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小微小說 » 丁香結這篇課文選自哪篇短篇小說

丁香結這篇課文選自哪篇短篇小說

發布時間: 2023-01-03 23:27:49

1. 丁香結,少年閏土,竹節人,體裁不同的是

體裁不同的是《少年閏土》,《丁香結》和《竹節人》是散文,《少年閏土》是短篇小說。

相關介紹:

1、《丁香結》:

《丁香結》是作家宗璞的一部散文集,作者以丁香結象徵生活中解不開的愁怨。

2、《竹節人》:

《竹節人》本書為著名作家范錫林的散文集,精選了《竹節人》、《百橋鎮》等適宜青少年閱讀的經典篇目。

3、《少年閏土》:

《少年閏土》節選自魯迅1921年寫的短篇小說《故鄉》。這篇文章塑造了一個在魯迅眼中「聰明、機智勇敢、見多識廣」的少年閏土形象。魯迅先生用「我」和「我」的朋友做對比,突出了閏土的形象。與中年的閏土做了巨大的對比。

(1)丁香結這篇課文選自哪篇短篇小說擴展閱讀

故事背景:

《少年閏土》文章通過作者的回憶,刻畫了一個見識豐富,而又活潑可愛的、聰明能乾的農村少年閏土的形象,反映了作者與閏土兒時真摯而又短暫的友誼以及對他的懷念之情。

因為在衰敗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國農村,農民生活在封建政權的壓迫剝削、愚弄、毒害的環境下。作者於1919年回故鄉期間,耳聞目睹了中國農村瘡痍累累的殘酷現實,加之在這個風雨飄搖的社會中求索了三十餘年的生活體驗,所以寫出了這篇悲涼沉鬱但又不失希望的小說。

2. 丁香結選自哪篇短篇小說

《丁香結》是作家宗璞的一部散文集。作者以丁香結象徵生活中解不開的愁怨,這篇散文的蘊意與作者當時所處的環境有關,而人們對這篇文章也有較好的評價。

作者自述:常寫游記的原因在喜歡旅行,喜歡與山水相親。山水於我是朋友,是知音,給我靈氣和想像,卻限於體力,淺嘗輒止者多。蘇轍曾雲:「太史公行天下,周覽四海名山大川,與燕趙間豪俊交遊,故其文疏盪有奇氣。」名山大川一句是向自然,我足跡有限;與豪俊交遊一句是向社會,也更感欠缺。統而言之是要有閱歷,枯坐斗室,未免干癟。二寸象牙上的雕刻不管怎樣精細,總覺拘束。何況只是粗粗有個模樣兒呢。

集子以篇名名,曰《 丁香結 》。我雖孤陋,尚知生活中多的是難解的結,也許有些是永遠解不開的,不過總會有人接著去解。

(2)丁香結這篇課文選自哪篇短篇小說擴展閱讀:

賞析

宗璞散文的特點是清新輕盈,用「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來形容,是很貼切的。宗璞從清華大學外文系畢業,在一個中國哲學家庭受到傳統哲學文化很深的熏陶,然而,她的散文創作卻不是引經據典的那種文化散文,而是在自己的感受和體驗之上的從筆端流出的心靈之語。《丁香結》正是這樣的作品。

作者筆下的丁香,它承載著苦難和愁怨,是作者刻意尋找的寄託情思攀升思維的依憑。春天一來,丁香,這自然中的普通花束就充滿了城裡城外、校內校外,也充滿了作者的斗室,「照耀著文思和夢想」。丁香的脈脈香氣馳騁了作者的想像,給之以尺幅千里的功效。讀起來,我們感受到了作者字里行間因丁香而帶來的歡愉。

3. 丁香結一文選自哪裡

《丁香結》是作家宗璞的一部散文集 ,作者以丁香結象徵生活中解不開的愁怨。結,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問題也是解不完的。我們既有賞花的情調,又有解結的心志。生命給你芬芳的丁香的同時,也給你幽怨的「丁香結」。這就是生活的常態,也是本文給我們的深刻啟示。

宗璞創作小說
《丁香結》是作家宗璞的一部散文集,榮獲中國作家協會主辦的首屆新時期散文集嘉獎,作者以丁香結象徵生活中解不開的愁怨,這篇散文的蘊意與作者當時所處的環境有關,而人們對這篇文章也有較好的評價。

1960年以後,一直在外國文學研究所從事編輯和研究。而她生長的門第又是世代書香,父親、姑母等都是全國著名的學者。命運之神對她優厚有加,一下子便置她於中國最深厚的文化淵源之中。因此,人們不難看到她的創作和中國悠久的歷史、文化傳統,知識階層的氣質、情操以及生活方式,或隱或現的,然而又是千絲萬縷的聯系。

4. 六年級上學期第2課《丁香結》主要內容是什麼

《丁香結》主要內容是:作者描寫了城裡街道旁、宅院里、城外校園里、他住了三十年的斗室外丁香的不同形態,表達自己對丁香的喜愛贊美之情,由物及情,最後寫到丁香結是每個人一輩子中都有的不順心的事,而我們能做的是採取樂觀豁達的心態去對待。

段落劃分

文章共有6個自然段,可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描寫丁香花,第二部分是感悟「丁香結」。第一部分中,第1自然段,簡潔地寫了城裡開得繁盛的丁香花。第2自然段,從花色、花香寫丁香花的美好。第3段,細致描摹了作者斗室前的三株白丁香,以及花對人的影響。

第二部分中,第4段,由古人詞中的丁香,寫微雨中的丁香花。第5段,寫作者在偶然觀察中,懂得了丁香結的由來。第6段,寫作者對「丁香結」的人生感悟,由仇怨想開去,對「丁香結」有了新的思考,對人生有了積極的體悟。

5. 《丁香結》是誰的作品

《丁香結》是作家宗璞的一部散文集,作者以丁香結象徵生活中解不開的愁怨。結,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問題也是解不完的。我們既有賞花的情調,又有解結的心志。生命給你芬芳的丁香的同時,也給你幽怨的「丁香結」。這就是生活的常態,也是本文給我們的深刻啟示。

《 丁香結 》所收文字原截於一九八五年底,於八七年春排印時又收入八六年所寫的兩篇。八一年至八六年之散文統歸於此矣。


環境

宗璞始終都生活在中國高層的知識分子群中,與他們學業的專攻,崇高的操守,事業成就的歡欣,以及家國危亡的憂患深深地紐結在一起。

宗璞本人五十年代初畢業於清華大學外文系。後來在中國文聯和中國作家協會等單位工作,得到不少文學界前輩的幫助。1960年以後,一直在外國文學研究所從事編輯和研究。而她生長的門第又是世代書香,父親、姑母等都是全國著名的學者。

命運之神對她優厚有加,一下子便置她於中國最深厚的文化淵源之中。因此,人們不難看到她的創作和中國悠久的歷史、文化傳統,知識階層的氣質、情操以及生活方式,或隱或現的,然而又是千絲萬縷的聯系。

6. 丁香結選自哪裡

《丁香結》是作家宗璞的一部散文集,作者以丁香結象徵生活中解不開的愁怨,這篇散文的蘊意與作者當時所處的環境有關,而人們對這篇文章也有較好的評價。

《丁香結》主要內容

寫的是作者多少年來心裡一直裝著丁香,裝著古人吟詠丁香的詩句,在一次春雨中忽然發現一柄柄的花蕾恰似一個個的「結」,於是聯想到「丁香空結雨中愁」的詩句,開始了作者的人生體悟。從古人的「丁香結」的詩句開始,作者寫到了微雨,寫到了人生的愁怨和不順心的事,得到了生命需要「結」,否則就平淡無味的人生認識,顯露了了作者對世事的洞明和對人生的灑脫。

每個人一輩子都有許多不順心的事,一件完了一件又來。所以丁香結年年都有。結,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問題也是解不完的。所以生命既需要春光無限的陽春,有丁香如雪,幽雅香甜;同時,也需要細雨中連接的丁香結,愁腸掛肚,百轉千回。

宗璞簡介

宗璞,原名馮鍾璞,女,1928年出生,當代作家,常用筆名宗璞,筆名另有豐非、任小哲等,作品《東藏記》獲得第六屆茅盾文學獎。

著名哲學家馮友蘭之女,幼承家學,就讀清華大學附屬成志小學校。抗戰爆發,隨父赴昆明,就讀西南聯大附屬中學。

1946年入南開大學外文系,1948年轉入清華大學外文系,曾就職於中國文聯及編輯部、中國社會科學院外國文學研究所。

代表性作品有短篇小說《紅豆》、《弦上的夢》,系列長篇《野葫蘆引》和散文《紫藤蘿瀑布》等。另有著作:《三生石》、《我是誰》、《鐵簫人語》。

7. 丁香節節選自什麼的短篇小說

丁香結

意象

丁香,花蕾結而不綻,詩詞中多以喻愁結不解。見《花間集-四》。

唐李商隱《代贈》詩之一:「樓上黃昏慾望休,玉梯橫絕月中鉤。芭蕉不展丁香結,同向春風各自愁。」

唐牛嶠《感恩多》詞:「各自南浦別,愁見丁香結。」

8. 六年級語文課本《丁香花》接節選自什麼

樓主應該說的是部編版語文六年級上冊的《丁香結》。該篇選自宗璞的《丁香結》,是作家宗璞創作的一部散文集。作者以丁香結象徵生活中解不開的愁怨。結,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問題也是解不完的。我們既有賞花的情調,又有解結的心志。生命給你芬芳的丁香的同時,也給你幽怨的「丁香結」。這就是生活的常態,也是本文給我們的深刻啟示。

9. 《宗璞·丁香結》原文|主題|賞析|概要

文學名作《宗璞·丁香結》原文|主題|賞析|概要

作者簡介 宗璞,現代女作家。原名馮鍾璞。原籍河南省唐河縣。1928年7月生於北京。十歲時隨家庭南遷到昆明,上過南菁小學和西南聯大附中。1946年考入天津南開大學外文系,後轉入清華大學外文系,1951年畢業。曾任《文藝報》、《世界文學》等刊物編輯。1981年調到外國文學研究所英美文學研究室。1956年加入中國 *** 。寫有《紅豆》、《桃園女兒嫁窩谷》等小說。1962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為會員。1982年加入國際筆會為會員。1984年當選為中國作家協會理事,經澳中理事會、英中文化協會邀請,於1981、1984年訪問澳大利亞與英國。現列入1986年國際名人錄和國際著名作家名人錄。主要作品有:《弦上的夢》(1978年12月 《人民文學》),《三生石》(1981年百花文藝出版社出版),《宗璞小說散文選》 (1981年北京出版社出版),《丁香結》(1986年百花文藝出版社出版)等。其中《三生石》獲第一屆全國優秀中篇小說獎,《弦上的夢》獲1978年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

內容概要

丁香結

今年的丁香花似乎開得格外茂盛,城裡城外,都是一樣。城裡街旁,塵土紛囂之間,忽然呈出兩片雪白,頓使人眼前一亮,再仔細看,才知是兩行丁香花。有的宅院里探出半樹銀裝,星星般的小花綴滿枝頭,從牆上窺著行人,惹得人走過了還要回頭望。城外校園里丁香更多。最好的是圖書館北面的丁香三角地,種有十數棵白丁香和紫丁香。月光下白的瀟灑,紫的朦朧。還有淡淡的幽雅的甜香,非桂非蘭,在夜色中也能讓人分辨出,這是丁香。在我住了斷續近三十年的斗室外,有三棵白丁香。每到春來,伏案時抬頭便見檐前積雪。雪色映進窗來,香氣直透毫端。人也似乎輕靈得多,不那麼渾濁笨拙了。從外面回來時,最先映入眼簾的,也是那一片瑩白,白下面透出參差的綠,然後才見那兩扇紅窗。我經歷過的春光,幾乎都是和這幾樹丁香聯系在一起的。那十字小白花,那樣小,卻不顯得單薄。許多小花形成一簇,許多簇花開滿一樹,遮掩著我的窗,照耀著我的文思和夢想。古人詞雲: 「芭蕉不展丁香結」,「丁香空結雨中愁」。在細雨迷濛中,著了水滴的丁香格外嫵媚。花牆邊兩株紫色的,如同印象派的畫,線條模糊了,直向窗前的瑩白滲過來。讓人覺得,丁香確實該和微雨連在一起。只是賞過這么多年的丁香,卻一直不解,何以古人發明了丁香結的說法。今年一次春雨,久立窗前,望著斜伸過來的丁香枝條上一柄花蕾。小小的花苞圓圓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盤花扣。我才恍然,果然是丁香結!丁香結,這三個字給人許多想像。再聯想到那些詩句,真覺得它們負擔著解不開的愁怨了。每個人一輩子都有許多不順心的事,一件完了一件又來。所以丁香結年年都有。結,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問題也是解不完的,不然,豈不太平淡無味了么?小文成後一直擱置,轉眼春光已逝。要看滿城丁香,需待來年了。來年又有新的結待人去解——誰知道是否解得開呢。

送黎遄

這些年,送行是生活中的常事。所送大都為青年。先是送去插隊,福氣好的是參軍。然後紛紛考大學考研究生,然後紛紛去美國留學。我在後園松牆外一次又一次揮手告別,形式重復,心情卻很不一樣。有時怨,有時喜;有時不得已,有時巴不得;有時無限擔心,有時滿懷期望。走的人沿著松牆,跨過那三不管地帶的垃圾,不斷回頭。以後寫信來說,連那垃圾,也覺得親切。在出國熱到了白熾化的年代,年輕人來訪,常常談論這事。打聽情況,籌辦手續,盼著早日成行。這樣送走了一個又一個,似乎熟識的人都朝著上藍天越碧海這個方向去了。沒有想到,到了年底,要送黎遄。

黎遄是一個親戚,也是一個朋友。他有知識,有頭腦,有極強的歷史使命感。他沒有讀書人的呆氣,沒有一味經營小家庭的俗氣。大學畢業後在京工作,「妻如玉女兒如花」,工作順利,家庭美滿,似乎可以愜意地就此終老了。可是居然要為他送行。而且不是飛渡重洋,是往泥土裡鑽——到基層工作。許多人對他的決定感到奇怪。有的人馬上想到第三梯隊,有的人懷疑他家庭不和,有的人最先的反應是他去的地方是否多土特產,有的人則明白表示不可解。說實話,他沒有特殊背景,沒有個人問題。有的只是一腔熱情,一腔為國家興盛做一點事的熱情。就是這一點熱情,使他遠離京華冠蓋,到窮鄉僻壤去。青年人關心大事,不怕丟失什麼的精神,我一直景仰。一個人難做到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總也要不忘天下憂樂,投一分力量來減憂增樂。抗日戰爭中,有多少青年獻身救亡。解放戰爭中,有多少青年不顧殺身之禍,尋求光明。從五四到「四五」,多少人的智慧和勇氣,為中華民族展示著希望!我們的正常青年,絕非兩耳不聞窗外事的書獃子,也不是一心只想「八種機」的小市民。我們需要「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的有志之士。可是這樣的人,往往受到誤解和責難。我為黎遄擔心,基層工作是不容易的。不過我知道他並不怕生活中難解的結,他是朝著那錯綜復雜的結去的。送黎遄,四字即可: 壯哉此行! 對此四字,我只有慚愧。

作品鑒賞 宗璞既寫小說,也寫散文。在散文創作方面,她寫了不少國外游記一類的作品。她的這類散文熱情洋溢,也很有魅力,選取的事件多側重寫與外國友人的友情,以及這種友情的真摯誠懇深厚,讀之讓人感動。也有不少是國外風景勝地的觀光,信筆寫來,親切感人,讀者如身臨其境。由於作者對於外國的文化人情有較深的了解,有一種世界的開闊的眼光,因此她的這類作品有助於我們認識和理解外面的世界,同時也獲得一種審美的愉悅。宗璞的散文也寫國內的事情,既矚目社會現實,也寫個人的情緒體驗。宗璞散文的特點是清新輕盈,用「天然去雕飾,清水出芙蓉」來形容,是很貼切的。宗璞從清華大學外文系畢業,又在一個中國哲學家庭受到傳統哲學文化很深的薰陶,然而,她的散文創作卻不是引經據典的那種文化散文,她不是每到一地或每見一物就想起了歷代文學作品的有關描寫,而自己的感受卻被忽略了。宗璞是在自己的感受和體驗之上,進行散文創作。尤其可貴的是,她不是不知道過去那些文學作品的有關描寫,她很具體地了解這樣一些文學遺產,然而這些優秀遺產卻並不影響她此時此地的體驗和感受。我們經常看到這種情況,一些人之所以寫不了文學作品,正是因為他們讀文學作品太多了。對於過去文學的亮點變成了對於現實生活的盲點,面對生活現實中的某景某物,他們立即可以滔滔不絕地背誦出眾多前人的吟誦,可就是找不到此時此地的生命感覺。宗璞不是這樣的文人。就以《丁香結》這篇散文來說,它的創作完全建立在作者多年的感情積累與頓悟的基礎之上,建立在她的體驗與感覺之上。多少年來她一直每年看丁香,也可以說多少年前以來她心裡就裝著古人吟詠丁香的詩句,但她一直沒有萌發寫散文的念頭。可以這樣說,她是在對於人的一生中永遠解不開的結有了更深的體會與頓悟之後,才忽然在一次春雨里發現一柄柄的花蕾恰似一個個的「結」,再聯想到古人「丁香空結雨中愁」的詩句,這才找到了這篇散文的構思。古人的「丁香結」只是在孕育這篇散文的過程中啟發了她,提供了一個契機,而體驗與思想是她自己的。因此,這是一篇「言志」的好散文。從這里可以看出,文化既可以是包袱,它壓縮生命的感悟,但也可以是一個啟示,就看作家怎樣處理了。在接受這種啟示的時候,作家的想像能力是很重要的,宗璞在這點上很有優勢。「丁香結」這個概念不僅加強了作家的觀察能力,而且,她由此想到它們負擔著解不開的愁怨,並且把這個意思引申向作家所一向關注的社會現實:每個人一輩子都有許多不順心的事,一件完了一件又來,結,是解不完的。然而,宗璞是現代作家,她並不要像古代作家那樣一味贊頌作為「愁品」的丁香所象徵的愁怨,她不必要渲染憂愁,她有現代人的灑脫:「人生中的問題也是解不完的,不然,豈不太平淡無味了么?」《送黎遄》是一篇更多地關注社會現實的散文,宗旨是提倡青年不忘天下憂樂,投一分力量來減憂增樂。這篇散文的力量來自作家的厚積薄發。作家對於社會,尤其對於青年是很了解的,誠如作家所說,送行是生活中的常事,而且所送大都為青年,但她卻只選了這樣一件送行的事來寫,這說明她選材的嚴格。這篇散文正面贊揚奔赴基層去開拓事業的青年,其反面是批評對他的誤解和責難,其含義是很深的,而境界是很高的。在「出國熱到了白熾化」的背景上,在小市民們的不理解的責難和誤解聲中,宗璞寫了這樣一位青年,他抱有為國家興盛做一點事的熱望,遠遠離開京華而去窮鄉僻壤。這樣高昂的調子,但卻相當真摯,很有道理,因此它不是高調。

熱點內容
女主秦可卿的都市小說 發布:2025-07-22 09:45:52 瀏覽:649
媚者無疆小說結局坑了 發布:2025-07-22 09:41:29 瀏覽:782
那些成功的網路小說 發布:2025-07-22 09:38:18 瀏覽:94
隱忍三年都市小說 發布:2025-07-22 09:37:41 瀏覽:687
很好看很虐的言情小說 發布:2025-07-22 09:24:24 瀏覽:657
小說美人為餡免費閱讀 發布:2025-07-22 09:21:06 瀏覽:98
輕小說翻譯招募 發布:2025-07-22 09:14:18 瀏覽:187
都市直播間運氣好到爆小說 發布:2025-07-22 09:07:36 瀏覽:120
喬梁最後結局小說 發布:2025-07-22 09:01:35 瀏覽:119
重生嬌妻逆襲了類型小說 發布:2025-07-22 08:56:39 瀏覽: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