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小微小說 » 短篇小說閱讀答案

短篇小說閱讀答案

發布時間: 2023-03-24 00:00:53

A. 澳大利亞作家泰格特的短篇小說《窗》 閱讀理解答案

得有題啊!

B. 福樓拜的故事閱讀答案,下面有短文!!!!!!!!

2.「莫泊桑聽了恍然大悟。」莫泊桑明白了什麼?你讀後有什麼打算?
文章不厭百回改,只有這樣才寫能出精品。

我早已養成了這種習慣」中的「這種習慣」指
只寫第一行,其它九行是留著修改用。

C. 求歐亨利短篇小說《二十年以後》的閱讀理解

本篇區區千餘字,但人物形象的刻畫無不生動逼真,縱然躍於紙上。主人公吉米韋爾斯有情有義、高大魁梧、平易近人、聰明、機警又恪守法律,愛憎分明。而鮑勃為了財富不擇手段以致淪落為通緝的罪犯,經過二十年的磨練學得十分鎮定。但作者很幽默,僅一根火柴就把他給暴露了。
語言凝練,是又一大特色。情節簡單但又一波三折。前文寫了鮑勃對自己和朋友的命運的展望和分析,後面接著就被捕了,諷刺、幽默。場景的布置和安排與主題緊緊相連系,惜墨如金。結構嚴謹,嚴密。作者設計的一環緊扣一環,將讀者的心領進了裡面以致無法自拔,最終一個小字條解開了濃重的霧團,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結尾處筆鋒陡轉,言簡意賅,給讀者一種強有力的震撼。《二十年後》,在思想上和藝術上都達到了高度的統一,贊揚了正義戰勝了邪惡的偉大力量,裡面沒有一絲血腥的味道達到了不戰而屈人之兵,又是一場智慧的勝利。窺一斑而見全貌,歐亨利正是以巧妙的構思、誇張而幽默的文筆奉獻著自己的力量,成為一代令人敬仰的大師和世界短篇小說巨匠!

D. 六年級課文《報紙的故事》閱讀理解題

《報紙的故事》讀後感

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這句話高爾基說的。正因如此,我很喜歡讀書,但要是讓我和孫犁比起讀書,我甘拜下風,談到孫犁,我便想起了那篇《報紙的故事》…… 這篇文章主要講了作者失業居家,訂了一份報紙,作者每天都讀報紙,先讀社論,然後是通訊、地方版、國際版、副刊,甚至連廣告、行情都一字不差地讀過後,才珍重地把報紙疊好,放到屋裡去。這年雨水大,裱糊的壁紙已脫落,作者和妻子用報紙來裱糊房屋,這樣,作者又可以重新閱讀他所喜愛的文章了…… 「先讀社論,然後是通訊、地方版、國際版、副刊,甚至連廣告、行情,都一字不漏地讀過以後,才珍重地把報紙疊好,放到屋裡去。」看到這里,我便想起自己,雖然每天都在讀書,但都只是囫圇吞棗地看一遍,只注意那些緊張動人的情節、結局是什麼,最後整本書讀完,主人公都忘記是誰了,我不由得佩服孫犁。 孫犁每次讀完報紙後,都是珍重地把報紙放在屋子裡,生怕一不留神給撕破了、撕爛了。而我呢?每次看完書後,隨手一放,放到哪裡是哪裡,每次都是媽媽幫我整理好後,放到書架上,我不禁為自己的行為羞愧。 孫犁是多麼地喜愛讀書啊,他竟可以把一張報紙的每一個角落都一字不差地看一遍,而且百看不厭。他真不愧是一位著名的大作家。我要虛心向他學習,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


報紙的故事同步練習題及答案(北師大版語文)

一. 選擇六個加點字注音。

千鈞 叩頭 裱糊 時髦 糶米 省悟 閑暇

二. 給加點字選擇正確讀音。

責難(nán nàn) 芸菲(fěi fēi)

便宜(pián biàn) 行情(xíng háng)

三. 解釋下列詞語並分別造句(長句)。

隨心所欲:

大名鼎鼎:

不屑一顧:

四. 填空。

1. 《報紙的故事》作者 ,他是 著名 家,他的短篇小說代表作有 。

2. 沈從文是 家, 家,代表作有小說 。

五. 閱讀語段,回答問題。

(一)我首先把這個意圖和我結婚不久的妻子說了說。以下是我們的對話實錄:

「我想訂份報紙。」

「訂那個干什麼?」

「我在家裡閑得很悶,想看看報。」

「你去訂吧。」

「我沒有錢。」

「要多少錢?」

「訂一月,要三塊錢。」

「啊!」

「你能不能借給我三塊錢?」

「你花錢應該向咱爹要去,我哪裡來的錢?」

談話就這樣中斷了。這很難說是愉快,還是不愉快,但是我不能再往下說了,因為我的自尊心確實受了一點損傷。是啊,我失業在家裡呆著,這證明書就是已經白念了。白念了,就安心在家裡種地過日子吧,還要訂報。特別是最後一句:「我哪裡來的錢?」這對於作為男子漢大丈夫的我,確實是千鈞之重的責難之詞!

1. 這段文字運用了兩種描寫方法,分別是 ; 。

2. 妻子先說:「訂那個干什麼?」後又說「你去訂吧。」這兩句矛盾性的話應該怎樣理解?

3. 當我說出「訂一月,要三塊錢」時,妻子「啊!」了一聲。發揮你的想像,請把妻子說「啊」時的表情、語氣、語調、心理活動寫出來。

4. 「確實是千鈞之重的責難」一句應該怎樣理解?

(二)她點點頭。那天晚上,她想明白了母親的話:窮沒什麼。它不是一種光榮,也絕不是一種屈辱,它只是一種相比較而言的'生活狀態,是她需要認識和改變的一種現狀。如果把它看作是一件醜陋的衣衫,那麼它就可能遮住了心靈的光芒。如果把它看作是一塊寬大的布料,那就可以把它做成一件溫暖的新衣——甚至,還可以把它當作魔術師手中的那種幕布,用它變幻出絢麗多姿的未來。

5. 劃出文中的比喻句。

6. 本段話是「她」對母親的教導的理解和認識。談談你讀後的感受(聯系實際,有層次)。

【試題答案】

一、二、三略。

四. 1.孫犁,現代,文學,《荷花澱》。

2. 現代著名文學,服裝史研究專,《邊城》。

五. (一)1.對話(語言)描寫、心理描寫。

2.第一句話表現了妻子文化水平低,對讀報沒興趣,對訂報不理解。第二句話是我在做了解釋後,妻子對「我」的理解和關懷,表現了她是一位通情達理的人。

3.略。

4.表明了作者的自尊心受到損傷,作為一個男子漢,讀書人,還要向妻子借錢。表現了作者的自責、無奈、慚愧的感受。

(二)5. 如果——新衣。

6. 略。


E. 奶奶的星星+史鐵生短文閱讀答案

奶奶的星星+史鐵生短文閱讀答案

《奶奶的星星》是史鐵生創作的短篇小說,登載於1984年第二期的《作家》雜志上,收錄在《來到人間》作品集中。下面由我為大家整理的奶奶的星星史鐵生短文閱讀答案,歡迎大家觀看!

奶奶的星星

作家名片:史鐵生,1951年出生於北京,1967年畢業於清華大學附屬中學,1969年去延安一帶插隊,因雙腿癱瘓於1972年回到北京,後來又患尿毒症,靠透析維持生命。史鐵生創作的多篇文章被選入中小學語文教材。2010年12月31日凌晨3點46分,史鐵生因突發腦溢血逝世。

文/史鐵生

世界給我的第一個記憶是,我躺在奶奶的懷里,拚命地哭,打著挺兒,也不知道是為什麼,哭得好傷心。窗外的山牆上剝落了一塊灰皮,形狀像一個難看的老頭兒。奶奶摟著我,拍著我,「噢、噢」地哼著。我倒覺得委屈起來。「你聽!」奶奶忽然說,「你快聽,聽見了嗎?」我愣愣地聽,不哭了。我聽見了一種美妙的聲音,飄飄的、緩緩的……是鴿哨兒?是秋風?是落葉劃過屋檐?或者,只是奶奶在輕輕地哼唱。直到現在,我還是說不清楚。

「噢噢,睡覺吧,猴子來了我打它……」那是奶奶的催眠曲。屋頂上有一片晃動的光影,是盆里的水反射出來的。光影也那麼飄飄的、緩緩的,變成和平的夢境。我在奶奶的懷里安穩地睡熟……

我是奶奶帶大的。有很多人當著奶奶的面對我說,是奶奶把我帶大的,長大了不要忘了奶奶喲!那時候的我懂些事了,趴在奶奶的膝頭,用小眼睛瞪那些說話的人,心想:「瞧你們那討厭樣兒吧。」翻譯成孩子還不能掌握的語言,意思大概是:「這話用你們說嗎?」

奶奶緊緊地把我摟在懷里,笑著說:「等不到那會兒!」那神情彷彿已經很滿足了。

「等不到哪會兒?」我問。

「等不到你孝敬奶奶一把鐵蠶豆。」

我不停地笑,我知道她不會那麼想的。不過我總想不好,等我掙了錢給她買什麼。爸爸、大伯、叔叔給她買什麼,她總是說:「用不著花那麼多錢買這個。」

奶奶最喜歡的是我給她踩腰、踩背。一到晚上,她常常腰疼、背疼,就叫我站到她的身上,來來回回地踩。她趴在床上「哎喲哎喲」的,還一個勁地誇我:「小腳丫踩上去,軟軟的,真好受!」我可是最不喜歡干這個的,踩來踩去,總也踩不到盡頭。

「行了吧?」我問。

「再踩兩趟。」奶奶說。

我大跨步地踩了個來回,問:「行了吧?」

「唉,行了。」

聽到這話,我趕快下地,穿鞋,逃跑……

於是,我說:「長大了我還給你踩腰。」

「喲,那還不把我踩死?」

過了一會兒,我又問:「你為什麼等不到那會兒呀?」

「老了,還不死?」

「死了就怎麼了?」

「那你就再也找不著奶奶了。」

我不嚷了,也不問了,老老實實地依在奶奶的懷里。那是世界給我的第一個可怕的印象。

一個冬天的下午,一覺醒來,不見了奶奶,我趴著窗檯喊她。窗外是風和雪。

「奶奶出門了,去看姨奶奶。」我不信,奶奶去姨奶奶家總是帶著我的;我整整哭了一個下午,媽媽、爸爸、鄰居們誰也哄不住,直到晚上奶奶出人意料地回來了。這事大概沒人記得住,也沒人知道我那時想到了什麼。小時候,奶奶嚇唬我的最好辦法,就是說:「再不聽話,奶奶就死了!」

夏夜,滿天星斗。奶奶講的故事與眾不同,她不是說地上死一個人,天上就少了一顆星,而是說,地上死一個人,天上就又多了一顆星。

「怎麼呢?」

「人死了,就變成一顆星。」

「為什麼要變成星星呀?」

「給走夜道兒的人照亮兒……」

我們坐在庭院里,草茉莉都開了,各種顏色的小喇叭,掐一朵放在嘴上吹,有時候能吹響。奶奶用大芭蕉扇給我趕蚊子。涼涼的風,藍藍的天,閃閃的星星,永遠留在我的記憶里。

那時候,我還不懂得問,是不是每個人死了都可以變成星星,都能給活著的人把路照亮。

如今,奶奶已經死了好多年。她帶大的孫子忘不了她。盡管我現在想起她講的故事,知道那是神話,但在夏天的晚上,我時常還像孩子那樣,仰著臉,猜想哪一顆星是奶奶……我慢慢地回想奶奶講過的那個神話。我相信,每一個活過的人,都能給後人的路上添一絲光亮。也許是一顆巨星,也許是一把火炬,也許只是一支含淚的蠟燭……

(選自《中國校園文學》 2012年02期)

感悟親情,品味人性

——史鐵生《奶奶的星星》賞析

析/ 張宗明

《奶奶的星星》這篇小說是史鐵生初期的佳作,充滿著人情人性的色彩,是一個人對親人的深情懷念。小說用的卻是散文化的筆法和第一人稱的敘述方式,蘊涵了真實的情感力量。

《奶奶的星星》之所以榮獲1984年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是因為這篇作品風格清新、溫馨,富有哲理和幽默感,在真實反映生活的基礎上吸收了現代小說的表現技巧。

其散文化的筆法,具體表現在:

第一、散文化標題

標題「奶奶的星星」點明寫作對象的特點和多層含義,蘊含了奶奶的美德和奶奶在「我」心中的地位,寄託了「我」對奶奶的敬仰與懷念之情。極富詩意,意蘊豐贍,意向朦朧,引人入勝。

第二、散文化的線索

以第一人稱「我」的成長為線索,敘述了「我」孩提時代與奶奶一起生活的片段,表達出「我」與奶奶之間深厚的感情,從中刻畫了奶奶淳樸、善良、樂於奉獻的高大形象,讓讀者與「我」感同身受,令人敬仰與懷念。所選素材寄託了作者對「溫暖和愛」的渴望。

第三、散文化的表達

小說採用了多種表達方式。如「心想:『瞧你們那討厭樣兒吧。』翻譯成孩子還不能掌握的語言,意思大概是:『這話用你們說嗎』」一句是解釋說明,突出了兒時 「我」的聰穎與淘氣。又如「我相信,每一個活過的人,都能給後人的路上添一絲光亮。也許是一顆巨星,也許是一把火炬,也許只是一支含淚的蠟燭……」一句是議論抒情,多側面烘託了奶奶樂於奉獻的精神。

第四、散文化的情境

對奶奶這個人物,小說沒有精雕細刻的描寫,而是通過情境創造,從側面表現奶奶淳樸、善良及其樂於奉獻的精神。如「我們坐在庭院里,草茉莉都開了,各種顏色的小喇叭,掐一朵放在嘴上吹,有時候能吹響。奶奶用大芭蕉扇給我趕蚊子。涼涼的風,藍藍的`天,閃閃的星星,永遠留在我的記憶里」這一情境,營造了一個甜適、溫馨而美好的環境氣氛,表達出奶奶對「我」的關愛以及祖孫之間深厚的感情,從而增強故事的真實性,深深地感染了讀者。

又如「一到晚上,她常常腰疼、背疼,就叫我站到她的身上,來來回回地踩。她趴在床上『哎喲哎喲』的,還一個勁地誇我:『小腳丫踩上去,軟軟的,真好受』」這一情境,渲染了一個快樂、幸福而和諧的環境氛圍,蘊涵了奶奶淳樸、善良的性格特徵,給了讀者特別深刻的印象。

第五、散文化敘述

敘述的托物言志,表現在作者對「溫暖和愛」的渴望。如「奶奶摟著我,拍著我,「噢、噢」地哼著。我倒覺得委屈起來。『你聽!』奶奶忽然說,『你快聽,聽見了嗎?』我愣愣地聽,不哭了。我聽見了一種美妙的聲音,飄飄的、緩緩的……是鴿哨兒?是秋風?是落葉劃過屋檐?或者,只是奶奶在輕輕地哼唱」的敘述,就是一種渴望「溫暖和愛」的真實寫照。

這種渴望還表現在「我躺在奶奶的懷里,拚命地哭……」、「我在奶奶的懷里安穩地睡熟……」、「奶奶緊緊地把我摟在懷里」、「老老實實地依在奶奶的懷里」,這種溫情的句子如此反復出現,也足見作者是在通過「我」寄託他對愛的強烈願望。

第六、散文化的語言

語言是小說審美形態的重要表徵。而史鐵生《奶奶的星星》的語言是智性的。上例中「我聽見了一種美妙的聲音,飄飄的、緩緩的……是鴿哨兒?是秋風?是落葉劃過屋檐?或者,只是奶奶在輕輕地哼唱」這一段語言,虛實結合,運用排比反詰的修辭方法,把讀者帶進了一個美妙的童話世界。又如「我相信,每一個活過的人,都能給後人的路上添一絲光亮。也許是一顆巨星,也許是一把火炬,也許只是一支含淚的蠟燭…… 」一句運用博喻,強化了意象的狀態、特徵,使讀者獲得更為真切的哲理感受。再如「『唉,行了。』聽到這話,我趕快下地,穿鞋,逃跑…… 於是,我說:『長大了我還給你踩腰。』『喲,那還不把我踩死?」一組對話,幽默風趣,祖孫之間的脈脈溫情,溢於言表。


;

F. 風和火柴短文閱讀理解題及答案

風因為愛把正在燃燒的火柴給吹滅了。這篇《風和火柴》告訴我們,有時不分是非、一味地寵愛也是一種傷害。下面由我為你帶來關於風和火柴短文閱讀答案,希望對你有幫助!
風和火柴短文閱讀材料
①一根纖細的火柴被主人劃著了,火苗歡舞著,異常興奮。

②遠處的風看見火柴纖弱的生命,在頃刻間即將灰飛煙滅,感到十分惋惜,便疾速跑過去,一口氣吹滅了燃燒的火苗,救了火柴。

③熄滅了的火柴被主人扔在了地下。火柴抬頭對著風說:“風婆婆,你怎麼吹滅了我啊!”

④風回答說孩子我是不忍心看著你短暫的生命那麼快就完結了啊

⑤火柴聽後,嘆息道:“唉,風婆婆,我短暫的生命最大的價值就在於燃燒啊!可您卻扼(8)殺了我短暫的生命中的閃光點……”

⑥有時,愛也是一種害。
風和火柴短文閱讀題目
1.給第四自然段加上標點。

2.“‖”將短文分成三段。

3.聯繫上下文,解釋文中加點的詞語。

惋惜:_______________________疾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________”畫出短文中的中心句。

5.短文反映了火柴的什麼品質?在正確答案後面打“√”。

(1)好出風頭,想炫耀自己。

(2)忘恩負義,別人救了它,還不領情。

(3)有犧牲精神,為了照亮別人,不惜毀滅自己。

(4)不明事理,不辨是非,不識好人心。

6.風婆婆為火柴即將燒掉而感到惋惜,把火柴吹滅了,你覺得對不對,為什麼?
風和火柴短文閱讀答案
1.:“,,,!”

2.①‖ ②③④⑤‖ ⑥‖

3.可惜;快速

4.我短暫的生命最大的價值就在於燃燒啊!

5.(1)×(2)×(3)√(4)×

6.不對,因為火柴的最大價值就是燃燒,風婆婆把火柴熄滅,讓火柴沒了生命的價值。
火柴的故事
火柴誕生至今僅一百多年歷史, 由於它和人們日常生活關系十分密切,圍繞火柴產生了許許多多故事, 中外名著中關於火柴的描寫比比皆是, 既有美麗如夢的傳說, 又有催人淚下的悲傷哀愁。

最膾炙人口的火柴故事當數丹麥作家安徒生的童話小說, 他的《火柴匣》和《賣火柴的小女孩》都是以火柴為載體展開的。

《火柴匣》描寫了神奇的火柴匣給一個兵士帶來似夢非夢的美好生活。一個多麼美妙的火柴匣。只要他把它擦一下,銅錢和美麗的公主就會來到面前。

《賣火柴的小女孩》則令人心酸不已,邊看邊流淚:

“小姑娘只好赤著一雙小腳走路了。這雙腳已經凍得又紅又青了。她的舊圍裙兜著許多火柴盒,她手裡還拿著一束火柴。這一整天誰也沒有向她買過一根,誰也沒有給她一個銅板。可憐的小姑娘!她又餓又凍,哆哆嗦嗦地向前走。

她在牆上又擦了一根火柴,火柴把四周都照亮了,在這亮光中祖母出現了,她顯得那麼滄桑,那麼和藹。“奶奶!”小女孩叫起來:“啊,請把我帶走吧!我知道,這火柴一滅掉,你就會不見的,你就會象那個溫暖的火爐、那隻美麗的烤鵝,那棵幸福的聖誕樹一樣不見的。”

新年寒冷的清晨,小姑娘仍坐在牆角里,她的雙頰蒼白,她已經死了—在除夕的夜裡凍死了。新年太陽升起,照著她小小的屍體!她坐在那兒,手裡還攥著火柴—其中有一束差不多是燒光了……”

賣火柴的小姑娘的悲慘故事令人肝腸寸斷。2004年7月, 上海木偶劇團帶著這部木偶劇到陝西寶雞演出, 首場演出就惹哭了滿場西部娃娃, 連陪同的家長也偷偷擦試眼角, 人們多麼盼望火柴給小姑娘帶來的是希望而不是夢。

2005年4月2日是享譽世界的丹麥著名作家安徒生誕辰二百周年的紀念日。為紀念這位偉大的作家, 上海造幣廠專門特製了安徒生誕辰二百周年紀念大銅章,正面是紅頭火柴梗,背面是安徒生像,惟妙惟肖,精美無比。

瑞典是世界上最早生產火柴的國家之一,當初的火柴特別稀罕,有關火柴的故事層出不窮。特別引人注目的是,中外作家竟先後寫出了三篇《瑞典火柴》同名小說。一篇是一百二十年前,俄國契訶夫寫的《瑞典火柴》短篇推理小說,以火柴作為線索展開偵探。一篇是一百年前法國作家薩巴蒂埃寫的《瑞典火柴》長篇描寫童年的小說。而從小拜讀兩位文學巨匠《瑞典火柴》小說長大的中國大連青年作家小雨康橋,近來又寫出了《瑞典火柴》情感小說,以“要麼是一根燃燒的火柴快熄滅了,要麼是一根寂寞的火柴要燃燒了”,描寫了都市男女在憧憬愛情、保衛婚姻中的愛情故事,各大網站相繼轉載,半年網路點擊超百萬次,一度成為網路流傳最廣的情感小說。

我國著名作家許地山1934年寫了一篇小說《春桃》。主人公春桃是民國時期靠賣“取燈”(北方老人稱火柴為取燈或洋取燈)換廢紙謀生的苦難婦女。由於戰亂,她剛結婚一天就與丈夫失散,丑年後與另一個窮苦人建立感情,但這時,前夫出現了而且失去了雙腿,淪為乞丐。在這難解的矛盾面前,春桃與兩個苦難的男人互相體諒,共同生活在一起,展示了窮苦百姓美好心靈和善良品質。小說中多次出現了“取燈”的描寫。

《春桃》小說深刻地展示那個時代社會最底層的勞動婦女的生活。後《春桃》小說改編為同名電影,由著名演員劉曉慶、姜文主演男女主角。這部電影以感人的故事情節和精湛的明星演技,獲得了中國電影第十二屆百花獎。

著名作家王願堅的《七根火柴》,謳歌了紅軍戰士在二萬五千里長征中前赴後繼的英雄事跡。這篇小說被編入初中生語文教科書,作為愛國主義傳統教育材料。該書結尾部分尤為感人:

“盧進勇悄悄地走到後衛連指導員身邊。映著那閃閃的紅光, 他用顫抖的手指打開了那個黨證, 剩下的六根火柴, 一根根遞到指導員手裡, 同時, 以一種異常的聲調在數著一、二、三、四……”。

七根火柴包含著紅軍無名戰士的寶貴生命, 反映了廣大紅軍戰士無限忠於黨的優秀品質和崇高形象, 把生的希望讓給同志, 把死亡留給自己, 用生命保存了這極其珍貴的東西---火柴。

猜你喜歡:

1. 《火柴天堂》閱讀題的參考答案

2. 最後一根火柴閱讀題答案

3. 寒冬閱讀理解附答案

4. 千面安徒生閱讀練習及答案

5. 《真正的慷慨》閱讀理解答案

G. 老舍的故事閱讀題答案

老舍的四則小故事

19歲當小學校長

靠一位富有而善良的人的資助,老舍9歲進了小學。老舍的小學同窗、後來的大學者羅常培形容他「一個小禿兒,天生灑脫、豪放、有勁,把力量蘊蓄在裡面而不輕易表現出來,被老師打斷了藤教鞭,疼得眼淚在眼睛裡亂轉也不肯掉一滴淚珠或討半句饒。」老舍考入北京師范學校後,更是樣樣出色,成了校長最得意的弟子。所以他一畢業,才19歲便做了方家胡同市立小學的校長。

「最偉大的字——飯」

老舍的生活一直不富裕,他曾說世界上「最偉大的一個字——『飯』——給我時間與飯我能夠寫出較好的。」在抗戰時的重慶尤甚,那時老舍特別關心好友吳組緗先生家養的一口小花豬。小豬病了,老舍建議吃葯、發汗,又專程探病,不過養豬不是為了當做寵物,而是希望到了冬天大家都能分上幾斤臘肉。老舍說那年月「豬比人還貴呀!不過每逢有朋友來,老舍就不惜典當衣服買點酒菜。有一次賣了一套舊西裝買了飯,碰巧遇上一個賣貓頭鷹的,就順便把貓頭鷹也買回來了,一時傳為笑談。

「寫著玩」寫出的大師

老舍的第一篇小說《老張的哲學》是在倫敦東方學院教書時寫的。閑著就寫點,老舍說只是「寫著玩」。完稿後念給同在倫敦的許地山聽,許地山笑得一塌糊塗,建議老舍寄到國內去。兩三個月後鄭振鐸編的《小說月報》連載刊出。後來老舍又寫了《趙子曰》,念給寧恩承聽,他也笑得把鹽當糖放到了茶里。

老舍如何寫《四世同堂》

老舍在重慶北碚安家後,許多朋友前去看望,向胡絜青詢問北平淪陷後的情景。胡一次又一次講述了北平淪陷後人民的苦難,這些真實的細節為老舍醞釀新作提供了詳細的背景材料。1944年元旦,老舍開始寫以淪陷了的北京為背景的百萬字小說《四世同堂》。他說:「必須把它寫成,成為從事抗戰文藝的一個較大的紀念品。」老舍的卧室兼客廳兼書房,夏天三面受陽光照射,到夜半熱氣還不肯散,老舍說:「牆上還可以烤麵包。我睡不好,睡眠不足,當然頭昏。」頭昏和常患瘧疾,到年底才寫完第一部30萬字的《惶惑》。1945年老舍在《八方風雨》中寫道:三十四年,我的身體特別壞。這些病痛時常使我放下筆。本想用兩年的功夫把《四世同堂》寫完,可是到三十四年底,只寫了三分之二。這簡直不是寫東西,而是玩命!

老舍(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享年67歲,原名舒慶春,字舍予(姓氏一拆為二),1899年2月3日出生在北京西城小羊圈胡同(現名小楊家胡同)一個滿族城市貧民家庭。現代著名作家、傑出的語言大師,被譽為「人民藝術家」。滿族正紅旗人,北京人,父親是一名滿族的護軍,陣亡在八國聯軍攻打北京城的巷戰中,老舍這一筆名最初在小說《老張的哲學》中使用,其它筆名還有舍予、絜青、絜予、非我、鴻來等。

1913年考入北京師范學校。1918年畢業後任北京市方家胡同小學校長。1922年任南開中學國文教員。同年發表了第一篇短篇小說《小鈴兒》。1924年赴英國,任倫敦大學東方學院中文講師。教學之餘,讀了大量外國文學作品,並正式開始創作生涯。陸續發表《老張的哲學》、《趙子曰》和《二馬》三部描寫市民生活的諷刺長篇小說。1930年回到祖國,任濟南齊魯大學文學院副教授,並編輯《齊魯月刊》。

1925年,
老舍第一個長篇《老張的哲學》問世,作品取材於老舍在北京教育界任職時的經歷。小說揭露了北洋政府統治下,教育界的黑暗和混亂,在藝術上表現出幽默的藝術風格。

1934年夏到青島山東大學任中國文學系教授。1936年夏辭去教職,專事文學創作。抗日戰爭爆發後,到武漢、重慶主持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的工作,任常務理事、總務組長,並組織出版會刊《抗戰文藝》。1946年3月應美國國務院邀請赴美講學一年,期滿後,留美寫作。1949年底返回北京。曾任政務院文教委員會委員、政協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及書記處書記、中國民間文藝研究會副主席、中國劇協和中國曲協理事、北京市文聯主席等職。1966年被「四人幫」迫害致死。

老舍一生勤奮筆耕,創作甚豐。20世紀30年代就成為最有成就的作家之一,著有長篇小說《小坡的生日》、《貓城記》、《離婚》、《牛天賜傳》、《駱駝祥子》等,短篇小說集《趕集》等。其《駱駝祥子》問世後蜚聲文壇,標志著老舍現實主義風格的行成,達到了他小說創作的最高成就,是我國現代文學史上最優秀的長篇小說之一,曾先後被譯成十幾種外文。40年代的作品有:長篇小說《火葬》、《四世同堂》等,中篇小說《我這一輩子》,短篇小說集《貧血集》、《月牙集》,以及通俗文藝作品集《三四一》等。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的作品,主要有長篇小說《正紅旗下》,長篇報告文學《無名高地有了名》,散文雜文集《福星集》,劇本《龍須溝》、《茶館》等。老舍文學創作歷時40年,作品多以城市人民生活為題材,愛憎分明,有強烈的正義感。人物性格鮮明,細節刻畫真實。能純熟地駕馭語言,善於准確地運用北京話表現人物、描寫事件,使作品具有濃郁的地方色彩和強烈的生活氣息。老舍以諷刺幽默和詼諧輕松的風格,贏得了人民的喜愛,1951年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他「人民藝術家」的光榮稱號。

我是文藝界中的一名小卒,十幾年來日日操練在書桌上與小凳之間,筆是槍,把熱血灑在紙上。可以自傲的地方,只是我的勤苦;小卒心中沒有大將的韜略,可是小卒該作的一切,我確是做到了。以前如是,現在如是,希望將來也如是。在我入墓的那一天,我願有人贈給我一塊短碑,上刻:文藝界盡責的小卒,睡在這里。

H. 遠處的伐木聲閱讀答案為什麼橋橋可憐

因為姑媽去世了。
短篇小說。作者蔡測海。載《民族文學喊者李》1982年第10期。獲同年度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
小說以新時期為背景,寫了古木河畔老桂木匠的女兒陽春與他的徒嫌李弟橋橋、水生的愛情糾葛,力圖表現現代生活沖擊下的山溝女性的覺醒鄭遲和追求。主人公陽春自小生活在山溝里。

I. 求歐亨利短篇小說《二十年以後》的閱讀理解

1.下列對小說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兩項是(5分)
A.鮑勃對警察說「這兒沒有出什麼事」,表現了他在和老友見面前的愉快心情。
B.鮑勃說「這些年來,我一直不得不東奔西跑」,反映出他負罪在逃的窘迫之狀。
C.鮑勃給警察講述他和朋友約會的緣起,是為了緩解他害怕被逮捕的緊張心理。
D.高個子男子擔心鮑勃很快認出他不是吉米,便把衣領向上翻著,蓋到耳朵。
E.鮑勃讀便條時微微顫抖,表現了他當時驚愕、恐慌、尷尬等復雜的內心活動。
答案A C答對一項給2分,答對兩項給5分
2.小說兩次寫到「一陳冷颼颼的風」,有什麼作用?(6分)
答案1第一次,烘托環境,展開情節;2第二次,渲染氣氛,轉換情節。
第每答對一點給3分。意思答對即可。
3.小說中的鮑勃具有什麼樣的性格?請簡要分析。(6分)
答案1重視友情,信守諾言;2樂觀開朗,心直口快;3企圖逃避法律。
每答對一點給2分
4.小說描寫了警察吉米和通緝犯鮑勃「二十年以後」赴約的故事,在「情與法」的沖突中,兩個人都面臨艱難的抉擇。有人說鮑勃值得同情,有人說他罪有應得;有人說吉米忠於職守,有人說他背叛了友誼。你的看法呢?請就你認同的一種觀點加以探究。(8分)
答案1鮑勃值得同情,因為他重情守信;2鮑勃罪有應得,因為他是通緝犯;3吉米忠於職守,因為他不徇私情;4吉米背叛了友誼,因為他抓捕了朋友。
不要求面面俱到,只要能就以上四點中的任何一點或其他觀點進行探究,即可根據觀點是否明確、論述是否合理酌情給分。觀點明確給2分,論述合理給6分。

熱點內容
小說東湖往事免費閱讀txt下載 發布:2025-07-04 18:58:15 瀏覽:374
霸道總裁愛上我的小說說 發布:2025-07-04 18:49:16 瀏覽:443
再生都市小說 發布:2025-07-04 18:42:17 瀏覽:695
作文言情小小說700字 發布:2025-07-04 18:35:58 瀏覽:669
網游一億倍數小說排行榜 發布:2025-07-04 18:35:49 瀏覽:782
八十萬字以下的完本網路小說 發布:2025-07-04 18:35:17 瀏覽:487
重生成明星的都市小說 發布:2025-07-04 18:35:07 瀏覽:804
免費總裁書小說下載迅雷下載 發布:2025-07-04 18:25:25 瀏覽:820
坐在腿上打游戲小說 發布:2025-07-04 18:23:59 瀏覽:146
言情小說章節短 發布:2025-07-04 18:22:59 瀏覽:9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