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网络小说总产值
1. 请问现在写一部网络小说能挣多少钱
偶详细的说一说:
前提是,你的书将是一部出名的书,当然,这个出名也是要有一个定位的,是大大的出名,还是小小的出名,我们姑且当它是大的出名,比鬼吹灯牛X,盖过小兵传奇,人称天下第一奇书!
首先,你这本书有二百万VIP,一年完本!平均订阅是三万,这放起点来说最大大大神,超牛X大神了,你一本书能收入约一百万;
然后你的书又出版了,当然,你的书有名,不能便宜了,千字三百块吧,哦,你又挣到七八十万哦!
然后你的书被看好,人家买了版权改游戏了,结果你拿到了一百多万(也可能是二百多万)。
再后来,你的书被拍成电影了,你又得了N百万;
再再后来,你的书成功获得起点XX奖,你成为白金作家,所以,你的稿费翻倍啦!
再再再再后来……你利有手中得来的钱,创办了一家比起点还NX的网站,全名叫F超级无敌YY网,大家都去看书,次年,你成为全国首富!
————————
这是我09年的回答,一晃十年了,今年是2019年。
十年了,网文圈变化很大,我在这里再补充一下吧。
网络作协做过调查,全国在写网络小说的人,头几年就超过一百万,但能够赚到钱,并足以养家的人并不多。这里说的养家,是指能赚到几千块,和普通工资差不多的收入,比如三五千,七八千。
这种能赚到钱的,行内人士估算了一下,说应该不超过五万(三年前数据),今年不知有十万没有?
平均月收入破万的,就更少了,但没有人统计过,我个人感觉在所有网络写手中,百里挑一吧。
因为很多底层的作用,是没有收入的,签约都难。稍好一点,能拿个千字十几二十块钱,或者混个保底。
稿费能养家,我认为是底线,如果两三年还是做不到这一点,建议放弃。或者,纯当成爱好吧。
还是回归问题,一位网络小说作家,能赚多少钱?
十年中,经历了两次变革地,一次是3G,以移动阅读的无线阅读暴发,作者收入直线提升。在那之前,千字几十都是高价。在这之后,开始大量出现千字一百,几百的作品。
第二次是4G普及,多媒体出现了,阅读APP出现了,微信阅读出现了,网剧出现了,第二次暴发。这一次,真的有很多人发财,我知道好多人弄个工作室,开个公司,就赚了几百万,几千万,甚至上亿。
现在5G到来了,我预计,应该还会有变革。我畅想一下吧,把小说的内容,做成VR,在虚拟世界中扮演成作者,有趣不?
接下来,就要给大神们定个级了,比如超神,唐家三少。他 的漫画,电影,周边,出版,收入每年上亿吧。
其他顶级大神,天蚕土豆,我吃西红柿,也都是一年几千万的收入,各咱版权衍生。
哦,梦入神机,现在是纵横的股东,牛逼的很。
往下,就是牛一些的大神,收入千万上下。
再往下,就是一些各网站的台柱子,或阅文的二线大神,年入几百万。当然,这样的也不多,个人估计也就几十个,不超过一百。
至于百万级的大神,数量应该满多的,我预计应该有几百人,千字三五百,就能拿到百万收入。据我所知,这样的作者,还是阅文多,小站的话,能有一两个就不错了。
年入十万到五十万的,相对多些,我觉得是千级的。
最后,祝所有写书的朋友,有坚持,有判断,有努力,最后有收获。
————
混迹网文圈十五年了,也出过几本爆款书,可惜最火的是买断,没赚到大钱。今年情况终于好了一点。今年税前能有小四百万,明年可能多一些。
那天算了一下,我今年的收入,可能是我入行前十年收入的总和,非常感慨,有种想哭的感觉。
与诸君共勉吧。
总之,圈内的同学坚持加努力吧。
2. 去年中国网络文学作者数量达到了多少男性多还是女性多
2019年中国网络文学作者的数量达到了1936万人。签约作者的数量也达到了77万人,女性网络文学作者的数量提升惊人,明显的超越了男性作者。
根据大数据的统计网络文学作者的平均收入达到了5133.7元,网络文学作者的平均收入也明显的增高,而且人均收入也算很高。
作为喜欢创作的大学生,可以申请成为网络文学作者,可以获得自己通过努力得到的收入,也可以增加自己的文学水平,还可以培养自己创作的兴趣爱好。
网络文学作者给当代大学生提供了就业和兼职的机会,造福了很多喜欢创作写作的大学生。
3. 一个作家的普通收入是多少
作家的普通收入不同时期,收入不同。
作家的稿费,不仅包括各大报刊、杂志及论坛找他写稿的费用,若有网站购买他的文章,作者也会获得一定的稿费,但一个作家的普通收入,其实没有人们口中说得那么高,20世纪80年代末,一个作家的普通收入大约只有1200元左右一个月,每年大约有4800元的补贴,但这个时期的作家,收入并不宽裕。
(3)2019网络小说总产值扩展阅读:
作家专家的一个分支序列,以写作为业、从事文学创作有成就并写出好文章的人。
1、人民团体:中国文联、中国作家协会以及各级作家协会会员。
2、专业技术职务资格: 文学创作系列职称。
3、电影、电视及戏剧剧本文字创作人员等。
写作的人,也特指文学创作上有盛名成就的人。因此,一般能被称为“作家”者,其作品大都能够获得出版发行,历史悠久。相对于“作者”一词而言,“作家”一词的褒义明显较强,所以这词很多时候会被用作为一种客套敬称,或作为一种提高自己身价的标签,流于溢美,因此,被称为“作家”的网上写手、自由撰稿人为数不少。
4. 网文小说排行榜
1、圣墟。圣墟可谓是相当经典的一部起点网络小说了,是起点排名第一的小说之一,多次登顶收藏、推荐榜单首位,是由起点十大千万点击作家之一辰东先后在起点中文网和创世中文网连载的小说作品,至今已经收获了超过3100万的点赞,并且是辰东三部曲中的其中一部。
5. 笔趣阁年入62亿,比正版还挣钱
笔趣阁年入62亿,比正版还挣钱
笔趣阁年入62亿,比正版还挣钱,繁荣的网文市场背后,暗藏着庞大的盗版产业链。虽然商业价值深受认可,但国内网络文学这二十多年都受困于盗版问题,且从未根除。笔趣阁年入62亿,比正版还挣钱。
笔趣阁年入62亿,比正版还挣钱1
你看过网络小说吗?听说过笔趣阁吗?
近日,笔趣阁盗版网文年入62亿,5年掠走300亿元的消息引起了网友热议,这个盗版 网站对网文作者的合法利益造成了极大伤害。
据悉,笔趣阁诞生于2012年,其创始人因盗版网文迅速实现财务自由,而后移居新加坡。
但他“好心”的将笔趣阁相关网站的开源代码,以及如何建站均公布了出来,在一些商家手中仅需100元就能买到源码。
于是这些年出现了千千万万个披着“笔趣阁”外衣的盗版平台,形成“笔趣阁宇宙”,依靠着“搬运”小说章节获取非法收入,年收入达到了惊人的62亿元。
据@每日经济新闻 报道,一位谙熟网文行业的资深人士透露,笔趣阁不会去搬运已完结的小说,专偷正在更新的内容,这导致作家收入锐减。
天眼查App显示,截至目前,“笔趣阁”商标申请共有50余条,申请人包括传媒公司、电商公司、信息技术公司等,成功注册的有20余条。
笔趣阁相关软件著作权登记也有超70条,含“笔趣阁软件”“笔趣阁平台”“笔趣阁小说阅读器”“笔趣阁免费小说大全”等,著作权人达55家公司。
笔趣阁年入62亿,比正版还挣钱2
网文界苦盗版久矣。5月26日,中国版权协会、20家网络作协、12家网文平台与唐家三少、蝴蝶蓝、猫腻等522名网文作家联手共同发起反盗版倡议,这也是网络文学行业诞生以来最大规模集体倡议。
繁盛之下,网络文学盗版问题为何反而难解?
2021年网文产业规模达358亿元
根据中国版权协会发布的《2021年中国网络文学版权保护与发展报告》(下称:《报告》),网络文学已成为中国数字文化产业的重要内容源头。2021年,中国网络文学用户规模5.02亿,占网民整体的48.6%,同比增长9.1%;产业规模达358亿元,同比增长24.1%。
从行业数据来看,影视动漫和网络文学之间的关系早已“密不可分”,这也让网文的商业价值受到行业认可。
公开数据显示,2019年至2020年,在全国排名前50的文化产业IP中,网络文学原生IP占比最高,达40%。2021年中研网公布的调研数据显示,彼时横店影视基地的110个剧组中,有23个剧组涉及的题材由网络小说改编,占比超过五分之一。
以动漫改编为例,腾讯动漫曾和阅文动漫共同启动“网文漫改计划”,更有《全职高手》《魔道祖师》《天官赐福》等网文IP改编的动漫作品,不仅在国内人气居高不下,在海外也有一定影响力。
“影视动漫行业对于网络文学IP依赖,早已有之。影视动漫本身是一个高制作、高投入的行业,改编网络文学IP最大的优势是,能在投入之前就可以测试市场的真实需求,减少对于一些作品盲目投入制作和宣传形成的成本。”
艾媒咨询CEO张毅向《证券日报》记者说道,“网文IP这几年不仅仅在中国市场深受欢迎,在海外也反响不俗。在华文地区,以及对中国文化比较关注的国家,影响都很大。”
阅文集团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阅文旗下海外门户起点国际上线约2100部中国网络文学的翻译作品,吸引和培育了20多万名海外创作者,原创作品约37万部。
2021年盗版损失规模达62亿元
繁荣的网文市场背后,暗藏着庞大的盗版产业链。《报告》显示,行业收入主要来自用户付费和版权运营,网络文学单用户月平均付费为14.5元,网络文学平台的平均版权运营收入占比约为25.3%。
中国数字文化产业规模达到7841.6亿元,同比增长14.7%。网络文学的IP全版权运营影响了游戏、影视、动漫、音乐、音频等合计约3037亿元的市场,即网络文学及其IP运营对数字文化产业的影响范围将近40%,比2020年增加了约2个百分点。
虽然商业价值深受认可,但国内网络文学这二十多年都受困于盗版问题,且从未根除。
《报告》显示,2021年盗版损失规模达62亿元,同比上升2.8%,约占网络文学市场规模的17.3%;多数网络文学平台每年超过80%的作品会被盗版;高达82.6%的创作者深受盗版侵害。
今年3月份,晋江文学城的工作人员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目前围绕在网文版权保护方面的.难题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低廉的盗文成本使得很多针对文字的防盗技术手段从根源上无法起到很大作用;另一方面,维权诉讼时间长,成本高,判罚额度低,也使得很多被侵权作者被迫“放弃维权”,从而让侵权行为更加肆无忌惮。
盗文现象屡禁不止,也让一部分盗文网站赚得盆满钵满。《报告》中提到,以笔趣阁为典型的盗版商已形成“盗版——分发——广告”一条龙的黑产链条。据了解,笔趣阁是一家成立于2012年的网站,创始人靠盗版网文实现了财务自由。其在移居新加坡后,把“笔趣阁”相关网站的开源代码以及如何建站向外公布,形成“笔趣阁宇宙”,年入数十亿。
娱乐产业分析师张书乐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网文盗版容易,付费用户截图或手打均可,传播便捷,且部分盗版 网站设置在境外,开设者匿名,难以查处。
在此基础上,本次参与倡议的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治理盗版最有效的措施是“关联平台加强盗版内容检索能力和版权保护意识,封锁盗版账号/网站/内容”;关键是推进全国性版权保护监管机制的落地,压实搜索引擎、应用市场等平台的自治责任,从源头切断盗版利益链。
笔趣阁年入62亿,比正版还挣钱3
据每日经济新闻报道,近日,网文平台“笔趣阁”忽然“火”了,千千万万个披着“笔趣阁”外衣的盗版平台,形成“笔趣阁宇宙”,依靠“搬运”小说章节获取非法收入。
据5月26日中国版权协会发布的《2021年中国网络文学版权保护与发展报告》数据,2021年,中国网络文学盗版损失规模为62亿元,近九成网文平台和近八成作家一致认为,盗版屡禁不止的原因是:科技手段降低了盗版成本。盗版平台及搜索引擎、应用市场成为网络文学盗版侵权的“三座大山”。
也是在5月26日当天,唐家三少、猫腻等522名网络作家联名倡议:呼吁将技术应用于版权治理,搜索引擎履行平台责任,应用市场加强版权审查。这也是近年来网络文学行业最大规模的一次集体呼吁。
没有绝对安全的著作权技术保护措施
网络文学盗版损失规模为62亿元,这也意味着盗版行为背后的可观收益。目前看,科技发展对版权保护的确会产生负面影响。著作权保护的是有独创性的表达,这种表达必须固定在一定的载体上。
随着历史的演进,表达载体从石头、龟壳和树皮,演变成纸张,直到今天普遍使用的电子存储介质。从手抄书到复印机再到键盘上“Control+C”,独创性信息通过电子手段存储、传输和访问,信息处理的效率呈指数级增长。
因此,从技术的发展来看,科技发展增加了版权作品的流通和商业化利用,同时也带来了盗版泛滥的问题。
由于网络文学作品很多直接发表在网络文学平台上,盗版者省去了传统盗版中将纸质载体上信息电子化的程序,直接得以挖掘、复制和传播;尽管著作权法赋予了权利人和利害关系人对版权作品施加技术保护措施,但“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技术保护措施和技术规避措施的发展总是如影随形。
无论是时间戳还是区块链等数字版权管理系统,但没有绝对安全的著作权技术保护措施。因此,希望通过技术保障来垄断或阻碍独创性信息的开放和流通,难免力不从心。著作权毕竟不是商业秘密,如果通过降低版权作品的曝光度或者对作品发表施加限制,那么又与著作权促进文化繁荣和传播的宗旨背道而驰。
平台责任需要明确边界
平台承担版权保护义务具有正当性,但责任需要明确边界。正如一些专家所言,法律作为激励机制的有效性,依赖于行为的可观测性和可验证性。这两个条件意味着法律的信息成本,也决定了法律的边界。法律对行为特性的这种依赖性,决定了著作权法必须更多地采用惩罚而不是奖赏机制来保护著作权。
实践中,网络作品的传播离不开技术平台的参与和支持。因此,法律机制希望把平台成为侵权责任的连带主体,希望平台在惩罚机制的压力下帮助版权人净化市场,驱逐盗版信息的传播。
这也是对网络平台适用通知删除规则的经济学原理的实践。因为平台有能力检测盗版信息时,平台的作为是有效率的;如果求助版权局或法院,程序漫长且成本高昂,最后还是需要网络平台在技术上协助执行。
但是平台是多种多样的,每种平台的技术原理和网络功能是不同的。网络文学平台对于维护网络版权自然是不遗余力的,因为它们和版权人是利益共同体,能从打击盗版中直接获益。但确保信息高效流通的信息分发平台,其主要职责和第一要务并非保护版权,甚至某种意义上是反版权的,即反对信息的独占和垄断,例如前文提及的搜索引擎等。
因此,各国法律都针对平台性质设定了不同的版权(协助)保护义务。例如,提供网络自动接入服务或自动传输服务的网络服务提供者对于某些版权侵权行为并不承担赔偿责任。
同样,应用市场也无法确保每一个上传到市场中的APP在经营中不会从事版权侵权行为。这与传统的商场无法确保每个租出去的专柜绝不售假是一样的道理。
当然,应用市场有相应的保护知识产权的提醒和告知义务,在得到侵权信息后,对侵权APP作下架处理等。但这些义务并不能无限扩大,否则就会影响或误伤到非专有信息的提供和传播。
欧盟《数字单一市场版权指令》中数字版权“过滤器条款”也引起巨大争议,问题的实质在于:用户原创内容(UGC)平台没有获得权利人对特定作品的授权许可时,平台能否通过有效的技术手段,对UGC内容进行审核和过滤,同时“尽最大努力”获得版权授权或确保未经授权内容不可获得?因此,法律不可能让每个网络平台成为“版权警察”。
如何从源头解决盗版
如果从源头上解决盗版,那么平台和应用市场自然也就无法“助纣为虐”。如果说某个平台主要功能就是分发盗版信息,那么平台成立的目的就是非法的,这种严重的盗版不仅是民事维权的对象,也是刑事打击的重要内容。此次新闻报道中提到的“笔趣阁”,无疑具有这样的“特点”,也理应用保护知识产权的法律武器着重治理。
回到如何保护网络文学作品著作权本身,权利人需要依法设定技术管理措施,加强自力救济。同时,借助于良好的司法环境来委托第三方专业力量打击盗版。
最后,需要我们每个人把尊重原创和保护版权作为一种信仰。消费者都愿意为文化消费买单,那么盗版自然会失去它的市场。
6. 点击率过亿小说作品
点击率过亿小说作品,截止2019年12月:
1、非职业半仙,点击量约94亿。
《非职业半仙》是连载于晋江文学城的一本现代小说,作者是拉棉花糖的兔子。小说非职业半仙是由拉棉花糖的兔子连载的一本非常难得的情节与文笔俱佳的好书,非职业半仙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
内容简介:
突如其来,谢灵涯成为了一个小道观的产权所有人。该道观左邻商业街,右靠广场,背后一个菜市场,可惜香火冷清,穷得叮当响。我们的目标是:开最大的道观,烧最粗的香!谢灵涯:我无证抓鬼、算命、画符、看风水……但我知道我是好半仙!
5、天官赐福,点击量约192亿。
原创小说《天官赐福》,作者墨香铜臭。2017年6月16日于晋江文学城开始连载,正文于2018年2月25日完结。
内容简介:
八百年前,谢怜是金枝玉叶的太子殿下,风光无限的天之骄子。谁知一朝得道飞升,成为万人供奉的武神,却是急转直下,一贬再贬贬无可贬。八百年后,谢怜又双叒飞升了。
这一次没有信徒也没有香火,某日收破烂归来的路上,他将一个神秘少年捡回家中,而这少年,居然便是那位三界谈之色变的鬼王——花城。
7. 写一本网络小说能赚多少钱
写网络小说一个月能赚几千到几万不等,这个要看字数的,同等情况下,字数越多稿费越多,底层写手,每月挣个全勤钱。
最多一个月一千多点,中等三四千,七八千,再往上过万,三四万,一般网站过万的男女频加一块大约有两三百,五万以上的不超过五十个,再往上那就是大神级别的,百万千万,这种凤毛麟角。
网络小说家收入与所写小说的收费后的阅读量来赚钱的,网站会给分成的。 签约之后拿到的基本工资还是不多的。 签约能否成功与小说的阅读量、点击量、收藏量有关。 那几个著名的作家,在火的时候一年赚几百万还是很正常的。 他们的小说,网站给他们的提成也多一些。
(7)2019网络小说总产值扩展阅读:
现状
台湾
台湾网络小说曾经出现争议。传统作家袁琼琼在《九十一年小说选》的序中说到台湾大部分的网络小说作者水平普遍不足,有“劣币驱逐良币”的趋势。而台湾网络小说与其含有社群文化的演进密不可分,年轻的作者与读者都希望生产、再生产作品来追求沟通与认同。
后来网络连线版引起的创作风潮有增无减,并且随着各BBS站台为了吸引使用者,开始广设个人版,并且由站方发起文学馆,有个人文学馆的站台有《盈月与繁星》、KKCICT底下的分站《永恒的国度》等,后期有无名小站、狂狷等,这就是现今网络小说百家争鸣、新人辈出的时代。
大陆
大陆网络小说在网络以文字为主的时候便出现了,随着网络的发展而不断壮大。那个时候的网络小说更趋向于一种意识的表达,是作者宣泄个人理想的工具。
2001年,著名网络小说家今何在出版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网络小说《悟空传》,这是第一本在现实中出版的网络的小说,引发了国人对网络小说的无限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