐵路鋪通》
劉星燦(四川)《揚州慢·六盤水建市二十年》
湯文俊(雲南) 《臨江仙·水城行》(二首)
大賽後出版《「六盤水杯」詩詞大賽獲獎作品集》
同年,水城工礦集團公司文聯成立,下設文學戲劇協會。
1998年1月,六枝特區文聯創辦膠印文藝刊物《六枝文藝》季刊。
同年6月,盤江礦區文聯成立,下設文學戲劇協會。
同年,為紀念六枝礦務局文聯成立十周年,《新都市文學》第五期推出礦區文學作品一期。
同年8月,為慶祝建市二十周年,《新都市文學》第六期推上反映全市建設成就的報告文學專輯。
同年8月,我市青年作家許雯麗在貴陽參加全省青創會。
同年9月,《六盤水詩聯》創刊。
同年,魏維創作的歷史大戲《雙薦賢》獲全省戲劇創作二等獎。
1999年4月13日,市文聯作協召開重點作者座談會,大家就西部文學的歷史,現狀和未來進行了熱烈的討論,提出了一系列意見和建議。
同年5月,省作協召開第四次代表大會,吳學良、劉毅參加了會議,金永福、吳學良當選為本屆作協理事。
2000年4月,六盤水文聯與六盤水市國稅局、地稅局聯合舉辦「稅收與未來」徵文,評出一等獎1名,二等獎2名,三等獎4名,具體情況為:
一等獎
王文楷 剖蚌求珠(報告文學)
二等獎
張元榮 喜悅(短篇小說)
封飛 大山深處(散文)
三等獎
潘虎 秋雨沙沙(散文)
趙健 閃光的稅微,閃光的足跡(報告 文學)
陳斌 大款風度(小小說)
栗強 二百五(故事新編)
活動期間編輯出版《稅園情》一書。
2000年5月29日,貴州省文研室、省文藝批評家協會、貴州省中國現當代文學學會、六盤水市委宣傳部聯合在貴陽花溪召開金永福作品研討會,50餘位專家對金永福的中長篇小說,特別是長篇小說《掛職》進行了熱烈的認真的討論,原省政協主席、著名作家龍志毅、省文聯黨組副書記何光渝、副主席何士光等出席了會議。
同年5月,作協《新都市文學》雙月刊改版成大16開彩印,並就此專門召開了座談會。
同年10月中旬,金永福參加省文聯「采風團」到福建采風。
2001年5月,盤縣文聯創辦了不定期文學刊物《碧雲》。
同年7月,為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80周年,省作協、省地稅局、市委組織部和市文聯聯合推出描寫本市先進人物的報告文學及其它體裁的作品徵文,並進行了評獎。
一等獎:
王文楷 《鮮花背後的辛酸苦辣》 報告文學。
二等獎:
王鵬翔、龍江 《與毒魔打交道的人》 報告文學
何詩誨《崇高生命的火花》 報告文學
三等獎:
石忠華 《這就是我的祖國》詩歌
余漫江 《生命如歌》 報告文學
楊小天 《青春之路》 報告文學
其中,報告文學部分結集成 《風采》 一書。
同年7月,由金永福創作的報告文學《一枝一葉總關情》獲省作協和省地稅局舉辦的「地稅杯·紀念建黨八十周年徵文」一等獎。
同年,金永福的長篇小說《掛職》獲首屆貴州文藝獎小說類二等獎。
2002年3月,省文聯黨組、省文聯授予六盤水市作協組織文學創作活動優秀工作項目稱號。
同年,《新都市文學》第二期推出了「水鋼家園讀書會」詩歌小輯。
同年12月8—10日,市作協組織老中青三代作家金永福、高守亞、吳學良、何思鳴、祝發能等深入到水城縣野鍾鄉體驗生活。
回答者: 梨花如冰 - 初級魔法師 三級 2007-10-24 20:37
相關內容
• 我愛文學小報內容,急急急急急急急~~~~~!!!!! 114 2007-10-26
• 文學小報內容短篇散文 短篇小說都行 35 2008-10-5
• 文學小報(內容具體有關文學的介紹) 56 2007-11-25
• 我愛文學小報的內容(至少5項不同的) 74 2008-9-20
• 給我的文學小報起個有文學色彩的名兒,好的有報酬!急! 32 2008-10-2
更多相關問題>>
查看同主題問題: 文學 小報 小報 內容 初一
等待您來回答
愛因斯坦小提琴失竊案的讀後感怎麼寫?
《繁星.春水》的主題思想是
於漪 往事依依
知道哪個網站有風聲、白銀帝國、建國大業等電影看?
我的電腦想設置網路個性化首頁為首頁,但總不行
寵物小精靈漫畫全集哪有得下載啊?也就是神奇寶貝~~
愛因斯坦小提琴失竊案的讀後感怎麼寫?
繁星春水賞析關於母愛
&;2009 Bai
㈥ 有關楊門女將中九妹的資料
無論是在原來的世界,還是在現在這個地方,槍都可稱得上百兵之王,最是難練,楊家眾人看到楊子風抽出一把槍,都有些期待,雖說自己家傳的楊家槍已經是槍法中的精華中的精華,但是他們還是渴望能看到更精彩的槍法。
轉載自:http://www.cxa.cn中國小說聯盟
此刻,楊府眾人都在看著楊子風,不管了,楊子風在心中對自己說道,耍起原來世界的楊家槍法,盡管楊子風一直刻意壓抑著自己,但是還是忍不住胸中充滿殺意,因為原來的楊家槍就是在戰場上殺出來的,如今楊家只剩下自己碩果僅存了,想及至此,不知不覺就在槍尖上帶出一道道利氣,看得楊家眾人一陣吃驚,眼前此人的槍法竟然和自己楊家家傳槍法有三分相似,但是卻又厲害了許多,其實這是楊子風對原來的楊家槍法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的結果,再加上自己的槍法中帶有這個世界上所沒有的攝人的真氣,當然是這個世界的楊家槍法不可同日而語。
轉載自:http://www.cxa.cn中國小說聯盟
楊子風收槍立定後許久,楊家眾人還沒有從震驚中恢復過來,尤其是楊延茜,櫻桃小嘴張成了偌大的一個圓,簡直可以塞進去一個雞蛋了,本來以為這個小白臉肚子里沒貨,誰知道比自己還厲害,再進一步,比父親楊業更勝一籌,而且這槍法還很像楊家槍法,不過自己卻從沒想到過楊家槍竟然能練到這種地步。
轉載自:http://www.cxa.cn中國小說聯盟
楊業和佘賽花相視一眼,都看到了對方眼中的吃驚,楊家槍法是楊家不傳之秘,而且只有自己一家才會,何以這個外人竟然會使,而且更厲害。心下一動,對七個兒子一點頭,而這七子看到楊子風使的如此精彩,見獵心喜,早已按耐不住,得到父親的允許,立刻跳了出來,也不管什麼不能以多欺少的規矩,他們都知道自己單打獨斗絕對不是楊子風的對手,乾脆一擁而上,而素來正直的父親和母親也沒有阻止。楊延茜也想上去討教一番的,不過被七個哥哥搶了先,只得悶悶不樂的拽著八姐楊延鯖的衣袖,楊延鯖拍了拍楊延茜的小手,示意她認真的觀看。
轉載自:http://www.cxa.cn中國小說聯盟
楊子風看出七子他們眼中並沒有惡意,只有碰到對手的欣喜,也不說什麼廢話,抖了一個槍法,來吧。以楊子風的眼光,早就看出了他們的不足,雖然有心指出來,不過自己的年齡實在是個問題,雖然學不分先後,但那隻是說說而已,豈能當真,如果自己真的倚老賣老,說不定會引起七子的反感,反而會弄巧成拙。如此比武最好了,可以讓他們不知不覺的在戰場上領悟。
轉載自:http://www.cxa.cn中國小說聯盟
八人糾纏在一起,只見八套楊家槍上下翻飛,煞是精彩,看得楊也和佘賽花在心裡一個勁的叫好,也有些躍躍欲試。八姐楊延鯖卻皺起了眉頭,她是兄妹九人中最聰明的一個,有些看出門道來了,而楊延茜,則是一臉羨慕的看著楊子風。楊家七子越戰越興奮,高手呀,高手呀,在心裡不約而同的說道,楊子風則認真的與他們遞招,幫助他們彌補槍法中的不足,他知道,經此一戰後,楊家七子的槍法勢必會再提高一個層次。
轉載自:http://www.cxa.cn中國小說聯盟
楊也和佘賽花越看越心驚,什麼時候出來一個如此傑出的人物,怎麼沒聽說過,當局者迷,旁觀者清,以他們多年征戰的眼光,自然也能看出七子的槍法在楊子風的指導下逐漸提高,而且配合是越來越嫻熟,當然這是楊子風攻他們所必救而故意為之的,在場中還有一個八姐看出了楊子風的意思,楊子風哪裡是在和七子比試,純粹是在教導七子完善自己的楊家槍。楊延茜雖然一直都對楊子風的白臉有偏見,不過見到他能讓自己的七個哥哥聯手也無法取勝,這時看楊子風的目光中都是星星了。
轉載自:http://www.cxa.cn中國小說聯盟
舞到最後,七子一起長嘯起來,七支槍架在一起向楊子風插來,楊也和佘賽花待要叫停,卻已是來不及了,身在場中的七子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槍了,在楊子風的逼迫下,現在的槍已經有了生命,楊延鯖一臉焦急的表情,她自是看出了七槍合一的威力,足以開天闢地,即使父親和母親合力也抵擋不住,而楊延茜則是一陣莫名的心疼,可惡,自己怎麼會擔心那個小白臉,只是看著七槍絞在一起像一條惡龍要把楊子風吞噬,自己就感覺好像天塌一樣。
轉載自:http://www.cxa.cn中國小說聯盟
眼見慘劇就要發生,時間根本不容人作進一步的考慮,好個楊子風,不慌不忙,用槍尖搭著七槍,攪了起來,馬上把七槍合一的氣勢打破,匡啷啷,八把槍一起節節寸斷,碎落在地。眾人這才放下心來,其中猶以楊延茜為最,誇張的用小手拍著剛剛隆起的胸脯,看得眾男人一陣目瞪口呆,素有假小子之稱的九妹楊延茜何曾有過這樣小兒女的姿態,熟悉楊延茜的人都不約而同的打了一個寒戰,啊,天變了。
轉載自:http://www.cxa.cn中國小說聯盟
七子看著地上破碎的槍支,呆了一陣,他們從來沒想過楊家槍竟然可以聯陣使用,而且威力如此驚人,本來有些瓶頸的楊家槍終於有所突破,不過這也怪不得他們。因為楊業和佘賽花一直都把他們的七個兒子當作將才來培養,當然了,帥才有他們嗎,所以七子的大局觀意識也都局限在一個限度內,不但在戰場上受限制,就是在自身的武藝上也受制約。如今,在楊子風的刻意挑逗下,七人不但在武學上有了重大突破,同時在領兵作戰的思想上也有了突破,不過現在他們體會還不是很深,只是隱隱約約覺得自己提升的限度已經拓展開來。
轉載自:http://www.cxa.cn中國小說聯盟
雖然七子不能說出個所以然來,但是也知道其中最大的功臣是楊子風,不過糟糕的是現在才想起還不知道楊子風叫什麼名字,就和人家幹了一架,不過他們都是豪爽之士,也不在乎這些虛禮什麼的,只是和楊子風一個勁的互拍著肩膀,八人立刻熟悉了。楊業和佘賽花相視一眼,陷入了沉思,因為楊家素來鮮有敵手,所以發展到現在已經到了一個瓶頸,楊業和佘賽花也一直在尋思怎麼提升,如今在楊子風的側面點播下,終於明白了,原來七個兒子都可以獨當一面了,他們也都明白了楊子風的用意,不過卻不明白他的來意,無論從哪方面看,楊子風都遠遠超出七子,如果舉薦給朝廷,當是能和統領一方兵馬的自己相提並論,為什麼卻來楊府作一個私兵呢。而且自己知道七子心高氣傲,少有服人,楊子風年紀輕輕,卻知道利用比武來教導七子而不招致七子的反感,這份心計也是令人嘆服的,不過要說楊子風到楊府有所圖的話,不知道他到底圖的什麼。楊業不經意的看到楊延鯖在不知不覺的點頭,心中一動,難道是自己的兩個女兒。楊業雖然是大男子主義,但是對自己的兩個女兒還是比較滿意的,這時楊延茜跑到楊子風身邊叫道,拉著楊子風的手搖著說道:「教我教我,你一定得教我。」楊業心中暗道,難道真是她們,不過似乎也不錯,楊子風到目前看來還沒有什麼惡意。
轉載自:http://www.cxa.cn中國小說聯盟
楊子風心裡一陣發抖,在原來的世界,楊延茜可是他的姑奶奶,如今卻是一副鄰家小妹的姿態,要多可愛就有多可愛,好像過去的木婉兒,楊子風差點一口氣上不來。楊延鯖微笑的看著楊子風,她的心裡已經有了一個計較,相信父親和母親也看了出來,她覺得楊子風好像是上天派來專門幫他們的,經過楊子風這一關,相信楊家的實力提高不止一倍,如果楊子風能加入天波楊府,那敢情更好,不過看楊子風有如此實力,當不會窩在楊府,如果舉薦給朝廷,相信能取得更大的成就,楊延鯖雖然聰明,但是經歷畢竟不多,沒有父親楊業他們考慮的周全。而楊家七子則希望楊子風能留在楊府,其實楊子風本就打算留在楊府的,只不過表現的實力實在是太突出,以至讓楊家眾人有些患得患失。
轉載自:http://www.cxa.cn中國小說聯盟
果然,楊子風沒有讓他們失望,義無返顧的留下來了,把七子高興的,一個勁的呵呵笑,說起來他們年齡相當,在一塊也有共同語言,只是楊子風的心裡總是感覺到挺別扭的,在原來的世界,這些人都是他的祖爺爺輩的,現在卻和自己稱兄道弟,盡管楊子風知道自己和他們一點血緣關系都沒有,可心裡就是怪怪的,更恐怖的是這個九妹楊延茜,簡直要掛在自己的身上了,非要自己把槍法傳授給她,因為楊延茜體內沒有真氣,自然不能練就楊子風那至鋼至強的槍法了,楊子風也不敢把自己的天心地意人情決拿來害人,畢竟自己在這上面吃盡了苦頭,到最後還弄得背井離鄉。
轉載自:http://www.cxa.cn中國小說聯盟
楊子風理所當然的被招進了楊府,其實以他的身手,做個大將軍也不為過,所以一進來就做了一隊的隊長,跟他自己在原來世界第一次從軍一樣。楊家私兵也要登記造冊,在朝廷備存的,總共有五百人,分為五隊,每月都有新鮮的血液和退役的老兵,而這些退役的老兵都加入了軍隊,所以,楊家在軍隊中的勢力也比較大。因為當時各民族的戰亂和融合,戶籍制度並不嚴格,楊子風本身是漢人,跟當時其他民族區別很明顯,而且驚龍幫也為楊子風准備了詳盡的背景資料,再加上楊家有意放水,所以政審很容易過關了。
轉載自:http://www.cxa.cn中國小說聯盟
楊子風在楊府安頓下來,就不得輕閑了,楊家七子天天來討教,因為他們發現,每次與楊子風一戰後,他們的實力就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楊家七子愛武如命,怎麼會放棄這個天賜良機,當然這也是楊子風故意為之的感覺,根據自己的經驗,逐漸磨合他們那尚顯不足的楊家槍。本來楊子風和他們在一起的時候還有些扭扭捏捏,不過在朴卜雪的一番開導後,也放下了心事,朴卜雪說:「你不是說在原來的世界你有種神仙的感覺嗎,如今到了這里,相對於過去,你可以把這里的人都當成神仙,也就是把這個世界想像成原來世界中所說的凌霄寶典,這里的真宗當作玉皇大帝,楊業當作拖塔李天王,這不就成了。」楊子風想一想,這樣確實可以,於是就安定下來。楊業和佘賽花微笑的看著自己的七個兒子和楊子風糾纏不清,當然還有九妹楊延茜,楊子風也彷彿回到了那個世界的天波楊府,一下子多出了七個兄弟和兩個姐妹,那份欣喜是不能與人說得。
轉載自:http://www.cxa.cn中國小說聯盟
轉眼半月過去了,而此時七子的楊家槍也可以告一段落,八姐楊延鯖苦思熟慮,終於拿出一套合擊之術,就是把七子的楊家槍合一,試驗了一下,威力果然無窮。楊子風考慮了許久,還是提醒了他們,練成了九人合擊之術,威力更上一籌,在這里,楊子風是有私心的,九九歸元陣是當時奶奶穆桂英所創,用意就是保護軍中主帥,如今自己把它拿了出來,也是為了讓楊家眾人在戰場上多一分生機。見識到九九歸元陣巧妙的布局配合和無與倫比的殺傷力,楊家七子兩女看楊子風的目光中盡是欽佩。
轉載自:http://www.cxa.cn中國小說聯盟
楊家私兵每月都有休息的一天,也稱放風,其實現在以楊子風在楊府的地位,隨時可以申請出來,楊家七子已經無形中把楊子風當成了他們的老大。今天是三月三日,是踏青的日子,楊家眾人也得以放假了,其中大部分是楊子風的面子。雖然楊子風是外來之人,但是在楊府也能說上一些話了,當然是有七子的支持了。楊業和佘賽花年紀大了,也沒有那個心情和精力了,而楊家子女卻是正值青春年少,肯定不會放過這個好日子了,於是擁上楊子風沖上了大街。楊家七子血氣方剛,卻因為一直過著軍旅生活,至今仍是處男,所以一到街上就開始眉來眼去的瞟著青春少女,而他們出自名門,在東京開封也算是名人了,再加上本身長得高大英俊,而楊家兩女正是青春少艾,是以這一行人吸引了不少的眼球。楊子風卻一個人安靜的看著周圍的建築和人文生活,依稀有清明上河圖所描繪的影像,楊子風越發有些迷惑了,現在的情形既有過去世界的影子,卻也有過去世界所沒有的歷史,讓人實在是分不清楚。
轉載自:http://www.cxa.cn中國小說聯盟
楊子風正在思考著現在究竟是何時的問題,迎面過來一群年輕人,年紀與人數都與他們相當,不過這群人的態度甚是囂張,經過楊大郎的介紹,原來他們是太師潘美的子女。潘楊兩家不知從何時就有了矛盾,不過因為兩家的大人都極力剋制,所以他們之間也沒有發生什麼大的事情,不過是在朝堂上互相攻詰罷了,還沒有撕破臉皮過,今天一群年輕人碰上了面,註定要出一場事,才對得起老天。
轉載自:http://www.cxa.cn中國小說聯盟
潘家的老大潘龍,老二潘虎,老三潘豹,老四潘狼,五妹潘蕾蕾,六妹潘青青,楊大郎向楊子風介紹潘蕾蕾時,差點沒把楊子風嚇趴下。靠靠靠,全亂了,潘蕾蕾怎麼可以現在出現呢,她可是差一點成為自己的二娘的。
轉載自:http://www.cxa.cn中國小說聯盟
「楊兄,潘兄,也出來玩呀,正好,大家同去,同去。」兩伙人正站在街道上互不相讓,忽然一個聲音叫道,楊子風循聲望去,對面過來一個人,九妹悄悄的對楊子風說道:「這是呼延家的呼延丕顯,這傢伙一直都對八姐不懷好意。」看來九妹對呼延丕顯不感冒。聽到呼延丕顯只是兄弟一個人時,楊子風在心裡說道,這才對嗎,原來的世界,呼延家就是呼延丕顯兄弟一個。看來潘楊兩家的矛盾是眾人皆知了,兩伙人一直僵在這里也不好辦,正好呼延丕顯給個台階下,於是順桿爬了下來。
轉載自:http://www.cxa.cn中國小說聯盟
楊家九人加上楊子風和呼延丕顯,再加上潘家六人,一行十七人,浩浩盪盪的向東京野外開去,沿途之人也紛紛跟上,在東京生活之人都知道潘楊兩家矛盾,看到兩家年輕的一輩人走在一起,都知道有好戲看。
轉載自:http://www.cxa.cn中國小說聯盟
楊子風看到呼延丕顯過來後就不時的偷看八姐,而九妹則故意的擋著他的目光,心中好笑,而潘龍則在偷看著九妹,潘虎不時的瞄上八姐一眼,潘青青看了楊六郎一眼,臉馬上紅了,楊三郎和楊七郎則走在潘蕾蕾的旁邊,楊子風拍了拍腦袋,關系好復雜呀。
轉載自:http://www.cxa.cn中國小說聯盟
「寇大人,你也來了,」楊子風正為一行人之間微妙的關系而感嘆時,楊大郎突然停下腳步,「啊,是延庭兄呀,」楊子風抬頭望去,一個白面書生出現在眼前,寇大人,難道是寇準,楊子風心中思量,照原來的歷史推算,寇準此刻應該是一個御使,後來得皇帝賞識,繼而出相,雖說在原來的世界寇準當稱得上一代中興之相,但是楊子風卻有些不齒他的為人,主要是寇準的德操並不是高潔,這個人貪慕虛榮,好大喜功,愛講排長,鋪張浪費,想及此,楊子風的眼裡流露出些許輕蔑之色。果然,此人正是寇準,寇準一直暗戀著八姐的,平時在朝廷上也總幫著楊家說話,所以和楊家眾人比較熟悉,看到八姐旁邊站著一個陌生的年輕人,心裡對楊子風有了戒意,眼中也射出一絲警戒之色,楊子風看到這一幕,對此人的評價又掉了一格,不過不好的是八姐似乎對寇準甚有好感。有德有才是人材,有德無才是良材,無德有才是劈材,無德無才是廢材,楊子風打定主意不讓寇準得逞.
㈦ 略談新中國成立後的戲曲改革
二 戲曲改良運動
二十世紀進入下半葉,中國的歷史也翻開了新的一頁。中國戲曲的改良,也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時期。這一新時期的戲曲改良,也才真正成為一種運動。
1950年歲尾,二百一十九位京劇和各地方戲劇種的戲曲藝人相聚北京,參加了新中國召開的全國戲曲工作會議,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務院總理周恩來出席了會議,同每一個代表握手,並向七十七歲高齡的京劇藝人尚和玉,川劇藝人張德成,受舊社會迫害、「啞」了三十年的梆子藝人劉喜奎敬酒,三人均落下熱淚。會議閉幕,大會鄭重宣告:從此廢除「舊藝人」的稱謂時,全體代表頓時爆發雷鳴般的、時間長達十五分鍾的掌聲。掌聲中,與會者深切地感受到:中國人民站起來了!頻臨死亡的戲曲,以及賴以為生計的廣大戲曲藝人,從此獲得了新生!
1950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先後成立了戲曲領導機構「戲曲改進局」和由43位專家和藝術家組成的、顧問性質的機構「戲曲改進委員會」。
1951年,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發布了由總理周恩來簽發的《關於戲曲改革工作的指示》。《指示》指出:「戲曲應以發揚人民新的愛國主義精神、鼓舞人民在革命斗爭與生產勞動中的英雄主義為首要任務。」與首要任務相符的,應予以鼓勵、推廣,反之,應加以反對。當前的戲改工作「應以主要力量審定流行最廣的舊有劇目」。要「促成戲曲藝術的『百花齊放』。」要加強藝人的教育並從藝人中培養戲劇改革的幹部。要「改革舊戲班中某些不合理制度」,並「在企業化原則下,採取公營、公私合營和私營公助的方式,建立示範性劇團、劇場,有計劃地、經常地演出新劇目,改進劇場管理,作為推進當地戲曲改革工作的據點。」⑾
這一《指示》的基本內容,被概括成為「改戲、改人、改制」的戲曲改革基本方針。
1952年10月6日至11月14日,第一屆全國戲曲觀摩演出大會在北京舉行。全國23個劇種的37個劇團、1600多名演員為大會演出了82個劇目。這是一個空前的聚會,是一次盛大的檢閱。這次盛會第一次集中地展示了中國戲曲文化的優秀遺產,振奮了人心,交流了技藝,從而開創了戲曲走向新的繁榮的好局面。
從《指示》發布之日至1956年底,全國挖掘出傳統戲曲劇目51867個,記錄下14632個,整理改編四千餘個,上演劇目達一萬余個。據統計,全國有專業戲曲作者819人,業余作者587人,以及從事劇目工作的專職人員3061人。
昆劇《十五貫》的改編和演出,是這一時期最為傑出的成果。
在這一時期,戲曲改革的成就和經驗是顯而易見的:
第一,在此以前,戲曲的改良只是少數團體、少數人的自覺行動。到了這一時期,由於有執政黨的領導,戲曲的改良成為了全國戲曲界的整體行動。在這種整體行動中,改革的規模大,行動的速度快,變革的成效也就顯著。如全國性的觀摩會演,加強了劇種之間的交流與學習,對促進藝術生產力的發展和提高戲劇藝術質量大有裨益。
第二,將藝術歸還給了大眾。
舊的戲曲,精華與糟粕並存。戲曲文化中的一些糟粕,成為「毒害人民的鴉片」;而一旦成為精品,就被封建統治階級據為己有,「罩進玻璃罩」,讓人民群眾「看不懂,不要看,還覺得自己不配看了。」
國家的政權掌握在人民手中之後,戲曲的改革就是以人民群眾的利益和需要作為劇目取捨的首要標准。同時,由於有了強大的政治力量的扶持,戲曲這一舊的戲劇范型經過改良,成為了當時人民大眾宣洩自己情感的藝術形式。
第三,戲曲的改革在這一時期注意了「先內容後形式」的精神,使戲劇的主體回歸,從而帶動了戲曲外在形式的「移步換形」。
在改革運動的初期,由於有一部分新文藝工作者加入到戲曲隊伍,他們一方面有著用文藝創作去表現生活的激情,一方面又少有舊范型規則的束縛。為了表現新的生活,對戲曲舊的范型進行了大膽的突破。如湖南花鼓小戲《雙送糧》,在新文藝工作者的參與之下,戲曲音樂體制出現了專劇專曲的新變化,劇中一曲《瀏陽河》傳遍大江南北、流播半個世紀,成為了一首流行歌曲(而不是一般意義上的戲曲唱段),使新戲曲適應了新時代。
第四,戲曲演員的地位迅速提高,戲曲隊伍的素質得到增強。戲曲演員在舊社會一方面是被歧視、被侮辱的對象,另一方面也應看到,他們中間不少人沾染了舊社會的習氣,也缺少必要的文化知識和藝術修養。這一時期的戲改工作十分注重對「人」的幫助和教育,使舊藝人在政治、文化、藝術上都得到提高;使他們接近人民的生活,了解社會的需要,使戲曲真正地屬於人民大眾。
在這一歷史時期,新中國剛剛誕生,百廢待舉,創業艱難;再加上美帝國主義發動侵朝戰爭,把戰火燃燒到鴨綠江邊,中國人民被迫抗美援朝、保家衛國。就在這種比較嚴峻的形勢之下,黨和國家仍把舊社會視為「雕蟲小技」的戲曲,提到議事日程,對於戲曲的大事,黨和國家領導人事必躬親。他們領依靠煥發出無比高漲的革命熱情的戲曲工作者,在廣闊的范圍內拯救、扶持了臨危的戲曲,在中國戲劇史上留下了光輝的一頁。
成績是巨大的。但因歷史與時代的局限,這一時期的戲曲,就變革的角度來看,也存在著一些不足之處:
首先,在戲曲范型的變革上,錯失了一次良機。在解放初期,在戲改工作的領導者中,對戲曲的改革,本來有一種清醒的認識:
目前京劇的樂曲還是根據農業社會的生活節奏和方式製成的,因此,它更適合表現封建社會的生活,拿它們來表現現代人的生活和情緒,就覺得有些格格不入。如何使這表現社會的生活節奏的舊音樂能為新的現實內容服務,我們以為可以作為今天改進京劇的一個方向來提出。⑿
中國現在除了京劇和其他各種地方戲曲之外,已經產生了一種由《白毛女》所代表的新型的歌劇。……這種歌劇是新生的東西,它還沒有成熟;由於它的符合人民需要的新內容,也由於音樂上的一部分成功的創造,它已經受到群眾的歡迎;應當承認它是民族戲曲的一種新形式,這種形式是應當加以鼓勵和扶植,加以發展的。但是這種新歌劇還沒有充分地繼承民族戲曲的豐富遺產,而新歌劇的發展只有在這個條件下才能找到光明的前途。它在廣大人民中間的影響,目前還不及中國原有的各種戲曲。同時這種戲曲正在逐步革新,有些地方戲曲在表現現代題材的時候,和新歌劇已經沒有什麼基本的區別了。⒀
如果按照這種文藝改革思想指導和鼓勵戲曲改革中的「移步換形」,戲曲可能能夠走上現代化之路。然而,戲曲舊范型的封閉性和保守性過於強大,在這一時期和以後的歷史時期中,由於我們反對和批判西方文化的同時,尊重和提倡民族的傳統文化。在這種背景下,戲曲舊范型同樣受到尊重和保護;變革被終止。另一方面,由於新歌劇是延安文藝運動的成果,同樣受到尊重,於是,「沒有什麼基本區別」的新歌劇與表現現代題材的新戲曲開始分道揚鑣,成為了兩種「戲劇形式」:戲曲不能弄成歌劇,歌劇也要區別於戲曲。這樣,戲曲的變革被人為地割裂,失出了「目的」;而歌劇的「勢力范圍」被限制,得不到充分健康的發展。中國戲劇現代化的進程被因此而阻隔。
第二,在戲劇文學創作中,出現了一種「左」的傾向。
戲劇文學創作主體的回歸,是這一時期戲曲變革的可喜現象,但由於受政治思想上「左」的影響與干擾,這種回歸受到挫折。如:在歷史劇的創作之中,有的劇作家將自己的思想和觀念融入歷史題材、並作出一種新的解釋,這本來是文藝創作中的一種常用的手法;無論成功與否,其本身只是一個學術問題、一個藝術問題。然而,在這一時期,這種手法被簡單地扣上了「反歷史主義」、「主觀主義」、「公式主義」、「唯心主義」、「形式主義」等政治帽子;作家也因此受到排擠、批判和打擊。這種簡單粗暴的文藝批評和錯誤的處理方法,不但為後來的文藝事業留下了隱患,也成為了戲曲變革的一種無形的阻力。
第三,建國初期,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關於戲曲改革工作的指示》曾經明確指出了表演藝術團體的建設方向:1、企業化的原則;2、公營、私營、私營公助三並舉的所有制形式;3、建立經常演出新劇目的示範性劇團。本來,這是表演藝術團體健康發展的正確方向,然而,隨著國家政治形勢的發展,劇團的企業化成為了一句空話,全國的演出團體成為了公營劇團,示範性的劇團也已無須存在。從此,絕大多數的表演藝術團體失去了內部的活力。
第四,戲劇藝術教育沒有跟上藝術發展的步伐。舊的徒弟制的廢除、科班的消失之後,並沒有在廣大基層劇團建立起比較行之有效的、新的藝術教育制度。以後雖然陸續開辦了一些各種類型的藝術院校,但對於眾多的劇種、眾多的基層劇團和眾多的從藝人員,依然是杯水車薪。因此,戲曲團體內的表演藝術、技術的「近親繁殖」式的傳承體制,加上劇團內部的「大鍋飯」式的經營體制,造成了戲曲演員整體素質的退化。
總之,就整個中國戲劇發展史而言,戲曲藝術在這一時期雖然呈現出一派繁榮昌盛的景象,但沒有發生質的變革。
歷史進入了一個新的時期。
1956年,黨宣布:我國在各個領域、各條戰線的社會主義改造任務基本完成。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人民開始轉入大規模的社會主義建設,對此,文化藝術界歡欣鼓舞。
早在1952年,中央文化部副部長周揚在第一屆全國戲曲觀摩演出大會的總結報告中指出:「戲曲遺產是反映過去人民生活的,但新的人民生活,也需要新的戲曲來表現它。因此,如何用各種戲曲形式恰當地,而不是生硬地表現人民的新生活,成為戲曲工作者當前的、也是長期的一個嚴重的創造性任務。」從此,努力使戲曲形式現代化成為了文藝工作者關注的焦點。文藝家們採取的促進戲曲現代化的手段之一,就是大力提倡現代戲。
在1956年之前,由於戲曲界在進行「改人、改戲、改制」的社會主義改造運動,現代戲的創作和演出並沒有擺到十分突出的位置。1956年後,當社會主義改造任務基本完成,在戲曲界,戲曲現代化的問題自然擺到了議事的首要議程。
然而,在以後的二十餘年裡,由於「黨對於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的思想准備不足」,我們在取得一些成就的同時,也出現了一些嚴重的失誤,遭受了重大的挫折。在這種背景下,屬於上層建築的戲曲藝術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很大的影響。
下表,就反映出了「文化大革命」之前,我國在政治、經濟上一些大的失誤對戲曲藝術所造成的直接的影響:
年份 政治、經濟形勢 戲曲界大事
1957年春 宣布大規模階級斗爭已經結束 大膽放手開放戲曲劇目
1957年秋 反右斗爭,強調「文藝為政治服務」 鏟毒草抓右派
1958年 大躍進 提出「爭取在三五年內各劇種劇團現代劇目達到20%-50%」「寫中心、唱中心、演中心」
1959-1961年 廬山會議,「反右傾」斗爭,三年自然災害 提出現代戲、傳統戲、新編歷史劇「三並舉」方針
1962年 提出「抓意識形態領域內的階級斗爭」 江青秘密策劃對《海瑞罷官》的批判
1963年 「四清運動」開始 戲曲問題論爭,提出「大寫十三年」禁演《李慧娘》
1964年 進一步開展「社教」運動,批判楊獻珍「合二而一」 大力提倡現代戲批判寫「中間人物」,江青發表《談京劇革命》
1965-1966年春 「文化大革命」前夜,姚文元發表批判《海瑞罷官》文章 「清官」問題爭鳴
由於強調文藝為政治服務,戲曲的命運就尾隨著政治而「運動」。1958年提出的「寫中心、唱中心、演中心」和1963年提出的「大寫十三年」,雖然把現代戲的創作和演出提到了首要的位置,對戲曲的內容和形式的變化起了很大的促進作用,但由於它被綁上了「左」的戰車,戲曲本身的審美價值受到輕視,於是戲曲的變革受到了嚴重的束縛。
1962年起,一批政治野心家開始直接插手戲曲改革。從此,戲曲藝術陷入了不可自拔的災難深淵。
1964年6月5日至7月31日,文化部舉辦的「京劇現代戲觀摩演出大會」在北京舉行。全國十九個省、市的二十九個劇團演出了現代京劇劇目三十五個,其中大戲二十五部,小戲十個。出現了《紅燈記》、《蘆盪火種》、《奇襲白虎團》、《節振國》、《六號門》等一大批成就突出的劇目。就在會議期間,毛澤東同志於6月27日作出了一項措辭非常激烈的批示:
這些協會和他們所掌握的刊物的大多數(據說有少數幾個好的),十五年來,基本上(不是一切人)不執行黨的政策,做官當老爺,不去接近工農兵,不去反映社會主義的革命和建設。最近幾年,竟然跌到了修正主義的邊緣。如不認真改造,勢必在將來的某一天,要變成象匈牙利裴多菲俱樂部那樣的團體。
《批示》雖然不是針對觀摩演出大會和組織這次大會的文化部,但對大會無疑將產生影響。7月5日,江青、康生等竄到大會,在會上,江青發表了《談京劇革命》的長篇講話,開始篡奪戲曲改革的成果,為「文化大革命」大造輿論,進而佔領整個上層建築領域。
戲曲的變革步入歧途。在江青等一小撮政治野心家的操縱之下,戲曲界開始了長達十多年的所謂「京劇革命」。
「京劇革命」一是破,二是立。「大破大立」。
「破」:首先是《李慧娘》被禁演,繼而是京劇《謝瑤環》、《海瑞罷官》被批判,然後又是「橫掃一切」。一時間,幾乎所有的戲曲劇目都在批判、禁演之列。由戲及人。不少優秀的戲曲藝術家被打倒,戲曲表演藝術團體被摧毀、遭解散。優秀的民族戲劇傳統遭受了滅頂之災。
「立」:體現在戲劇方面,就是精心泡製「革命樣板戲」。
從1964年至1976年的十三個年頭中,江青直接插手戲劇改革。採取了「領導出思想、作家出技巧、群眾出生活」的「三結合」創作體制,將一批已經出現在舞台上的現代戲劇目,通過精心挑選,集中大量人力、物力、財力,以「十年磨一戲」的精神,終於加工製作了一批「光輝的文藝革命樣板」,其中包括音樂、舞蹈作品,共計18部。⒁它們是:
京劇:
《智取威虎山》(1958年、1964年據小說《林海雪原》改編)
《紅燈記》(1964年據電影《自有後來人》改編為滬劇《紅燈記》)
《沙家浜》(1960年滬劇編演,原名為《碧水紅旗》《蘆盪火種》)
《海港》(1967年創作演出)
《奇襲白虎團》(1964年創作演出)
《龍江頌》(1963年創作演出)
《杜鵑山》(1964年改編小說《潘虎》為話劇)
《平原作戰》(1973年根據幾部電影內容拚湊而成)
《磐石灣》(據話劇、滬劇《南海長城》改編)
《紅色娘子軍》(據小說、電影及1964年昆劇《瓊花》改編)
舞劇:
《紅色娘子軍》(據小說、電影改編)
《白毛女》(據歌劇改編)
《沂蒙頌》(據京劇《紅嫂》改編)
《草原兒女》(據通訊、電影《草原英雄小姐妹》改編)
音樂:
交響音樂《沙家浜》、《智取威虎山》
鋼琴伴唱《紅燈記》
鋼琴協奏曲《黃河》
——這就是當時九億人口、十三個年頭全部的文藝生活!
在「樣板戲」的創制過程中,戲劇工作者通過長期地摸索和總結,在藝術上取得了如下一些主要經驗:
一、在塑造人物方面採取了「三突出」的創作原則,即「在所有人物中突出正面人物;在正面人物中突出英雄人物;在英雄人物中突出主要英雄人物。」
二、「要程式,不要程式化。」批判地吸取傳統戲曲程式中的有用部分,根據生活加以改造,從而創造出新的程式。如《智取威虎山》中的馬舞、滑雪舞就吸收了京劇舊程式中的走邊、趟馬、圓場、翻跳等。
三、採用了新的「專劇專曲」的戲曲音樂體制;唱腔設計、唱法上「堅持從人物出發」,而不是「唱聲不唱情、唱流派不唱人物」;音樂設計和伴奏對主旋律「作加強補充性的烘托」,豐富了戲劇音樂的表現能力;在樂隊體制上採取了中外器樂混合的樂隊篇制。
四、在舞台美術方面,大量採用了寫實性布景。
等等。
這些經驗,大多出自第一個「樣板戲」京劇《智取威虎山》創作集體。它對以後的「樣板戲」和一段較長時期內的戲劇創作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樣板戲」的陸續出台,統治、甚至獨霸了中國戲劇舞台。在高壓政治之下,學習移植「樣板戲」成為了戲劇界的中心工作;「學唱革命樣板戲」幾乎成了全國人民政治文化生活的頭等大事;在不長的時間內,「樣板戲」在廣大城鄉得到了「普及」。
回顧二十世紀下半葉以來的中國戲曲改良運動,我們能夠獲得一些什麼樣的啟示呢?
第一,在這一時期內,提倡「文藝從屬於政治」於是,文藝作品永遠只能是政治的宣傳品。從1949年至1976年這一歷史時期所創作的戲劇劇目,到今天能仍有保留演出價值的劇目屈指可數,就是這一原因所造成。由於受到這一原因的影響,戲劇創作者和評論者形成了一種心理定勢:單純地從政治的和社會學的角度去思考、處理、評價戲劇題材,影響了戲劇作品朝審美的層面去拓展、去深化。
第二,以行政的方式去領導和指導戲劇工作,雖然能使戲劇的改良成為一個整體的、統一的行動,但另一方面也約束了戲劇藝術自身發展。戲曲自產生以來,從來沒有象這一時期這樣隨著政治的變化而頻繁地振盪,隨著政策的更換而左右搖擺。特別是當它被政治野心家操縱之後,不但給戲劇事業本身,而且還給整個社會文明帶來了巨大的災難。
第三,現代戲的大力提倡,雖然使戲劇文學創作恢復到了應有的位置,但是由於在一段時間內受文化專制主義的影響,戲劇的主體意識並沒有得到真正的復歸;「三突出」等創作口號的提出,反倒使這種主體意識徹底地失落。
第四,戲曲范型的許多基本原則在文革時期被強行突破。這種突破雖然是文化專制主義的副產品,但對於戲曲克服反常所造成的危機,不無好處。長期以來的「流派」、「行當」、「程式」等爭論不休的「理論」問題,通過這一時期的實踐,順利地獲得了解決。特別是在音樂(如西洋樂器的加入)、舞台美術、表演諸方面的經驗,為後來的戲劇創作所借鑒。
第五,「樣板戲」能走遍全國,除了高壓政治的作用之外,京劇語言的通曉性是全國其他地方戲曲劇種所難以取代的。
第六,「樣板戲」「三結合」的創作方式雖然不可取,但它集中了一批戲劇文學、導演、表演、音樂、舞美等方面的拔尖人才,組成一個比較完善的創作集體,合力攻關,長期磨煉,堅持不懈地進行戲劇探索實踐的作法,對我們不無啟示。
等等。
我們通過對解放以來中國戲曲改良運動正反兩個方面經驗的總結,也許能夠提出這樣一個問題,即:如果我們揚棄這一階段戲劇改良中所有的錯誤,吸取其中一切成功的經驗,我們能否解決戲曲在當代社會中所面臨的問題,而振興戲曲呢?
我們的回答是否定的。
因為隨著這一時期的終結,中國社會開始步入了一個新的歷史時期。在這一新的時期,中國社會發生了許多新的、質的變化。戲曲,作為一種傳統的戲劇范型,雖然仍然可以存在,但作為一代戲劇,它已臨近尾聲;作為時代的戲劇主流,戲曲已完成了自己的歷史使命。
㈧ 胡曠的簡介
胡曠。江西修水人。1933年畢業於日本東京高等師范大學。1952年後歷任江西文藝幹部學校創作室主任,江西戲曲改革委員會、江西文學創作室創作幹部,《江西文藝》編輯部編輯,中國作家協會武漢分會負責人,江西大學中文系教研室主任,江西省文聯副主席,中國作家協會江西分會副主席。江西省政協常委。1934年開始發表作品。1959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中文名 北野出生地 江西修水出生日期 1906逝世日期 1967職 業 日本東京高等師范大學代表作品 《第一個風浪》、《潘虎》、《光榮的戰死》、《丁大媽想通了》筆名: 北野性別: 男出生年月: 1906-1967民族: 漢族江西修水人。1933年畢業於日本東京高等師范大學。1952年後歷任江西文藝幹部學校創作室主任,江西戲曲改革委員會、江西文學創作室創作幹部,《江西文藝》編輯部編輯,中國作家協會武漢分會負責人,江西大學中文系教研室主任,江西省文聯副主席,中國作家協會江西分會副主席。江西省政協常委。1934年開始發表作品。1959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著有回憶錄《第一個風浪》、《潘虎》,小說《光榮的戰死》,話劇劇本《丁大媽想通了》、《一個衣包》(合作)、地方劇劇本《報喜》、《活鬼》(合作),快板劇本《柳樹林》等。
㈨ 小說長評怎麼寫
發一個範文給你,你參考一下吧!
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談《潘虎》的結構藝術
「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陸游的這句詩,指的是大自然的景色美不勝收,忽而「山重水復」,忽而「柳暗花明」,把人們帶進一個美麗無比的自然天地。如果這句詩可以借用來形容文藝作品的結構的話,那麼《潘虎》的結構正好可以與這種自然美景相媲美。在這個作品中,作者以其高超的技藝為我們安排了一個個極為曲折生動的故事情節,展現在我們面前的是一幅幅驚心動魄的場面,產生在我們頭腦里的是一個個令人費解的疑團,作用在我們心理上的是一串串扣人心弦的懸念。它把我們帶進一個神奇的境地,置身於此而流連忘返。其中雖然沒有「山重水復」「柳暗花明」的美景,卻有著峰迴路轉、引人入勝的意味。其對讀者的吸引力絕不亞於陸游詩中所描寫的大自然的美景。
作品一開頭,在簡單交代了「我」的身份及經歷後,便出現了一系列曲折生動的故事情節:不明身份的農民跟蹤「我們」;他們的隊長叫「我們」去談談;去了後是對「我們」進行不明不白的一頓吊打;當「我」亮出共產黨員的牌子時,得到的是更嚴厲的斥責,他們的隊長還威脅說要請「我們」「直架」;直到「我」說出自己是有組織的,並說出保人潘紹桃時,他們對「我們」的態度才稍微好了一點,給「我們」松綁,請「我們」吃飯;但吃過飯後又將「我們」綁了起來,拉著「我們」往深山老林里鑽;住宿時還派人監視「我們」,還問「我」「還有什麼話要說」……驚心動魄的場面一個接著一個。伴隨著這驚心動魄的場面的一個個出現,讀者心中的疑團也一個個產生:不明身份的農民為什麼要跟蹤「我們」?他們的隊長請「我們」去干什麼?他們是怎樣的一幫子人?他們要把「我們」怎麼樣?……舊的疑問消除了,新的疑問又產生了。一個個疑團接踵而至。同時,由於讀者對作品中人物命運的關注以及決心搞清這些疑問的心理作用,伴隨著這一幅幅驚心動魄的場面和一個個急待解決的疑問的出現,讀者的心裡必然會一陣陣緊張,由此產生一連串的懸念:擔心著「我們」會不會碰上土匪,擔心著「我們」會不會被殺害……正是由於這一幅幅驚心動魄的場面,一個個令人費解的疑團以及一個個扣人心弦的懸念,緊緊地抓住了讀者,所以它即使沒有「山重水復」「柳暗花明」的景色,卻能牢牢地吸引住讀者,從而下定了不搞個水落石出決不罷休的決心,在作者人為的神奇世界裡盡情遨遊,覓奇探勝。使這篇作品具有了藝術的魅力。
當然,作品的成功是與作者在結構這個作品時所下的功夫分不開的。因此,我們不僅要了解這個作品在結構上有什麼特點,而且要了解作者在結構這個作品時採用了哪些藝術的手法。不僅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