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muel短篇小说赏析
『壹』 求《小公主》的英文寓意
《小公主》是一部灰姑娘式的儿童小说,写的是19世纪的故事。小主人公,英国女孩萨拉·克鲁,刚生下来母亲就去世,父亲在印度经营煤矿,十分富有。在她七岁的时候,她被父亲送回伦敦,在铭钦女士办的一所高级女童培育院住读。她刚入学时,穿着像个小公主似的。可是后来传来坏消息,说萨拉·克鲁的父亲破产身亡,没有音信。铭钦女士一下子态度完全改变,觉得她成了自己的累赘,把她从小公主变成了最低贱的使女,从原来漂亮的房间赶到寒冷简陋的阁楼上去栖身。但是在她生活困难时,还是不忘帮助别人。然后萨拉·克鲁尽管遭到变故,只能暗中想念父亲,背着人哭泣,但是最困难的时候始终坚强地生活下去,不卑不亢,和同样过着日子的女伴相濡以沫,互相支持。到头来,原来她父亲死后还留下了一大笔遗产,他的朋友经过许多周折,终于找到了她。萨拉·克鲁一下子又是位“小公主”,被接走了,使铭钦女士恼丧不已。这本书既刻画了心地善良、不怕困苦的萨拉·克鲁,使人对她又是同情又是佩服,又对铭钦女士那种势利小人作了淋漓尽致的讽刺。
30年代好莱坞曾把这部小说拍成电影,扮演萨拉·克鲁的就是当时最受欢迎的美国童星秀兰·邓波儿。后来这本小说又不止一次拍成电影。
曾经也被拍成电视剧,更完整的体现了小说的细节.体现了萨拉·克鲁的乐观,乐于助人以及坚强.
作者为白涅德夫人(美)(1849~1924),出生于英国的曼彻斯特。14岁时随同母亲移居至美国的田纳西州。17岁时为了补贴家用而尝试写作、投稿,以《小公爵方特洛伊》一书而声名大噪,从此跻身畅销书作家。一生中著有50部小说与故事集,以及七本剧作。代表作有《秘密花园》、《小公主》、《小公子》等等。
白涅德夫人擅长写作通俗的言情小说以及儿童故事。书中常常流露感伤、浪漫的色彩,再加上充满童趣的情节以及著重人性的光明与温暖,使得她的著作不但老少咸宜,并常被改编为戏剧并搬上银幕。
P.S.《哈利·波特3》在墨西哥导演阿方索·卡隆就是1995年的这部《小公主》(A Little Princess)的导演.正是这部《小公主》赋予了阿方索·卡隆的“魔法棒”神奇的咒语。
中文名称: 小公主
外文名称: Little Princess, The
主题
主题词或关键词: 剧情片 故事片 有视频 译制片
内容摘要
内容简介
内容简介
在英国维多利亚时代,小萨拉失去了母亲,小萨拉的父亲被派往参加布尔战争。当据报道得知萨拉的父亲已战死,,萨拉所在的寄宿学校的可恶的女校长让萨拉作了奴仆。萨拉一直维护自己的尊严,忍受屈辱,直到患弹震症的父亲回来。
【导演】 沃尔特 朗(Walter Lang)
【编剧】 Frances Hodgson Burnett;Ethel Hill
【主要演员】
秀兰 邓波儿 (Shirley Temple) ...... Sara Crewe
理查德 格林 (Richard Greene (I)) ...... Geoffrey Hamilton
阿妮塔 路易丝 (Anita Louise) ...... Rose Hamilton
Ian Hunter (I) ...... Captain Reginald Crewe
西泽 罗梅罗 (Cesar Romero) ...... Ram Dass, Lord Wickham's Indian Servant
阿瑟 特雷彻 (Arthur Treacher) ...... Hubert 'Bertie' Minchin
Mary Nash (I) ...... Amanda Minchin of Minchin Seminary for Girls
西比尔 贾森 (Sybil Jason) ...... Becky, Servant at Minchin Seminary
Miles Mander ...... Lord Wickham
Marcia Mae Jones ...... Lavinia
Beryl Mercer ...... Queen Victoria
Deidre Gale ...... Jessie
Ira Stevens ...... Ermengarde
E.E. Clive ...... Mr. Barrows
Eily Malyon ...... Mrs. O'Connell the Cook
内容类型
视频类型: 剧情片 故事片 译制片
所属国别: 美国
语种
原文语种: 英文
配音语种: 中文
内容创建者
编剧: Ethel Hill Frances Hodgson Burnett
导演: 沃尔特·朗(Walter Lang)
主演: 秀兰·邓波儿(Shirley Temple) 阿妮塔·路易丝(Anita Louise)
其它责任者
摄影: 亚瑟·C·米勒(Arthur C. Miller) 威廉·斯卡尔(William V. Skall)
作曲: Charles Maxwell(II) Cyril J. Mockridge Herbert W. Spencer Samuel Pokrass Walter Bullock
出品者: 20th Century Fox [us]
内容创建日期
摄制日期: 1939年
出版
出版者: 福建东宇公司
动画小公主http://video..com/v?ct=301989888&rn=20&pn=0&db=0&s=3&word=%B6%AF%BB%AD%D0%A1%B9%AB%D6%F7
《小公主》的作者弗朗西斯•霍奇森•伯内特(1849-1924),出生在英国曼彻斯特的一个五金工厂主的家庭。1853年父亲去世,母亲继续经营,直到工厂倒闭。弗朗西斯收到过中等教育。由于生活困难,全家于1856年移居到美国,和亲戚一起住在一座圆木屋里面。可以说,对于丧父家贫,弗朗西斯是深有体会的。1905年,她正式成为美国公民。结果两次婚,伯内特是她第一个丈夫的性。
从十几岁开始,弗朗西斯便撰写短篇小说与故事,以帮助解救家庭经济困难。1877年,他的长篇小说《劳丽的那个少女》出获成功。1886年,她的儿童小说《小爵爷》(小公子)出版,名噪一时,成为该年美国三大畅销书之一。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
『贰』 马克·吐温短篇小说集的介绍
马克·吐温(Mark Twain,1835-1910),美国著名小说家,其代表作有《汤姆·索耶历险记》《哈克·贝利历险记》《卡拉维拉斯县有名的跳蛙》等,其作品以幽默、机智见长,并奠定了美国文学作品的简洁风格,被称为“现代美国文学之父”。马克·吐温(Mark Twain,1835年11月30日-1910年4月21日),原名萨缪尔·兰亨·克莱门 (Samuel Langhorne Clemens) (射手座)是美国的幽默大师、小说家、作家,也是著名演说家,19世纪后期美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董强,江西南昌人,毕业于苏州大学。主要从事江南文化及中外古典文学研究。已发表相关论文数十篇,其中数篇被上海《新民晚报》、新浪网等主流媒体转载。
『叁』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背景作者介绍
一、创作背景
在1850年前后的美国,除了政治生活腐败,劳资矛盾加深,教会虚伪诡诈,人民不堪其苦之外,最迫切、最严重的问题是蓄奴制和种族歧视,它在南部各州既普遍、又猖獗。作者对这一切不合理的现象,表现出战斗的态度,对受迫害的广大黑人群众旗帜鲜明地予以热烈的同情和支持。
马克吐温的最初意图是将故事当做《汤姆历险记》的续集,并打算把哈克一直写到成年为止。写了没几页后,吐温将作品的题目改为《哈克贝利·费恩的自传》。继续写了几年,吐温放弃了这个打算。随着故事深入变得困难,吐温似乎也失去了写作的兴趣,干脆把手稿搁置在了一边。
马克吐温在哈德逊河旅行后,重新提笔,继续写作。作品终于完成,并拥有了一个与上部相并列的题目《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汤姆·索亚的同志)》。
二、马克吐温介绍
马克吐温,原名萨缪尔·兰亨·克莱门,美国作家、演说家,“马克吐温”是他的笔名,原是密西西比河水手使用的表示在航道上所测水的深度的术语。
12岁时,父亲去世,他只好停学,到工厂当小工。曾做过密西西比河的领航员、矿工及新闻记者工作。渐渐地着手写一些有趣的小品,开始了自己的写作生涯。代表作品有小说《百万英镑》、《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汤姆·索亚历险记》等。
马克吐温是美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马克吐温一生写了大量作品,题材涉及小说、剧本、散文、诗歌等各方面。从内容上说,他的作品批判了不合理现象或人性的丑恶之处,表达了这位当过排字工人和水手的作家强烈的正义感和对普通人民的关心
他经历了美国从初期资本主义到帝国主义的发展过程,其思想和创作也表现为从轻快调笑到辛辣讽刺再到悲观厌世的发展阶段,前期以辛辣的讽刺见长,到了后期语言更为暴露激烈。
(3)samuel短篇小说赏析扩展阅读
作品赏析
作品把现实主义的真实性和浪漫主义的抒情性很好地糅合在一起,哈克与吉姆的漂流经历充满了传奇色彩,密西西比河上和沿岸的自然景物在作者笔下也闪烁着奇异壮丽的光华,而沿岸一带的城乡生活描写则翔实真切,具体可感。
这种奇妙的融合尤其体现在哈克的思想斗争中,作家既纤毫毕露地呈示了人物意识活动的逻辑轨迹,又不无幽默风趣地调侃嘲弄了宗教谬说给一个孩子造成的荒唐观念。
作品采用第一人称叙事方式,从哈克的视角反映生活、刻画形象,亲切生动,引人入胜。再次,作品的语言颇具特色,作家在广泛采用美国南方方言和黑人俚语的基础上,经过精妙地提炼加工,形成了一种富于口语化特征的文学语言、简洁生动、自然含蓄,是英语文学的范本。
『肆』 马克·吐温中短篇小说集的作者简介
马克·吐温(Mark Twain),原名塞缪尔·兰亨·克莱门斯 (Samuel Langhorne Clemens);
马克·吐温(1835年11月30日-1910年4月21日)是美国的幽默大师、小说家、作家,亦是著名演说家,19世纪后期美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虽然其家财不多,却无损其幽默、机智与名气,堪称美国最知名人士之一。其交友广阔,威廉·迪安·豪威尔士、布克·华盛顿、尼古拉·特斯拉、海伦·凯勒、亨利·罗杰诸君,皆为其友。他曾被誉为:文学史上的林肯。海伦·凯勒曾言:“我喜欢马克吐温——谁会不喜欢他呢?即使是上帝,亦会钟爱他,赋予其智慧,并于其心灵里绘画出一道爱与信仰的彩虹。”威廉·福克纳称马克·吐温为“第一位真正的美国作家,我们都是继承他而来”。其于1910年去世,年七十五,安葬于纽约州艾玛拉。
写作风格:融幽默与讽刺一体,既富于独特的个人机智与妙语,又不乏深刻的社会洞察与剖析,既是幽默辛辣的小的杰作,又是悲天悯人的严肃!
『伍』 马克吐温作者简介简短些
马克·吐温(Mark Twain),(1835年11月30日-1910年4月21日),原名塞姆·朗赫恩·克列门斯(Samuel Langhorne Clemens)是美国的幽默大师、小说家、作家,亦是著名演说家。
马克·吐温是美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世界著名的短篇小说大师,被誉为“美国文学中的林肯”。代表作:《汤姆·索亚历险记》、《百万英镑》、《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
马克吐温所处时代正是美国由自由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发展的阶段。他一生中亲生经历并感受了南方奴隶制,西部边疆领土开拓、淘金热、工业革命、镀金时代等巨大变化,曲折的生活经历及体验增长了他的知识才能,也对其思想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5)samuel短篇小说赏析扩展阅读:
《汤姆•索亚历险记》是美国著名小说家马克•吐温的代表作,发表于1876年。
小说主人公汤姆•索亚天真活泼,富于幻想和冒险,不堪忍受束缚个性,枯燥乏味的生活,幻想干一番英雄事业。小说通过主人公的冒险经历,对美国虚伪庸俗的社会习俗、伪善的宗教仪式和刻板陈腐的学校教育进行了讽刺和批判,以欢快的笔调描写了少年儿童自由活泼的心灵。
《汤姆•索亚历险记》以其浓厚的深具地方特色的幽默和对人物敏锐观察,一跃成为最伟大的儿童文学作品,也是一首美国“黄金时代”的田园牧歌。
『陆』 马克.吐温的第一篇短篇小说是什么,短篇小说的代表作是什么
一、1852年5月1日 《拓殖者大吃一惊的花花公子》发表于波士顿的幽默周刊《手提包》上。这是马克·吐温的处女作。(自学的马克·吐温在印刷所当学徒、排字时,即开始练笔,发表这个处女作时年17岁。)
他的代表作是《百万英镑》。
二、作者简介:
马克·吐温(Mark Twain,1835年11月30日-1910年4月21日),原名塞姆·朗赫恩·克列门斯(Samuel Langhorne Clemens),是美国的幽默大师、小说家、作家,也是著名演说家。其幽默、机智与名气,堪称美国最知名人士之一。其交友甚是广泛,迪士尼、魏伟德、尼古拉·特斯拉、海伦·凯勒、亨利·罗杰诸君,皆为其友。他被誉为文学史上的林肯。其于1910年去世,年七十五,安葬于纽约州艾玛拉。2014年4月21日,是马克·吐温逝世104周年。
『柒』 毛姆的作品哪几本最值得读
1、《刀锋》
这部作品让我爱上毛姆。读完这本书,会不自觉的思索“我要以怎样的方式度过一生?面对一生为追寻的又是什么?”。在本书中毛姆塑造了典型的极端理想主义、极端现实主义,平常人性选择、歧途少女,各种精彩各自悲惨,命途多舛又积极向荣,自我的坚持从不因他人的看法给动摇和改变。
『捌』 Samuel作为英文名如何
Samuel Johnson塞缪尔·约翰逊(Samuel Johnson),英国作家,批评家。(1709—1784)英国文学史上重要的诗人、散文家、传记家和健谈家,编纂的《词典》对英语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和琼森一样,他也是当时文坛的一代盟主,他对文学小说诗歌文学作品的评论,即使片言只语,也被众口宣传,当作屑金碎玉。约翰逊1765年出版了经他校订的《莎士比亚全集》,这个版本在后世常为学者诟病,因为约翰逊有时出于己意,对原文进行删改。他对莎评的主要贡献,在于他为莎剧所作的批注和他为这个版本所作的序言。在约翰逊时代,文化氛围已经在向浪漫主义方向发展,人们已不再视“三一律”为神圣。与德莱登、伏尔泰相比,约翰逊是更为宽容的新古典主义者。
中国人一般都称他为“约翰孙博士”他那篇著名的humour 讽刺信你得去读一读,否则就辜负这个Samuel的名字了。
『玖』 求马克 吐温《百万英镑》的赏析
马克·吐温美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杰出作家,原名塞谬尔·朗赫恩·克莱门斯(1835-1910)。自幼生长在密西西比河的小镇上,青少年时期曾经做过排字工人、舵手、军人、内华达银矿工人和新闻记者。1965年因幽默故事(卡拉韦拉期县驰名的跳蛙)一举成名,成为闻名全国的幽默大师。 “马克·吐温”,原意是“两寻”,取自水手的行话,意思是“水深12尺”,指水的深度足以使航路顺利通过。1867年出版第一部短篇小说集,以后便以此为笔名,他的杰作多半取材童年生活,尤其是他在密西西比河上的生活,如长篇小说《汤姆·索亚历险记》(1876年)及《哈克贝利·芬历险记》(1884)均为密西西比河小镇为背景。 马克·吐温还写了些针砭时政,讽刺封建制度和宗教以及抨击黑奴制度的小说,如与查·沃纳合写的《镀金时代》,以英国为背景的《王子与贫儿》和《亚瑟王朝廷上的康涅狄格州美国人》(1989年)以及《傻瓜威尔逊》(1894年)。他站在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立场,以幽默讽刺的手法,揭露美国资本主义虚伪的民主和自由,抨击美国种族主义对黑人迫害。 马克·吐温晚年在作品中流露出对现实的失望和对“有产阶级”的悲观态度。如作品《败坏了哈德莱堡的人》(1900)、《人是怎么回事?》(1906)、《神秘的来客》(1916年)。他的一生创作了许多长篇、中篇、短篇小说和政论、杂文、游记等,全集共25卷,主要作品差不多均有中译本。 马克·吐温被称为“美国文学之父”,这是因为他的作品以密西西比河最美国化的风土为舞台,写实地描绘了住在那里的人们的生活,成了野性和稚嫩的美国文学创始之作,也成了代表美国文学的杰作。
内容简介
一个落魄的青年意外得到一笔横财—— 一张百万英镑的大钞,由此引发出一系列引人发笑的故事,作者用其娴熟的幽默笔触向你描绘了资本主义社会金钱至上的残酷现实,而作品中小人物的悲哀,也透射出整个社会的悲哀。
本书评论
马克·吐温(Mark Twain,1835年11月30日-1910年4月21日),原名塞缪尔·朗赫·克莱门斯(Samuel Langhorne Clemens),(射手座)是美国的幽默大师、小说家、作家,也是著名演说家,19世纪后期美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马克·吐温是他笔名,意思是:水深十二英尺,轮船可以安全通过。他原名是塞缪尔·朗荷恩·克列门斯,生于密苏里州的佛罗里达。父亲是一名乡村律师,家中生活拮据。12岁时父亲去世,他开始自谋生计,先后当过报童、印刷所学徒、排字工、水手和舵手,所以他的创作具有坚实的生活基础。26岁时,他当上了记者,并采用马克·吐温这个笔名发表作品。他的创作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早期作品表现了对美国民主所存的幻想,以短篇为主,幽默与讽刺结合,批判不足,作品有《竞选州长》《高尔斯的朋友再度出洋》等;中期以长篇小说为主,重要作品有《镀金时代》《汤姆·索亚历险记》《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王子与贫儿》等;后期作作者:马克·吐温(14张)
品则由幽默讽 刺转到愤怒的揭发、谴责、甚至有悲观的情绪,主要作品有《游记》《给范斯顿将军辩护》等。作者:马克·吐温(14张)
《百万英镑》是他的一篇著名的中篇小说,描绘了在美国旧金山的一个小办事员出海游玩,因故迷失方向后,幸被轮船遇救,然后随船来到英国伦敦。他身无分文,非常孤独,两个富有的兄弟借给了他一张一百万英镑的支票,并以他在三十天内不将这张支票兑换成现金而能否活下去打了一个赌。在小说的结尾,小人物不仅活过了三十天,并且利用这张百万英镑发了一笔财,还获得了一位小姐的芳心。但由始至终从来没兑换过这张支票。小说通过小办事员的种种“历险”嘲弄了金钱在资产阶级社会叱咤风云、呼风唤雨的作用。
作者用漫画笔法勾勒了不同人物在“百万英镑”面前的种种丑态,幽默滑稽,趣味横生,就如同一幅世态讽刺画,生动的表现了小市民的见闻,令人忍俊不禁。《百万英镑》作者写的很滑稽、有趣,欢乐之清溢出纸面。《3万元的遗产》就含有讽喻,我们看到的金钱怎么扭曲人们的思想感情,以致主人公昏头昏脑,最后“沉浸在模糊的悔恨和悲伤的梦境里”临死之前,男女主人公体会到“暴发的、不正当的巨大财富的一个陷阱。”在《败坏了赫德莱堡的人》中,马克·吐温收起了笑脸,满怀辛辣的讽刺,把那些“诚实的、自豪的”正人君子的虚伪外衣剥下来,暴露出他们“既要当婊子又要立牌坊”的贪婪面目。这也可以称作“笑”,但那是一种冷峻的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