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小说国外状况
Ⅰ 中国网络文学何以走红海外
据报道,自2016年以来,中国网络文学在海外的传播成为网文界乃至整个文化界的一个热点话题,“网文出海”已经成为一种全球性文化现象,受到各方面的高度关注。
中国网络文学发展的这20年,正是中国经济高速成长的时期。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国家昌盛,发展无限,写手们心中有更广阔的天地,更崇高的理想,笔下自然就构建出恢弘的乾坤。这大概也是《三体》在世界受到欢迎的原因——早已进入后现代社会半个世纪之久的西方读者自己写不出阿瑟·克拉克式的美国科幻“黄金时代”的作品了,但仍渴望“黄金时代”的回响,来自现代化后发国家的“梦想的能力”可以作为一剂强心针。网络文学可不是只有一个刘慈欣,不是“单枪匹马”,而是“大神”林立,背后有一个巨大的产业,可以源源不断地供应有宏大叙事风格的网络文学。
网络文学的不胫而走令人惊喜,如何规范扶持是一个富有挑战性的命题。只有在尊重其自然发展形态和粉丝文化基础上“良性引导”,才能把好钢用在刀刃上,真正打造出国家的软实力。
Ⅱ 中国的玄幻修仙爽文为啥会在国外爆红
中国的玄幻修仙爽文在国外爆红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这些小说充满了丰富的想象力和独特的文化元素,吸引了外国读者的注意力;另一方面,中国的网络文学平台积极开展海外推广,为这些小说赢得了更广泛的读者群体。
首先,中国的玄幻修仙爽文以其独特的想象力和丰富的文化元素,吸引了外国读者的眼球。这些小说通常以修仙、炼道、战斗为主题,构建了一个个充满奇幻色彩的世界。在这些世界中,读者可以看到各种神秘的仙术、奇幻的法宝、强大的敌人,以及主角通过不断修炼和战斗,最终成为修仙界的传奇人物。这种充满想象力和刺激性的故事情节,让外国读者也为之倾倒。
其次,中国的网络文学平台积极开展海外推广,也为玄幻修仙爽文的国外爆红提供了重要条件。近年来,中国网络文学平台纷纷走向海外,通过翻译、推广等方式,将中国的网络文学作品介绍给外国读者。这些平台不仅提供了高质量的作品翻译,还为外国读者提供了便捷的阅读体验,进一步推动了玄幻修仙爽文在国外的流行。
举例来说,一部名为《全职高手》的中国玄幻修仙爽文,在海外推广中取得了不俗的成绩。该小说讲述了一个年轻的修仙者通过自己的努力和运气,最终成为修仙界的顶尖高手的故事。这部小说凭借其精彩的情节和出色的翻译,赢得了大量外国读者的喜爱。
综上所述,中国的玄幻修仙爽文在国外爆红的原因主要在于其独特的想象力和丰富的文化元素,以及网络文学平台的海外推广努力。这些因素共同推动了中国的玄幻修仙爽文在海外市场的流行和发展。
Ⅲ 的网络文学是如何火到国外的
中国的文化产业一直都是和发达国家有差距的,动漫比不过日本,电影和好莱坞没法比,流行音乐更是不如欧美发达。但是我们的网络文学产业确实遥遥领先于世界的,甚至网络小说的诞生地台湾的网络文学市场也早已被大陆小说所攻占。
近年来,以玄幻、都市的等为主的网络小说,不仅受到中国读者的追捧,也火到了国外,让无数外国读者为之着迷。
自RWX创办武侠世界以来,中国的网络小说正式在国外打开了市场,无数外国读者朋友每天在武侠世界等翻译追更新!建站不到两年,武侠世界就在Alexa排名前1500,日均访问量超过三十万。
武侠世界的读者来自全球各地,主要有美国、菲律宾等。如今网文界最火,读者最爱看的小说都是小白文,网络文学五大至高神又被称为"中原五白"。小白文并非贬义,而是指激情热血,阅后即焚的爽文。写小白文要求作者要牢牢把握读者的心理。
在十大外国人最喜爱的网文中,玄幻、仙侠题材占了大半。我吃西红柿的《盘龙》、耳根的《一念永恒》、天蚕土豆的《斗破苍穹》等在海外收获了众多读者,为中国的网络文学输出做出了贡献。
天马行空,富有中国元素,大开金手指,后宫种马,装逼扮猪吃老虎等让外国人大开眼界,为中国网络小说所折服。
为中国网络文学打call!
Ⅳ 中国网络小说有多强美国小伙苦读半年,竟成功戒掉了毒瘾了吗
中国对外输出最成功的文化是什么?可能很多人会说是功夫或者京剧等等。但近年来中国文化真正流行全球的只有一种,那就是网络小说,尤其是其中的玄幻和修仙小说。外国人有多喜欢这些小说呢?他们有专门的网站翻译小说,翻译速度经常跟不上读者阅读的速度。其中《星辰变》、《我欲封天》、《盘龙》是佼佼者,热度居高不下。尤其是《盘龙》,竟然帮助一个美国小伙成功戒掉了毒瘾。
林雷
为了表示感激之情,凯文特意在中国网络小说论坛里写了一封长信,声称中国网络小说救了他的命。他希望自己能够和小说的主人公林雷一样,遇到一个心爱的人,成为一个专注家庭的好丈夫,过上积极健康的现实生活。
Ⅳ 中国的玄幻小说在国外火吗
中国玄幻小说在国外并不是很火,首先语言翻译,翻译过后表达的意思可能不太相同。
Ⅵ 国外网络文学发展
二十世纪外国文学发展概况
20世纪是一个人类走向全球化的世纪,20世纪的文学就是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发展的。打破国界,打破封闭,成为全球的共享资源,构成了20世纪文学发展的主流态势。
二十世纪外国文学基本特征:
1、文学思潮从单一走向多元
随着社会矛盾的激化和种种悲观主义哲学的流行,人们已不再自信能真实地认识和反映生活,也不再相信种种抽象的理想,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都不再一统文坛,形形色色的现代主义流派登上文坛并成为20世纪世界文学的主潮之一。此外,随着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制度在一些国家的建立,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和社会主义文学也成为20世纪世界文学中的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现代主义是19世纪末至20世纪诞生并流行于20世纪的许多文学流派的总称,主要包括象征主义、表现主义、未来主义、超现实主义、意识流小说等十多种文学流派。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特别是战后,出现了许多新的文学思潮和新的文学流派。它们一方面继续反对19世纪的现实主义传统,另一方面也反对新的“传统”,即流行于20世纪前期的现代主义,反对现代主义将文学变成了精神贵族的深奥、晦涩的文字迷宫,主张把文学拉回到现实--即变成普通人的轻松通俗的文字游戏。这些称为后现代主义的思潮和流派,其实在表现生活的异化和人生的迷惘方面,与前期现代主义一脉相承。后现代主义深受存在主义哲学的影响,它主要包括存在主义、荒诞派戏剧、新小说派、垮掉的一代、黑色幽默、魔幻现实主义等。存在主义文学、荒诞派戏剧和新小说等流派产生于法国,并从法国传播到其他地区。“垮掉的一代”和黑色幽默产生于美国,魔幻现实主义则主要流行于拉丁美洲各国。
2、东西方民族文学间由冲突回应到综合交融
现当代亚非文学面临欧美文化的强势冲击。欧美的各种文艺思潮相继进入亚非各国。亚非文学不仅在文学观念上,而且在文学形式上都出现了巨大的变化。在短短几十年的时间里,不少国家都出现过浪漫主义、批判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等文艺思潮,欧美的主要文艺样式也被介绍到亚非地区,并且被广泛接受。欧美文化良莠并存,其消极面也十分明显。亚非文坛的有识之士坚持在根植于本民族传统的基础上有选择地接受外来文化,从而成功地推动了亚非民族文学的现代化进程。
3、二十世纪三大文学主潮概述
纵观20世纪西方文学的发展态势,总揽西方文学的发展脉络,其发展大致可分为三大板块:现实主义文学,现代主义文学,后现代主义文学。
A、现实主义文学
①20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
首先,人道主义和民主主义仍然是作家们的重要思想武器。20世纪上半叶,“罗兰主义”是现实主义作家的基本立场。他们猛烈抨击不人道的社会现实,批判社会对人的异化,谴责统治者的残忍和法西斯主义的暴行,同情受侮辱受损害的下层人民,同情无产阶级革命,向往没有人压迫人的美好未来。但由于把“博爱”当作出发点和终点,宣扬“爱能拯救一切”,视贫富均等为最终目标,因此在本质上因袭了19世纪的传统而没能达到新的高度。但其中也不乏探索精神,如 20、30年代就曾有一批作家用阶级斗争观点或社会主义思想去观察社会现实,试图站在崭新和时代高度去分析问题。50年代以后,现实主义文学中的人道主义出现了革命倾向,作品中的劳动人民不再是受命运摆布的小人物,而成了敢于跟罪恶势力作斗争的“强者”。
其次,作家们始终坚持真实性这一现实主义文学创作的基本原则。以现实的、具体的、变化中的人的精神世界及生活遭遇为描写对象,从人与周围环境的关系中探讨人生底蕴,进行真实的审美反映。他们以巨大的热情和批判的眼光审视复杂、残酷的现实,历史主义地表现客观世界的发展过程,力图通过对人物的性格、命运和环境的艺术概括,回答“老是存在而又无法解决”的问题,令人信服地揭示旧制度、旧生活无可挽回地走向衰亡的趋势。较之19世纪现实主义,叨世纪现实主义在反映现实的及时性和撷取题材的政治性上更进了一步。许多作品,往往在被描写的事件刚刚结束甚或还未结束时就写了出来。而且,在反映现实之中寄托了改变现实的愿望,又使作品的政治色彩十分鲜明。有的还直接以重大政治事件为题材,展现著名政坛人物的政治活动。
第三,描写重点的内向性和主观化,艺术形式上的不拘一格和兼容并蓄。“向内心世纪掘进”是20世纪欧美文学和美学的一股潮流。现代主义各流派在表现主观真实方面所造成的一次次轰动效应,使现实主义文学引起艺术上的自我省察和自我调整。20世纪的现实主义跟传统现实主义的较大差异,就在于突出了人物的主观感受和精神探索的描写。作家们在综合中不断创新,既融会了自然主义的客观写实手法,又汲取了象征主义手法、意识流手法等现代主义的艺术技巧。诸如内心独白、梦幻描写。潜意识表现、性心理描述、时序颠倒、荒诞变形、多角度的情节发展和多层次的结构形式等等,这些在传统现实主义中不被采用甚或遭到排斥的艺术手段,在二十世纪的现实主义作品中已是屡见不鲜、习以为常了。
第四,人物塑造上强调性格的多重性,淡化典型性格描写。理性信念的失落是20世纪西方文化的一个根本特征。而现实主义作家素以直面人生为本色,面对20世纪复杂错综的社会生活和变幻莫测的世态人情,他们在考察和分析的过程中强化了客观务实的立场,疏远或放弃了理想化、单一化的思维方式。因此在他们的作品中,高大完美的英雄人物逐渐消失,代之而起的主人公大体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正面人物,他们有对生活目标的执著追求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但内心世界复杂,在具备某些闪光点的同时,并存着许多并不高尚甚至并不道德的思想品质。另一类是有缺陷有弱点的普通人,他们低能、笨拙、脆弱,有时还怯懦;对生活有点浑浑噩噩,或许还带点玩世不恭;但他们是好人,并不为非作歹,并不损人利己,而是实实在在地干了不少被人忽视、被人不屑却有益于社会的事,世界正是由他们组成的。
②现实主义的艺术表现手段:
不拘泥传统,勇于吸纳,勇于博采,大量吸收现代主义的技巧和思路,其创作手段更加丰富,呈现多元化。.创作手段的合流使得人们很难判断出作家究竟崇尚现实主义还是崇尚现代主义。例如,海明威的小说《永别了,武器》明显趋向于现实主义;而他的《乞力马扎罗的雪》则堪称意识流小说的扛鼎之作;他的《老人与海》更接近于象征主义.兼容各类流派特色的作家很多,不胜枚举.诸如当代美国著名作家刘易斯,辛格,女性主义作家群,又如法国的加缪,萨洛特,奥地利的茨威格,德国的伯尔,皆属横跨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的作家。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后,现实主义再一次崛起,重整雄风,势头强劲,例如曾经倾向于后代的伯尔,格拉斯,戈尔丁,艾米斯,有其明显的回归传统,,回归现实主义的倾向。.由于现实主义重视情节,重视人物刻画。使得小说很容易改编成网络文学或者电视剧,这对于进入21世纪的新生代或者新人类来说,显然更富有吸引力。总之,新世纪快餐文化大大地促进了现实主义的兴旺。
B、现代主义文学
①现代主义文学的背景和特点
现代主义是现代各种反传统的文学流派的总称。现代主义之所以激烈反传统,原因恰在于文学的生命植根于创新。.工业文明的急剧发展,现代哲学的兴起,则为现代主义对资本主义弱肉强食剧烈竞争的社会焦虑和普遍的绝望则构成了现代主义的社会土壤。因而,现代主义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危机的文学,,是资本主义文化危机和精神危机的必然产物。
现代主义文学在思想内容上是表现现代人的困惑,,周围世界的荒谬和人的孤独无援,在艺术手段上是采用荒诞的情节和非现实的图景及人物,并用时序跳跃,时空颠倒,语言隐晦等方法,来强化文学作品的表现力,以追求强烈的艺术效果。.现代主义针对现实主义文学反其道而行之,一切均属“反传统”。
现代主义与现实主义并不是绝对的互相排斥,而是互相影响,互相渗透,并在互相竞争中生存、发展,共同构成欧美文坛上绚丽多彩的景观。
②现代主义文学家及代表作
法国剧作家贝克特的《等待戈多》一剧是典型的现代主义作品,贝克特借《等待戈多》的两个流浪汉之口阐明“在人类的荒诞处境中所感到的抽象的心理苦闷”这一戏剧主题。美国作家海勒的《第二十二条军规》被视为现代社会各种制度的本质寓言和缩影。
C、后现代主义文学
①背景及特点
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出现自然有其历史的、文化的背景。一般认为, 后现代主义文学兴起的直接导因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及战后西方动荡不安的社会生活。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法西斯的骇人昕闻的暴行以及原子弹爆炸给人们以极大的震动, 使人们对昔日一贯遵从的社会道德标准和价值观念产生了根本性的怀疑。战后,资本主义社会的固有矛盾进一步激化。
这样一个“非人化”社会的出现同西方社会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是密不可分的。科技的发展使得社会信息化、程式化、电脑化, 社会越来越像一架精密的大机器, 将每一个人都变成了有固定位置的小齿轮、小螺丝钉。昔日过度激化的劳资矛盾转化为技术和管理矛盾。二十世纪以来大众传播媒介和交通、通讯的发展使整个人类的联系越来越紧密, 空间的障碍被迅速地跨越, 世界变得越来越小,人类共同居住在“地球村”上。
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兴起还同结构主义, 尤其是后结构主义的兴盛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后结构主义揭露西方传统的形而上学的偏见和自相矛盾, 打破既定的文学标准, 将意义和价值归之于语言、系统和关系等更大的问题。后结构主义认为, 文本不是作者和读者相遇的固定地点, 而是一个表意关系所在。意义是不确定的, 一切意义都在"延异"中发生变化。受后结构主义影响的女权主义、新历史主义、西方马克思主义等文化思潮进一步将这种解构中心、消解权威的精神扩展到文学创作和文学研究的方方面面。
显然,以上后现代主义哲学为后现代主义文学提供了理论基础。后现代主义文学是后现代主义精神的形象表达。总的说来,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
第一、不确定性的创作原则。被誉为“后现代作家的新一代之父”的美国作家唐纳德·巴塞尔姆就这样声明:“我的歌中之歌是不确定原则。” 后现代主义文学的不确定性又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主题的不确定、形象的不确定、情节的不确定和语言的不确定。
第二、创作方法的多元性
后现代主义文学的不确定创作原则必然导致其创作方法的多元性。多元性也是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又一基本特征。后现代主义文学创作的多元性元疑同这种文化的多元性倾向不无关系。后现代主义文学的这种多元性特征主要体现在后现代主义与现代主义、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的融合贯通之中。
第三、语言实验和话语游戏
后现代主义文学首先要揭露的就是所谓"现实"的虚假性, 即“现实”只不过是语言虚构的假象。在这一点上, 后现代主义的元小说可以作为代表。元小说( 又称反小说 )就是以戏仿( 或讽仿 )为主要范式, 对小说这一形式和叙述本身进行反思、解构和颠覆, 这就在形式上和语言上导致了传统小说和叙述方式的解体, 宣告了传统叙事的无效和虚假。
②流派
后现代主义的流派很多,最著名的有:法国的存在主义,新小说派文学,英国“愤怒的青年”文学,德国的废墟文学,美国的黑色幽默文学,女性主义文学,拉美的魔幻现实主义文学。其中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有:法国新小说派的西蒙,存在主义文学大师萨特,家缪,拉美魔幻现实主义的阿斯图里亚斯和马尔可斯等等。
D、三大文学主潮之间的联系及影响
第一、后现代主义与现实主义。后现代主义精神虽然与现实主义相去甚远, 但在表现手法上却有着许多相通之处。譬如魔幻现实主义就是后现代主义与现实主义的神奇结合。魔幻现实主义是后现代文化的产物, 其总体精神及创作方法都具有鲜明的后现代特征, 但是, 魔幻现实主义作家从来就没有远离过现实主义。
第二、在大部分分歧点上,现代主义文学与后现代主义文学似乎都只是一个自觉程度上的差异。它们与其说是异中之同,不如说是同中之异,所以,要将二者严格地分开几乎是不可能的。几乎所有的后现代主义作家都受到过现代主义作家的影响,而许多现代主义作家又常常在他们的作品中表现出某种后现代色彩。乔伊斯是现代主义的经典作家,但近年来他又越来越多地被认为是后现代主义的开创者。
第三、二十世纪以后,历史的重心逐步转向悄然崛起的现代主义文学。在这个历史性交替的转变过程中,在现实主义作家的营垒中,分化出一批结合现代主义手法的大家。美国作家海明威是一位较多使用现代主义手法进行文学创作的现实主义作家。他曾参加过两次世界大战、西班牙内战并负重伤,还曾短暂赴华报道日本侵华战争。他的代表作是《老人与海》。作者那“一个人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的生存信念,给人以一种深刻而带有悲怆意味的人生启示。
4、二十世纪文学与十九世纪文学的基本关系。
二十世纪的文学,是由传统向现代转型并走向新的繁荣的阶段。这一时期,欧社会进入了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资本主义在这些国家获得了进一步的发展。十月革命、两次世界大战、席卷欧美的经济危机、五花八门的社会思潮,使得西方社会处于动荡不安之中,人们的精神文化意识发生了急剧的变化。在这种背景下,欧美出现了流派林立、思潮更迭频繁的复杂化局面。但是,二十世纪的欧美文坛上现实主义、现代主义以及后现代主义三大思潮,其中又以后两者的影响更大。现代主义文学是一种具有“反传统”倾向的文学,它表现了欧美传统文学在新时代的转型与创新;二十世纪现实主义是欧美传统文学,即十九世纪现实主义文学在新时代的延伸,但是因为其深受西方现代文化思潮和现代文学的影响而出现了与传统现实主义文学之间的差异,显示出现实主义文学在二十世纪的深化和拓展。因此从本质上说,现代主义和现实主义都是对传统文学的继承和发展。
Ⅶ 推荐一些讲述华人在国外生活情况的小说。例如中国兰,美国旅馆这样的~美国,澳大利亚,新加坡的比较好
《一路疼一路爱》,两个中国人在美国,特别纯粹的爱情,基本上没有第三者
Ⅷ 一些热门玄幻小说基于西方架构辩论问题
就当前中国网络小说在国外的受众者来看,我们不难发现在中国网络小说涌入国外市场的这股浪潮中,玄幻小说无疑是其中的生力军,因此国外消费中国网络小说的主要人群基本将目光聚焦在玄幻类小说这一类别上。就一时来看,中国网络小说凭借把握国外消费者心理迅速走俏,并迎来一片繁荣景象,但令人不得不警醒的是与此同时它也陷入在打入国外市场时种类略显单一的发展困境,故而从长远来看这并不利于中国网络文学的进一步发展。
尽管从宏观角度来看,中国网络小说在西方的发展现状如日中天,仅WuxiaWorld这一网站的日浏览量就高达300多万,其数据统计排名更是一跃成为全球第1211位。由此反证可知,中国网络小说在西方的普遍接受度是较高的,其整体发展呈现出一派繁荣之景,但从微观角度来看,西方读者在接受中国网络小说这一过程中依旧存在许多不可回避的问题。
第一、中国网络小说在面向国外市场输出时类别极为单一,可以说武侠是中国文化面向海外的一个标签式主题。中国功夫曾一度风靡国内外银幕,如今这一主题又再次被延续运用于玄幻小说中。西方读者对武侠的情有独钟一方面既促使了中国网络小说的蓬勃发展,也为其发展埋下了隐患。西方读者将太多的目光聚集在玄幻小说上,而言情、穿越、历史这类网络小说则被摒弃在外,这造成中国网络小说整体发展的不完备性。
第二、尽管网络小说中的中国元素成为吸引西方读者的亮点,令其产生猎奇心理,并获得快感体验,但很明显仅仅依靠小说的异域性是很难完全拉拢这些西方读者的,一些带有西方本土性而实质内核则保有东方色彩的作品才能真正为他们所接受。网络小说想要得到西方读者的接受,就要使文本实现异域和本土的相互融合。而这恰恰是当前中国大部分网络小说所欠缺的。
进入西方市场的中国网络小说以玄幻类为首受到西方读者的广泛欢迎,那么相较于西方本土的玄幻小说,中国玄幻小说的核心竞争力究竟在哪儿?尽管每部玄幻小说的表现方式不同,但其精神内核依旧充满了民族性。例如,在玄幻小说中,作者通过构建一个光怪陆离的异世大陆来吸引读者眼球,其中关于魔法的设定是深受西方现代奇幻小说影响的产物,因而更为贴合西方读者的口味。作者往往赋予主角以鲜明的民族性格,因此主角的为人行事就要符合其性格,合乎中国武侠的义利观。为了保证人物性格行为不脱节,作者又在魔法设定的基础上添加了武侠元素,从而形成中国玄幻小说所独有的魔武双修。
Ⅸ 老外们为什么对中国网文这么上头
与以“守护美好的日常”为永恒主题的日本轻小说和美国“主旋律”文艺不同,中国网络小说为外国网民提供了另一种可能:每个人都应该有想象现实以外的其他生活方式的能力。
“a breath of fresh air”(一股新鲜空气)是老外对中国网络小说最普遍的认同。“中国网络小说主角的强大行动力,来自于他们想改变世界,而非守护日常生活。”网名Vexram的读者如此评论。
老外爱读中国的网络小说,邵燕君认为,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爽”。在“网络类型小说”带来吸引力的基础上,中国文化元素和中国人想象力的方式也具有新鲜感。通过阅读讨论修仙、玄幻小说,Wuxiaworld也逐渐成为了一个读者学习中国文化尤其是道家文化的重要基地。在Wuxiaworld上还有专门的板块介绍中文学习经验和道家文化基础,有关于“阴阳”“八卦”的普及知识。并且相当一部分读者在论坛的交流中互称“Daoist”(道友),并用“May the Dao be with you”代替“May the God be with you”(愿上帝与你同在)作为相互致意的问候语。在漫长的“追更”与日常的陪伴中,中国的网络小说真正显示出其“网络性”和“中国性”的魅力。
邵燕君认为,目前,在全球流行文化输出的竞争格局中,能与美国的好莱坞、日本的动漫、韩国的电视剧有一拼之力的,只有中国的网络小说。当然,网络小说如何与“寓教于乐”的主流文学观磨合,成为能够负载“主流价值观”的中国“软实力”,还是需要认真探讨的命题。
吉云飞认为,中国网络小说在世界舞台上首次公开亮相并取得轰动效应的是《盘龙》。至今,《盘龙》依然是“西方奇幻”类小说在中国“通俗化”的代表作之一。这是一个以“剑与魔法”为背景的西方世界的故事,从世界设定到人物命名,都基本遵循着欧美的习惯,对于英语世界的读者来说并不是完全陌生的,他们能够很容易进入到小说之中。虽然“出生”在中国的互联网上,但《盘龙》做得更多的是“来料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