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小微小说 » 莫泊桑短篇小说旅途上结尾

莫泊桑短篇小说旅途上结尾

发布时间: 2023-01-06 07:56:06

Ⅰ 莫泊桑式结尾和欧亨利式结尾是什么

莫泊桑式结尾和欧亨利式结尾如下:

1、莫泊桑短篇小说构思巧妙,往往先把故事背景勾画出来,然后便描写人物,或相貌特点、惯有动作,或口头禅等,接着展开故事情节,内容也不复杂:或是钓鱼或是打猎或是社会新闻,最后情节突然一转,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故事也就结束了。

2、所谓欧亨利诗的结尾,通常是指小说在文章结束时突然使人物心境发生意外变化,或主人公命运突然逆转,发生意外效果,在意料之外,情理之中。这种结局可以给人以深刻的印象,丰富文章的内容,深化文章的主题,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发人深思,增强文章的艺术魅力。

欧亨利式的结尾是既出乎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让人觉得茅塞顿开的。举个简单的例子:一个人神采奕奕的人在深夜搭上出租,跟司机交谈融洽,中途司机打开广播放着出租车杀人魔的事情,出租车司机表示无感,结果下车的时候那个神采奕奕的人就是那个杀人狂魔。

欧·亨利

欧利是美国著名的现实主义短篇小说家之他的小说从各个角度揭露了资本主义的黑暗,描写会底层人民的生活和苦痛,颂扬了他们的真诚爱情和友谊、自我牺牲的高尚行为和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他小说的结尾采取喜剧的形式,表达深刻的社会内涵、残酷的社会现实和人性的升华,并进一步指出这种现实的不可逃避性。本文探讨了欧·亨利小说中的“欧·亨利式结尾”发人深省的艺术效果在他文章中的体现和作用。

欧·亨利式结尾就是在文章情节结尾时突然让人物的心理情境发生出人意料的变化,或使主人公命运陡然逆转,出现意想不到的结果,但又在情理之中,符合生活实际,从而造成独特的艺术魅力。

欧·亨利一生共创作了三百篇短篇小说和一部长篇小说,著名的短篇小说有《麦琪的礼物》、《警察与赞美诗》和《最后的藤叶》等。就以他的小说《警察与赞美诗》为例来说说这种艺术。综观全文苏比曾几次惹事生非,想进监狱得以安身,可他总是“背运”。

当苏比受到赞美诗的感化,欲改邪归正时,警察却以“莫须有”的罪名将他投入了监狱。在所有人都认为苏比将要平安度过一生之时警察出现了并将他带上了法庭。

这是典型的“欧·亨利式结尾”就犹如看见黎明的人又跌黑暗一般,让读者的心一揪,回味无穷,发人深省,久久难以忘怀。而欧·亨利就很好地运用了这种方法,并借此深刻地反映社会善恶不分的现实。

Ⅱ 莫泊桑式结尾是什么

莫泊桑式结尾指的是他在结尾会借用非常巧妙的方式,将艺术与生活结合起来,表达一种合乎情理的情感。而且莫泊桑还会注意到首尾呼应,在开头提到的内容,结尾必定会有所呼应。这是莫泊桑式结尾最典型的特征。

莫泊桑短篇小说构思巧妙,往往先把故事背景勾画出来,然后便描写人物,或相貌特点、惯有动作,或口头禅等,接着展开故事情节,内容也不复杂:或是钓鱼或是打猎或是社会新闻,最后情节突然一转,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故事也就结束了。

莫泊桑的小说《项链》的结尾让路瓦栽夫人巧遇佛来思节夫人,并得知让她和丈夫整整化十年工夫才付清它的代价(三万六千法郎)的那挂项链竟是一挂假的,至多值五百法郎。这真是石破天惊,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发人深思,令人回味无穷。

莫泊桑的小说主要特点

莫泊桑的小说主要特点就是在结尾处,小说会有一个更高层次的提升,小说开篇是由一个小故事引发出来的,但是越往后,故事就越深刻,所涉及到的范围也越来越广,也就是由点到面。因为莫泊桑擅长写人间冷暖,小说中提到的事件也是社会真实的写照。

所以即便是在小说结尾处,他的内容也很真实、平淡。莫泊桑在小说的结尾处追求客观,尽量不加入自己的思想。莫泊桑不会把自己的思想以及个人生活放到小说中。

但莫泊桑在结尾处会表达自己的思想,这种思想不是自己的感觉,而是通过对社会的观察,发现哪些是令莫泊桑憎恶的,像小资产阶级,莫泊桑将此类人放在小说中,就会将自己的厌恶放在具体的故事情节中,在小说中,厌恶的情绪就会慢慢体现出来。

这虽然是莫泊桑所厌恶的,但在小说中描写的厌恶并不是莫泊桑本人所发出的感想,而是人物角色本身就是带给人一种厌恶的情感。这种倾向性的表现贯穿莫泊桑小说的全部,莫泊桑式结尾也同样是这种表达。

Ⅲ 莫泊桑的《旅途上》:有些爱情,只是远远陪着你,就够了

有人说爱情是天空的皎洁明月,你抬头仰望时心里想的那个人就是爱人;

有人说爱情是萍水相逢时,心脏不受控制地跳动;

有人说爱情就像要从夏夜天空的繁星里,寻找属于自己的那一颗……

有的人,众里寻他千网络,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有的人,穷尽一生,却终身孤独到老,从未遇见过真正的爱情。

所以,对于有些人而言,爱情再平常不过;但对于有些人而言,爱情却是弥足的奢侈品。

莫泊桑在《旅途上》描写了一种十分简单的爱情,不过简单的爱情,并非不深沉。

那爱情只是一种简单的陪伴,他们互相陪伴着彼此,他们互相追随,但却并不越雷池一步,只要知道彼此的现状,在他们心里就觉得满足了。

巴里罗夫夫人身患疾病,在诊断没有治好的希望后,丈夫督促她离开家到芒东去,在火车上,巴里罗夫夫人感到自己生活被遗弃了。

在旅途中,一个英俊男人闯入巴里罗夫夫人的车厢,讲明希望夫人能帮助他过关出境。

巴里罗夫夫人赶走了跟随着自己仆人,并将男人伪装成自己的仆人,就这样带着男人出境,不过夫人的要求是不要男人与她说话,连感谢都不必。

到了芒东后,那个男人就像影子一样跟随着巴里罗夫夫人,但男人信守诺言,总是用一种温柔的眼神看着夫人,但从没说过一句话。

那个男人到医生那里打听夫人的病情,在夫人外出时跟在远处,并用温柔的目光看着夫人,男人用自己的方式爱着夫人。

巴里罗夫夫人被那个男人用尊敬而且不变的态度爱恋着,被充满诗意的激情来爱慕着,被用奋不顾身的忠诚喜欢着,是幸福的,但她却并没有与男人有进一步发展。

后来巴里罗夫夫人病情恶化死去了,而那个男人和夫人的爱情也就到此为止。

男人对巴里罗夫人的爱,是他认为最好的爱,他信守着与夫人之间的承诺:不与巴里罗夫夫人说话。

无论何时,男人都在追随着夫人,虽然不能与她说话,但他只要远远地看着夫人就够了,内心就感到无比满足了,这就是一种爱情。

在小说中,当男人向巴里罗夫夫人求助时,他讲明自己是个绝望的将死的人,但自己绝不是坏人,他只是希望夫人能够帮他越境,如果不帮他的话,他会感到失望,但也不强求。

巴里罗夫夫人最终帮助了男人,在男人的心里,巴里罗夫夫人,就像是一束阳光照进了他的心里,让他内心的绝望转变成了一种希望。

人在绝境之中,受到任何微小的帮助,往往都会觉得是莫大的希望,正是巴里罗夫人的帮助,唤起了男人继续生活下去的希望。

后来男人得知了巴里罗夫夫人的病情,他难以接受,但却还是没有去违背诺言去接近夫人,而是一如既往地陪着夫人。

从巴里罗夫夫人的角度看,夫人未必不为男人温柔的陪伴、深沉的爱所感动,在她病情恶化时往往要从窗口去找寻那个男人的身影,当她望见那个男人的身影时,内心是开心而满足的。

而巴里罗夫夫人,不让男人跟她说话,这未尝不是她温柔的爱情。

她处在异国他乡,她虽然孤独,但她自知自己的病已经不能挽救了,她其实看着男人的英俊和气质,内心也漾起了爱慕之情。

但巴里罗夫夫人害怕的,正是男人过多地与她交谈,害怕自己忍不住爱上男人,害怕控制不住自己答应跟男人在一起。

她是个将死之人了,他不能把离世的痛苦加筑在男人的身上。

这对男人这是残忍的,她是不忍心的,与其这样,倒不如早点将男人拒之藩篱之外,这正是夫人对男人的深情之爱,与男人温柔的陪伴之爱相比,毫不逊色。

早知今后,所以才不当初,为了避免造成更大的伤害,所以才忍耐着,将深爱之人拒之千里之外,不得不说,这样的爱情,似乎更显得伟大。

我们常常会在影视剧上看到与之类似的爱情故事,女主和男主在深爱中,但正因为深爱,不治绝症的女主或者男主,为了避免对方受到更深的伤害,却不得不忍着痛苦离去……

爱情,值得好好珍惜,因为你永远不知道为了爱情,对方愿意为你付出什么,可能是一朵玫瑰,可能是一颗钻戒,可能是一片忠心,可能是一句亲爱的,可能是一个温暖拥抱,也可能是一生陪伴,可能是整个人生……

但是有些爱情,也注定爱而不得,但也不要灰心丧气,也许所爱之人的拒绝,也可能是从爱出发呢?

你遇到的爱情是怎样的呢?欢迎评论分享。


Ⅳ 莫泊桑的短篇小说结尾呈现的特色

1、在选材上,莫泊桑对特殊的、奇特的事件不感兴趣,他的短篇都以日常生活故事或图景为内容,摹写日常生活中的人情世态。平淡准确一如现实生活,没有人工的编排与臆造的戏剧性,不以惊心动魄的开端或令人拍案叫绝的收煞取胜,而是以一种真实、自然的叙述艺术与描写艺术吸引人。由于作者观察精细、善于开掘,却深刻地反映出生活的真实和社会的本质。篇幅虽短,蕴含极深,平淡小事,意义不凡。给人以以小见大的艺术享受。
2、情节并不复杂,但构思布局非常精妙,别具一格。
A.莫泊桑在有的作品中,甚至不用情节作为短篇的支架与线路,他总以十分纤细、十分隐蔽、几乎看不见的线索将一些可信的小事巧妙地串联起来,聪明而不着痕迹地利用最恰当的结构上的组合,把主要者突出出来并导向结局。如《一家人》,一个公务员家庭从头一天晚上到第二天晚上所发生的日常生活,不是一个故事,而是某种现实。情节淡化与生活图景自然化,是现代小说的一个特点。
B.有的采取矛盾“层递法”,通篇小说起伏跌宕,或一开始就造成极大的悬念,然后出人意料的急剧转折。多姿多彩、生动有趣。
3、在表现形式上,莫泊桑是炉火纯青的技艺的掌握者,他不拘成法、不恪守某种既定的规则,而自由自在地运用各种方式与手法。在描述对象上,有时是一个完整的故事,有时是事件的某个片段,有时是某个图景,有时是一段心理活动与精神状态。既有故事性强的,也有情节淡化的甚至根本没有情节的。既有人物众多的,也有人物单一的,甚至根本没有人物的。在描述的时序上,有顺叙、有倒叙、有插叙,有目前与过去两重时间的交叉。在描述的角度上,有客观描述的,也有主观描述的,有时描述者有明确的身份,有时又身份不明。描述方式的多样化与富于变化,提高了叙述艺术的水平,大大丰富了短篇小说的描述方式。
4、采用自然朴素的白描手法,写景状物能抓住神髓,细致,准确传神。
5、人物形象的自然化与英雄人物的平凡化。通过人物在日常生活中的自然状态与在一定境况情势下必然有的最合理的行动、举止、反应、表情,来揭示出其内在的心理与性格真实。不回避英雄人物身上的可笑之处与缺点错误。人物性格都是通过情节开展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很少斧凿痕迹。
6、语言规范、优美,清晰、简洁、准确、生动。

Ⅳ 莫泊桑式结尾是什么

莫泊桑式结尾是小说侧重摹写人情世态,构思布局别具匠心,细节描写、人物语言和故事结尾均有独到之处。

莫泊桑短篇小说构思巧妙,往往先把故事背景勾画出来,然后便描写人物,或相貌特点、惯有动作,或口头禅等,接着展开故事情节,内容也不复杂:或是钓鱼或是打猎或是社会新闻,最后情节突然一转,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故事也就结束了。

莫泊桑式结尾的特点

一、给人“出乎意料”的惊奇感和巨大的心灵撞击。

二、给人想象的余地、思考的空间。

三、又在“情理之中”,符合故事发展的规律、人物性格的逻辑。

四、突出了人物形象,凸显了小说主题。这类结尾方式,除了《我的叔叔于勒》外,在《项链》等小说中也多采用。

Ⅵ 莫泊桑在旅途上的结局是什么意思

那个青年就是伯爵,伯爵夫人应该是得的可能是类似脑部肿瘤导致失忆类的疾病而不是肺病,在伯爵夫人打发走老仆人时原文中写到。伯爵夫人一开始说要他回去陪伯爵,老仆人眼中瞬间流露出非常吃惊的表情(因为当时车上的青年就是伯爵)所以老仆人结结巴巴的准备问他的疑问,然而还没说女主人又改口说不要他陪同准备让他就在故土养老还要他把衣服和帽子留下。这下老仆人就打消了之前的疑问。并接受了这个新的理由,虽然还是有些奇怪但是对于主人们这些奇怪的要求他服侍了这么久已经见怪不怪了。再结合后面说的虽然伯爵夫人只和那个青年联系一次但却有一种认识了二十多年的感觉,以及伯爵夫人死后那种绝望的情绪绝不是一见钟情的人死后可以达到的,还有最后那个列车上女的说他们两个人其实是。(说明那个女的肯定知道他们是什么关系,但是一见钟情的话又不可能,一见钟情外人是不可能知道的。)所以代表文章最后说的那个女的知道他们的关系而且被他们的事情感动哭了。因为尽管一方失忆一方不离不弃;并且伯爵夫人虽然喜欢青年(尽管不知道他是自己丈夫却没有做出丝毫出轨的事)让男青年更加感动,所以不敢和伯爵夫人有更亲密的接触,为的是让伯爵夫人在最后的日子安心度过,而不会因为和“陌生人”过于亲密的接触而受到良心的谴责

Ⅶ 莫泊桑的短篇小说《旅途上》到底什么意思

:一个女客低声慢气地说:“那两个都不像您想象的那般痴癫……他们都是……他们都是……” 应该说两人相互暗恋,但有地位和环境的隔阂。

Ⅷ 莫泊桑在旅途上的结局是什么意思

大家如果把男青年就当成是伯爵,然后伯爵夫人可能同时还患有他不自知的失忆症。故事一开始就讲到伯爵已经不爱伯爵夫人了(原著里这是伯爵夫人自己内心想法。一开始医生看伯爵夫人肺病,想让伯爵夫人去法国南部。可是伯爵在得知他夫人没办法治愈之后,立刻吩咐让她去芒东,这是法国东南部的海滨小城是一个旅游城市。“这是在伯爵得知他的妻子无法治愈后可能想让他开心一点或者在一个更舒适的地方”如果伯爵不爱他的夫人,又何必做这些事情)。
伯爵得知妻子无法治愈后立刻吩咐妻子到芒东去,伯爵夫人就趁着火车独自一人坐在车仓里(趁了火车说明伯爵夫人是自己比较仓促,她未必通知了她的的伯爵)
伯爵夫人独自一个在车厢,车门突然打开上来一个男青年没带帽子(这里有一些翻译是翻译成光着头。阅读起来很奇怪),手是带着伤,呼呼喘气,而身上却是穿着晚礼服。他把车门重新关上,然后用一条手帕裹好自己那只出血的手(晚礼服是晚上20:00之后穿的正式礼服,可能是伯爵在晚宴时发现妻子自己已经趁着火车走了,礼服来不及换就跑过来,途中手上受了伤,甚至来不及包扎怕追不上火车。需要等到赶到伯爵夫人车厢后才用手帕包扎。手帕,晚礼服这些东西说明了这个“男青年”是上层人士)。然后“男青年”和伯爵夫人表示自己他不是个坏人,只是个绝望的人。一个死人。(一生碰到对的另一个人对方却不久于人世。生活的希望被打垮)
伯爵夫人决定帮助这个“只有一面之缘的男青年”在车厢只有“男青年”、老仆人伊万时,原文中写到。伯爵夫人一开始说要他回去陪伯爵,自己用不到他了。老仆人眼中瞬间流露出非常吃惊诧异的表情(因为当时车上的青年就是伯爵)所以老仆人很惊讶、诧异的说出他的疑问,然而还没说完,女主人又改口说不要他陪同准备让他就在故土养老还要他把衣服和帽子留下。这下老仆人就打消了之前的疑问。并接受了这个新的理由,虽然还是有些奇怪但是对于两位主人们这些奇怪的要求他服侍了这么久已经见怪不怪了。
再结合后面说的虽然伯爵夫人只和那个青年联系一次但却有一种认识了二十多年的感觉。那个男青年还和医生说自己是伯爵的朋友。伯爵夫人死后那种绝望的情绪绝不是喜欢的感情人死后可以达到的(任何人碰到一生的挚爱结婚很幸福,另一半却消逝了。情绪大抵如此吧)
文中最后那个列车上女的女乘客说他们两个人其实是……。说明那个女女乘客的肯定知道他们是什么关系。(“男青年”和伯爵夫人相见于火车厢,后面“男青年”经常看望伯爵夫人。这些事情外人是不可能知道的,可如果伯爵夫人患有失忆症,伯爵不离不弃,所以代表文章最后说的那个女的知道他们的关系而且被他们的事情感动哭了。因为尽管一方失忆一方不离不弃;作为伯爵他们的故事邻居或者身边的朋友肯定是了解的。(而且女乘客被感动的哭了,就不可能是有的人所分析的“外遇”)并且伯爵夫人虽然对这个初始的“男青年”有好感,而且伯爵夫人和医生说过“虽然他和这个男青年只说过一次话却感觉认识了二十年了”(尽管不知道他是自己丈夫却没有做出丝毫不雅的事)让男青年更加感动,伯爵夫人有更亲密的接触,为的是让伯爵夫人在最后的日子安心度过,而不会因为和“陌生人”过于亲密的接触而受到良心的谴责,也想最后默默的陪伴在挚爱身边陪伴她最后的时光。

Ⅸ 莫泊桑式结尾和欧亨利式结尾是什么

如下:

欧亨利式结尾都是令人惊讶的或者意想不到的。

莫泊桑式的结尾是他的短篇小说侧重摹写人情世态,构思布局别具匠心,细节描写、人物语言和故事结尾均有独到之处。莫泊桑的短篇小说构思别具匠心,情节变化多端,跌宕起伏,描写生动细致,刻画人物世态惟妙惟肖,令人读后回味无穷。

介绍

欧·亨利式结尾,通常指以欧·亨利为代表的短篇小说大师们常常在文章情节结尾时突然让人物的心理情境发生出人意料的变化,或使主人公命运陡然逆转,出现意想不到的结果。

结尾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这种结尾艺术,在欧·亨利的作品中有充分的体现。故被称为“欧·亨利式结尾”。

热点内容
一个人挺闷的言情小说 发布:2025-07-21 16:23:00 浏览:91
伦理全本短篇小说完结 发布:2025-07-21 16:20:38 浏览:939
冥界神仙的言情小说 发布:2025-07-21 16:20:31 浏览:956
欧亨利短篇小说读后感800 发布:2025-07-21 16:09:44 浏览:711
小说主角高城总裁 发布:2025-07-21 15:56:45 浏览:952
重生成龙的小说洪荒 发布:2025-07-21 15:43:20 浏览:945
穿越豪门娱乐后宫言情小说 发布:2025-07-21 15:41:49 浏览:876
都市赚钱小说排行榜前十名 发布:2025-07-21 15:41:43 浏览:781
都市最强黑客免费小说 发布:2025-07-21 15:20:23 浏览:665
女主小名言言总裁文的小说 发布:2025-07-21 14:58:17 浏览: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