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小微小说 » 历史向短篇小说

历史向短篇小说

发布时间: 2022-07-25 13:37:11

⑴ 短篇历史小故事.要3分钟之内能读完的.急用急用!~

秦昭襄王为了拆散齐楚联盟,他使用两种手段。对楚国他用的是硬手段,对齐国他用的是软手段。他听说齐国最有势力的大臣是孟尝君,就邀请孟尝君上咸阳来,说是要拜他为丞相。

孟尝君是齐国的贵族,名叫田文。他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专门招收人才。凡是投奔到他门下来的,他都收留下来,供养他们。这种人叫做门客,也叫做食客。据说,孟尝君门下一共养了三千个食客。其中有许多人其实没有什么本领,只是混口饭吃。

孟尝君上咸阳去的时候,随身带了一大帮门客。秦昭襄王亲自欢迎他。孟尝君献上一件纯白的狐狸皮的袍子作见面礼。秦昭襄王知道这是很名贵的银狐皮,很高兴地把它藏在内库里。

秦昭襄王本来打算请孟尝君当丞相,有人对他说:“田文是齐国的贵族,手下人又多。他当了丞相,一定先替齐国打算,秦国不就危险了吗?”

秦昭襄王说:“那么,还是把他送回去吧。”

他们说:“他在这儿已经住了不少日子,秦国的情况他差不多全知道,哪儿能轻易放他回去呢?”

秦昭襄王就把孟尝君软禁起来。

孟尝君十分着急,他打听得秦王身边有个宠爱的妃子,就托人向她求救。那个妃子叫人传话说:“叫我跟大王说句话并不难,我只要一件银狐皮袍。”

孟尝君和手下的门客商量,说:“我就这么一件,已经送给秦王了,哪里还能要得回来呢?”

其中有个门客说:“我有办法。”

当天夜里,这个门客就摸黑进王宫,找到了内库,把狐皮袍偷了出来。

孟尝君把狐皮袍子送给秦昭襄王的宠妃。那个妃子得了皮袍,就向秦昭襄王劝说把孟尝君释放回去。秦昭襄王果然同意了,发下过关文书,让孟尝君他们回去。

孟尝君得到文书,急急忙忙地往函谷关跑去。他怕秦王反悔,还改名换姓,把文书上的名字也改了。到了关上,正赶上半夜里。依照秦国的规矩,每天早晨,关上要到鸡叫的时候才许放人。大伙儿正在愁眉苦脸盼天亮的时候,忽然有个门客捏着鼻子学起公鸡叫来。一声跟着一声,附近的公鸡全都叫起来了。

守关的人听到鸡叫,开了城门,验过过关文书,让孟尝君出了关。

秦昭襄王果然后悔,派人赶到函谷关,孟尝君已经走远了。

孟尝君回到齐国,当了齐国的相国。他门下的食客就更多了。他把门客分为几等:头等的门客出去有车马,一般的门客吃的有鱼肉,至于下等的门客,就只能吃粗菜淡饭了。有个名叫冯驩(一作冯暖)的老头子,穷苦得活不下去,投到孟尝君门下来作食客。孟尝君问管事的:“这个人有什么本领?”

管事的回答说:“他说没有什么本领。”

孟尝君笑着说:“把他留下吧。”

管事的懂得孟尝君的意思,就把冯驩当作下等门客对待。过了几天,冯驩靠着柱子敲敲他的剑哼起歌来:“长剑呀,咱们回去吧,吃饭没有鱼呀!”

管事的报告孟尝君,孟尝君说:“给他鱼吃,照一般门客的伙食办吧!”

又过了五天,冯驩又敲打他的剑唱起来:“长剑呀,咱们回去吧,出门没有车呀!”

孟尝君听到这个情况,又跟管事的说:“给他备车,照上等门客一样对待。”

又过了五天,孟尝君又问管事的,那位冯先生还有什么意见。管事的回答说:“他又在唱歌了,说什么没有钱养家呢。”

孟尝君问了一下,知道冯驩家里有个老娘,就派人给他老娘送了些吃的穿的。这一来,冯驩果然不再唱歌了。

孟尝君养了这么多的门客,管吃管住,光靠他的俸禄是远远不够花的。他就在自己的封地薛城(今山东滕县东南)向老百姓放债收利息,来维持他家的巨大的耗费。

有一天,孟尝君派冯驩到薛城去收债。冯驩临走的时候,向孟尝君告别,问:“回来的时候,要买点什么东西来?”

孟尝君说:“你瞧着办吧,看我家缺什么就买什么。”

冯驩到了薛城,把欠债的百姓都召集拢来,叫他们把债券拿出来核对。老百姓正在发愁还不出这些债,冯驩却当众假传孟尝君的决定:还不出债的,一概免了。

老百姓听了将信将疑,冯驩干脆点起一把火,把债券烧掉。

冯驩赶回临淄,把收债的情况原原本本告诉孟尝君。孟尝君听了十分生气:“你把债券都烧了,我这里三千人吃什么!”

冯驩不慌不忙地说:“我临走的时候您不是说过,这儿缺什么就买什么吗?我觉得您这儿别的不缺少,缺少的是老百姓的情义,所以我把‘情义’买回来了。”

孟尝君很不高兴地说:“算了吧!”

后来,孟尝君的声望越来越大。秦昭襄王听到齐国重用孟尝君,很担心,暗中打发人到齐国去散播谣言,说孟尝君收买民心,眼看就要当上齐王了。齐闵王听信这些话,认为孟尝君名声太大,威胁他的地位,决定收回孟尝君的相印。孟尝君被革了职,只好回到他的封地薛城去。

这时候,三千多门客大都散了,只有冯驩跟着他,替他驾车上薛城。当他的车马离开薛城还差一百里的时候,只见薛城的百姓,扶老携幼,都来迎接。

孟尝君看到这番情景,十分感触。对冯驩说:“你过去给我买的‘情义’,我今天才看到了。” (来源:常青树)

⑵ 短篇中国历史故事

链接: https://pan..com/s/14f705DIkTHQ-e8VMJ-C5ag

提取码: psfa 复制这段内容后打开网络网盘手机App,操作更方便哦

中华故事

⑶ 急需短篇历史小故事 100字---200字之间的

纸上谈兵的赵括

公元前262年,秦昭襄王派大将白起进攻韩国,占领了野王(今河南沁阳)。截断了上党郡(治所在今山西长治)和韩都的联系,上党形势危急。上党的韩军将领不愿意投降秦国,打发使者带着地图把上党献给赵国。

赵孝成王(赵惠文王的儿子)派军队接收了上党。过了两年,秦国又派王龁(音hé)围住上党。

赵孝成王听到消息,连忙派廉颇率领二十多万大军去救上党。他们才到长平(今山西高平县西北),上党已经被秦军攻占了。

王龁还想向长平进攻。廉颇连忙守住阵地,叫兵士们修筑堡垒,深挖壕沟,跟远来的秦军对峙,准备作长期抵抗的打算。

王龁几次三番向赵军挑战,廉颇说什么也不跟他们交战。王龁想不出什么法子,只好派人回报秦昭襄王,说:“廉颇是个富有经验的老将,不轻易出来交战。我军老远到这儿,长期下去,就怕粮草接济不上,怎么好呢?”

秦昭襄王请范雎出主意。范雎说:“要打败赵国,必须先叫赵国把廉颇调回去。”

秦昭襄王说:“这哪儿办得到呢?”

范雎说:“让我来想办法。”

过了几天,赵孝成王听到左右纷纷议论,说:“秦国就是怕让年轻力强的赵括带兵;廉颇不中用,眼看就快投降啦!”

他们所说的赵括,是赵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小时爱学兵法,谈起用兵的道理来,头头是道,自以为天下无敌,连他父亲也不在他眼里。

赵王听信了左右的议论,立刻把赵括找来,问他能不能打退秦军。赵括说:“要是秦国派白起来,我还得考虑对付一下。如今来的是王龁,他不过是廉颇的对手。要是换上我,打败他不在话下。”
赵王听了很高兴,就拜赵括为大将,去接替廉颇。

蔺相如对赵王说:“赵括只懂得读父亲的兵书,不会临阵应变,不能派他做大将。”可是赵王对蔺相如的劝告听不进去。

赵括的母亲也向赵王上了一道奏章,请求赵王别派他儿子去。赵王把她召了来,问她什么理由。赵母说:“他父亲临终的时候再三嘱咐我说,‘赵括这孩子把用兵打仗看作儿戏似的,谈起兵法来,就眼空四海,目中无人。将来大王不用他还好,如果用他为大将的话,只怕赵军断送在他手里。’所以我请求大王千万别让他当大将。”

赵王说:“我已经决定了,你就别管吧。”

公元前260年,赵括领兵二十万到了长平,请廉颇验过兵符。廉颇办了移交,回邯郸去了。

赵括统率着四十万大车,声势十分浩大。他把廉颇规定的一套制度全部废除,下了命令说:“秦国再来挑战,必须迎头打回去。敌人打败了,就得追下去,非杀得他们片甲不留不算完。”

那边范雎得到赵括替换廉颇的消息,知道自己的反间计成功,就秘密派白起为上将军,去指挥秦军。白起一到长平,布置好埋伏,故意打了几阵败仗。赵括不知是计,拼命追赶。白起把赵军引到预先埋伏好的地区,派出精兵二万五千人,切断赵军的后路;另派五千骑兵,直冲赵军大营,把四十万赵军切成两段。赵括这才知道秦军的厉害,只好筑起营垒坚守,等待救兵。秦国又发兵把赵国救兵和运粮的道路切断了。

赵括的军队,内无粮草,外无救兵,守了四十多天,兵士都叫苦连天,无心作战。赵括带兵想冲出重围,秦军万箭齐发,把赵括射死了。赵军听到主将被杀,也纷纷扔了武器投降。四十万赵军,就在纸上谈兵的主帅赵括手里全部覆没了。

⑷ 有哪些好看的历史类小说推荐

内容简介:

作品以一个猎人的行猎为线索,刻画了地主、管家、磨房主妇、城镇医生、贵族知识分子、农奴、农家孩子等众多的人物形象,真实地展现了农奴制背景下外省城乡各阶层人民的生活风貌。

在美丽的大自然景色中.发生的却是种种悲剧,体现了对农奴制度的无言控诉。作品也生动地描述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猎人笔记》是俄国作家屠格涅夫的一部通过猎人的狩猎活动,记述19世纪中叶俄罗斯农村生活的随笔集。最初发表时,有21个短篇小故事。

1852年出单行本时,增加1篇(《两地主》);到1880年作者自己编辑文集时.又收进3篇(《切尔托普哈诺夫的结局》《车轮的响声》和《活骷髅》),共25篇。

(4)历史向短篇小说扩展阅读:

作品采用见闻录的形式,真实、具体、生动、形象,体裁风格多样,语言简练优美,可谓散文化小说、诗化小说的范例。《猎人笔记》是作者成名之作,对俄罗斯文学产生了很大影响。

1847年-1851年,屠格涅夫在进步刊物《现代人》上发表其成名作《猎人笔记》。该作品反农奴制的倾向触怒了当局,当局以屠格涅夫发表追悼果戈里文章违反深扎调理为由,将其拘捕、放逐。

创作背景:

《猎人笔记》是19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初问世的。这时正是俄国解放运动从贵族革命向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过渡的时期,是俄国社会生活处在大转变的历史时期。

这一时期,俄国专制制度腐朽的本质更加暴露出来了,农奴制度的危机更加加深了。从20年代起,俄国的农奴制度就进入了危机阶段,并且,这种危机在不断地加深着。资本主义在俄国逐渐地发展起来了。它猛烈地冲击着农奴制度,使农奴制度的经济逐渐解体了。

应该说,农奴制经济的解体,是农奴制危机的根本原因。同时,农民反对农奴制度的斗争也在不断地加强着。据统计,从1826年到1850年,农民骚动达到了576次。

此外,这时平民知识分子的革命家,正在逐渐代替着贵族革命家,参加革命运动的进步力量扩大了。屠格涅夫正是在俄国解放运动的深刻影响下创作了《猎人笔记》。

作品影响:

1847年,俄国进步刊物《现代人》的“杂拌”栏里,出人意料地发表了屠格涅夫的短篇小说《霍尔和卡里内奇》,并冠以一个奇特的副标题:“猎人笔记之一”。小说发表后立刻受到进步评论界的欢迎。原来,编辑部安排在“杂拌”栏刊出,是为了障人耳目,对付书报检查机关。

发表前,杂志的主持人巴纳耶夫送审时,曾这样报告书报检查官:“送上屠格涅夫的短小故事一篇,似供第一期‘杂拌’用;鄙意认为,此文毫无恶意”。其实,巴纳耶夫和别林斯基心里十分清楚,对沙俄统治者来说,这个短篇远不是“毫无恶意”。

它是俄国文学中第一次描写农民的作品,矛头是刺向农奴制下的地主阶级。此后,屠格涅夫一发而不可收拾,在“猎人笔记”这个总题目下,陆陆续续写出25篇短篇。

这一组作品,以俄国中部地区优美的自然景色为衬托,通过对庄园里农民与地主的生活的广泛描绘,揭露了地主表面文明仁慈实际野蛮残暴的本性,对忍辱含垢,备受欺凌的农民寄予了深切的同情,发出了农奴也是人,而且是富有聪明才智的人的呼声,这在当时无疑是振聋发聩的。

1852年,这组作品以《猎人笔记》为名在莫斯科结集出版,成为轰动俄国文坛的一件大事。进步舆论称赞它是射向俄国社会生活的灾难——农奴制度的“一阵猛烈的炮火”,是“一部点燃火种的书”。

⑸ 大家有没有比较经典的历史小说,推荐一下,最近书荒。(能学到一些历史知识的)

凌力长篇历史小说系列---倾国倾城,少年天子,暮鼓晨钟,梦断关河),浓厚的历史气息,涉及到明清许多历史事件。看腻了快餐文学可以调剂调剂 ,换个口味
1 倾城倾国(凌力长篇历史小说系列)
《倾城倾国》是著名作家凌力长篇系列历史小说“百年辉煌”中的第一部。小说从明崇祯四年的“登州兵变”的史迹中寻找线索,以明末清初社会大动荡为背景,生动地描写了登莱巡抚孙元化从仕途的破格重用,大展其才,到朝廷猜疑,同列排挤, 一步步走向佃田纾难、卖女筹饷、杀子解危、雄心破碎、时势杀人的命运轨迹。孙元化个人的宦海沉浮,始信而终弃的人生经历,折射出当时的政坛宦海,奸佞当道,贪欲横行;战场边塞,腹背受敌,左右应付的社会怪象。小说深刻地揭示了当英雄无用武之地,必难扶大厦于将倾的历史规律,昭示了清朝取代明朝的必然趋势。小说中既有苍凉悲壮的战场战事,又有复杂凶险的宫廷矛盾,还有贯穿始终、撼人心魄而又错综复杂的患难与共、生死相从的爱情。小说文笔细腻,结构严谨,情节跌宕起伏,波澜壮阔,人物形象丰满鲜活,是作家耕耘多年的呕心沥血之作。

2 少年天子(凌力长篇历史小说系列)
这是一部描写清朝入关后第一代皇帝顺治政治生涯与爱情生活的长篇历史小说。小说出版后曾获第三届茅盾文学奖。 明清易代之际,社会动荡,矛盾交织,自幼受到汉文化薰陶的顺治崇儒教,重文士,习汉俗,力倡“满汉一体”,摒弃“勤兵默武”,停圈地,整吏治,罢三饷,宽逃人法,与民休养生息,但朝廷内外,阻力重重,满族亲贵,策划于密室,争斗于朝堂,顺治的改革举步维艰,风云迭起。 龙庭上威严万分的顺治,却是一个多情善感的皇帝。他不顾母后及朝臣的反对,执意钟情于已成为弟媳的乌云珠。两心相许,互为知已,痴心相爱,感天动地。爱与恨。生与死,权力争夺,刀光剑影,迭相交织。最后爱子被害,董鄂妃逝去,顺治万念俱灰,一心遁入空门,但不幸染上天花,英年早逝。 著名历史小说作家凌力女士以史为翼,驰骋于文学的天空。宏大的历史背景与传统叙事艺术相交融,跌宕起伏,千曲百回。语言洗炼典雅,流畅精美。评论家曾赞曰:一部不可多得的深沉凝重、大器磅礴的历史小说佳作。 此系列还包括另三本:《梦断关河》、《倾城倾国》、《暮鼓晨钟》
3 暮鼓晨钟(凌力长篇历史小说系列)
《暮鼓晨钟——少年康熙》是著名作家、第三届茅盾文学奖获得者凌力创作的“百年辉煌”系列历史小说中的第三部。小说以少年康熙为故事主角。康熙七岁登基,四大辅臣把持朝政,他们借口恢复祖制,几乎全部推翻了顺治皇帝的变革措施,特别是辅政大臣鳌拜结党营私,擅权跋扈,诛杀异已,凯觎皇位,造成政局混乱,民怨沸腾。康熙苦读史书,励精图治,逐渐不满辅政大臣的倒行逆施和自己的傀儡处境。在祖母太皇太后的教诲和辅佐下,康熙同鳌拜展开了错综而尖锐的斗争。在亲政第三年,年纪不过十六七岁,鳌拜弑君阴谋暴露,康熙一举擒获了他,完全夺回了皇权。小说以正黄旗、正白旗圈地换地之争、黄历与西洋历法之争、明史案等重大历史事件为线索,突出表现皇族势力与辅臣之间的较量。太皇太后的老谋深算和胸有成竹、少年康熙的大智大勇和天子气度、辅臣之间的勾心斗角、鳌拜的专权跋扈、不可一世,都在这些重大事件的展开中得到充分的表现。作者的创作特点,更多的是以人性触摸历史,忠于史实又高于史实,在史实的渲染描写中展现人性受到的历练:在政治和权力斗争面前,人性中美好的东西逐渐被剥蚀、被割断、被遗弃。少年康熙的皇位一次次受到威胁,要保住皇位,就要整很多人,包括很多无辜者。每个案件都要死人,每次死人康熙本人都要忍受良心的煎熬,在痛苦中背弃人性中的美好的一面,包括友情、爱情、善良……康熙必须按祖母的要求做一个好皇帝,向至高无上的皇权每迈进一步,他内心被撕裂的痛苦就会加深一分。小说规模宏大,情节跌宕,以人物性格为经,以重大事件为纬,生动地表现了康熙初年的宫廷生活和社会风貌,刻画了众多性格复杂、个性突出的人物,可读性强,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优秀长篇历史小说。这个系列还括:《少年天子》、《倾城倾国》、《梦断关河》。
4 梦断关河(凌力长篇历史小说系列)
梦断关河》是著名历史小说家、第三届茅盾文学奖获得者凌力的又一部长篇历史小说力作。小说以鸦片战争为历史大背景,以刻画昆曲艺人的命运为中心,谱写出一部历史上平民百姓在民族危难中义薄云天的抗争史,展示了一代名优与时代风雨纵横交织的爱情传奇故事。小说以全新的角度,将第一次鸦片战争作为人物命运的背景,在大背景下写小人物的命运浮沉,从小人物的情感中发掘历史的深广内涵。小说主人公柳天寿出身昆曲世家,自幼即遭受常人难以忍受的身心折磨:身为“男儿”,却天生丽资,为遂父愿,成为赚钱的“柳摇金”,不得不苦练技艺;及至成为昆曲名旦,却发现自己原为女儿身,可是天妒红颜,不给她女人该有的一切;豪门公子垂爱,却是别有隐情,令她心力交瘁;自己钟情的大师兄因之绝情而去,披肝沥胆、悉心呵护自己的二师兄却激不起她爱的火花;曾隐约暗恋的英雄男儿,又是自己的姐夫,在战争中英勇殉国;最终堪能相爱相知的恋人,却是入侵英军的军医……

详细说明:
小说对战争的描写独具特点,对读者熟知的虎门销烟一笔带过,重点描写林则徐革职、琦善接任到南京条约签订的这段历史,将广州之役、定海陷落、镇江惨剧等从未被正面描写过的战火烽烟作为小说的历史背景,从纵深处反映了鸦片战争鲜为人知的历史真相,使人们于血与火的史实中看到了160年前中华民族的深重灾难,看到了香港割让的全过程,也看到了反战的英国人对中国人民的同情及对这场战争的厌恶。 作为清史研究者,作者对历史的把握和理解颇具深度,引人思索。战争违背人性的惨烈,侵略者的飞扬跋扈、横行霸道,清朝统治者的闭关锁国、夜郎自大和不堪一击,战争时期平民百姓的多舛命运,作者从容记叙,开阖有度,幽显适宜,浑然一体,令读者感同身受。历史的必然规律与平民百姓的命运变迁、国家利益的正义与战争残酷无情、民族的尊严和个人的情感齐现并呈,交织成一部令人震撼的民族史诗,读来令人荡气回肠、不忍释卷。 凌力继《少年天子》、《倾城倾国》、《暮鼓晨钟》之后,历时三载,精心营制了这部感人至深的长篇小说。在作品中,作者展现了深厚的文学功底、广博的社会学、历史学知识以及构筑鸿篇巨制的气魄和能力,堪为大家手笔。

⑹ 求推荐一些描述民国时期的短篇小说 可以是描述一些历史变革的小故事 也可以是一些引人深思的史实

长篇的看不看,《国士无双》,以一个人的一生见证民国直到建国后的历史,对历史人物,事件描写在我看来是比较中肯的。

⑺ 20世纪50年代,以抒情性叙述方式来表现革命历史的短篇小说代表作品有哪些

在20世纪50年代,以抒情性叙述方式来表现革命历史的短篇,有刘真的《核桃的秘密》、《英雄的乐章》(1959)、《我和小荣》、《长长的流水》,以及萧平的《三月雪》等。

⑻ 鲁迅的短篇小说集、历史小说集、散文集和杂文集有什么

短篇小说集:《彷徨》、《呐喊》。

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

散文集:《朝花夕拾》、《野草》。

杂文集:《坟》 1927年3月,未名社 《热风》 1925年11月,北京北新书局

《华盖集》 1926年8月,北京北新书局 《华盖集续编》 1927年5月,北京北新书局

《续编的续编》 1948年,上海出版公司 《而已集》 1928年10月,上海北新书局

《三闲集》 1932年9月,上海北新书局 《南腔北调集》 1934年4月,上海同文书店

《二心集》 1932年,上海合众书店 《花边文学》 1936年6月,上海联华书店

《伪自由书》 1933年10月,上海青光书局 《准风月谈》 1934年12月,上海联华书店

《且介亭杂文》 1937年7月,上海三闲书屋 《且介亭杂文二集》 1937年7月,上海三闲书屋

《且介亭杂文末编》 1937年7月,上海三闲书屋 《集外集》 1935年5月,上海群众图书公司

《集外集拾遗》 1938年,鲁迅全集出版社 《集外集拾遗补编》 1952年,上海出版公司

(8)历史向短篇小说扩展阅读:

鲁迅是中国现代最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自从一九一八年发表他的第一篇白话文小说以来,直到一九三六年去世。鲁迅的创作生涯持续了将近二十年之久,留下了超过六百万字的作品,可以称得上"著作等身"。

鲁迅的文学创作包括散文,小说和杂文。其中,杂文是他影响力最大的创作体裁。鲁迅的杂文如同匕首投枪一般,刺向了当时中国黑暗的一面。在鲁迅的杂文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火一般的热情和冷峻的思考。

⑼ 请推荐一些历史小说,要写的稍有深度,情节曲折的

书名就是这个:《牛津艺术指南》《现代西方文学批评术语词典》《威弗利》
《三国演义》《萨朗波》《彼得大帝》《李自成》《皮袜子故事集》
《李自成》姚雪垠
《火与剑》显克微支
金庸于三十一岁时(一九五五年)创作出了第一部武侠小说《
书剑恩仇录》,《越女剑》是最后一部创作于一九七○年。

1955《书剑恩仇录》
1956《碧血剑》
1957《射雕英雄传》
1959《神雕侠侣》《雪山飞狐》
1960《飞狐外传》
1961《倚天屠龙记》、《鸳鸯刀》、《白马啸西风》
1963《连城诀》、《天龙八部》
1965《侠客行》
1967《笑傲江湖》
1969《鹿鼎记》
1970《越女剑》 反映了金庸想写历史小说的愿望,这是金庸的个人进步,与武侠小说关系不大。

时间上是《书剑恩仇录》

名气和地位上是这样的:

第一:天龙三兄弟

鹿鼎记,天龙八部,笑傲江湖
笑傲江湖,鹿鼎记,天龙八部,
天龙八部,笑傲江湖,鹿鼎记

这三部都是超凡入圣的神品,强要分出个一二三出来,就象要争论天龙三兄弟的武功谁高谁低一样,是可以争个没完没了的(论坛里这类贴子不少,争起来也是饶有趣味的,我当年还是学生的时候也很喜欢比较这类东东,现在已没有这种兴趣了),谁都可以排第一,谁排第一都有道理,谁排第一都当之无愧,为了公平起见,我把三部作品都分别排了个第一,一碗水端平,省得它们三兄弟争吵,伤了和气。

金庸写这三部作品的时候,功力已达登峰造极的境界,文字功夫炉火纯青,挥洒自如,撒豆成兵,飞花摘叶皆能伤人;塑造人物组织故事结构的能力也随心所欲,凡人莫窥其奥妙,鬼神莫蹑其踪影,留下了这三部人间难得几回见的文学作品。这三部作品就象天龙三兄弟的武功各有千秋一样,也分别有自己的特色。鹿鼎记嘻戏笑骂中透悉世情百态,天龙八部波澜壮阔如展现武林史诗的壮丽画卷,笑傲江湖寓意深刻,结构精巧严密得泼水不进。它们必将被供在中华文学殿堂的神位上,受到百世人们的长久瞻仰。
要说一下的是关于天龙八部的结构问题。很多人的评论中都诟病天龙八部的结构松散,田某却一直大大的不以为然。它描述三兄弟的故事时说完一个然后移到另一个,最后再来个大综述难道就是所谓的松散吗?水浒传中一百零八个好汉依次出场,往往是一个人物说完就不见了踪影,到后来再偶尔出现一下,也全无了光彩,那水浒传的结构岂更不是松散到了姥姥家?在田某看来,天龙八部犹如一架波音747客机,尽管体积庞大,零件众多却能各居其位,各有关联,各尽其用,毫无松散零乱。事实上,天龙中故事的明线伏线,主干枝节,千头万绪,一一展开来又收服妥贴,人物的出场及结局收场交代得明确合理,实在是非大师莫办,何来松散之说?对这种指责,用韦小宝的话说就是:“老子不服,大大的不服”

第二:光明左右使---杨逍与向问天

《倚天屠龙记》,《神雕侠侣》

倚天和神雕在金庸作品中的地位就如杨逍与向问天在明教中的位置,排位仅次于教主,武功也比天下顶尖高手略逊半筹而已。(当然田某知道光明右使是范遥,但他对我没什么魅力吸引力,故一脚将他踢开,让光芒万丈的向问天顶上,幸亏明教拆开就是日月教(顺便想起了桃谷六仙将“盟”字拆开为“明血”的典故)两教同本同源本 是一家人,也没什么不妥。)

田某个人比较偏爱《倚天屠龙记》,本来觉得《倚天屠龙记》结构和语言的魅力都不在鹿,笑,天之下,想把它加入三兄弟的行列,但是男女主角的爱情故事不大美丽,兄弟间的手足情刻划略嫌不够催人泪下,故把《倚天》列为田某最佩服三个半中的那半个(又捡任我行的牙慧,毫无创建了,罪过罪过)。事实上,《倚天》中最吸引田某的人物型象不是男女主角,而是明教中傲桀不驯的各位豪杰,谢逊,韦一笑,殷天正等,他们的外号起得恰如其分,各自的出场带有鲜明的性格特色,行事气派极大,令人看了豪气干云,只想拍案浮一大白。这三人再 加上向问天,实在是田某的心头最爱。

《神雕侠侣》写杨过与小龙女浪漫激情的爱情故事,已成经典。书的成就是公认的,不用再说。偏激而又热情如火的杨过颇合田某的胃口。他在断肠崖苦侯小龙女一天一夜不至,心如寒冰,行尸走肉般的走到河边影见自己的一夜白头,最后震狮倒虎的激烈长啸后一跃而下万丈深渊,这一大段描写看了令人心悸,行文之成功足已成为教科书,指导后人。《神雕》还塑造了令人喜爱和虚嘘不已的郭襄和程英,也令它加分不少。

第三:《射雕英雄传》-----裘千仞

我愿意用裘千仞来比喻《射雕英雄传》的排名。没错,就是那个第一次华山论剑时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的武功还没有达到五绝的水平,因而不敢来参赛的铁掌水上飘,当时的天下第六人。事实上,《射雕英雄传》的排位也是排在以上五部小说之后的第六名。

《射雕英雄传》是奠定金庸武侠大宗师的里程碑之作,它的象征意义大于它的具体成就。虽然是最广受群众欢迎的金作之一,但从小说层面分析,无论是在结构语言人物深度等方面,它的成就都逊了上面五部一筹。金庸在后记里也说了:“《射雕》中的人物个性单纯,郭靖诚朴厚重、黄蓉机智狡狯,读者容易印象深刻。这是中国传统小说和戏剧的特征,但不免缺乏人物内心世界的复杂性。大概由于人物性格单纯而情节热闹,所以《射雕》比较得到欢迎”

“物性格单纯而情节热闹,缺乏人物内心世界的复杂性”正说明了《射雕》的不足之处,论故事情节曲折离奇,引人入胜,庞礴大气,它比不上上面五部;过于简单的忠*分明的脸普式人物形象和缺乏人物内心世界的复杂性更削弱作品的深度和耐读性。除了主角,它的二线人物中也没有出现例如慕容复,阿紫,灭绝师太,谢逊,延庆太子等好坏参半,内心世界复杂,让人又恨又爱,可叹可悯,不能以简单道德观念来划分的角色。因此,《射雕》可称一流,经典,但称不上伟大。

在田某最不佩服的三部半中,它排首位,相当于左冷禅的位置,其实也不低了。(糟糕糟糕,又捡任我行的牙慧了----咦,我为什么说又?!!!

第四:白马啸西风

紧张热闹的故事情节,神奇莫测的武功招数在这里都找不着了,也不必要了。淡淡的忧伤,挥之不去的惆怅,夜半天铃鸟美妙的歌声,漫天的黄沙,骑在白马上满怀心事的美丽汉人姑娘,让我们久久叹息。

这是一首武侠散文诗,象情人的一颗泪珠,晶莹剔透,滴在舌尖,尝到了淡淡的咸味和哀伤。

在短篇武侠中白马独树一帜,理应得到较高的位置。

第五:大珠小珠落玉盘

《飞狐外传》《连城决》《侠客行》
《碧血剑》《雪山飞狐》《鸳鸯刀》《越女剑》

太多了,要一一写来非把老子累死不可。又没有稿费,田某就学一下胡一刀夫人“偷一下懒,不捱这十八年的苦了”当然不会学她抹脖子的----------有心情再说吧

免费送些形容词给它们了事:

情节紧张,环环相扣,悬念迭出,摄人心魄,风情万般,满纸兰香。

第六:黑虎掏心的市井武师

《书剑恩仇录》

平庸的书名----《恩仇录》,感觉就象民国时期旧派的武侠小说的味道,不喜欢。

平庸的男女主人公形象和故事情节---------落了俗套的能文能武白马王子般的男主角陈家洛,美丽如仙女,天真状得智力如白痴般的香香公主,令人感觉就象看琼瑶奶奶的爱情小说,头皮发麻,身上起鸡皮,一阵阵发冷。小说也是根据民间故事基础上发挥的,还没自立门户成大家,不吸引。

平庸的武功招数----------还没出现后来那种神乎其神,带有传统中国文化神韵,有电影画面质感,令人长时间目瞪口呆的“六脉神剑”,“乾坤大挪移”,“凌波微步”等武打招数,还停留在“黑虎掏心”,“老树盘根”等没有新意的水准,令人呵欠连连。陈家洛的看家本领也不过叫“百花错拳”,俗不可耐。

当然这些贬义词不过是和金庸自己的小说相比才用的上的,和其他作家作品相比,仍是好作品。

这本小说十多年前读完后,再没兴趣读第二遍,最多也是跳读了一些精彩篇章,随即打入冷宫,已有十多年没幸临她矣

热点内容
好看的言情古代穿越小说 发布:2025-07-16 08:35:12 浏览:594
虐心片段霸道总裁小说视频 发布:2025-07-16 08:33:52 浏览:344
网络小说男主和生于1949年 发布:2025-07-16 08:30:45 浏览:983
都市小说主角冰封百年 发布:2025-07-16 08:16:50 浏览:195
总裁肺癌剧痛小说 发布:2025-07-16 08:15:17 浏览:759
类似姐姐嫁给残疾总裁的小说 发布:2025-07-16 08:14:33 浏览:296
免费小说楚玉结局 发布:2025-07-16 08:14:27 浏览:616
短篇小说虐文超短 发布:2025-07-16 08:03:28 浏览:284
龙凤胎与总裁爹的小说 发布:2025-07-16 08:01:12 浏览:172
契诃夫短篇小说选读后感英文 发布:2025-07-16 08:00:50 浏览:5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