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笑天短篇小说全集
⑴ 张笑天、韦连成小说《爱的葬礼》
爱的葬礼
张笑天、韦连成
内容提要
这是描写唐代末年的一个爱情悲剧的中篇小说。
作品的主人公冯香罗,是一个心地善良而又异常美丽的女性,在她与表兄即将结发为婚之际,不幸被抢入宫廷,从此遭受了种种磨难,使得她一生爱不遂愿,冤不能伸,最近被亲生皇儿所毒害。临终前,她向上苍哭喊道:“天理呀!天理良心何在?”在那封建王朝的桎梏下,在那皇权主宰一切的年代,哪里还有什么“天理良心”,她只能怀着深仇大恨,痛苦地离开地狱一般的人世间。冯香罗她那对黄儿的真诚母爱,所得到的报应,只是死后一次虚伪的葬礼。
本书结构严谨,故事曲折生动,情节起伏跌宕,语言优美流畅。
千年古墓睡美人
号称中华民族文化摇篮的黄河之滨,洛水之阳,出现了一桩令史学大师们百思不得其解的奇事。
完全由于偶然的机会,农民们在疏通洛河一条灌渠时,发掘出一座保存得惊人完好的古墓葬。消息一传出,历史学家,考古学家,金石学家,还有医学家们蜂拥而至。地下博物院对他们的吸引力,怕要远远超过现代科学的新成就。
然而,当考古队小心翼翼地伐倒墓葬周围的白果树,相思树,一层层破土,露出考究而堂皇的墓道时,无不目瞪口呆,大惑不解。这些善于廊清历史阴霾,还历史于本来面目的史学大师们伤透了脑筋。
应当承认,这座气势不凡的古墓葬,无论款式,格局或装璜,葬仪,都非一般贵族所有,更不要说民间了。你看,正殿和东、西侧室中堆满的大量随葬器皿中,诸如九十九件编钟,各种宫廷乐器,各种祭器、烹器,几乎全是宫中御用之物。从玉石供桌上那一尊三尺高的玉雕凤凰来推断,墓里埋葬的肯定是国后或公主,是女性。
可是她的身分标志,一点文学资料没有。没有墓志铭,也没有碑文。假如死者具有这样的身价,为什么墓前没有享殿,寝陵前也没有石人,石兽拱卫呢?
莫名其妙!史学家们愈是想解开谜团,历史仿佛愈是同他们开玩笑,同他们捉迷藏,使学者们长久地陷在历史陈迹的迷雾中。
其实,从墓圹垩质地的壁画和停灵台上楠木棺椁上的彩绘,以及大量“开成”,“会昌”年号的宣窑、定窑陶瓷殉葬品来断定,不难判定死者生活的大致年代是在晚唐,迄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事情怪就怪在汉白玉供桌前那个男人骷髅上。这个尸骨的两条腿骨是平行伸出的,头骨落在供台上,由此可以断定,这个男性死者是坐在那里死去的,而且左胳膊尺骨上还套着一直蟹黄镯子,工艺粗俗,质地粗劣,纯系民间用物,与其他御用殉葬品无法类比。
这是第一个谜!
男人为什么戴女人镯子,而且又只戴一只?这男人是墓主人的殉葬者吗?自从战国时期奴隶制崩溃以后,用活人殉葬的残酷陋规早已绝迹,不但出土古墓没有发现先例,史乘也无从记载。何况,即使这男人是殉葬者,通常只能在侧室墓穴中,断无与女主人同穴而眠的道理。
倘若说这男性骷髅当年是与女主人合葬或死后并骨的,更说不清名堂。女主人既然有如此炫赫的墓葬规格,她的合葬者势必是丈夫,那如何连一个棺椁都没有、暴尸于外?又像和尚那样坐化呢?
随即,有人得到了新线索,在男性门齿间,发现了一枚玉石图章,显然当年是含到口中的。这原来是一枚阴纹小纂名章。当这枚图章用上印泥,在生萱纸上印出来时,人们发现,那名字是:潞州李上源。一位精通古曲专攻唐宋断代史的学者大叫起来:“李上源?这不是唐代歌仙吗?”
一句话提醒了大家。是啊,李上源是晚唐驰名的诗人、乐师,他承袭了音乐家祖孝孙的“大唐雅乐”,曾整理过三十一曲、八十四调,不但精通十五和乐,而且擅长辞令。他的重要功绩还在于他把西谅国传入唐朝的“霓裳羽衣曲”加以传播,素有“歌仙”美号,这是史书有所记载的。
史学家意想不到在十多个世纪以后,竟会在地下寝殿里与青史留名的唐代名人幸会!虽然未免对李上源差不多像殉葬者的地位不平。
一个史学家毫不费力地查到了李上源的年谱,其卒年虽无详文披载,却大约可断定在后梁开平年间(公元九世纪初)。
很快又得到了印证,堆满相思红豆的玉石提供桌香炉旁,有一只没有燃尽的金字红烛,足有胳膊粗细,剥去堆积的蜡泪,分明能辨出“开平大梁”的字样。
既不是合葬者,又不是殉葬者,那么李上源是以着什么身份、通过什么渠道进入墓室的呢?
人们尽管不愿意,还是自然而然地想到掘尸盗墓者。
李上源这样名满天下的儒士名流,会干出这种下流勾当吗?何况,这座墓穴是破顶发掘的,铺得平整均匀的白垩土、木炭、青石都没有丝毫损坏的痕迹。如果说掘墓人是从墓门进来的更不可信,因为厚重的、有消息机关的石门是从里面用几吨重的滑动石杵顶死的。从墓室里陈列的祭器、享器完好无损的情况来看,李上源是盗墓贼的臆想尽可以排除。
学者们不得不把希望寄托在开棺。
棺椁金碧辉煌,共有三层。外层是矩形黑漆彩绘楠木巨衬,足有三米长,金漆虽然局部剥落,仍能看出许多工笔故事图画,有“天女散花”,有“观音送子”,其中左面一幅最大,是“西域十六国藩王岁贡图”,皇家仪仗,西域胡服使者衣饰历历可见。第二层棺木是朱红大漆的,涂满了笙、瑟、琴、笛和编钟等乐器,还有类似莫高窟壁画风格的舞蹈场面,大约画的是“七德舞”,这是唐代宫廷舞,披银甲执戟而舞,队形多变而整齐,分列两厢的乐工竟达一百二十八人之多。
内棺也是朱红色,无彩绘,是卯榫十分严密的紫檀拼成,叩起来叮叮有声,像是盛满了水的木檀。内棺棺盖上覆盖着一块涓地刺绣品,月白色联珠对鸟纹锦上绣了一幅“霓裳羽衣曲全图”,上面的人物舞姿各异、神态栩栩,七彩丝线一点都不减当年色泽。
最令人不解的是纹锦上方,绣着一首七言绝句,只是没有署名字。
在场的断代史专家们,无不精湛于全唐诗的,可这首诗却在《全唐诗》里不见,是什么人所作,又是什么人精工绣出呢?
这首唐诗是这样的:
高山流水对谁弹?
曲江池畔忍恨眠。
莫道人间富贵怨,
堪羡嫦卿飞咣寒。
⑵ 有没有写朱元璋的书
1、《朱元璋传》-吴晗
《朱元璋传》是2008年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图书,作者是吴晗。本书讲述了明太祖朱元璋从一名贫穷放牛娃,经过自身努力奋斗,最终创立明朝,成为明太祖的传奇一生。
1948年写定的版本,当时作者思想自由,文思活泼,语言生动,正当盛年。在他笔下,一个历经艰辛磨难,乞讨度日的小流氓和英勇睿智、气度恢宏的统帅;一个勤政爱民、夙兴夜寐又猜忌心极重,杀戮成性的矛盾复杂多面的帝王形象活灵活现,本书终成明史及帝王传记的不朽名著。
2、《权力野兽朱元璋》-张笑天
历史小说《权力野兽朱元璋》与《权力野兽朱棣》为其巅峰之作,因从精彩繁复的正史中,充分还原历史人物的权术细节与心路历程,自出版以来,深受读者喜爱。
《权力野兽朱元璋》:全面讲述朱元璋无权、谋权、夺权、掌权的权术人生!朱元璋对待权力,拥有野兽对待猎物一样的本能:强烈的欲望,可怕的耐心,漫长的潜伏,混乱中保持警醒,判断出真正的机会,露出獠牙,发出致命一击。这个嗜权如命的明朝开国皇帝,留给世人的却是一个太平盛世,史称“洪武之治”。
3、《黑白朱元璋》-龚笃清
本书记录朱元璋从小和尚到开国皇帝的传奇故事,揭示农民皇帝剥皮肃贪诛杀功臣的心路历程。
作者龚笃清,也曾打过工,也曾教过书,有幸从北京师范大学获得过硕士头衔,便投身于出版生涯,为文全凭兴趣,兴之所至,东涂西抹,常打一枪换一个地方,也曾写过小说,也曾写过散文、文学评论,有中短篇小说集《色癫》及长篇小说数部问世。
后进行学术探究,出版过《冯梦龙新论》和《明代八股文史探》,眼下正在撰写《明代科举史探》,钻研点人弃我取的学问。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湖南省作家协会理事,湖南省出版工作者协会副秘书长。
4、《明太祖传》-陈焕铖
《明太祖传》依据正史,抉取明太祖朱元璋一生的典型事迹,以人物为脉络,汇为一编。举凡明太福成长轶事、揭竿起兵、逐鹿中原、登基称帝、巩固政权、经济政策、文化教育等事迹,全部囊括其中。
本书采用人物小传的方式,除明太祖外,还介绍了与明太祖有关的近六十位人物,包括前后帝王、后妃公主、近幸列侯、文臣武将、割据群雄等,并作了分类,厘清了传主与明太祖的关系。本书为读者了解明太祖、了解明朝历史,提供了一个便捷、可信的途径。
5、《为什么偏偏是朱元璋》-明河在天
他是一个不可思议的人:从一无所有的乞丐变成唯我独尊的帝王,率领农民义军打败纵横天下的蒙古铁骑,风雅文弱的南方士民在他的手下变成了逐鹿天下的雄师,果断与谨慎,权谋与机变,信任与多疑,铁血与怀柔,在他的身上奇异结合,他就是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
纵观他的奋斗历程,比最荒诞的小说都显得更不真实,他的奋斗比历代帝王的成功之路都更惊心动魄和值得考究。
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他的体内究竟蕴藏着怎样一种能量,能将自己从弃石点化成黄金,将众人化腐朽为神奇?
为什么偏偏是朱元璋?是历史和机遇选择了他,还是他去创造了历史和机遇?
朱元璋的故事,或许不只是他一个人的传奇,而应该是我们的人生范本。
⑶ 一九八二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十五篇是
1978全国优秀短篇小说获奖作品
《班主任》 刘心武 《人民文学》1977年第11期
《神圣的使命》 王亚平 《人民文学》1978年第9期
《窗口》 莫 伸 《人民文学》1978年第1期
《我们的军长》 邓友梅 《上海文艺》1978年第7期
《湘江一夜》 周立波 《人民文学》1978年第7期
《足迹》 王愿坚 《人民文学》1977年第7期
《顶凌下种》 成 一 《汾水》1978年第1期
《愿你听到这支歌》 李 陀 《人民文学》1978年第12期
《弦上的梦》 宗 璞 《人民文学》1978年第12期
《伤痕》 卢新华 《文汇报》1978年8月11期
《从森林里来的孩子》 张 洁 《北京文艺》1978年第7期
《骑手为什么歌唱母亲》 张承志 《人民文学》1978年第10期
《辣椒》 张有德 《人民文学》1978年第4期
《取经》 贾大山 《河北文艺》1977年第4期
《满月儿》 贾平凹 《上海文艺》1978年第3期
《最宝贵的》 王 蒙 《作品》1978年第7期
《献身》 陆文夫 《人民文学》1978年第4期
《墓场与鲜花》 萧 平 《上海文艺》1978年第11期
《眼镜》 刘富道 《人民文学》1978年第2期
《姻缘》 孔捷生 《作品》1978年第8期
《抱玉岩》 祝兴义 《安徽文艺》1978年第7期
《“不称心”的姐夫》 关庚寅 《鸭绿江》1978年第7期
《看守日记》 齐 平 《解放军文艺》1978年第12期
《芙瑞达》 于 土《广东文艺》1978年第1期
《珊瑚岛上的死光》 童恩正 《人民文学》1978年第8期
1977—1980全国优秀中篇小说获奖作品
中国作家协会第一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获奖作品 (1977~1980)
一等奖
人到中年 湛容 《收获》1980年第1期
在没有航标的河流上叶蔚林《芙蓉》1980年第3期
天云山传奇 鲁彦周《清明》1979年第 1期
犯人李铜钟的故事 张一弓《收获》1980年第1期
蝴蝶 王蒙 《十月》1980年第4期
二等奖
土壤 汪浙成、温小任《收获》1980年第6期
迫赶队伍的女兵们邓友梅 《十月》1979年第1期
啊! 冯骥才 《收获》1979年第6期
大墙下的红玉兰 从维熙 《收获》1979年第2期
蒲柳人家 刘绍棠 《十月》1980年第3期
淡淡的晨雾 张抗抗 《收获》1980年第3期
开拓者 蒋子龙 《十月》1980年第6期
三生石 宗璞 《十月》1980年第3期
甜甜的刺毒 (土家族)孙健忠 《芙蓉》1980年第1期
惊心动魄的一幕 路遥 《当代》1980年第3期
1979全国优秀短篇小说获奖作品
1979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评选获奖作品
乔厂长上任记 蒋子龙 《人民文学》第7期
小镇上的将军 陈世旭 《十月》第3期
剪辑错了的故事 茹志鹃(女) 《人民文学》第2期
彩云归 李栋、王云高 《人民文学》第5期
我们家的炊事员 母国政 《北京文艺》第6期
冈扎与哈利 樊天胜 《人民文学》第4期
记忆 张弦 《人民文学》第3期
悠悠寸草心 王蒙 《上海文学》第9期
谁生活得更美好 张洁(女) 《工人日报》7月15日
战士通过雷区 张天民 《人民文学》第7期
信任 陈忠实 《陕西日报》6月3日
蓝蓝的木兰溪 叶蔚林 《人民文学》第6期
话说陶然亭 邓友梅 《北京文艺》第2期
内奸 方之 《北京文艺》第3期
李顺大造屋 高晓声 《雨花》第7期
因为有了她 孔捷生 《人民文学》第10期
我爱每一片绿叶 刘心武 《人民文学》第6期
我应该怎么办? 陈国凯 《作品》第2期
重返 金河 《上海文学》第4期
罗浮山血泪祭 申杰英 《十月》第2期
办婚事的年轻人 包川(女) 《人民文学》第7期
空谷兰 (白族)张长 《解放军文艺》第12期
雕花烟斗 冯骥才 《当代》第2期
独特的旋律 周嘉俊 《上海文学》第2期
努尔曼老汉和猎狗巴力斯(哈萨克族)艾克拜尔 米吉提 《新疆文艺》第3期
1980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获奖作品
1980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评选获奖作品
西线轶事 徐怀中 《人民文学》第1期
乡场上 何士光 《人民文学》第8期
月食 李国文 《人民文学》第3期
三千万 柯云路 《人民文学》第11期
笨人王老大 锦云、王毅 《北京文学》第7期
一个工厂秘书的日记 蒋子龙 《新港》第5期
陈奂生上城 高晓声 《人民文学》第2期
灵与肉 张贤亮 《朔方》第9期
夏 张抗抗(女) 《人民文学》第5期
西望茅草地 韩少功 《人民文学》第10期
被爱情遗忘的角落 张弦 《上海文学》第1期
活佛的故事 (蒙古族)玛拉沁夫 《人民日报》7月12日
镢柄韩宝山 张石山 《汾水》第8期
心香 叶文玲(女) 《当代》第2期
勿忘草 周克芹 《四川文学》第4期
南湖月 刘富道 《人民文学》第7期
天山深处的“大兵” 李斌奎 《解放军文艺》第9期
你是共产党员吗? 张林 《当代》第3期
空巢 冰心(女) 《北方文学》第3期
春之声 王蒙 《人民文学》第5期
结婚现场会 马烽 《人民文学》第1期
丹凤眼 陈建功 《北京文学》第8期
红线记 罗旋 《人民文学》第8期
小贩世家 陆文夫 《雨花》第1期
最后一个军礼 方南江、李荃 《解放军文艺》第11期
手杖 京夫 《延河》第1期
彩色的夜 王群生 《红岩》第2期
美与丑 (藏族)益希卓玛(女) 《人民文学》第6期
海风轻轻吹 吕雷 《作品》第12期
卖蟹 王润滋 《山东文学》第10期
一九八一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
《内当家》王润滋《人民文学》1981年第3期
《卖驴》赵本夫《钟山》1981年第2期
《一个猎人的恳求》[鄂温克族]乌热尔图《民族文学》1981年第5期
《飘逝的花头巾》陈建功《北京文学》1981年第6期
《女炊事班长》简嘉《青春》1981年第8期
《路障》达理《海燕》1981年第10期
《黑箭》刘厚明《人民文学》1981年第5期
《普通老百姓》迟松年《鸭绿江》1981年第2期
《山月不知心里事》周克芹《四川文学》1981年第8期
《少年chen女》舒群《人民文学》1981年第4期
《大淖记事》汪曾祺《北京文学》1981年第4期
《头像》林斤澜《北京文学》1981年第1期
《蛾眉》刘绍棠《上海文学》1981年第7期
《黑娃照相》张一弓《上海文学》1981年第7期
《爬满青藤的木屋》古华《十月》1981年第2期
《飞过蓝天》韩少功《中国青年》1981年第13期
《本次列车终点》王安忆(女)《上海文学》1981年第10期
《金鹿儿》航鹰(女)《新港》1981年第4期
《拜年》鲁南《山东文学》1981年第8期
《最后一篓春茶》王振武《芳草》1981年第3期
1981—1982年全国优秀中篇小说获奖作品 高山下的花环 李存葆 《十月》1982年第6期
赤橙黄绿青蓝紫 蒋子龙 《当代》1981年第4期
洗礼 韦君宜 《当代》1982年第1期
人生 路遥 《收获》1982年第3期
黑骏马 (回族)张承志 《十月》1982年第6期
祸起萧墙 水运宪 《收获》1981年第1期
相见时难 王蒙 《十月》1982年第2期
那五 邓友梅 《北京文学》1982年第4期
太子村的秘密 谌容 《当代》1982年第4期
燕儿窝之夜 魏继新 《青年文学》1982年第5期
苦夏 江浙成、温小钰 《小说界》1982年第1期
射天狼 朱苏进 《昆仑》1982年第1期
流逝 王安忆 《钟山》1982年第6期
普通女工 孔捷生 《小说界》1982年第3期
张铁匠的罗曼史 张一弓 《十月》1982年第二期
驼峰上的爱 冯苓植 《收获》1982年第2期
沙海的绿荫 朱春雨 《十月》1981年第3期
远去的白帆 从维熙 《收获》1982年第1期
你在想什么 顾笑言 《花城》1981年第2期
山道弯弯 谭谈 《芙蓉》1981年第1期
1982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获奖作品
1982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评选获奖作品
拜年 蒋子龙 《人民文学》第3期
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梁晓声 《北方文学》第8期
八百米深处 孙少山 《北方文学》第2期
明姑娘 航鹰 《青年文学》第1期
哦,香雪 铁凝 《青年文学》第5期
不仅仅是留恋 金河 《人民文学》第11期
种包谷的老人 何士光 《人民文学》第6期
敬礼!妈妈 宋学武 《海燕》第9期
女大学生宿舍 喻杉 《芳草》第2期
三角梅 王中才 《解放军文艺》第6期
赔你一只金凤凰 李叔德 《长江文艺》第1期
火红的云霞 吕雷 《人民文学》第1期
七岔犄角的公鹿(鄂温克族)乌热尔图《民族文学》第5期
第九个售货亭 姜天民 《青春》第8期
漆黑的羽毛 石言 《雨花》第9期
芨芨草 鲍昌 《新港》第8期
声音 张炜 《山东文学》第5期
母亲与遗像 海波 《人民文学》第4期
老霜的苦闷 矫健 《文汇月刊》第1期
远处的代木声 (土家族)蔡测海《民族文学》第10期
1983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获奖作品
1983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评选获奖作品
围墙 陆文夫 《人民文学》83年第2期
我的遥远的清平湾 史铁生 《青年文学》83年第1期
抢劫即将发生…… 楚良 《星火》83年第8期
阵痛 邓刚 《鸭绿江》83年第4期
秋雷湖之恋 石言 《人民文学》83年第10期
兵车行 唐栋 《人民文学》83年第5期
琥珀色的篝火 乌热尔图(鄂温克族) 《民族文学》83年第10期
那山、那人、那狗 彭见明 《萌芽》83年第5期
亲戚之间 林元春(朝鲜族)清玉译 《民族文学》83年第9期
公路从门前过 石定 《山花》83年第7期
条件尚未成熟 张洁(女) 《北京文学》83年第9期
树上的鸟儿 王戈 《飞天》83年第9期
沙灶遗风 李杭育 《北京文学》83年第5期
肖尔布拉克 张贤亮 《文汇》月刊83年第2期
雪国热闹镇 刘兆林 《解放军文艺》83年第7期
遭遇之乐 陶正 《北京文学》83年第4期
除夕夜 达理 《人民文学》83年第5期
旋转的世界 陈继光 《人民文学》83年第11期
四个四十岁的女人 胡辛(女) 《百花洲》83年第6期
船过青浪滩 刘舰平 《萌芽》83年第7期
1983—1984年全国优秀中篇小说获奖作品
《山中,那十九座坟茔》李存保《昆仑》1984年第6期
《今夜有暴风雪》梁晓声《青春》增刊1983年第1期
《迷人的海》邓刚《上海文学》1983年第5期
《美食家》陆文夫《收获》1983年第1期
《棋王》阿城《上海文学》1984年第7期
《没有纽扣的红衬衫》铁凝(女)《十月》1983年第2期
《远村》郑义《当代》1983年第4期
《拂晓前的葬礼》王兆军《钟山》1984年第5期
《烟壶》邓友梅《收获》1984年第1期
《北方的河》张承志《十月》1984年第1期
《祖母绿》张洁(女)《花城》1984年第3期
《市场角落的“皇帝”》韩静霆《丑小鸭》1983年第8期
《燕赵悲歌》蒋子龙《人民文学》1984年第7期
《绿化树》张贤亮《十月》1984年第2期
《春妞儿和她的小戛斯》张一弓《钟山》1984年第5期
《凝眸》朱苏进《昆仑》1984年第5期
《神鞭》冯骥才《小说家》1984年第3期
《啊,索伦河的枪声》刘兆林《解放军文艺》1983年第4期
《腊月·正月》贾平凹《十月》1984年第5期
《老人仓》矫健《文汇月刊》1984年第5期
一九八四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获奖作品
(经评委会无记名投票决定,以得票多少为序)
《干草》宋学武《青年文学》1984年第2期
《小说选刊》1984年第7期
《小厂来了个大学生》陈冲《人民文学》1984年第6期
《小说选刊》1984年第6期
《麦客》邵振国《当代》1984年第3期
《小说选刊》1984年第8期
《蓝幽幽的峡谷》[蒙古族]白雪林《草原》1984年第12期
《小说选刊》1985年第3期
《打鱼的和钓鱼的》金河《现代作家》1984年第1期
《小说选刊》1985年第3期
《奶奶的星星》史铁生《作家》1984年第4期
《小说选刊》1985年第4期
《六月的话题》铁凝(女《花溪》1984年第2期
《小说选刊》1984年第6期
《哦,小公马》邹志安《北京文学》1984年第11期
《小说选刊》1985年第1期
《最后的堑壕》王中才《鸭绿江》1984年第11期
《小说选刊》1985年第1期
(1985——1986)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获奖作品
(经评委会无记名投票决定,以得票多少为序)
《五月》田中禾《山西文学》1985年第5期
《小说选刊》1985年第7期
《系在皮绳扣上的魂》[藏族]扎西达娃《西藏文学》1985年第1期
《民族文学》1985年第9期
《小说选刊》1985年第11期
《满票》乔典运《奔流》1985年第3期
《小说选刊》1985年第5期
《今夜月色好》彭荆风《人民文学》1985年第5期
《窑谷》谢友鄞《上海文学》1986年第4期
《小说选刊》1986年第7期
《远行》何士光《人民文学》1985年第8期
《小说选刊》1986年第4期
《你不可改变我》刘西鸿《人民文学》1986年第9期
《小说选刊》1986年第12期
《支书下台唱大戏》邹志安《北京文学》1986年第6期
《甜苣儿》张石山《青年文学》1986年第6期
《小说选刊》1986年第9期
《合坟》李锐《上海文学》1986年第11期
《小说选刊》1987年第2期
减去十岁 谌容 《人民文学》1986年第2期
洞天 李贯通 《山东文学》1986年第4期
夫妻粉 庞泽云 《海燕》1985年第11期
继续操练 李晓 《上海文学》1986年第7期
狗日的粮食 刘恒 《中国》1986年第9期
汉家女 周大新 《解放军文艺》1986年第8期
焦大轮子 于德才(满族) 《上海文学》1986年第2期
他在拂晓前死去 张廷竹 《解放军文艺》1985年第11期
这一片大海滩 杨显惠 《长城》1985年第6期
1987—1988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获奖名单
《甜的血腥的铁》 杨咏鸣 《上海文学》1987年第3期
《牛贩子山道》 雁 宁 《人民文学》1987年第3期
《葫芦沟今昔》 马 烽 《人民文学》1987年第4期
《小诊所》 周大新 《河北文学》1987年第4期
《清高》 陆文夫 《人民文学》1987年第5期
《马嘶·秋诉》 谢友鄞 《上海文学》1987年第5期
《陪乐》 朱春雨 《中国作家》1987年第3期
《塔铺》 刘震云 《人民文学》1987年第7期
《马车》 陈世旭 《十月》1987年第4期
《喊会》 柏 原 《青年文学》1988年第12期
《年关六赋》 阿 成 《北京文学》1988年第12期
1985—1986年全国优秀中篇小说获奖作品
中国作家协会第四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获奖作品(1985一1986)
桑树坪纪事 朱晓平 《钟山》1985年第4期
军歌 周梅森 《钟山》1986年第6期
一路风尘 王小鹰 《收获》1986年第2期
小鲍庄 王安忆 《中国作家》1985年第2期
红高梁 莫言 《人民文学》1986年第3期
爸爸,我一定回来 达理 《芙蓉》1985年第1期
灵旗 乔良 《解放军文艺》1986年第10期
你别无选择 刘索拉 《人民文学》1985年第3期
馕神小传 宋清海 《小说家》1986年第4期
风泪眼 从维熙 《十月》1986年第2期
红尘 霍达(回族) 《花城》1986年第3期
前市委书记的白昼与夜晚 张笑天 《花城》1985年第3期
第五届(1987—1988年,中国作家协会主办)
《白马》王星泉
《十月》1987年第1期
《烦恼人生》
池 莉
《上海文学》1987年第8期
《风景》
方 方
《当代作家》1987年第5期
《去意徊徨》
刘 琦
《昆仑》1987年第6期
《冬天和夏天的区别》
苗长水
《解放军文艺》1988年第4期
《懒得离婚》
谌 容
《解放军文艺》1988年第6期
《天桥》
李 晓
《青年文学》1988年第8期
《追月楼》
叶兆言
《钟山》1988年第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