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小微小说 » 贾平凹短篇小说猎人解析

贾平凹短篇小说猎人解析

发布时间: 2025-07-16 02:25:30

㈠ 贾平凹《猎人》有什么寓意

像“人变甲虫”(卡夫卡《变形记》)、“坐毯升天”(马尔克斯《百年孤独》)一样,贾平凹在他的短篇小说《猎人》(2002年第7期《北京文学》)也有一个令人奇怪的细节:被猎杀者“熊”会说人话,猎人戚子绍在行使“打猎”的过程中,非但屡屡失败,而且被熊给“干”了。对于这一细节的读解,大多数读者的反应是相同的,那就是“看不懂”、“读者被卷进人与兽与自然的迷魂阵”(王童《2002:解读贾平凹》,2002年第7期《北京文学》)。但我们不妨从文化的视角进一步探讨下去,王童说“我们虽然有文化,上了大学,但就是不懂怎么和自然和兽类和谐相处。”单就征服者的“猎人”与征服对象的“熊”的表层关系来看,熊会说人话,它便具有了替兽类传达“物极必反”的所有可能的声音的权利:破坏有多久,反惩罚就会持续多长,表达的显然不仅是结果而是一种无边无际进行着的状态,无疑超越了“人最终被熊吞掉”的因果报应式结局,也有效地抒写了人类与其对抗物中某种无尽的辨证关系。这样的梳理,不能说作家没有这样的用意,然而,倘仅停留在此,毋庸说《猎人》就是生态小说。对此的争议便会流于政治媒体所倡导的功利主义意义,《猎人》的真正意蕴就会遭到严重遮蔽。当然,也可以从中折射出部分读者尤其年轻读者批判眼光的被割断:在信息时代的大背景中,一方面拥有着无限可能的知识;一方面对人性内部的历史沿革的深入解剖被突如其来的极端物质主义隔绝在意识以外,那么,我们永远也不可能真正接受历史事实的真相。当你漠视或不忍其存在的时候,你也就丧失了清除它的勇气。
细而言之,熊的“干一下”并非只是一个能供人取笑的“活泼”的寓言故事,它负载了作为人的对立面或对抗物的极大耐性:第一次“干”,它拥有着极大爱心和警告:“想活?那让我把你干一下。”这是熊的气息也是人的气息;第二次“干”,它还对人类抱有着希望,但只是这希望不再是把对象当做人的怜悯:“那让我再把你干一下”是熊对熊的说话;第三次“干”,“你问我?”狗熊说:“我正想问你呢,你到底是猎人还是卖屁股的?!”熊想说什么?或许是说像夏青一样,也许是说纯粹就是戚子绍本人那样。人类的缺陷有多少,回答就有多少。站在猎人的立场,我姑且把第一阶段叫“满足的欲望”:戚子绍本来只是要漫不经心地打猎的,但听说居然有会说人话的熊,并且有人被熊抓取了屁股,这使得他猎熊的欲望大增:为猎人经历(言说的狂欢)、为女人、为虚伪;第二阶段“期待的欲望”:为烂尻子复仇也为熊掌;第三阶段“悬置的欲望”:是包含了肯定“我”在内的“你到底是谁”式的发问,是欲望的极限——无止境。如果说熊的会说人话这一细节的设置就是寓言,它的“哲理”和张力的“无限”丰富正是“它转身要走开的时候”才被你发现的,但那必须是你剔除了阅读思维上时不时跑出来索要的“结果”和“要义”后才出现的诗意穿越。
在具体的文体分析中,我们当然可以说贾平凹的《猎人》是用荒诞而寓言化的手法来表现的,但人性的弱点它本身不是一个有始有终的故事,而是一种生成和生长,只是一种进行、延伸。贾平凹把这种“现代”用“寓言”的“形式”再现下来了。小说并没有去投合大众读者的接受习惯来讲述一个有着明朗的“结果”的故事、也并非刻意去附和政治气氛所要求的应时的“要义”,虽然只是短篇。如果他以前作品的缺陷,吴炫批判的真有道理的话,象“醉卧传统的贾平凹”、“用经典作家的标准来衡量,贾平凹目前在总体上还处于博尔赫斯所说的‘被传统所遮没的自我’”(吴炫《中国当代文学批判?醉卧传统的贾平凹?贾平凹还有什么可能》)(2001年《上海学林》)。那么《猎人》不管在探察人性的深度上,还是在创作形式的诗意处理上,它无疑超越了现实的、政治的、急功近利性内容(生态主题);穿越了传统文化(猎人“自然而然”被熊吃掉结局);最终堪破了“虚假的自我”——即走出了贾平凹“知识结构”中对自己“天成”、“无为”等“快感”范畴的“个体误区”,诞生了全新的怀疑性“自我”。

㈡ 贾平凹的《猎手》要表达是什么意思啊

结局是自然对人类下达的追后通牒。与猎人一同摔下来的狼变成了四十来岁的男人,这一场景揭示了人类在屠戮狼群、破坏自然环境时,实际上是在自我毁灭。这不仅仅是对自然界的破坏,更是对自身生存环境的破坏。

猎手无狼可猎,竟至于寝食难安,于精神恍惚间误将他人作狼加以猎杀。这种情节反映了人类在失去自然平衡后,精神状态的混乱与扭曲。作者通过这一细节,揭示了人类的残忍嗜杀和贪得无厌,终将导致害人害己的结果。

结尾处猎手看到死的是个四十来岁的男人,而地上却没有狼,这一设定似乎在引导读者思考,这是否是猎手灵魂在俯视一切的景象。这样一来,作者的写作意图也就不言而喻:人与自然的斗争,人类也许能在短时间内取得优势,但最终仍会遭受自然的报复。

贾平凹通过猎手的故事,传达了人类与自然之间微妙的平衡关系。当人类过度猎杀动物、破坏生态平衡时,最终受到的惩罚不仅仅是自然的报复,更是对人类自身的伤害。这一故事提醒我们,保护自然环境,维护生态平衡,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前提。

在这个故事中,猎手的悲剧不仅仅是个人命运的不幸,更是人类整体命运的警示。人类的残忍嗜杀和贪婪,最终将导致自身的毁灭。作者通过这一故事,向我们展示了自然与人类之间的深刻联系,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性。

㈢ 贾平凹的《猎手》要表达是什么意思啊

贾平凹的短篇小说《猎手》以扑朔迷离的结局告诫人们:人类对自然的过度索取也许能够获得生存条件的一时满足,但终将遭到自然的报复,付出惨痛的代价。人类与其他生物种群以及大自然应该与谐相处,以便使地球的生物圈能够获得持续健康的发展。

小说的开头用简洁精炼、朴实严谨的语言点明了故事发生的环境与矛盾对立的双方,为故事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接下来,作者用“粗脚大手”四个字表现出了猎手身体的强壮,“熟知狼的习性”暗示他猎狼历史长、经验丰富,用枪射击“声响狼倒”强调猎手射杀技术的高超,暗示出他在争斗中处于优势地位。

经过以上铺垫,小说便开始进入高潮。猎手终于等到了狼,在强悍的猎手面前,狼无路可退只能奋力一搏,二者的搏斗便表现出你死我活的残酷性。猎手出其不意,狼先是吃了亏。猎手洋洋得意,哈哈大笑,以为得胜,然而狼在绝境中发起反击与猎手殊死搏斗,二者在地上翻滚并跌入数百米深的悬崖。

(3)贾平凹短篇小说猎人解析扩展阅读:

在故事的结尾,猎手与狼坠落到一棵树上,“树咔嚓断了,同他们一块坠在一块石上,复弹起来,再落在草地上。猎手感到巨痛,然后一片空白。猎手醒来的时候,赶忙看那只狼。但没有见到狼,与他一块下来已经摔死的是一个四十余岁的男人”。

结尾处的戛然而止为读者留下了深深的疑惑,而这正是作者故意留给读者的悬念。在文学创作的过程中,作者在构思时会故意省略情节的某些方面,制造出一定的空白;

激发读者结合自己的人生阅历、性格爱好、审美理想等内在素养把作品中未说出的内容补充完整,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读者与作者共同完成了小说的叙事,共同建构了小说的意义。

热点内容
牧之原翔子小说结局 发布:2025-07-16 10:29:59 浏览:343
超级农民工小说赵富贵下载免费 发布:2025-07-16 10:26:02 浏览:87
都市黑暗小说完结 发布:2025-07-16 10:24:38 浏览:329
御前侍卫小说大结局 发布:2025-07-16 10:16:27 浏览:176
都市至尊神医小说在线收听 发布:2025-07-16 10:00:09 浏览:329
女主萧轻雪的小说 发布:2025-07-16 09:52:57 浏览:576
重生之小说温婉 发布:2025-07-16 09:49:48 浏览:948
主人公叫张寒的都市小说 发布:2025-07-16 09:45:31 浏览:20
网游小说推荐江湖类 发布:2025-07-16 09:44:44 浏览:497
茅山传人在都市小说声 发布:2025-07-16 09:37:28 浏览: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