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小微小说 » 短篇哲理小说集

短篇哲理小说集

发布时间: 2025-07-21 04:08:08

① 请给我推荐一本英文原版小说,不要太长的。最好比较哲理感人。谢啦

请给我推荐一本英文原版小说,不要太长的。最好比较哲理感人。谢啦

Great Expectations,译名《远大前程》,狄更斯的作品,英文难度小,可读性强,更重要的是充满对人生的哲思,故事相当感人,有启发性,强烈推荐。

推荐一本英文原版小说?

愿意买书的话。
南师大--康乃馨英文系列
外研社·剑桥英语原创读物
加里.保尔森冒险世界丛书
以上三个系列,大概总共有三十到四十本书,篇幅都不大的,每本书在50-200页之间。每本书也不贵。都可以在网上搜索网购到的。因为是完全的原著(当然不是什么名著),故就我个人感觉要相对于书虫的名著缩写版看起来更舒服些。内容比较现代,也更生动有趣。
------------
另外还有《夏洛特的网》、《小公主》,两本儿童读物,比较适合你。

好看的英文原版小说,不要太长太贵。

推荐几个作者给你吧~
Sydney Sheldon~每部作品都是一个漂亮,有才华,勇敢的女主角的惊险历程~
Agatha Christie~侦探小说之后
Dan Brown~五本书都有得一看~尤其大爱《天使与魔鬼》
另外,弱弱的说一句,楼主可以果断买影印盗版书哇~很便宜的~或者到网站下载~~O(∩_∩)O

推荐几本英文原版小说

A Tale of Two Cities Charles Dickens
Astonishing the Gods (1995) Ben Okri
Don’t Say Yes When You Want to Say No (1975) H. Fensterheim & J.Bear, Dell
Gulliver’s Travels Jonathan Swift
[Housekeeping] (1981) Marilynne Robinson
If Tomorrow Comes Sydney Sheldon
Jude the Obscure Thomas Hardy
Lord Jim Joseph Conrad
Martin Eden Jack London
Myths of Greece and Rome (1907 or 1947) Shrnas Bulfinch or H. A.Gnerba
Oliver Twist Charles Dickens
One Hundred Years of Solitude Daniel DeFoe
Robinson Crusoe Theodore Dreiser
Sister Carrie David Lodge
Small World
[Sophie’s World]
Sparkling Cyanide (1944) Agatha Christie
Tales from Shakespeare (1986) Charles and Mary Lamb
Surprised by Joy (1955) C. S. Lewis
都比较经典~~
还有the time traveller's wife 现代的那种~~

black beauty 《黑美人》
Around the World in 80 Days 《环游地球80天》
20,000 Leagues Under the Sea 《海底两万里》
gone whit the wind 《飘》(乱世佳人)
这些都比较好的,想用来学英语的话也可以买疯狂英语,阅读版的我觉得还不错;想要买原版书的话,如果方便,到一些大学里的书店买,一般都有不少原版书,还是折价的,很实惠,也好用。

推荐点英文原版小说

短的啊
推荐看《快乐王子集》中英对照版
是王尔德的童话集,很喜欢王尔德的童话。
词汇对初二的学生还差不多了
我初三时看的
:wenku../view/042142ea551810a6f524862a.
抱歉啊,没有找到英文版的,你可以去书店淘
这是网上卖的
:3jbi./book-literary/proct-10468023.
8.3元
我在书店买12元,一摸一样的
还可以买格林兄弟的童话
《彼得潘》《秘密花园》《小公主》中英对照的都很不错
可能对你来说有点长了

英文原版小说、散文推荐?

推荐你部小说吧,let the rignt one in,生人勿进,关于吸血鬼的小女孩,有对应的电影,还不错,有点哥特风格,小诡异,看看吧

能推荐几本英文原版小说吗

lord of rings, Harry Potter
阅读要坚持下去就需要你对它感兴趣,所以应该找一些你喜欢的小说去读。

小王子和爱丽丝漫游仙境是最经典的,英文易读小说。
如果您的问题得到解决,请选为满意答案

想看本英文原版小说,推荐推荐

《小妇人》语言不难,很轻松
《野性的呼唤》
《小王子》
《金银岛》
升级一点
《简爱》
《傲慢与偏见》
《远大前程》
《雾都孤儿》
《鲁兵逊漂流记》
《爱玛》
《呼啸山庄》
这些英文原版我都看过了,很好看~

② 200字哲理短篇小说有那些

城不诚
又有谁了解,在那绚烂的直至晃眼的霓虹灯只是为遮掩这座城怎也散不尽的孤寂。在这座城里住着那么一群不诚的人。
他们的生活弦律在不停的运转着,似是从未休止,肉体走的太快,以至于灵魂赶不上节拍。他们都忘记了回头,忘记的最初的由衷。走得快了,但却不快乐。也只是一昧地向前赶,却忘了回头看看。不知不觉中看不清起初不甘服输的倔强模样。连记忆也走一路散一路,至今一块块磨损的记忆再怎么拼凑也已不完整。
如今只剩这看似繁华的城在独自坚守,他显得矛盾。本藏有泥泞小径,简朴茅屋,如今深藏的那份淳朴早已不在。它换上了件沉重的嫁衣,耀眼的点缀却只是深深的刺痛着双眼,它本不是这般模样,在多久以前它还是个村庄—有着充斥整个村庄的清香,苍郁的惹人眼的老树,娇艳多姿野花。
它本是个村,随着时间的更替,它改叫做城。
它叫城,却并不诚。它将一切灰暗笼罩大地,在顷刻间,将那本属与人们的碧空布满尘埃。没了以往那般味道,将一切天真埋葬。城不诚,掩藏太深,看不清它原来模样。

③ 请推荐几本爱情和人生哲理的小说,经久耐看,意义深刻的!

《无缘》 《如今都是错》 《莫失莫忘》 《阿修罗》
《异乡人》 《开到荼蘼》 《天若有情》 《最心爱的歌》
《真男人不哭泣》 《没有季节的都会》 《心扉的信》 《红尘》
《纵横四海》 《绝对是个梦》 《如果墙会说话》 《玫瑰的故事》
《绮色佳》 《蔷薇泡沫》 《迷迭香》 《紫薇愿》
《小玩意》 《假如苏西堕落》 《喜宝》 《要多美丽就多美丽》
《痴情司》 《直至海枯石烂》 《生活之旅》 《心慌的周末》
《绮惑》 《银女》 《绮色佳》 《夙世情缘》

《随笔集《自得之场》》 《传说中的女人》 《能见到爱吗》 《金环蚀》
《工作》 《怀念》 《风中孩子》 《单性生活》
《传奇》 《意外》 《心之色》 《水彩画》
《夏之诱惑》 《玫瑰园》 《露与女朋友》 《临走》
《老师》 《酒吧》 《毕业日》

《花好月圆》
《做人》

《一点旧一点新》 《铃兰》 《访问》
《红鞋儿》 《涟漪》 《刹那芳华》 《做梦的女人》
《《偶遇》短篇集》 《旧欢如梦短篇集》 《《三小无猜》短篇集》 《等待》
《《年轻的心》短篇集》 《流光短篇集》 《只有眼睛最真》 《老房子短篇集》
《晚儿短篇集》 《琉璃世界短篇小说集》 《寻找失猫短篇集》 《《月亮背面》短篇集》
《仕女图短篇集》 《紧些再紧些短篇集》 《璧人短篇集》 《请勿收回》
《秘》 《母女》 《新爱》 《挫折》
《到处睡的男人》 《变迁短篇小说集》 《无名女》 《贼美人》
《第九台》 《背包》 《姐妹》 《敏感》
《我浪费所有的眼泪浪费了这些年》 《小朋友》 《回忆》 《哀绿绮思》
《同事》 《十八寂寞》 《俘虏》 《余波》
《芳邻》 《选美皇后》 《请留言》 《幼婴》
《成长》 《女记者》 《伤健》 《分手》
《兰花》 《小人儿》 《Fortune Cookies》 《钟情》
《红手套》 《结尾》 《空间》 《神医》
《灵感》 《未来之星》 《灯》 《回家》
《愿望》 《失夜》 《会所》 《蝴蝶》
《粉红色新大衣》 《温情》 《淤》 《存稿》
《原宥》 《不怕》 《表哥》 《节目》
《停车》 《冶游》 《乖儿》 《黑羊》
《香芍药的婚事》 《请辞》 《老友的女友》 《细沙》
《红鞋》 《祖母》 《破碎的心》 《温哥华事件》
《水晶花》 《沉湎》 《有过去的女人》 《我的故事》
《小火焰》 《夏季之梦》 《喜剧》 《偷窥》
《三小无猜》 《一百万元本票》 《蓝这个颜色》 《旧事》
《报告》 《棋友》 《幽灵吉卜赛》 《星之碎片》
《风满楼》 《蓝色都市》 《灯火阑珊处》 《金色的心》
《旧生会》 《糖》 《寻梦》 《旧时人》
《秘密》 《十天》 《邻室的音乐》 《离婚女人》
《变形记》 《狂想》 《琉璃世界》 《这双手虽然小》
《天秤座事故》 《美丽新世界》 《七姐妹》 《圆舞》
《散发》 《法语女郎》 《旅程》 《我们不是天使》
《那条路染成金黄时》 《曼陀罗》 《烈火》 《姊妹》
《西岸阳光充沛》 《男男女女》 《乐园》 《假梦真泪》
《家明与玫瑰》 《女学生》 《美人救英雄》 《奇异生物》
《别人的女郎》 《赌场》 《如何说再见》 《来生》
《网》 《南星客》 《伤城记》 《听我细说》
《邂逅》 《奇异生物》 《监护人》 《爱情故事》
《莫失莫忘》 《故园》 《我爱,我不爱》 《杰作 》
《生活之旅》 《寂寞的心俱乐部》 《承欢记》 《个案》
《出卖》 《懦弱》 《流金岁月》 《玉梨魂》
《谣言》 《美娇袅》 《假戏真情》 《他比烟花寂寞》
《三个愿望》 《我的前半生》 《小宇宙》 《ITALIAN LILY》
《对头》 《花解语》 《少女日记》 《石榴图 》
《挖角》 《叹息桥》 《不羁的风》 《一千零一妙方》
《秘密》 《香雪海》 《姑姑的男朋友》 《故事》
《蝉》 《爱情之死》 《寂寞小姐》 《连环》
《一把青云》 《洋女婿》 《坏脾气女郎》 《黑羊》
《白色武士》 《告密》 《预感》 《胡兰成的下作》
《两全》 《寻找失猫》 《电梯》 《续弦记》
《怀念》 《心》 《黑色笑话》 《没有月亮的晚上》
《归宿写照》 《伤心人》 《我答应你》 《晚晴》
《弄潮儿》 《医情》 《预言》 《阿玉和阿瓦》
《天上所有的星》 《野孩子》 《艳阳天》 《过客》
《情书》 《玉手》 《小公主》 《临记》
《炫耀》 《寂寞鸽子》 《映像》 《肉体》
《忽尔今夏》 《骗子》 《黄石谷》 《锦袍》
《两者之间》 《再生》 《金粉世界》 《小郭探案之茉莉花香》
《曾经深爱过》 《印度墨》 《波心》 《红鞋儿》
《归家娘》 《墙》 《朝花夕拾》 《撞球室》
《转机》 《少年的我》 《安排》 《夜之女》
《追求》 《错先生》 《刹那芳华》 《红杏》
《邻居》 《坏脾气女郎》 《飞车女郎》 《上司》

《人淡如菊》

④ 寻机部哲理性的短篇小说!!

故 乡
从容说课
《故乡》作为鲁迅短篇小说的典范之作,以叙事主人公“我”回乡迁居的经历为线索,描述了那一时代中国农民的生活遭际与精神病苦,抒发对现实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关系相互隔膜的深沉忧虑,以及打破彼此隔膜、探求人生新路的执著信念。教读课文,要引导学生进一步掌握小说的相关知识及对小说的简单鉴赏分析,学会并力求掌握从人物分析推知小说主题的鉴赏原则。同时,要理解课文运用重复和对比来刻画人物形象、展现主题的写法。
教学家思路的设计依据小说的三要素,旨在引导学生理解作品表现的社会生活的意义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小说的篇幅较长,而且因为时代原因和鲁迅特有的风格使得课文很难理解,所以很有必要安排学生课前预习,扫清字词障碍,初步感知文意。教学过程中。坚持以学生实际能力培养为目标,以思维训练为主,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合作探究法,注重引领学生进入课文情境情感体验,实践个性化阅读。欣赏课文,要从整体感知入手,把握作品鲜明的感情基调。重点是分析文中闰土、杨二嫂以及“我”的性格特征,突出体现一个“变”字,从中联系人物所处的典型环境,以及造成人物悲惨命运的社会根源。从分析人物入手,这是阅读小说的一种方法。学习这篇课文意在让学生领悟鉴赏知识。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积累“萧索、无端、如许、鄙索、瑟索、惘然、恣睢”等词语。
2.了解、掌握小说的基本知识。
3.把握闰土、杨二嫂人物形象。
能力目标
1.理解小说运用重复、对比来刻画人物、展现主题的写法。
2.掌握从细节、动作、语言、外貌等描写中分析人物性格特征并由此推知文章主题的鉴赏方法。
德育目标
1.理解鲁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决心变革旧世界、创造新生活的强烈愿望。
2.珍爱新生活,树立为远大理想而奋斗的决心和信心。
教学重点
1.分析人物形象,并探讨人物发展变化的深层次原因。
2.理解小说的思想内涵,思考社会人生。
教学难点
对小说主题思想和篇末议论语句的理解。
教学方法
1.诵读法 《故乡》是一篇取材于作者亲身经历的小说,它以叙事主人公“我”回乡迁居的活动为线索,反映了那个时代那个社会的真实状况,蕴含着丰富的内容。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仔细深入地诵读,准确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精彩语段如篇末的议论,应熟读成诵。
2.研讨探究法 因为时代原因和鲁迅特有的风格,对于文章主题的理解,人物形象的把握,应通过个性化的阅读和合作交流,在研讨过程中情感体验、展示创新。
教具准备
多媒体CAI课件 投影仪 录音机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诵读,整体感知文意,把握叙述基调。深入研读,进入情境,分析人物形象并由此探讨人物发展变化的深层次原因。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如果说漂泊是人生,那么旅途中人挥之不去的便是对温暖家园的情感记忆。“月是故乡明”,乡情已积淀为生命中的血肉、精魂。饱经沧桑的鲁迅先生对故乡的体验又何尝不是如此?透过生意盎然、趣味无穷的百草园,严肃古朴又不乏乐趣的三味书层,景色优美、人情淳厚的平桥乐土,我们能触摸到的是先生流露其间的对故乡的喜爱、思念。1919年先生返回故里,卖掉老屋,接母亲及家眷举家北上。这次诀别故乡给了他怎样的体验呢?今天,我们就—起走进小说《故乡》,去触摸先生的喜怒情感。(板书文题、作者)
二、资料助读
投影:
1.《呐喊》,是鲁迅先生的短篇小说集。成集于1923年。集里收有《孔乙己》《狂人日记》《药》《故乡》《阿Q正传》等著名小说。这部小说集为革命现实主义新小说奠定了基础。《呐喊》写于五四高潮时期,着重揭露宗法社会的残酷统治,及其在精神上毒害人民的罪恶,对农民的革命力量则在怀疑中进行坚毅的探索,它的战斗声像号角一样震醒了封建“铁屋子”里沉睡的人们,密切地配合了五四时期思想革命的进行。鲁迅小说的深刻性正是从农民角度来提出反封建的要求,以革命民主主义观点来观察和解剖现实生活中的许多重大问题。
2.写作背景
小说写于1921年1月。当时辛亥革命虽然过去十余年了,但军阀各霸一方。在帝国主义操纵下,混战不已。各地军阀自设关卡,自立税局,自订税额,对老百姓横征暴敛,层层盘剥,生活在这种社会现实中的广大劳动人民,身受双重压迫,在饥寒交迫中痛苦挣扎,农民生活日益贫困,农村经济衰败。《故乡》描绘了近代中国农村破产的图景,写出了中国农民在“多子、饥荒、苛税,兵、匪、官、绅”层层逼迫下的深重灾难。
三、研读,理解文意
1.学生快速阅读全文,疏解下列字词。 多媒体显示:
(1)注音
阴晦(huì) 脚踝(huái) 潮汛(xùn) 髀骨(bì)
嗤笑(chī) 瑟索(sè) 惘然(wǎng) 恣睢(zì suī)
(2)释义
萧索:荒凉,冷落的意思。
无端:无缘无故。
如许:这么些。
鄙夷;看不起。
愕然:吃惊的样子。
隔膜:彼此思想感情不相通。
展转:同“辗转”。原指身体翻来覆去,文中形容生活不安定,到处奔波。
恣睢:放纵、放任。
2.学生自由诵读全文,整体感知文意。思考:
(1)好的文章总是有很强的感染力,它会让你或欢喜或悲哀,或豪情万丈,或郁悒满怀。那诵读《故乡》,你认为笼罩全文的情感基调是什么?
(2)小说以“我”回乡迁居的经历为线索展开情节,哪些语句能揭示出这次故乡之行给我的感受和体验?
(3)作者千里迢迢回到阔别二十余年的故乡,体会到的不是激动、喜悦。而是悲哀,究其缘由是故乡景、故乡人的变化。那么文中写了哪些人物?列一个人物表。在这些人物中,哪些又着墨较多? (4)归纳二十年后的闰土、杨二嫂有哪些方面使“我”悲哀呢?
教师指名学生回答,明确:
(1)整个《故乡》的色调,是昏暗、阴冷、低沉的。其中唯一欢快的语调出现在对儿时回忆的描写中,但无论就谋篇布局,还是就语言特色而言,笼罩着的是一种忧郁和感伤。
(2)“故乡的山水也都渐渐远离了我,但我却并不感到怎样的留恋。我只觉得我四面有看不见的高墙,将我隔成孤身,使我非常气闷;那西瓜地上的银项圈的小英雄的影像,我本来十分
清楚,现在却忽地模糊了,又使我非常的悲哀。”
(3)文中塑造的人物有:闰土、杨二嫂、“我”、“我”母亲、水生、宏儿;其中闰土、杨二嫂、“我”着墨较多,刻画得比较详细,人物形象丰满。
(4)闰土:外貌的变化、与“我”的距离、生活的现状、精神的麻木、寄希望于偶像;杨二嫂:外貌的变化、行为放纵卑下、语言尖刻泼辣。
3.学生精读,把握人物形象。合作探究:闰土是小说中的主要人物,作者运用前后对比的方法,从不同角度写他的变化。那么,作品是从哪几方面来进行对照的?通过对比突出了什么?
学生合作交流后回答,教师明确:
(1)外貌对照;
少年闰土:“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淳朴天真、可亲可爱;
中年闰土:“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受尽生活折磨,命运悲惨(经济生活的艰难和精神负担的沉重)。
(2)动作、对话对照:
少年闰土:雪地捕鸟。月夜刺猹,“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聪明勇敢、活泼开朗;4个省略号(5处对话)说明闰土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说也说不完。
中年闰土:说话前的神态是“欢喜一凄凉一恭敬”;他说了七句话,前六句用断断续续的话表达自己的心情和谦恭,最后一句还是用断断续续的话诉说自己的苦状;说话后的神态是“只是摇头;脸上虽然刻着许多皱纹,却全然不动,仿佛石像一般”。——迟疑麻木、痛苦难言。
9个省略号(5处对话)说明闰土心里有说不尽、道不明的苦处。
“迅哥儿”改称“老爷”,写出闰土不仅为饥寒所苦,而且深受封建等级观念思想的束缚。
“厚障壁”就是所谓“身份”“地位”所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精神隔阂。
(3)对“我”、对生活的态度前后对照:
对我:
少年闰土:“只是不怕我”“不到半日,我们便熟识了”。——情真意切,亲密无间;
中年闰土:恭敬地叫“老爷”,要水生“给老爷磕头”,认为少年时的“哥弟称呼”是“不懂事”’不成“规矩”。——被封建礼教牢牢束缚。
对生活:
少年闰土:捕鸟、看瓜、刺猹、拾贝、观潮……——天真活泼、对生活充满热情和希望。
中年闰土:拣了“一副香炉和烛台”。——将希望寄托于神灵。
残酷的阶级压迫和民族压迫,多子、饥荒、税、兵、匪、官、绅,把一个活泼的少年折磨成凄惨的苦人儿。
鲁迅在这个人物的前后对比中,不仅从经济上、政治上刻画了闰土的痛苦,而且十分深刻地从精神上揭示了闰土的痛苦。封建思想意识给他加上精神枷锁,尊卑观念愚弄淳朴的农民。见“我”时,强自按熄霎时间闪现出来的真挚友谊的火光;见面时,一系列精神变化细致人微地刻画了尊卑观念给闰土心灵深处留下的创伤。对香炉和炉台细节的描写;进一步揭示内心世界,他虔诚地渴望神灵的赐福,摆脱贫困与苦难。这样描写,可清楚地看到:闰土对苦难根源有直觉,但不理解;希望改变现状,却又无可奈何;他憧憬未来,却寄希望于渺茫的神佛保佑。在鲜明的对比中,揭示了闰土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黑暗制度下,遭受经济上的剥削,政治上的压迫,精神上的摧残,也揭示了闰土悲惨命运的深刻的社会原因是多子、饥荒、税、兵、匪、官、绅,是旧中国贫苦农民的典型。
4.学生速读全文,筛选信息,为文中的主要人物写一个小结。
教师指导、点拨,并提供参考示例:
杨二嫂小结:
20年前,杨二嫂开了一爿豆腐店,为了能赚到更多的钱,她擦着白粉,终日在店里坐着,凭自己的年轻美貌招徕顾客,生意非常好。20多年过去了,她的青春已逝,美貌不再,更重要的是由于农村经济的衰败,她的家境已难以维持原来的殷实,在种种艰辛的磨砺中,为了生存,她变得泼悍、放肆、尖刻、自私。当她见到在外20多年现在回到故乡的迅哥儿时,就虚假吹捧,尖刻嘲讽;趁迅哥儿一家搬家的混乱之际,中伤闰土,还顺手拿走了一些家中的东西。
5.个性化阅读,评价人物。
教师引领学生分析人物性格特点,然后请学生用一两句生动的话评价人物。对交流过程中闪耀着创新光芒的见解,要予以鼓励。
教师归结学生的评价:
闰土(1):多子,饥荒,苛税,兵,匪,官,绅,如同一把把挫刀,在时间这块砺石上,活生生地把一个少年小英雄磨成了一个木偶人。
闰土(2):一声“老爷”,就把自己与儿时的好友隔在了无形的厚障壁的两边;带回家去的香炉、烛台何尝不是在增加这厚障壁的高度呢!
杨二嫂:一个被社会扭曲了的变形人,不仅表现在从当年的“豆腐西施”变成了今天的“圆规”,而且还表现在自己被侮辱、被损害的同时,又在侮辱和损害着别人。
“我”:曾使自己魂牵梦萦的故乡,一下子就显露出了它的丑陋;为使它美丽,只有在本来没有路的地方走出一条新路来。
“我”母亲:慈祥、宽容、厚道地对待所有的人,对待这个世界;世界却没有给她以公平:变卖农产,告别家园,跟儿子去外地谋生,她的前面是一片未知。
水生:一个20年前的闰土,20年后,他或许不会再成为今天的闰土;对他来说,与生俱来的苦难其实也是一种改变命运的财富!
宏儿:从“飞”出家门的那一刻起,他就开始“飞”向这个既陌生又新鲜的世界了。
四、情感体验,探讨主题
1.请学生听读全文,结合人物分析,合作研讨小说主题。
教师点拨、激活学生思维,鼓励个性化的见解。归结:
有关小说主题,也即作品表现的作者对“故乡”的情感态度,主要看法有:
(1)“故乡”是中国人精神的反映。从孩子的纯真、有生气到成年人的麻木、愚钝,表现了中国普通民众的生命和活力怎样被封建社会所扼杀。
(2)表现中国社会愚昧、落后、贫穷的轮回。
(3)渴望纯真的人与人的关系。“我”渴望打破封建社会的尊卑秩序,渴望建立超越庸俗的物质关系的新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2.对作品主旨的理解,可谓众说纷纭。你是如何看待下列理解的,请阐说自己的见解。
投影:
(1)茅盾先生认为这篇小说的主题是“悲哀那人与人之间的不了解,隔膜”(见茅盾以郎损为笔名发表于1921年《小说日报》的《评四五六月的创作》一文)。
(2)反映辛亥革命前后农村破产、农民痛苦生活的现实,揭示产生这种现实的根源。
(3)表达对改造旧社会创造新生活的愿望与信心。
课堂交流,教师寻机点拨。
五、布置作业
1.课下收集有关研究本文的资料,与自己的阅读体验进行参照,加深理解课文的效果。
2.课文中的水生和宏儿以后会有怎样的命运?发挥想象,为他们写一个故事。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分析景物描写,深层理解对比手法。品味文中关键语句的深刻含意,领会写作意旨。
[教学步骤]
一、检查作业
教师抽查完成情况,并适当予以点评。
二、品味情感,赏析景物描写
1.学生默读全文,思考:人物的塑造,不但要通过故事情节的安排,还要通过环境描写那么,文中对“故乡”景物的描写共有几处?它的表达作用是什么?
指名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文中对故乡景物的描写有(1)回到故乡时见到的“萧索的荒村”,(2)记忆中的“神异的图画”:(3)“蒙咙中”想象到的图景。
记忆中的故乡和眼前故乡的不同,反映了故乡的自然环境的变化,形成鲜明对比。在对比中,揭示了旧中国农村日益衰败的悲惨现实,以及农民生活的贫困。小说结尾再现记忆中故乡的美丽图画,是“我”美好希望的象征,对记忆中故乡的眷恋和怀念正反映了“我”对现实的强烈不满,表达了对新生活的渴求,对未来的朦胧憧憬。
2.学生仔细研读文中三处景物描写,互相质疑问难,小组内交流研讨。思考:
(1)“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句中“萧索的荒村”前用了一个富有表现力的动词“横”,请体会这个词为什么用得好?“活气”改为“生气”可以吗?
(2)“瓦楞上许多枯草的断茎当风抖着,正在说明这老屋难免易主的原因”句中“瓦楞上”的枯草的断茎怎么能成为“老屋难免易主的原因”?
(3)“月下西瓜地”一节的绘景奇异在何处?
教师明确:
(1)“横着”是不整齐、不规则地放着的意思,有一种“被遗弃”的动感,“萧索”是形容词,突出了悲凉的气氛,“荒”字描绘出村落的凋敝和沉寂,这里都是写“我”看到家乡的感觉。动静结合,写得具体而形象,这样的荒村,自然没有活泼的生活气息,有的只是死气沉沉,“生气”指旺盛的生命力,用在这里不确切。
(2)句中的“枯草”“断茎”“寒风”“老屋”渲染的凄凉景象突出的是一种气氛、一种心情,“我”要永离故乡,永离老屋,此时故乡的颓败、荒芜、冷落更增加了惆怅、悲凉的情绪。这与上文“心禁不住悲凉起来了”“本没有什么好心绪”是协调一致的。
(3)明丽的色彩:深蓝的天空,金黄的圆月,碧绿的西瓜;颇为神奇的传说:项带银圈的英俊少年手捏钢叉向一匹猹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
3.学生有感情诵读并积累文中精彩的写景语段,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研讨探究,深层理解文意
1.教师有感情范读小说结尾的三个语段,请学生小组内交流研讨:
(1)如何理解“现在我所谓希望,不也是我自己手制的偶像么?只是他的愿望切近,我的愿望茫远罢了”?
(2)作者最后说:“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段话如何理解?
教师点拨:
(1)因为还没有找到实现新生活的道路,所以“我”以为自己对新生活的希望仿佛和闰土对神灵的祈求一样,是对偶像的崇拜,只不过闰土的希望在眼前,“切近”,“我”的希望在未来,但对这个未来还没有明确的答案,因而显得“茫远”。
(2)作者把希望比作地上的路,意思是:只空有希望而不去奋斗、追求,希望便“无所谓有”;有了希望并始终不渝地斗争、实践,希望“便无所谓无”。人们都满怀希望奋斗,就会迎来新生活。
2.合作探究:
(1)“我”不愿意宏儿和水生“如我的辛苦展转而生活”,也不愿他们“如闰土的辛苦麻木而生活”,也不愿他们“如别人的辛苦恣睢而生活”,而希望他们有“新”的生活。展开想象,说说“我”、闰土、别人这三类人的生活是怎样的生活,“新”生活又是怎样的生活。
(2)文中“我”的形象具有什么意义?
教师点拨:
(1)第一问抓住题干对这三类人生活的概括进行合理地想象和补充;第二问可以反思闰土的现实生活,构建“新”的生活。
(2)小说以“我”为叙述者,叙述中包含着强烈的感情色彩“我”飘泊在外,过着辛苦展转的生活,在自己的“故乡”已经失去了存在的基础,失去了精神落脚地。记忆中的美好精神家园被衰败、冷漠的现实撕毁,面对精神各个分离,丧失了生命活力,丧失了人与人之间的温暖、幸福的情感关系的现实故乡,“我”在精神上是孤独的,但内心深处,还有着对故乡美好未来的憧憬。小说中的“我”是一个同情、热爱劳动人民,追求新生活,心怀希望的知识分子的形象。“我”有作者的影子,可以说由成年人构成的“现实的故乡”是鲁迅极度失望苦闷心情的告白,但又不等同于作者。
3.学生自由诵读,深入体悟文意。师生共同归结课文写作特色:
(1)通过对比突出主题思想。少年闰土和成年闰土的对照,反映农民命运的日益悲惨;“我”和闰土关系的前后对照,反映等级观念的鸿沟难以逾越;杨二嫂前后生活的对照,反映黑暗社会病入膏肓;故乡情景的前后变化对照,反映每况愈下的中国农村经济。
(2)运用景物描写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思想感情。
(3)运用准确的个性化语言表现人物。
(4)巧妙运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方法,使小说结构流转自如,疏密有致,浓淡相间。
四、课堂练习
阅读语段,完成题目。
我躺着,听船底潺潺的水声,知道我在走我的路。我想:我竟与闰土隔绝到这地步了,但我们的后辈还是一气,宏儿不是正在想念水生么。我希望他们不再像我,又大家隔膜起来……然而我又不愿意他们因为要一气,都如我的 A 而生活,也不愿意他们都如闰土的 B 而生活,也不愿意都如别人的 C 而生活。他们应该有新的生活,为我们所未经生活过的。
我想到希望,忽然害怕起来了。闰土要香炉和烛台的时候,我还暗地里笑他,以为他总是崇拜偶像,什么时候都不忘却。现在我所谓希望,不也是我自己手制的偶像么?只是他的愿望切近,我的愿望茫远罢了。
我在蒙胧中,眼前展开一片海边碧绿的沙地来,上面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我想:希望本是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1.选段主要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的情感。
2 .请将“辛苦麻木、辛苦恣睢、辛苦展转”分别填入文中A、B、C三处,并结合具体语境。解释三个“辛苦”的含义。
A:辛苦:______________。
B:辛苦:______________。
C:辛苦:______________。
3.结合全文,分析加点词语“这地步”所指的内容是什么?这个词饱含着作者怎样的感情?
4.选文中与“母亲和我都叹息他的景况:多子,饥荒,苛税,兵,匪,官,绅,都苦得他像一个木偶人了”一句相照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多子,饥荒,苛税,兵,匪,官,绅”属于_______描写,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
5.选文中“新的生活”具体指什么样的生活?
6.文中画线的句子被人们赋予了多种含意。请结合生活,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参考答案:
1.追求新生活,要为新的生活去奋斗
2.A:辛苦展转 奔波、劳碌
B:辛苦麻木 辛勤、劳苦
C:辛苦恣睢 挖空心思、残害人民
3.“这地步”指代“我”与闰土的关系,不仅失去了儿时的亲密友情,而且两个人彼此不能够了解、相通。在闰土的意识中,儿时的友伴已成了老爷和奴仆的关系。“这地步”正是“我”的一种极大的感慨,因为这感慨,“我”看到了社会的黑暗,看到了农民命运的悲惨,生活的极度穷困,看到了封建势力对像闰土一般的农民精神上和生活上的双重摧残。
4.“闰土要香炉和烛台的时候,我还暗地里笑他,以为他总是崇拜偶像,什么时候都不忘却”社会环境 交代了时代背景,交代了闰土变化的原因正是社会多方面残酷的剥削和压榨
5.“新的生活”要结合全文来理解含义。指没有剥削压迫,平等自由,充满幸福和希望的生活。
6.略(联系生活,围绕这句话的哲理性来谈即可。)
五、课堂小结
《故乡》是一篇凝重的小说。鲁迅将民族与个人命运发展之惑,图画般的展示在这长长的画卷之中。既有金黄色的幸福,又有苍黄色的悲凉;既有人性的朴实善良,又有生命活力的丧失。细腻笔法下的故乡故事,包孕着前行者的良苦用心,深刻思考。希望如地上的路的感悟,启迪我们满怀信心地去追求、去拼搏。
六、布置作业
鲁迅先生笔下的“故乡”二十年来日趋破产、贫困,你的故乡这些年来有变化吗?不妨作一次社会调查,把你了解的情况写成一篇题为“故乡”的文章。
板书设计
故 乡
鲁 迅
景:神异图画→萧索荒村
小英雄→木偶人
变(悲哀)人:
豆腐西施→圆规

热点内容
霍雨浩小说大结局免费阅读 发布:2025-07-21 08:43:12 浏览:625
完结的日本后宫轻小说 发布:2025-07-21 08:43:06 浏览:123
言情小说主播 发布:2025-07-21 08:20:25 浏览:276
晋江十大古言情小说排行榜 发布:2025-07-21 08:06:51 浏览:223
暖萌治愈系都市小说 发布:2025-07-21 08:06:49 浏览:213
2005最火言情小说 发布:2025-07-21 08:06:07 浏览:262
栀子花开小说全文免费下载 发布:2025-07-21 08:05:57 浏览:693
霸道总裁甜蜜妻小说无弹窗 发布:2025-07-21 08:04:44 浏览:841
现代都市小说山野春医 发布:2025-07-21 07:59:32 浏览:838
短篇励志小说集500篇 发布:2025-07-21 07:58:09 浏览: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