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作家劉以鬯短篇小說代表作
Ⅰ 劉以鬯的代表作是什麼
長篇小說《酒徒》,是劉以鬯的代表作,1963年10月在香港初版,1979年在台灣再版,1986年中國文聯出版公司又再版。《酒徒》是劉以鬯一次創作實驗的成果。作家大膽地打破了傳統小說的故事架構,把喬伊斯、福克納等意識流大師的技法以及象徵主義的藝術手法運用到作品中。
Ⅱ 劉以鬯的創作
創作有小說、散文、詩歌、評論等多種文字。1936年開始創作,同年發表了第一篇短篇小說〈流亡的安娜.芙洛斯基〉。一直致力於嚴肅文學的創作,主張文學創作要有試驗和實踐。代表作品有小說《酒徒》、《對倒》、《寺內》、《打錯了》、《島與半島》、《他有一把鋒利的小刀》、《模型.郵票.陶瓷》等;評論有《端木蕻良論》、《看樹看林》等。《劉以鬯中篇小說選》和《對倒》,分別獲第四屆和第六屆香港中文文學雙年獎小說組推薦獎。
Ⅲ 意識流的代表作品有哪些
《追憶似水年華》、《尤利西斯》、《喧嘩與騷動》、《牆上的斑點》、《酒徒》等。
1、《追憶似水年華》
《追憶似水年華》(又譯為《追尋逝去的時光》)是20世紀法國小說家馬塞爾·普魯斯特創作的長篇小說,先後出版於1913—1927年間。
這是一部與傳統小說不同的長篇小說。全書共七大卷,以敘述者「我」為主體,將其所見所聞所思所感融合一體,既有對社會生活,人情世態的真實描寫,又是一份作者自我追求,自我認識的內心經歷的記錄。
除敘事以外,還包含有大量的感想和議論。整部作品沒有中心人物,沒有完整的故事,沒有波瀾起伏,只有貫穿始終的情節線索。
它大體以敘述者的生活經歷和內心活動為軸心,穿插描寫了大量的人物事件,猶如一棵枝丫交錯的大樹,可以說是在一部主要小說上派生著許多獨立成篇的其他小說,也可以說是一部交織著好幾個主題曲的巨大交響樂。
該小說被譽為二十世紀最重要的文學作品之一的長篇巨著,以其出色的心靈追索描寫、宏大的結構、細膩的人物刻畫以及卓越的意識流技巧而風靡世界,並奠定了它在當代世界文學中的地位。
2、《尤利西斯》
《尤利西斯》是愛爾蘭作家詹姆斯·喬伊斯創作的長篇小說,首次出版於1922年。
該小說講述的是青年詩人斯蒂芬尋找一個精神上象徵性的父親和布盧姆尋找一個兒子的故事。
斯蒂芬已經有了一個生理上的父親西蒙·迪達勒斯,但是斯蒂芬只把他當成肉體上的父親,他認為自己有能力變得成熟,也可以成為一名父親,然而,由於父親西蒙·迪達勒斯的批評和缺乏理解並沒有成功。
因此斯蒂芬所尋找的父親只能是一個象徵性的父親,這個父親可以允許斯蒂芬自己也成為一名父親。
布盧姆尋找兒子從很大程度上講則是因為他需要一個後代來鞏固自己的身份和延續香火。由此可見,斯蒂芬和布盧姆兩人都希望通過尋求為父之道來鞏固他們各自的身份。
喬伊斯通過描述一天內發生的單一事件向人們展示了一幅人類社會的縮影,通過對一個人一天日常生活和精神變化的細致刻畫揭示了人類社會的悲與喜,英雄與懦夫的共存以及宏偉與沉悶的同現。
《尤利西斯》作為意識流小說的代表作,被譽為20世紀百大英文小說之首,並被奉為20世紀最偉大的小說。
3、《喧嘩與騷動》
《喧嘩與騷動》(The Sound and the Fury)是美國作家威廉·福克納創作的長篇小說,創作於1929年。
該小說講述的是南方沒落地主康普生一家的家族悲劇。老康普生游手好閑、嗜酒貪杯。其妻自私冷酷、怨天尤人。
長子昆丁絕望地抱住南方所謂的舊傳統不放,因妹妹凱蒂風流成性、有辱南方淑女身份而愛恨交加,竟至溺水自殺。次子傑生冷酷貪婪,三子班吉則是個白痴,三十三歲時只有三歲小兒的智能。
全通過這三個兒子的內心獨白,圍繞凱蒂的墮落展開,最後則由黑人女傭迪爾西對前三部分的「有限視角」做一補充。該作品採用了多角度的敘述方法。
4、《牆上的斑點》
《牆上的斑點》,作者是弗吉尼亞·沃爾夫,主要講述了主人公在一個普通日子的平常瞬間,抬頭看見牆上的斑點,由此引發意識的飄逸流動,產生一系列幻覺和遐想。
5、《酒徒》
《酒徒》是香港嚴肅文學大家劉以鬯最重要的代表作,是中國第一部意識流長篇小說。
《酒徒》是部與眾不同之作,主要表現為:酒徒被置於三種狀態之中,行文風格各異;呈現強烈批判意識的香港關注;論述性與學理性的學人小說色彩;詩意的意識流動與感性的意象相對接。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香港,商品經濟盛行,文藝也高度商業化。一位藝術良心未泯的作家,掙扎於理想與現實的沖突中,不願典賣自我價值而不能,只好一面煮字療飢,靠寫文字垃圾求取生存,一面自責懺悔,借酒麻醉,沉淪為不能自拔的酒徒……
《酒徒》創作於上世紀60年代初,被譽為「中國首部意 識流小說」,入選「20世紀現代小說經典名著百強」。2004年引發香港導演王家衛拍攝電影《2046》。2011年由香港導演黃國兆拍攝成電影。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意識流
Ⅳ 劉以鬯的作品年表
1951年 天堂與地獄 (短篇小說集,香港海濱書屋)
1963年 酒徒 (長篇小說,香港海濱圖書公司)
1977年 寺內 (中、短篇小說集,台灣幼獅文化事業公司)
1977年 端木蕻良論 (文學評論集,台灣世紀出版社)
1979年 陶瓷 (長篇小說,香港文學研究社) 1980年 劉以鬯選集 (小說、散文、評論合集,香港文學研究社)
1981年 天堂與地獄 (中、短篇小說集,廣州花城出版社)
1982年 看樹看林 (文學評論集,香港書劃屋圖書公司)
1984年 一九九七 (中、短篇小說集,台灣遠景出版公司)
1985年 春雨 (中、短篇小說集,香港華漢文化事業公司)
1985年 短綆集 (文學評論集,北京中國友誼出版公司)
1991年 劉以鬯卷 (小說、詩、散文、評論合集,香港三聯書店)
1993年 島與半島 (長篇小說,益出版事業有限公司)
1993年4月 酒徒 (金石圖書貿易有限公司)
1994年 黑色里的白色 白色里的黑色 (中、短篇小說集,獲益出版事業有限公司)
1994年9月 劉以鬯的實驗小說 (小說集,北京人民大學出版社)
1995年 蟑螂(英譯本) (中、短篇小說集,香港中文大學翻譯中心)
1995年5月 他有一把鋒利的小刀 (長篇小說,獲益出版事業有限公司)
1995年11月 寺內(小說集,中國文聯出版公司)
1995年12月 劉以鬯中篇小說選 (中篇小說集,香港作家出版社)
1997年8月 見蝦集 (散文集,遼寧教育出版社)
1998年10月 龍須糖與熱蔗 (小說、隨筆合集,北京新世紀出版社)
2000年7月 酒徒 (長篇小說,北京解放軍文藝出版社)
2000年12月 對倒 (長、短篇小說集,獲益出版事業有限公司)
2001年2月 對倒 (長、短篇小說集,北京作家出版社)
2001年4月 打錯了 (微型小說集,獲益出版事業有限公司)
2001年5月 劉以鬯小說自選集 (中、短篇小說集,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
2001年9月 不是詩的詩 (小說、散文、劇本、評論合集,獲益出版事業有限公司)
2001年12月 過去的日子 (中短篇小說集,上海百家出版社)
2002年7月 暢談香港文學 (評論、隨筆合集,獲益出版事業有限公司)
2003年4月 對倒(法譯本) (長篇小說,法國Editions Philippe Picquier)
2003年6月 他的夢和他的夢 (小說、散文,明報出版社有限公司)
2003年7月 酒徒 (獲益出版事業有限公司)
2004年10月 多雲有雨 (三聯書店(香港)有限公司)
2005年4月 異地.異景.異情 (香港文匯出版社有限公司)
2005年4月 香港原創文學叢書 (香港文匯出版社有限公司)
2005年5月 模型.郵票.陶瓷 (獲益出版事業有限公司)
譯文
1974年 人間樂園 喬也斯·卡洛兒·奧茨原著(香港今日世界出版社)
1980年 娃娃谷 積琦蓮·蘇珊原著(香港青島出版社)
1982年 庄園 以撤·辛格原著(台灣遠景出版公司)
Ⅳ 劉以鬯的作品有哪些特點
除了《酒徒》,劉以鬯還創作了《陶瓷》、《島與半島》等幾部長篇小說。它們盡管題材內容和藝術手法各異,但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這就是把香港人放在一個繁華而擠迫、優裕卻緊張的社會環境中,藉助其光怪陸離的面目來展現生存的困窘。他並不像一些現實主義的作家那樣重視刻畫人物性格,以達到更大的人性深度。他擅長的是把人物置入各種復雜的社會關系,讓人物在一個相對比較寬闊的范圍里去活動,去碰壁,利用所關聯的人物來帶出整個環境。而實際上,劉以鬯的長篇小說主人公只有一個,那就是他所生活的城市——香港。幾部長篇小說都屬於那種感性勝於理性的小說。所反映的意旨說不上深刻和特別,但卻生動而強烈。
Ⅵ 《花樣年華》原作者劉以鬯去世享年多少歲
6月8日下午2時25分,被譽為香港新文學一代宗師的作家劉以鬯於在香港東華東院辭世,享年100歲。劉以鬯的妻子羅佩雲在香港發布了訃告。導演王家衛於今晨在微博悼念:「所有的記憶都是潮濕的- 悼劉以鬯先生。」 此前,導演王家衛根據《對倒》的作品風格,拍攝出了經典電影《花樣年華》。
劉以鬯1948年從上海赴香港,從此在香港定居。他的小說代表作有《酒徒》《對倒》《寺內》《打錯了》《他有一把鋒利的小刀》等等。劉以鬯也是一位媒體人,1941年他從上海聖約翰大學畢業之後,就職於重慶的《國民公報》副刊;1948年到香港之後,先後在《香港時報》《星島日報》任編輯;1986年,他創辦了月刊《香港文學》任總編輯至2000年。也就是在2000年,他發表了小說《對倒》。
祝老先生一路走好。
來源:騰訊
Ⅶ 意識流的文學作品最著名的有哪些
意識流的文學作品最著名有:1、馬塞爾·普魯斯特: 代表作:《尋找失去的時間》。 這部小說長達三千餘頁,約二百萬字,共分七部分。在小說中,主人公以第一人稱方式追敘青少年時代的生活經歷,涉及自己家親友、法國貴族階級和新興資產者、藝術家等一大批人以及許多人的戀愛史。全書並沒有貫串始終的故事情節,與傳統的心理小說截然不同。普魯斯特是意識流文學的先驅。 2、詹姆斯·喬伊斯 代表作:《尤利西斯》 、 《芬尼根的蘇醒》 《尤利西斯》最大的成就是在意識流小說技巧的全面推進和高度發展。一切意識流文學的藝術技巧在這部小說中都得到了很好的體現。 喬伊斯的另外一部作品《芬尼根的蘇醒》則將意識流小說的風格推向極致。全書用65種語言組合寫成,極其晦澀難懂。 喬伊斯是意識流作家中成就最高者,代表了這一文學流派的顛峰。 3、弗吉尼亞·伍爾芙 代表作:《達洛維夫人》、《海浪》和《到燈塔去》。 伍爾芙與其他男性意識流作家不同之處在於,她的小說往往富有詩意,在語言上更像詩體散文,富有唯美主義的情調。但其小說內容的晦澀難懂卻和其他意識流作家的作品別無二致。例如,在其代表作《海浪》中,作者沒有設計貫串全文的主要情節,而是時刻強調「瞬間」感覺的重要性,認為生命的本質在於感覺。小說具有顯著的存在主義色彩。 4、威廉·福克納 代表作:《喧嘩與騷動》 福克納:威廉·福克納(1897-1962)是美國意識流文學的代表。他出身於美國南方一個沒落的庄園主家庭。在所有意識流作家中,福克納以描寫錯亂意識著稱。他的著名代表作是一系列稱為「約克納帕塔法世系」的小說,包括15個長篇和幾十個短篇。 《喧嘩與騷動》是福克納最優秀的意識流作品。書名取自莎士比亞名劇《麥克白》的著名台詞。小說描寫南方庄園主康普生一家的沒落,由四個主要人物的心理活動組成。其中對白痴班吉的意識流的描寫最為出色。此外,福克納的著名意識流小說還包括《我彌留之際》。 福克納並不是純粹的意識流作家。他的大部分小說創作仍隸屬於現實主義范疇。1949年,福克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5、劉以鬯 代表作:《酒徒》 劉以鬯(1918-)是香港作家及文學家,亦是當時「南來文人」中留守香港發展文學事業的重要一員。其代表作《酒徒》常被稱作中文文學中「首部意識流小說」。雖然作者對這說法不甚了了,但普遍論者則認為作品中略帶虛無的內心描寫充分反映了當時香港重金錢而不重文化的虛浮。作者以醉酒之徒的意像,將現實與想像相混合,構築出一部著重內心意識發展的作品。
Ⅷ 酒徒小說txt全集免費下載
《酒徒》網路網盤txt最新全集下載
鏈接:https://pan..com/s/1fkNKltCQBdieSzLlHFfbcg
《酒徒》是香港嚴肅文學大家劉以鬯最重要的代表作,是中國第一部意識流長篇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