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康納短篇小說獎
① 諾貝爾文學獎以外的最高文學獎項有哪些
曼布克國際文學獎英國布克獎英國柑橘文學獎英聯邦作家獎英國獨立報外國小說獎卡夫卡文學獎德國圖書獎以色列耶路撒冷文學獎;國際IMPAC都柏林文學獎;
龔古爾獎美第奇獎雷諾多獎費米娜獎費米娜外國小說獎芥川獎直木獎美國書評人協會的小說獎;弗蘭克`奧康納國際短篇小說獎;西班牙塞萬提斯獎:國際阿拉伯小說獎:
科斯塔文學獎
T.S,艾略特詩歌獎
美國國家圖書獎
普利策小說獎
美國書評人大獎
美國筆會福克納獎
美國筆會納博科夫獎
加拿大吉勒文學獎
德國書業合平獎
德國畢希納獎
德國歌德文學獎
阿斯圖里亞斯王子獎
奧地利歐洲文學國家獎
茅盾文學獎
世界文學最高獎項—諾貝爾文學獎
② 《格蘭貝的年輕人》epub下載在線閱讀,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格蘭貝的年輕人》([愛爾蘭] 科林·巴雷特)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資源鏈接:
鏈接: https://pan..com/s/1ram-OxhrPJ4PP0hmWjAQpw
書名:格蘭貝的年輕人
作者:[愛爾蘭] 科林·巴雷特
譯者:亞可
豆瓣評分:7.6
出版社:上海譯文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9-8
內容簡介:
奧康納國際短篇小說獎獲獎作品
「書中的每一個故事都不懼時間的考驗」
-
《格蘭貝的年輕人》這部由六個短篇小說和一個中篇小說組成的故事集,帶領讀者在當代愛爾蘭經濟繁榮後又陷入衰退的時期,走進一座虛構的鄉間小鎮格蘭貝。
在這里,年輕人主宰了小鎮的生活。年輕的車手在鄉間小路駕車追逐;戀人們在午夜的林間游盪;酒吧午夜關門後,少男少女猶在冷風中躑躅不去。有人為愛作最後一搏,有人撒下情網也有人陷落,有人傷害也有人報復,有人獨舔傷口,有人黯自神傷。
巴雷特筆下沒有牧歌般的青春劇情,他的故事裡有情慾、暴力、死亡,但他同樣不迴避平凡、軟弱、純真、善良。你會看到年輕人的血氣方剛和恣意妄為,隨後是成長的裂隙與傷害,再到青春的挫敗與死亡,最後是悵然回首。
作者簡介:
科林·巴雷特(Colin Barrett),愛爾蘭小說家,1982年生,在愛爾蘭馬約郡長大。2009年獲都柏林大學創意寫作碩士學位,並獲得愛爾蘭企鵝出版社獎。2013年出版的第一本書、短篇小說集《格蘭貝的年輕人》(Young Skins)得到文壇廣泛好評,先後斬獲弗蘭克·奧康納國際短篇小說獎、愛爾蘭文學魯尼獎和英國《衛報》首作獎。
科林·巴雷特的作品發表於《紐約客》《格蘭塔》《公共空間》《蜇人的飛蠅》等雜志。2018年,科林·巴雷特入選為期兩年的「勞力士創藝推薦資助計劃」,獲得愛爾蘭著名作家科爾姆·托賓指導,目前正在創作首部長篇小說。
③ 優秀短篇小說推薦
1.《都柏林人》
作者:詹姆斯·喬伊斯
詹姆斯·喬伊斯是意識流文學的開山鼻祖,其長篇小說《尤利西斯》是意識流文學的代表作,二十世紀最偉大的小說之一。
《都柏林人》是詹姆斯·喬伊斯久負盛名的短篇小說集,稱得上20世紀整個西方最著名的短篇小說集。如果說《十一種孤獨》是屬於美國人的孤獨,那麼,《都柏林人》則是屬於愛爾蘭人的孤獨。
④ 《好人難尋奧康納短篇小說精選集》epub下載在線閱讀全文,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好人難尋》([美]弗蘭納里·奧康納)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鏈接: https://pan..com/s/1t_ARXh2eLY6foSxyqlYpzw
書名:好人難尋
作者:[美]弗蘭納里·奧康納
譯者:於是
豆瓣評分:8.5
出版社:雅眾文化 / 陝西師范大學出版總社
出版年份:2018-9
頁數:224
內容簡介:
本書收入美國天才女作家奧康納短篇名作九篇。包括《好人難尋》《格林利夫》《啟示》《上升的一切必將匯合》等。
《好人難尋》以其驚悚而滑稽的美學效果成為奧康納的代表作。一家六口駕車去佛羅里達旅行,途中遭遇逃犯「不合者」。家中的奶奶一路喋喋不休,在面對歹徒危在旦夕時,仍不願停下自以為是的說教。與假裝虔誠的外表相反,她的內心自私虛榮,打滿各種小算盤,最後將全家人推下了命運的懸崖。
本書收入的其他作品同樣展現了奧康納的卓越想像力和非凡敘述能力,這些無與倫比的作品成為了美國南方文學的重要底色。
作者簡介:
弗蘭納里·奧康納
著名小說家和評論家,美國文學的重要代言人。曾獲得歐·亨利短篇小說獎、美國國家圖書獎等諸多獎項。三十九歲時死於紅斑狼瘡。
她的小說因有著荒涼、神秘、腐朽、離奇的特徵而常被歸類於「南方哥特式小說」。在其短暫的生命中,著有兩部長篇小說、三十一篇短篇小說及大量的書評和影評。代表作有《智血》《暴力奪取》《好人難尋》等,被公認為是繼福克納之後美國南方最傑出的作家。
譯者:於是
作者,譯者。著有《查無此人》《六翼天使》《一隻黑貓的自閉症》《慌城孤讀》等小說和散文。譯有《橘子不是唯一的水果》《失落的秘符》《美與暴烈——三島由紀夫的生與死》《黑暗塔VII》《杜馬島》等數十部文學作品。
⑤ 村上春樹諾貝爾文學獎哪一年
截至2022年4月,村上春樹沒有獲得過諾貝爾文學獎。
村上春樹作為日本當代著名作家,一生獲得獎項無數,但唯獨沒有獲得過諾貝爾文學獎。
連續十幾年來,村上春樹一直充當諾貝爾文學獎背景板,
村上春樹多年以來一直被諾貝爾獎排斥的理由之一,據說是村上春樹的作品被評委會認為過於通俗、流行、小資化,不符合諾貝爾文學獎嚴肅、純文學的品位。
獲得獎項:
1996年,憑借長篇小說《奇鳥行狀錄》獲得第47屆讀賣文學獎。
1999年,憑借紀實文學《在約定的場所:地下2》獲第2屆桑原武夫文學獎。
2006年,獲得捷克設立的弗朗茨·卡夫卡獎;同年,憑借短篇小說《盲柳與睡美人》獲得愛爾蘭第2屆弗蘭克·奧康納國際短篇小說獎。
2007年,獲得第1屆早稻田大學坪內逍遙文學獎。
2009年,獲得耶路撒冷文學獎。
2011年,獲得西班牙卡塔洛尼亞國際獎。
2015年,獲得安徒生文學獎。
⑥ 《愛,始於冬季》epub下載在線閱讀,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愛,始於冬季》(〔英〕西蒙范布伊 / Simon Van Booy)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資源鏈接:
鏈接:https://pan..com/s/1IvJn63lxAsGrZipihDoVJg
書名:愛,始於冬季
作者:〔英〕西蒙范布伊 / Simon Van Booy
譯者:劉文韻
豆瓣評分:8.1
出版社:人民文學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7-11
頁數:180
內容簡介:
二○○九年度弗蘭克•奧康納國際短篇小說獎獲獎作品
英國文壇新銳作家西蒙范布伊溫暖動人的短篇小說集
他們最終會相遇,會喜歡上,但不太會結婚;他們會有巔峰會有低谷,但最終不太會幸福;世界,就在安靜地等待著被這樣的人慢慢填滿。這些故事,不論發生在哪個城市,都不會忘 記溫柔地提醒你:我們擁有的都已經不復存在了。
《愛,始於冬季》是西蒙范布伊的第二部作品,收入五個短篇小說,故事分別發生在魁北克、紐約、都柏林、羅馬和斯德哥爾摩。五座寒冷的城市,幾個孤獨的男女,因為童年時的缺憾和傷痛,站在 放棄人生的懸崖邊上,最後愛令他們度過生活的冬季。
二○○九年度弗蘭克•奧康納國際短篇小說獎頒獎詞:《愛,始於冬季》是一部感情溫暖的作品,輕易就能在讀者心中佔有一席之地。評委會對作者完美運用經典短篇小說的寫作技巧印象深刻。從第一行起,他就牢牢抓住讀者的注意力,使他們聚焦於故事。他詩意的語言宛如歌唱貫穿全書。
《每日電訊報》:隨著小說中那些或悲傷或隱遁的人物因為神秘的人際接觸而突然轉變,這些短篇小說就帶上了神話故事的優良品質……它將斷斷續續的句子和干凈的象徵主義融為一體,把一個個最優美的段落變成了一首首短小的俳句。
羅伯特奧倫巴特勒(美國作家,普利策小說獎得主):西蒙范布伊深知人心復雜的渴望,他用完美的優雅文筆在他的短篇小說中道出了那些真相。《愛,始於冬季》是一部非凡的短篇小說集,而范布伊,現在也成了我必讀的作家。
羅傑羅森布拉特(美國作家) :西蒙范布伊動筆寫作時似乎心中就有一個故事,然後把它變成了一首詩,但又不失其敘事的力量。《愛,始於冬季》精湛地展示了力量。
作者簡介:
西蒙范布伊 (Simon Van Booy,1975— ) ,英國小說家,出生於倫敦,在威爾士鄉村和牛津長大。在美國經由一位英語教授介紹,愛上了惠特曼、愛默生等美國詩人的作品,並在另一位英語教授的鼓勵下寫詩和創作短篇小說。後來回到英國,輾轉幾所大學,獲得MFA學 位。
已出版三本短篇小說集:出版於 二○○七年的《黑暗中的綻放》是他令人驚艷的處女作;出版於二○○九年的《愛,始於冬季》為他贏得弗蘭克•奧康納國際短篇小說獎;二○一五年,又出版了《偶然天才故事集》。他也創作長篇小說:二○一一年出版了《美,始於懷念》,二○一三年出版了《分離的幻象》。最新的作品是二○一七年出版的《父親節》。
目前定居紐約布魯克林。
⑦ 弗蘭納里·奧康納的個人經歷
當代美國南方女作家弗蘭納里·奧康納(Flannery O'Connor,1925-1964)出生於喬治亞州。1945年畢業於喬治亞州女子學院,之後,獲得了研究生獎學金,進入著名的依阿華大學作家培訓班。39歲時死於紅斑狼瘡。在其短暫的生命中,她創作了兩篇長篇小說和三十一篇短篇小說,1957年獲歐·亨利短篇小說獎。
據說弗蘭納里·奧康納(Flannery O'Connor)五歲時,便教會她所喜愛的矮種雞倒退行走。這絕活吸引了百代(Pathe)電影公司的注意,一名來自北方的攝像師還被派到奧康納位於喬治亞州薩瓦納市的家後院拍攝記錄這一絕技。盡管該滑稽短片於1932年在美國眾多電影院上映,但奧康納從沒看過。在多年後一篇發表在《假日》(Holiday)雜志上的文章中,她說這不太像真實的事件「給我留下終身的創傷」。
到她1961年寫下《鳥禽之王》(「The King of the Birds」)時,奧康納已是擁有狂熱追隨者的文藝界名人了。她發表了兩部小說--《智血》(「Wise Blood」)和《強暴奪魁》(「The Violent Bear It Away」),以及一部短篇小說集《好人難尋》(「A Good Man Is Hard to Find」),這些作品使她聞名於世。《新聞周刊》(Newsweek)上刊登了一幅奧康納二戰前位於喬治亞州米利奇維爾(Milledgeville)的房屋的照片;《時尚芭莎》(Harper's Bazaar)則刊登一幅可謂魅力四射的奧康納肖像;此外,《時尚》(Vogue)雜志摘錄了她的作品。奧康納以這奇特的小雞為掩飾,思考了她與名譽以及流行文化之間那種令其不安的關系,並稱這一切對她的關注,讓她感覺自己像「羅伊·羅傑的明星馬和1955年奪冠的西瓜小姐」。(羅傑的馬被稱作是影視界最聰明的馬)
1964年,年僅39歲的奧康納死於紅斑狼瘡。她終身未嫁,大部分時間和她的母親呆在農莊裡。奧康納在那時本以為自己這樣的生活和工作會從人們的記憶中消失,她肯定沒人會為她立傳,因為「圍繞房子和雞圈轉動的生活不會成就令人興奮的作品。」然而《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認為奧康納小說集《上升的必將匯合》(「Everything That Rises Must Converge」)中的其中一篇短篇小說是「英語中有關寫作形式的極少數經典之作」。該小說集在她去世八個月後出版發行。奧康納的《短篇小說全集》(「Complete Stories」)則在她去世之後於1972年獲得美國國家圖書獎。她是二戰後首位列入權威的「美國文庫」的美國女作家。「有點弗蘭納里·奧康納的味道」這樣的短語走進我們的語言,它指的是那些詼諧、神秘和怪誕的時刻。和她後院的小雞一樣,奧康納的小說正因其與許多流行文學和文化背道而馳而不斷散發著迷人魅力。
瑪麗·弗蘭納里·奧康納於1925年3月25日出生於薩瓦納,是家中的獨苗,父親愛德華(Edward)是房地產開發商,母親是瑞加娜(Regina)。美國南方以新教徒居多,而住在聖約翰教堂附近的拉菲特廣場的奧康納是在少數愛爾蘭天主教社區中長大的。她在聖文森特語法學校的修道院受到嚴格的教育。奧康納自小就擅長寫作和繪畫,她的第一部「作品」「My Relitives」是由他慈愛的父親裝訂起來的一些尖刻諷刺的繪畫和圖片說明。在經濟大蕭條時期,為了父親在聯邦房建管理局的工作,奧康納一家搬到亞特蘭大。不久之後,父親患上紅斑狼瘡並於1941年初去世,奧康納受盡百般呵護的童年也隨之結束。
奧康納的母親隨後帶奧康納來到克萊因宅第(Cline family home),和親戚住在一起。克萊因宅第是一所由聯邦政府於1838年建造的房屋,裝飾有圓柱和楔形板,在米利奇維爾成為戰後喬治亞州的首府時,它曾臨時作為州長的住所。奧康納與她的母親瑞加娜和三位姨媽--瑪麗(Mary)、凱特(Katie)和格蒂(Gertie)住在一起,在一種強烈的母權環境中度過了她的青少年。奧康納在皮博迪中學(Peabody High School)和當地的喬治亞州女子學院就讀時,就作為校內漫畫家而引人注目。她花了大量功夫創作麻膠版畫,那些都是諷刺校園生活的「單格諷刺漫畫」。奧康納敬仰詹姆斯·瑟伯(James Thurber)(他是為《紐約客》雜志供稿的小說家和漫畫家—譯者注),也跟著把自己的漫畫作品投給《紐約客》(The New Yorker)雜志,但回應她的是「許多鼓勵性的回絕信」。
奧康納於1945年秋季入讀愛荷華州立大學的新聞研究生院,她一開始計劃當一名職業政治漫畫家。在愛荷華市的前幾周,奧康納發現了由保羅·安格爾(Paul Engle)組織的作家工作室,那是美國首個提供藝術碩士學位的研究項目,她因此轉了專業。在發現自己要當一名作家後,奧康納把「瑪麗」從她的名字中剔除;在《音調》(The Accent)雜志上發表第一個故事《天竺葵》(「The Geranium」);獲得了萊因哈特(Rinehart)獎學金,開始創作長篇小說。1948年,她來到藝術家社區亞多(Yaddo),花了九個月的時間繼續創作她的小說,並且在那裡認識了詩人羅伯特·羅威爾(Robert Lowell);1949年,奧康納在曼哈頓住了六個月,遇見了出版商羅伯特·基盧克斯(Robert Giroux);隨後移居到康涅狄格州的萊丁市(Redding),寄居在詩人兼翻譯家的羅伯特·菲茨傑拉德(Robert Fitzgerald)家裡,與其妻子薩利(Sally)和他們的孩子住在一起,創作小說《智血》。
奧康納的唯一一次出國之旅是在1958年4月和她的母親前往盧爾德(Lourdes)。在她後來一篇描寫此次療養之旅的文章中,奧康納寫道,「在那,我為自己正在創作的小說祈禱,而不是為我的骨頭,我沒那麼關心自己的骨頭。」她所祈禱的小說最終發表了,小說名為《暴力奪魁》(Farrar, Straus and Cudahy;1960)。次年她為《瑪麗·安回憶錄》(「A Memoir of Mary Ann」)作序,該書講述的是一個臉上長腫瘤且相貌受損的小孩獲得亞特蘭大的癌症救援所傳道修女們的照顧的故事。盡管大部分時間都集中在創作短篇小說上,奧康納還於1962年開始寫作她的第三部未竟小說,書名暫定為《異教徒為何發怒》(「Why Do the Heathen Rage」);此外,她常常拄著拐杖前往美國各所學院和大學,共發表並主持了60多場演講和讀書會,其中包括芝加哥大學、聖母院大學、范德比爾特大學、洛約拉大學和喬治城大學。她向一個朋友透露她自己「些許像拙劣的表演者」。
1964年,在做完纖維瘤切除手術後,奧康納的紅斑狼瘡再次復發。她在米利奇維爾的鮑德溫縣醫院和亞特蘭大的皮埃德蒙特醫院就醫。狼瘡再次復發時,奧康納正好在為她已計劃好的第二部小說集進行創作。她繼續寫作《審判日》(「Judgment Day」)和《帕克的後背》(「Paker』s Back」)。《審判日》是對她發表的第一篇短篇小說《天竺葵》的重寫。奧康納把書稿藏在醫院的枕頭下,這樣醫生就不會阻止她寫作。她六月份回到家裡,在7月7日接受了臨終塗油禮,不久便獲悉她的小說《啟示》( 「Revelation」)榮獲得了歐亨利文學獎第一名。8月3日,奧康納腎衰竭去世。8月4日在聖心教堂舉行彌撒,在低沉的安魂彌撒曲結束後,她被埋葬在米利奇維爾的梅默里希爾公墓上,和她的父親相鄰。她的第二部小說集《上升的必將匯合》在她去世一年後發表,獲得了高度的稱贊和一致的好評。查爾斯·波爾(Charles Poore)在《時代周刊》(Times)上評論道「她履行了...諾言」;《新聞周刊》的評論家稱之為「大師之作」。這本白色封面的小說集背面印著托馬斯·默頓(Thomas Merton)所寫的唯一墓誌銘:「閱讀弗蘭納里·奧康納時,我想到的不是海明威(Hemingway)、凱瑟琳·安·波特(Katherine Anne Porter)或薩特(Sartre),我想到的是像索福克勒斯(Sophocles)這樣的人。」
⑧ 村上春樹作品 村上春樹的簡介
1、長篇小說:《挪威的森林》、《世界盡頭與冷酷仙境》、《且聽風吟》、《1Q84》、《一九七三年的彈子球》、《刺殺騎士團長》、《國境以南太陽以西》、《海邊的卡夫卡》、《天黑以後》等。
2、短篇小說集:《東京奇譚集》、《神的孩子全跳舞》、《去中國的小船》、《沒有女人的男人們》、《螢》等。
3、村上春樹,1949年1月12日出生於日本京都市伏見區,日本當代作家。
1975年,畢業於早稻田大學第一文學部戲劇專業。1979年,憑借小說處女作《且聽風吟》獲得第23屆群像新人文學獎。1980年,發表長篇小說《1973年的彈子球》,後入圍第83屆芥川獎。1982年,長篇小說《尋羊冒險記》出版單行本,並獲第4屆野間文藝新人獎。1985年,憑借長篇小說《世界盡頭與冷酷仙境》獲得第21屆谷崎潤一郎獎。1987年,出版長篇小說《挪威的森林》,至2009年發行逾1000萬冊,該書打破了日本文壇的沉寂,出現了所謂的「村上春樹現象」。
1991年,出版長篇小說《舞!舞!舞!》。1996年,憑借長篇小說《奇鳥行狀錄》獲得第47屆讀賣文學獎。1999年,憑借紀實文學《在約定的場所:地下2》獲第2屆桑原武夫文學獎。2002年,出版長篇小說《海邊的卡夫卡》。2006年,獲得捷克設立的弗朗茨·卡夫卡獎;同年,憑借短篇小說《盲柳與睡美人》獲得愛爾蘭第2屆弗蘭克·奧康納國際短篇小說獎。2007年,獲得第1屆早稻田大學坪內逍遙文學獎;同年,發行短篇小說集《東京奇譚集》。2009年,獲得耶路撒冷文學獎;同年,《1Q84》第一部與第二部印行,發行量達到200萬冊。2010年,發行第三部《1Q84》。2011年,獲得西班牙卡塔洛尼亞國際獎。2013年,長篇小說《沒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禮之年》印行。2015年,獲得安徒生文學獎。2017年,推出長篇小說《刺殺騎士團長》。
⑨ 《黑暗中的綻放》epub下載在線閱讀,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黑暗中的綻放》([英國] 西蒙·范·布伊)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資源鏈接:
鏈接:https://pan..com/s/1tgao0WKmI7qafHdPCoCx5Q
書名:黑暗中的綻放
作者:[英國] 西蒙·范·布伊
譯者:李露
豆瓣評分:7.2
出版社:上海文藝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5-9-1
頁數:200
內容簡介:
「活著,同時並不存在,是可能的」
奧康納短篇小說獎得主西蒙•范•布伊
令人心碎的處女作
這十八個故事中的主人公都曾被命運擊碎,但他們都背對未來,以聖徒般的憐憫面向偶然、回憶和傷痛。面對不可言說之物,作家西蒙•范•布伊用大量的留白所積蘊的詩意,和命運、死亡一樣堅固。唯有愛的傷痛和善意,才能讓我們超越時間和現實的設定,實現最驚心動魄的救贖。
作者簡介:
西蒙范布伊,英國小說家。1975年生於倫敦,在威爾士鄉村和牛津長大,大學時迷上橄欖球,成為美國肯塔基州一所大學的橄欖球隊員。在那兒,經由一位英語教授介紹,愛上了惠特曼、愛默生等美國詩人的作品,而另一個英語教授則鼓勵他寫詩和創作短篇小說。之後,他回到英國,輾轉幾所大學,獲得MFA學位。曾旅居巴黎和雅典。
西蒙范布伊已出版兩本短篇小說集,出版於2007年的《黑暗中的綻放》是他令人驚艷的處女作,出版後即獲得維爾切克創新獎文學獎項的最終提名(2009年曾以《因為。愛》為名在中國出版);出版於2009年的《愛,始於冬季》則榮獲弗蘭克奧康納國際短篇小說獎,《紐約時報》贊譽「無可救葯的浪漫主義者們將會享受西蒙范布伊溫柔、莫泊桑式的寓言……」
他的第一部長篇小說《美,始於懷念》2011年一出版即獲得北美獨立書商「書店大獎」小說獎項的提名。第二部長篇小說《分離的幻象》於2013年先後在美國和英國出版,受到《出版人周刊》的熱情評價,「精湛的寫作提升了這部傑出的作品」。
除了文學創作,他還在紐約藝術學校和長島大學兼職任教,並參與一個關懷青少年的人道主義項目。
目前,西蒙范布伊定居紐約布魯克林。
⑩ 《好人難尋「弗蘭納里61奧康納短篇小說全集」之二》epub下載在線閱讀,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好人難尋》([美] 弗蘭納里·奧康納)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資源鏈接:
鏈接: https://pan..com/s/1cIdC3NdGYMi1wgckSU_-CA
書名:好人難尋
作者:[美] 弗蘭納里·奧康納
譯者:周嘉寧
豆瓣評分:8.3
出版社:人民文學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6-10-1
頁數:260
內容簡介:弗蘭納里•奧康納的橫空出世,以一己之力改變了美國文學的格局。她的作品具有堅硬冷酷的文風、極為兇殘的創造性和趕盡殺絕的幽默感,以席捲人心的力量碾壓讀者。她筆下那些著名的怪誕而有喜感的角色,在讀者掩卷之後仍縈繞於心。
《好人難尋》為「弗蘭納里•奧康納短篇小說全集」(三卷本)第二本,是美國最偉大的短篇小說集之一,收錄在冊的十二篇作品充滿宗教性的象徵,縈回啟示的可能性,保有人類行為的悲喜交加,面向救贖的必要意義。《好人難尋》《救人就是救自己》《善良的鄉下人》等名篇讓奧康納在全世界愛好文學的讀者心中佔有不可替代一席。
作者簡介:作者簡介:
弗蘭納里•奧康納,美國作家。1925年生於喬治亞州薩凡納市,父母為天主教徒。1945年畢業於喬治亞女子州立大學,而後進入艾奧瓦大學寫作班,期間發表首篇短篇小說《天竺葵》。擅畫漫畫,曾在高中和大學的校報等處發表多幅作品。1950年被診斷患有紅斑狼瘡,與母親在安達盧西亞農場度過餘生,酷愛養孔雀、雉等禽類。1964年去世。
短暫的三十九年生命里,出版長篇小說《智血》和《暴力奪取》,短篇小說集《好人難尋》和《上升的一切必將匯合》,書信集《生存的習慣》等。1972年,《弗蘭納里奧康納短篇小說全集》榮獲美國國家圖書獎。其作品探討宗教主題和南方種族問題,主人公多與周遭格格不入,產生的反差效果彰顯其寫作風格——為使觀念顯而易見,作家得運用激烈手段,「遇聽障人士,就大喊,遇視障人士,就把人物畫得大而驚人」。
譯者簡介:
周嘉寧,畢業於復旦大學中文系,現居上海。作家,翻譯。出版長篇小說《荒蕪城》《密林中》,短篇小說集《杜撰記》等。翻譯作品有《紅絲帶》《沒有人比你更屬於這里》《寫在身體上》《美好的時光無法久存》《玉米少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