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获诺贝尔短篇小说奖集
A. 诺贝尔文学奖作品(这13本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品)
文学是对生活的虚假呈现,但这种虚假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生活。生活是一座迷宫,我们在这里出生、穿梭、死去,文学帮助我们在迷宫中找到方向。
它可以安慰我们在真实生活中遇到的打击和挫伤。依靠文学我们也得以——至少是部分地——破译现实那令人费解的象形文字,因为现实对大多数人而言都像是复杂的谜语,尤其是对我们这些更喜欢提问、而不是确定的答案的人。通过文学,我们也可以表达我们对很多主题的疑惑:超验世界,个人和集体的命运,灵魂,历史的意义和无意义,以及关于理性知识的各种问题。
我们要继续做梦、阅读、写作,因为这是缓解我们的必死命运的最有效的方法,通过她们,我们战胜时间的侵蚀,变不可能为可能。
——略萨诺贝尔文学奖获奖演说
01
1986年4月26日,前苏联治下的乌克兰境内,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爆炸,这是人类史上最惨烈的技术悲剧之一。上万平民因放射性物质长期受到感染或致命;数万亩土地被污染,切尔诺贝利一夜之间化为废城。
02
03
我偏爱写诗的荒谬,胜于不写诗的荒谬。——辛波斯卡
1996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辛波斯卡,是当代最为迷人的诗人之一,享有“诗界莫扎特”的美誉。她的诗别具一格,常从日常生活汲取喜悦,以简单的语言传递深刻的思想,以小隐喻开启广大想象空间,寓严肃于幽默、机智。她是举重若轻的语言大师,在全世界各地都有着广大的粉丝。2012年平装本出版,《万物静默如谜》便成为国内读者的至爱诗集,相继入选了“新浪中国”“深圳读书月”等年度十大好书,畅销一时。它的出版间接推动了国内诗集出版的热潮。此次《万物静默如谜》精装版,译者根据波兰原文,对内文做了全新修订,还新增了《纪念》《火车站》等五首译作。内文全彩印刷,并收录了10幅精美插画。
04
《大地:三部曲》是首部因书写中国而获诺贝尔奖的命运史诗,一部反映中国农民生活的作品。该书讲述的是关于中国大地上一些平凡生命的热爱、苦难和救赎的故事。
它同《活着》一般表现了人与命运的对抗与挣扎。
同《白鹿原》一般描写了祖孙三代人的命运浮沉。
同《平凡的世界》一般展露了时代背景下生命的灿烂生长。
05
“这个世界太糟糕了,几乎所有人都在理智上成了盲人,因为我们越来越不愿睁眼去看世界”萨拉马戈从一个巨大的荒诞念头出发,将他笔下的人物放置在极端的环境中,让他们落入人性的深渊。阅读《失明症漫记》将为读者带来永生难忘的震撼,本书用惊人的细节讲述了令人不安的原始和真实,在细碎中展现人的丑恶,成倍的盲目让现实愈加冷酷残忍,然而在这场大恐怖之中,依然有温情感动的部分,医生的妻子就是我们的眼睛,是我们的良心,让我们看到了无可掩盖的光华与美丽。本书入选诺贝尔学院“所有时代百部文学佳作”,是萨拉马戈重要的经典作品。
06
《白天的房子,夜晚的房子》讲述了一个边境小镇的故事,从第一位拓荒至此的制刀匠人在此安居,到女主人公与丈夫迁居这片乡野,同一片土地在千年之间不同的历史瞬间、不同的人生流徙。各种传奇人物在此粉墨登场:长出胡子的圣女、性别倒错的修士、身体里住着一只鸟的酒鬼、化身狼人的小镇教师、会冬眠的做假发的老太太、靠网络收集梦境的女人……千年之间人世沧桑变换、起起落落,但对于土地而言,人的悲欢离合、人的世代更迭,不过是土地的瞬息一梦。
07
《我曾这样寂寞生活》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诗人辛波斯卡继《万物静默如谜》之后又一经典诗集。在这本诗集中,诗人用机智、迷人的声音与语调,诉说了对家人的怀念与赞美、对世间种种生活的爱、对消逝的时间与国度的迷恋、对日常和万物的诗意描摹,隐隐折射出诗人内心的丰富世界和她的寂寞生活。
书中收录《告别风景》《事件的版本》《从无馈赠》《我致力于创造一个世界》《在赫拉克利特的河中》《时代之子》等80多首诗作,同时重译了《万物静默如谜》中广为流传的《一见钟情》《种种可能》《在一颗小星星下》等10余首作品,可以在不同的译文中窥见经典的韵味。
08
我不知道那里是天堂还是地狱,但那里是我们唯一的希望,而我们一定要活下去……
这是一个感人至深的传奇故事。沙尘暴毁了乔德一家的土地,迫使他们离开家乡。他们用破铜烂铁拼装出一辆拖车,堆上所有家当,沿着六十六号公路,一路向西,前往传说中葡萄漫山遍野的天堂——加州。在这趟三千公里的漫长旅程里,他们经历了很多不可思议的事情。有些事情很残酷、很痛苦,但也有些际遇是如此感动他们,令他们重燃活下去的信心。
09
10
《局外人》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阿尔贝·加缪的长篇小说,是这位法国存在主义作家的代表作之一,也是20世纪世界范围内流行度最广的文学作品之一。
《局外人》通过第一人称视角讲述了一位寻常的年轻职员,终日麻木地生活在漫无目的惯性中,某日去海边度假,卷进一宗冲突,犯下杀人案,最后因“他没有在母亲的葬礼上流一滴泪”的理由,被法庭以“法兰西人民”的名义判处死刑的故事。阐述了存在主义的一个重要命题:现代生活中人类社会的荒诞和陌生感导致个体的绝望与虚无。并通过平静地记述一个小人物被司法机关“妖魔化”的整个过程,深刻地讽刺了现代法律的虚伪和愚弄的实质。
11
黑塞的童话并非以很久很久以前开头,并不全然以人或动物作为主角。年迈的高山、固执的藤椅、骄傲的少年、丑陋的矮人,所有的生命,全都在一场杂沓着无法摆脱的困难中活着寻找各自的结局。
本书收录了黑塞的20篇童话作品,从十岁时写下的第一篇童话《两兄弟》,到献给爱妻的《鸢尾花》,再到源自烽火戏诸侯的《周幽王》,黑塞在他的故事中注入了对人生目的的思考,对战争的批判,以及永恒不变的对自我的探寻。
12
本书收录了特朗斯特罗姆自1954年以来出版的十三部诗集,囊括创作生涯的全部诗作,同时收录了自传作品《记忆看见我》及诺贝尔文学奖授奖词。特朗斯特罗姆擅长运用各种意象,在通常互不关联的事物间建立起微妙的联系,创造相遇的机会。其作品多短小、精炼,用隐喻来塑造个人的内心世界,表达诗人对日常生活与自然体验的非凡反思。
13
本书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法朗士的文学评论精选集,涉及19世纪的浪漫主义、帕尔纳斯派、象征主义、批判现实主义和自然主义等重要流派,以及欧里庇德斯、莎士比亚、拉伯雷、巴尔扎克、梅里美、左拉、都德等17位经典作家。这些文章充分反映了法朗士不抱成见和注重审美的批评思想,表现了一位作家、一位法兰西学院院士的批评才能和渊博学识,以及从创作视角出发的文学观,对研究外国文学史特别是法国文学史大有裨益。吴岳添先生优美典雅的译文,能够引领读者进入沉静深思的文学世界。
B. 历届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及他们的代表作
1、亨利克·显克维支
亨利克·显克维支,波兰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代表作有通讯集《旅美书简》,历史小说三部曲《火与剑》、《洪流》、《伏沃迪约夫斯基先生》;历史小说《十字军骑士》。
显克维支出身于贵族家庭。中学毕业后,进入华沙高等学校语文系学习,后因不满沙俄政府对学校的钳制愤然离校。1872年起任《波兰报》记者。
大学时期即开始写作,是具有民主主义和爱国主义思想的现实主义作家,素有“波兰语言大师”之称。
1896年,显克维支又完成了反映古罗马暴君尼禄的覆灭和早期基督教兴起的长篇历史小说《你往何处去》,1905年他因这部作品荣获诺贝尔文学奖。
100多年来,显克维支的作品再版次数和印数均居波兰作家之首,并且被译成40余种外国文字,译本达2000多种。英法等国曾掀起过“显克维支热”。
2、约瑟夫·鲁德亚德·吉卜林
约瑟夫·鲁德亚德·吉卜林(Joseph Rudyard Kipling),英国小说家、诗人。代表作品有诗集《营房谣》、《七海》,小说集《生命的阻力》和动物故事《丛林之书》等。
1907年吉卜林凭借作品《基姆》获诺贝尔文学奖 ,当时年仅42岁,是至今为止最年轻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获奖理由:“这位世界名作家的作品以观察入微、想象独特、气概雄浑、叙述卓越见长”。
3、罗曼·罗兰
罗曼·罗兰(Romain Rolland,1866年1月29日-1944年12月30日),1866年生于法国克拉姆西,思想家,文学家,批判现实主义作家,音乐评论家,社会活动家,1915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是20世纪上半叶法国著名的人道主义作家。
他的小说特点被人们归纳为“用音乐写小说”。另外,罗曼·罗兰还一生为争取人类自由、民主与光明进行不屈的斗争,他积极投身进步的政治活动,声援西班牙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并出席巴黎保卫和平大会,对人类进步事业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代表作品有《名人传》、《约翰·克利斯朵夫》等。
4、萧伯纳
萧伯纳,全名乔治·伯纳德·萧(George Bernard Shaw,1856年7月26日—1950年11月2日),爱尔兰剧作家。
1925年因作品具有理想主义和人道主义而获诺贝尔文学奖,他是英国现代杰出的现实主义戏剧作家,是世界著名的擅长幽默与讽刺的语言大师。
同时他还是积极的社会活动家和费边社会主义的宣传者。他支持妇女的权利,呼吁选举制度的根本变革,倡导收入平等,主张废除私有财产。
代表作品有《圣女贞德》、《伤心之家》、《华伦夫人的职业》等。
5、欧内斯特·米勒·海明威
欧内斯特·米勒·海明威(Ernest Miller Hemingway,1899年7月21日-1961年7月2日),出生于美国伊利诺伊州芝加哥市郊区奥克帕克,美国作家、记者,被认为是20世纪最著名的小说家之一。
海明威的一生之中曾荣获不少奖项。他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被授予银制勇敢勋章;1953年,他以《老人与海》一书获得普利策奖;1954年的《老人与海》又为海明威夺得诺贝尔文学奖。
2001年,海明威的《太阳照样升起》(The Sun Also Rises)与《永别了,武器》两部作品被美国现代图书馆列入“20世纪中的100部最佳英文小说”中。
代表作品有《老人与海》、《乞力马扎罗的雪》、《永别了,武器》等。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欧内斯特·米勒尔·海明威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萧伯纳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罗曼·罗兰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亨利克·显克维支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约瑟夫·鲁德亚德·吉卜林
C. 所有诺贝尔文学奖全部获奖作品
百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个个都是大咖:加缪、海明威、马尔克斯、川端康成、莫言、石黑一雄……他们是知识分子、文艺青年“一生必读清单”的头号人选。我整理了所有诺贝尔文学奖全部获奖作品,欢迎借鉴参考。
↓↓↓点击获取“诺贝尔奖”相关内容↓↓↓
★ 2020诺贝尔奖获得者名单 ★
★ 2021诺贝尔奖获得者名单 ★
★ 诺贝尔奖为什么没有数学奖 ★
★★ 诺贝尔奖有哪些奖项 ★★
1901-2021诺贝尔文学奖全部获奖作品:2004年-2021年
2021年
得主:坦桑尼亚作家Ablrazak Gurnah(阿卜杜勒拉扎克·古尔纳获)
代表作:《天堂》、《在海边》、《来世》
获奖理由:因为他对殖民主义的影响,以及对难民在 文化 和大陆之间的鸿沟中的命运毫不妥协和富有同情心的洞察。”
2020年
得主:露易丝·格丽克作品
代表作:《直到世界反映了灵魂最深层的需要》、《月光的合金》
获奖理由:以带有朴素美感、准确无疑的诗歌语言将个人的存在普遍化。
2019年
2019年瑞典文学院颁发了两届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获奖者分别为:波兰女作家Olga Tokarczuk(奥尔嘉·朵卡萩)、奥地利作者Peter Handke(彼得·汉德克)。
奥尔嘉·朵卡萩
代表作:《镜子里的城市》、《书中人物旅行记》、《太古和其他的时间》、《白天的房子夜晚的房子》
彼得·汉德克
代表作:《卡斯帕》、剧本《骂观众》、小说《痛苦的中国人》《守门员对点球的焦虑》和维姆·文德斯电影《歧路》、《柏林苍穹下》
2018年
瑞典文学院因卷入性丑闻等事件陷入信任危机,取消颁发2018年诺贝尔文学奖。
2017年
得主:石黑一雄
代表作:《群山淡景》、《浮世画家》、《长日将尽》
获奖理由:他的小说带有强大的情感力量,揭开了我们与世界连接的虚幻的深渊。
2016年
得主:鲍勃·迪伦
代表作:《随风飘荡》
获奖理由:用美国传统歌曲创造了新的诗意表达。
2015年
得主:斯韦特兰娜·阿列克谢耶维奇(女)
代表作:《切尔诺贝利的回忆:核灾难口述史》
获奖理由:多样声音的作品,一座记录我们时代的苦难和勇气的纪念碑。
2014年
得主:帕特里克·莫迪亚诺
代表作:《暗店街》《星形广场》《青春咖啡馆》
获奖理由:他用记忆的艺术展现了德国占领时期最难把握的人类的命运以及人们生活的世界。
2013年
得主:艾丽斯·芒罗(女)
代表作:《快乐影子舞》《逃离》
获奖理由:当代短篇小说大师。
2012年
得主:莫言
代表作:《红高粱》《丰乳肥臀》《蛙》
获奖理由:用幻觉现实主义写作手法将 民间 故事 、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
2011年
得主:托马斯·特兰斯特勒默
代表作:《十七首诗》《途中的秘密》
获奖理由:通过凝炼、透彻的意象,为我们提供了通向现实的新途径。
2010年
得主: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
代表作:《绿房子》《世界末日之战》《城市与狗》
获奖理由:对权力结构进行了细致的描绘,对个人的抵抗、反抗和失败给予了犀利的叙述。
2009年
得主:赫塔·米勒(女)
代表作:《呼吸钟摆》《河水奔流》《行走界线》《狐狸那时已是猎人》
获奖理由:兼具诗歌的凝练和 散文 的率直,描写了一无所有、无所寄托者的境况。
2008年
得主:勒·克莱齐奥
代表作:《战争》
获奖理由:展现了新的起点、诗意的冒险和感官狂喜;作为探险者,发掘了隐藏于主流文明底部和外部的人性。
2007年
得主:多丽丝·莱辛(女)
代表作:《金色笔记》
获奖理由:她用怀疑、热情、构想的力量来审视一个分裂的文明,其作品如同一部女性 经验 的史诗。
2006年
得主:奥尔罕·帕慕克
代表作:《我的名字叫红》
获奖理由:在寻找故乡的忧郁灵魂时,发现了文化碰撞和融合中的新象征。
下一页“ 1983-2005年 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品 ”>>>
var _hmt = _hmt || []; (function() { var hm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hm.src = "https://hm..com/hm.js?";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hm, s); })();
D. 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品有哪些
1921年
法国作家法郎士因小说《现代史话》获诺贝尔文学奖。
1922年
西班牙作家贝纳文特·马丁内斯因剧本《利害关系》、《星期六晚上》等获诺贝尔文学奖。
1923年
爱尔兰作家叶芝因诗剧《胡里痕的凯瑟琳》获诺贝尔文学奖。
1924年
波兰作家莱蒙特因小说《农民》获诺贝尔文学奖。
1925年
爱尔兰作家肖伯纳因剧本《圣女贞德》获诺贝尔文学奖。
1926年
意大利作家黛莱达因小说《离婚之后》、《灰烬》、《母亲》获诺贝尔文学奖。
1927年
法国哲学家柏格森因哲学著作《创造进化论》诺贝尔文学奖。
1928年
挪威女作家温塞特因小说《克里斯门·拉夫朗的女儿》获诺贝尔文学奖。
1929年
德国作家曼因小说《布登勃洛克一家》获诺贝尔文学奖。
1930年
美国作家刘易斯因小说《大街》、《巴比特》获诺贝尔文学奖。
1931年
瑞典作家卡尔费尔特因诗集《荒原和爱情之歌》获诺贝尔文学奖。
1932年
英国作家高尔斯华绥因长篇小说《福尔赛世家》诺贝尔文学奖。
1933年
苏联作家蒲宁因小说《旧金山来的绅士》获诺贝尔文学奖。
1934年
意大利作家皮兰德娄因剧本《六个寻找作者的剧中人》获诺贝尔文学奖。
1935年
1936年
美国作家奥尼尔因剧本《天边外》、《在榆树下的欲望》获诺贝尔文学奖。
1937年
法国作家马丁·杜加尔因小说《若望·巴鲁瓦》获诺贝尔文学奖。
1938年
美国女作家赛珍珠因小说《大地》获诺贝尔文学奖。
1939年
芬兰作家西伦佩因小说《夏夜的人们》获诺贝尔文学奖。
1940年~1942年的诺贝尔奖因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影响而中断。
1943年
1944年
丹麦作家延森因历史小说《漫长的旅程》获诺贝尔文学奖。
1945年
智利作家米斯特拉尔因西班牙语诗歌创作上的成就获诺贝尔文学奖。
1946年
瑞士作家海塞因小说《玻璃球游戏》等获诺贝尔文学奖。
1947年
法国作家纪德因小说《蔑视道德的人》、《田园交响曲》获诺贝尔文学奖。
1948年
英国作家艾略特因长诗《四支四重奏》获诺贝尔文学奖。
1949年
美国科学家福克纳因对当代美国小说作出的贡献获诺贝尔文学奖。
1950年
英国作家罗素因“捍卫人道主义理想”的作品获诺贝尔文学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