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小说硬伤
1. 如何使小说克服华而不实这种硬伤
1 小说不波澜是不行的 小说三要素 人物 环境 故事情节 一部好的小说无论文风是华丽是平淡都要有吸引人的情节 真正会写作的人不会为了什么原因生硬的加入某狗血且无聊的情节 没人让你加无聊的情节 但你要努力想出新奇的情节吸引读者
2 可以适当运用环境描写烘托气氛 这是一个简单但极其有效的方法 一切景语皆情语
3简练也是一种语言风格 但他不意味着不能很好的表情达意 这就需要你在细节上下功夫 言简意赅的描述表达 甚至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祝你早日进步~
2. 在红袖添香小说网发了一部小说,但编辑说作品有硬伤,请教前辈写手,作品如何才能写好呢
硬伤一般是文章骨架上的问题,这是新手常出现的,比如虎头蛇尾、比如各种文章的结构逻辑不合理。我个人建议你写小说前打详细的提纲,不要把写小说只当成是一种感性抒发,写手要很理性对待自己的灵感和创作情绪,脑袋里有故事,还要学会如何慢慢把故事讲清楚,讲入神,吊着读者的胃口,欲罢不能。
还有,若逻辑、语言、手法、情节设置、人物性格只是搬抄言情剧里的东西,宁可不写,因为除非你的文笔好的一塌糊涂,不然这样的文难有出头之日。
建议你把作品链接补充上来。
3. 小说中,“硬伤”和“软伤”分别指什么
硬伤——是指直接的伤害,和接触性的伤害,也是指看得到的伤害,
软伤——泛指气功一些功力,不接触身体的伤害,同时,软伤的伤害一般大于硬伤,而硬伤也可以指皮骨肉,而软伤则是精气神和内部的伤害。
举例:他一铁沙掌打在对方的肋骨,让对方动弹不得,而且皮开肉绽;此为硬伤,实实再再的伤害,
软伤——他一运掌,一股气打在对方的胸口,使对方喷血而倒,此就是软伤,也是内伤。
硬是指直接,接触,软是指非直接接触或者是内部的伤害。
4. 你认为严肃小说作家去写网络文学,能成功吗
能成功,但很难,甚至我觉得比一个普通人没有写作过的人都难。传统小说和网络小说其实是两种东西,通俗一点来说,传统小说就是酒店大厨做出来的美食,而网络小说就是街边小吃,它们是两种不同的东西,让大厨去做小吃是很容易,可是他却不一定能够收获很多的顾客。酒店大厨做的美食并不比街边小吃高级到哪里去,它们是两种不同的类型,但不得不承认街边小吃更受普通大众的欢迎,或者说吃街边小吃的人总是比到大酒店去吃饭的人多。
字数……这是个很大的硬伤。“水字数”不是说随便增添几个无聊的文字就能够做到的,网络小说的“水字数”和传统小说的能删一个字是一个字的写作习惯刚好是冲突的,因此说传统作家去写网文在我看来还不如一个普通人呢!
5. 网络类小说
建议楼主不要去看什么所谓的排行榜,那都是靠更新快点击高弄上来的。
还是最喜欢《紫川》呢。它的好我就不过多的说啦,或许它的思想性不是最高的,或许它的文笔不是最好的,但是一部小说能够连载8年,任然有无数的书迷痴痴等待,就知道它到底占据了一个什么样的地位。呵呵。不过确实结尾写得不是很好,其中也有很多硬伤。但是依然不影响我对它的喜爱,第一次买实体书。。哈哈!终于可以收藏啦!想当初班上只有我一个人看好紫川的时候,推荐大家去看。。真是有点辛酸啊。
ps:紫川的贴吧非常出名。有人甚至说,紫川的经典,有一半来自于贴吧。里面的书迷作品甚至不低于很多一流的作家。
《诛仙》文笔很好,情感描写细腻,但是确有名气大于实力的嫌疑。
《亵渎》有点晦涩,阴暗,不适合大众,不过我喜欢风月。。
我也看了《圣徒》,个人感觉很多时候有点牵强,虽然高于市面的三流小说,但是也难以跻身一流小说。
《庆余年》看着是很舒服的书,适合休闲的时候看。因为没有什么让读者感到很纠结的事情,除了陈萍萍死掉那里。
《弹痕》也看了,看的时候非常热血,但是仔细想想主角有点过分的强悍了。。不过依然是一本优秀的小说。
《家园》《龙蛇演义》和《知北游》久闻大名。不过是在不愿意再陷深坑,还是少看一点小说咯!
《搜神记》确实写得非常好,文笔和情节均臻一流。狐狸确实很厉害。
《悟空传》我看了半天不知所云。脑袋被弄得混乱不堪。但是经典就有一种魅力,即使你读不懂它,你依然知道它是经典。这就是我对悟空传的感受。那句“我要让满天神佛都烟消云散”印象很深。
至于《无限恐怖》《从零开始》《小兵传奇》其优秀程度都颇有争议,我也没有读过。呵呵。
其他的小说
除了上边我看过的,再说说其他我觉得好的吧。。
最喜欢的小说是《三国演义》这个就不用多说了吧!古人留给我们的神作,其次就是《紫川》,在我心中最珍视的小说。就不评论了。。嘿嘿。。
总的来说我看的书不是很多,但基本上都是经过锤炼的小说:
先是武侠小说:
首推《大唐双龙传》,黄易大师的巨作,确实有着非凡的实力,讲两个市井混混到一代天骄的过程绝好地呈现在读者面前。精彩绝伦。
再说《英雄志》,以明朝为历史构架,重新铸造出一个江湖,但是江湖构造上不如金庸大侠的严谨,但是英雄志在人物的描写,思想的深刻个人感觉甚是高于金老。其中顾思远的正道,卢云和顾倩兮的章台柳,原来生再为一剑客的卓凌昭,都是让读者甚至潸然泪下的。尤其喜欢圣光卢云。
人传:金庸封笔古龙逝,江湖唯余英雄志。或有夸大之嫌,但也说明此书并不下于金古的非凡实力。
再次《昆仑》,都说昆仑开创了另一种武侠风格,确实如此。由术数,知识来进入武学,确实是开一代先河,其中主角在民族方面的立场更是异于我们熟知的金庸大侠的立场,让我们从另外一个角度来思考。民族,并不只我们一个。
再说《杯雪》,或许很多人都没有听过这个名字吧。。呵呵。约50万字的篇幅,比起前几部都似乎不值一哂。但是不得不说小椴的功底实在深厚,无怪有人将他誉为新一代的金庸。在如此小的篇幅里面开展了一幅宏伟的画面,无论是易杯酒,骆弧,袁辰龙。都是让人耳目一新。在这里没有绝对的好人和坏人之分,有的只是各自的立场,各自进行自己的奋斗。其中尤其朱妍那一段舞让人惊心动魄,也庆幸乎有易杯酒,让这样一位风华绝代而又不幸的女子有了最终的归宿。
《大唐行镖》,金寻者并不是专业的作家,但是却给我呈现出了在大唐盛世来临前的武林社会,主人公的一身浩然正气,是小说之中最让人撼动的地方,那种虽千万人吾往矣的气概让人不禁热血沸腾。不过也确实有点缺点,因为过于表现主角,配角写的就不是那么出彩。
至于金古的小说,就超越了网络小说的范畴,我就不再赘言了。不过有一点,即使是金庸和古龙这样的被公认的优秀小说家,写出来的作品也未必是不能超越的。不可盲从于大众的观点。至少个人看来《侠客行》就不能算是一部好的作品。看完了完全不知所云,没有得到一点内涵性的东西。
再说玄幻小说:
最近在看《风姿物语》,这本被称为玄幻小说之首的小说或许很多人都没有听过,但是不得不佩服罗森的飞扬文采,将这样一本著作赠与了读者。虽然我也曾经因为它占了三分之一的外传而停止阅读,但是当我耐着性子仔细阅读的时候,才真的发现这本小说的经典之处。这本书无论是主角还是配角,都写得非常出彩,而作者以一个台湾作家的眼光给我们呈现了一个没有偏见的世界。即使是放在现在的眼光来看,依然没有玄幻小说能超过。
《恶魔狂想曲之明日骄阳》,因为有人说它像紫川,所以我去阅读它。看后才知道并不是,文笔风格像。但是紫川写的是一部史诗,但是明日骄阳写的是一个英雄(或许不能称之为英雄吧)的故事,个人感觉比紫川低一个档次。但是仍谈不失为一部好作品,特别是语言的幽默。但是很不喜欢里面的女主风雅玲,而且。。。女生确实有点多,但是又不如风姿物语里面写得个个出彩。这是一个好故事吧。
对咯!还有一些我听说非常好的,但是我都没有看的,分享一下吧。都不是很出名哈。。但是水准都是比较高的。我看了数千帖子总结出来的。
《知北游》《缺月梧桐》《天行健》《银河英雄传说》《成都,今夜请将我遗忘》《历史的尘埃》《韦帅望的江湖》《庆熹纪事》《若星汉》《此间少年》《新宋》《大风歌》《鱼龙变》《乱世铜炉》《羽传说》《家园》《都市妖奇谈》《被遗忘国度之神秘徽章》《临兵斗者皆阵列在前》。不知道你看过多少部哈!其中有几部在评论的时候基本上是完败现今的网络文学,都是书友们推荐出来的文笔非常好的书籍。其中有好多可能都没有听过吧,我也是最近才听说的呢,那些推荐的人都是经过好久的论战,我最后发现这几本广受好评,当然有基本是另外加进去的,可能不是很好。但是每一本都是很多老书友推荐过的。。。。相信不会有很差劲的。。不过其中还是有几本有遗憾,因为没有写完。。比如说最受好评的《庆熹纪事》,老书友都说它字字珠玑,但是可惜了。。哎!!
最后哈,还是少看点小说哈,不是很好。闲来打发时间也还可以。
想想长这么大,感觉最名副其实的书籍还是《三国演义》,出了它和其他三本名著,即使是金庸等人的作品,都和名气差的太远了。。
6. 大家觉得刘慈欣的《流浪地球》有哪些硬伤
背景硬伤,对这类硬伤作者在写小说时是心知肚明的,但只能硬头头皮写下去,因为这种硬伤是故事赖以存在的条件,否则小说就没法写了。这样的硬伤在中外科幻中比比皆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用身体透明方式来隐形,稍有常识的人都能想到,即使其折射率与空气相同,在现实环境中也不可能隐形,更别提隐形人的视觉问题了。威尔斯肯定想到了这些,但他还是把小说写出来了,现在已成经典,在所能见到的的评论中,很少提到些硬伤,倒是现在又出了个,虽然评价界有说它是垃圾的,但与其硬伤无关,这方面同样很少被提及。
7. 刘慈欣的作品有哪些硬伤
作者:人神共奋的李刚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
这个问题的答案无疑让作者本人来回答更好,先列举一下大刘对《流浪地球》硬伤的看法:
对于小说中的人类逃亡,从科幻或科学角度讲,我是百分之百的飞船派,因为推进地球的能量绝大部分消耗在无用的荷载上,也就是构成行星的地壳内部的物质,这些物质最大的意义就是产生重力,但重力也可由飞船的旋转来模拟。但从文学角度看,这篇作品的美学核心是科学推动世界在宇宙中流浪这样一个意象,而飞船逃亡则产生一个完全不同的逃离世界的意象,其科幻美感远低于前者。
不过后来的一次经历差点儿使这篇小说流产,那是我因公外出,第一次坐飞机,从万米高空看大地时,仍然一点儿都觉察不出地球的曲率,行星的表面仍然是一个无际的水平面,推进这样的世界简直是痴人说梦!但回去后还是坚持把小说写出来,最初只有发表时的一半长,后来应编辑的要求加长了一倍。王晋康老师在笔会上看到该文时说这应该三十万字才够,可在当时是没有机会发表长篇的。
《流浪地球》还有许多方面不得不在科幻的严谨上做出妥协,比如氦闪,只是恒星步入晚年初期的一种活动,在漫长的时间里反复发生后,恒星才能进入红巨星状态。另外,当时没有经验,竟把地球发动机的具体参数全部详细列出,详细到可以很方便地直接计算地球得到的加速度,计算的结果是:发动机只能给地球零点(N多个零)几的加速度,别说航行,改变轨道都不可能。
——选自《流浪地球》:寻找家园之旅】(《科幻世界增刊·30周年特别纪念》)
简单一点说这个硬伤,从科学的角度看,地球派是,飞船派是更现实的选择,但从文学的角度看,地球派的象征意义使其成为一部极具美学价值的科幻小说——事实上,很多人都认为在《三体》之前,《流浪地球》是大刘最好的作品。
在科学硬伤和文学性的选择中,大刘选择了后者——一个死硬的科幻作者是发表不了任何作品的。
在理解了这一点之后,我们再系统的看看刘慈欣对于科幻硬伤的看法,大刘认为,科幻的科技类硬伤可粗略地分为四类:
一、疏忽硬伤:这类硬伤都是由于作者粗心马虎所造成的,如《乡村教师》中的行星文明测试数量、《流浪地球》中地球绕太阳公转却不产生日夜、《邮差》中欧洲第二天知道亚洲战况等。这类硬伤没有什么讨论的价值,它是不应该出现的,反映了作者写作的不认真态度。
二、知识硬伤:这是科幻作品中出现的最多的一类硬伤,是作者的知识水平所致。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鲸歌》中鲸长着牙,这已到了让人无法容忍的地步,但笔者写的时候确实不知道,所以也没有办法。
创作科幻文学所需要的知识结构十分怪异,是一种顶天立地型的结构。顶天是说作者需要对最前沿最深刻最抽象的知识内核有透彻的理解,立地是需要作者对最低层最繁琐的技术细节要有生动的感受,而对于目前理工科专业学得最多的中间层次的知识反而要求不多。
以计算机为例,要写出好的作品,就要求科幻作者理解人工智能的哲学含义,从哲学层面上理解机器意识的深刻内涵,以及这种内涵对人类文明将产生的深远影响。他必须去涉猎像图灵机中文房间哥德尔定律之类的普通计算机专业涉及不多的东西;另一方面,他还需要知道当主机房断电时,UPS发出的声儿听起来像什么;咖啡泼到键盘上时屏幕上有什么反应……而学得最多的实际工作中最有意义的C和JAVA编程倒是不太重要。
三、背景硬伤:对这类硬伤作者在写小说时是心知肚明的,但只能硬头头皮写下去,因为这种硬伤是故事赖以存在的条件,否则小说就没法写了。这样的硬伤在中外科幻中比比皆是。
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用身体透明方式来隐形,稍有常识的人都能想到,即使其折射率与空气相同,在现实环境中也不可能隐形,更别提隐形人的视觉问题了。威尔斯肯定想到了这些,但他还是把小说写出来了,现在已成经典,在所能见到的对《隐形人》的评论中,很少提到些硬伤,倒是现在又出了个《透明人》,虽然评价界有说它是垃圾的,但与其硬伤无关,这方面同样很少被提及。
这种硬伤可以看做是科幻的作者和读者的一种约定,对于神话来说,那全是约定了,你只有先无条件认同作者写的全部再去读他的书,在科幻中,这种约定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是为了给那些真正科幻的东西搭一个舞台,如果非要去深究就没什么意思了。
四、灵魂硬伤:这是对于科幻来说最重要的一类硬伤,重要到它就是科幻的灵魂。这里涉及到一个问题:仅从科幻意义来说,最高级的科幻小说是什么?
让我们剥开科幻这个洋葱:最外层的是那些把科幻做为外衣的武侠和言情;然后是把现有的技术进行超前一步的应用所产生的故事;再向里是可能出现的技术和世界;以上三类是目前最常见的科幻,它们的共同点在于,其中所描写的世界都是运行在已知宇宙规律之下的。洋葱的心儿是这样一种科幻:它幻想的是宇宙规律,并在其上建立一个新世界。
这是最高级的科幻,因为没有比幻想宇宙规律本身更纯粹的科学幻想了;同时也是最难写的科幻,比如把万有引力与距离的关系改一下,成线性或3次方,那宇宙会变成什么样?这绞尽脑汁也难想出来。纵观世界科幻史,这类作品很少,成为经典的更少,目前科幻界评价较高的有《重冰》和《博彩世界》两篇,都是美国人所作,前者描述冰的比重突然变得比水大对世界产生的后果(同志们可想想会有什么后果?呵呵。),后者则描写一个以打赌为基础的社会,但以上作品所改变的自然和社会规律都不太基本。《巴比伦塔》也有这方面的影子,克莱门特写了一些类似的小说,且此公科学功底深厚,很少出错,但那些小说并不好读,看它们比看《第一推动》都费神。这类科幻与神话最根本的区别在于:它要在自己创造的宇宙规律下使世界自洽,这是写科幻时最难的思想体操,是造物主的活儿。
硬伤成了这类科幻的灵魂,它本身就是科幻,这类科幻的理念就是要考查宇宙带伤运行时是什么样儿,这也只有科幻能做到。
综上所述:出现疏忽硬伤,格杀勿论;知识硬伤,指出来,给作者一个学习的机会(虽然再学恐怕也改善不了多少);背景硬伤,装着没看见;灵魂硬伤,您很幸运,这是最棒的科幻了!
——选自《无奈的和美丽的错误——科幻硬伤概论》
综上所述,这条问答中大部分的回答都属于第三类、少数属于第二、四类。第二类是无法避免的,第三类是出于科幻设定的需要,没有这些硬伤的话,小说的可读性要下降不少,第四类只是对未知截的不同科学见解,属于有益无害的硬伤。
8. 对网络小说总的评价
看了2年的网络小说了,也浪费了不少的时间,回头想想,有得有失!书看了好些:(什么诛仙、异人、飘渺,差不多有30多本了吧),差不多比较热门的,大家推荐的都看了看,有些好书当时沉浸其中,食不知味,连看几天,也当是减肥了,呵。
至于说好书推荐,前面这么多人都谈了,怎么也包括进去了,见仁见智。
倒是想把一些排名靠前,网上热门的书,但自己看了后,感觉真是不怎么地,谈谈。(排名不分先后)
一是,<天魔神谭>,这本书到处都有推荐,我是今年才看的,或许是看得多了,要求也高了,感觉此书前段还好,到后面已经不能看了,一味的求爽,象主角和周围世界很不协调。
二是,<邪神传说>,作者:云天空。书一开头,就让我大倒胃口,主角最喜欢自言自语:他是什么10岁就双博士学位。虽然说网络小说大都YY,但你也不要每过几章就跳出来提醒读者该主角是双博士学位吧???到后来再看到这几个字,只觉得身上“寒”啊!
云天空本人知道博士学位的授予条件吗?要获得博士学位需要什么,而双博士学位又需要什么?你的主角在地球上10岁得到的具体是哪2个学位呢?唉!
三是,<佣兵天下>,老实说这本书开始部分很是吸引人,我有2晚看到半夜4点,但当写到从精灵森林出来后,感觉主角性格有较大的变异,而且作者对人物描写、场景细节也开始交待流水账。是因为场面铺开太大,把握上吃力的缘故吗?我看到第五卷,奇袭汉阳部分,就看不下去了,现已放弃。
四是,<光之子>,该书文笔太差,没什么可说的,看了开头就直接丢开。
五是,<神魔>,血红所写。怎么说呢,主角虽说经历了恐怖的战争,但性格转变还是太大,对于后面几次斗争,都给人全盘在手的感觉,没有什么惊异。最失败的是对罪民的描写,刚出场时描写罪民如何如何厉害,没有任何装备和神城武士战斗就有占上风,但后来罪民占领神城后,有了精良的装备,却好象一下子变差了,令人不解。作者对于转折处理很是不到位,生硬的感觉,让我无法看下去。
最后说,<赫氏门徒>,此书情节牵强,要求读者和书中的角色一样白痴才能忍受那些莫名其妙的小事而引起的一连串事件。看完书的前部分本人就受不了放弃。
以上各书的通病:逻辑混乱,一味YY,都想把主角写得不是先知先觉,就是运气极好。书是要经过精心雕琢的,如果老是硬伤不断,读者的耐心迟早会被磨灭。如:邪神传说,写主角在学院杀人不断,
数量达到成百上千。作者有没有想过,这已经不是在战场,而是在学院,来这上学的,很多都是有背景的吧?可这么多人死去后,竟然没一个人的家属前来报复,说不过去吧,即使该院长再霸道,再有实力,先不说家属在道理上站住了脚,就是一个“双拳难敌四手”,恐怕主角已经死了100次了吧(这时主角的定位还属于“较弱”)!!!
由于各人爱好不一样,可能我的观点不被大家赞同,只当是自己看了这么多书后,一次小结吧:每次看完一本后,总是痛心疾首想到要奋发了,不能在浪费时间在小说上。可过一段时间又总是忍不住找一本来看,幸好真正的好书不多:),还能有些时间来做自己的事吧!
9. 求虐身硬伤小说
天涯的帖子,西祠和网络也有很多
一、《倚天屠龙记》第16回:“(张无忌)在矮树上摘了几枚不知名的果子,拿在手里,已闻到一阵甜香,咬了一口,更是鲜美绝伦,桃子无此爽脆,苹果无此香甜,而梨子则逊其三分滑腻。” 苹果原产欧洲东南部,小亚细亚及南高加索一带,传入我国在元朝末年,当时只有在宫廷才可享用。张无忌其时是一个衣衫褴褛的少年,绝不可能吃过。何况“苹果”这一名称,更是直到明朝以后才有的。所以,张无忌不可能拿从未听说的“苹果”与“不知名的果子”相比较,更不会知道“苹果无此香甜”。
二、《神雕侠侣》第6回:“他(杨过)自幼闯荡江湖,找东西吃的本事着实了得,四下张望,见西边山坡上长着一大片玉米,于是过去摘了五根棒子。玉米尚未成熟,但已可食得。” 玉米亦非我国本土作物,也是舶来品。玉米原产美洲,1494年哥伦布从美洲回来后才传入欧洲,辗转传入中国的时间最早估计也在16世纪中期(现在对玉米最早的记载是明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甘肃《平凉府志》,当时叫“番麦”)。 南宋末年的杨过想要在陕西的山坡上找到一片玉米地,至少要等上三四百年才有可能。
三 、《射雕英雄传》第1回:“(曲三)慢慢烫了两壶黄酒,摆出一碟蚕豆、一碟咸花生,一碟豆腐干,另有三个切开的咸蛋。” “杨铁心见一壶酒已喝完了,又要了一壶,三人只是痛骂秦桧。那跛子又端上一碟蚕豆、一碟花生。”“两人有时也仍去小酒店对饮几壶,那跛子曲三仍是烫上酒来,端来蚕豆、花生等下酒之物。” 金庸在此把蚕豆、花生、南瓜子写成寻常的下酒物,但这三种作物也都是中国本土所无而很迟才由国外传入的。蚕豆大概在元朝时才由波斯传入中国,到明朝时才普遍种植。 花生、南瓜则是美洲植物,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以后才开始在美洲之外的地区传播。花生传入中国的时间比蚕豆迟得多,大约1530年代传入中国,由沿海传入内陆地区的速度很慢,直到乾隆末年花生仍然是稀见的筵席食品。 《射雕英雄传》中,1199年临安乡下的一个穷村破店,跛子曲三居然能够摆出波斯和美洲的进口食品(蚕豆、花生),郭、杨二位大侠对这样惊世骇俗、连当时大宋皇帝也没见过的新奇食物,居然毫不在意,按理他们至少要揪住曲三大喝一声:“兀那跛子,你哪来的外国食品?”
四 、《天龙八部》里有这样一个情节:老英雄萧远山也给儿子萧峰捎带了若干花生作为下酒之物。花生至少在四五百年后才传入中国,真不知北宋时的萧老英雄是从哪里搞来的。
五 、《天龙八部》第11回:“自此一路向东,又行了二十余日,段誉听着途人的口音,渐觉清雅绵软,菜肴中也没了辣椒。” 显然金庸认为云南、贵州四川、湖南一带食物都嗜好辣椒,但辣椒却也和玉米、花生、南瓜、烟草等一样,是美洲农产品,明末才传入中国。中国传统的辛香料不是辣椒,而主要是花椒。并且辣椒最早也只是作为观赏植物,放进菜肴中的时间更迟,史料记载贵州、湖南一带最早开始吃辣椒的时间在清乾隆年间,而普遍开始吃辣椒更迟至道光以后。 《天龙八部》小说写的是宋哲宗时代的事,所以段誉在一路东下时,不是菜肴里“也没了辣椒”,而是当地人从来就没吃到过辣椒。
六 、《天龙八部》中,段誉在苏州燕子坞还喝到了600年后才出现的碧螺春茶,真叫人啼笑皆非。
······································
说行天下 是非常不错的小说网站大全,你值得拥有。
10. 如何看待近年来网络文学的兴盛,并试述其发展趋势
最近,某知名网络社区宣布发起大型网络征文大赛,为优秀网络写手做嫁衣,协助他们将网络文字变成电子图书和实体图书落地出版。
有学者认为,这个“宣言”的出台,标志着网站、书商、出版社对于网络写手的态度,已经由“红一个出版一个”的被动阶段,走向专业包装造星的主动阶段。在这种情况下,人们不禁要问,该如何看待网络写手?
网络写手风生水起
“现在网络小说在大学里很流行。”山东某高校的一位大三学生告诉记者。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大学生在网络写手中占很大比例,因为他们具备一定文字功底,同时又有充足的上网时间。据了解,许多高校中都有一批学生网络写手,有的甚至已在网络上小有名气。
“网络写手”是在网络文学蓬勃兴起之后产生的一个词汇。1998年,伴随互联网用户的普及,一部中文网络小说《第一次的亲密接触》出现。许多人由此开始认识到,原来还可以通过网络来书写和传递自己的真实感受。自此,每年数以千计的网络写手和数以万计的网络作品喷涌而出,宣告了网络文学的崛起。近年来,随着当年明月(blog)等新一批作者的红火,网络文学经过了前几年的沉寂,再度活跃。
“网络正在为中国文学提供一个前所未有的开放、宽阔、且与国际接轨的创作平台。”身为一名文学爱好者的盛大网络总裁陈天桥说。
网络作品是如何赚钱的
日前,2007年作家富豪榜出炉,颇为引人注目的是,以《鬼吹灯》系列和《明朝那些事儿》系列一举成名的网络写手“天下霸唱(blog)”和“当年明月”也雄踞榜上,分别以280万元和225万元的版税收入位居第19位和第22位,超过了刘心武、石钟山(blog)等知名作家。
据了解,网络写手主要分为IT类写手与情感(网络杂文)写手。IT类写手主要写些软件应用、数码设备使用心得、IT时评、硬件攒机经验等。而网络情感写手则经常会写一些网恋方面的文章,或者一些搞笑网文。
记者了解到,大多数网络写手是先在一些付费阅读的网站上发表部分作品,待作品得到网民赏识后,便与这些网站签约。签约之后,这些网站会付给写手们工资底薪,另外再加上付费订阅提成和网站稿费。还有一些网络写手,主要通过在各大网站上广发作品,期待成名后能够与出版社签约,出书赚钱。
宋海清是计算机专业学生,他告诉记者,自己业余时间就帮一些公司写一些软件,只有通过试用,才能拿到薪酬。他做这行,只是“出于自己的专业爱好,不是以此为生”。
贾乐也是一个较早接触网络的“网迷”,也曾靠发表游戏心得来赚稿费。他告诉记者:“现在很多媒体都在宣传网络写手一年能赚上百万元的暴富故事,其实那只是金字塔尖的少数人。而且如果以此谋生,我觉得会很辛苦。”
有专家认为,尽管“一夜暴富”的网络写手确实存在,可是毕竟寥寥无几。尤其是大学生,如果不把握好当前的良好学习环境,网络写作给他们带来的损失可能会超过所得。面对网络写作一夜成名的诱惑,大学生们需要保持自己的理性认知和价值判断。同时,社会和媒体也有责任,做好对正处于从不成熟期向成熟期转变的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让网络更好地为他们所用,而不是让他们为网络所用。
网络文学的功利之困
网络写手风生水起的背后是网络文学的兴盛。与传统写作相比,网络文学由于其独特的网络写作条件,能相对及时地、有针对性地迎合读者口味,受到了网民的喜爱。
时下著名的网络连载历史小说《明朝那些事儿》,作者“当年明月”与网民之间就形成了良好的互动。作者每天将新写出的作品发表在网上,网民可以在文后跟帖,提出自己的不同意见和看法,其中不少意见很快就被作者采纳,直接反映到第二天的后续情节中。
有传播学专家认为,为了达到较好的传播效果,作者和读者进行互动沟通无可厚非。但是必须看到,随着网络文学的大行其道,某些网络写手为了赢得更多读者以获取更多利益,开始恶意炒作,甚至竞相引入不良因素以吸引眼球,导致网络文学充满浮躁之气。“网络文学使很多草根作者成名,但也使自己不再纯净,色情、暴力开始充斥其中。”一位网络写手对记者说。
与传统文学相比,网络写手并不忌讳谈“名”或者“利”。“我最看重的就是利。名都是虚名,名只会唬人。写书有利当然更好,但有名就没必要。多赚钱才是实在的。”《鬼吹灯》的作者“天下霸唱”曾这样说。一定程度上,正是这种对于名利的追求,导致网络文学逐渐速成化。
“以前也有很多人写东西,只是没有渠道发表,只能放在抽屉里。现在,有些文学网站扮演了公共抽屉的角色。”独立出版人叶匡政认为,当文学置身于网络之中,也许会诞生一种通过互动和多人完成的超级文本。但是,“真正成熟的网络文学,目前还未诞生,已有的作品,绝大多数无文学价值。”
网络文学期待积极引导
发起这次网络征文大赛的主办方表示,本次活动旨在发掘杰出的写作人才,出版和输出可读性强的优秀书籍,促进图书出版和版权贸易事业,加强文化交流,满足大众知识需求。为此,他们邀请了邓友梅、舒乙、蒋巍等知名作家、学者担任大赛指导和评审团,就是为了推动原创网络文学健康有序、可持续性地发展下去。目前,很多写手已经参与进来发表新作,网民们也纷纷参与阅读和投票。不过还是有很多网民担心,此次“造星”计划能否正确引导网络文学?
“网上垃圾文学的泛滥,导致许多学生的作文主题明显低调,缺乏时代青年应有的朝气、活力和进取精神。现在网络在中学生中已经普及,如果学生从小看这种所谓‘作品’,无法接受古典文学熏陶,负面影响不可避免。”一位资深中学教师告诉记者。不可否认,网络文学以轻松、贴近大众的风格赢得了众多读者。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由于大部分网络文学作者缺乏基本的文字驾驭能力,也没有接受过严格的写作训练,导致许多网络作品中充斥着大量重复、累赘的话语,用词生硬、粗俗等问题更是层出不穷。这类网络作品的泛滥,对我们的青少年教育会带来诸多不利影响。
缺乏足够的生活经历也是网络文学的一个硬伤。很多网络写手的作品以魔幻、玄幻题材为主,往往是网络游戏的小说化,或者直接从电影、漫画中提取素材。这样的作品,缺乏真实的生活体验和关注人类命运的负责精神,深度不够。从这个角度来看,一套完善的衡量网络作品是非优劣的标准需要我们逐步地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