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网游小说 » 以漳州为背景的网络小说

以漳州为背景的网络小说

发布时间: 2022-05-09 23:43:18

『壹』 关于漳州的故事

漳州
漳州市地处福建东南沿海,毗邻厦门、汕头两个经济特区,与台湾隔海相望,是福建最南端的一个地级市,辖一市二区八县,有 120个乡、镇、街道。全市土地面积1.26万平方公里,海域面积1.86万平方公里,总人口458万人,其中市区建成区面积 3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4万人。

漳州位于北纬23.6—25度,东经117—118度,是个依山傍海、有江、有平原的富庶宝地,自然条件优越,农业基础较好。全市拥有耕地面积250万亩,山地1230万亩,内陆水域、浅海滩涂180万亩。海岸线680公里,有众多天然良港,招银港区、古雷港区和东山港区都是深水港湾,多处可供建设 10万吨级以上泊位码头。全省第二大江—一九龙江横贯全境 。漳州平原是全省最大的冲积平原。漳州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年降雨量1500毫米左右,平均气温21℃,无霜期达330天,是个天然“大温室”,四季常青,物产丰富,素有“鱼米花果之乡”的美称。盛产“六大名果”:芦柑、荔枝、香蕉、龙眼、柚子、菠萝,“三大名花”:水仙花、茶花、兰花,以及对虾、石斑鱼、鲍鱼、龙虾、扇贝等海珍品。天香丽质的水仙花、“国宝神药”片仔癀、“国货之光”八宝印泥,被誉为“漳州三宝”。

漳州是福建的重点侨乡之一,台侨优势突出,是台胞的主要祖籍地。台湾现有人口中有1/3祖籍在漳州。漳台两地民间传统文化如歌仔戏、灯谜等有着密切的渊源关系。漳州地处闽南金三角,面对台湾,南临港澳,介于厦门、汕头两个经济特区之间,自古以来就是连接闽粤赣三省与通向台港澳、东南亚地区的交通要冲,区位独特,有利于对外开放。

文章来源:网络

2005-9-22 22:22:49

『贰』 漳州木版年画的内容题材

漳州木版年画门神题材广泛丰富,内容多种多样,尺寸大小差异较大。一般的大门神分印在两张纸上,最大的单幅尺寸达到53×28厘米,小的门神印于一纸,尺寸仅有18×20厘米。各种门神年画都有从大到小几种规格,以适应各层次和建筑物的需求。
(一)武将型
主要有“神荼郁垒”“秦叔宝尉迟恭”两类。“神荼郁垒”着戎装、身披盔甲、头戴虎皮冠、手执金瓜锤(象征瓜瓞绵绵)、执鞭锏兵器,或骑马,或站立,双眼凤眼环睛等多种式样和规格。“秦叔宝尉迟恭”造型受民间戏曲中武将造型的影响,都身穿甲胄,背插靠旗,手执双锏、单鞭。秦叔宝凤眼五绺长髯,尉迟恭环睛方脸满髯,相对而立。此两种门神在民间流传较广,成为明清以来门神中主要角色。意在镇守门庭、驱逐鬼魔、祈福纳祥。此类门神多贴于宅院大门。
代表作有:《神荼郁垒》(43×23cm·明代雕版)、《神荼郁垒》(清代雕版)、《秦叔宝尉迟恭》(42×23.5cm·明代雕版)、《秦叔宝尉迟恭》(32×20cm·明代雕版)。
(二)祈福型
主要有“加冠进禄”“簪花晋爵”,以及尺幅较小的“梅花福”“梅花寿”“魁星春”“五虎衔钱”等几个品种。以一品朝官为门神的年画既含有“加官进禄”高升之意,又有“天官赐福”的吉利象征。画中人物为朝官打扮,头戴官帽,身穿蟒袍,腰横玉带,足踏朝靴,五绺长髯。一手持笏板,一手托盘,盘中有牡丹、爵、冠、鹿等物,寓意富贵盈门、官运亨通、福星高照、家族兴旺、金榜题名,反映了求富求贵的心理。此类门神多贴于正厅大门。尺幅较小的“梅花福”“五虎进宝”等主要张贴于“门格”、米缸、厨房门、箱柜等处,带有漳州地方特色。
代表作有:《天赐平安福·人迎富贵春》(31×19cm·清代雕版)、《簪花晋爵》(50×28cm·清代雕版)、《簪花晋爵》(清代雕版)、《加冠进禄》(22×20cm·清代雕版)、《衔钱进宝》(18×20cm·清代雕版)、《梅花福》(22×20cm·清代雕版)、《魁星点斗》(清代雕版)。
(三)祈财·送子型
1.祈财型
漳州木版年画表现的财神,迎合民众求财思想的体现。因正财神位尊权隆,民众只能设神像,以香火供奉,所以门神上出现都是偏财神,主要有“财神献瑞”“日日进财”“春招财子”“招财王”等等。年画中多设计有金元宝、金钱、如意等各种财宝。在漳州以童子为财神的民间信仰流行较广,这类仙童(和合二仙)为主要形象的吉祥门神受闽南民间喜爱。“招财王”表现的是传统的“回回进宝”主题,旧时称西域人为回回,他们善于经商而致巨富,且回回又有每回每次含意,图中财神骑狮,手持蕉叶、铜钱,卒前聚宝盆或身边“番仔”,都有金元宝、金钱、珊瑚、如意等各种财宝展现,寓有眼前大发财源富裕吉利之意,又增添了喜庆意义。这类门神多贴于厢房门。
2.送子型
此类门神在漳州主要有“天仙送子”“年年添丁”“百子千孙”“莲招贵子”等等。其“天仙送子”描绘了保护人间幼童,并有“送子”功能的张仙,一身华丽打扮,五绺长髯,骑马或站立,一手持金弓银弹(“弹”于“诞”同音,暗含“诞生”之意),一手抱手持灵芝的婴童(灵芝暗含长生)。“年年添丁”富有闽南特色,画中嬉戏童子两人,手捧花灯,闽南有新年时为出嫁之女送灯(“灯”与“丁”同音)的风俗,祝女儿早生贵子。此类系与祈财型的“财神献瑞”“日日进财”组合一起,贴于新婚夫妇的房门或内房门。
代表作有:《财神献瑞天仙送子》(41.5×23cm·明代雕版)、《财神献瑞天仙送子》(32×20cm·明代雕版)、代表作之三《招财王》(49×40cm·清代雕版)、代表作之四《春招财子》(清代雕版)、《年年添丁日日进财》(42×23cm·明代雕版)、《连招贵子》(19×24cm·清代雕版)、《百子千孙》(17×22cm·清代雕版)。
(四)辟邪型
闽南、闽西、台湾一带民宅门额常贴“八卦”“狮头衔剑”“天师镇宅”“姜尚在此”等门神画,目的在于辟邪制煞。“八卦”图通常由太极二字或太极图,乾、兑、坎、震、坤、艮、离、巽八字和八卦形组成,边角装饰以及蝙蝠和八宝图样,四角头刻有“元亨利贞”四字。“狮头衔剑”图以狮头作正面,兽毛正张,双目圆瞪,口衔七星剑,额头印有八卦。“天师镇宅”图张天师身穿道袍头戴道冠、骑虎、手执道板、上方刻有箓符。“姜尚在此”图为姜子牙骑“四不像”,手持杏黄旗、打神鞭,下方手书“姜尚在此”四字。此类年画多在逢年过节时贴在门额上或船舱上,或建房安梁时贴于上梁。以示驱灾镇邪,以求安泰。
代表作有:《狮头衔剑》(34×45cm·清代雕版)、《八卦》(清代雕版)、《姜尚在此》(45×35cm·近代雕版)、《光明镇宅》(34×17cm·清代雕版) 。 漳州濒海靠山,对外沟通活跃,民风民俗在保持闽南本色的同时又与外部文明相联系,成为漳州木版年画一大特色。
(一)灯画、纸扎画
灯画、纸扎画是漳州木版年画的一大门类。漳州地区历来月月有节,民间历来都有逢节制灯的习俗。全年十二月民众都有制作迎神花灯:一月挂麒麟灯,二月挂博古四屏灯,三月挂孝子灯,四月挂猴鹿图灯,五月挂长八仙灯,六月挂荔枝灯,七月挂皇都市灯,八月挂大八仙灯,九月挂龙灯,十月挂祈求平安灯,十一月挂狮子灯,十二月挂富贵寿考灯。花灯用的年画,按其所需内容需求设计图案,形式多样。分为故事类灯画如“皇都市”“富贵寿考”“李渊救驾”“输华山”等等;人物类灯画如“飞天仙女”“八仙”“四聘图”“奉祀仙女”等等;装饰图类灯画多以飞禽走兽、花鸟鱼虫等图案为主,如“博古花窗”“六鹤同春”“丹凤朝阳”“猴鹿斗”等等。因花灯用的年画尺幅较小,需求量又大,题材多样,用法广泛,所以在印制时采用单独印制,或成套印制。印好后再剪裁分开使用,有的作为花灯画,有的作为墙窗的装饰,也可以供纸扎铺装饰“灵厝”时使用,用法较为灵活。
代表作有:《八仙庆寿》(29×30cm·清代雕版)、《飞天仙女》(30×30cm·清代雕版)、《博古花斗》(34×25cm·清代雕版)、《丹凤朝阳》(26×25cm·清代雕版)、《加冠进禄》(清代雕版)、《秦叔宝尉迟恭》(35×27cm·清代雕版)、《龙凤呈祥》(27×37cm·清代雕版)、《六鹤同春》(36×30cm·清代雕版)、《猴鹿斗》(29×36cm·清代雕版)、《九子登科》(19×22.5cm·清代雕版)、《郭子仪上寿》(19×32cm·清代雕版)、《皇都市》(32×22cm·清代雕版)。
(二)世俗生活画
世俗生活画涉及到了风俗和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此类年画采用民间传说、过节习俗所需而设计刻制。如故事连环画的《说唐》《反唐》《孟姜女》《双凤奇缘》《封神演义》《二十四孝》《陈三五娘》等等;风俗年画的《老鼠嫁女》《九流图》《端午节庆》《大圣练兵》等等;娱乐玩意的《葫芦苯》(分海、陆两种)。故事连环画尺寸一般为30×40厘米左右,采用连环画形式,分前后本二张,每张以8-9回目反映小说、戏曲精彩重要情节,分割铺陈,一目一回次第推进,成为长辈对儿孙“讲古”的辅助画面。风俗年画《老鼠嫁女》是漳州风俗年画的代表作,表现了百姓畏鼠恨鼠的心理,又表现民众祈福的愿望,故事具有一定讽喻性。《九流图》《端午节庆》等年画表现当时社会生活场景,特别是年画中那些打拳卖膏药、剃头师等行商小贩。娱乐玩意的《葫芦笨》是闽南一带流传的一种古游戏,它既有娱乐功能,也有识字的功用。在逢年过节和农闲时作为消遣玩具,在漳、厦一些地方仍有存在。
代表作有《老鼠嫁女》(28×44cm·清代雕版)、《九流图》(28×44cm·清代雕版)、《二十四孝》(26×42cm×2·清代雕版)、《双凤奇缘前、后本》(30cm×43cm×2·清代雕版)、《说唐前、后本》(33cm×44cm×2·清代雕版)、《孟姜女前、后本》(30cm×40cm×2·清代雕版)、《荔枝记》(30cm×41cm×2·清代雕版)、《三国前、后本》(清代雕版)、《雷峰塔前、后本》(32cm×49cm×2·清代雕版)、《端午节庆》(32×44cm·清代雕版)、《大圣练兵》(26×42cm·民国雕版)、《葫芦笨》(34×40cm·清代雕版) 。 漳州木版年画中神像较多,是因为漳州宗教信仰和祭祖民俗风气较浓,有很多敬天驱灾和求神保佑的常供神像和焚化纸马,只在祭拜之神与祈祷仪式时,根据各自信仰和从事行业有所不同,但都是表现了一种宗教信仰。
(一)寺庙年画
寺庙宗教使用的木版年画是漳州的一个独特品种,它是在特制黑纸上套印白、黄、蓝、红等色,宛如漆画效果,为中国木版年画中独有的品种。图案多为吉祥寓意。如“四季花卉”(荷花、梅花、牡丹、莲花)、“四兽”“四灵”“福禄寿喜”、历史故事等题材,专供寺庙道观做功德使用。另有一种以玉扣纸印制年画,既可粘贴花灯之用,亦可作为糊制“灵厝”用彩画。如“骑马武将”(亦称“迷魂吹”),“四季斗”“花边”“花堵”“螭虎窗”等等。
代表作有:《四瑞兽》(30×22cm×2·清代雕版)、《福禄寿喜》(25×19cm×2·清代雕版)、《四瑞灵》(25×36cm·清代雕版)。
(二)祭拜神像年画
漳州木版年画中也有常供祭拜神像,这类年画多以求财、求平安、求高官厚禄为主要题材,如“总尪”“关帝君”“玄天上帝”“大道公”“福德正神”“光明镇宅”“灶君”(另有一种仅用文字的司命灶君)、“三仙姑”等等。此类年画不用在门上,多贴或挂于室内供祭拜。
代表作:《三仙姑》(43×39cm·清代雕版)、《观音、灶君、土地公像》(32×22cm·清代雕版)、《福德正神》(46×39cm·清代雕版)、《关帝君像》(36×22cm·清代雕版)、《南极仙翁》(25×16cm·清代雕版)、《玄天上帝宝像》(70×26cm·近代雕版)、《司命灶君》(19×12cm·近代雕版)。
(三)纸马
纸马又称“甲马”或“甲马纸”。纸马各地有不同称谓,“天地纸”“月神纸”“财神纸”“喜神纸”“利市纸”“神马”“寿金”等等,无统称。尽管各地称谓不一,但其用途均是作为一种焚化或弃置在路旁桥头的祛灾祈福之物。闽南一带纸马称为“寿金”,系采用锡箔纸上印黄色,代表金箔,再以红色印上纸马应用对象的图案。漳州民俗每月有节,故纸马以敬天、法祖、驱灾和求财为主要内容,常见的《三星图》(福禄寿三星),形式都是天官抱笏,寿星捧桃,禄星怀抱男孩。图呈正方形为多,尺幅大小不一 。

『叁』 谁能介绍一下漳州弘扬的五种精神

龙溪精神,是当年西溪洪灾,龙溪人民发扬舍小家顾大家的精神,避免了洪水的泛滥。
女排的拼搏精神吧
我就知道这么多了
唉,回答你这个问题
我发现我只是龙海人而已
对漳州还不完全了解。

『肆』 厦漳泉大都市区的简介

厦门、漳州和泉州的同城化,建立厦漳泉大都市区,这是一个老命题,不过这次终于摆上了议事日程,还是很鼓舞人心。
厦门无疑扮演主要角色,左右两翼对接漳州和泉州,形成一个位居长三角与珠三角之间的东南沿海具有千万人口的大都市区,这或许就是未来大厦门的蓝图。它对厦漳泉三市都是一次历史的机遇,但是,对于漳州而言尤为重要,这座在厦门和泉州影子里生存并沉寂了好多年的城市,将彻底“解放”。
据说,闽南人的祖先最早从中原河南一带迁入时就是在漳州和泉州落脚的。两个文化、历史、背景、语言、民俗相同的闽南兄弟,漳州一向是以老大哥自居,插一根扁担都能发芽的肥沃土地,足以让泉州人妒忌一辈子。可是,近几十年来两地的经济发展大相径庭,无论是GDP、财政收入等,漳州如今都已被远远地撇在后面。传统的“厦漳泉”次序排列突然间被颠倒,漳州被搁在一个颇为尴尬的位置,除了农业示范区,外加一个文化名城的美誉,在工业经济上则是乏善可陈。既生瑜,何生亮?让漳州人很无奈。
很多在漳州居住过的人都感觉,漳州是一座不温不火、安于现状的城市。漳州人的心态总是知足常乐、小富即安,像他们喜欢看布袋木偶戏一样,静静享受,细细品味,生活很轻松。包括漳州的女人也很小资,早晨从菜市场回家,菜篮子或自行车的前框里总忘不了捎带几支艳丽的鲜花,看上去就像生活在北欧某个有序而宁静的小镇。
漳州时常沉浸在昔日气候宜人、物产富饶的“农业立市”的辉煌当中,始终割舍不了传统的“百般武艺,不如锄头锄地”的农业情结。曾几何时,九龙江畔的“花果之城”、“鱼米之乡”。沉甸甸的龙眼、荔枝、香蕉、菠萝和盛开的水仙花,无不成为电视主持人最津津乐道的话题。
漳州还是一座很“宣传”的城市,善于在找寻“感动漳州的人物”中,提炼出各种鼓舞斗志的精神榜样。很早的时候朋友就告诉我,漳州人总结了好几种“精神”,很了不起。屈指数来,有龙江风格的大局精神、谷文昌的创业精神、女排的拼搏精神以及漳州110的服务精神等等。并相继修建了“谷文昌精神教育基地”,“龙江风格”纪念馆,女排“五连冠”陈列室等。
漳州人绝对相信“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不遗余力地努力挖掘特色精神资源,也曾竖立过一位身残志坚的小学乡村教师的典型,轰轰烈烈到全省巡回报告演讲,人们都乐观地期待着能在全国范围泛掀起一股强大的学习热潮。
一座城市确实应该有其立市的精神,那是灵魂。但是,一座城市的发展如果只有精神也还不够,还需要机遇,以及对机遇的充分把握。泉州有没有什么精神呢?泉州人也许习惯埋头做生意,来不及总结。从石狮小镇的“三来一补”到“有街无处不经商,铺天盖地万式装”,再到享誉海内外的柒牌、七匹狼、富贵鸟、特步、九牧王和利郎等知名品牌企业。这大概也能折射出某种精神,总结起来应该是一种“爱拼才会赢”的敢于拼搏、敢于冒险的海洋精神。
人的思想观念直接影响着生产力的解放程度,泉州这辆经济快车永远是在“绿灯快行,黄灯慢行,红灯绕道行”的“交通规则”中高速前进。漳州不乏人才,漳州也不乏机遇,国内知名的万利达集团正是从南靖一所中学的校办工厂起家。漳州人经营文化市场很有前瞻性,当年在民主路上那很不起眼的“晓风书屋”,上世纪90年代初竟然长驱直入厦门书市,如火如荼,盛极一时。那时候,堂堂厦门特区还没有一家像样的民营书店。
漳州最需要的是对机遇的把握。在打造厦漳泉大都市区中,抓住了机遇,这座海滨城市将被激活,失去机遇,它只能在精神世界中继续美妙地冬眠.
《厦漳泉大都市区同城化发展总体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昨日,有关部门提供的这份意见稿透露出一个消息:厦漳泉三市拟共同争取同城化发展规划报批国务院,纳入国家区域经济发展版图,形成国家战略。
意见稿长达53页,由十二部分组成,从厦漳泉同城化的基础和条件着手,制定了三城同城化的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就厦漳泉三地的空间格局与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同城化、建立共同市场、推荐公共服务共建共享等10个方面做出规划,形成指导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同城化建设的纲领性文件。
按照意见稿,厦漳泉三市计划利用2011年到2020年的10年时间,共同建设一个核心区面积达7772平方公里的大都市区。这一面积比中国第一大城市上海的面积还大,相当于7个香港的大小。
意见稿提出的发展目标称,至2015年,厦漳泉初步实现同城化,三地一体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基本建成、社会管理政策基本接轨,市政、信息、能源、口岸通关等基础设施全面对接联网;资源要素市场体系一体化形成,综合经济实力与台北都会区的发展差距明显缩小。
到2020年,厦漳泉基本实现同城化,实现产业、空间和社会的高度融合。到时,厦漳泉将基本形成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国际门户功能,成为亚太地区最具活力和竞争力的国际性大都市之一,实现与台湾经济文化的深度融合。

『伍』 许地山的生活背景

许地山(1893年2月3日-1941年8月4日),籍贯广东揭阳。生于台湾一个爱国志士家庭。妻子周俟松,为晚清民初诗人周大烈的六女儿。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台湾被占领后,举家迁回大陆,于福建龙溪落户。三岁时,许地山随父漳州定居。四岁时入私塾读书。

不多时,许地山家道中落,开始自谋生计。他在石码眉麓小学当过教员,也曾在省立第二师范学校任教。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3月,在汉口成立的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许地山和郭沫若、茅盾、巴金、夏衍等45人当选为理事。

许地山故居

许地山故居位于现徐闻县署前街的许地山故居建于清代,为砖木结构住房,门前有小院。掩映在众多民居中的许地山故居虽然不是十分醒目,而且带有庭院的清式古屋有些破旧,但还完整地保留着原有的风貌。由于许地山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这里必将成为文人墨客怀古之地。

『陆』 落花生的作者

许地山
许地山(1893~1941),现代作家、学者。名赞堃,字地山,小时候父亲曾以落花生作比喻教育子女,给许地山留下了深刻印象.1921年许地山开始创作时,就以落华生作为自己的笔名(在古文中,“华”同“花”),勉励自己要做一个具有落花生品格的人。祖籍广东揭阳,生于台湾台南一个爱国志士的家庭。回大陆后落籍福建龙溪。1910年中学毕业后曾任师范、中学教员。1917年考入燕京大学文学院,1920年毕业留校任教。期间与翟秋白、郑振铎等人联合主办《新社会》旬刊,积极宣传革命。“五·四”前后从事文学活动,1921年1月,他和沈雁冰、叶圣陶、郑振铎等12人,在北平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创办《小说月报》。1922年往美国入纽约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哲学系,研究宗教史和宗教比较学,获文学硕士学位。后转入英国牛津大学曼斯菲尔学院研究宗教学、印度哲学、梵文、人类学、民俗学等。 1927年回国在燕京大学文学院和宗教学院任副教授、教授,同时致力于文学创作。 1935年应聘为香港大学文学院主任教授,遂举家迁往香港。在港期间曾兼任香港中英文化协会主席。 1937年"七·七"事变后,他发表文章、演讲,宣传抗日,反对投降。"皖南事变"发生,即与张一廛联合致电蒋介石,呼吁团结、和平、息战。同时担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香港分会常务理事,为抗日救国事业奔走呼号,展开各项组织和教育工作。后终因劳累过度而病逝。
许地山一生创作的文学作品多以闽、台、粤和东南亚、印度为背景,主要著作有《空山灵雨》、《缀网劳蛛》、《危巢坠筒》、《道学史》、《达衷集》、《印度文学》;译著有《二十夜问》、《太阳底下降》、《孟加拉民间故事》等!
[编辑本段]许地山轶事
许地山对于印度的"诗圣"泰戈尔是十分崇敬。 他喜欢泰戈尔的作品,因此曾翻译过《吉檀迦利》、《在加尔各答途中》、《小说月报》、《主人,把我的琵琶拿去吧》等泰戈尔的诗歌、小说、散文。许地山由于喜爱泰戈尔,又引起他对印度文学的浓厚兴趣。1928年他翻译了《孟加拉民间故事》, 1930年,出版了专著《印度文学》,1934年,又译出印度故事《太阳底下降》、《二十夜问》......从而成为一位著名的印度文学专家。经过数年的刻苦努力,许地山为中印文化的交流所做的努力结出了累累硕果。据统计,许地山从英国留学归来后的几年间(自1927年起,至1935年离开燕京大学止),写有学术论文8篇,学术论著5部。其中1930年出版的《印度文学》,是中国人自己撰写的第一部印度文学史专著。这本著作与他深厚的文学、翻译功底是分不开的。
30年代初,北平中华乐社柯政和主编过《世界名歌一百曲集》,共分十册,每册十曲,其中第一册的十曲歌词都是许地山翻译的,书前有许地山写的《前言》和柯政和的《序》,书后有许地山写的歌词解释。许地山在他的《前言》中写到的他演奏、研习、教授音乐和谱曲的事都鲜为人知。他在广州文庙当佾生之前就开始研究音乐。他擅长琵琶,能谱曲编词,虽然他所从事的工作似乎与音乐不搭界,但他非常看重音乐和音乐教育,同时许地山精通音律,熟捻西洋乐曲和西洋民歌,对英、德、法、俄罗斯、苏格兰、奥地利、意大利、西班牙等国家的音乐倾注的热情尤其多,他译的这十曲名歌就是一个证明。这十曲名歌,除《小船像摇篮般底摆》之外,都是情歌。有写热恋时真挚而灼热的情感:"炙热的手互相执持。嘴唇颤动不息。微音优美直像歌乐,从我这里发出,世界一切你都不要,惟有我是你的所要。"(《再一次罢!》);有写恋人别后的相思:"野鸟在清唱,野花正在开放,日光所照底水平静如睡,虽然想见底欢乐可以消灭愁苦。但失意的心情不望春归"(《罗鲁孟》);有写生活中的恋旧情结:"你能忘记旧时的朋友,不放在心里么?你能忘记旧时的朋友,和旧的时日么? 旧的时日,我爱,旧的时日,我们要为它喝一杯。"(《你能忘记旧时朋友么?》)。从他译的这十曲歌词和《前言》中,可以感受到他对生活的挚爱和他那份特有的人间情怀。如果没有对艺术的虔诚,没有丰富人生经历作基础,是很难想象他能译出如此雅致多情的世界名歌。对许地山而言,翻译也就是艺术的创作。所以许地山与他所敬佩的音乐家柯政和相会面后,谈起音乐教育,有着相同的见解,柯政和约他翻译西洋乐曲,他便一口答应了。他在《世界名歌一百曲集》第一册的《前言》中说:"民国十五年,我从欧洲回国,过摈榔屿,到华侨办底学校去找几位旧同事,我们已经别离十几年了。可是那学校所授底唱歌不但与十几年前一样,并且和我在小学时代所学底不差只字,我问他们为什么不教新的,他们反都问我那里来底新的。这个越使我觉得非赶办音乐学校不可。可是我底 音乐兴趣虽然有,我底音乐底知识却够不上提倡,这事非专门家去做不可。" 这里,我们不难体会到许地山对普及音乐教育的用心良苦,我们看到许地山确实用他的笔为我们翻译,介绍了好的西洋音乐作品。
谈及许地山的翻译风格,我想引许地山《孟加拉民间故事》译叙中的一段话加以探讨:"这译本是依1912年麦美伦公司底本子译底。我并没有逐字逐句直译,只把各故事底意思率直地写出来。至于原文底辞句,在译文中时有增减,因为编译民间故事只求其内容明了就可以,不必如其余文章要逐字斟酌。我译述这22段故事底动机,一来是因为我对"民俗学" ( Folk-Lore)底研究很有兴趣,每觉得中国有许多民间故事是从印度辗转入底,多译些印度底故事。对于研究中国民俗学必定很有帮助,二来是因为今年春间芝子问我要小说看,我自己许久没有动笔了,一时也写不了许多,不如就用两三个月底工夫译述一二十段故事来给她看,更能使她满足。"
看了这段文字我们不难体会许地山翻译的风格--朴素而真实,正如他的人一样。当然,翻译的风格是与翻译文本的文体息息相关,许地山对此是驾轻就熟的,《孟加拉民间故事》一书的翻译便是朴实的。这里另附一首许地山译的德国民歌,以此我们可领略他熟捻的翻译技巧以及扎实的文字功底:
夜曲 夏夜底月初升,在沉寂的山顶;远处颤音低微,是夜莺底幽鸣。唱罢,快乐的夜莺!在银光里唱罢,这如梦的夏夜,我们不能听见别的声。西天一片云影,黑暗像要下临。停住罢!别走近来遮片刻底爱光阴,停住罢!
夏夜底月初升,在沉寂的山顶;远处颤音低微,是夜莺底幽呜,是夜莺底幽呜,唱罢,快乐的夜莺!在银光里唱罢,这如梦的夏夜,我们不能听见别的声。快乐的鸟,唱给我们听!快乐的鸟,唱给我们听!
同时,我们可以发现许地山翻译的主要目的是介绍、传播异域文化,促进中国文化的发展,其译作《孟加拉民间故事》和《二十夜问》对于研究中国民俗学有重要的学术价值;西洋名歌的翻译也对中国普及音乐教育起了一定的作用。
"落华生"一生追求真理,追求进步,毕生从教,诲人不倦。他的早逝,确是文学界、学术界一个无可弥补的损失。他所热情倡导的"落花生精神"是难能可贵、深入人心的。他的译著也将永远烙渭生辉。
[编辑本段]全面介绍
原名许赞堃,字地山,笔名落华生。生于台湾台南,甲午之战后全家迁居福建龙溪(漳州)。幼年随父在广东读书,中学饿毕业因家境衰落,到漳州第二师范教书,1913年赴缅甸仰光中学任教,1916年回国。次年入燕京大学,得文学士学位后再入宗教学院,得神学士学位。1923年赴美入哥伦比亚大学,次年到英国牛津大学研习。他对宗教史有精深研究,也下工夫钻研过印度哲学、人类学、民俗学,掌握梵文、希腊文和中国古代的金文、甲骨文,是著名学者。
1919年积极参加五四运动,曾与郑振铎、瞿秋白共同编辑《新社会旬刊》。是我国最早的新文学团体文学研究会发起人之一。第一篇短篇小说《命命鸟》,发表于1921年1月《小说月报》,以虔城的宗教感情塑造了一对青年男女因爱情受阻而厌世。希望转生“极乐国土”,以求解脱。小说以独特的宗教神秘色彩和艺术风格在读者中引起很大的反应。收入第一本小说集《缀网捞蛛》中的早期作品大都表现对宗法礼教和封建习俗的不满,同时也流露出浓厚的宗教观念和虚无思想。著名的散文小品集《空山灵雨》也反映了他早期思想的“杂沓纷纭”。有主题明确内容深刻的佳作,也有宣扬佛教思想的篇章。
1935年赴香港大学任教,曾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香港分会常务理事、新文学学会理事等职。抗战爆发后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这几年写的作品,主题和风格都有转变,结合现实日益紧密。1934年的小说《春桃》塑造了一个劳动妇女泼辣而善良的形象。1940年的《铁鱼底腮》写了一个旧知识分子学无所用的苦闷心情及悲惨遭遇。这些现实主义作品和他逝世后编辑出版的《杂感集》都显示出他的人生态度的积极变化。在抗日战争的洪流中,他积极参加进步文化活动,教学任务有十分繁重,劳累过度,不幸因心脏病逝于香港。
[编辑本段][著作书目]
语体文法大纲 1921,生活
缀网劳蛛((短篇小说集)1925,商务
商人妇(短篇小说集)呵住,1925,商务
空山灵雨(散文集)1925,商务
无法投递之邮件(散文集)1925,北京文化学社
印度文学(论著)1930,商务
解放者(短篇小说集)1933,北平星云堂书店
道教史(上册,论著)1934,商务
春桃(短篇小说集)1935,生活
落华生创作选(短篇小说、散文)1936,上海仿古书屋
扶箕迷信的研究 1941,商务
萤灯(童话故事)1941,香港进步教育出版社
许地山语文论集 1941,香港新文学学会
国粹与国学(论著)1946,商务
杂感集 1946,商务
危巢坠简(短篇小说集)1947,商务
许地山选集(短篇小说、散文集)1951,开明
许地山选集(短篇小说、散文等合集)1952,人文
佛藏子目引得(上中下册)汇编,1923,燕大图书馆编纂处
落花生
达衷集 编纂,1931,商务
[翻译书目]
孟加拉民间故事 印度戴博诃利著,1929,商务
二十夜间 英国贝恩编,1955,作家
大阳底下降 英国贝恩编,1956,作家
[编辑本段]许地山译作年表
1. 在加尔各苔途中 (泰戈尔著) 1921年4月 《小说月报》12卷4号
2. 可交的蝙蝠和伶俐的金丝鸟 1924年6月 《小说月报》15卷6号
3. 月歌 1925年6月《小说月报》16卷5号
4. 欧美名人底恋爱生活 1928年11月《小说月报》19卷11号12号
5. 孟加拉民间故事 [据戴伯诃利编译的《孟加拉民间故事》("Folk Tales of Bengal" Lal Behari Day)1929年11月第1版,1956年8月第6版,商务印书馆
6. 主人,把我的琵琶拿去吧(泰戈尔著)1931年1月《小说月报》22卷1号
7. 乐圣裴德芬的恋爱故事 同上
8. 文明底将来 1931年《北京晨报》
9. 二十夜问 [据贝恩编译的《印度故事集》("The Stories of India" F.W. Bain)第1卷译] 1955年1月第1版,作家出版社 许地山(1893~1941年)名赞堃,号地山,笔名落华生。是中国现代小说家、散文家、“五四”时期新文学运动先驱者之一。在梵文、宗教方面亦有研究硕果。
许地山,1893年2月14日生于台湾省台南府城延平郡王祠附近的窥园里。其父许南英是个富有爱国思想的知识分子,祖籍广东揭阳。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许南英临危受命,担任台湾筹防局统领。他激于民族大义,率众奋起反抗日军的入侵,日寇占领台湾后,遂将全家迁回大陆。当时因清政府不准内渡官员保持台湾籍贯,许南英便在福建龙溪落户。
许地山三岁随父定居漳州,四岁入私塾读书,由于好学聪慧,成绩优异,在漳州城内被誉为“神童”。辛亥革命前夕,他的哥哥受新思潮的影响参加革命,年少的许地山也毅然剪掉辫子,誓与腐败的清王朝决裂。此后,由于家道中落,许地山便开始自谋生活。他曾在石码眉麓小学当教员,后来又到省立第二师范学校任教。1913年受聘到缅甸仰光华侨创办的中华学校任职。两年的海外生活,他的思想受到一定影响,后来,他创作的不少作品都取材于此。1915年12月,许地山回国,住在漳州大岸顶(今苍园街一带),后在漳州华英中学任教,1917年,他重回省立二师,并兼任附小主事(校长)。
1917年暑假,许地山以优异成绩考入燕京大学文学院,学会多种外文和方言。并经常和瞿秋白、郑振铎、耿济之等人在一起谈论时政,寻求真理,探索改造社会、振兴中华的道路。他们在北京青年会图书馆编辑《新社会旬刊》,宣传革命思想,发表新文学作品。当“五四”运动爆发时,许地山作为学生代表经常上街演讲,在天安门前参加游行集会,积极投身反帝反封建斗争。
1921年1月,许地山和沈雁冰、叶圣陶、郑振铎、周作人等12人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创办《小说月报》,成为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个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新文学刊物。许地山以落华生为笔名在刊物上发表了第一篇小说《命命鸟》,写了一对缅甸青年男女在封建礼教桎梏束缚下的爱情悲剧,在读者中引起强烈共鸣。他从此开始了文学创作生涯。
1922年2月10日,许地山在《小说月报》上发表的短篇小说《缀网劳蛛》,为其早期的代表作。小说反映了作者对吃人的封建礼教的愤懑并给予深刻批判,充分显示“五四”时期新文学反帝反封建的民主主义精神。
1922年8月,许地山与梁实秋、谢冰心等到美国纽约的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哲学系学习,1924年获文学硕士学位,并以“研究生”资格进入美国牛津大学曼斯菲尔学院研究宗教史、印度哲学、梵文、人类学及民俗学,两年后又获牛津大学研究院文学学士学位。
1921年到1926年是许地山创作的第一次高潮时期。这期间,他的12篇短篇小说结集为《缀网劳蛛》;44篇散文小品,由商务印书馆以《空山灵雨》为书名出版。脍炙人口的《落花生》,以童年漳州生活为背景,明确主张做人要“像花生,因为它是有用的,不是伟大、好看的东西。”
1927年许地山学成回国后,先后在燕京大学文学院、宗教学院任助教、副教授、教授,担任《燕京学报》编委。他同时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兼课,并继续从事文学创作。
与此同时,许地山还写了不少宗教书。如《大藏经索引》、《道教思想与道教》、《中国道教史》(上卷)、《云笈七签校异》、《摩尼之二宗三际论》等,并着手编纂《道教辞典》。其学术成就,学界有口皆碑。
抗战期间,许地山作为一名热爱祖国的左翼作家,奔走呼号,声讨日寇罪行。然而,却受当时燕大任教务长司徒雷登的排挤而被解聘。后避居香港,被聘为香港大学文学院主任教授。
许地山在港大任教期间,在改革教育、教学的同时,积极从事社会教育和文化活动。他先后发起和组织了“香港新文学学会”、“中国文化协会”,并兼“广东丛书编印委员会”、“中国教育电影协会香港分会”常务理事。他积极提倡改良中小学课程,建议教育当局创办香港中小学教师讨论会,并担任“香港中小学教员暑期讨论班”主任以及多所中小学校董。对香港的文化教育事业做出不少贡献,受到各界人士好评,曾被选为香港中英文化协会主席。
1937年“七•七”芦沟桥事变后,许地山更是义无反顾地投身抗日救亡运动。他走出书斋,奔波于香港、九龙等地,在群众集会上发表演讲,帮助流亡青年补习文化课,还在报刊上发表了《七•七感言》、《造成伟大民族底条件》等杂文,宣传抗战,反对投降。在上海沦入日寇铁蹄之下时,著名作家郑振铎冒险收藏了3300多本明、清时代的刊本、抄本,打算转移到香港。许地山得知后,为了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不被敌人掠走,毅然答应帮助寄存。
1938年3月,在汉口成立的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许地山和郭沫若、茅盾、巴金、夏衍等45人当选为理事。当时大批文化人与青年学生流亡到香港,成立了“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香港会员通讯处”,许地山任常务理事兼总务。他写了长篇论文《国粹与国学》,在当时影响很大。他还写了抗日小说《铁鱼的鳃》,作品通过主人公的不幸遭遇,表达了人民坚持抗战的意志和坚强的民族自尊心,受到文艺界的极大好评,被认为是“中国小说界不可多得的作品”。
许地山积劳成疾,导致心脏病逐渐严重。天不假年,1941年8月4日下午2时,他心脏病再次复发,英年早逝,年仅49岁。
噩耗传出,第一个送来花圈的是宋庆龄。梅兰芳、叶恭绰、郁达夫、徐悲鸿等许多知名人士送了花圈、挽联。当天,香港学校下半旗,港九钟楼鸣钟致哀。9月21日香港文化界400多个团体近千名代表举行“许地山先生追悼大会”。国内及新加坡等地也都隆重集会,痛悼这位新文学运动的先驱者、爱国者。
10. 太阳底下降[据同上书第8卷译] 1956年5月第1版,作家出版社赞同0| 评论

『柒』 许地山的小说取材于哪个地区

许地山一生创作的文学作品多以闽、台、粤和东南亚、印度为背景,他的作品带有明显的宗教色彩。

『捌』 “与漳州共成长,与新时代齐奋进”征文800字怎么写

我是一位高中语文教师,曾参加及带领学生参加各类征文活动并获奖,对于你说的这类征文最好以散文的形式抒写,可以通过直接感知或间接感知去歌颂漳州的人文变化,歌颂他们的幸福生活为主题,为了更好的写好这篇文章,结合散文知识与能体现漳州有关特征文化选材进行刮析。

总之,这类征文要获奖,必须用心用情去写,写入评委的心里,引起他们的共鸣。欢迎交流,祝你早日上征文榜。

热点内容
仙剑4游戏和小说什么区别 发布:2025-08-01 05:04:56 浏览:626
微言情系列小说连载 发布:2025-08-01 05:01:41 浏览:890
栩栩如生小说大结局 发布:2025-08-01 04:54:03 浏览:308
一念傅染小说免费阅读 发布:2025-08-01 04:48:08 浏览:900
唐寅在异界txt小说免费下载 发布:2025-08-01 04:37:44 浏览:951
很虐的古代言情穿越小说 发布:2025-08-01 04:35:30 浏览:219
艰苦奋斗类都市小说 发布:2025-08-01 04:02:58 浏览:745
都市无限穿越后宫小说 发布:2025-08-01 03:57:55 浏览:672
主角是盗贼的网游小说有实体书 发布:2025-08-01 03:57:12 浏览:879
短篇最有创意的小说 发布:2025-08-01 03:56:31 浏览:9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