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短篇小說名著2000
❶ 有什麼英文名著嗎推薦給初中生看的
長腿叔叔 Daddy-long-legs(推薦,稍難)
風語柳河岸 The Wind in the Willows
星際動物園 The Star Zoo(短篇小說)
這幾本都挺好看的,除了第一本,其他兩本建議看簡化版的,不然會看不懂.書蟲系列的都很不錯.
❷ 英國的短篇小說,有哪些值得推薦
個人推薦下英國著名小說家狄更斯的《信號員》吧,也是英國十大名著之一吧。這個小說讀完特別讓人深思,主要是講小鎮一個信號員總能預測災難的東西成為現實。他成了唯一一個災難的預測者。知道最後一次預測他也成為犧牲者。也表現了作者對底層人民悲慘命運不能改變的悲憫。看完之後我覺得引用波波的話吧:人生中%99的時間可能都是不幸的但是我們要善於發現其中%1的萬幸,好好珍惜現在的每一天吧。
❸ 有哪些好看的英文短篇小說
羊脂球,湯姆索亞歷險記,包法利夫人。
❹ 世界名著英文版 推薦
司湯達的作品很適合現在的年輕人看。
司湯達是十九世紀法國傑出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他的一生並不長,不到六十年,而且他在文學上起步很晚,三十幾歲才開始發表作品。然而,他卻給人類留下了巨大的精神遺產:數部長篇,數十個短篇或故事,數百萬字的文論、隨筆和散文,游記。
司湯達的本名叫亨利·貝爾。1783年1月23日出生於法國格勒諾布爾市。父親是一個資產者,但卻擁護王權與教會,頭腦里充滿了貴族的觀念。司湯達的家庭教師是一個神甫。這個神甫對他進行嚴格的貴族式教育,禁止他與一般的兒童玩耍。對他影響最大的是他母親和外祖父。他母親屬於義大利血統,生性活潑,思想較為自由開放,能夠用義大利文閱讀但丁等人的作品。但她在司湯達七歲時便逝世了。司湯達的外祖父是一個醫生。思想特別開放,是盧梭和伏爾泰的信徒,擁護共和派。司湯達少年時期經常住在外祖父家,在那裡閱讀了大量的世界名作。
司湯達的童年,是在法國大革命的疾風暴雨中度過的。
1796年至1799年,他在格勒諾布爾的中心學校上學,那是法國革命時期按照資產階級的革命思潮和教育思想建立的新型學校。司湯達在那裡面系統地學習了新思想,新知識,對法國文學和唯物主義哲學發生了濃厚的興趣。1779年,他來到巴黎,原來准備投考著名的綜合工藝學校,但為革命的形勢所鼓舞,加入了拿破崙領導的軍隊。1800年,他隨拿破崙率領的大軍到了義大利的米蘭。米蘭人民長期遭受奧地利的統治,視拿破崙的軍隊為救星。他們對法國革命的熱情,他們的優秀的文化傳統,對司湯達的影響很深。以後他長期在米蘭居住,寫作,並以米蘭人自居。
從1806年到1814年,司湯達隨拿破崙的軍隊轉戰歐洲大陸。在1812年從莫斯科大撤退時,他擔任後勤軍官。長期的斗爭實踐,使他的共和派的觀點更加堅定,更加憎惡腐朽沒落的封建貴族與教會的黑暗統治。因此,以後他脫下戎裝,投身於文學創作時,他的批判的筆鋒總是指向貴族和教會,便不奇怪了。
1814年拿破崙下台,波旁王朝復辟。資產階級的革命派遭受鎮壓,封建的王公貴族則彈冠相慶。在這種形勢下,司湯達覺得「除了遭受屈辱,再也不能得到什麼」,便離開祖國,僑居義大利的米蘭。在這里,他對義大利的愛國主義人士抱以極大的同情,與爭取民族解放的燒炭黨人來往密切。他的行動,引起了統治義大利的奧地利軍警的注意。當1821年義大利革命失敗,許多愛國者身陷囹圄時,他也被警察當局作為燒炭黨人的同情者而驅逐出境。直到1834年,他被派任為法國駐教皇管轄下的奇維塔韋基亞城的領事,才再度回到義大利。
司湯達從1817年開始發表作品。處女作是在義大利完成的,名為《義大利繪畫史》。不久,他首次用司湯達這個筆名,發表了游記《羅馬、那不勒斯和佛羅倫薩》。從1823年到1825年,他陸續發表了後來收在文論集《拉辛和莎士比亞》中的文章。此後,他轉入小說創作。1827年發表了《阿爾芒斯》,1829年發表了著名短篇《瓦尼娜·瓦尼尼》。他的代表作《紅與黑》於1829年動筆,1830年脫稿。1832年到1842年,是司湯達最困難的時期,經濟拮據,疾病纏身,環境惡劣。但也是他最重要的創作時期。他寫作了長篇小說《呂西安·婁萬》(又名《紅與白》),《巴馬修道院》,長篇自傳《亨利·勃呂拉傳》,還寫了十數篇短篇小說。在1842年3月23日司湯達逝世時,他手頭還有好幾部未完成的手稿。
司湯達是以長篇小說名世的。他的長篇代表作《紅與黑》,傳世一百多年,魅力分毫未減。然而,他的短篇小說也寫得十分精彩。其代表作《瓦尼娜·瓦尼尼》、《艾蕾》(直譯為《卡斯特羅修道院長》)等,寫得生動傳神,膾炙人口,堪稱世界短篇小說花園里的奇葩。它們與梅里美的《馬特奧·法爾戈納》、《塔芒戈》、巴爾扎克的《戈布塞克》一起,標志著法國短篇小說創作的成熟。
《往事連篇》於1825—1826在英國《倫敦畫報》連載,1826年,法文譯本或者改寫本在巴黎的不列顛書店與讀者見面,開始時無人知道作者是司湯達。司湯達逝世後,他的表弟柯隆伯在整理他的遺稿時,發現了這篇作品的部分底稿,於是把它收入1854年版的《司湯達小說集》。
這篇小說描寫了在拿破崙的軍隊佔領義大利期間的社會風俗,世態人情。保守的人士聚集在教會的旗幟下,企圖神靈於聖母的保佑,阻止滾滾而來的革命浪潮,而教會勢力則趁機製造奇跡,編造所謂聖母顯靈的謊言,蒙蔽愚昧的人們;年輕人,有理智的人則對教會那一套持反對態度,他們歡迎拿破崙大軍的到來。小說敘述了一次重大的歷史事件——劫持教皇的行動,對亂世英雄有一些精彩的描寫。總之,小說描寫的義大利社會是一個保守的、愚昧的社會,廣大民眾視教皇為上帝在人間的代表。因此,拿破崙大軍在義大利失敗,教皇復辟,掀起復仇運動是勢所必然的事。
《箱子與鬼》寫於1829年底。這一年聖誕節司湯達曾把它讀給梅里美聽。這篇小說通過一個警察局長利用權勢,霸佔民女,活活拆散一對戀人的故事,向讀者揭露了西班牙復辟勢力的兇殘與霸道。作為這種惡勢力的對立面,兩個戀人的純潔、善良,為了愛情不惜拋灑熱血的情節,極具動人心魄的力量。
《媚葯》寫於1830年1月,同年6月發表於《巴黎評論》。司湯達自稱寫這篇作品是為了「治療頭痛,散心」。而且他承認參考了十七世紀法國作家斯卡龍的一起作品。他說:「每個時代的調味汁不同。我不過把1660的調味汁換成1830年的罷了。」這篇作品描寫的是一個西班牙少婦鬼迷心竅,拋棄富裕但年老的丈夫。與一個跑江湖的馬戲演員私奔,上當受騙仍不變心的故事。也許這確是一起消遣之作,思想平平,但在創作手法上有獨到之處,尤其是開頭與結尾受人稱道。開頭描寫的時間、地點、氛圍與情節十分協調,很能抓住讀者;結尾言簡意深,給人以想像的餘地。
《米娜·德·旺格爾》寫於1829年12月至1830年1月間。其後又幾經修改。但司湯達生前未拿出發表。直到他死後十一年巴黎的《兩世界評論》才將它刊發。在司湯達的作其中,這是少有的描寫德國人的作品之一。米娜·德·旺格爾出身於德國大貴族家庭。她父親因厭惡非正義的征戰,受到宮廷的監視,最終憂郁而死。她為了追求自身的幸福,離鄉去國,來到巴黎,墮入了愛河。為了達到目的,這個愛幻想的德國姑娘不惜紆尊降貴,喬裝改扮,來到她私下熱戀的人家裡做女傭,不料因高興過度,吐露了秘密,釀成悲劇,最後以身殉情。司湯達通過這個哀惋曲折的愛情故事,展示了德國人與法國人性格上的差異以及對待愛情的不同態度。小說的女主人公米娜·德·旺格爾在作者的人物畫廊里,是一個有血有肉,光彩奪目的人物。
《菲利貝》成於何時,專家們尚未得出定論。有人認為是在1827年至1830年間。也有人認為是在1839年。但法國文學史家克魯才分析了菲利貝與《紅與白》中的主人公呂西安的性格特徵,覺得兩者相近,便認為它成於1835年至1839年間。嚴格地說,這篇東西也許夠不上短篇小說,只能算一個短故事,也有點像中國的筆記小說。內容也確如副標題,是一位膏粱子弟的幾個生活片斷,如經商、戀愛、搬家等,寫得比較粗放。在司湯達的短篇創作園地里,它也許只能算一根小草,但對於我們全面了解司湯達的創作,終究是有益的,因此我們也把它收進集子。
在收入《義大利軼事》的八個短篇里,除了《瓦尼娜·瓦尼尼》成於1829年以外,其餘的都寫於1833年以後。關於這些小說,有些情況需略作介紹。
1833年,司湯達再次來到義大利後,在一個朋友家的藏書室里,發現了一批「古代的手稿」。這些手稿真實地記錄了義大利十六、十七世紀的一些重大的「社會新聞」。司湯達在閱讀之後,大感興趣,認為它們是「十六世紀和十七世紀義大利歷史的有益補充」;它們描繪了「孕育拉斐爾和米開朗基羅一代天才的風土人情」,便花重金購得抄錄權,請人仔細抄錄了某些篇章,保留在身邊,反復閱讀,並以部分翻譯加部分創作的手法,將這些手稿改寫成短篇小說。他在世時,選出《艾蕾》、《維多利婭·阿柯朗波尼》(或譯作《帕利亞諾公爵夫人》)、《桑西一家》三篇結集出版。在他去世十二年後,他表弟整理了他的脾氣據此改寫的短篇小說,並加上描寫義大利人愛情故事的《瓦妮娜·瓦尼尼》,結成一集,取名為《義大利軼事》出版。
1829年發表的《瓦妮娜·瓦尼尼》,是一起短篇傑作。它通過燒炭黨人彼埃特羅與羅馬貴族小姐瓦妮娜的愛情,歌頌了義大利的民族解放運動,歌頌了為民族解放而獻身的燒炭黨人。瓦妮娜是個傾國傾城的美女。她雖然出身於閥閱世家,但視富貴如浮雲,心甘情願地追求一個出身低微,身負重傷,又被官方通緝的逃犯。為了愛情,她甘願舍棄一切,甚至不惜自己的名聲。但為了得到彼埃特羅的愛,她竟然告密出賣了彼埃特羅手下的戰士,破壞了他們的起義。她當初愛上彼埃特羅,是欽佩他為民族解放奮斗的大無謂精神。但由於私心的支配,她的愛情到頭來變成了正義事業的阻力。
作為她的對立面,彼埃特羅表現了可歌可泣的愛國精神。他愛瓦妮娜,愛她勝過愛自己的生命。但是當他必須在祖國的命運和個人的幸福之間作出選擇時,他放棄了後者。為了民族解放他甘於吃苦,當他手下的戰士被捕,起義失敗後,他毅然投案自首,以免被人疑為叛徒。當他得知是自己的心上人告的密後,他憤怒地拒絕了她的解救,與她斷絕了情緣。他的凜然正氣和非凡的人格力量使他成為文學史上一個光彩奪目的愛國者形象。
《岸邊的聖方濟各教堂》是一起描寫「義大利激情」的小說,教皇的侄媳康波巴索王妃表面冷漠、清高,謹守婦道,實際上充滿了不可抑制的情慾。她與法國駐教廷的使館隨員,法國攝政王的私生子暗通款曲。但她一心要獨享情夫的情愛,一旦得知他移情別處,便與教會的野心家勾結,派人暗殺了情夫。司湯達在描寫這對青年的情愛波折時,附帶了幾筆,便把當時教會任人唯親,編織裙帶關系,打著冠冕堂皇的旗號互作私人交易的丑惡事實揭露無遺。
《維多利婭·阿柯朗波尼》寫的是宮廷貴族為情愛和利益進行的兩次陰謀仇殺。小說是以記敘「社會新聞」的筆調寫的。盡管案情十分曲折,解決案件的方式驚心動魄,但最精彩的還是關於初為紅衣主教,後為教皇西利斯圖斯五世的蒙太托的描寫。菲利克斯是蒙太托的外甥和養子。紅衣主教視他為掌上明殊。然而,他在聽到養子被人暗殺的消息後「面不改色」,一點兒沒有震驚的表現。第二天梵蒂岡召開紅衣主教會,人們認為他不會到場,誰知他和往常一樣,第一批到會,而且在教皇本人流淚安慰他時,他也和平常一樣,十分平靜,並且要求聖上不要下令調查案情,說他已寬恕了殺手。他的這些表現,贏得了教皇和其他人的好感。大家都說他是一個了不起的教士。此後不久,他當選為教皇(他在外甥死後的表現無疑為他當選脾氣了道路),臉立刻變了,逼得涉嫌與他外甥謀殺案有關的人逃離羅馬。他的種種表現,活脫脫表現了一個野心勃勃,不擇手段往上爬的高級教士的偽善心靈。
《桑西一家》以哀怨動人的筆調寫了貝阿特麗絲及其一家的不幸遭遇。她是個美麗的少女,正值如花似玉的年齡,本該充分享受父母的憐愛。誰知她父親是只衣冠禽獸,想方設法虐待她,糟蹋她。她忍無可忍,與繼母一起,叫人殺死了這個淫棍。這件殺人案事出有因,理當得到法官的同情,然而教會的裁判機構卻不顧天理人情,判決這位少女及其一家人死刑。作者在這里對司法的不公正表達了強烈的義憤,對不幸的少女表示深切的哀憐。
《帕利亞諾公爵夫人》敘述了一起貴族家庭常有的事情:女主人與年輕的男侍從偷情。司湯達沒有過多地描寫偷情的場面,倒是對處理這件事情的過程作了詳細的描寫,更費了不少筆墨,對教廷內部你死我活的斗爭,作了逼真的展現。兩個偷情者當然被處死了。甚至連腹中的胎兒都不放過。封建大家族裡,這種慘無人道的私刑制度令人觸目驚心。
《艾蕾》是一出催人淚下的愛情悲劇。貴族小姐艾蕾與「強盜」尤拉相愛,遭到父兄的極力反對。不幸在一次戰斗中,她的兄弟死於尤拉刀下。傷心欲絕的父母為斬斷她與尤拉的情絲,把她送進修道院;而尤拉攻打修道院失敗,為了逃避追究,遠走他鄉,失去了聯系。在與情人生離死別,身處惡劣環境,十分痛苦的情況下,艾蕾自甘墮落,先花費重金賄賂,當上了修道院長,後失身於道貌岸然的主教。最後,因懷孕事發,被判重刑。當她聽說尤拉率人前來解救她的消息時,留下一封長信,自殺身亡。這篇名作通過艾蕾這個大家閨秀的不幸遭遇,深刻地揭示出,封建的門第觀念是扼殺青年人幸福的兇手;偽善的教會,修道院是使人墮落的根源。
《血染風情》(直譯為《寵愛過度反害人》)和《蘇奧拉·斯科拉蒂卡》兩篇的題材有類似之處。雖然故事發生的年代不同,一起是1585年前後,一起是1740年前後,但兩篇小說都寫出了封建制度的慘無人道,和貴族修道院的黑幕。那些多子女的貴族家庭為了保證家庭的財產不致分散,往往只把財產傳給長子,對於其餘的兒子只給一定的生活費,對於女兒則一律趕出家門。或者嫁出去換一筆財產,或者把她們送進專門為這些人開辦的貴族修女院。進了修女院則等於進了墳墓,與外面的一切聯系都要切斷。正如《血染風情》里修女說的:「父母把我們送進修道院,家庭財產都被兄弟霸佔,我們被關在這座活人的墳墓里,沒有第二條生路。」但是少女們都是活生生的人,不甘心犧牲自己的青春、愛情、幸福,想方設法與外面的情人幽會。然而這種行為一旦被發現,便要被視為瀆聖罪,輕則打入地牢,終身監禁,重則處死。《血染風情》和《蘇奧拉·斯科拉蒂卡》寫的就是貴族修女們的生活,她們對幸福的嚮往和對命運的抗爭。對受社會與家庭迫害的修女,作者寄予了深切的同情,對她們英勇反抗,追求幸福與自由的行動則予以熱情的歌頌,把這些「淳樸而富於感情的人」稱為「現代文明的先驅」。
簡。奧斯丁
簡·奧斯汀是世界上為數極少的著名女性作家之一,介於新古典主義和浪漫運動的抒情主義之間的「小幅畫家」和「家庭小說」家,文學評論家眼裡堪與莎士比亞在不朽性方面相提並論的英國作家。
2000年,BBC做過一個「千年作家評選」活動,結果奧斯丁緊隨莎士比亞之後,排名第二,而且,她是前十位里唯一的女性作家。這位女性堪稱英國之驕傲。她創造出了一大批的人物,開啟了19世紀30年代的現實主義小說高潮。
英國文學史上出現過幾次趣味革命,文學口味的翻新幾乎影響了所有作家的聲譽,唯獨莎士比亞和奧斯汀經久不衰。而這位偉大的女性一生只走過了42個春夏秋冬。
1794-95 《初次印象(傲慢與偏見)》動筆。
1796 《初次印象(傲慢與偏見)》完成,《埃莉諾和瑪麗安(理智與情感)》動筆
1798-99 《諾桑覺寺(蘇姍)》完成。
1803 《蘇姍(諾桑覺寺)》以10鎊價格賣給理查.克羅斯比,但未被出版。《沃森一家》動筆(1818年出版)
1805 《沃森一家》放棄。
1811 《曼斯菲爾德庄園》動筆。《理智與情感(埃麗諾和瑪麗安)》出版。
1813 《傲慢與偏見(<第一印象> 修訂版)》出版。《曼斯菲爾德庄園》完成。
1814 《曼斯菲爾德庄園》出版。《愛瑪》動筆。
1815 《愛瑪》完成並出版。《勸導》動筆。《蘇姍(諾桑覺寺)》從出版商理查.克羅斯比手中買回。
1816 《勸導》完成。《蘇姍(諾桑覺寺)》修訂。
1817 《沙地屯》動筆
1818 《諾桑覺寺(<蘇姍>修訂版)》和《勸導》出版。
莫泊桑
莫泊桑的三百五十多中短篇小說從題材內容大致可分為以下幾個方面:
1.反映普法戰爭的:在這類題材的作品裡,莫泊桑揭露了普魯士侵略者的殘暴與野蠻;法國軍隊的無能,歌頌了法國人民不畏強暴反抗侵略者的愛國精神如《羊脂球》(1880)、《米隆老爹》(1883)(必讀)、《兩個朋友》(1883)等。《羊脂球》是寫被敵軍佔領的里昂城裡十幾位居民同乘一輛馬車出逃的故事。一輛馬車就是一個社會的縮影。作者通過乘客們出逃的不同原因,一路上的表現,特別是對羊脂球前後不同態度的變化,表現了他們不同的社會身份和性格特徵。
2.描寫資產階級世俗生活,揭露資產階級道德墮落的,如《項鏈》(1884)、《戴家樓》(1881),表現世人貪圖錢財而不注重親情的《我的叔叔於勒》(1883),描寫小市民吝嗇的《雨傘》(1884)等。
3.反映勞動人民生活的貧困痛苦以及優秀品質的,如《西蒙的爸爸》(1881)、《一個女長工的故事》(1881)等。
找找就有你想看的書
❺ 高中英語短篇小說求推薦
要是想讀名著的話,牛津書蟲系列比較適合英語學習,是名著的簡化版本,容易理解,也能廣泛涉獵。都是雙語的。
以下是書目,可以挑些合適的來讀:
第四級:1500生詞量,適合初三學生
上冊5本:
1、《巴斯克維爾獵犬》
2、《不平靜的墳墓》
3、《三怪客泛舟記》
4、《三十九級台階》
5、《小婦人》
下冊6本:
1、《黑駿馬》
2、《織工馬南》
3、《雙城記》
4、《格列佛游記》
5、《金銀島》
6、《化身博士》
第五級:2000生詞量,適合高一學生,共4本。
1、《遠大前程》
2、《大衛•科波菲爾》
3、《呼嘯山莊》
4、《遠離塵囂》
第六級:2300生詞量,適合高二、高三學生,共4本
1、《簡•愛》
2、《霧都孤兒》
3、《傲慢與偏見》
4、《苔絲》
如果讀原著小說,莫泊桑 歐亨利 契科夫 的都挺好,但是有生僻詞。
❻ 必讀英文名著
必讀英文名著
我們知道,學習英語,少不了要看一些經典原版英語名著書籍。接下來我搜集了必讀英文名著,歡迎閱讀查看。
必讀英文名著
1、Gone with the Wind《飄》
小說《飄》是美國著名女作家瑪格麗特·米歇爾創作的一部具有浪漫主義色彩、反映南北戰爭題材的小說。主人公斯佳麗身上表現出來的叛逆精神和艱苦創業、自強不息的精神,一直令讀者為之傾心。這部經久不息的小說感動了無數的讀者。多次被翻拍成電影。電影又名《亂世佳人》。
2、A Journey to the Center of the Earth《地心游記》
這部《地底旅行》是法國小說家儒勒·凡爾納的小說,於1864年出版,被認為是科幻小說的經典之一。《地心歷險記》也多次被改編成電影與電視劇,包括2009年上映的3D電影地心冒險。這個故事是從德國著名的地質學家李頓·白洛克博士,想解讀一張寫在羊皮紙上的密碼開始。從這個密碼中,博士獲悉在冰島一個火山噴火口的洞穴里,有一條通往藏著千古神秘的地底去的地下道,他就鼓起勇氣,帶著他的侄子亞克西和向導漢斯,到地底去探險。遭遇了種種危險以後,在九死一生中,他們才從地中海的一個火山島的噴火口,逃回地面上來。這可說是一個異想天開的冒險故事。
3、Oliver Twist《霧都孤兒》
《霧都孤兒》是英國作家狄更斯於1838年出版的寫實小說。以霧都倫敦為背景,講述了一個孤兒悲慘的身世及遭遇,主人公奧立弗在孤兒院長大,經歷學徒生涯,艱苦逃難,誤入賊窩,又被迫與狠毒的凶徒為伍,歷盡無數辛酸,最後在善良人的幫助下,查明身世並獲得了幸福。如同狄更斯的其他小說,本書揭露許多當時的`社會問題,如救濟院、童工、以及幫派吸收青少年參與犯罪等。本書曾多次改編為電影、電視及舞台劇。
4、The Three Musketeers《三劍客》
《三劍客》(又名《三個火槍手》)是以17世紀初期法國國王路易十三和手握重兵、權傾朝野的首相黎塞留紅衣主教的矛盾為背景,穿插群臣派系的明爭暗鬥,圍繞宮廷里的秘史軼聞,展開了極饒趣味的故事。書中的主人公少年勇士達達尼昂,懷揣其父留給他的十五個埃居,騎一匹長毛瘦馬,告別及親,遠赴巴黎,希望在同鄉父執的特雷維爾為隊長的國王火槍隊里當一名火槍手。在隊長府上,他遇上阿托斯,波托斯和阿拉米斯三個火槍手,通過歐洲騎士風行的決斗,四人結成生死與共的知己。
5、War and Peace《戰爭與和平》
《戰爭與和平》問世至今,一直被人稱為「世界上最偉大的小說」。 這部卷帙浩繁的巨著以史詩般廣闊與雄渾的氣勢,生動地描寫了1805至1820年俄國社會的重大歷史事件和各個生活領域。作者對生活的大面積涵蓋和整體把握,對個別現象與事物整體、個人命運與周圍世界的內在聯系的充分揭示,使這部小說具有極大的思想和藝術容量。 這是托爾斯泰創作的第一部卷秩浩繁的長篇小說。
6、The Count of Monte Cristo《基督山伯爵》
《基督山伯爵》是法國著名通俗歷史小說大仲馬(1802-1870)的代表作。法老大副唐泰斯受船長委託,為拿破崙黨人送了一封信,遭到兩個卑鄙小人和法官的陷害,被打死牢。獄友法里亞神甫向他傳授各種知識,並在臨終前把埋於基督山島上的一批寶藏秘密告訴了他。唐泰斯越獄後找到了寶藏,成為巨富。從此改名基督山伯爵,經過精心策劃,報答了恩人,懲罰了仇人。本充滿浪漫的傳奇色彩,章章奇特新穎,引人入勝。
7、Wuthering Heights《呼嘯山莊》
小說描寫吉卜賽棄兒希斯克利夫被山莊老主人收養後,因受辱和戀愛不遂,外出致富,回來後對與其女友凱瑟琳結婚的地主林頓及其子女進行報復的故事。全篇充滿強烈的反壓迫、爭幸福的斗爭精神,又始終籠罩著離奇、緊張的浪漫氣氛。它開始曾被人看做是年青女作家脫離現實的天真幻想,但結合其所描寫地區激烈的階級斗爭和英國的社會現象,它不久便被評論界高度肯定,並受到讀者的熱烈歡迎。
8、Travels with Gulliver《格列佛游記》
《格列佛游記》是喬納森·斯威夫特的一部傑出的游記體諷刺小說,以較為完美的藝術形式表達了作者的思想觀念,作者用豐富的諷刺手法和虛構幻想的離奇情節,深刻的剖析了當時的英國社會現實。另外,同名電影和動漫,也是根據該小說改編的。
9、Jane Eyre《簡·愛》
《簡·愛》是十九世紀英國著名的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人們普遍認為《簡·愛》是夏洛蒂·勃朗特「詩意的生平寫照」,是一部具有自傳色彩的作品。講述一位從小變成孤兒的英國女子在各種磨難中不斷追求自由與尊嚴,堅持自我,最終獲得幸福的故事。
10、Adventure of Sherlock Holmes《福爾摩斯探案集》
《福爾摩斯探案全集》是英國柯南道爾所作偵探小說的總稱,共有四部長篇及56個短篇。其中《血字的研究》,通過助手華生的回憶,敘述福爾摩斯如何偵破一起奇異的兇殺案件;《四簽名》描寫圍繞阿格蘭寶物而展開的一場勾心鬥角的爭斗所引起的慘案。著名的還有《巴斯克維爾的獵犬》、《空屋》、《恐怖谷》等。
11、Thorn Birds 《荊棘鳥》
《荊棘鳥》是澳大利亞當代作家考琳·麥卡洛創作的一部家世小說,以女主人公梅吉和神父拉爾夫的愛情糾葛為主線,描寫了克利里一家三代人的故事,時間跨度長達半個多世紀。拉爾夫一心嚮往教會的權力,卻愛上了克利里家的美麗少女梅吉。為了他追求的「上帝」,他拋棄了世俗的愛情,然而內心又極度矛盾和痛苦。以此為中心,克利里家族十餘名成員的悲歡離合也得以展現。有澳大利亞的《飄》之譽。
12、The Ecation of Love/Heart《愛的教育》
《愛的教育》是義大利的兒童文學作品之一,由愛德蒙多·德·亞米契斯編寫,其時代設在義大利統一,並包括不少愛國情景。該書於1886年10月18日首次出版,共100篇文章,主要由三部分構成:義大利四年級小學生安利柯的十個月日記;他的父母在他日記本上寫的勸誡啟發性的文章;以及十則老師在課堂上宣讀的小故事,其中《少年筆耕》、《尋母三千里》等段落尤為知名。
必讀英文名著入門級
1. Shakespeare: Romeo and Juliet
《羅密歐與朱麗葉》,威廉·莎士比亞
2. Austen: Pride and Prejudice
《傲慢與偏見》,出版於1813年,是19世紀英國小說家簡·奧斯丁的代表作。
3. Orwell: Animal Farm
《動物庄園》,也譯《動物農場》、《動物農庄》、《一臉豬相》,英國著名作家喬治·奧威爾的一部反烏托邦寓言小說。
4. Dickens: Great Expectations
《遠大前程》,又譯《孤星血淚》,是英國作家查爾斯·狄更斯晚年寫成的教育小說。
5. Golding: Lord of the Flies
《蠅王》是威廉·高丁發表於1954年的寓言體小說。
6.Buck: The Good Earth
(註:此為中國通作家、《水滸傳》的英文譯者賽珍珠創作的以20世紀初中國為主題的《大地》,是美國人對中國的認識的文學基礎)
7.Twain: A Connecticut Yankee in King Arthur's Court
馬克·吐溫:亞瑟王朝廷里的康涅狄格北方佬
8. Tan: Joy Luck Club
(美國的華人文學代表作)
喜福會是譚恩美的暢銷作品。小說關注了舊金山的四個華人移民家庭,他們在社團「喜福會」里打麻將,聚餐。
9. Webster: Daddy-Long-Legs
《長腿叔叔》是美國作家珍·韋伯斯特於1912年發表的書信體小說。講述了一個名為潔露莎的孤女所經歷的故事。
10. von Goethe: Sorrows of Young Werther
《少年維特的煩惱》是第一部讓歌德在德國幾乎一夜成名的小說。
11. Chekhov: Cherry Orchard
《櫻桃園》,為俄羅斯劇作家安東·契訶夫的最後一部劇作。
12. Frank: The Diary of a Young Girl
《安妮的日記》由安妮·弗蘭克所寫,此書發行版的內容是摘錄自安妮在納粹佔領荷蘭的時期所寫的日記的內容,於戰後由她倖存的父親加以整理出版。
;❼ 誰能介紹幾本英語小說給我看看
建議不要看英文名著,因為那些名著里的單詞和語法都十分難懂,除非是研究英國文學的人士。
如果是短篇英文小說,建議看歐·亨利的短篇和傑克·倫敦的,都是短篇英文小說。
推薦《麥琪的禮物》、《最後一片葉子》
還有《曠野的呼喚》、《熱愛生命》
另外推薦《納尼亞傳奇》,故事不是很長,但整篇文章通俗易懂,適合4-6級英文水平。
本人以英文專業學生的身份提出建議。
❽ 求經典英文短篇小說,書名,作者
《經典英文短篇小說集:哲理故事》作者:金莉,這本書不錯,價格不貴,也很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