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訶夫一生創作了多少短篇小說
⑴ 契訶夫的短篇小說有哪些
契訶夫(1860~1904),俄國小說家、戲劇家。生於羅斯托夫省塔甘羅格市。祖父是農奴。1879年進莫斯科大學醫學系。畢業以後行醫,廣泛接觸平民和了解生活,對他的文學創作產生了良好的影響。19世紀90年代和20世紀初是契訶夫創作的全盛時期,當時俄國的解放運動進入了無產階級革命的新階段。契訶夫積極投入社會活動。這一切使他的創作有了一個新的突破。契訶夫在世界文學中佔有自己的位置,他的短篇小說可以和莫泊桑齊名。契訶夫創造了一種言簡意賅、藝術精湛的抒情心理小說的獨特風格,截取片段平凡的日常生活,憑借精巧的藝術細節對生活和人物做出了真實的描繪和刻畫,從而展示了重要的社會內容。這種作品抒情氣味濃郁,抒發了他對丑惡現實的不滿和對美好未來的嚮往,把褒揚和貶抑、歡悅和痛苦之情融化在作品的形象體系之中。代表作品有小說《變色龍》、《在釘子上》、《一個官員的死》;戲劇《海鷗》、《萬尼亞舅舅》、《桃園》和《三姊妹》等。他的小說和戲劇幾乎全有中文譯本。
⑵ 契訶夫作品有哪些
契訶夫作品有《變色龍》、《乏味的故事》、《決斗》、《草原》、《農民》、《在峽谷里》、《海鷗》、《哀傷》、《苦惱》、《萬尼亞舅舅》、《套中人》 、《普里希別葉夫中士》、《第六病室》、《小公務員之死》小學人教版語文六年級下冊第15課《凡卡》、《三姐妹》、《櫻桃園》等。
他一生創作了七八百篇短篇小說,還寫了一些中篇小說和劇本。他早期作品多是短篇小說,如《胖子和瘦子》(1883)、《小公務員之死》(1883)、《苦惱》(1886)、《凡卡》(1886)(被編入上海六年級(預初)上學期第三課與北師大版五年級下冊語文書)),再現了「小人物」的不幸和軟弱,勞動人民的悲慘生活和小市民的庸俗猥瑣。
而在《變色龍》及《普里希別葉夫中士》(1885)中,作者鞭撻了忠實維護專制暴政的奴才及其專橫跋扈的丑惡嘴臉,揭示出黑暗時代的反動精神特徵。
契訶夫
契訶夫創造了一種風格獨特、言簡意賅、藝術精湛的抒情心理小說。他截取片段平凡的日常生活,憑借精巧的藝術細節對生活和人物作真實描繪和刻畫,從中展示重要的社會內容。這種小說抒情氣味濃郁,抒發他對丑惡現實的不滿和對美好未來的嚮往,把褒揚和貶抑、歡悅和痛苦之情融化在作品的形象體系之中。
他認為:「天才的姊妹是簡練」,「寫作的本領就是把寫得差的地方刪去的本領」。他提倡「客觀地」敘述,說「越是客觀給人的印象就越深」。他信任讀者的想像和理解能力,主張讓讀者自己從形象體系中琢磨作品的涵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