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之歌网络小说
① 小说《青春之歌》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杨沫的长篇小说《青春之歌》带有“自叙传”的色彩,作者以30年代的生活作为写作素材,全书以主人公林道静的经历作为描述的线索:抗拒养母为她安排的做官太太的道路,逃离家庭;在北戴河屡遭挫折对前景绝望的时刻,得到余水泽的救助;当时的抗日烽火和学生运动的感召,卢嘉川、江华等共产党人的阶级启蒙教育;使林道静认识到余永泽的平庸、自私,在政治道路上出现分歧而与之决裂;投身于抗日救亡运动,成为无产阶级的革命者。故事发生在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到1935年的“一二•九”运动之间。这个时期的社会动荡不安,构成人物生活道路选择的决定性因素。
② 可看性强的十部小说
《那些回不去的年少时光》《沙漏》《堂吉诃德》《左耳》《围城》《双城记》《名利场》《红与黑》
《青春之歌》《子夜》
③ 《青春之歌》出版后的销量和读者量如何
《青春之歌》1958年初出版后,仅一年半的时间就售出130万册,成为在这期间长篇小说中仅次于《林海雪原》的畅销书。1960年出版修订本。在初版的同年,就被搬上了银幕,成为“建国十周年”的“献礼片”之一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小说《青春之歌》在60年代的日本、香港、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也拥有大量读者。1960年日文版在日本发行后的五年中,印刷12次总数达20万部。
④ 青春之歌这部小说有几个主题,分别是怎样的
主题思想
《青春之歌》通过女主人公林道静从一个个人主义、民主主义、自由主义的知识分子改造和成长为一个共产主义战士,小说着力叙述了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成长史”。在无产阶级革命中,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必须经历一个“ 再锻炼、再教育和再改造”的过程,通过不断地向无产阶级学习,逐步克服自身的阶级属性所带来的弱点,才有可能成长为无产阶级战士。小说以爱国青年为先导的抗日救亡运动作为重点描写的事件,刻画了形形色色的知识分子在民族危亡时刻所经历的生活道路和他们的思想风貌。他们中间有忠于党的事业、无私无畏的无产阶级优秀的知识分子代表卢嘉川、林红、江华;有苦闷彷徨而又执著追求最后投身抗日救亡运动的知识青年王晓燕、许宁等;有追求个人名利走整理国故道路的“老夫子”余永泽;也有走向时代反面的甘于沉沦的知识分子如叛变投敌的戴愉、贪图物质享受而堕落自灭的白莉萍等。这些成功的艺术形象丰富并深化了主题,给人以激励以警策。[10] [11]
《青春之歌》小说抓住“爱情”这一人类千古不变的主题,采用中国文学作品中“才子佳人”和“英雄美人”两种古老模式演绎了林道静和三个男人不同寻常的爱情故事。林道静同余永泽的爱情,是典型的才子配佳人,“小姐落难,公子相救”,具有强烈的罗曼蒂克色彩。卢嘉川坚毅勇敢、英俊潇洒、谈吐不凡,集革命和才气于一身,他的出现打破了林道静爱情天平的平衡。他是革命英雄,她爱屋及乌也投身革命。相对于思想落后,立志靠读书谋个好职业、过上安稳富足生活的余永泽,以国家民族安危为已任的卢嘉川愈发显得神采飞题、形象高大。他同林道静完成了“英雄美人”的结合。卢嘉川被捕牺牲后,“英雄”的角色由江华来续演。江华更加成熟稳重,他不可遏制地爱着林道静,她也没再犹豫地接受了他的爱。如果说林道静与卢嘉川的爱情是精神的结合,那么她与江华之间的爱情则更多地建立在革命和生活中相互扶持的基础之上。《青春之歌》不是一部单纯的爱情小说,作者为美好的爱情披上了革命的面纱,将真切感人的爱情置于革命斗争的宏大背景之下,以女性知识分子特有的敏感细腻向读者展示了主人公的爱情生活。[
⑤ 《青春之歌》作者是什
《青春之歌》作者是杨沫。
《青春之歌》诞生于上世纪50年代末期,是现代著名女作家杨沫的一部成名作。《青春之歌》的情节生动,人物形象鲜明,尤其是几个正面人物,真实感人。这部小说是学生和知识分子题材作品中的优秀成果,有很大教育作用。 2019年9月23日,《青春之歌》入选“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
《青春之歌》主要讲述的是上世纪30年代中国年轻的知识分子们,逐步投身于火热的革命斗争中并不断改造思想、茁壮成长为立场坚定、追求真理、勇敢坚强的革命者的故事。
作品影响:
《青春之歌》销售达四五百万册,并被翻译成日、英、法、越、朝、俄、希腊、阿拉伯、印尼、保加利亚、阿尔巴尼亚等十几国文字出版。1959年,《青春之歌》被改编成同名电影搬上银幕。2020年4月,列入《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中小学生阅读指导目录(2020年版)》。
⑥ 《青春之歌》作者是谁
《青春之歌》作者是:杨沫。
《青春之歌》是当代作家杨沫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1958年首次出版。
该小说是杨沫以亲身经历为素材创作的半自传体小说,小说以20世纪30年代过程中发生的爱国学生运动为背景,通过女主人公林道静的成长故事,构筑了革命历史的经典叙事,也揭示出知识分子成长道路的历史必然性。
作者为美好的爱情披上了革命的面纱,将真切感人的爱情置于革命斗争的宏大背景之下,以女性知识分子特有的敏感细腻向读者展示了主人公的爱情生活。
创作过程:
1951年,杨沫正式开始长篇小说《青春之歌》的创作,到1952年底完成了二十万字的初稿。其间,杨沫被调到电影局剧本创作所担任编剧,从事专业创作。而这时的她又一直处在病痛的折磨中。
杨沫常常是躺在床上写作,写了又改,改了又写,满意的留下,不行的撕掉再写,经过反复多次的修改,重写,艰难地熬过了六年漫长的时日,杨沫终于完成了长篇小说《青春之歌》。1959 年,小说拍成同名电影上映,影响了中国几代青年。
该小说为杨沫赢得了巨大的声望和荣誉。盛名之下的杨沫继续吸收读者的一些意见,用时三个月,又进行了一次修改,并增加了十一章,全书累计达四十多万字,并于1960年再版。
⑦ 青春之歌作者是谁
《青春之歌》作者是杨沫。
杨沫,女,1914年9月25日生,原籍湖南省湘阴县。 原名杨成业,后又用名杨君默、杨默,早期文章还曾用过“小慧”的笔名。
杨沫代表作是描写一个知识女性成长为无产阶级先锋战士的长篇小说《青春之歌》,其中鲜明、生动地刻画了林道静等一系列青年知识分子形象。
艺术特点
作品成功地塑造了林道静这个成长中的英雄人物形象。小说还成功地塑造了其他几种类型的知识分子形象。
这里,有坚强不屈的共产党员、富于革命理想的共产主义战士卢嘉川、江华、林红,他们的形象闪烁出耀眼的光辉。
有经过艰难曲折甚至是惨痛的生活遭遇才走上革命征程的王晓燕、许宁、李槐英,她们的道路,代表了三、四十年代许许多多知识分子走过的道路。
还有始而革命最终堕落的白莉萍,背叛革命甘做内奸的无耻叛徒戴愉等,他们都以自己的行为,从反面映照出林道静选择道路的正确。
⑧ 《青春之歌》的内容梗概
《青春之歌》讲述了在从北平开出朝向海边驶去的列车上,独坐着一个少女,她的行李中除了一些乐器别无他物,人们都注视着这个奇异的女子。林道静在北戴河车站下车,投奔她在附近村庄中教书的亲戚,然而,他们早些时候就离开了。道静无处可去,被这里的校长暂时留了下来。
道静的这次出行,实际上是离家出走。她生于北平一个大户人家,父亲以教育为名,罗致了不少的声名和家财。道静自幼失怙,历尽冷暖,中学毕业前家中逼迫她嫁给有财有势的胡局长,道静不肯从,于是连夜出走。
偶然的情形下,道静得知挽留自己的校长私心里别有所图,她又羞又怒,心灰意冷,在雨夜里奔向大海……恍惚中道静看到一张热切的、焦灼的面孔,是这个青年把她从险地中救了回来。
余永泽出现在道静的生活中,他的关爱与抚慰,他的良好的文学素养,使道静心里产生了绝处逢生的欣幸和喜悦。余永泽也爱慕着这个纯洁的少女,他把道静安置在小学做教员,依依不舍地和她暂别,回到北大念书。
“九·一八”事变后,清寂的乡村从沉睡中惊醒,道静也对国家危亡的大事忧心如焚。她遇上了有爱国激情的北大学生卢嘉川,在他身上有余永泽所没有的勇毅精神,很快地,卢嘉川投身到抗日示威的学生运动中南下而去。
道静回到北平,生活四处碰壁。迷惘中她应允了余永泽的恳求,和他住到了一起。渐渐地,道静的生活给琐细的家务缠绕起来,她无暇读书,她感到沉闷、窒息,更使她痛苦的是,余永泽原来是个自私、平庸、只注重琐碎生活的人,道静又有些绝望了。
在同一寓所的白莉萍房间里,道静结识了一群热情洋溢的、以国家民族为已任的青年学生,这其中就有她以前见过的卢嘉川。与他们的交往中,道静复活了她的青春,她明白了很多现实的事情,也对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
卢嘉川鼓励这个有正义感的女子走出狭小的个人生活,道静开始逐渐向往革命。这时余永泽与道静的分歧越来越大,他阻拦道静参加有政治色彩的集会,同时不满于道静和卢嘉川的来往,更在危急的时候拒绝救助被宪兵围捕的卢嘉川,使他落到了敌人的手上。道静终于和过去的生活决裂了。
卢嘉川牺牲了,道静在怀念中接过他未竟的事业,开始秘密地散发和张贴传单。她的斗争经验还不够,加上党内叛徒戴愉的告密,道静很快就被捕了,原先那个要娶她的党部特务胡梦安趁势而入,威胁道静嫁给自己。在朋友的安排下,道静逃脱了监视,潜入定县开展工作。
不久,道静接触到组织上派来发动农民斗争的江华,江华引导道静把革命的理想和实际工作结合起来,深入乡村,组织起人民的力量。道静对这个学识丰富又有实践经验的共产党员充满敬慕。这时戴愉的出现再次造成了严重的破坏。江华和道静先后被迫撤回北平。
道静又一次地被捕,狱中她承受着酷刑,在共产党员林红的激励下坚定了革命的意志。当她投身于抗日救亡运动,真正地成长起来之后,道静终于被吸收为中共党员。她和江华一起,和越来越多的进步青年一起,汇入到革命和集体的洪流中。
(8)青春之歌网络小说扩展阅读:
《青春之歌》是当代作家杨沫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1958年首次出版。
《青春之歌》是杨沫以亲身经历为素材创作的半自传体小说,小说以20世纪30年代日本侵华过程中发生的“九·一八事变”到“一二·九运动”的爱国学生运动为背景,通过女主人公林道静的成长故事,构筑了革命历史的经典叙事,也揭示出知识分子成长道路的历史必然性。
《青春之歌》的情节生动,人物形象鲜明,尤其是几个正面人物,真实感人。这部小说是学生和知识分子题材作品中的优秀成果,有很大教育作用。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青春之歌
⑨ 《青春之歌》txt全集下载
《青春之歌》网络网盘txt 最新全集下载
链接: https://pan..com/s/1ig8_3Ewk_Uj7LUfEaZ8K6Q
《青春之歌》是当代作家杨沫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1958年首次出版。
《青春之歌》是杨沫以亲身经历为素材创作的半自传体小说,小说以20世纪30年代日本侵华过程中发生的“九·一八事变”到“一二·九运动”的爱国学生运动为背景,通过女主人公林道静的成长故事,构筑了革命历史的经典叙事,也揭示出知识分子成长道路的历史必然性。
⑩ 长篇小说《青春之歌》的作者是谁历史背景在什么时间
长篇小说《青春之歌》的作者是杨沫,该书初版是1957,在1959年又进行了再版。再版主要是由于社会主义总路线和大跃进的环境以及当时的读者反馈,杨沫为了让林道静逐渐成长为一个无产阶级战士的形象更加突出,在再版中增加了她在农村的七章和北大学生运动的三章。
林道静和江华
最后一次恋情是与江华的,在这个时候政治话语就完全取代了爱情话语。江华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卢嘉川的延续,在林道静面对江华时,总是不由自主想起卢嘉川。为了革命,没有什么是不能牺牲的,爱情也是,在这个时候,林道静可以说是完完全全成为一个成熟的革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