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之壮士出川小说免费阅读
⑴ 壮士出川葛薇怎么死的
《壮士出川》,最后葛薇在老河口战役中牺牲。
葛薇,国军军委会督查上尉,后升为少校,与张抗互生情愫,在守护老河口战役中,中弹牺牲。
《壮士出川》(又名《壮士一去》)是由四川星空影视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四川广播电视台联合巨制而成的一部军旅剧。该剧由高姝瑶、林江国、王韦智等人主演,由花箐担任导演,陈庄担任编剧。
该剧主要讲述1937年淞沪会战,奉命增援的川军20军某团一上战场便与日军遭遇,夺回了战略要地顿悟寺。日酋震动,日军大举反攻,至此双方展开拉锯战。在民族大义的感召下,无数的川军英雄们谱写了一曲可歌可泣、荡气回肠的英雄赞歌。
该剧已于2014年1月1日在四川卫视合家欢剧场首播。
(1)抗战之壮士出川小说免费阅读扩展阅读
一九三七年,“七·七”事变爆发,川军在四川省主席刘湘的感召下,请缨出川抗日。这支川军知耻后勇,以“失地不复,决不回川”的决心,以三百万壮士出征,六十万军人伤亡的代价,打出了“无川不成军”的威名。
学生连长张抗带领属下官兵随川军北路纵队出征,转战今山西、山东、湖北、湖南等地,在台儿庄大战等重大战役中,与日军展开一系列惊心动魄的殊死搏斗。通过战争的洗礼,张抗与众川军将士结下生死之谊,其与夏之悦的爱情也在血与火的烘托中得以升华。
张抗属下士兵杨得贵、王长生、吴天禄、何阴阳、黑娃等人,虽出身不同、性格迥异,但在民族大义的感召下,殊途同归,最终为了掩护张抗脱险,纷纷慷慨就义,谱写了一曲可歌可泣、荡气回肠的英雄赞歌。
《壮士出川》热播时,参加了松山战役的93岁高龄的抗战老兵刘中柱,评价该剧尊重历史,还原了真实的历史,展现了川军的英勇气概,是一部难得的优秀作品。
《壮士出川》反映抗日战争时期川军将士上下齐心、浴血奋战,以生命为人民群众铸就坚实堡垒,保卫人民安全(新浪娱乐评)。
这是一部具有史诗质感的战争剧。当年数百万川军穿着草鞋和短裤提着大刀上前线为国拼命,几十万壮士死伤,这段真实的历史不应该被戏说,被遗忘。以片中呈现的惨烈和悲壮来告慰那些为国捐躯的不朽英魂。
《壮士出川》中,因为战役多,死伤也就多。例如在淞沪会战中,张抗醒后部队已撤离,阵地被日军占领、尸横遍地,他一个人挣扎着从尸体堆里爬出来,全身鲜血淋漓,仿佛是一具行走的尸体。因而剧中血肉横飞、断胳膊等血腥场面是时不时出现。这样密集的重口味血腥镜头虽然真实,但观众看着也确实觉得恐怖。
⑵ 看《壮士出川》大结局,我热泪奔涌.上至刘将军下到普通战士,为保卫家园奋不顾身.抗战其间川军兄弟伤亡
抗战期间共有350万川军出川,伤亡64万,人员素质装备较差
⑶ 壮士出川结局是什么
大结局:日军空军袭来,鬼子又上了城墙,勒继忠让守护自己安全的杨彪立刻带人前去。东门,北门皆已经失守,勒继忠带着仅剩的人冲去保护师部。桥本已经站在城墙上指挥,张抗和杨彪已经守不住边打边撤。鬼子已经看到了死字旗。
《壮士出川》(又名《壮士一去》)是由四川星空影视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四川广播电视台联合巨制而成的一部军旅剧。该剧由高姝瑶、林江国、王韦智等人主演,由花箐担任导演,陈庄担任编剧。
该剧主要讲述1937年淞沪会战,奉命增援的川军20军某团一上战场便与日军遭遇,夺回了战略要地顿悟寺。日酋震动,日军大举反攻,至此双方展开拉锯战。在民族大义的感召下,无数的川军英雄们谱写了一曲可歌可泣、荡气回肠的英雄赞歌。
该剧已于2014年1月1日在四川卫视合家欢剧场首播。
⑷ 壮士出川是根据真实史实拍的吗
是的,《壮士出川》讲述的就是抗战时期川军出川抗战的事迹。
1937年8月13日,“八一三事变”爆发,四川省政府主席刘湘立即向中央和全国通电请缨抗战:“和平果已绝望,除全民抗战外,别无自存之道,要求当局早决大计,甫澄愿率川军供驱遣抗敌!”
同月,各路川军将领集议抗战事宜,决心放弃前嫌,统兵14个师,开赴抗日前线。
为抗日,川军执行了蒋介石“军队国家化”的指令,接受了国民政府的整编。后来根据国民政府统计,川军在抗战时期的伤亡人数约为全国抗日军队伤亡总数的1/5,居全国之冠!
《壮士出川》为了忠于历史,剧本四年磨一剑,几易其稿,编剧陈庄、冉光泽等人广泛征集了相关专家的意见,还特别成立了摄制组,跑遍全川寻找到了四十多位存世的川军抗战老兵。剧中在人物塑造、情节设置等方面对历史进行了尽可能的还原。
(4)抗战之壮士出川小说免费阅读扩展阅读:
抗战时期的川军:
从1937年9月开始,川军分三路奉命开赴抗日前线。
第一路由第22集团军总司令邓锡侯率领(辖第41军,军长孙震;45军,军长陈书农;47军,军长李家钰)从成都启程,徒步经川陕公路至宝鸡,然后沿陇海路东进,经潼关、渡黄河,进入山西境内对日作战。
第二路由第23集团军总司令刘湘率领(辖第21军,军长唐式遵;23军,军长潘文华;44军,军长王缵绪),这一路从重庆朝天门码头启程,乘船沿长江东下,经武汉转道许昌、郑州,参加南京保卫战。
第三路由川军将领杨森率领第20军,从贵州出发,直接开赴上海,参加淞沪会战。
这三路参战的川军共14个整编师,20余万人。
此外,1938年春,川军将领范绍增在顾祝同的支持下,于重庆组建了第88军,开赴第三战区作为总预备队。再有独立第35旅,原系川军第20军杨森部的一个加强旅,后直属国民政府军政部,也奉命开赴前线。
60年前的四川,交通极端落后,“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川军开赴前线,困难重重。当时虽有长江通道和川陕公路,但车辆船只极少,川军出川多靠步行,长途跋涉数千里。
川军装备十分简陋,每个士兵仅有粗布单衣2件,绑腿1双,单被1条,单席1张,草鞋2双,斗笠1顶。所用步枪80%系川造,质量差。每个战士配备子弹三五十发,手榴弹二枚、大刀一把,一个团仅有几挺机枪。
尽管武器装备较差,但川军在各次会战中,勇敢作战,不怕牺牲,特别是广大士兵,更是满怀民族义愤,冲锋陷阵,前仆后继,报效祖国。
川军出川第一战为第43军26师和第20军在淞沪战场的血战。
26师属川军43军郭汝栋部,淞沪会战爆发后,奉命开赴上海抗日前线,与杨森的20军等协同作战。当时,该师的武器装备极差,一个连仅有士兵八九十人,“只有1挺轻机枪和五六十支步枪。
有的枪使用过久,来复线都没有了,还有少数步枪机柄用麻绳系着以防失落,武器之窳劣,可以想见”。虽然如此,官兵的抗敌激情并不稍减。
在日军的飞机大炮狂轰滥炸和猛烈射击下,尽管工事被摧毁殆尽,伤亡惨重,仍抱誓与阵地共存亡的决心,坚守阵地。白天与敌苦战,阻敌进攻,晚上又不顾疲劳抢修被破坏的掩体,准备来日迎战,前仆后继,毫无惧色。
军士“刘芳负伤不下火线,第2次重伤时还在说:‘为抗日牺牲,死而无憾!’他一直坚持到停止呼吸”;155团中校营长、代理团长强兆馥左腿被敌弹打穿,颈部亦中流弹后,仍继续和官兵一道坚持战斗。
该师官兵就是这样英勇顽强地在战场上鏖战了7个昼夜,多次击退日军的进攻,被誉为参加淞沪会战的70多个师中成绩最好的5个师之一。
但该师所付出的代价也极为惨重,全师“4个团长,2个阵亡……14个营长,伤亡13个……全师4000多人,仅剩下600多人”。其牺牲之惨重,于此可见。
20军在淞沪抗日前线立下战功。该军的任务是接防蕴藻浜、桥亭宅、顿悟寺、陈家行一线阵地。当时日军第9师团和近卫师团以及其他特种部队共数万之众,以这一线为重点进行猛烈攻击。
20军在此与日军激战7个昼夜,尽管战斗非常艰苦,但官兵们悍不畏死,杀敌热情高昂,多次击退其进攻,毙伤大量日军,缴获不少枪枝弹药。
以“伤亡团、营长20多名,连排长200多名,士兵7000余人”的惨重代价,在粉碎日本侵略者迅速攻占上海的狂妄计划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受到蒋介石的嘉奖。
川军第20军和第26师参加淞沪会战时,在一片平原地带,没有任何可以防守的天然屏障。川军远道而来,仓促参战,几乎连像样的工事都无法修筑,全凭血肉之躯抵挡敌进攻。
日军出动了飞机、坦克、大炮和军舰,攻击的炮火来自地面、空中和海上,守卫阵地的川军官兵常常整连整营地被敌人的炮火毁灭。
第41军、第45军将士,身穿单衣,赤足草履,一直从成都步行2000多里,奔赴山西战场。11月的山西,已是北国冰封,寒风刺骨,将士们全身冰凉,手持一杆老式川造步枪,腰系仅有的一颗手榴弹,与武器装备精良的日军作战,战况十分惨烈。
1938年3月,在台儿庄战役中,第41军代军长王铭章,奉命率部死守滕县,阻击敌军。日寇采取空军、炮兵、坦克部队和步兵联合作战的战术,轮番进攻,川军拼命死守,王铭章等3000多将士全部壮烈牺牲,以身殉国。
由于川军死守滕县三个昼夜,终于挫败了日寇增援台儿庄的企图,使友军能顺利完成对台儿庄的包围。
在台儿庄战役中,川军与友军一道浴血奋战,共歼灭日军1万余人,击毁坦克30余辆,缴获步枪1万余支,机枪数百挺。台儿庄战役是继平型关战役之后又一次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抗战八年,四川总计共征壮丁2578810人,居全国各省之冠,为全国同期实征壮丁14050521人的1/5。四川的这个征兵数还未包括西康征的30938人、特种部队和军事学校征的10万余人。
如果加上此两项数据,则抗战期间,四川实征壮丁数近300万人(此数尚不包括出川各集团军自行回乡募补之人数)。
这样庞大的兵源,补充了南北战场上的军队,以致当时抗日前线有“无川不成军”之说,足见川渝人民对抗日军队贡献之大。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壮士出川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川军在抗日战争中的牺牲与贡献
⑸ 壮士出川讲的哪部分历史
1937 年淞沪会战。
⑹ 《壮士出川》值得期待吗
美版《兄弟连》寄予了对士兵们的同情、敬慕与赞赏,而在《壮士出川——铁血征途》中,战士们在出征以前是学生、袍哥、农民、和尚、甚至是未成年的汤圆铺小堂倌,这样一群截然不同的人在面对战争时的情感流露,以及彼此之前同生共死的深情厚谊也同样真挚感人。
林江国饰演的张抗出身普通,是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草根连长;吴其江饰演的杨彪出身官宦世家,是毕业于德国军事名校的科班参谋。两种截然相反的出生背景和成长经历,导致两人矛盾重重,在战术的采取、地点的选择、士兵的处置等问题上分歧不断,甚至公然动手。出于共同目标抵御外敌的考虑,两人在对方有难时冒险救援,并尝试互相理解,最终由对抗转为惺惺相惜,甚至是愿意为对方抛头颅洒热血的兄弟情谊。
程实饰演的“杨德贵”出征前是老实巴交的和尚,上前线后仍不愿破戒杀生,被战友们怒斥是“只砍不杀的叛徒”,得知单纯的春妮被日军枪杀后,才终于下定决心挥刀杀敌,“连长跟我讲,鬼子不是人,是鬼。我就是在杀鬼!”虽与日军不共戴天,但杨德贵仍救下了日本军官的遗孤,彰显出战争中的人性情怀。
花箐曾凭借《我的兄弟叫顺溜》、《远去的飞鹰》、《上阵父子兵》等作品成为少数因战争剧而广受赞誉的导演,此次《壮士出川——铁血征途》更是力图打造一部不同以往的战争史诗剧,尚未正式开播就备受期待。在雷剧横行的当下,花导是否能一如既往收获好评、拍出真正属于中国的“兄弟连”,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