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小微小說 » 短篇小說小說對比手法現代文

短篇小說小說對比手法現代文

發布時間: 2023-03-07 12:53:33

⑴ 求初中中考語文現代文閱讀理解答題技巧,記敘文,說明文和議論文都要

中考記敘文閱讀答題技巧
1.問文章體裁?答:此文是一篇 。備選答案有:詩歌、小說(長篇小說、中篇小說、短篇小說、小小說)、散文(抒情散文、敘事散文、議論性散文即哲理散文)——要求形散而神不散、劇本、說明文、議論文
2.記敘文六要素?時間、地點、人物、事件起因、經過、結果
3.文章內容?方法:看題目、人物(事物)、事件,進行綜合、概括。強調三個部分:內容是什麼,文章怎麼樣,作者怎麼樣。
答: A、此文記敘了(描寫了、說明了)……的故事(事跡、經過、事件、景物)。即誰做了什麼—這可以作為一句話概括文章內容答案。
B、表現了(贊美了、揭示了、諷刺了、反映了、歌頌了、揭露了、批判了)……。 C、抒發了作者的……的感情。
4.材料組織特點?緊緊圍繞中心選取典型事件,剪裁得體,詳略得當。
5.劃分層次?(1)按時間劃分(找表示時間的短語) (2)按地點劃分(找表示地點的短語)(3)按事情發展過程(找各個事件) (4)總分總(掐頭去尾)6.記敘線索及作用?線索(明線和暗線)———核心人物、核心事物、核心事件、時間、地點、作者的情感
作用:是貫穿全文的脈絡,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機地連在一起,使文章條理清楚、層次清晰。7.為文章擬標題。找文章的線索或中心,依據有(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 (3)核心事件(4)作者情感
8.品味題目可以從—— A內容上 B主題上 C線索 D設置懸念上等方面進行品味。
示例:(1)主題上結合主旨必答,如象徵性的散文題目,也可以這樣回答:擬題巧妙,一語雙關,本指…實指…,突出主題,耐人尋味。
(2)說明文:用了什麼修辭手法,生動形象說明了……,點明了本文說明的主要內容,點明了本文說明對象。 9.了解人稱的作用。
第一人稱:親切,自然,真實,適於心理描寫,便於刻畫人物形象及性格特徵。 第二人稱:便於情感交流。
第三人稱:顯得客觀,不受時空限制,便於敘事和議論
10. 記敘順序及作用?(1) 順敘(按事情發展先後順序) 作用:敘事有頭有尾,條理清晰,讀起來脈絡清楚、印象深刻。
(2)倒敘(先寫結果,再交待前面發生的事。) 作用:造成懸念、吸引讀者,避免敘述的平板單調,增強文章的生動性。(3) 插敘(敘事時中斷線索,插入相關的另一件事。) 作用:對情節起補充、襯托作用,豐富形象,突出中心。
11. 語言特色? 結合語境和修辭方法從下列語句中選擇: 形象生動、清新優美、簡潔凝練、准確嚴密、精闢深刻、通俗易懂、音韻和諧、節奏感強、詼諧幽默。必須結合具體語句分析。一般指口語的通俗易懂,書面語的嚴謹典雅,文學語言的鮮明、生動、富於形象性和充滿感情色彩。
12. 寫作手法及作用? 狹義的寫作手法即「表達方式」,廣義的寫作手法是指寫文章的一切手法,諸如表達方式、修辭手法、先抑後揚、想像、聯想、象徵、開門見山、托物言志、設置懸念、象徵、借景抒情、抑揚結合、正反對比、側面烘托、虛實結合、以小見大、運用第二人稱抒情、卒章顯志、巧設懸念、首尾呼應、鋪墊映襯、一線串珠、明線暗線等。常用具體如下:(1) 擬人手法賦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動作,使物人格化,從而達到形象生動的效果。(2) 比喻手法 形象生動、簡潔凝練地描寫事物、講解道理。(3) 誇張手法突出人或事物的特徵,揭示本質,給讀者以鮮明而強烈的印象。
(4)象徵手法 把特定的意義寄託在所描寫的事物上,表達了……的情感,增強了文章的表現力。(5) 對比手法 通過比較,突出事物或描寫對象的特點,更好地表現文章的主題。(6) 襯托(側面烘托)手法和正面描寫。 以次要人或事物襯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點、性格、思想、感情等。(7) 諷刺手法。運用比喻、誇張等手段和方法對人或事物進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強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語言辛辣幽默。
(8)欲揚先抑和先揚後抑。 先貶抑再大力頌揚所描寫的對象,上下文形成對比,突出所寫的對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9)前後照應(首尾呼應) 使情節完整、結構嚴謹、中心突出。
(10)設置懸念能引起讀者注意,引出文章的說明內容等。
(11)文章開篇的寫作手法有:
A、可以用詩經里的賦比興手法。比如說,興,是先言他物的。 B、也可以用引用的手法。如名句、箴言之類的
C、也可以先聲奪人,用一系列的排比句,氣勢強烈…… D、或是採用題記的方法。顯得雋永深刻,又有文采
E、開頭用景物描寫也不錯,渲染你所需要的氣氛和基調。 F、開門見山。 G、倒敘
13. 修辭方法及作用 (1) 比喻:生動形象地寫出xx事物的xx特點。

⑵ 魯迅的小說為什麼採用對比的手法刻畫人物形象

一、魯迅的《故鄉》採用對比手法來刻畫人物。
1、表現方式
《故鄉》通篇採用了對比藝術,把人物刻畫同景物描寫巧妙的穿插、溶匯在一起,使整個作品構成一幅色調十分和諧、鮮明的圖畫。這篇小說通篇採用對比的藝術手法,主要體現在人物形象的塑造、結構的安排上。
閏土前後對比:從前的閏土「紫色的圓臉,頭戴一頂小氈帽,頸上套一個明晃晃的銀項圈,」;現在的閏土:「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圓臉,已經變作灰黃,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皺紋……手裡提著一個紙包和一支長煙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記得的紅活圓實的手,卻又粗又笨而且開裂,像是松樹皮了。」

楊二嫂的前後對比:從前的楊二嫂是「豆腐西施」, 臉上「是擦著白粉,顴骨沒有這么高,嘴唇也沒有這么薄,而且終日坐著」;現在的楊二嫂「卻見一個凸顴骨,薄嘴唇,五十歲上下的女人站在我面前,兩手搭在髀間,沒有系裙,張著兩腳,正像一個畫圖儀器里細腳伶仃的圓規。」

2、對比的特點

(1)首先,《故鄉》的對比是用純一色的白描手法來體現的。作者的語言精確樸素, 不加烘托,描畫出鮮明生動的形象。通過閏土和楊二嫂人物形象的直接描寫,從而反映了辛亥革命前後農村破產、農民痛苦生活的現實。
(2)其次,《故鄉》的藝術對比中, 滲透著濃郁的詩情。作者對故鄉、對勞動人民的真摯的熱愛,都熔鑄在作品裡。
(3)再次,《故鄉》的藝術對比里, 蘊藏著深沉的人生哲理。
二、《故鄉》簡介
《故鄉》是現代文學家魯迅於1921年創作的一篇短篇小說。小說以「我」回故鄉的活動為線索,按照「回故鄉」——「在故鄉」——「離故鄉」的情節安排。
文章依據「我」的所見所聞所憶所感,著重描寫了閏土和楊二嫂的人物形象,從而反映了辛亥革命前後農村破產、農民痛苦生活的現實;同時深刻指出了由於受封建社會傳統觀念的影響,勞苦大眾所受的精神上的束縛,造成人與人之間的冷漠、隔膜,表達了作者對現實的強烈不滿和改造舊社會、創造新生活的強烈願望。

⑶ 變色龍這是一篇諷刺小說結合課文具體內容說說這篇小說是如何進行對比.誇張等藝

小說運用社會環境描寫。烘託了冷清、凄涼、人情冷漠、勢利的社會氛圍,這正是軍警憲兵當道的沙皇統治的真實寫照。多次運用細節描寫,形象具體地凸現了警察奧楚蔑洛夫的性格特徵。

揭露了沙皇統治的社會黑暗。本文最突出的特點是對話描寫。它通過個性化的語言,鮮明地表現了人物的性格特徵,具有十分強烈的諷刺效果。

《變色龍》中的對話描寫,以奧楚蔑洛夫為中心,可以分為五組:奧楚蔑洛夫與赫留金的對話描寫,奧楚蔑洛夫與圍觀群眾的對話描寫,奧楚蔑洛夫與助手的對話描寫,奧楚蔑洛夫與將軍家廚師普洛柯爾的對話描寫,奧楚蔑洛夫與小獵狗的對話描寫。

契訶夫通過這五組對話描寫,一方面起到推動情節發展的作用,另一方面充分展示了《變色龍》中涉及到的人物的性格,揭示了奧楚蔑洛夫及周圍眾人的心理。

奧楚蔑洛夫對不同的說話對象採取不同的態度,其對話內容有時是漸變的,有時卻是突變的;對人如此,對狗亦如此。漸變時靠「脫加」或「穿大衣」的動作過渡,突變時乾脆、果斷,直接用語言和面部表情顯現。

比如,普洛柯爾說:「瞎猜,我們哪兒來這樣的狗!」奧楚蔑洛夫馬上就從罵赫留金、稱獵狗是「嬌貴的動物」中來了個急轉彎,他講「那就用不著白費再上那兒去問了」,「這是條野狗」,「弄死它算了」。

精彩的是奧楚蔑洛夫與小獵狗的對話描寫,既寫他對小獵狗的贊美之情,又寫他對小獵狗的諂媚之態,因為小獵狗的主人是「貴人」,諂媚到肉麻。作者在不露痕跡、不動聲色的自然對話描寫中,充分表現了對奧楚蔑洛夫的嘲諷與批判,既批判他對市民的「無禮」,又寫他對達官的「獻媚」,充分展現了契訶夫高超的寫作水平和愛憎鮮明的態度。

作者在文中中四次寫了奧楚蔑洛夫的大衣,通過對「脫大衣」與「穿大衣」的細節描寫,揭示其誠惶誠恐的心態。他面對將軍家的狗,如同面對將軍,惟恐照顧不周,殷勤不夠;衣服成了他出爾反爾的遮掩之物,是他「變色」的最好工具。

面對小百姓時,奧楚蔑洛夫的大衣似乎威風八面、作威作福的象徵,穿著這大衣,就有了藉助的權力,可以對小百姓凶橫霸道;對位高權重者奧楚蔑洛夫的大衣又成了權力的衛道士,極力袒護那些位高權重者。契訶夫通過「大衣」細節的設置,出神入畫的刻畫了奧楚蔑洛夫的內心。

契訶夫寫奧楚蔑洛夫的語言明了了他對人物性格的深刻,所以他描寫人物的語言完全是個性化的,充分體現了「變色龍」的個性。奧楚蔑洛夫的語言多變。有罵人語言,如「豬崽子「、「你這混蛋」、「你們這些鬼東西」等。有訓問語言,如「這兒到底出了什麼事?」誰在嚷?」

你在這兒干什麼?」等,這些審問似的語言往往連用,讓奧楚蔑洛夫的身份與性格得到充分展示。命令的語言,如「把手放下來!」「馬上去辦,別拖!」「把狗帶到將軍家裡去,問問清楚。就說這狗是我找著,叫人送上的」等。有恐嚇語言,如「我要好好地教訓他一頓」。

這些語言可以揭示出他官架子施官腔的特點,也表現他庸俗、空虛的心靈。奧楚蔑洛夫的語言又是多變的,對不同的對象可以說不同的話;對同一對象說不同的話,語言明快,其隨心所欲、見風使舵的技巧可說是純熟無比,顯示出官場「老油子」的心態,更表現出他是沙皇忠實走狗。

(3)短篇小說小說對比手法現代文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變色龍》作於1884年,作品發表前,正是在俄國民意黨人刺殺亞歷山大二世(1881)之後,亞歷山大三世一上台,在竭力強化警察統治的同時,也搞了一些掩人耳目的法令,給殘暴的專制主義蒙上一層面紗。

1880年成立的治安最高委員會頭目洛雷斯·麥里可夫後來當上了內務大臣,這是一個典型的兩面派,人民稱他為「狼嘴狐尾」。這時的警察再不是果戈理時代隨意用拳頭揍人的警棍了,而是打著遵守法令的官腔,干著獻媚邀功的勾當。

契訶夫刻畫的警官奧楚蔑洛夫正是沙皇專制警察統治的化身。因此,這篇作品諷刺、揭露的不僅僅是一個普通的孤立的警察,是那個崇拜官爵的俄國社會,是那個窮凶極惡的沙皇專制主義。

⑷ 初中語文現代文閱讀技巧

語文考試制勝三大秘訣

一、仔細審題:多想想題目到底要你答什麼(內容),怎樣答(形式),一般題讀一、兩遍,難度題必須讀三、四遍。

二、用好草稿:用草稿的目的在於反復修改,力臻完美。三、認真書寫:工整規范,一目瞭然;清晰美觀,百看不厭。

語文閱讀分析常用名詞

一、表達方式:記敘、描寫、抒情、議論、說明

二、修辭手法:比喻、擬人、排比、誇張、反復、借代、反問、設問、引用、對比

常見寫作方法、表現手法

聯想、想像、象徵、比較、對比、襯托、烘托、反襯、先抑後揚、以小見大、托物言志、借物喻理、寓理於物、借物喻人、狀物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語句特色評價用詞

准確、嚴密、生動、形象、深入淺出、通俗易懂、語言簡練、簡潔明了、言簡意賅、富有感染力、節奏感強、委婉含蓄、意味深長、發人深省、寓意深刻、引發閱讀興趣、說理透徹、有說服力

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

渲染氣氛、烘託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點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題(深化中心)

語句在文章篇章結構上的作用

總起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筆、作鋪墊、承上啟下(過渡)、前後照應、首尾呼應、總結全文、點題、推動情節發展。

【各種文體知識點及應試方法】

一、記敘文

記敘的要素: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的起因、事件的經過、事件的結果

記敘的順序:順敘、倒敘、插敘(追敘)

探究「如何整體感知?」

閱讀記敘文,首先要整體感知文章的大概內容。這里所說的「整體感知」就是通過初步閱讀對文章的基本內容和面貌有一個大致的了解。所謂「字不離詞,詞不離句,句不離段,段不離篇」就是「整體感知」的幾個要點。

1、整體感知的內容。

A、理解課文的內容和思路

B、體會作者的態度、觀點、感情

閱讀記敘文時,我們通過對重點詞語和關鍵句、段內涵的仔細揣摩,理清作者的思路和主要內容,領會文章內容和主旨,從而體會作者對生活、人性、世事的感悟、態度,了解作者所持的觀點和感情。整體感知文章的主旨及作者的情感或觀點,這個也就是我們的答題的思想,在解題過程中起著重要的指導意義。這也就是我們所講的答題時,能往中心上靠的,盡量往中心上靠,圍繞作者的寫作意圖回答問題。如《藤野先生》。

2、整體感知的方法

A、不同的體裁有著不同的方法

(1)寫人的記敘文——一般側重分析人物的思想性格。

從描寫人物時寫的事件中分析人物,在每件事中的言行中概括出人物的思想感情及性格特點,其中包括對人物的正面描寫:外貌、語言、動作、心理等描寫和一些側面描寫。如《最後一課》、《蘆花盪》

(2)記事的記敘人——抓住記敘的六要素,分析事件的意義和影響。如《社戲》

(3)寫景狀物的記敘文——抓住景物的特徵,總體把握作者在景物描寫中蘊涵的思想感情,理解作者抒情的方式。如《春》。

B、整體感知有助於我們在有限的時間內抓住文章的重要內容和中心意思,從而能有效地梳理文章的脈絡,並在此基礎上進行進一步的精要分析。快速整體感知課文,我們還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1)通過尋找中心句或中心段把握文章的主旨。如每一段的中心句、課文開始和最後結尾的總結段落,或者還有寫課文中間有明顯的承上啟下的過渡段。如《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聞一多先生的說和做》。

(2)通過歸納來進行提煉。有的文章的中心意思分散雜全文各部分中,需要通過歸納各段的斷意來提煉。在記敘文中,中心有時比較含蓄,往往蘊藏在人物或事件的背後,需要在把握全文的基礎上深入挖掘,而有些文學作品更是往往意在其外,非深入進去不能挖掘其中豐富的內涵。例如《社戲》一 課,全文並未直接點明中心,只在最後一段文字中說道:「真的,一直到現在,我實在再沒有吃到那夜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的好戲了。」如果理解只停在表面,同學們會誤以為本文主旨只是為了告訴讀者「我」懷念的是好戲和好豆,而實際上這樣的理解當然是很膚淺的,細究下去會發現並非如此。

(3)學會篩選文章信息,抓住關鍵性詞語來理解作品的深刻含義。所謂「關鍵性詞語」,就是文中對表達內容、表達中心起重要作用的詞語。關鍵性詞語通常是在通讀全文,對作品內容有了一定了解後才能比較准確地找到(一般在議論或抒情語句中)。找關鍵性詞語的目的在與挖掘深刻、含蓄的思想內容或者文章寫作的中心等。如《背影》關鍵性的詞語表現「我」對父親感情的變化。

3、具體答題方法

審清題意。就是要分析題干要求,包含幾層意思,其中透露了哪些信息。只有搞清題意,我們才能更好地按要求做題,少走彎路,切中要害。回扣原文。找出題干考查點的出處。從命題的考查層次上看,閱讀理解的出題思路一般都很清晰,從分段考查到牽涉到上下幾段概括總結,逐步過渡到對於全文內容的把握。從段落上來看,考查一般情況下是從前往後,逐層深入,先分後合。這樣一來,為更好地回扣原文找到了一定的思路。

上下聯系。由回扣原文依照的切入點作為參照點進行文意上的上下聯系,范圍可能在本段之內,也可能涉及到上下幾段內容。在聯系的基礎上初步分析,劃定答題所需的大體范圍。在聯繫上一定要注意考慮全面,同時要抓關鍵,縮小范圍。

分析綜合。就是在上下聯系鎖定的范圍基礎上,在頭腦中對其加工組合,找出有效信息,概括總結,提煉要點。在分析綜合中要強調「要點」意識,因為評卷工作中是根據要點分配分值的。這一過程最能體現思維能力,也是答題過程中至為關鍵的一環。

組織表達。在分析綜合的基礎上,將頭腦中分析出的有效信息付諸卷面。首先考慮用原文中的語句,如果原文中的語句量過大,就需要進行壓縮,有效組織,用自己加工過的語句回答。在答卷中,要注意語言表達簡明、連貫、得體。書寫要工整,避免錯別字。

二、散文

散文的分類:抒情散文和敘事散文

散文的特點:形散而神不散

考點及應試分析:

1、把握文章內容,概括文章主題

把握散文主題方法是:

(1)找到文中的中心句和暗示主題的提示語、關鍵詞語,從中概括文章主題;(2)從所選的材料中概括,材料是為文章中心服務的,我們可以看文章所選的材料表達了作者什麼樣的觀點、態度、感情,從中找到作者要表達的主題思想。

考題形式:直接概括全文或某一段落的主題或作者的思想感情。

答題要點:(1)能利用原文詞語,盡可能使用;(2)沒有原文詞語可利用時,要注意語言文字表達的准確性和層次性,要做到言簡意賅又不漏掉答題點。

2、理清文章脈絡,把握順序

散文中的順序,一般包括:選取的材料順序;段落順序;句子順序;詞語順序等。

(1)線索

線索是作者選擇材料的准繩,我們形象稱之為線索,是作者選擇材料脈絡或描寫、記敘的脈絡。例如:《藤野先生》以「我與藤野先生交往的過程」和「我的愛國思想感情」為線索等。

考題形式:直接問文章的線索是什麼或說說作者選擇材料的依據等。

答題要點:找到線索,根據提問靈活回答。關鍵是能判斷准線索。

(2)順序

考題形式:(1)連續的材料或幾個段落或詞語能否調整順序?為什麼?(2)從原文中抽出一句話或幾個詞語,讓你放迴文中可以選擇的幾個地方。

答題思路:形式(1)要注意審題,有的題是不能顛倒順序的,有的是可以顛倒順序的。出題人在出題時會有暗示;同時也要推敲材料和段落、詞語之間的關系。不管能還是不能,都要談為什麼。思路是要看材料或段落、詞語之間的邏輯關系(參照說明文考點分析的順序分析部分)。

形式(2)從原文中抽出的語句,往往是總結性的或承上啟下的,一是靠考生的語感修養;二是對語句進行理性分析。詞語順序也要憑借語感和理性分析,要分析語言環境和詞語搭配的問題。這樣的題,往往是有選擇答案,即使沒有選擇答案,也不要回答為什麼,但思維過程要考慮道詞語的邏輯順序和詞語搭配的習慣。

3、品味語言

(1)字詞含義:

原文給一個詞語的拼音,讓你根據語境和拼音寫出詞語並結合語境解釋詞語的含義。填寫詞語要靠平時的積累,解釋詞語要根據該詞語所在的語境來推斷。

答題思路:①考慮文章或段落的主題,結合主題來答詞語的含義;②根據該詞語前後語句的內容、含義來推斷。注意:如果知道該詞語的原始意義解釋,一定不要忽略詞語在語境中的含義。

(2)詞語妙用:

考題形式:品評加點詞語作用(妙用)或加點詞語能否刪除

答題思路:①解釋詞語(在語境中)的含義;②表達作用,詞語的表達作用,要結合語境或主題思想來回答,要答該詞語對表達作者思想感情或主題思想的作用,有時也可以考慮詞語對景物描寫意境的作用或人物性格等方面的作用。③體現詞語的准確性或生動性。

(3)哲理性語句的深層含義:

這樣的題,往往結合發展性考題來考(見考點5分析)。有時,也會單純考哲理性語句的含義,這樣的考題,關鍵要抓住中心詞,要體會詞語的深層含義和雙關意義。

4、表達方式的作用

(1)描寫的作用

散文中的描寫主要包括景物、人物描寫等。景物描寫,主要考意境描寫的作用,答題時,重點是景物描寫對表達作者或人物思想感情的作用,要嚴格區分小說景物描寫與散文景物描寫的不同(小說景物描寫是渲染氣氛或交代時令(季節),襯託人物;散文景物描寫是直接表達作者的思想情感或主題的);人物描寫主要是考外貌、神態、動作、語言、心理,有關細節描寫的地方值得注意。人物描寫主要是突出人物的思想性格。

(2)議論的作用

散文中的議論,往往是揭示文章的主題或和抒情結合在一起,表達作者的思想情感。

(3)抒情的作用

要注意作者的思想情感傾向,往往和詞語表達考點結合起來考。

5、表現手法

泛指寫作上的方法,它必須是一段文字或一篇文章寫作的方法。常見的表現手法有:

①寫景類——借景抒情、寓情於景、情景交融、移情於景

②詠物類——托物言志

③懷古類——借景抒情、即事抒情

④詠史類——借古諷今、借題發揮

⑤送別類——即事抒情、即景抒情

⑥邊塞類——真抒胸臆、借景抒情等等

有時也見襯托、對比、側面描寫、象徵、卒章顯志、諷喻、動靜結合(以動襯靜、以靜襯動、動靜結合)、虛實結合(以實寫虛、寓虛於實、虛實相生)手法等。

6、發展性考題

(1)仿寫

此考點一般是給一個句子,讓考生仿寫一個或幾個。

答題要點:①要讀懂題旨要求,出題人讓考生做什麼,怎麼做;②例句的關鍵詞語是什麼,要抓住關鍵詞語思考、答題;③在沒有答題思路的情況下,要考慮和例句關鍵詞語相對、相同的詞語,例如:關鍵詞語是天空,你可以考慮大地、高山、海洋等,聯想要豐富,思維開闊。

例句的基本思維模式是:XXX對象在XXX條件下,XXX怎麼樣。例如:「沒有藍天的開闊,可以有白雲的悠閑」就是這個公式的疊加使用,我們可以考慮:沒有海洋的遼闊,可以有河流的彭湃;沒有河流的奔騰洶涌,可以有小溪的清澈;沒有高山的險峻,可以有土丘的秀氣;沒有高樓大廈的明亮,可以有草屋的溫馨等等。

(2)談感受

這也是散文閱讀的熱門考題,可分為:

①對描寫對象;②對人物情感;③品味富有表現力的語言;④對文章某些內容或形式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問等。此考點靈活多變,把握的關鍵是:a、能准確讀懂原文的含義和作者的思想情感;b、要有自己明確的觀點或態度,不能模稜兩可;c、答題時,語言要流暢,不能出病句,語言要有層次性。可以引用詩文或名言回答此題。

(3)續寫

給一段話的前半部分,讓考生續寫後半部分,啟發考生答題的的思路,往往在原文上。

三、說明文

分類:

1、實物說明文、事理說明文、程序說明文

2、科技性說明文、文藝性說明文(也叫科學小品或知識小品)

兩大說明方式:平實說明與生動說明

說明文結構:

常見的形式有:「總(概說)——分(具體)」式、「總——分——總」式、「分——總」式、並列式、遞進式等。

說明順序:

1、時間順序:歷史順序、年代順序、四季交替順序、早晚(先後)順序、程序順序

2、空間順序:注意表方位的名詞

3、邏輯順序:先總後分、由主到次、由表及裡、由簡到繁、由此及彼、從特殊到一般、由現象到本質等。

說明方法:

列數字、作比較、舉例子、打比方、分類別、作詮釋、下定義、列圖表、摹狀貌、引資料。閱讀說明文,了解說明文採用的說明方法,一要看用怎樣的說明方法,說明什麼對象,適應怎樣的生活需要;二要看所用的說明方法是通過怎樣的語言形式表達的。

掌握幾種常見的說明方法,會分析在文中的作用:

1.分類別:把事物按照一定的標准分類說明,條理清晰,有條不紊,使說明的內容眉目清楚,避免重復交叉的現象,突出強調地說明了事物各部分之間的聯系和區別(事物特徵)

2.下定義:運用科學准確的語言對被定義概念作簡明扼要周全嚴密的規定,揭示了事物的本質屬性,多用於介紹科學知識,使讀者對概念有確切的了解。

3.作比較:用人們熟知的事物與所要說明的事物作比較,從而更具體深刻的突出強調說明被說明事物的特徵。(橫比和縱比)

4.舉例子:舉有代表性的例子更具體地說明事物某方面的特徵,增強說明力。

5.打比方:運用打比方的說明方法,生動形象地說明了事物……的特徵,化復雜的科學道理簡單化,化抽象為具體,易於理解接受。

6.列數字:運用准確的科學數據具體地說明事物……的特徵,具有很強的科學性,體現了說明文語言的准確性,易於讀者接受。

7.畫圖表:運用圖表輔助文字說明,條理清晰地說明事物……的特徵,具體說明事物之間的聯系和區別,使讀者一目瞭然,非常直觀地理解被說明的事物。

8.引資料:能使說明的內容更具體、更充實。引用神話故事等,形象地說明事物……的特徵,增強事物的神秘色彩,增前說明的情趣性,權威性。

說明文語言特徵:生動(趣味性)、准確(科學性)

四、小說

小說的三要素:人物、情節、環境

小說的結構:開端、發展、高潮、結局(有的前有序幕,後有尾聲)

描寫的方法:

概括介紹與具體描寫;

肖像(外貌)描寫、動作描寫、神態描寫、語言描寫、心理描寫;

正面描寫與側面烘托

小說中的環境描寫:自然環境、社會環境

五、議論文

議論文分類:立論、駁論

議論文三要素:

1、論點:解決「需要證明什麼」

2、論據:解決「用什麼來證明」

3、論證:解決「怎樣來證明」

議論文結構

1、引論:提出問題

2、本論:分析問題

3、結論:解決問題

論據類型:事實論據和道理論據

常見論證方法:

1、最基本的論證方法:擺事實、講道理

2、常用論證方法:舉例論證、道理論證、引用論證(如引用故事則屬於舉例論證,如引用名言則屬於道理論證)、對比論證、比喻論證、類比論證(常有「同樣」「諸如此類」等詞語)

【典型題實戰兵法】

語段閱讀題答題總原則:

1、先讀題後讀文。讀題時注意從題干中找出「題眼」(即答題關鍵點),帶著問題讀文,使閱讀具有明確的目標。

2、讀文時,要注意整體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和中心意思。

3、准備答題時,必須再次細讀題目,找准「題眼」。

4、答題時,具體題目涉及到相關段落,要對這些段落反復研讀;如涉及全篇,則要再讀全文。

仿寫句子:

1、仔細分析例句格式。注意例句所用的修辭手法(如比喻)和用詞特點(如疊詞)等。

2、如果是續寫性仿句,還要注意語意的連貫一致。

仿寫句子:

1、仔細分析例句格式。注意例句所用的修辭手法(如比喻)和用詞特點(如疊詞)等。

2、如果是續寫性仿句,還要注意語意的連貫一致。

關鍵句子主要包括五個方面:

①點明題旨的句子;②描寫、議論、抒情的句子;③總結全文的句子;④起承轉合的句子(如相互照應的句子和起承上啟下作用的過渡句);⑤運用各種修辭手法的句子(如比喻、擬人、誇張、排比、對偶、反復、反語、設問、反問,特別是引用的句子)。

理解關鍵句子主要是指能體味句子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如作者在字里行間流露出的喜怒哀樂、褒貶態度及思想傾向等。同時要理解句子在文中的功能、作用、特點。

文段中事例的概括:

1、必須包含兩個要素:人物+事情;

2、其他要素如:時間(季節、年代)、地點、環境如果有特定意義,也應概括在內。

劃分段落、層次,概括段意、層意:

要注意理清文章的線索,藉助文章中的過渡性的段落、句子和詞語,表時間變化的語句,表地點轉換的語句,還要注意人物出場的先後順序。

提煉中心、主題:

要注意體會本文的主要內容和作者寫作本文的目的以及蘊涵在文中的思想感情。注意一些常用詞語,如概括主要內容,一般用:本文記敘了……,描寫了……,介紹了……,通過……,等等,如概括寫作目的和思想感情,一般用:表達……、抒發……、贊美……、歌頌……、揭露……、鞭撻……、諷刺……、說明……、揭示……、反映……等。

文段(各種文體)中指代詞指代對象的判斷:

1、常考的指代詞有:這、那、這些、那些、其他、以上、如此、此……;

2、一般是往前找;

3、找到之後,將找到的內容放在指代詞所在句中讀一讀,看是否適合。

開放性閱讀試題的解答:

這類試題實際就是要考查學生對選文內容或重要句子的感悟能力。要求學生把閱讀與生活、閱讀與寫作、閱讀與學習方法、閱讀與創新有機地結合起來。

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要求根據選文材料談看法、感受和啟示;

2、結合實際闡述對選文內容的理解;

3、對文中的人物進行評說;

4、根據生活、學習經驗,判斷優劣,對選文材料談自己獨到的見解;

5、聯系實際對文中說明的現象提出合理化建議和設想;

6、調動知識的積累,考查選文材料由內向外的延伸和課本外與內的聯系(如理解選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作品中的文學典型、名句等);

7、發揮聯想、想像補寫有關內容;

8、對文中的藝術手法或美點進行賞析。

把握文中關鍵語句,結合具體語境體會句子的深層含義和表達作用 答題規律:

1、要判定這個句子運用了什麼修辭手法;

2、要知道各種修辭手法具有怎樣的表達作用;

如:比喻和擬人修辭可以使所表現的事物更具體、生動、形象;排比修辭可以增強語言的氣勢;反問可以使所表達的語氣更強烈;對比可以突出的表現事物的特徵;反復可以使情感表達的更強烈。

3、答題時要結合具體的語境用一句通順的話表達出來。

例如:「君不見,柳條兒見了我笑彎了腰」這句話,可以這樣來答「這句話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形象生動的寫出了柳條兒在雨的滋潤下擺動的情狀」。又如:「天上的雲,姿態萬千,變化無常:有的像羽毛,輕輕的飄在空中;有的像魚鱗,一片片整整齊齊的排列著;有的像羊群,來來去去……」這句話,可以這樣來回答「這句話運用了比喻和排比的修辭,形象地描繪出雲的各種姿態」。

這種方法不但可以用於現代文,而且可以用於古詩文的賞析。如:對「太乙近天都,連山接海隅」這句詩進行賞析,可以這樣來答「運用誇張的修辭手法,寫出了終南山的巍峨氣勢,收到了震人心魄的藝術效果」。

⑸ 故鄉是一篇成功的短篇小說,運用對比手法是它的一大特點.本文是如何運用對比的這樣寫有什麼好處

①閏土少年和中年時期的變化.②楊二嫂前後對比.③我與閏土前後關系,④閏土與楊二嫂對比.⑤故鄉情景前後對比.⑥「我」、閏土關系和水生、宏兒關系對比.
1.幼時「我」與閏土生長環境的對比;2.幼時以及長大後「我」與閏土的對比;3.「我」、閏土、楊二嫂前後的對比;4.「我」家境前後的對比;5.「我」對閏土前後態度和閏土對「我」前後態度的對比;6.對比中故鄉的變化;7.閏土和楊二嫂間的對比;8.閏土和楊二嫂對「我」的態度的對比;9.「我」與閏土的關系和水生與宏兒的關系的對比;10.結尾也點了一下理想與現實間的對比,即:理想本無所謂有無,但現實卻是無法改變甚至不能「無所謂」的

好處:突出小說的主題

熱點內容
言情小說戀君情狂 發布:2025-07-08 04:46:04 瀏覽:837
免費小說全文霸道總裁 發布:2025-07-08 04:28:31 瀏覽:566
抖音小說女總裁 發布:2025-07-08 04:26:54 瀏覽:106
女總裁的美腿絲襪小說 發布:2025-07-08 04:25:52 瀏覽:868
完結小說大全免費版 發布:2025-07-08 04:13:31 瀏覽:650
都市情緣幽蘭小說 發布:2025-07-08 04:12:39 瀏覽:184
和誅仙差不多的網游小說 發布:2025-07-08 04:05:32 瀏覽:269
劇情簡單又虐的古代言情小說 發布:2025-07-08 04:05:31 瀏覽:591
女主重生是真千金小說推薦 發布:2025-07-08 04:01:40 瀏覽:5
都市小說走火入魔失憶的龍女 發布:2025-07-08 04:01:00 瀏覽: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