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馆小说原著结局
❶ 《茶馆》的主要人物及其最后的命运
《茶馆》主要人物及结局:
1、王利发,裕泰茶馆的掌柜,他从父亲手里继承了裕泰茶馆和他的处世哲学,多说好话,多作揖。他胆小、自私,又精明、干练、善于应酬,对不同的人采取不同的态度。
只可惜尽管王利发善于应酬,善于经营,却始终无法抵御黑暗的旧中国各种反动势力的欺压,没能逃脱破产的命运。最后他安顿好家人,与多年结交的友人相互道别之后,拿起腰带,步入内室,仰望屋顶,然后悬梁自尽——安然了结了一生。
2、常四爷,他是旗人,在满清时吃皇粮。但是他对腐败的清王朝不满,对洋人更加痛恨。开始因一句“大清国要完”被抓起来,坐了一年的监狱。出狱后参加义和团,以后又凭力气靠卖菜为生。他正直,善良,敢作敢为,富于正义感。
最后常四爷眼看着老朋友们一个个地不是饿死,就是叫人家杀头”,他的希望彻底破灭了。他悲愤地喊出“我爱咱们的国呀,可是谁爱我呢?”
3、松二爷,是个旗人,心眼好,但胆小怕事,懒散而无能。清朝灭亡前,他游手好闲,整日喝茶玩鸟。清亡后,“铁杆庄稼”没有了,但他仍然留恋过去的生活,不愿自食其力。他宁愿自己挨饿,也不让鸟儿饿着,一提到鸟就有了精神,最后终于饿死。
4、秦仲义,裕泰茶馆的房东,是维新运动后出现的新生民族资本家。他年轻时血气方刚,态度傲慢,目空一切,甚至敢于同有权有势的庞太监作斗争。他有一个自认远大的理想,就是“实业救国”。
秦仲义天真地以为用经济竞争的手段就能战胜洋人,救国救民。但经过几十年的“实业”却被国民党政府没收了,彻底破产。
晚年心如死灰的秦仲义到老年却悟出一个荒唐的“道理”:“有钱就应该吃喝嫖赌,胡作非为,千万不能干好事!”
(1)茶馆小说原著结局扩展阅读:
《茶馆》是老舍于1956年创作的话剧。剧作展示了戊戌变法、军阀混战和新中国成立前夕三个时代近半个世纪的社会风云变化。这些都通过一个叫裕泰的茶馆揭示了近半个世纪中国社会的黑暗腐败、光怪陆离,以及在这个社会中的芸芸众生。
剧本中出场的人物近50人,人物众多但性格鲜明,能够闻其声知其人,三言两语就勾出一个人物形象的轮廓来。
本剧通过茶馆老板王利发对祖传“裕泰茶馆”的惨淡经营,描写他虽然精明圆滑、呕心沥血,但终于挡不住衰败的结局,从侧面反映了中国社会的走向。剧作在国内外多次演出,赢得了较高的评价,是中国当代戏剧创作的经典作品。
❷ 茶馆宋子恩哥俩结局
茶馆宋恩子和吴祥子在小说中没有写结局。
在茶馆第一回里,宋恩子和吴祥子抓住了说大清国要亡的常四爷,这时他们的身份是清朝探子。
在茶馆第二回里,宋恩子和吴祥子敲诈了逃兵老陈和老林的钱并把刘麻子送上的断头台。也算是间接做了一间好事,从这些可以看出宋恩子和吴祥子是一个奸诈狡猾的人。
此后,没有写宋恩子和吴祥子了,疑似日本战败后病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