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华短篇小说战栗
❶ 余华代表作
余华代表作:
1、战栗(小说)
《战栗》书中收入了余华的三篇中篇小说,中国先锋小说的代表作品。《偶然事件》揭示的是命运的偶然性与重复性;《一个地主的死》展示的是走向不归途的命运;而《战栗》中,一个被命运捉弄的诗人,无奈地用痛苦的方式表达欢乐。这些关于命运的故事,既有现实的,也有内心的。
2、黄昏里的男孩(小说)
《黄昏里的男孩》是2004年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余华。内容简介:《黄昏里的男孩》收录了作家余华的十二篇作品,这是余华所有中短篇小说中与现实最为接近的作品,可能是令人亲切的,不过也是充满不安的。
3、活着(小说)
《活着》是作家余华的代表作之一,讲诉了在大时代背景下,随着内战、三反五反,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等社会变革,徐福贵的人生和家庭不断经受着苦难,到了最后所有亲人都先后离他而去,仅剩下年老的他和一头老牛相依为命的悲惨故事,是一个历尽世间沧桑和磨难老人的人生感言。
4、许三观卖血记(小说)
《许三观卖血记》是余华于1995年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小说讲述了许三观靠着卖血渡过了人生的一个个难关,战胜了命运强加给他的惊涛骇浪,而当他老了,知道自己的血再也没有人要时,精神却崩溃了。
5、现实一种(小说)
《现实一种》是2004年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余华。书中收录了三部中篇小说,均以一种冷静的笔调描写死亡、血腥与暴力,在此基础上揭示人性的残酷与存在的荒谬。
❷ 余华有几部作品
余华有16部作品。
长篇小说:《活着》,《许三观卖血记》,《在细雨中呼喊》《兄弟》《第七天》。
短篇小说集:《现实一种》,《鲜血梅花》,《战栗》,《黄昏里的男孩》,《我胆小如鼠》,《世事如烟》。
随笔集《音乐影响了我的写作》,《没有一条道路是重复的》,《黄昏里的男孩》。
杂文集 :《十个词汇里的中国》,《我们生活在巨大的差距里》 。
余华:1960年4月3日生于浙江杭州,当代作家。中国作家协会第九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❸ 余华的所有作品有哪些
余华著有小说:《兄弟》《活着》《许三观卖血记》《在细雨中呼喊》《鲜血梅花》《战栗》《现实一种》《我胆小如鼠》《世事如烟》《黄昏里的男孩》《温暖和百感交集的旅程》《音乐影响了我的写作》《没有一条道路是重复的》
❹ 如何深刻理解余华的小说《战栗》
《战栗》是余华的中短篇小说集,其实很难说这本书是小说"集",因为一共就三个故事,反映的只是人性。无论是一场偶然的谋杀,一个地主的死,还是过气诗人的回忆。对每一段故事,每一个场景,我都能深刻感受到余华的"独立之人格"。
他笔下的人没有善恶,没有贵贱,没有高尚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他往往把人性的缺陷夸张到一个人物上,通过不同人不同缺陷的强烈反差,剩下的就是一个普通人的本性赤裸裸地展示。
小说里,所有人都是平凡无奇的,地主的儿子王香火能舍身抗日,地主家的苦工孙喜只是个好色爱占小便宜的俗人,文人不再高尚充满激情而是功利虚伪受生计所迫。没有了歌功颂德,只有人性罪恶的揭露或是人性高尚的挖掘,却能真实地反映一个人,一群人。
余华的小说是深刻的,这种深刻隐藏在平淡无奇的故事里,深刻到读者会认为他就是在写自己或身边的人。
但我不再刻意去读他的小说,余华也是人。用一本书,了解他的人性,这就够了。
❺ 战栗的作者简介
余华,浙江海盐人,海盐这个地方,是杭州湾里的一座小城。这小城里的小胡同,宛如密林中的幽深小径。还有石板铺成的小街,用脚踩上去有晃晃悠悠的感觉。还有一条从余华家窗下流淌过去而使余华讨厌的肮脏阴沉的河。余华的父亲是山东人,母亲是浙江人,父母都是牙医。他从小就感到家中有一种压抑和困禁,渴望自由开放。余华生于1960年4月3日,1977年高中毕业后待业。从1978年开始当了5年牙科医生,1984年《北京文艺》给他发表了第一篇小说《星星》,25岁那一年,他又写出了《十八岁出门远行》。余华的创作,曾经深受川端康成、和卡夫卡的影响,后来他从他们的艺术中解脱出来,探索自己的艺术道路。1984年他写出了《四月三日事件》、《一九八六年》等小说,开始展露了他独具个性的文学才华。1988年的年初他发表了极有影响的《现实一种》,作家及其作品的价值得到了充分的肯定。余华自己似乎也产生了一种强烈的自信,他感悟到人和人之间的那种残酷状态,也可以用一种非常潇洒的轻松情调来描画。接着,他又发表了《世事如烟》、《此文献给少女杨柳》等小说,又不断地取得新的成就。余华从处女作《十八岁出门远行》开始到《世事如烟》等作品,在比较短的时间里,以跳跃式的姿态达到了一个又一个的文学高度。他越来越自如地开拓了自己的文学天地,构筑了自己独有的艺术世界。其作品已被翻译成英文、法文、德文、意大利文、西班牙文、荷兰文、韩文、日文等在国外出版。
❻ 余华作品
余华的作品有:《在细雨中呼喊》、《活着》、《许三观卖血记》、《兄弟》、《第七天》、《文城》。
余华,1960年4月3日生于浙江杭州,浙江省嘉兴市海盐县人,中国当代作家,中国作家协会委员会委员。
1978年,高考落榜后进入卫生院当牙科医生。1983年,发表首部短篇小说《第一宿舍》。1987年,发表《十八岁出门远行》《四月三日事件》《一九八六年》等短篇小说,确立了先锋作家的地位;同年,赴北京鲁迅文学院进修。1990年,首部长篇小说《在细雨中呼喊》出版。1992年,出版长篇小说《活着》。1995年,创作的长篇小说《许三观卖血记》在《收获》杂志发表。1998年,凭借小说《活着》获得意大利文学最高奖—格林扎纳·卡佛文学奖。
人物评价
余华是一个具有很强的理性思维能力的人。他清晰的思想脉络借助着有条不紊的逻辑转换词,曲折但是并不隐晦地表达出来。其次余华具有在小说中施放烟雾弹和在烟雾中捕捉亦鬼亦人的幻影的才能,而且是那么超卓。上述两方面的结合,正如矛盾的统一,构成了他的一批条理清楚的仿梦小说,于是余华便成了中国当代文坛上的第一个清醒的说梦者。
❼ 余华的经典作品有那些
你好:
余华著有中短篇小说《十八岁出门远行》《鲜血梅花》《一九八六年》《四月三日事件》《世事如烟》《难逃劫数》《河边的错误》《古典爱情》《战栗》等,长篇小说《在细雨中呼喊》《活着》《许三观卖血记》《兄弟》
❽ 余华小说有哪些
余华,当代作家,浙江海盐县人,祖籍山东高唐县。著有中短篇小说《十八岁出门远行》《鲜血梅花》《一九八六年》《四月三日事件》《世事如烟》《难逃劫数》《河边的错误》《古典爱情》《战栗》等,长篇小说《在细雨中呼喊》《活着》《许三观卖血记》《兄弟》,也写了不少散文、随笔、文论及音乐评论。短篇小说
余华作品
十 八岁出门远行《北京文学》(1987-1) 西北风呼啸的中午《北京文学》(1987-5) 死亡叙述《上海文学》(1988-11) 爱情故事《作家》(1989-7) 往事与刑罚《北京文学》(1989-2) 鲜血梅花《人民文学》(1989-3) 两个人的历史《河北文学》(1989-10) 祖先《江南》(1993-1) 命中注定《人民文学》(1993-7)
中篇小说
四月三日事件《收获》 一九八六年《收获》 《灵魂饭》
河边的错误《钟山》 现实一种《北京文学》 世事如烟《收获》 难逃劫数《收获》 古典爱情《北京文学》 此文献给少女杨柳《钟山》 偶然事件《长城》 夏季台风《钟山》 一个地主的死《钟山》 战栗《花城》
长篇小说
《呼喊与细雨》(《在细雨中呼喊》)《收获》 《活着》《收获》 《许三观卖血记》 《兄弟》 散文 虚伪的作品《上海文论》 川端康成与卡夫卡《外国文学评论》 我,小说,现实《今日先锋》
编辑本段课本(读本)收录情况
1.《许三观过生日》 2.《十八岁出门远行》
❾ 作家余华生平简介以及作品特色~
余华,浙江海盐人,1960年出生于浙江杭州,后来随父母迁居海盐县。中学毕业后,因父母为医生关系,余华曾当过牙医,五年后弃医从文,进入县文化馆和嘉兴文联,从此与创作结下不解之缘。余华曾在北京鲁迅文学院与北师大中文系合办的研究生班深造。余华在1984年开始发表小说,是中国大陆先锋派小说的代表人物,并与叶兆言和苏童等人齐名。着有短篇小说集《十八岁出门远行》、《世事如烟》,和长篇小说《活着》、《在细雨中呼喊》及《战栗》。
余华自其处女作《十八岁出门远行》发表后,便接二连三的以实验性极强的作品,在文坛和读者之间引起颇多的震撼和关注,他亦因此成为中国先锋派小说的代表人物。
事实上,余华并不算是一名多产作家。他的作品,包括短篇、中篇和长篇加在一起亦不超过80万字。他是以精致见长,作品大多写得真实和艰苦,纯净细密的叙述,打破日常的语言秩序,组织着一个自足的话语系统,并且以此为基点,建构起一个又一个奇异、怪诞、隐密和残忍的独立于外部世界和真实的文本世界及文本真实。余华曾自言:“我觉得我所有的创作,都是在努力更加接近真实。我的这个真实,不是生活里的那种真实。我觉得生活实际上是不真实的,生活是一种真假参半、鱼目混珠的事物。”
《活着》是余华改变风格之作。在叙述方面,他放弃了先锋前卫的笔法,走向传统小说的叙事方式,然而结构上,仍能给读者剧力万钧、富于电影感官和想象的感觉。
主要作品
《星星》、《十八岁出门远行》、《四月三日事件》、《一九八六年》、《河边的错误》、《现实一种》、《鲜血梅花》、《在劫难逃》、《世事如烟》、《古典爱情》、《黄昏里的男孩》、《在细雨中呼喊》、《活着》、《许三观卖血记》、《兄弟》
❿ 余华作品时间顺序排列
1983年1月,在《西湖》第1期发表短篇小说《第一宿舍》,此系余华的处NV作。同年,《西湖》第8期又发表短篇小说《“威尼斯”牙齿店》。12月,在当时影响颇大的《青春》杂志发表短篇小说《鸽子,鸽子》。
1984年1月,余华在《北京文学》发表短篇小说《星星》,随后又在该刊发表《竹女》、《月亮照着你,月亮照着我》等短篇,5月,在《东海》发表短篇小说《男儿有泪不轻弹》。
1987年余华在《北京文学》发表《十八岁出门远行》和《西北风呼啸的中午》,同时又在《收获》发表《四月三日事件》和《一九八六年》,从此开始确立了自己在中国先锋作家中的地位。
1988年余华分别在《北京文学》和《收获》发表《现实一种》、《世事如烟》等重要作品。
1989年发表了《此文献给少女杨柳》、《往事与刑罚》、《鲜血梅花》等中短篇小说。
1990年发表第一部小说集《十八岁出门远行》。
1991年发表第二部小说集《偶然事件》。同年发表第一部长篇小说《细雨与呼喊》以及小说集《世事如烟》。
1992年发表长篇小说《活着》,同年发表小说集《河边的错误》。1995年《许三观卖xue记》,发表小说集《战栗》。
该年,余华还在《收获》、《作家》等杂志发表了短篇小说《我没有自己的名字》和《黄昏里的男孩》等短篇小说。
1999年小说集《黄昏里的男孩》、《我胆小如鼠》、发表随笔集《我能否相信自己》。
2008年发表长篇小说《兄弟》
最后是<<十个词汇里的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