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小微小說 » 科夫短篇小說

科夫短篇小說

發布時間: 2023-02-07 11:33:48

A. 《納博科夫短篇小說全集》epub下載在線閱讀全文,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納博科夫短篇小說全集》([美] 弗拉基米爾·納博科夫)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鏈接: https://pan..com/s/1q9sZ3U_eL88RBCv2549P1w

提取碼: 4656

書名:納博科夫短篇小說全集

作者:[美] 弗拉基米爾·納博科夫

譯者:逢珍

豆瓣評分:8.5

出版社:上海譯文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8-1

頁數:840

內容簡介:

納博科夫是二十世紀公認的傑出小說家和文體家。本書 為其短篇小說作品在國內首次完整結集,被稱為「英語文學的奇跡」。

68則幽暗而充滿魔力的故事中,納博科夫完美展現了令人眼花繚亂的小說技法,天馬行空的想像和智力游戲,以及對生命中無從躲避的曖昧和失落的迷人洞察。夜晚書桌前的男人被一位不速之客驚擾,原來是來自故鄉的木精靈;失散已久的兒子與母親重逢,卻現身在無比尷尬的時刻;名為「剃刀」的流亡理發師給曾經迫害過他的男人刮臉;新郎在蜜月結束後不得不向岳父報告新娘的死訊;羞澀的夢想家與惡魔做了靈魂的交易……納博科夫一生中所關注的命運主題:懷舊與諷刺、時間與死亡、流亡者的日常、對故國的紀念、隱晦的童年創傷、人與人之間的微妙關系,在此一一呈現。

作者簡介:

弗拉基米爾·納博科夫 Vladimir Nabokov (1899-1977) 是二十世紀公認的傑出小說家和文體家。1899年4月23日,納博科夫出生於聖彼得堡。布爾什維克革命期間,納博科夫隨全家於1919年流亡德國。他在劍橋三一學院攻讀法國和俄羅斯文學後,開 始了在柏林和巴黎十八年的文學生涯。1940年,納博科夫移居美國,在韋爾斯利、斯坦福、康奈爾和哈佛大學執教,以小說家、詩人、批評家和翻譯家的身份享譽文壇,著有《庶出的標志》《洛麗塔》《普寧》和《微暗的火》等長篇小說。1955年9月15日,納博科夫最有名的作品《洛麗塔》由巴黎奧林匹亞出版社出版並引發爭議。1961年,納博科夫遷居瑞士蒙特勒;1977年7月2日病逝。


B. 俄國作家契訶夫他的著作《凡卡》的資料

契訶夫。他是俄國著名的作家。生於1860年,死於1904年。他出身於小商人家庭,1879年進莫斯科大學醫學科求學。做過店員也當過醫生。他生活在19世紀末期,正是沙皇統治俄國最黑暗的年代。社會動盪不安。他的作品無情地揭露了沙皇統治下不合理的社會制度和資本主義社會的罪惡。

凡卡》選自俄國著名作家契訶夫的一篇短篇小說。契訶夫是俄國批判現實主義作家,他生活在俄國沙皇統治最黑暗、最殘暴的時代。小說寫於1886年,它反映了沙皇統治下的那段最黑暗的時代。當時,無數破產的農民被迫流入城市謀生,他們深受剝削之苦,連兒童也不能倖免。契訶夫通過凡卡給爺爺的信,寫出了學徒工的悲慘遭遇,對沙俄的黑暗統治進行了控訴,從一個側面揭露了沙皇制度的黑暗和當時社會的罪惡。「凡卡」正是千千萬萬俄國兒童的縮影。
凡卡
九歲的男孩凡卡·茹科夫三個月前被送到靴匠阿里亞興的鋪子里來做學徒。在聖誕節的前夜,他沒有上床睡覺。他等到老闆夫婦和師傅們出外去做晨禱後,從老闆的立櫃里取出一小瓶墨水和一支安著銹筆尖的鋼筆,然後在自己面前鋪平一張揉皺的白紙,寫起來。他在寫下第一個字以前,好幾次戰戰兢兢地回過頭去看一下門口和窗子,斜起眼睛瞟一眼烏黑的聖像和那兩旁擺滿鞋楦頭的架子,斷斷續續地嘆氣。那張紙鋪在一條長凳上,他自己在長凳前面跪著。
"親愛的爺爺,康司坦丁·瑪卡雷奇!"他寫道。"我在給你寫信。祝您聖誕節好,求上帝保佑你萬事如意。我沒爹沒娘,只剩下你一個親人了。"
凡卡抬起眼睛看著烏黑的窗子,窗上映著他的蠟燭的影子。他生動地想起他的祖父康司坦丁·瑪卡雷奇,地主席瓦烈夫家的守夜人的模樣。那是個矮小精瘦而又異常矯健靈活的小老頭,年紀約莫六十五歲,老是笑容滿面,睒著醉眼。白天他在僕人的廚房裡睡覺,或者跟廚娘們取笑,到夜裡就穿上肥大的羊皮襖,在庄園四周走來走去,不住地敲梆子。他身後跟著兩條狗,耷拉著腦袋,一條是老母狗卡希坦卡,一條是泥鰍,它得了這樣的外號,是因為它的毛是黑的,而且身子細長,象是黃鼠狼。這條泥鰍倒是異常恭順親熱的,不論見著自家人還是見著外人,一概用脈脈含情的目光瞧著,然而它是靠不住的。在它的恭順溫和的後面,隱藏著極其狡獪的險惡用心。任憑哪條狗也不如它那麼善於抓住機會,悄悄溜到人的身旁,在腿肚子上咬一口,或者鑽進冷藏室里去,或者偷農民的雞吃。它的後腿已經不止一次被人打斷,有兩次人家索性把它吊起來,而且每個星期都把它打得半死,不過它老是養好傷,又活下來了。
眼下他祖父一定在大門口站著,眯細眼睛看鄉村教堂的通紅的窗子,頓著穿高統氈靴的腳,跟僕人們開玩笑。他的梆子掛在腰帶上。他凍得不時拍手,縮起脖子,一忽兒在女僕身上捏一把,一忽兒在廚娘身上擰一下,發出蒼老的笑聲。
"咱們來吸點鼻煙,好不好?"他說著,把他的鼻煙盒送到那些女人跟前。
女人們聞了點鼻煙,不住打噴嚏。祖父樂得什麼似的,發出一連串快活的笑聲,嚷道:"快擦掉,要不然,就凍在鼻子上了!"
他還給狗聞鼻煙。卡希坦卡打噴嚏,皺了皺鼻子,委委屈屈,走到一旁去了。泥鍬為了表示恭順而沒打噴嚏,光是搖尾巴。天氣好極了。空氣紋絲不動,清澈而新鮮。夜色黑暗,可是整個村子以及村裡的白房頂,煙囪里冒出來的一縷縷煙子,披著重霜而變成銀白色的樹木、雪堆,都能看清楚。
繁星布滿了整個天空,快活地睒著眼。天河那麼清楚地顯出來,就好象有人在過節以前用雪把它擦洗過似的。……
凡卡嘆口氣,用鋼筆蘸一下墨水,繼續寫道:"昨天我挨了一頓打。老闆揪著我的頭發,把我拉到院子里,拿師傅幹活用的皮條狠狠地抽我,怪我搖他們搖籃里的小娃娃,一不小心睡著了。上個星期老闆娘叫我收拾一條青魚,我從尾巴上動手收拾,她就撈起那條青魚,把魚頭直截到我臉上來。師傅們總是耍笑我,打發我到小酒店裡去打酒,慫恿我偷老闆的黃瓜,老闆隨手撈到什麼就用什麼打我。吃食是什麼也沒有。早晨吃麵包,午飯喝稀粥,晚上又是麵包,至於茶啦,白菜湯啦,只有老闆和老闆娘才大喝而特喝。他們叫我睡在過道里,他們的小娃娃一哭,我就根本不能睡覺,一股勁兒搖搖籃。親愛的爺爺,發發上帝那樣的慈悲,帶著我離開這兒,回家去,回到村子裡去吧,我再也熬不下去了。……我給你叩頭了,我會永遠為你禱告上帝,帶我離開這兒吧,不然我就要死了。……"
凡卡嘴角撇下來,舉起黑拳頭揉一揉眼睛,抽抽搭搭地哭了。
"我會給你搓碎煙葉,"他接著寫道,"為你禱告上帝,要是我做了錯事,就自管抽我,象抽西多爾的山羊那樣。要是你認為我沒活兒干,那我就去求總管看在基督面上讓我給他擦皮靴,或者替菲德卡去做牧童。親愛的爺爺,我再也熬不下去,簡直只有死路一條了。我本想跑回村子,可又沒有皮靴,我怕冷。等我長大了,我就會為這件事養活你,不許人家欺侮你,等你死了,我就禱告,求上帝讓你的靈魂安息,就跟為我的媽彼拉蓋雅禱告一樣。

2 凡卡
"莫斯科是個大城。房屋全是老爺們的。馬倒是有很多,羊卻沒有,狗也不凶。這兒的孩子不舉著星星走來走去①,唱詩班也不準人隨便參加唱歌。有一回我在一家鋪子的櫥窗里看見些釣鉤擺著賣,都安好了釣絲,能釣各式各樣的魚,很不錯,有一個釣鉤甚至經得起一普特重的大鯰魚呢。我還看見幾家鋪子賣各式各樣的槍,跟老爺的槍差不多,每支槍恐怕要賣一百盧布。……肉鋪里有野烏雞,有松雞,有兔子,可是這些東西是在哪兒打來的,鋪子里的伙計卻不肯說。
"親愛的爺爺,等到老爺家裡擺著聖誕樹,上面掛著禮物,你就給我摘下一個用金紙包著的核桃,收在那口小綠箱子里。你問奧爾迦·伊格納捷耶芙娜小姐要吧,就說是給凡卡的。"
凡卡聲音發顫地嘆一口氣,又凝神瞧著窗子。他回想祖父總是到樹林里去給老爺家砍聖誕樹,帶著孫子一路去。那種時候可真快活啊!祖父咔咔地咳嗽,嚴寒把樹木凍得咔咔地響,凡卡就學他們的樣子也咔咔地叫。往往在砍樹以前,祖父先吸完一袋煙,聞很久的鼻煙,訕笑凍僵的凡卡。……那些做聖誕樹用的小雲杉披著白霜,站在那兒不動,等著看它們誰先死掉。冷不防,不知從哪兒來了一隻野兔,在雪堆上象箭似的竄過去。祖父忍不住叫道:"抓住它,抓住它,……抓住它!嘿,短尾巴鬼!"
祖父把砍倒的雲杉拖回老爺的家裡,大家就動手裝點它。
……忙得最起勁的是凡卡喜愛的奧爾迦·伊格納捷耶芙娜小姐。當初凡卡的母親彼拉蓋雅還活著,在老爺家裡做女僕的時候,奧爾迦·伊格納捷耶芙娜就常給凡卡糖果吃,閑著沒事做便教他念書,寫字,從一數到一百,甚至教他跳卡德里爾舞。可是等到彼拉蓋雅一死,孤兒凡卡就給送到僕人的廚房去跟祖父住在一起,後來又從廚房給送到莫斯科的靴匠阿里亞興的鋪子里來了。……
"你來吧,親愛的爺爺。" 凡卡接著寫道,"我求你看在基督和上帝面上帶我離開這兒吧。你可憐我這個不幸的孤兒吧,這兒人人都打我,我餓得要命,氣悶得沒法說,老是哭。前幾天老闆用鞋楦頭打我,把我打得昏倒在地,好不容易才活過來。我的生活苦透了,比狗都不如。……替我問候阿遼娜、獨眼的葉果爾卡、馬車夫,我的手風琴不要送給外人。孫伊凡·茹科夫草上。親愛的爺爺,你來吧。"
凡卡把這張寫好的紙疊成四折,把它放在昨天晚上花一個戈比買來的信封里。……他略為想一想,用鋼筆蘸一下墨水,寫下地址:

寄交鄉下祖父收

然後他搔一下頭皮,再想一想,添了幾個字:

康司坦丁·瑪卡雷奇

他寫完信而沒有人來打擾,心裡感到滿意,就戴上帽子,顧不上披皮襖,只穿著襯衫就跑到街上去了。……
昨天晚上他問過肉鋪的伙計,伙計告訴他說,信件丟進郵筒以後,就由醉醺醺的車夫駕著郵車,把信從郵筒里收走,響起鈴鐺,分送到世界各地去。凡卡跑到就近的一個郵筒,把那封寶貴的信塞進了筒口。……
他抱著美好的希望而定下心來,過了一個鍾頭,就睡熟了。……在夢中他看見一個爐灶。祖父坐在爐台上,耷拉著一雙光腳,給廚娘們念信。……泥鰍在爐灶旁邊走來走去,搖尾巴。……

①指基督教的習俗:聖誕節前夜小孩們舉著用簿紙糊的星星走來走去。

C. 俄羅斯唯一以短篇小說創作登上世界文壇高峰的作家是誰

列夫托爾斯泰曾經給過契科夫極高的評價,他曾經說他是「無與倫比的藝術家」,他還說道「我撇開一切虛偽的客套肯定的說,從技巧上來講,他,契科夫,遠比我高明!」

安·巴·契科夫是一個擅於把控社會情緒的短篇小說天才。1860年,他出生在羅斯托夫省塔甘羅市。小時候,他在父親的雜貨鋪里長大,童年記憶中停留時間最長的就是站櫃台和做買賣。到了1876年的時候,由於家裡破產,父親一個人去莫斯科當小伙計。不久便舉家搬遷至莫斯科。只留下了契科夫一個人在故鄉繼續求學,他就這樣一個人度過了艱苦的三年時間。

第二個階段自八十年代下半期起,契科夫聲譽日增,到了1888年,他已經是《梅爾柏密尼》《五顏六色的故事》《在黃昏》《天真的話》《短篇小說集》等五個故事子集的作者了。

他創作的題材比以前更加豐富,對於生活的挖掘更加的深廣,從道德的角度來揭露生活矛盾。並且擅於通過諷刺的手法,去控訴資本主義社會的「可怕罪惡」,比如《公爵夫人》中,契科夫暴露有財有勢者的偽善與虛榮,《跳來跳去的女人》則淋漓盡致的展示了一個愛慕虛榮的女人,可笑可悲的貧乏心靈。

在他創作的第三個階段里,具有極大的藝術概括力。比如《套中人》里,契科夫描繪了一個害怕接觸實際、害怕接觸新生事物死心守衛政府法令的別里科夫,諷刺和鞭撻別里科夫造成這種畸形性格的反動八十年代。他塑造了一個情緒激昂和善於思索的伊凡伊凡內奇形象,反映了九十年代後期的重要歷史情況。進步的革命階級中的革命激昂情緒在不斷的滲透擴展到其他行業。

D. 60年代列斯科夫有什麼作品

1861年,列斯科夫遷居彼得堡,全力從事文學活動。60年代寫了不少中短篇小說,反映愚昧落後的社會狀況。《一個村婦的生活》(1863,後易名為《穿樹皮鞋的愛神》)描繪一個農村「女歌手」追求戀愛自由慘遭迫害的悲劇;《姆岑斯克縣的麥克白夫人》(1865)寫女主人公因情慾而殺人的故事,再現了商人階層中腐敗而殘酷的生活氣氛。

E. 契訶夫短篇小說其中的5篇進行概括介紹

世界三大小說家

從十九世紀中葉至二十世紀初,在六十年的時間里,文學史上相繼走過了並稱世界三大小說家的莫泊桑、契訶夫和歐。亨利。
本篇並不想系統的論述他們的文學特徵和成就,只是一些自己的或他人的碎片匯集而已。

世界文學史上的短篇聖手不乏其人,為何此三人倍受推崇呢?我不知是何人在何時何地對他們做如此定位,將他們置於短篇小說創作成就的顛峰,不過確實也實至名歸。
他們的中、短篇小說在質量上和數量上的顯著特點就是「多而且好」,這是使他們成為短篇小說大師的基本要素。還有就是他們文學創作的重點或主要組成部分是中、短篇小說。正是這三個人,用他們燦若星辰的作品豐富了中、短篇小說所表現的思想、內容,鞏固和發展了中、短篇小說的創作模式,完善了傳統中、短篇小說的創作技巧,為其發展開拓了廣闊的空間。
上面這段話看起來像某篇刻板的文學評論的摘錄,再這樣陳述下去恐怕會淪為老生常談的陳詞濫調。那麼我就變換一種方式,加進一些統計數字,也許還是老一套,那我也管不了許多了。

莫泊桑,法國人,生於1850年,卒於1893年,享年43歲,沒有加入跨世紀的作家一族。他創作了三百多篇中、短篇小說、六部長篇小說。人生未至半百,創作量驚人。
契訶夫,俄國人,生於1860年,卒於1904年,享年44歲。他比莫泊桑多活一年,也見到了新世紀。他一生創作大量中、短篇小說,其戲劇創作成就比起小說來毫不遜色。
歐。亨利,美國人,生於1862年,卒於1910年,享年48歲,也沒活過半百之年。他一生創作了三百多個短篇和一部長篇。
讓我們就上述資料做一下概括說明。
一是這三位作家大概創作了一千篇左右的中、短篇小說,其中包括大量傳世名作,比如《羊脂球》、《項鏈》、《我的叔叔於勒》、《變色龍》、《套中人》、《第六病室》、《警察和贊美詩》、《麥琪的禮物》、《最後的常春藤葉》等等等等。不要對我說上述作品你一篇也不知道,除非你沒接受我國的九年義務教育。
二是他們都沒活過五十歲,也就是我國傳統意義上的知天命之年。按出生時間排列,他們一個比一個活得長些,但都有像短篇一樣的壽命。難道是寫短篇小說太耗費精力了?
三是用這三位作家的出生地為點,連線組成一個鈍角三角形。這三人的國籍頗有代表性,法蘭西、俄羅斯、美利堅。這三個國家的文學大師層出不窮,這也說明此三人為何具有代表性。法蘭西,雨果地故鄉,巴爾扎克的老家,福樓拜的巢穴。俄羅斯,偉大作家的誕生地:普希金、萊蒙托夫、屠格涅夫、列夫。托爾斯泰,無一不令後輩作家望塵莫及、五體投地。美利堅,那時已經有了馬克。吐溫、德萊塞、惠特曼三大文學奠基人,又有諾里斯和克萊恩這樣的短命天才,其前途不可限量。

莫泊桑和契訶夫都屬於歐洲大陸,這片大陸有較深的文學底蘊。1850年,也就是莫泊桑出生的那一年,法國的現實主義大師巴爾扎克逝世了,而距另一位巨人斯湯達的逝世已經八年了,維克多。雨果還沒有寫出《悲慘世界》,福樓拜還沒有樹立自己大師的地位;在當時的俄羅斯,屠格涅夫只有33歲,列夫。托爾斯泰22歲。1867年,莫泊桑17歲時結識了福樓拜,在這位恩師的教導與關懷下他向成功走去;這時在俄羅斯,契訶夫剛剛5歲。1880年,莫泊桑30歲時發表了處女作小說《羊脂球》,從而轟動文壇;這一年契訶夫開始了幽默故事性質的小說創作。以後的5年是莫泊桑的黃金時期,其間他完成了他絕大部分的中、短篇傑作;也就是在這短短的5年裡,契訶夫在創作上發生了一次飛躍,他逐漸脫離了庸俗的笑料小品,寫出了《普里希別耶夫中士》那樣具有深刻主題的諷刺作品。
莫泊桑的幸運是他在學習寫作時有福樓拜這樣的明師對其天才進行引導和挖掘。作為醫生的契訶夫完全靠自我實現了突破,他說過:「醫生是我的妻子,而寫作是我的情婦」。
1890年以後,莫泊桑急轉直下,1893年逝世。契訶夫在1890年訪問了庫頁島,此後他的第二次飛躍發生了,標志是1892年的《第六病室》。二十世紀初,契訶夫站到了俄羅斯文學的最高處。
1881年,屠格涅夫把莫泊桑的一本小說集(《泰利埃公館》,舊譯《戴家樓》)送給了列夫。托爾斯泰,說:「隨便讀讀吧,這是一位年輕的法國作家。他知道您,並且非常尊崇您。」屠格涅夫是福樓拜的老朋友,曾多方關照莫泊桑。托爾斯泰後來讀了莫泊桑幾乎所有作品,稱贊他具有「那種使他能夠在事物和生活現象中見到人所不能見的特徵的天賦注意力。」十九世紀下半葉至二十世紀初,隨著一個個文學巨人的出現,歐洲的現實主義文學發展到頂峰,繼而幾至淪入自然主義泥沼。現代主義作為一個文學流派已經嶄露頭角。莫泊桑的現實主義是接近自然主義的,但決沒有後者的枯燥乏味(不信?你可以去讀《娜娜》)。契訶夫繼承了俄羅斯傳統的抒情化現實主義。列夫。托爾斯泰這樣說:「契訶夫是用散文寫作的普希金。」看看後人的幾段評論。
毛姆(被稱作「英國的莫泊桑」)在《論小說寫作》中這樣寫道:「契訶夫是一個很好的短篇小說家,但是有他的局限;而且他把自己的藝術建築在這些局限上是他明智的地方。他沒有本領編造一個緊湊而生動的故事,諸如人們可以在晚餐桌上講得娓娓動聽的那類故事,象《遺產》或者《項鏈》那樣。」毛姆是莫泊桑的精神傳人,一位法國化的英國作家。
凱瑟琳。曼斯菲爾德(被稱作「英國的契訶夫)說:」我願意將莫泊桑的全部作品換取契訶夫的一個短篇小說。「」如果法國的全部短篇小說都毀於一炬,而這個短篇小說(《苦惱》)留存下來的話,我也不會感到可惜。「列夫。托爾斯泰說:」他創造了新的形式,因此我絲毫不假作謙遜地肯定說,在技術方面契訶夫遠比我為高明!……這是一個無與倫比的藝術家。「
托馬斯。曼說:「毫無疑問,契訶夫的藝術在歐洲文學中是屬於最有力、最優秀的一類的。」海明威說:「人們對我說,凱瑟琳。曼斯菲爾德寫了一些好的短篇小說,甚至是一些很好的短篇小說,但是在讀了契訶夫之後看她的作品,就好像在聽了一個聰明、博學的醫生講的故事後再聽一個尚年輕的老處女竭力編造出來的故事一樣。」納博科夫曾著重分析了契訶夫的小說名篇《帶叭兒狗的女人》,認為這是「有史以來最偉大的短篇小說之一」,並說:「愛陀思妥耶夫斯基或高爾基甚於愛契訶夫的人永遠也不能掌握俄羅斯文學和俄羅斯生活的本質……也不能掌握普通的文學藝術的本質。」「在這個只有二十頁左右的短篇小說里,一切傳統的小說寫法都被打破了。」是的,高爾基曾就這篇小說寫信給契訶夫,說他在「殺害現實主義」。
《彼得堡》的作者安。別雷在他的《小品文集》中這樣論述契訶夫:「互相對立的流派——象徵主義和現實主義在他那裡相遇、交匯。在契訶夫身上體現著我們彌足珍貴的列夫。托爾斯泰文學傳統的繼承。而與此同時契訶夫的創作中又儲存了能夠引爆諸多俄羅斯文學過渡流派的真正象徵主義的甘油炸葯。」「契訶夫從未認為自己是象徵主義者,但是他卻高尚而真誠地彷彿把自己的全部創作奉獻於一點,那就是使他的創作成為俄羅斯象徵主義的基石。」「正是以契訶夫現實主義的如許深邃,該現實主義的內在基礎在未背叛過去傳統的同時轉化為象徵主義。」「這就是契訶夫的實體——不由自主地與象徵主義長成一體的透明化的現實主義。」綜合看來,契訶夫在藝術上要比莫泊桑復雜的多。這位風格獨特的修辭大師既簡潔純凈又復雜深邃。

美洲大陸的歐。亨利的創作時間在二十世紀最初10年,亦即他生命的最後10年。
似乎歐。亨利在我國的受重視程度不如他那兩位歐羅巴同行(迄今為止我沒見過中文版的歐。亨利小說全集)。通過他作品中的只言片語,我們推測他大概讀過莫泊桑的大部分小說。在我的印象里契訶夫的小說是在1910年以後才正式介紹到美國的,那麼歐。亨利應該沒有讀過契訶夫的小說。
歐。亨利經歷豐富,他的各種職業生涯使他得以接觸美國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中還包括在監獄服刑的經歷,所以他的小說被稱作「美國生活的萬花筒」。
歐。亨利的小說技巧是純美國式的。在讀莫泊桑和契訶夫的小說時,在讀者意識的某一個角落裡隱藏著一種厚重感,這使作品的背景顯得深遠廣闊。歐。亨利帶給我們像紙一樣輕快的感覺,這並不是說他的作品淺薄,而是作品中表露的那種蓬勃的美國氣息。
很多人稱贊他的小說構造技巧已達爐火純青的境地,「出人意料的結尾」被他發揮得淋漓盡致。他又是一位愛玩兒文字游戲的作家,在他的作品中利用諧音的語義雙關比比皆是。他還喜歡引經據典:《聖經》、希臘羅馬神話以及同時代的亨利。詹姆斯。
誰也不能忽視歐。亨利小說中的幽默內涵。那是正宗的美式幽默:俏皮、誇張、粗線條,又有一絲酸澀的感覺。我們還不能把這種幽默稱為「含淚的幽默」,不過可以在這種幽默中找到黑色幽默的遺傳因子。
歐。亨利的很多作品會使你體會到它們的虛構性。他常常會在一個故事的敘述過程中插入一些作者的觀點,透露一點作者的意圖。這種手法在後現代小說中稱作「短路」。這使歐。亨利的小說具有了一點「元小說」的特徵。他的現實主義融合了浪漫主義和後現代等各種因素,形成了歐。亨利式的現實主義。

好了,可以結束了。三位短篇小說大師已逝去將近一個世紀了,縱觀這百年來的文學發展,任何事物一成為經典,就會有一群人去模仿,同時又有一群人去試圖推翻,再去重塑新的經典;但對於閱讀中的人類來說,實質的東西是永遠不會消褪的。

F. 誰知道契訶夫有什麼精彩的小說

契訶夫早期作品:《胖子和瘦子》、《小職員之死》、《苦惱》、《凡卡》
契訶夫後期作品《伊凡諾夫》、戲劇《海鷗》、《萬尼亞舅舅》、《三姊妹》、《櫻桃園》
《柳樹》 《代表》 《胖子和瘦子》
《在催眠術表演會上》 《壞孩子》《我的「她」》
《撥蘿卜》(仿童話) 《假面》 《牡蠣》 《必要的前奏》
《未婚夫和爸爸》 《小人物》 《預謀犯》 《相識的男人》
《普里希別耶夫中士》 《哀傷》 《苦惱》 《美妙的結局》
《卡什坦卡的故事》 《捉弄》 《歌女》 《在釘子上》
《跳來跳去的女人》 《演說家》 《凡卡》 《外科手術》
《脖子上的安娜》 《乞丐》 《彩票》 《名貴的狗》
《帶閣樓的房子》 《出事》 《打賭》 《在流放地》
《夜鶯演唱會》 《農民》 《套中人》 《第六病室》
《醋栗》 《姚內奇》 《窩囊》

熱點內容
豪門老公言情小說 發布:2025-07-13 07:10:21 瀏覽:893
求推薦都市刑偵異能一類的小說 發布:2025-07-13 07:09:27 瀏覽:424
免費小說金陵春 發布:2025-07-13 07:08:54 瀏覽:954
現代特種兵小說言情 發布:2025-07-13 07:04:26 瀏覽:898
商後小說免費大全 發布:2025-07-13 06:47:12 瀏覽:80
情慾言情小說 發布:2025-07-13 06:46:29 瀏覽:237
短篇小說我的餘生 發布:2025-07-13 06:37:35 瀏覽:710
網路小說前五名的小說是什麼 發布:2025-07-13 06:32:34 瀏覽:452
總裁心機小說 發布:2025-07-13 06:15:50 瀏覽:883
重生之變成動物類的小說 發布:2025-07-13 06:14:11 瀏覽:4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