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环保题材的经典小说
A. 环保小说简介
新华网陕西频道9月25日电(记者陈晨)陕西作家钟平的长篇环保题材小说《天地之间》日前由作家出版社出版发行。25日上午,由陕西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中心和作家出版社等单位联合举办的作品首发式在西安世园会举行。
《天地之间》以晋陕蒙"黑三角"污染治理、环境变迁为题材,以环境保护为切入口和主线,较为深入地探讨和揭示了当下社会和人心生态。文学评论家李星认为,该书具有21世纪近5年来鲜明的时代特点和现实特色,既是一部具有突破性意义的优秀环保题材长篇小说,又是一部从环保问题切入当代中国现实、时代特点鲜明、具有精神感召力的作品。
环保作家钟平以关注生态问题见长,十余年间足迹遍布三秦大地,先后撰写了《愧对渭河》《横扫阴霾护家园》《蓝天在上》等一批以环境保护为题材的通讯报道和纪实作品。为完成长篇小说《天地之间》的创作,他曾先后十多次深入陕西省府谷县体验生活,并以手中之笔艺术地再现了"'黑三角'蜕变,蓝天归来"这一重大环保事件。(完)
B. 关于环保的著名作家的文章作品
哲夫,生于1955年。汉族,武汉大学毕业。全国人大环资委“中华环保世纪行”特邀作家,中国环保文学研究会理事,中国作协会员,山西省作协副主席,国家一级作家。已发作品千万余字,获中国首届环保文学优秀作品奖、中国图书奖、冰心文学奖等多项大奖。
哲夫不仅是个作家,更是一名勇士——一名手执“笔枪”站在生态环保最前沿的“绿色斗士”。
哲夫,国家一级作家,已发表作品千万余字,主要作品有黑色生态环保系列长篇小说《黑雪》、《毒吻》、《天猎》、《人欲》等;长篇生态环保纪实文学《中国档案》、《新闻曝光的背后》、《黄河追踪》、《怒语长江》等。获中国首届环保文学优秀作品奖、中国图书奖、冰心文学奖等多项大奖。
1997年,十卷本《哲夫文集》出版后,哲夫投身“绿色”。他不再写销量超百万册的小说,而转写起了印数至多不过几万册的生态报告文学,外界称他为“环保作家”。
连续五年,哲夫是全国人大环境资源委员会“中华环保世纪行”执委会特邀的唯一作家,走了多半个中国。
他说,所到之处满眼是无水不污、无土不流的事实!两次去长江源头,他看到源头断流,冰川后退,许多雪山摘掉了白帽子;一次去黄河源头,他看到十河九干,黄河年年断流!
“水并不是变不清,关键是做不做。”哲夫讲参加中华环保世纪行时,他和中央电视台、新华社的记者,在江苏环保人士吴立红的引领下到太湖调查。当地政府派警车在后面紧追,跟打仗似的。摆脱后,4个人去了漕桥河,河水黑如墨染,几个农民对他们说,没有用,(检查的人)来了好多次了,没人搭理的……第二天,大部队一去,水一夜之间竟然变清了。后来才知道,污染企业接到了当地政府的命令,当天一律不排污,河水是流动的,水马上就变清了,已经污染的水都流到太湖去了。
“这样写作很不快乐。”哲夫说,“并非是因为写作本身不快乐,之所以‘不快乐’,是因为我时常处在一种无奈状态。以前我是写小说的,销路不错。1997年,开始搞纪实文学,至今写了有七八本书了,但感觉写了白写,至少我没看到这些书起多大作用。‘环保书’一般人不爱看,但我一直在努力把它写得好看,嬉笑怒骂,用尽办法。环保题材是很难写的,把枯燥的东西写生动,让读者为了你的文字再去读,接受环保理念。”
“我觉得环保文学应该是文学中的文学,主流中的主流,是和人类的生存发展同等重要的!”哲夫说,“环保”这个词过去是没有的,环境文化或环境文学,过去都是没有的,它是因为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应运而生的。环境文学在世界上是主流文学,因为它关系着人类的现在和未来可持续的生存发展。中国有些学者和官员称它为边缘文学,这是错误的,它其实是一种人类自我觉醒共同自救的文学,是关涉一切领域的先锋文学或曰拯救文学。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失去了生存条件,其他文学还能存在吗?
投笔“生态环保”更非一帆风顺,不仅被误解为非主流,甚至会遭遇到威胁与恐吓。因为文章会影响到许多人的既得利益,哲夫曾遭遇过死亡威胁——一次,他去某企业采访环境污染情况,写了篇揭露文章,不仅该企业把他告上法庭,而且还有人扬言定要他出车祸。
但他依然我行我素——这样的事情,哲夫经历得太多,回顾起来举重若轻、谈笑风生。
C. 小说,关于环境保护的。
《寂静的春天》
《海风的下面》
《我们周围的海洋》
《只有一个地球》
《借来的地球》
《没有我们的世界》
《草言草语》
《地球的法则》
……
这些是比较好的关于环境保护的小说