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朔作品短篇小說
① 王朔作品有些什麼
原名:王岩
性別:男性
民族:漢族
職業:作家
籍貫:北京
國籍:美國
出生:1958
1958年出生,1976年畢業於北京第四十四中,後進入中國人民海軍北海艦隊任衛生員.1980年退伍回京,進入北京醫葯公司葯品批發商店任業務員,1983年辭職靠寫作維生。1978年開始從事文學創作,自84年初處女中篇小說《空中小姐》發表在《當代》後,迄今已創作二十二個中篇小說、三個長篇小說,大約一百六十萬字,並創作了數十集電視劇。1997年1月赴美。1997年7月回國,從事自由寫作。
[編輯本段]生平簡介
王朔,1958年,出生於遼寧省岫岩縣,至今,王朔也不願講他是北京人。相反,「我是東北人」這句話他卻說得理直氣壯,出生後不久,便隨著父母來到北京郊區的一個部隊大院落戶,大院里有各地的人,唯獨沒有北京人。王朔的理解是,可能那時北京參加革命的少。自我封閉的大院生活,使作為小毛孩子的王朔不知城裡還有居民,以為那裡除了商場就是公園。
上中學後,王朔搬進了城,朝陽門的城根下,他和北京的語言發生了直接的交流。在此之前,他對北京文化幾乎沒什麼認識,北京的語言對他來講是陌生的。由此可見,今天王朔的語言,跟「老北京」是沒有淵源關系的,那是和北京的語言交流後形成的一種獨具個性的語言,只能算新北京文化中的一支。
「調侃」,成為王朔語言是最大特色。而調侃本身則是一種不硬也不軟的語言形式。這種語言形式與其說王朔是把它當成了工具,還不如說王朔把它當成了武器,作為一個普通的人,小時候所面臨的不是被尊重而是時時被侵犯。街頭的流氓,嚴肅的老師,專橫的父母都可以形成侵犯。你無力回擊這種侵犯。但你也一定要採取一種自我保護措施。王朔選擇了調侃,這樣既能化解對方造成的侮辱,又有保護自身尊嚴的功能。王朔成為人們眼中的披著文化外衣的「痞子流氓」。一種本能的反抗,和小孩調皮搗蛋差不多的把戲,卻惹得大人們生氣了。
有人問王朔:「你寫作的目的是什麼?」「當然是為了名利了。」王朔答。王朔寫了社會邊緣上的人,以往,游手好閑為社會不允許,每個人的社會位置都非常明確,新時期以來,很多人生活在社會邊緣。過去中國的中產階級,依附在權力階層,由政府、軍隊、官吏中的一些人士構成,改革開放前,這些人在政治上有很強的優越感,經濟狀況又是中等偏上。而改革開放後,這個階層逐漸瓦解,他們中的很多人有巨大的失落感,經濟上的優越被私營者代了,政治上的優越感又很模糊,他們不願從事體力勞動,又沒受過太多的教育,社會位置急劇變化,青年中的佼佼者不再是他們,社會位置的提升和知識成正比了。初期是小商小販打腰提氣,現在是受過教育、有能力的人揚眉吐氣,每個作家不可能寫盡社會中的各色人等,只能寫熟悉的人,就像有些人熟悉農民、知識分子一樣,王朔對「邊緣人」的了解,使他的筆下都是這一群人。
母親是一名醫生,父親為解放軍政治學院教員,雖非是書香門第,但家境小康,他的家庭,正是北京典型的市民家庭(這種出身對與他以後在作品輕車熟路地描寫北京市井生活有極大補益)。王朔幼時所住的是一個軍區大院兒,孩子們每天所做的不過是分伙打仗一類的事情,但那個自由的時期給王朔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以後的中篇小說《動物兇猛》(曾改編為電影《陽光燦爛的日子》)寫的就是那時的感受。王朔少年時就讀於韶山中學,在學校並非一個頑劣的學生,甚至曾經懷著"匹夫有責"的信念參與了1976年的"四五"事件,在其中雖然算不上威武不屈的英雄人物,但也曾為此被關押了三個月時間。
1976年夏,王朔高中畢業後到山東參軍,在部隊中是一個普通的"操舵兵"、衛生員甚至幫廚。1978年在大學恢復招生的時候,王朔興起了報考文科的慾望,開始練習寫作文,期間偶然將習作投往《解放軍文藝》,居然中選,這便是他的處女作,短篇小說《等待》。《等待》是一篇時代印跡很濃並且頗為稚拙的小說,文筆還很學生腔。然而在1978年剛剛粉碎四人幫的當時,它無疑是清新可喜的,一投中的也顯示了王朔的創作潛力。
此後王朔又寫過幾篇部隊題材的作品,但反響均不大。其間他曾經試圖經商,不但沒賺到什麼錢,倒是體驗了許多被騙的心情。這一段致力賺錢的經歷,後來被記錄在《橡皮人》(曾被改編為電影《大喘氣》)和《許爺》等作品中。
經商不成,無所事事之中他又開始進行創作。商人的視角使他知道什麼東西適於出售,於是他挑選了在普通人眼中頗具神秘色彩的"空中小姐"為自己的描寫對象,果然,在《當代》上一投而中。
其自謂:「身體發育時適逢三年自然災害,受教育時趕上文化大革命,所謂全面營養不良.身無一技之長,只粗粗認得三五千字,正是那種志大才疏之輩,理當庸碌一生,做他人腳下之石;也是命不該絕,社會變革,偏安也難,為謀今後立世於一錐之地,故沉潭泛起,舞文弄墨。]
90年代成為以飛揚跋扈的文字橫行文壇的痞子作家,一聲我是流氓我怕誰,直如當頭棒喝,劈手撕下所謂崇高的面紗,接下來幾乎全部的媒體都參與到這場轟轟烈烈的論戰中去,加上〈渴望〉〈編輯部的故事〉〈愛你沒商量〉〈過把癮〉等等電視劇改編的成功,王朔火遍了大江南北。
隨著出書頻率降低,王朔開始有些沉寂,〈看上去很美〉〈美人贈我蒙汗葯〉似乎顯得有些江郎才盡,真正重新引起媒體關注的,是他的一本拍磚雜文集〈無知者無畏〉,裡面把金庸瓊瑤並列成「四大俗」,從而引起一場大規模的金王論戰,與以往不同,網路的參與使這場論戰迅速升級和白熱化,而無知者無畏,也跟當年「玩的就是心跳」「過把癮就死」等王朔名言一樣,成為年度熱門話語。
最近又出新書《我的千歲寒》,收入了六篇文字。語言較以前有了新的突破,尤其是開篇《我的千歲寒》,文字簡潔,富有詩意,還被賦予了時態。最後一篇《唯物論史綱》談的是宇宙和物質,雖然有些常識性錯誤,但語言依然有著王朔式的霸氣。
2007年出新書《致女兒書》,反響平平。
[編輯本段]王朔「開炮」語錄
●「文壇釘子戶,就在這里扎著了」
●「我現在身體好極了,就是血脂高了一點」
●「別拿這個來要挾我,愛買不愛」
●「我是吃軟飯出身,軟飯硬吃」
[編輯本段]記事年表
1958年出生於遼寧省岫岩縣,曾用名王岩。
1965至1969年就讀於北京翠微小學。
1971年就讀於北京東門倉小學。
1972至1975年就讀於北京一百六十四中學。
1975年借讀於太原五中。
1976年畢業於北京四十四中學。
1977至1980年在海軍北海艦隊服役,任衛生員。
1980至1983年退伍後在北京醫葯公司葯品批發商店工作。
1983年辭職從事自由寫作至今。
[編輯本段]作品年表
原著
《和我們的女兒談話》
《我的千歲寒》(2007)《致女兒書》
《看上去很美》 (2000)
《永失我愛》 (1994)
《消失的女人》 (1993)
《痴男狂女兩世情》 (1993)
《無人喝彩》 (1993)
《青春無悔》 (1992)
《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 (1989)
《頑主》 (1988)
《輪回》 (1988)
《浮出海面》 (1985)
《空中小姐》 (1984)
編劇
《夢想照進現實》 (2006)
《一聲嘆息》 (2000)
《無人喝彩》 (1993)
《青春無悔》 (1992)
《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 (1989)
《大喘氣》 (1988)
《頑主》 (1988)
《輪回》 (1988)
分類
純情卷
《永失我愛》
《空中小姐》
《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
《動物兇猛》
《浮出海面》
《過把癮就死》
矯情卷
《懵然無知》
《劉慧芳》
《無人喝彩》
《人莫予毒》
《我是你爸爸》
諧謔卷
《編輯部的故事》
《誰比誰傻多少》
《痴人》
《枉然不供》
《頑主》
《你不是一個俗人》
《一點正經沒有》
《千萬別把我當人》
摯情卷
《我是狼》
《給我頂住》
《許爺》
《橡皮人》
《玩得就是心跳》
其他卷
《看上去很美》
《無知者無畏》
《美人贈我蒙汗葯》
《新狂人日記》
《和我們的女兒談話》
② 王朔創作年表
作者簡介:
1958年出生
1976年畢業於北京第四十四中,後進入中國人民海軍北海艦隊任衛生員、1980年退伍回京,進入北京醫葯公司葯品批發商店任業務員,1983年辭職靠寫作維生。
1978年開始從事文學創作,自84年初處女中篇小說《空中小姐》發表在《當代》後,迄今已創作二十二個中篇小說、三個長篇小說,大約一百六十萬字,並創作了數十集電視劇。
1997年1月赴美。
1997年7月回國,從事自由寫作。
身體發育時適逢三年自然災害,受教育時趕上文化大革命,所謂全面營養不良。身無一技之長,只粗粗認得三五千字,正是那種志大才疏之輩,理當庸碌一生,做他人腳下之石;也是命不該絕,社會變革,偏安也難,為謀今後立世於一錐之地,故沉潭泛起,舞文弄墨——王朔
王朔語錄
王朔定義中國文化的脊樑: 什麽人是最好的作者?就是那閱讀面廣的,文化底子厚的,也就是知道套路最多的,人稱老奸巨滑的。干過這樣的工作,我也對這樣的作者肅然起敬,那很不容易,平地起波瀾,沒的寫硬寫,還要引經據典,有聲有色,有時我想,這才是作家,中國文化的脊樑。
王朔說批評家:批評家像作家一樣是獨立的觀點表達者,只不過作家是拿自己當素材,而批評家是拿作家當素材,都是觀點在先,接著去找支持自己觀點的材料。
王朔說"藝術"與"娛樂":樂觀的不一定全算娛樂,但悲觀的肯定不是娛樂,也就是說藝術是往人心裡擱事兒的,娛樂則是從人心裡往外掏事兒的。反過來說,藝術不一定全是悲觀的,但娛樂一定要都是樂觀的。
王朔論北京文化:北京文化有股張狂氣,見誰滅誰, 專檢那大個的滅。 王朔說老舍:老舍,像他同時代的大多數作家一樣,只當了半輩子好作家。
王朔說聰明人:明人有一個特點,就是善於把無價值的事做得有聲有色,在玻璃魚缸里游泳,也有乘風破浪的氣魄。
王朔說金庸小說:總體印象,情節重復,行文啰嗦,永遠是見面就打架,一句話說清楚的偏不說清楚,而且誰也干不掉誰,一到要出人命的候,就從天上掉下來一個檔橫兒的,全部人物都有一些胡亂深仇大恨,整個故事就是靠這個推動著。
王朔說"金迷":金庸能賣,全在於大夥兒活的太累,很多人活的還有些窩囊,所以,願意暫時停停腦子,做一把文字頭部按摩,能無端生些豪氣,跟著 感受一道善惡是非終有抱這一古老的中國便宜話,第二天去受罪還能懷著點的希望。
曾令王朔感動的十個短篇小說:《鶯鶯傳》、 《白娘子永鎮雷峰塔》、《驛站長》、《獻給愛斯美的故事》、《憂國》 、《沒有毛發的墨西哥人》、 《頸刎之交》、《關於猶大的三種說法》、《採薇》、《他們不是你丈夫》 王朔不愛看什麽:不愛看農村題材,不愛看知識分子內心讀白,不愛看怎麽做生意怎麽搞活一個企業。總而言之,不愛看一個正派人如何過著惟恐他人不知的正派生活。我的趣味介於有文化的病人和趕時髦的女青年之間。
王朔定義中產階級:中產階級不見得要從經濟收入上劃分,安於現狀的,尊重既有社會 等級和道德規范的都可在觀念上列入中產階級。
王朔說好萊塢:好萊塢就是中產階級價值觀集大成者,也是宣傳愛國主義的,也是尊重家庭倫理道德的,故事結尾也是大團圓的,正義終於戰勝邪惡。他們是最尊重觀眾的,可以說把檢查制度設在觀眾席上。
王朔說思想:思想是發現,是抗拒,是讓多數人不舒服的對人性本質和生活真實的揭露。 王朔說人:卑賤者最聰明,高尚者最愚蠢。
王朔說商人:商人,心中是最裝著人民的,在這里"一切為了人民"和 "一切為了金錢"這兩個口號是不打架的,為最廣大人民群眾所接受的同時也是利潤最豐厚的。
王朔論相信群眾:過去我是相信群眾的,認為群眾的眼睛即便說不上雪亮,也是睜著的,在金庸這件事上我栽了跟頭,看來大家說好,也不見得真好。 有時大家真能同心協力一齊編個彌天大謊。
王朔忘不了的謎語:牆和牆說什麽----在拐彎那兒碰頭。
http://www.oklink.net/zjzj/058.htm
③ 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 (王朔) 讀後感
《一半是火焰 一半是海水》小說讀後感
《空中小姐》《永失我愛》《一半是火焰 一半是海水》是我最喜歡的王朔的三篇短篇小說
樸素的語言,錯綜復雜的情感,感人至深的故事,詼諧的表達方式。如果說當我讀初中時還不能夠完全體驗作者當時的感受,而當過了而立之年再次閱讀時,一種隱隱的心痛的感覺會在剎那間油然而生,在心底激起層層浪花,讓你情不自禁的點燃一支煙,在冉冉升騰起來的煙霧里追憶起那些即抽象又真實的過往,那些已經失去的或正在失去的人,那些縱使在你功成名就之後也不能忘卻的懷念
是燃燒著的慾望的火焰?抑或是愧疚的淚水?作者用了一個很巧妙的標題,而正是這個標題令人耳目一新,使得作品基本上成功了一半
在改革開放的80年代初期,新生事物以摧枯拉朽之勢改變著人們的觀念:傳統與現代,保守與開放,判逆與因循守舊都在展開激烈的斗爭,剛剛走出文革陰影的一代年青人迷惘而困惑著,特別是那些曾經有過優越感的「革命後代」不得不面臨著轉業後無所事事的局面,終日過著頹廢的生活,在頹廢中燃燒著的是慾望的火焰
張明就是這樣一個典型的「革命家」的後代,而吳迪與胡亦就是與傳統抗爭的美麗的知識女青年
但相比吳迪相比,胡亦卻是幸福的!這其中起關鍵作用的便是主人公張明的變化,是人性本惡到人性本善的回歸!
吳迪因張明而自殺身亡,他的死深深的觸動了張明,決心棄惡揚善,洗心革命,改頭換面
當他在保釋期間再次碰到與吳迪驚人相似的女孩子時,很自然的喚起了他強烈的要保護她的意識
胡亦的相遇以及與她之間對話充滿了吳迪的影子。她們看同樣深奧的文學理論著作,她們同樣是英語系的學生,把書看的同樣飛快,原因也是同樣的「看不懂唄,就看的快」,以及在形容天邊的雲朵時也是用同樣的句子「那塊雲象馬克思,那塊象海盜,象嗎?你說象嗎?」。這樣驚人的相似不得不讓張明對胡亦產生重新的思考。
海水最終熄滅了瘋狂的火焰,蒼天在上,無邊無際悔過的淚水(海水)終於匯聚成了承載著揚帆起航的船奔向了遠方!
④ 王朔 寫過什麼短篇小說
太多了
你如果有閱讀他的文章的興趣的話
推薦你看永失我愛
單立人偵探系列(人莫予毒)
無人喝彩
劉慧芳
至於我是你爸爸 就有點長了
現在知道王朔的人越來愈少 加油啊
⑤ 王朔簡介 王朔介紹
1、王朔,1958年8月23日出生於江蘇省南京市,祖籍遼寧省鞍山市岫岩滿族自治縣,中國當代作家、編劇。
2、1965—1969年,在北京翠微小學讀書。1976年,從北京市第四十四中學畢業。1977年,進入解放軍海軍。1978年,發表處女作短篇小說《等待》。1983年,開始嘗試經商。1984年,發表了中篇小說《空中小姐》。1986年,發表中篇小說《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1987年,發表中篇小說《頑主》。1991年,發表長篇小說《我是你爸爸》;同年,策劃與編輯的喜劇《編輯部的故事》上映。1992年,發表中篇小說《過把癮就死》。1993年,由同名小說改編的電影《無人喝彩》上映。1994年,參與創辦好夢影視創作公司、時事文化咨詢公司。1997年,改編自《你不是一個俗人》的喜劇電影《甲方乙方》上映。2006年,改編自同名小說的電影《看上去很美》上映。2010年,合作參與電影《非誠勿擾2》。2013年,參與電影《私人訂制》的編劇創作。
⑥ 王朔寫過哪些書
王朔,從1978年開始創作,先後發表了《玩的就是心跳》、《看上去很美》等中、長篇小說。
出版有《王朔文集》《王朔自選集》、短篇小說《等待》、空中小姐、浮出水面、頑主、痴人、玩的就是心跳、給我頂住、我是你爸爸、無人喝彩、致女兒書書等書籍
⑦ 王朔公認最好的作品
王朔公認最好的作品是《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
《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是王朔被閱讀最多的小說,其影響力可以說是巨大的。
《一半是火焰 一半是海水》是王朔的中短篇小說集,選入了《一半是火焰 一半是海水》、《過把癮就死》、《永失我愛》、《無人喝彩》等小說,是為王朔作品精選的一種。
這幾部小說都是王朔描寫愛情的作品。王朔筆下的愛情,尤其是在早期作品中,大都純潔真摯。
作者介紹:
王朔,北京人。1958年生,1976年高中畢業後進入海軍北海艦隊任衛生員,1980年退伍回京,進入北京醫葯公司葯品批發商店任業務員。
1978年開始創作。1983年辭職從事自由寫作。1988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迄今已發表多部中篇及長篇小說,約160餘萬字,部分作品被改編成電影、電視連續劇。
代表作《空中小姐》、《浮出海面》、《一半是火焰 一半是海水》、《頑主》、《千萬別把我當人》、《玩的就是心跳》、《我是你爸爸》、《看上去很美》、《和我們的女兒談話》等中、長篇小說,廣受讀者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